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送别》课件
《送别》课件PPT

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说:“叔同
兄,我家破产了,我要去京城了,咱们后会 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 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 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随后,李叔同返 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 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 佳作。
• 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 姻自主男女平等。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 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 、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 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 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
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以表不舍之情
。
《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至天际) (长亭古道,送别故人,青草碧绿仿佛能够延伸
送别背后的故事
• “天涯五友”,即 许幻园和李叔同、张小楼、蔡小香、袁 希濂。李叔同从天津来到上海求学,年少才盛,很快加 入了以切磋诗词文章为目地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城 南文社的活动地点在许幻园的城南草堂,李叔同加入文 社后立即显示出了出众的才气,第一次参与就获得了第 一名。城南草堂的主人许幻园家中富有,为人也慷慨,
言行,那么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
•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晚风吹拂着柳枝轻动,斜阳依依,山水叠嶂)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千山,能留在身边的能有几人呢?)
(生命中些知己朋友啊,早已经天涯海角,万水
•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谁都无法改变的事情)
(人生总是欢聚的时候少,离别的时候多,这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的口碑。(博爱之心)•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 、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 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 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 以前;其后多作书法。由于战乱,作品大多散失。
苏少版音乐六上《送别》课件3课件PPT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 《忆儿时》 、《春游》、《留别》、《早秋》等。
《送别》
节拍 速度 力度 情绪
四四拍子 中速稍慢 中弱 忧伤 惆怅 深情
李叔同(1880-1942)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 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 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 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 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 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那么在上世纪 我们的前辈在 学校唱什么呢?
送别
今 宵 别 梦 寒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欢
知天 夕 晚 芳 长
交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风 草 亭
半涯 山 扶 碧 外
零地 外 柳 连 古
落之 山 笛 天 道
角
声
边
残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童年》
2.是一首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 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城南旧事介绍
唱一唱
5 3 5 ⅰ- ∣6 ⅰ 5- ∣ 5 3 5 ⅰ. 7 ∣ 6 ⅰ 5- ∣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离别ppt课件

折柳送别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问题: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折柳送别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诗文赏析】
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 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 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 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 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为 深 入 学 习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分 发挥中 小学图 书室育 人功能
为 深 入 学 习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分 发挥中 小学图 书室育 人功能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 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 这一情感的。
答案:
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 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 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饮酒饯别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金陵酒肆送别 李白
古诗词基本知识的积累——送别诗 PPT课件

•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柳絮 表达好友 送别的 离愁别绪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曲>>王维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送别>> 王之涣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若春风。 《柳》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
春草
这一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
•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送别》PPT 图文

听这位老友,絮絮叨叨地讲述老 旧的故 事,试 图找回 曾经的 踪迹, 却渐渐 明白了 流年, 懂得了 时光。 过去的 沟沟坎 坎,风 风雨雨 ,也装 饰了我 的梦, 也算是 一段好 词,一 幅美卷 ,我愿 意去追 忆一些 旧的时 光,有 清风, 有流云 ,有朝 露晚霞 ,我确 定明亮 的东西 始终在 。静静 感念, 不着一 言,百 转千回 后心灵 又被唤 醒,于 一寸笑 意中悄 然绽放 。
李叔同(1880-1942)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 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 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hu
hu
城南旧事介绍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 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 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 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 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 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 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我幸,今生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了 你。张 爱玲说 ,因为 爱了, 所以慈 悲。因 为懂得 ,所以 宽容。 总有那 么一个 人,即 便全世 界都不 爱你, 也会为 你低眉 ,为你 垂泪, 为你留 一盏温 暖的灯 ,默默 守护在 你身旁 ,在清 浅的时 光里, 陪你看 草长莺 飞,陪 你数散 落星辰 !
因为有缘,你我同住同修,同见 同知, 相互依 靠,相 互取暖 。生死 契阔, 与子成 说;执子 之手, 与子携 老。爱 ,最长 情的告 白,不 是千万 句“我 爱你” ,也不 是春花 秋月前 的山盟 海誓, 天长地 久。而 是愿意 用其一 生的光 阴来陪 伴你, 来包容 你!即 便在寡 味的日 子里, 也会用 爱去 浇灌, 用心去 呵护, 为你种 出一朵 妖艳之 花,㶷 烂至极 。
经典送别课件

