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CSCO-DLBCL
乙醇加维生素B_(12)湿敷对静脉滴注化疗药所致静脉炎的防护作用观察

乙醇加维生素B_(12)湿敷对静脉滴注化疗药所致静脉炎的防
护作用观察
姚晚侠;姚聪;李晓娥;刘攀草;刘梦如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7(7)4
【总页数】2页(P723-724)
【关键词】静脉炎/预防和控制;乙醇/治疗应用;维生素B12/治疗应用
【作者】姚晚侠;姚聪;李晓娥;刘攀草;刘梦如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601
【相关文献】
1.酒精加654-2湿敷对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防护作用研究 [J], 李献莹;何淑郁;朱淑兰;张连秋;褚洪芝;李新霞
2.酒精加654—2湿敷对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防护作用研究 [J], 李献莹;何淑郁;朱淑兰;张连秋;褚洪芝;李新霞
3.酒精加维生素B12湿敷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J], 杨茜娟;姚晚侠;李萍;姚聪
4.高渗糖加利多卡因湿敷预防静脉滴注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J], 侯卫学;张宗凯;侯冬;潘秋景;孔栏柱
5.50%葡萄糖加硫酸镁、维生素B_(12)对化疗所致静脉炎的预防 [J], 丁玉霞;孟荣芳;秦越亮;赵艳勋;王素君;王敏英;李光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SCO】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CSCO】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2014年09月17日09:51来源:CSCO教育文集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徐卫范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malllymphocytic lymphoma, SLL)是最常见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CLPD), CLL典型特征:形态学表型为成熟小淋巴细胞、涂抹细胞;免疫表型为B淋巴细胞,特征为CD5、CD19、GD23共表达,单克隆轻链(kappa或lambda)表达及轻链弱表达或不表达。
间期突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到80%的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其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并且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但无诊断价值。
CLL的诊断要求外周血B淋巴细胞绝对数(ALC)≥5 x 109/L或<5 x 109/L,但伴有骨髓浸润所致的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否则可能为SLL [肝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直径>1.5cm)]或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onoclonalB-cell lymphocytosis, MBL)。
不同的MBL预后不同,ALC>0.5x 109/L的MBL称为临床型或高细胞(highcount,HC)MBL,每年1%~2%转化为需要治疗的CLL,需加强随访,每6~12个月血常规及体格检查;而低细胞(lowcount, LG) MBL 临床意义不大。
对具有典型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的患者诊断不存在问题,但少数形态学,特别是免疫表型不典型的患者,必须与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 lymphoma,MCL)、脾边缘区淋巴瘤(spleen marginal zone lymphoma, MZL)等B-CLPD 的鉴别。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及治疗进展_王黎

- 脓胸相关淋巴瘤 - 慢性骨髓炎相关淋巴瘤 - 移植物相关淋巴瘤 淋巴瘤样肉芽肿 ALK 阳性 DLBCL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起源于 HHV8 阳性的多中心 Castleman 病的大 B 细胞淋巴瘤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
* 通信作者: 沈志祥,E-mail: drshenzx@ yahoo. com. cn
259
总生存率为 59% 。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 因此,R-miniCHOP 对于年龄超过 80 岁,主观意愿治 疗的患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17]。
