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 中医简介
中医简介资料

脏腑经络学说与中医诊断治疗
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 括脏腑和经络两个方面
• 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包括五 脏、六腑、奇恒之腑等 •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经 脉、络脉等
脏腑经络学说在中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 用于分析病因,指导临床治疗 • 用于指导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的应 用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中医简介
01
中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中医的起源及其背景
中医起源于原 始社会,最早 可追溯到神农
氏时期
01
• 神农氏尝百草,寻找草药治 疗疾病 • 中医的最早雏形——“草 药疗法”逐渐形成
夏商周时期, 中医逐渐发展, 出现了针灸、 推拿等治疗方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发展
• 中医现代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理论、治疗方法等 • 现代医学中医化:借鉴中医的理念、方法,发展现代医学
中医在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中医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的优势
• 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治疗,疗效稳定 • 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长期服用
中医在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的优势
• 调整身体机能,提高抵抗力 • 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
法
02
•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 系的奠基之作 • 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在中 医中逐渐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 中医理论体系 不断完善,形 成了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等理
论
03
•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 临床治疗的基础 • 医学家如扁鹊、华佗等对中 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时期
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确立, 治疗方法更加丰富
中医简历样板范文大全最新

中医简历样板范文大全最新中医简历样板范文大全最新一、个人简介姓名:XXX 性别:男出生年月:XXXX年XX月XX日籍贯:XXXXXX求职意向:中医医生联系方式:电话:XXXXXXXXX 邮箱:XXXXXXXXX二、教育背景1. 学士学位:XXXX年-XXXX年 XXX大学中医学系2. 硕士学位:XXXX年-XXXX年 XXX大学中医学研究所三、工作经历1. XXX中医院时间:XXXX年-XXXX年职位:中医医生工作内容:诊断、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针灸治疗,中药配方制作,病案管理等工作。
2. XXX中医诊所时间:XXXX年-XXXX年职位:中医医生工作内容:接诊患者,根据病情开具方剂,针灸治疗,做好病案记录,常规体检等工作。
四、专业技能1. 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能准确辨识、判断疾病。
2. 熟练掌握中药配方、制剂、煎煮等制作技巧。
3. 熟练运用针灸、拔罐、刮痧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5. 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能够与外国患者进行基本沟通。
五、荣誉与奖励1. XXX优秀中医人才时间:XXXX年2. XXX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奖时间:XXXX年3. XXX中医大赛银奖时间:XXXX年六、个人特点1.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关注新技术和最新治疗方法。
2. 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医疗行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3.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能够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七、自我评价我是一名对中医专业充满热爱的中医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致力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我相信通过中医的治疗和护理,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实现身心的平衡。
我将以积极的态度和专业的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八、兴趣爱好在业余时间,我喜欢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参加中医学术研讨会,并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关注社会公益。
中医医生简介模板

中医医生简介模板中医是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中医医生也是从事中医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中医理论知识,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实践经验来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技能。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医生的简介模板。
一、个人基本信息中医医生的简介模板中,首先需要写明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学历、工作单位等,比如:姓名:张三性别:男籍贯:山东省青岛市学历:本科工作单位:某中医医院二、职业生涯经历接着,中医医生的简介模板需要写明他的职业生涯经历,可以从工作单位、职务、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描述,如:工作单位:某中医医院职务:副主任医师工作时间:2005年至今工作内容:临床工作、科研和教学等。
三、专业技能和成果中医医生的简介模板需要写明他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成果,这对于患者选择中医医生和评估医生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中医经络、腧穴、中药、针灸等常用治疗方法,并能够结合现代医学诊断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研究成果: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多次,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
四、医生思想理念和医患关系中医医生的简介模板也需要写明他的思想理念和医患关系,这是判断医生是否有责任心和医德医风的重要指标,如:思想理念:倡导以患者为中心,全面关注患者身心健康,重视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坚持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现代医学的辅助手段疗效相结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医患关系:严格执行医德医风,注重医患沟通和信任,积极回应患者健康需求和疑虑,主动为患者排除疑虑和顾虑,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工作氛围。
五、对患者的承诺最后,中医医生的简介模板需要表达一下他对患者的承诺,表明他作为中医医生的自我要求和责任心,如:承诺:作为一名中医医生,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为患者的健康贡献我自己的力量,诊断和治疗每一位患者时,充分尊重患者的疾病和感受,对待每一位患者时,都要以真心实意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更多的患者康复。
中医大夫简介50字

