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合集下载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林树燕;吴志群;邹桂年;吴庆伟【摘要】目的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方法 56例(59眼)首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比较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等的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压均降低,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房角开放度,眼前段结构前房容积、前房角宽度等均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可控制眼压、促进视力恢复、加深房角,临床效果较好.【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2页(P199-200)【关键词】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作者】林树燕;吴志群;邹桂年;吴庆伟【作者单位】龙川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广东河源 517300;龙川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广东河源 517300;龙川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广东河源 517300;龙川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广东河源 51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6白内障、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其主要是由于随着人年龄增加,晶状体体积会增大,虹膜周边前移,房角变窄而引起[1]。

目前对于降眼压药物治疗而眼压控制不理想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上主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虽然能提高视力并有效控制眼压,但术后易发生浅前房、滤泡瘢痕化等并发症。

超声乳化手术是一种日臻完善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式[2],本研究拟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自内障患者,选取其中经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后不能有效控制眼压,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摘要】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观察了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显示,该手术方法在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方面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指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优化手术技术和探讨手术后长期效果。

该手术方法对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具有重要意义,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并发症、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白内障是眼部常见疾病,是指眼睛的晶状体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视物模糊或失明的眼疾。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白内障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亚型,特点是前房角狭窄或闭合,导致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可能造成视神经损害和视力下降。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控制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并总结手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决策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该手术方法在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实践和疾病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2. 正文2.1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简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CatSUIP)是一种针对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通过超声乳化技术将白内障晶状体溶解并抽出,同时进行房角分离术来改善患者的眼压控制和视力恢复。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oniosynechialysis,简称PSG)是一种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房角分离联合进行的手术治疗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通过超声振荡将晶状体组织乳化并抽吸出体外,从而恢复患者的视力。

而房角分离是指通过手术将患者前房角的粘连组织进行分离,以减轻患者眼压,从而缓解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

PSG手术的关键在于将两种手术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PSG治疗方案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PSG手术可以同时治疗患者的白内障和闭角型青光眼,避免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PSG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视力。

PSG手术对于改善患者囊下房角细胞堵塞、虹膜植物体增生、前房角粘连等并发症也有良好的效果。

PSG手术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PSG治疗方案在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除了临床效果外,PSG手术还有一些其他值得注意的特点。

PSG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进行操作,对于手术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患者在选择进行PSG手术时,应该选择正规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

PSG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PSG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需要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充分了解相关情况并做好经济准备。

在总结PSG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PSG手术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伴有复杂的合并症的患者,PSG手术的治疗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PSG手术虽然在治疗方案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一些临床实践中也存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失败的情况。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分析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分析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分析瞿正旭;魏天信【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12【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的56例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房角、视野、前房深度、视力、眼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眼压(11.29±3.14)mmHg,低于治疗前(19.52±8.57)mmHg(t=4.7713,P<0.05);UBM检测患者术后中央前房深度(2.35±0.58)mm,深于治疗前(1.48±0.42)mm(t=6.4287,P<0.05);相比于术前各项指标数据,术后患者的前房角宽度明显增加,房角开放,且视敏度增加、视野明显提升.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总页数】3页(P45-47)【作者】瞿正旭;魏天信【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眼科,山东莱西 266600;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眼科,山东莱西 26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相关文献】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与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J], 刘芳; 熊国平2.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J], 刘洋;于建国;齐世欣;刘艳丽3.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J], 范世超;崔建军;张宏霞;李亚新4.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J], 郭静君;丁相奇;钱立峰;赵晓金;朴勇虎5.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曾晓莉;黄海;周米露;吉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王诗木【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10分钟复方托品酰胺散瞳,球周麻醉,透明角膜切口,粘弹剂360度钝性分离粘连的房角,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超声乳化,吸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吸除前房及囊袋内残留粘弹剂,密闭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眼压全部控制在21mmHg以下,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周边前房深度均≥1CT.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期刊名称】《辽宁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24)002【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超声乳化;房角分离;白内障;青光眼【作者】王诗木【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弓长岭医院眼科,111000【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在关于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晶状体的位置以及厚度的变化,已被认为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眼压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5年来,笔者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了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的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进行了随访观察,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致视力下降者 16例 20眼,其中男 7例 7眼,女 9例 13眼。