美罗华除了改善各个年龄层 DLBCL 患者的预 后,对于不同分子分型的 DLBCL 也有改善预后的作 用。Alizadeh 等[2]最先根据基因芯片的结果将 DLBCL 分为 GCB 和 ABC 型,在美罗华应用前,GCB 型 5 年 OS 达 76% ,而 ABC 型只有 16% 。Fu 等[18]对 243 例 DLBCL 患者的分子分型及美罗华的应用与 否进行了预后分析,无论是 GCB 型,还是 non-GCB 型,R-CHOP 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对于 GCB 型患者,R-CHOP 组的 3 年 OS 为 85% ,而 CHOP 组 为 52% ( P < 0. 001) ,3 年 EFS 为 67% vs 47% ( P = 0. 005) [18]。对于 non-GCB 型患者,R-CHOP 组 3 年 OS 为 69% ,CHOP 组为 33% ( P < 0. 001) ,3 年 EFS 为 52% vs 29% ( P < 0. 001 ) 。进一步分析比较显 示,R-CHOP 组 3 年 OS,GCB 型 优 于 non-GCB 型 ( 85% vs 69% ,P = 0. 032) ,而 3 年 EFS 2 组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67% vs 52% ,P = 0. 11) 。 [18]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进展(1)

• Breast cancer occurring before age 50 (premenopausal) in first- or second-degree relative(s) • Two or more first- or second-degree relatives with breast or ovarian cancer • One or more first-, second-, or third-degree relative(s) with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or with two separate or independent breast cancers • Male relative(s) with breast cancer • One or more first-, second-, or third-degree relative(s) with BRCA1 and/or BRCA2 gene mutation Note. First-degree relatives are mother, daughter, sister, father, son, and brother. Second-degree relatives are grandmother, aunt, niece, grandfather, uncle, and nephew. Third-degree relatives are greatgrandmother, great-grandfather, great-aunt, great-uncle, and female and male first cousins. Figure 1. Family History That Increases Breast Cancer Risk
低分子量肝素在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验, 其结果没有说明肝素对进展性卒中患者有益。该研究的 阴性结果引发了许多关于抗凝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 国际卒中研究 ( BCD) 是该类研究中最大的一项
[>]
, 在全
球范围内纳入患者 !E FG# 例, 该研究显示了中性结果, 卒中 后 H 个月可独立生存的患者数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此 后在西方相继进行的大量临床研究, 也没有显示任何一种类 型肝素的作用优于安慰剂或者阿司匹林。但由香港学者牵 头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 IBCC ) 和低分子量 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研究 ( IBCCJ7=’6 ) 显示了
[ ’" ] 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少与普通肝素相似 。
基于以上证据, 中国专家共识建议: %5 对于瘫痪程度重、 确认必须长期卧床的缺血性卒中患 者应重视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 如无出血倾向, 建议 小剂量皮下抗凝预防静脉血栓。 ’5 对有抗凝禁忌证的患者, 建议医生间断使用充气压 迫装置或弹力袜。 45 低分子量肝素一般优于普通肝素,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 者宜用普通肝素。 !5 对脑静脉系统血栓, 临床确诊后应对症处理、 积极寻 求病因并在相应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抗凝治疗。 +5 在脑静脉系统血栓急性期, 建议医生应用普通肝素 或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优于无抗凝治疗。这些患者的长期治 疗建议使用华法林治疗 4 ( & 个月 ( 目标 260 ’# + ; 范围’# " ( 4# " ) 。 参 考 文 献
[!]