中医大夫简介50字中医大夫是指具有中医学专业背景,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合格的医生。
他们以中医理论和中医诊疗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中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为患者提供综合医疗服务。
中医大夫注重人的整体健康,并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致力于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通过中药、针灸等疗法以及健康建议,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平衡。
中医大夫的教育背景中医大夫是在医学院或中医学院获得本科学士学位的医学生。
他们接受专业的中医教育培训,学习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医诊疗技术,包括经络学、经络穴位、中药学、方剂学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掌握中医的实际应用,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大夫的专业技能中医大夫具备丰富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他们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然后,他们会给出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大夫的治疗范围中医大夫可以诊治各种疾病和症状,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由于中医注重整体调理,中医大夫还可以帮助改善一些亚健康状态,如失眠、压力过大、抵抗力下降等。
中医大夫的职责和责任中医大夫在临床实践中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
他们治疗患者时,不仅仅关注患者当前的症状,更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
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中医大夫还会不断学习和研究中医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结中医大夫作为传承千年的医学宝库的代表,他们通过中医的独特理论和方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他们注重整体健康和平衡,以及预防疾病的方法,成为现代社会健康管理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寻求治疗方法,或是提高整体健康,中医大夫都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中医的简介详解ppt

通过师承教育、院校教育、医疗机构和民间诊所等方式传承中医,培养更多 的中医人才。
中医的未来发展方向
学术研究
加强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药 物研发等方面的研究,推动中医学 术水平的提高。
技术创新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中医数字 化、智能化技术,提高诊疗准确性 和效率。
国际化发展
加强与国际中医界的交流与合作, 推广中医在国际上的应用和影响力 ,促进中医的国际化发展。
中医的治疗原则
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进行诊断和治疗,做到因人而
异、因病施治。
扶正祛邪
中医治疗时注重扶助正气、祛除 邪气,以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 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三因制宜
中医认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 治疗的基本原则,要根据患者的年 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
中药的种类和作用
中医在外科中的应用
01
02
03
手法复位
中医手法复位是利用中医 骨伤理论,对外科骨折进 行手法复位治疗。
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是利用中药材研 磨成粉,敷于外科创伤或 炎症处,以达到消炎止痛 、活血化瘀的效果。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也可应用于外科 领域,如针刺麻醉等。
中医在妇科中的应用
调经止带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多与气血不 和有关,通过调节女性月经周 期、经量、带下等,达到治疗
妇科疾病的目的。
孕产调理
中医在孕产调理方面也有独特的 疗法,如中药调理、针灸等,帮 助产妇恢复身体健康,促进乳汁 分泌等。
产后护理
中医在产后护理方面也有独特的疗 法,如中药外敷、针灸等,可帮助 产妇缓解产后疼痛、调理身体等。
04
全国500名老中医简介之北京-方和谦精

全国500名老中医简介之北京-方和谦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200年7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的方和谦,幼承家训,勤于治学,融会贯通诸家而精于仲景之学,探索《伤寒论》之精髓颇多心得。
从医50余年,于医教研业绩卓著,在治疗内科杂证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京城有名的中医专家。
他13岁随父学医,19岁即考取中医师资格悬壶京城。
50年代初,他先后任职于北京市卫生局中医科及北京中医学校,担任《伤寒论》教研组组长。
60年代,方老担任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为医院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几十年来,方老为振兴中医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他医术精湛,治学严谨,为人热情谦和,团结尊重同道,对病人不论职位高低,贫富亲疏一视同仁。
他应用古人之法而不拘泥于古人之方。
在处方用药中,一切从病情需要出发,辩证合理,用药少而力专,药到病除。
他很少用犀、羚、麝等贵重药品,力求简、便、廉地解决问题。
方老认为中药汤剂最能反映中医辨证用药的特点,主张一病一方,这也是他临床诊病的最大特色。
首创和肝汤”此方具有扶后天之本之正气,祛郁滞之邪气,适用于肝脾气血失和的多种疾病,为和解法又一有效方剂。
他一贯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1990年,他被国家中医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师承制导师,他培养后学从不保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弟子和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医疗教学的骨干。
方老德高望重,曾任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学会张仲景学术研究会副主委,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常委,北京市红十字会理事等诸多社会职务。
名中医简介

