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给动物分类 教案
2020年苏教版最新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动物大家庭》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教学目标1、懂得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并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有脊椎这一标准给动物分类。
2、引导学生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探究脊椎的特点,研究脊椎的作用。
3、能够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找出一些动物的脊椎。
4、知道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脊椎动物,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研究脊椎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脊椎动物的特点,能够学会给动物分类,画出脊椎动物的脊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动物的图片、做脊椎模型的一些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第1页上的小诗。
遥远的天空中,举行着一场飞行赛。
猜猜,谁的耐力最强?茂密的雨林里,举行着一场音乐会。
猜猜,谁的歌喉最美?广阔的草原上,举行着一场运动会。
猜猜,谁的速度最大?……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猜一猜,飞行赛中谁的耐力最强?音乐会中谁的歌喉最美?草原的运动会上,谁的速度最快?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描述的是动物王国中的情景,三个小节分别描述了飞行的动物、昆虫、草原上的动物三大类。
对于动物,我们有哪些了解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动物大家族的秘密。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会给动物分类。
4、板书课题:1给动物分类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1、出示课本第2页的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动物园中的动物有哪些?他们分别住在哪个区?预设: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灵长类区——猩猩、猴子食草动物区——斑马、长颈鹿、大象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珍禽区——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2、动物园将这些动物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区域,其实是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动物分成了各种类别,很明显,动物园是按照动物的类型给动物分类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吗?3、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9种动物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了解这九幅图片中分别是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有哪些特点?他们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预设:分类标准一:按照活动区域分类。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给动物分类 教案精品课件

sì ɡè rén wán hěn hǎo 四个人玩,很好!五个人玩儿,很好!许多人玩,更好!人多,什么游戏都能玩,拔河、老鹰捉小鸡,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连开运动会也可以。 wǔ ɡè rén wán hěn hǎo
xǔ duō rén wán ɡènɡ hǎo
rén duō shén me yóu xì dōu nénɡ wán báhé ( ) 的 新 疆 ) 的 天 山 ( ) 的 雪 莲
( (
我的小心愿: 你的心愿是什么?以“我多想…”开头,写自己的心愿。
观 看 课 文 插 图 , 结 合 课 文 说 一 说 : 图 中 的 人 物 有 谁 ? 在 哪 里 ? 是 什 么 时 间 ? “ 我 ” 和 爸 ; 外 边 ; 夜 晚
课堂演练 一、连一连。
色 外 看 爸 晚 笑 再
wàikànbàxiàozàiwǎnsè
读第四节,画出许多人时玩的游戏,思考:许多人一起玩,玩好在哪儿?
dǎpái qiú dǎlán qiú tī zú qiú lián kāi yùn dònɡ huì yě kě yǐ
重点句 联 系 上 文 : “ 四 个 人 玩 ” “ 五 个 人 玩 ” 可 知 , 这 句 话 是 指 比 四 五 个 人 玩 快 乐
“ 更 ” 是 什 么 意 思 ?
宽的公路遥远的新疆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
1.1《给动物分类》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课题给动物分类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4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2、进一步提问:你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区的?归纳: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
观看视频,回答看图回答交流从视频和旅游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知道动物的种类很多,应该进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
小组内确定标准给动物分类给动物分类需要一定标准。
按不同标准会有不同分类。
2、生物学家是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明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具有脊椎的动物叫脊椎动物。
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3、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
4、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哪些?5、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哪些?二、摸脊椎活动1、活动要求:两位同学互相合作,摸摸对方的脊椎是什么样的。
每人体验一次。
提示:首先找准脊椎位置。
2、体验交流: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
脊椎摸上去是一节一节的。
3、思考: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一)做脊椎模型1、准备材料:线轴6 个、圆纸片5 张、棉线、胶带、剪刀。
2、制作步骤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3、试一试①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
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全部教案(共4课时)