年龄 55~69岁,平均 62.35岁。

术前视力 0.1以下7眼,0.1~0.27眼,0.3~0.4 6眼。

晶状体核Ⅰ ~Ⅱ级核 12眼,Ⅲ级核 8眼。

裂隙灯检查:周边前房深度均≤1/4CT,伴周边虹膜膨隆。

房角检查:粘连关闭范围均≤1/2圆周,窄Ⅱ4例,窄Ⅲ7例,窄Ⅳ9例。

全部病例都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间歇期或前驱期,用毛果芸香碱及噻吗心安点眼即可控制眼压至正常。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应用效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应用效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应用效果戴明;孙涛;徐晓融;邵成杰;朱姝【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年(卷),期】2022(6)13【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房角开放状态、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50例,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与B组(50例,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均于术后随访3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状态,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最大细胞面积(MAX)及平均细胞面积(AVE),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logMAR值、眼压均显著降低,但B组患者logMAR值显著低于A组,眼压显著高于A组;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升高,且B组显著高于A组;A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窄房角Ⅱ级占比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B组患者术后3个月宽房角占比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与A组比,B组患者术后1、3个月宽房角患者占比均显著升高,术后1个月窄房角Ⅱ级患者及术后3个月窄房角Ⅰ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MAX、AVE及A组患者EC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B组患者MAX、AVE均显著低于A组,ECD显著高于A组;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均P<0.05)。

结论相比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可更有效地加大患者房角开放状态,改善视功能,减少角膜内皮细胞丢失,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总页数】5页(P21-25)【作者】戴明;孙涛;徐晓融;邵成杰;朱姝【作者单位】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5【相关文献】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不同方式的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评估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不同方式的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评估G手术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5.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预后效果观察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预后效果观察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预后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预后效果。

方法:选择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视力水平和眼压。

结果:观察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值得应用。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预后【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072-02在临床常见老年疾病中,闭角型青光眼十分常见,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1]。

研究显示,多数闭角型青光眼常合并白内障,导致治疗难度增加。

目前临床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通常以手术方式治疗,虽然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一定效果,但易出现眼压控制不佳、滤过泡瘢痕化等情况,进而影响患者预后[2]。

本研究对所有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分析,并对其各项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病人,以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作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

观察组3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24、6例;年龄值在60岁至80岁,平均为(70.22±1.23)岁。

对照组3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23、7例;年龄值在61岁至80岁,中位为(70.65±1.44)岁。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疗效对比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疗效对比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疗效对比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有些白内障患者同时还伴有青光眼的发生,这就需要进行联合手术治疗。

目前常见的联合手术方式有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那么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疗效上有何不同呢?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以期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是通过超声乳化机进行乳化白内障晶体,然后在原位摘除,并通过小切口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同时房角分离是将眼睛内的新生物切除,以减少房水排液受阻。

这种手术方式因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通过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后白内障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房水排液受阻,从而提高了眼压的稳定性。

而且这种手术方式对于术后青光眼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

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将白内障摘除的将房水排液受阻的部位进行相应的矫正,以便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

这种手术方式在术中需要医生对患者的眼压进行准确的测量,以便及时调整手术方案。

三、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区别1. 手术操作方式不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主要是通过超声乳化机进行白内障晶体的乳化和摘除,再进行房角分离术;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则是在白内障摘除的将房水排液受阻的部位进行矫正。

4. 适应症不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更适用于白内障患者,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更适用于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这两种手术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而在手术选择上则需要患者仔细咨询医生的建议,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目的:总结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64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眼压和视力恢复情况,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滤过泡等。

结果:①手术治疗后1d、1周、1月、6月时测得的眼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治疗后1d、1周、1月、6月时测得的视力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随访末期中央前房深度(3.22±0.35)mm明显高于术前前房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来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更好的控制眼压,促进视力恢复,增加中央前房深度,而且并发症极少,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超声乳化术;房角分离术;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传统的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就是虹膜周边滤过术或者切除术,但术后眼压控制往往不佳、滤过泡瘢痕化、白内障形成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1]。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则是一种新型重建手术,我院对4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64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45眼),女性17例(19眼);年龄48~76岁,平均(56.7±1.2)岁;40眼为急性原发性青光眼,24眼为慢性原发性青光眼。

