语言文字工作应知应会

合集下载

语言文字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知识手册一、知识篇1.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用语言学的定义来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组织结构的信号体系”。

人们用眼神、手势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但那种表达是简单的、不系统的,而且往往要借助语言的说明。

人们用灯光、标志牌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但那也是要预先用语言设定其意义的。

因此,语言是人类多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

2.什么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3.什么是方言?方言是根据语言的长期演变而来的,根据其性质差异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现代汉语共有七大方言。

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4.什么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经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通过广泛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大力促进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既是当前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试形式。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试卷分为4项内容:(1)读单字100个,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2)读词语100个音节,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3)读短文400字,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査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4)命题说话3分钟,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6.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以及传承字。

语言文字应知应会知识库1

语言文字应知应会知识库1

语言文字应知应会知识库12.儒岙镇于2017年6月通过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

3.澄潭镇、大市聚镇、双彩乡于2018年6月通过第二批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

4.我县第三批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乡镇创建要求在今年8月全部完成评估验收。

5.我县迎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的时间为2018年9月25日——28日。

6.根据《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评估语言文字工作,综合评分85分以上且评估标准中二级指标无零分的为“合格”,其他为“不合格”。

7.根据《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督导评估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进行。

8.根据《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标准》评估语言文字工作,围绕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制度建设、条件保障、宣传教育、发展水平等方面展开。

9.根据《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标准》,要把语言文字事业纳入县(市、区)人民政府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10.根据《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标准》,语言文字工作中条件保障方面,要达到的三级指标是机构设置完善、人员配备到位、建立保障机制。

11.根据《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标准》,要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融入行业管理、城乡管理、精神文明创建。

12.根据《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标准》,要有100%的县镇居民、95%的农村居民能听懂普通话,85%的县镇居民、80%的农村居民能用普通话顺畅交流。

13.根据《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标准》,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街、示范岗、示范社区、示范村创建。

14.我县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范围重点为国家机关、文化传媒、教育机构、乡镇街道、公共服务行业。

15.我市检查评估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组织办法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办法,即以区及下属街道为块,各系统为条。

16.我国是从2001年起,着手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实施评估的。

小学生应知应会的语言文字知识

小学生应知应会的语言文字知识

小学生应知应会的语言文字知识1.现行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2001年1月l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应以什么为拼写单位?答:应以“词”为拼写单位3.我国国家机关的公务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什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答: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

5.什么是《汉语拼音方案》?答:《汉语拼音方案》它是经由国务院专业委员会审订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用于拼写我国汉语普通话的一套拼写字母和拼写规则。

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6.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原则是什么?答:①国际化原则:字母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

②音素化原则:用音素来描写音节。

③标准音原则: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7.《汉语拼音方案》是什么时间公布的?答: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拼音教学应在何时?答: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9.声调符号应该标记在哪儿?答:声调符号应该标在主要元音上。

10.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由哪个部门颁布?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11.姓氏中的异体字是否允许保留或使用?答:允许。

12.姓氏中是否允许使用繁体字?答:不允许。

13.姓名中的“名”是否允许使用异体字?答:不得使用14.播音员、主持人和演员的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几级?答:不得低于一级。

15.各级各类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几级?答:不得低于二级。

16.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有哪三项?答: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有:“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17.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答: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思路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

马鹿沟镇中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知应会

马鹿沟镇中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知应会

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知应会一、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条文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

2000年10月31日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共四章二十八条2.《吉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2005年9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共五章三十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 推广普通话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5.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什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答: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6. 什么是不规范汉字呢?答: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

7. 什么是普通话的四声?答:普通话语音的四声是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8.2014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具体时间?答:2014年9月11日~9月17日9.2014年推普周的主题是?答: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10.2013年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是什么?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二、关于推普周情况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014年9月11日至9月17日是第17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普周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主要活动:1.通过升旗仪式、显示屏、学校广播站、校园电视台进行宣传,营造氛围。

2.出一块专题板报,宣传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和相关推普知识,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3.开展“啄木鸟纠错”活动。

巡查班级不规范用字,并一一做好记录,并向班主任反映,让他们及时进行纠正。

平时在生活中,发现不规范的用字,及时向相关单位反映。

4.举行“传承经典”为主题的书写规范汉字比赛5.举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的主题中队会6.布置于艳伟文字规范化宣传栏。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应知应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应知应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应知应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流中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和文字。

这种语言文字的运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的知识,供参考。

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定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和接受的语言和文字。

它可以成为国家的官方语言,也可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

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有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交流。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起到重要的统一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通用语言文字也有助于加强国家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国家的语言文化遗产。

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选择和发展选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国家的历史、地域、人口和文化背景等。

通常情况下,通用语言文字会基于统一的方言或地方语言发展而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规范和标准化来确保其统一性和稳定性。

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化为了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被更广泛地接受和使用,需要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这涉及到语法、词汇、拼写、发音等方面的规范,以确保语言文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规范和标准化的过程需要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和协调。