研究, 其中 ESP 是颅内动脉狭窄。肝素的作用机制可能为 阻止斑块的扩大及栓子形成。经颅多普勒研究说明, 活动性
2007亚太区肝病年会丙型肝炎诊治专家共识[1]
![2007亚太区肝病年会丙型肝炎诊治专家共识[1]](https://img.taocdn.com/s3/m/34088b93dd88d0d233d46aee.png)
・指南・2007亚太区肝病年会丙型肝炎诊治专家共识(亚太区肝病研究协会丙型肝炎协作组)王美霞 牛俊奇 整理 一、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既往感染的检测,使用最多的方法是酶免疫分析法(E I A)检测抗2HCV。
抗2HCV阳性提示既往HCV感染,但不能说明是急性、慢性感染及感染是否已清除,抗2HCV检测阴性通常说明没有HCV感染。
急性HCV 感染最初几周内,抗2HCV可能还检测不到(即所谓的窗口期),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抗2HCV也可能检测不到。
已清除的HCV感染者由于体内抗体滴度下降,若干年后亦可检测不到抗2HCV。
一致推荐的确证方法包括:(1)E I A法对同一样品设复检;(2)另一轮E I A法对同一样品复检;(3)免疫印迹(i m munobl ot)法;(4) E I A法高信号可很好地预测抗2HCV阳性;(5)核酸检测法(NAT)检测HCV RNA。
HCV RNA检测有助于诊断,但不能作为确证试验。
理想的办法是所有样品都应用高特异性试剂盒重新检测,但受资金限制。
HCV RNA定量检测可提供的信息:(1)监测慢性化;(2)监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3)评估抗2HCV不确定的样品HCV暴露的情况。
高感染风险者抗2HCV检测结果若阴性或不确定,同时存在免疫抑制状态(接受某种治疗或其他疾病,如血液透析或合并H I V感染),HCV RNA检测非常必要。
HCV基因型检测也有必要,有多种分型系统。
Si m monds法将HCV分为6个基因型及若干亚型。
基因型1、2和3型全球分布,其他型仅为地域分布。
基因型和病毒载量是决定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的关键因素。
HCV基因型可通过几种方法来确定,主要方法有:(1)PCR产物直接测序;(2)反向杂交(如线性探针分析);(3)型特异性PCR;(4)PCR扩增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 LP);(5)实时定量PCR扩增后熔合曲线;(6)型特异性抗体;(7)质谱仪分析限制性片段质量多态性。
DLBCL指南

DLBCL指南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之一,占所有NHL病例的30%至40%。
DLBCL的治疗策略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份参考指南,详细介绍了DLBC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1.化疗:-DLBCL的治疗通常是基于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长春花碱(CHOP)方案进行的。
-CHOP方案包括顺铂、环磷酰胺、长春花碱和强的松,通常每3周给予一次,总共给予6至8个疗程。
- 对于年龄较大或不能耐受CHOP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Elderly CHOP替代方案,如CHOP加利妥昔单抗(R-CHOP)或环磷酰胺、长春花碱、甲氨蝶呤和柳氮磷酰胺(ACVBP)方案。
-对于能够接受高剂量化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自体干细胞移植。
2.靶向治疗:-对于DLBCL亚组中存在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靶向治疗方法。
- 靶向治疗如布瑞特尼布(Brentuximab vedotin)或因伊布替尼(Ibrutinib)等药物,可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融合蛋白进行治疗。
3.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在DLBCL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针对CD20抗体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可与CHOP方案联合使用,称为R-CHOP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 针对PD-1抗体的药物,如Pembrolizumab或Nivolumab等,对于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的治疗具有潜在疗效。
预后:DLBCL的预后与病人的年龄、病理类型、病情分期以及响应化疗的情况有关。
-对于年轻且体质良好的患者,化疗结局良好,预后较好。
-对于年龄较大或患有其他伴随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
-DLBCL的分子亚型对疾病预后也有重要影响,激发性B细胞-样DLBCL(ABC-DLBCL)具有较差的预后。
-不同病情分期的患者预后差异也较大,早期疾病的预后较好。
总结:DLBCL的治疗必须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状态和分子亚型等因素进行调整。
2007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

