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中戴帽子法的应用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中戴帽子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研究189学法教法研究初中化学常见的鉴别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气态物质的鉴别、固态物质的鉴别、液态物质的鉴别。
前两类鉴题型较容易寻找解题的规律,而液态物质的鉴别题型多样,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一些物质鉴别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并详细阐述“戴帽子法”在限定条件的物质鉴别题中的应用。
1. 气体的鉴别例1【2012•苏州】下列有关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错误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B.用澄清石灰水C.用带火星的木条D.用紫色石蕊试液分析:对于气态物质的鉴别主要根据气体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区分,如本题中,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会;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碳气体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选项B 、C 和D 均可以用来区分两者;由于两种气体均无色,由此得出正确答案为A 。
2. 固体的鉴别例2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试剂(在括号内)不合理的是( )A. Cu 和Fe (稀硫酸)B. 固体NaOH 和固体KOH (稀盐酸)C. 固体CaCO 3和固体Na 2CO 3(水) D. NH 4NO 3和NaOH(水)分析:解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A 选项中Cu 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而Fe 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可以通过比较现象的差异来进行区分;C 选项中固体CaCO 3难溶于水而固体Na 2CO 3易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性的差异进行鉴别;D 选项中NH 4NO 3和NaOH 虽然都易溶于水,但是前者溶于水吸热而后者溶于水放热,可以根据热效应来进行区分;B 选项中固体NaOH 和固体KOH 都与盐酸反应但是均无明显现象,因此无法区分。
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B 。
3. 液体的鉴别例3 【2012•百色】能将AgNO 3 、K 2CO 3 、ZnCl 2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稀HNO 3B.Na 2SO 4溶液C.稀HClD.BaCl 2溶液分析:A 中稀硝酸只与K 2CO 3 反应产生气体,与AgNO 3、ZnCl 2 均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无法区分;B 选项中硫酸钠只与AgNO 3反应产生沉淀,与K 2CO 3、ZnCl 2 均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无法区分;D 选项中BaCl 2与AgNO 3、K 2CO 3 反应均产生白色沉淀,因此也无法区分;C 选项中稀盐酸与AgNO 3、K 2CO 3、ZnCl 2反应现象分别为产生沉淀、气体、无明显现象,因此可以根据现象的不同将三种物质区分开来,由此得出正确答案为C 。
蒸馏工应穿戴什么劳动防护用品

蒸馏工应穿戴什么劳动防护用品
作为蒸馏工,应当穿戴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蒸馏工应当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1.安全帽:蒸馏工作时,头部受到的伤害风险较大,如物体的坠落、碰撞等。
穿戴安全帽可以保护头部免受伤害。
2.防护眼镜/面罩:蒸馏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化学品溅入眼睛的威胁,因此应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来保护眼睛免受化学品的刺激。
3.防护口罩:蒸馏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蒸汽等物质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因此应穿戴防护口罩来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4.防护手套:蒸馏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热的容器、化学品等,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或烧伤的危险。
穿戴防护手套可以保护手部免受伤害。
5.防护服:蒸馏工作可能接触到有害的化学物质,穿戴防护服可以保护身体免受化学物质的侵害。
6.防护靴:蒸馏工作地点环境可能有坚硬、锐利的物体或化学品,穿戴防护靴可以保护脚部免受伤害。
7.耳塞/防噪耳罩:蒸馏设备可能会产生噪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佩戴耳塞或防噪耳罩可以降低噪音对听力的影响。
8.其他防护用品:根据工作环境和具体要求,可能还需要穿戴其他防护用品,例如安全带、防护面屏等。
蒸馏工应当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来选择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在工作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防护用品。
同时,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用品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保护蒸馏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化品防护用具有哪些?这6类你必须了解!