依据Emery分级标准进行晶状体硬度分级:Ⅱ级30眼、Ⅲ级25眼、Ⅳ级9眼。

1.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前先进行全身检查,并进行非接触眼压计、裂隙灯显微镜以及前房角镜检查,以眼科A/B超算出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度数。

另外,术前常规准备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倍诺喜表面麻醉、爱尔卡因球后阻滞麻醉。

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作一切口,注入黏弹剂、加深前房,在前房角360°范围注入足量黏弹剂,再利用注射器针头压住虹膜根部来将粘连关闭房角充分打开,连续性环形撕囊,在超声乳化下吸除晶状体和残余皮质,在前房和囊袋内输注入黏弹剂,再植入折叠式的人工晶状体。

置换黏弹剂,最后经辅助切口输注入平衡盐溶液,保持切口水密状态。

术后球侧注射2万单位妥布霉素和2.5mg地塞米松,术眼典必舒眼膏涂眼包扎3天。

开放用典必舒滴眼液滴眼,前房反应较重者添加复方托品酰胺滴眼
液散瞳。

术后第一天前房深、滤过泡无隆起者要进行按摩眼球。

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1d、1周、1月、6月时的眼压和视力情况,并在随访末期观察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眼压及视力变化
①手术治疗后1d、1周、1月、6月时测得的眼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定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术后55眼视力进步,5眼视力不变,4眼视力退步,其中1眼退步原因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进行视网膜光凝,2眼退步原因在于眼内炎视力丧失,另1眼是青光眼晚期。

手术治疗后1d、1周、1月、6月时测得的视力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随访末期观察前房深度以及滤过泡、并发症情况
①随访末期中央前房深度(3.22±0.35)mm明显高于术前前房深度(2.02±0.3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199,P<0.05);②滤过泡:根据Kyonfeld结膜滤过泡分型,微小囊泡型为Ⅰ型,弥漫扁平型为Ⅱ型,缺如型为Ⅲ型,包囊型为Ⅳ型,其中Ⅰ型和Ⅱ型为功能型滤过泡,Ⅲ型和Ⅳ型则为非功能型滤过泡。

64眼手术治疗后Ⅰ型40眼、Ⅱ型10眼、Ⅲ型7眼、Ⅳ型7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50眼(78.13%),非功能型滤过泡14眼(21.87%)。

③术后并发症:术中2眼(3.12%)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19眼(29.69%)出现角膜水肿,2眼(3.12%)出现眼内炎,6眼(9.38%)出现一定程度前房纤维素样渗出,5眼(7.81%)浅前房。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指的是因为眼前段解剖结构的异常使得房水由后房经瞳孔向前房流动受阻,导致后房内房水蓄积而推动周围虹膜迁移,使得虹膜紧靠小梁网,最终导致房水流出通道被关闭、内部眼压上升,成为急性发作闭角型青光眼,可两眼先后发病,视力进行性衰退,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2]。

目前,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依然存在一些争议。

部分医生倾向于选择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能一次手术解决两种疾病,节约医疗成本和用药量,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眼压控制。

还有部分医生主张先小梁切除手术,在滤过泡形成以及眼压稳定后进行白内障手术[3]。

上述三种治疗方案均有各自优缺点,均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本组患者选择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术后患者眼压得到良好控制、视力恢复良好,前房深度适中,
78.13%患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整体未出现严重性并发症。

当然,不论何种术式,围手术期充分的准备及良好的护理非常必要,医师手术能力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术后眼压控制和视力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阳,李树宁,王宁利,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方案中的手术顺序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8):811-812.
[2]岳江,岳辉,黄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5):416-418.
[3]Stock G,Ahlers C,Dunavoelgyi R,et al.Evaluation of anterior-segment inflammation and retinal thickness change following cataract surgery[J].Acta Ophthalmol,2011,89(4):369-3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