2007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来源: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作者:林艳君转载发表时间:2009-12-4 14:29:09 浏览次数:17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吴新民、于布为、薛张纲、刘进、徐建国、岳云、叶铁虎、熊利泽、黄文起通讯联系人:黄文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广东广州510080E-mail: huangwenqi86@一、概述:围术期的液体治疗是维持手术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环节,是手术病人疾病治疗的基础。
手术期间病人需要维持每天正常的液体量,手术病人并可能存在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身体中液体的缺少,如失血、麻醉药物导致血管的扩张、肠腔和胸腔液的丧失、大汗和多尿等会导致循环容量不足,进而引起组织灌注不良、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伤,影响手术病人最终治疗结果。
只有足够的血容量才能维持心排出量和组织灌注。
围术期液体治疗策略已有50年的发展。
手术中的液体治疗在60 年代处于摸索阶段,之后几十年关注的焦点是液体的选择,近几年趋向采用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
推荐级别依据Delphi 分级法(见表1)推荐意见1:重视围术期液体治疗的处理(A 级)表1 推荐级别与研究文献的Delphi 分级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Ⅲ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研究文献的分级Ⅰ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Ⅱ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Ⅲ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Ⅳ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Ⅴ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二、人体生理的液体分布和特征人类身体的总体液由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组成。
细胞外液由组织间容量(IFV)和血浆容量(PV)组成(见表2)。
人体总体液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表3)。
细胞膜Na+/K+ATP泵调节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的不同,Na+-K+交换比例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9 % 56 % 49 % 42 %
CHOP-14 vs. CHOP-21
p < 0.001
DSHNHL 15.09.03
Months
3/4 度不良事件发生率(NHL-B2)
CHOP-21 CHOP-14
CHOEP-21
CHOEP-14
P
Leukocytopenia
Thrombocytopenia Anemia Infection Mucositis Cardiac toxicity Neurologic toxicity Renal toxicity Lung toxicity Nausea or vomiting
2 2 2
Coiffier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6:235 Feugier et al. JCO 2005 Vol.23;1-10
GELA (LNH 98.5)
(%) 80
CR + CRu = 76% ORR 83%
CR + CRu = 63% ORR 69%
CR CRu
• 男性稍多于女性 • 典型临床表现: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 B症状:1/3 • 骨髓累及:16% • 约1/3淋巴结外首发病灶:胃肠道、骨和中枢神经系统
形态学特点
• DLBCL具有形态学异质性
• 2001 WHO分类包括:
– 中心母细胞型
– 免疫母细胞型
– 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 – 间变细胞型
• 年轻患者(18-60岁,LDH正常):NHL-B1
–无事件生存率CHOEP优于CHOP,总生存率无差别 –2周方案和3周方案无差别
CD20
DLBCL
DLBCL的免疫化疗
• 老年患者的免疫化疗研究
– GELA (LNH 98.5) – RICOVER-60
• 年轻患者的免疫化疗研究
– 年轻低危:MInT – 年轻高危:Mega-CHOEP (Phase II)
Milpied et al., 2004 Martelli et al., 2003 Sertoli et al., 2003
<3RF 2 RF IIbulky,III/IV
all CR, PR all
0.03 n.s. n.s.
n.s n.s. n.s.
* retrospective subset analysis
– 浆母细胞型
– 表达ALK全长型
• 亚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没有明确的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
• 典型的免疫组化表达
– CD20+、CD45+、 CD79a+、Ki67+、CD3-
• 分子遗传学检测抗原受体基因重排
– bcl-2、bcl-1、c-myc
根据IPI评分的生存率
CR(%) 全组患者
(%) 100 80
生 存 60 率
40 20 0 CHOP m-BACOD ProMACE-CytaBOM MACOP-B
0
1
2
3
年
4
5
6
Fisher et al. N Engl J Med. 1993;328:1002.