手部防护用具
防护手套即防御物理、化学等外界因素伤害作业者的手指至腕部的个人防护用品。
防静电手套,防止 静电积聚引起的伤害;
防酸碱手套用于 接触酸(碱)时戴 用,免受酸(碱) 伤害;
防毒手套具有防 毒性能,防御有毒 物质伤害手部。
足部防护用具
防护鞋是带有防护功能的特殊鞋,它可以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受各种危险因素伤害,主要 防护可能发生的足部(足面、足趾、足底)伤害和其他伤害。
防尘口罩是以纱布、无纺布、超细纤 维材料等为核心过滤材料的过滤式呼 吸防护用品,用于滤除空气中的颗粒 状有毒、有害物质。
呼吸器官防护用具
过滤式防毒面具是以超细纤维材料和 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等吸附材料为核 心过滤材料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用于防止毒气、粉尘、细菌、有毒有 害气体或蒸汽等有毒物质伤害,其组 成主要包括面罩和过滤部件两部分。
眼面部防护用具
眼部面部防护用具主要用于防护眼睛免 受粉尘、烟尘、金属和砂石碎屑以及化 学溶液溅射的损伤。
防冲击眼镜用于防飞射出来的小颗粒穿 击眼睛,其镜片要求耐冲击;
防化学眼镜的镜片耐酸碱,耐腐蚀,用 于防止化学品和反应时溅出腐蚀性、刺 激性液体、热熔液等。
呼吸器官防护用具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是防止缺氧空气和有毒、有害物质被吸入呼吸器官时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防护装备。按照防 护原理主要分为过滤式以及隔绝式两大类,包括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贮氧式防毒面具、生氧式防毒 面具、长管呼吸器等。防尘口罩和过滤式防毒面具是最常用到的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防静电鞋,鞋底采用静 电材料,能及时消除人 体静电积累;
耐酸碱鞋,在有酸碱及 相关化学品作业中穿用, 用各种材料或复合型材料 做成,保护足部防止化学 品飞溅所带来的伤害。
中学化学物质鉴别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中学化学物质鉴别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作者:韩杰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2009年第07期中学化学实验涉及面比较广泛,其中一大方面就是有关物质的鉴别问题,这是高考中常考的问题,因为它与元素化合物联系密切,命题范围广,题型形式多,知识跨度大,而且涉及较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笔者针对这类题型对近几年高考试卷进行分析研究,对有关物质鉴别题的解题方法总结如下.一、不加限制条件鉴别一组物质该类题鉴别方案可有多种,最好选其最简单的方案.二、不用试剂鉴别一组物质1.特征现象法.先借用待鉴物质中的特殊颜色、特殊气味、挥发出雾状气体等特征现象鉴别出个别物质,再借用这种物质去鉴别其他各物质.例如,不用其他试剂鉴别NaOH、Na2SO4、FeCl3、MgCl2四种溶液.该题首先利用FeCl3溶液呈棕黄色的特征鉴别出它,再利用FeCl3与NaOH能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特征鉴别出NaOH溶液,再借用这一溶液去鉴别出MgCl2溶液,这样剩下的就是Na2SO4溶液.2.加热鉴别法.如果待检物质,通过加热发生有特征现象的反应,如有气体放出、颜色改变、升华等,则首先可鉴别出它.再借用这一物质去鉴别其他物质,依次类推,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例如,不用其他试剂鉴别NH4Cl、NH4I、CaCO3、Na2CO3四种白色晶体.NH4Cl、NH4I受热完全分解成气体,NH4Cl的分解产物遇冷又凝成白色晶体,NH4I分解有紫色气体放出;CaCO3受热分解放出无色气体,还有剩余固体物;Na2CO3受热无分解现象(或熔化).利用各自的分解现象,只通过加热即可一一鉴别开来.3.列表优选法(又称相互作用判断法).不能用前两种方法鉴别的一组物质,只能利用两两反应所产生的现象判断、鉴别各物质.由于内容多、现象重复出现多,为了好比较,优选,可列出表格对比、判断.4.逐一检出法.首先利用两种物质(或溶液)之间的特征反应鉴别出两种物质(或溶液),再用其中一种或两种作试剂依次鉴别出其他的物质(或溶液).例如,不用其他试剂鉴别Na2CO3溶液、H2SO4溶液、MgCl2溶液、KNO3溶液,可利用逐滴加入操作法所产生的特有现象鉴别出Na2CO3溶液和H2SO4溶液,然后再用Na2CO3溶液区别开MgCl2溶液和KNO3溶液.在逐滴加入的操作过程中可产生特有现象的常见物质有:AlCl3(Al3+)溶液与NaOH(OH-)溶液;Na2CO3(CO2-3)溶液和H2SO4(H+)溶液;Na2S(S2-)溶液与HCl(H+)溶液;Na2SO3(SO2-3)溶液与HCl(H+)溶液;AgNO3溶液与NH3•H2O溶液;H3PO4溶液与Ca(OH)2溶液;NaAlO2(AlO-2)溶液与HCl(H+)溶液.三、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一组物质1.用指示剂或pH试纸.若题所给的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可选用石蕊溶液、甲基橙溶液、pH试纸作试剂.