5
V7
7 2
4
属七和弦是建立在调式属音上的七和弦,是一个 包含属音、导音、上导音与下属音的不协和和弦。 在功能上主要体现了属功能性质,但也兼并下属 功能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七和弦是 一个复功能性和弦。
中的和弦功能
容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歌曲《送别》所 表达的 情感和意境。了
解“学堂乐歌”特点
二:通过讲解歌曲《送别》 了解各级和弦的功能,进 而能够熟练掌握并合理运
用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歌曲中各级和弦的功能
教学难点:
知道音乐的创作背景体会《送别》 不 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是 一首具有鲜明的特点 “学堂乐歌”
572大调中的又一正三和弦骨干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飞起来的感觉通常美国乡村乐和描写西部大草原和大峡谷的歌曲都使用4级和弦来表现一级和弦后跟三级和弦和四级和弦是绝对不同的感觉461iv主和弦用来明确调性的一般大调的歌曲都以它开始也以它结束歌曲的中间一般尽量少使用主和弦否则就会老给人一种终止的感觉135功能及应用和弦音级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 李 叔同《送别》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
欣赏《送别》音乐
学
《送别》音乐课件ppt

这首歌曲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近现 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送别》歌曲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歌曲的主题与情感主题
歌曲《送别》以离别为主题,描述了人们在不同场景下依依惜别的情感。
情感
歌曲通过抒发对离别的感慨和怀念,表达了对友谊、亲情和爱情的珍视与追求 。
歌曲的曲式与结构
曲式
歌曲采用常见的三段式结构,由引子 、主歌和尾声组成。
情感表达
通过细腻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 痛苦与思念的煎熬,使听众能够深刻感 受到离别的情感冲击。
VS
艺术特色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情感融 入自然景色之中,营造出一种感伤的艺术 氛围,使歌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04
《送别》歌曲演唱技巧
演唱技巧概述
掌握基础发声技巧是演唱《送别》的 先决条件,要求声音自然、流畅,不 夸张、不做作。
歌曲的欣赏角度与方法
歌词理解
理解歌词中的含义和情感,体会 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旋律与和声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和声,了解歌曲 的音乐结构和韵律。
演奏技巧
观察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感受 他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演奏技巧的应用与表现力提升
音色控制
通过控制吉他的音色,表现出《 送别》的深沉和柔情。
情感表达
意境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
歌词中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等自然景色元素。
象征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意象,象征着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无 尽的哀思。
李叔同送别李叔同历史《送别》讲解稿