根据2020年苏教版新教材制定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共4份)学校:姓名:日期:1.给动物分类【课标落实】《给动物分类》一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科学知识:1.能够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描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2. 知道人是脊椎动物,认识脊椎、脊椎在身体内所处位置及脊椎的作用。
3.能够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给动物进行分类。
4.能够列举出我国特有的几种珍稀动物。
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触摸到完整的人体脊椎。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根据材料自行设计脊椎模型,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脊椎模型的制作。
科学态度:1.对动物的分类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够自主设计制作模型并通过模型的制作与操作,总结出脊椎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
本课以动物园动物的分区导入,知道不同的动物间也存在相同特征,根据不同动物的相同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在学生心中埋下给动物分类的种子,进一步引出的科学上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是否有脊椎。
再通过人体脊椎的触摸认识脊椎的构造,根据构造建立模型,从模型中总结脊椎的作用。
对脊椎有完整的认识后,强化练习找动物脊椎,给动物分类。
最后列举出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动物之间可以存在某种共性,这种共性可以作为一种分类的依据,通过教材上动物园将不同的动物放置在不同的园区唤醒学生的前概念。
第二部分:动物的种类众多,学生对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也有所了解,所以对动物的分类方式可以有很多,基于此揭示科学上对动物分类的依据是:有无脊椎。
第三部分:认识脊椎。
人类也是脊椎动物,通过触摸知道脊椎的构造是一节一节的,知道完整的脊椎构造:上接颅骨、下连尾骨。
教材以脊椎模型的制作对脊椎有完整的认识,同时知道脊椎的作用。
第四部分:通过对人类的脊椎认识继而找出更多动物的脊椎。
2020秋新苏教版科学四上《给动物分类》说课稿及板书设计

2020秋新苏教版科学四上《给动物分类》说课稿及板书设计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版苏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中的第一课,下面就以下教材、教学目标、学情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给动物分类》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庭”中的第一课,动物分类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动物必需的基础,本课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观察、分类、建模、阅读等活动,引导他们发现可以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并逐步将研究聚焦到动物分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身体结构——脊椎上。
二、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常见动物已经有了一些了解,知道了一些基本特征,给动物分类的教学让学生运用观察与思考的能力,确定标准,进行分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热情。
在此基础上学习生物学家的分类方式,并能进行准确的分类。
从而引出脊椎的特点和功能。
三、说教学目标:1、懂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懂的脊椎的作用是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3、.能够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体验脊椎的特点4.通过做脊椎模型的活动,研究脊椎的作用。
6、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教学难点: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五、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首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园话题入手,发现动物园里动物所在的区域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
接着,学生尝试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并了解科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其次通过摸人的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然后通过找蟾蜍、鱼、鸵鸟、狗、蛇、的脊椎,更好的认识不同动物的脊椎,并尝试将动物按照是否有脊椎进行分类。
最后认识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在此对动物有无脊椎的分类加深印象,同时激发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给动物分类》教案

苏教版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给动物分类》教案一、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这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理解动物之间的多样性,并学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世界的奥秘通过学会分类,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给动物分类》这一章节,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让学生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接着,教材将重点转向动物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给动物分类,以及分类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认识多种常见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理解动物分类的意义和目的。
3.学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如生活环境、身体特征等)对动物进行分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如垃圾分类、图书分类等。
因此,学会给动物分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动物世界,还可以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学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并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掌握常见的动物分类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特征进行初步分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和自然的热爱,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动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能够正确地将动物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并让他们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动物分类的差异性。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同时提供多种分类标准供学生选择和实践。
四、学情分析1、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给动物分类》之前,学生已经通过日常生活观察、低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相关的课外阅读等途径,对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全部教案(共4课时)

根据2020年苏教版新教材制定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共4份)学校:姓名:日期:1.给动物分类【课标落实】《给动物分类》一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科学知识:1.能够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描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2. 知道人是脊椎动物,认识脊椎、脊椎在身体内所处位置及脊椎的作用。
3.能够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给动物进行分类。
4.能够列举出我国特有的几种珍稀动物。
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触摸到完整的人体脊椎。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根据材料自行设计脊椎模型,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脊椎模型的制作。
科学态度:1.对动物的分类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够自主设计制作模型并通过模型的制作与操作,总结出脊椎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
本课以动物园动物的分区导入,知道不同的动物间也存在相同特征,根据不同动物的相同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在学生心中埋下给动物分类的种子,进一步引出的科学上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是否有脊椎。
再通过人体脊椎的触摸认识脊椎的构造,根据构造建立模型,从模型中总结脊椎的作用。
对脊椎有完整的认识后,强化练习找动物脊椎,给动物分类。
最后列举出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动物之间可以存在某种共性,这种共性可以作为一种分类的依据,通过教材上动物园将不同的动物放置在不同的园区唤醒学生的前概念。
第二部分:动物的种类众多,学生对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也有所了解,所以对动物的分类方式可以有很多,基于此揭示科学上对动物分类的依据是:有无脊椎。
第三部分:认识脊椎。
人类也是脊椎动物,通过触摸知道脊椎的构造是一节一节的,知道完整的脊椎构造:上接颅骨、下连尾骨。
教材以脊椎模型的制作对脊椎有完整的认识,同时知道脊椎的作用。
第四部分:通过对人类的脊椎认识继而找出更多动物的脊椎。
2020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及板书 共两篇 教案