例如,用一种试剂鉴别:A.HCl、Ba(OH)2、NaCl三种溶液;B.Na2CO3、Na2SO4、NH4Cl三种溶液;C.同浓度的NH4Ac、AlCl3、NaHCO3、Na2CO3四种溶液.2.用酸.若几种物质含有不同阴离子,且部分阴离子跟H+作用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不同现象时,选HCl或H2SO4.例如,鉴别:A.NaCl、Na2CO3、Na2SO3、Na2SiO3、Na2S2O3五种溶液(可用H2SO4溶液);B.AgNO3、NaHCO3、Na2S、NaAlO2四种溶液(用稀HCl).若被鉴别的物质中有金属、金属氧化物时,也考虑用酸.如鉴别Fe粉、FeO、CuO、MnO2、木炭粉等五种固体,可用浓HCl(需加热).3.用碱.若几种物质含有不同阳离子,可用NaOH溶液与之反应,根据生成物的溶解性、颜色、稳定性的不同加以鉴别.例如,鉴别:A.CuCl2、MgCl2、AlCl3、FeCl2、NH4Cl五种溶液;B.(NH4)2SO4、Na2SO4、AgNO3、FeSO4、Fe2(SO4)3、MgSO4、Al2(SO4)3七种溶液.若几种物质的组成中阳离子部分含有NH+4、Cu2+、Fe3+等,阴离子部分含有SO2-4时,可选用Ba(OH)2溶液,例如,鉴别:A.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B.(NH4)2SO4、CuSO4、NH4Cl、FeCl3、FeBr2五种溶液.4.用盐:主要是根据盐类双水解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特征现象或其相互作用的特征现象加以鉴别.若被鉴别的物质组成中有Al3+、Ca2+、H+,可用Na2CO3溶液.例如,用一种试剂鉴别:Ca(NO3)2、AlCl3、HCl、NaCl四种溶液.若被鉴别的溶液中含有OH-、S2-、Ba2+时,可用CuSO4溶液.例如,用一种试剂鉴别:A.NaOH、Na2S、NaCl、BaCl2四种溶液;B.Na2CO3、Ba(NO3)2、NH3•H2O、K2SO4四种溶液.若被鉴别的溶液中含有Ag+、AI3+、Zn2+、H+可用Na2S溶液.例如,用一种试剂鉴别:AgNO3、HCl、ZnCl2、NaCl、AlCl3五种溶液.若被鉴别的溶液中含有S2-、SO2-3、HCO-3,可用Na2S溶液.例如,用一种试剂鉴别:AgNO3、HCl、ZnCl2、NaCl、AlCl3五种溶液.5.用弱氧化剂.例如,用一种试剂鉴别:CH3COOH溶液、HCOOH溶液、CH3CHO溶液、CH3CH2OH溶液,可选用新制得的Cu(OH)2悬浊液.以上是笔者对物质鉴别题的几种类型和解题方法的总结,以给读者一点启示.科学的学习方法、缜密的实验手段、多方位的思考问题,相信只要善于总结,高考中有关物质鉴别题定会迎刃而解.。
浅谈反证法

浅谈反证法作者:周赤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21期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27-01一个数学家拿出三顶帽子让甲、乙两同学看清楚:两白一黑。
然后用布蒙住两学生的眼睛,将其中两顶分别戴在两人的头上(两人戴的都是白帽子),在去掉布让他们猜测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
两学生看了看你对方头上的帽子,彼此沉默了几分钟,不能回答。
忽然学生甲立刻断定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诸位不禁要问:学生甲证明知道自己戴的是白帽子?答曰:他用了反证法。
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学生乙再笨也能马上断定自己戴的是白帽子(因为只有一顶黑帽子)。
然而学生乙未做立刻回答,说明自己带的一定是白帽子!那么,什么是反证法呢?数学家阿达玛说过:“这政法在于表明,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
”先假定命题中结论的反面成立,结合已知定理条件,进行正确的推理、论证,得了和命题中的题设或前面学过得定义、公里、定理、已知的事实相矛盾或自相矛盾的结果,从而断定命题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因而断定命题中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反证法。
反证法和一般的证明方法不停,采用的是逆向思维方式,既不直接证明结论,而那时间接地否定与事物相反地一面,从而得出事物真实的一面,他是一种让步的、间接的证明方法。
正因为如此,运用它往往会使得证明过程简洁明快,令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更重要的是,数学中的一些命题和定理几乎只能运用反证法来论证。
因此,熟悉掌握和运用它是极其重要的,它能使一个人思路开阔,推理严密,对发掘一个人的智力也好似大有裨益的。
一般情况下,反证法例题有如下三个步骤:(1)否定结论,作出反设;(2)进行正确推理,到处矛盾,否定反设;(3)肯定结论。
例如:求证任意凸多边形,不可能有四个内角都是锐角。
证明:假设存在一凸多边形,其四个内角A、B、C、D均小于,则这四个内角所对应的外角分别大于,其和就大于,这与任意凸多边形的外角和为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对任意凸多边形,不可能有四个内角都是锐角。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方法技巧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方法技巧单选题1、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A.滴管B.研钵C.药匙D.镊子答案:C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可以用药匙。
