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
山东青岛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山东青岛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材料一】200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开始海试的时候,杨申申还是一名正在熟悉深海装备的年轻人。
到2017年“深海勇士”号投用时,他已先后攻克了深海锂电池技术、液压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难关,助力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和关键设备的自主可控。
2020年,“奋斗者”号前往试验海区的航行途中,杨申申带领团队解决了遇到的困难,为其下潜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
如今已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学科带头人的杨申申,正在与团队成员研制“全通透载人潜水器”,预计今年年底前就会制造出模拟球,2025年投入使用。
杨申申说,自己的梦想在深海,科研方向能够跟国之重器连接在一起,感到非常幸运,自己也将为之奋斗一生。
从载人潜水器实现零的突破的“蛟龙”号,到由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新的“深海勇士”号,再到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的“奋斗者”号,以及应用场景更为广阔的下一代“全通透载人潜水器”,我国一代代的载人潜水器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过程,也见证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成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2日)【材料二】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科考船完成西太平洋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
本航次是第13个“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
在系列航次支撑下,我国科研人员在西太平洋画出了五条“观测线”,为开展西太平洋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从科考地图上来看,这五条“观测线”长短不一。
科研人员介绍,这五条“观测线”并不是一次画出来的。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共享航次计划“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正式实施。
最开始,主要使用“科学一号”考察船,对一条线开展观测。
2012年,“科学”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运行管理,我国海洋科考真正具备了走向深海大洋的能力。
2015年以来,“科学”号代替“科学一号”开展系列航次科考,“观测线”逐渐增加到五条。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El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________,________。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修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含答案20篇

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含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阅读,我快乐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将沉睡了三千年的欢乐与悲伤——展现在我们面前;法布尔的《昆虫记》则用诙谐的语言记录着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彼得•潘》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无忧无虑、如世外桃源般的童话王国……几乎在每一本曾读过的书中,我们都能捡拾到那令人痴迷的“黄金”!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的,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你可以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读书对我来说,是个良师,更是益友。
从《三字经》到四大名著再到古典诗文,变的是书的内容,书的题材,但从始至终都没有变的我对书的满腔热爱。
②从朗朗上口的“人之初,性本善”再到今天的“故园东望路漫漫”,作者的伟大胸怀和表达之意也仿佛被我逐一领略……不仅如此,读书曾经还帮助我度过伤心的难关呢!——那是一次考试,一向要强的我在N+1次失败后,彻底对学习心灰意冷了。
于是,我自甘堕落,不管什么课程我都提不起精神来,任凭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朋友们的两肋插刀,总化解不了失败带给我的阴霾。
③就在我觉得学习走到尽头的时候,一本小说改变我对学习的价值观!一天晚上好友小洁不声不响地将《童年》放在我的枕边,由于无法宣泄的痛苦和对书的热爱,我拿到书后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
很快,便被书中的情节深深打动了——阿廖莎从小生活在一个黑暗,不见天日的环境中,还要经常忍受着外祖父的打骂,但是,凭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有外祖母给予的慈爱。
朋友们的感染,他依然坚强勇敢地活下去,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快乐。
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读完后羞愧极了,一个生活丝毫不辛福的人,也可以活得那么自在,那么无拘无束。
我和主人公所遇到的困难相比,是那么渺小。
那么不堪一击,况且,我也有着朋友的关爱老师的帮助,为什么,他却可以笑着活下去,我却不可以呢?从此以后,在《童年》的启发下,所有的学习、生活中的不快乐对我来说都不那么重要了,所以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和影响,让我一直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答题模板一、整体感知内容问题:1.请概选文的主要内容2.请以“xx”为线索,从某角度分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文章围绕“xx”写了哪些内容?答题思路:1.摘录中心句段,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对其加以补充整理。
2.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取主舍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3.合并段意。
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逐段分析出段意,再把主要段落的段意结合起来,即可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归纳要素。
如果所选文章或文段整体在讲一件事,可以找出文中对应的六要素,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二、概括事件方法知识点一:概括事件【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1.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3.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例】《散步》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事件的概括方法,应该按照事件的概括的答题模式去答题。
人物:两个母亲两个儿子(祖孙三代)。
地点:田野。
事件:散步,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
【答案】本文叙述了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故事。
三、分析文章标题知识点一: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型1】文章标题的含义。
【答题技巧】理解标题的含义,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题型2】文章标题拟得好在哪里?【答题技巧】1.分析标题字词。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人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修辞。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人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第一篇:小说阅读1、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阅读以下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并回答问题。
《狂人日记》......2、根据上述短篇小说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问题二: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如何?问题三:主人公为什么被认为是疯子?答案:问题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任天辉。
问题二:主人公的精神状态非常紊乱,他在日记中不断地表达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
问题三:主人公被认为是疯子,是因为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愤怒,导致他行为异常。
第二篇:散文阅读1、散文是一种文体形式,它以散文的方式表达情感、抒发作者的心情。
请阅读以下散文,并回答问题。
《雨巷》......2、请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散文中的“雨巷”有什么特别之处?问题二: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问题三:散文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答案:问题一:散文中的“雨巷”是一个狭窄的巷子,它经常被雨水所淹没,因此给人一种潮湿、阴暗的感觉。
问题二: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生活中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
问题三:散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形容雨巷的景象,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凄凉和寂寞。
第三篇:诗歌阅读1、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思想、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请阅读以下诗歌,并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2、请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什么意象?问题二: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问题三: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答案:问题一: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壮丽、高远的景色,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人们追求卓越的向往。
问题二: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江山历史的思考。
问题三: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形容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总结:通过对以上三篇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风格。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带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困城之外的相守①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②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
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③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是贴上膏药,拍个Ⅹ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④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
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兴高采烈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
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
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
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
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⑤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