大剂量化疗在侵袭性淋巴瘤中的作用
Author Haioun et al., 1994 2000 Verdonck et al., 1994 Gianni et al., 1997 Santini et al., 1998 Population Rando CR CR <CR all all CR CR, PR all EFS n.s. 0.02* n.s. 0.004 n.s. 0.008* n.s. n.s. -0.01 OS n.s. 0.04* n.s. n.s. n.s. n.s. n.s. n.s. -0.009 1 RF, Bulk 2 RF II-IV I/IIbulky,III/IV IIbulky,III/IV 2 RF* Kluin-N. et al., 2001 all Kaiser et al., 2002 LDH >UNV Gisselbrecht et al., 2002 RF
缓解率(NHL-B2)
CHOP-21 CR n(%) PR SD PD 治疗相关死亡 107 (60.1) 5 (2.8) 2 (1.1) 52 (29.2) 6 (3.4) CHOP-14 131 (71.6) 11 (6.4) 1 (0.6) 20 (11.6) 5 (2.9) CHOEP-21 119 (70.0) 10 (5.9) 2 (1.2) 25 (14.7) 9 (5.3) CHOEP-14 121 (71.6) 11 (6.5) 1 (0.6) 16 (9.5) 13 (7.7)
72.1
4.7 12.5 8.0 0.0 3.4 3.4 1.1 4.0 8.0
70.1
15.1 19.5 10.6 7.1 4.7 3.6 0.0 4.7 13.5
94.4
28.4 28.7 13.2 4.9 3.7 6.1 0.6 3.0 9.7
92.4
50.8 45.1 24.1 14.3 5.0 4.3 0.6 6.2 15.4
Pfreundschuh, M. et al. Blood 2004;104:634-641
生存率(NHL-B2)
CHOP-21 CHOP-14 CHOEP-21 CHOEP-14
3年EFS(%)
41.3
54.2
45.5
46.0
5年EFS(%)
32.5
43.8 p=0.003
41.1
40.2
3年OS(%)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Hale Waihona Puke 一线治疗(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
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 欧美国家约占NHL 30% • 亚洲国家占NHL大于 40%
MZL, MALT 8% MZL 3% small ly 8% mantle cell 6% follicular 22% others 6%
48.8
68.5
57.7
56.4
5年OS(%)
40.6
53.3 p<0.001
45.8
49.8
Pfreundschuh, M. et al. Blood 2004;104:634-641
总生存率 (NHL-B2)
1.0 .9 .8 .7 .6 .5 .4 .3 .2 .1 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HOEP-14 (n=169) CHOEP-21 (n=170) CHOP-21 (n=178) CHOP-14 (n=172)
0
1
2
年
3
4
5
Coiffier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6:235 Feugier et al. JCO 2005 Vol.23;1-10
GELA (LNH 98.5) 随访7年OS
R-CHOP 全组 aaIPI 2-3分 53% 42% CHOP 36% 28% P 0.0004 0.0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 T/null 2%
PTCL 7%
lymphoblastic 2%
DLBCL
Burkitt 1%
35%
Non Hodgkin’s Lymphoma Classification Project, Blood 1997
临床特点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位发病年龄60-64岁
随机
2x2
6x CHOP-14+G-CSF
+ 36 Gy (Bulk, E)
析因设计
6x CHOEP-21
+ 36 Gy (Bulk, E) N=689
6x CHOEP-14+G-CSF
Pfreundschuh, M. et al. Blood 2004;104:634-641
+ 36 Gy (Bulk, E)
60
PR
40 p=0.005 20 Death 0 R-CHOP (n=202) CHOP (n=197)
Coiffier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6:235 Feugier et al. JCO 2005 Vol.23;1-10
SD PD
NE
GELA (LNH 98.5)
3/4度AE 发热 感染 心脏 神经 肺 R+CHOP(%) 2 12 8 5 8 CHOP(%) 5 20 8 9 11
肝
3
5
GELA (LNH 98.5)
(%)
100
5年随访
83%
生 存 率
80
70%
60 40 20 0
62% 51%
59%
47%
68%
58% R-CHOP 45% CHOP
57%
GOELAMS研究设计(15-60岁,IPI
2-3)
NEJM 2004
GOELAMS
Trial
CHOP vs. High-Dose in Young IPI=2,3
提高剂量密度研究
老年患者:NHL-B2
+ 36 Gy (Bulk, E)
6x CHOP-21
61-75岁 初治 I-IV期 侵袭性NHL
+ 36 Gy (Bulk, E)
生存率(NHL-B1)
CHOP-21 5年EFS(%) 5年OS(%) 54.7 74.9 CHOP-14 60.8 85.0 CHOEP-21 69.2 83.3 CHOEP-14 69.4 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