2020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及板书(一)一、教学目标:1、懂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懂的脊椎的作用是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3、.能够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体验脊椎的特点4.通过做脊椎模型的活动,研究脊椎的作用。
6、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教学难点: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学生分组材料:线轴、圆纸片、棉线、胶带、剪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那么你们都认识哪些动物?2.对于动物我们有哪些了解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动物大家族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给动物分类。
【意图解析】直接导入,开门见山,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插图,你认识这些动物吗?看一看她们分别住在哪个区呢?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在哪个区域呢?动物园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动物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区域,你知道这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吗?同学们,你们能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下面这些动物分类吗?(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的插图)(学生讨论探究:按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并展示)生物学家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明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椎,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
接下来请大家学着生物学家的标准,按照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意图解析】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园入手,设置情境,使学生了解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并能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知道生物学家是按照有无脊椎进行分类的,并能进行分类。
(二)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人类属于什么动物呢?我们人类也是脊椎动物,脊椎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两两一组互相摸一摸,感受脊椎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体验交流:脊椎是一节一节的)3.这些一节一节的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呢?【意图解析】通过触摸直观的感受脊椎的特点,加深印象,同时激发学生好奇心,为探究脊椎的作用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给动物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给动物分类》一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科学知识:
1.能够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描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2. 知道人是脊椎动物,认识脊椎、脊椎在身体内所处位置及脊椎的作用。
3.能够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给动物进行分类。
4.能够列举出我国特有的几种珍稀动物。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触摸到完整的人体脊椎。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根据材料自行设计脊椎模型,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脊椎模型的制作。
科学态度:
1.对动物的分类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够自主设计制作模型并通过模型的制作与操作,总结出脊椎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给动物分类》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
本课以动物园动物的分区导入,知道不同的动物间也存在相同特征,根据不同动物的相同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在学生心中埋下给动物分类的种子,进一步引出的科学上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是否有脊椎。
再通过人体脊椎的触摸认识脊椎的构造,根据构造建立模型,从模型中总
结脊椎的作用。
对脊椎有完整的认识后,强化练习找动物脊椎,给动物分类。
最后列举出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动物之间可以存在某种共性,这种共性可以作为一种分类的依据,通过教材上动物园将不同的动物放置在不同的园区唤醒学生的前概念。
第二部分:动物的种类众多,学生对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也有所了解,所以对动物的分类方式可以有很多,基于此揭示科学上对动物分类的依据是:有无脊椎。
第三部分:认识脊椎。
人类也是脊椎动物,通过触摸知道脊椎的构造是一节一节的,知道完整的脊椎构造:上接颅骨、下连尾骨。
教材以脊椎模型的制作对脊椎有完整的认识,同时知道脊椎的作用。
第四部分:通过对人类的脊椎认识继而找出更多动物的脊椎。
加深学生对脊椎这一概念的认识。
再次对不同的动物通过有无脊椎分类时,形成对这一知识的完整体系。
第五部分:列举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知道珍稀动物有的是脊椎动物,有的是无脊椎动物。
它们数量稀少,不加以保护将会面临灭绝的危险,从中激发起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学情分析】
对动物的认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的适当引导就能引起学生的许多共鸣。
通过低段科学教学,学生已完成并具备了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能力,本课《给动物分类》的学习,给动物分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动物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
无脊椎动物,这样的分类方式较之前的学习更加具体化,符合学生进阶式学习科学知识的规律。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动物是否有脊椎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对脊椎有完整的认识,制作脊椎模型并探究脊椎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记录单、线轴、棉线、圆纸片
学生材料:胶带、剪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最喜欢动物是什么?
2.提问:你知道你最喜欢的动物在哪个园区吗,老师这里刚好有一张动物园的分区示意图,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动物生活在哪个园区?
3.学生回答:我最喜欢的是×××,它生活在××区。
4.谈话:对,动物饲养员会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将它们饲养在不同的园区。
这样分类的方法既方便投食,又便于管理。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地球上的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动物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块内容。
直接出示动物园的分区示意图,从自己比较熟知的动物着手,激发学生的前概念,知道动物园对动物的管理中也有分类的知识,也为后面的分类做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