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⑥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
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
”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⑦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
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肥料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
江苏淮安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江苏淮安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刘先觉①中国古典建筑一般是由木结构组成的,外观上明显地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其中屋顶通常是最引人注目的重点。
台基、屋身、屋顶的完美结合,呈现中国古典建筑的整体之美。
②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起防潮作用,又有衬托效果。
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例如,天坛祈年殿就有三层台基,总高达6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衬托着上部以蓝绿色调为主的殿宇,使之更显壮丽恢弘。
③屋身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主体部分。
一般为木结构梁架组成,木质结构通常由榫卯连结,榫卯结构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从而保证房屋的坚固。
外墙与隔墙只不过是起图护作用,因此中国俗语中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因为承重构件是木柱和梁架,而不是墙,这和现代结构中的框架原理颇为相似。
建筑正面所排列的柱子形成一些“开间”,两侧的柱子排列则组成了建筑的“进深”,它的大小与数量根据正面开间来定。
开间通常是单数,而进深为双数。
艺术上为了强调中轴线与中心部位,中间的开间往往较两侧略宽,从而使单调的开间排列显出细微的变化。
柱身与柱础也通过油漆与雕刻加以修饰,使建筑更加精致与美观。
④大型古典建筑柱顶上通常有“斗拱”,这些斗拱都是由一块块木构件组合而成,目的是为了支撑硕大的房檐,起着内外平衡、上下连接的作用。
这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部分。
⑤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顶、悬山顶、拱顶、庑殿顶、歇山顶、重檐顶等十几种。
这些屋顶的基本形式又可组合成复杂多变的屋顶组合形体,显示中国古典建筑的高度成就。
⑥古典建筑屋顶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
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
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微微地向两侧升高,屋角部分明显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使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上升到一个高峰。
屋顶的形式与瓦的色彩在封建社会中也有等级的区分,其中黄色最为高贵,重檐庑殿顶则是最高级别。
专题16:现代文阅读(议论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6:现代文阅读(议论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尹双红①得益于“导师帮带”制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村民袁荣丽,凭借特色枸杞,推开致富之门。
去年以来,同心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择优选择178名政治素质过硬、奉献精神好、带富能力强的乡村能人作为帮带导师,精准结对451名帮带对象,收获良好成效。
在我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卓有成效,这一切都离不开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默默奉献、无私付出。
只有奉献和付出,才能有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振兴。
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
②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王进喜心甘情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杨善洲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就在于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出忠诚奉献的觉悟、甘于奉献的美德、拼搏奉献的追求、为民奉献的情怀。
弘扬奉献精神,自觉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竭诚奉献,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必定更为强盛。
③践行奉献精神,能实现自我价值。
奉献精神,关键要付诸行动、见诸实效。
教育工作者,弘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奋斗不息;广大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发扬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苦乐观、得失观……每个人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能点点星火,汇聚成炬。
④践行奉献精神,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更能鼓舞斗志、凝聚力量。
重庆北碚区缙云山突发山火,消防员向火场进发,而他们身后,有许许多多志愿者专门赶来协助,“你守护山城,我守护你”。
奉献精神传导给更多人,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感召人们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积蓄起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②岳阳楼最初是唐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
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
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并对它向往。
《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
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夫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这篇《岳阳楼记》和《记》里的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③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
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
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
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
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
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
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
我深信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④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
这座楼烧掉了几次。
据《巴陵县志》载: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
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
康熙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
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
⑤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
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
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
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
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⑥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
“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
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
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
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
楼与湖是一整体。
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
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⑦夜读《岳阳楼诗词选》。
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
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
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
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
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文章有删改)
1.从文中相关描述来看,岳阳楼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题一空一字,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
(4分)
①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具有精巧的美
②楼与湖是一整体,具有得天独厚的美
③因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具有高度的美
④名人登楼留下众多诗文,具有深厚的美
2.按要求填空答题。
(3分)
第③段文字中,作者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不可思议的事”。
范仲淹之所以没有到过岳阳而能写出岳阳的景色,在于他充分,在对洞庭湖的描写中把。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
3.第⑤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岳阳楼,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分)
答:
4.下面对“岳阳楼值得一看”的理由做发概括,结合全文内容,判断其对错。
对的打“√”,借的打“×”。
(4分)
①介绍岳阳楼的来历,澄清一般人的错误认识。
()
②岳阳楼结构精美,全因滕子京重修之功。
()
③登楼可观赏洞庭湖的美景。
()
④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
5.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
(3分)
例句: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仿句:
6.下面对文间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第④段文字中说“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其原因就在于滕子京最
先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
B.作者认为范仲淹凭想象写出岳阳的景色,而《岳阳楼记》能千古传诵,就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C.文中提出“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说明文章的不朽主要在于真实、深刻的思想。
给人思想的启迪、心智的开启、心清意朗的审美愉悦,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D.文中写滕王阁、黄鹤楼,并与岳阳楼作比较,目的在于衬托岳阳楼的得天独厚之美;文中引用大量的古人诗句的作用,是说明作者平日博览群书,学养深厚,写作时方能信手拈来。
E.“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一句说明:因为有洞庭湖的烟波浩淼,才有了岳阳楼的宏大气魄;因为有了岳阳楼丰富的人文内涵,才使洞庭湖名声大振。
1.①结构;②地势;③思想;④文化。
(4分,一空1分)
2.调动自己的想象,太湖的印象借用了过来,独特的思想。
(3分,一空1分)
3.赋予岳阳楼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岳阳楼建筑的精巧独特。
(2分)
4.①√。
②×。
③√。
④√。
(4分,一项1分)
5.略。
意思正确,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样即可得分。
(3分)
6.A D。
(6分,正确一项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