名中医简介2014-10-13 11:42:121、邓铁涛男,1916年10月生于广东开平县,从医69载。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擅治心血管疾病,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症,如重症肌无力、萎缩性胃炎、红斑狼疮等。
1986年主持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课题,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朱良春男,1917年生于江苏镇江,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后师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69载。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擅治内科杂病,擅用虫类药治疗疾病,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多项部、省级科技奖。
3、颜德馨男,1920年生于江苏丹阳市,先贤亚圣颜渊之后裔,自幼从父江南名中医颜亦鲁学医。
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学术观点及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4、路志正男, 1923生于河北藁城,中医世家。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
精通中医典籍,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等亦有很深造诣。
擅长针药并用,同时特别重视食疗,圆机活法,因证而施。
擅治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脑瘫等疑难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
5、吉良晨男,字晓春,满族,北京市人,1928年出生。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
他把医、武、气三法融于一身,为买氏形意四代传人,露蝉门下五世弟子,汇通诸家,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
他擅长运用补益肝肾、调理脾胃等方法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其是脾胃病、男性病等疾患。
中医个人简介简短内容模板

中医个人简介简短内容模板
姓名:XXX(可注明医师、教授等职称)
毕业院校:XXX医科大学(可注明重点高校、中医院等)毕
业
专业领域:中医内科、中医针灸等(可注明个人的特长领域)擅长疾病:XXX疾病(可注明擅长治疗的疾病或病症)
临床经验:XXX年(可注明从业多少年)
个人成就:XXX(可注明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等)执业地点:XXX医院或诊所(可注明个人执业的医疗机构)
咨询方式:电话预约、在线咨询等(可注明个人的咨询方式)个人理念:XXX(可注明个人在中医领域的理念或宗旨,例
如注重综合治疗、倡导中医药的运用等)
个人特点:XXX(可注明个人在医术上的特点,例如善于辩
证施治、治疗态度温和等)
以上是一个中医个人简介简短内容的模板,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脉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1.面色红润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3.源自象和缓而有力4.胸部感觉舒畅
心主血脉 功能异常
心气虚(阳虚或暴脱)、心血虚、心阴虚、
心火亢盛、心脉瘀阻
舌有瘀斑
舌尖深红
舌红 口舌生疮
2、藏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五行学说的构架(思维特征—火象,火—心) 约定俗成:东方、西方;语言、文字:感悟、思念 古代政官体制的影响
心为君主之官
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独特认识方法
“血者,神气也”,“心主一身之血脉” “有一分血则保一分命” 方法:司外揣内、由表及里
心藏神的概念内涵
病理生理学
中医所谓的心
解剖学 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哲学思辩
肺气虚 肺阴虚
四、肝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肝的生理特性 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肝主疏泄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血、津液运行正常
A.心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作出反应 “任物者谓之心”
心主宰人体的精 神意识思维活动
B.心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五志唯心所使也”
C.心神统驭魂魄意志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 兼该意志”
心藏神功 能正常
精神饱满、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方面
心本身阴阳气血 失调、火热、痰 饮、瘀血等病理 因素
心藏神功能失调
1.心主宰脏腑形窍功能失调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2.心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能异常
痫病大发作 (癫痫)
肝风挟痰上蒙心窍
心藏神功 能失调
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心)
四肢抽搐 (肝)
口吐涎沫 (脾)
口中如作 猪羊叫声 (肺)
二便失禁 (肾)
“五脏相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心主宰精神 意识思维活 动异常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 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睡、意 识朦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
治疗方面
治法
清心开窍
补心气、温心阳、滋心阴、 养心血、清心火、活血化 瘀、祛痰开窍
清宫汤、清 营汤、安宫 牛黄丸
多种外感热病的危重阶段 热病神昏、危重急症等
(二)心的生理特性
神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一)心藏神理论的形成背景 古代文化哲学的影响 心字的创立与构造
思的创立与构造
楷书
囟
(大脑)
田
思
心 心
《说文解字》:“从囟至心如思相贯不绝”
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生理:
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 → 面部红润而有光泽
病理:
心的气血不足 → 面色淡白; 心的血脉瘀阻 → 面色青紫或晦暗
2、在窍为舌
舌 --- 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 生理: 心气通于舌 → 舌能知五味,活动自如。 病理: 心火上炎 → 舌生疮糜烂 心神失灵 → 舌强语謇
3、主宣发与肃降
A.呼出体内的浊气 B.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 外达皮毛 C.宣散卫气,将津液化 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
宣 发
肺
肃 降
气
A.吸入自然界清气 B.将津液向下向内输布 C.将津液向下布散,代 谢后成为尿液
宣发 --- 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肃降 --- 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的作用。
归类标记
中医将现代医学中脑的 功能归属于心,而分属 于五脏。
心藏神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调节 是以心脑为主的,多脏腑 相互协调的共同作用。
(二)心藏神理论的临床实践价值及意义 生理方面
1.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明则下安”。