故选C小提示:需要熟练掌握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以及其用途,并熟练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2、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A.放烟花B.贴对联C.剪窗花D.包饺子答案:A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A、烟花中的火药燃烧时会放发光,故放烟花是利用了火药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贴对联,不涉及化学变化,故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C、剪窗花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D、包饺子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3、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极难溶于水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具有可燃性答案:D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含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性、碱性、还原性、氧化性等。
A、无色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极难溶于水,溶解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密度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疫情防控措施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消毒B.开窗通风C.佩戴口罩D.测量体温答案:A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A、酒精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开窗通风,空气流动,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佩戴口罩,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测量体温,是物质的热胀冷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
化学鉴别题的答题模板

化学鉴别题的答题模板
化学鉴别题的答题模板如下:
1. 题目描述:简要概括题目中给出的化学物质或现象。
2. 实验步骤:描述进行该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操作所需的试剂、仪器和观察结果。
3. 鉴别依据:列出用于鉴别该化学物质或现象的关键依据,如颜色变化、溶解性、气味等。
4. 实验现象:根据实验步骤和鉴别依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注明对应的化学物质或现象。
5. 鉴别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和鉴别依据,给出该化学物质或现象的鉴别结论,包括其名称、性质或特征。
6. 注意事项:指出在进行该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安全注意事项、实验条件等。
7. 结论评价: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如实验步骤是否正确、观察现象是否明确等。
8. 错误分析:分析可能存在的错误或偏差,并对其进行讨论和解释。
9. 其他考虑因素:讨论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或鉴别结论的因
素,如混杂物、反应条件等。
10. 参考资料:引用相关的实验、教科书或文献等资料,以支持鉴别结论或进行进一步的学术讨论。
以上是化学鉴别题的答题模板,可以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化学鉴别题的答题,建议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提前做好实验设计和准备,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化学鉴别题的几种类型和解题方法

化学鉴别题的几种类型和解题方法李秀兰第一类: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几种物质方法1:找出有特殊颜色或气味的一种物质,以之作为突破口,若它和其他物质混合,有一组有特殊现象的则可鉴别出第二种物质。
再以第二种物质为试剂,若它和剩余的物质混合,又有一组有特殊现象的,则又可鉴别出第三种物质。