李叔同送别李叔同历史《送别》讲解稿一曲《送别》传千古几多离愁驻人间李叔同历史《送别》讲解稿作者:吕亚光指导教师:沈岩“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__外山......” 这首抒情优美、意境悠远的歌曲,已经传唱了一百多年,始终经久不衰。
它的作者是谁?作者又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这首歌呢?这首歌的名字叫《送别》,它的作者是被誉为“旷世奇才”的李叔同。
李叔同,名文涛,字叔同,出生于1880年10月23日,是我国近代文化先驱。
他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开创了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众多第一,是我们天津永远的骄傲。
他一生创作了近百首歌曲,其中大部分作品是当年“学堂乐歌”的主要篇目,在学生中广为传唱,成为滋润人们心田、开启大众智慧的甘泉。
这首《送别》歌曲,是1911年李叔同根据美国通俗作曲家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所填词创作的。
他的创作过程正是印证了“情由心生”的创作规律。
早年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日本歌词作家采用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曰《旅愁》的歌曲。
那伤感哀婉的词曲令李叔同百感交集,他想到了自己异国他乡的孤独生活,想到了与亲朋家人的聚少离多,内心充满了惆怅。
于是,他提起笔来,依照日译版《旅愁》的意境,运用中国诗词创作手法,重新填词创作了这首意境悠远,回味无穷的《送别》。
由于歌曲的曲调与李叔同的填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将人们离别的感伤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抒发了游子们的心声,因此,它最终成为中国骊歌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曲目。
古往今来,“悲欢离合”乃大千世界的主题。
有太多的感怀荡起于离别的时刻,有太多的唏嘘响起于内心的不舍。
《送别》这首歌,它不涉教化,意蕴深远,以唯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赋予了“离别”一种特别的美感。
您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歌曲的开篇,作者就勾画了一幅离别的场景,一对故人,在晚秋的余晖中,伴着短笛,和着微风,依依话别,无奈地感伤与幽美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离别之苦、之痛一下子浸润了听者的心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夕阳山外山”一句,虽则五 字,却将笛声悲残的情绪,渲染 上一层更浓重的色彩,凄迷的残 阳,夕照着连绵远山,空蒙落寞,
无边无际,又使离绪愁情更深广
地扩展开来。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这是诗人感慨送别之后,即将感 到的孤寂和伤感。
“天之涯,地之角”,用两个极 端空阔中的极端疏离,表示朋友间分 离的极端阻隔。“知交半零落”,由 惜别而转入哀伤,语蕴沉痛,几多哀 伤。
送别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
名文涛,字叔同,别名息霜, 浙江平湖人。1880年生于天
津。少年时期即多才多艺,
书画诗俱佳。
1898年携眷旅居上海,与友人结 “城南文社”,颇有诗名。1905年留
学日本,入东京上野美术学校习油画
兼水彩画,后又进东京音乐学校学钢
琴、提琴和作曲,创作歌曲多种。在
时代的局限性的表现,但也展现作者的
创造力,也说明用新形式的白话新诗也 可以达到古典的高度。
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 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 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 — — 尤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 二十世纪。
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
“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
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
此句以景抒情,视觉形象对情
感的表达起暗示性作用。随着想象
展开的是离绪愁情的展开,开始犹
如长亭般的一点,渐渐延成古道似
的一条线,慢慢洇濡弥散开,像青
草一样铺满大地,充塞苍穹。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此句从视觉引入听觉。晚风拂柳,
暗示折柳相送的典故。笛声残,一
“残”字写出笛声如泣如诉的落寞惆
怅,为送别添了几分悲凉气氛。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离别的伤悲在朋友的温情前有 所舒缓,感伤中有振作,沉痛中有 宽慰,隐隐体现出哀而不伤的传统 审美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第三节重复第一节,仿佛《诗 经》中的连章复沓,一唱三叹 , 更凸现古道送别的场景,起到强化 抒情,增强音韵节奏的作用。
多的东西。
为什么说《送别》散发着浓浓的古 典诗歌的味道?
本诗多处化用古典,但羚羊挂
角,无迹可求。 以白话的新形式写出,没有一 丝的雕琢和生硬感。
比如,“芳草碧连天”让我们联想
到“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夕阳山外山” 让我们
联想到“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
在春山外”(欧阳修)。
新形式旧内容
诗歌形式虽说是新的,但整体的情 绪、意象、意境还是古典的,散发着浓 浓的古典诗歌的味道。这是李叔同所处
专修南山律学,成为我国近代德高
望重的律宗高僧。1942年于福建泉
州圆寂。
有《清凉歌集》、《晚晴山房
书简》、《南闽十年之梦影》、
《惠安弘法日记》、《李庐印谱》
等著述,编著有律学典籍文献《南
山律苑丛书》等。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开头写长亭古道、芳草碧天,全
诗背景置于古诗词长亭送别的传统意
境中。
三个意象由近而远,构成整个画 面绵延纵深,逐渐辽阔的视线展开。 随着视线展开的是想象的展开,想象 着朋友转身离去,越行越远,慢慢消 失在芳草碧天的尽头。
东京组织春柳剧社,主演《茶花女》
等新剧。
1910年回国后,加入南社,
主编《文美杂志》,任《太平洋
报》主笔兼编辑。先后受聘于浙
江两级师范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艺术系任讲师,是该校校歌的曲
作者。
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正式
舍俗出家。同年受戒于灵隐寺。法
名演音,字弘一,别号甚多。1931
年在上虞白马湖横塘法界寺前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