2.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2、在窍为鼻
鼻 --- 司嗅觉、通气。 生理: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病理: 肺失宣肃 →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3、在志为忧(悲) 生理:
肺气充足,宣降有度 → 悲忧适度
病理:
肺气不足 → 易悲善忧 悲忧过度 → 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
4、在液为涕 涕 --- 鼻粘膜的分泌液。 生理:
肝失疏泄
胸胁、少腹胀痛(肝气郁结)或 胸胁刺痛或为癥积(瘀血)或梅 核气(痰),臌胀(水饮)
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利水)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肝主疏泄 前提 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 而胃 “ 《 水, 木 血 谷全 之 证 乃赖 性 论 化肝 主 木于脏 之疏腑 气泄病 以,机 疏食论 泄气》 之入: , .
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气的生成(宗气)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气司呼吸 功能异常
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 喘,气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 告终。
2、主行水
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 排泄。
宣发
脾胃 水谷 津液 脾 肺
外达皮毛,汗、呼气
肃降 肾(膀胱) 尿
肝气郁结 肝火上炎 肝阴不足 肝血虚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二)肝的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 含义: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特性。 病理:
肝病的病势较为急重,如抽搐、惊厥、中风等症。
2、肝主升发 含义:是指肝升生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
“喜条达而恶抑郁”
病理:
肝多见肝气抑郁或升泄太过的病变。
(三)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脉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的55%。】
肝调节血量主要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
需求增加
机体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外界气候温度的变化 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ml血液, 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
从肝组织学看,肝血窦是 肝内的特殊的Cap,具有 储存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防止出血
出血: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 崩漏等。 血虚: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脉拘 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月经量少, 甚至闭经。 肝不藏魂:惊骇多梦,梦游,梦呓或出 现幻觉。 衄血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为筋之延续。“爪为筋
之余”
生理:
肝之气血养筋;肝血充足 → 筋膜柔韧有力
病理:
肝血不足 → 筋膜拘紧,关节屈伸不利;或筋膜萎弱,肢 体运动无力。
2、在窍为目
生理:
肝之精气上通于目 → 视觉灵敏、视物清晰。
病理:
肺之精气化涕,润泽鼻腔。
病理:
肺阴不足 → 鼻干 肺寒 → 鼻流清涕 肺热 → 鼻流黄浊涕
5、与秋气相通应
生理:
肺金之气应秋而旺。
病理:
秋季凉燥之气容易伤肺。
治疗:
秋季不可过度发散肺气。
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肺的阴阳 气血失调
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A. 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痰 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神疲 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B.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 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 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C. 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D. 脉虚或细数
肝不藏血
肝主疏泄与肝藏血之间的关系(发挥)
肝的阴阳气血失调
肝的阴阳 气血失调
肝病常见症: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 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 睾丸胀痛等。 A. 胸胁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烦躁易怒,月 经不调等。 B.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 眠多梦,胁肋灼痛,便秘尿黄,或耳内流脓,或吐 血衄血。 C. 眩晕耳鸣,胁痛目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 热盗汗,口咽干燥,或手足蠕动。 D. 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 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屈伸不利, 手足震颤,肌肉瞤动;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 E. 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心 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足轻。 F.舌淡苔薄白,或舌红少津,或舌红苔黄。 G. 脉弦,或弦数或弦细或弦细数。
肝之阴血不足 → 两目干涩,视物不清。 肝火上炎 → 目赤肿痛
3、在志为怒 生理:
肝气舒畅、条达 → 怒而不过
病理:
肝气升泄太过(肝火)→ 急躁易怒 暴怒 → 肝气上逆:头痛、吐血,中风等。 郁怒不解→ 肝气郁结:心情抑郁,闷闷不乐。
4、在液为泪 泪 --- 泪腺的分泌液,具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 生理: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失于宣散 肺失宣降 失于肃降 小便不利,水肿 无汗,皮肤水肿
治肺以利水,“提壶揭盖”法
3、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 ---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吸清,呼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阳脏 --- 是指心的阳气旺盛,心之阳气在心的功能活动
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主通明 --- 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病理:
心的阳气不足 → 血液运行迟缓、瘀滞,精神萎顿。
(三)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 --- 血脉,脉与心的联系见心主血脉; 华 --- 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