5.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保护国家文化和遗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包括对语言文字进行维护和改进,防止语言文字的退化和失传。

同时,还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来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使其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

6.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和推广为了提高人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需要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推广工作。

这包括在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推动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应用,培养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和有效使用能力。

7.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统一国家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也要注意其多样性和包容性。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通常由相关政府机构制定和管理。

以下是一般性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一些建议和要求:
1.语言文字规范:制定和宣传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规范,包括语法、标点符号、词汇用法等方面的规定。

这有助于维护语言文字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语言文字教育:推动和改进语言文字的教育体系,确保公民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掌握正确的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能力。

3.文化传承:强调语言文字对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鼓励保护和传承本国的语言文字传统。

4.官方文件和公共信息:规定在官方文件、公共场所和媒体上使用的语言文字标准,确保政府机构和公共信息的语言文字表达一致。

5.多语言政策:针对国家存在多语言的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平衡各语言的权益,鼓励多语言共存,并规范语言的使用。

6.信息化时代:针对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适时更新和调整语言文字工作要求,确保语言文字适应新的科技和社会发展。

7.专业机构和咨询:成立专业的语言文字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解释和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同时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8.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进行相关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9.法律保障:在法律层面保障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权益,规定违反语言文字规范的法律责任。

10.监管和评估:设立监管机构,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进行监管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统一、适应性,以促进国家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

具体的要求和实践会因国家而异。

语言文字应知应会

语言文字应知应会

甘肃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哪一年颁布并施行的?其重要内容是什么?其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信息技术产品、广告、招牌、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和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等方面的使用作出了规定。

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在引导。

这部法律定位于“引导”法而不是惩戒法,该法定位于“引导”,顺应了语言文字自身发展和使用的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

语言文字问题不同于其他问题,简单地进行处分或处罚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收到实效。

语言文字立法的目的,是引导公民共同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

(2)实事求是。

这部法律的制定从我国现阶段语言生活的实际和语言文字自身发展演变的特点、规律出发,正确处理了推行语言文字规范与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丰富、发展的关系问题,以及语言文字的主体化与多样化的关系等问题,因而科学、适用、可行。

(3)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体现在法律条款中,就是既坚持原则,又有一定的弹性。

在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基本政策上,这部法律原则性相当强。

我国实行“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共存,禁止任何形式的语言文字歧视”、“各民族都有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语言文字基本政策。

这次立法,把“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上升为法律,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

(4)简明扼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虽然只有四章28条,但高度精炼,重点突出,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学术上留有余地。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管理制度(8篇)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管理制度(8篇)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管理制度(9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制度为了促进学校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师生们的语言文字素养,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制度。

一、校园用语规范1.师生在校园内必须自觉使用普通话,礼貌用语,禁止粗话和高声喧哗,让普通话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

2.坚持普通话教学,课堂上教师讲课、学生回答问题必须使用普通话,对外电话联络也必须使用普通话。

3.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在集会上必须使用普通话。

4.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坚持使用普通话。

5.教师必须达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教导处将定期进行教师普通话培训及检测、达标验收工作。

6.学生应能够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

二、校园用字规范1.校名、标语、名称牌、标志牌、颁发的奖状等各种标牌用字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2.宣传栏、宣传材料、指示牌等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别字,用字必须规范。

3.学校举办的各种会议和文体活动的会标、标语、请束等用字,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4.公文、校刊、讲义、教案、试卷等用字必须规范。

5.板书用字符合要求。

6.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合要求。

7.学生应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规范字。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教师管理制度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我们特制定了以下教师管理制度。

一、除外语教学外,教师工作、教学语言为普通话。

全体教师在上班时间必须使用普通话,对外电话联系、接待家长也必须使用普通话。

二、教师在板书、作业批改和其它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字,不得出现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

三、教师要主动对学生进行规范用语、用字的教育,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帮助改正。

四、教师们需要定期参加语言文字工作的培训和检测,确保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符合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教育培训制度为了提升师生语言文字素养,我们制定了以下教育培训制度:一、教师责任1.教师应积极参与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提高自身规范用语水平,确保我校全体在岗教师普通话达标率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督导评估师生应知应会(参考)
一、推普周相关知识
1. 2018年9月10日至16日, 是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主题是“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

每年的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周,简称“推普周”。

2.每年的9月份是河北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宣传月,简称“双推月”。

二、语言文字工作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3.《保定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暂行规定》
……
三、与工作相关的内容
1.您负责的工作主要是什么?
2.您了解哪些与工作相关的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政策方针?
3.您所在单位组织过哪些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培训?
4.您所在单位组织过哪些语言文字方面的活动?
5.您听说过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和河北省“双推月”吗?您参加过哪些方面的主题宣传活动?
6.您认为所在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加强?
随机访谈相关人员。

包括被核查单位负责人及所有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和学生、到被核查单位办事的群众等。

四、学生应知道的
学校开展的推普周及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各项活动。

五、老师和学生都要掌握的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学生分年级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