依此类推,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方法2:从几种物质中选中一种物质,若它跟其他几种物质混合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现象,如一组有气体产生,一组有沉淀生成,一组无特殊变化等,从而可把各种物质区别出来。
该方法的突破口往往是碳酸盐或酸。
例1.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 Na CO HCl H SO NaNO 23243、、、B. K CO H SO HNO BaCl 232432、、、C. HCl AgNO HNO NaCl 、、、33D. NaOH FeCl MgCl BaCl 、、、322分析:(1)先采用方法1,只有选项D 中FeCl 3溶液是棕黄色,其余均为无色,则可鉴别出FeCl 3;FeCl 3和NaOH 混合又会出现特殊的红褐色沉淀,则可鉴别出NaOH ;NaOH 若和MgCl BaCl 22、混合,在MgCl 2中有白色沉淀,在BaCl 2中无变化,则可鉴别出MgCl 2和BaCl 2。
答案选D 。
(2)采用方法2,只有选项A 、B 中含有碳酸盐和酸,但A 中不论是选中Na CO 23还是酸,都有两种相同的现象,无法把HCl 和H SO 24区分出来。
而B 中当选中H SO 24时,它和其他三种物质混合时会出现不同现象:和Na CO 23混合时有气体产生,和BaCl 2混合时有白色沉淀,和HNO 3混合时无变化,则四种物质可区别出来,答案选B 。
本题答案:B 、D 。
第二类:只需要用水能就直接鉴别的几种物质解题方法是根据水和不同物质混合时出现不同现象而把各种物质鉴别出来,有些物质如:(CaO 、浓H SO 24)溶于水会放热,有些物质(如BaSO AgCl CaCO 43、、)难溶于水会变浑浊,有些物质(CuSO FeCl 43、)溶于水会显特殊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Na  ̄ S O 、N CO Ba C]  ̄ 、 HCl C. Na OH、 Na  ̄ S O, 、F e CI  ̄ 、Ba Cl , D. Na C1 、 Ag NO Na NO HCl
错误的是 ( )
A. 观察 气体颜 色
B. 用澄 清石灰水
c . 用带火星的木条 D . 用 紫色 石蕊试液 分析 : 对 于气态物质 的鉴别主要根据 气体物理性质或者化
学性质 的不同进行 区分,如本题 中,二氧化碳 能使石蕊试液变 红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会 ; 氧气能使 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而二氧化碳气体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 因此选 项 B、 c和 D 均可以用来 区分 两者 ;由于两种气体 均无 色, 由此得
初中化 学常见的鉴别题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气态物质 的鉴别、固态物质的鉴别 、液态物质 的鉴别 。前两类鉴题型较 容 易寻找解题的规律 ,而液态物质的鉴别题型多样 ,下 面我结 合教学 实际阐述一些物质鉴别题的解题 方法及技巧,并详细 阐 述 “ 戴帽子法”在限定条件 的物质鉴别题 中的应用 。 1 . 气 体 的 鉴别 例 1【 2 0 1 2 ・ 苏州 】下列有 关鉴别二 氧化碳、氧 气的方法
教学 方法
课 程教 育研 究
初 中化 学物质鉴别题 中戴 帽 子法的应 用
刘 晓倩
( 浙江省杭 州市大关 中学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1 )
【 摘要 】 物质鉴 别题是一类综合性比较 强的题型 , 它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化 学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 ,还 能全 面考查 学生掌握 所学化 学知识 的情况及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的能力 [ 。然而,由于鉴别题题 型多样 ,解题方法不唯一 ,该类题对 学生的解题 1 速度有很 高的要 求。如果我们 能够将物质鉴 别题 进行 归类,并针对每一 类鉴 别题 总结 最佳解题 方法,那 么,对学生的解题速度
将有很 大帮助。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将初 中 化学鉴别题进行分类并重点介绍 “ 戴帽子法”在不用外加试剂区别多种物质题型中的
应 用。
【 关键词 】 鉴别题 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2 0 1 5) 2 3 . 0 1 8 9 一 O 1
出正 确 答案 为 A。
解析 : 戴 帽子 法” ,即把各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反应 的现 象标记在该物质的正上 方,然后 比较各种物质所戴的帽子,如 果 帽 子各 不相 同则 可 以采 用相 互 混合 的方 法加 以 区别 , 否 则 不 能。以下题为例,B选 项中硫酸钠与碳 酸钠 、氯化钡 、盐酸三 种物质反应的现象分别为无明显现 象、 产生沉表示, 无明显现 象不标记,把 B选择
中硫 酸钠的帽子标记 :
,碳酸钠 与硫 酸钠 、氯化钡 、盐酸
反应的现 象分别为无明显现 象、产生沉淀 、产生气体 ,碳 酸钠 的 帽 子标 记 如 下 : ,氯化 钡 与硫 酸 钠 、碳 酸钠 、盐 酸 反应
2 . 固体 的 鉴 别 例 2鉴 别下列各组物质 ,选用的试剂 ( 在括号 内)不合理
的是 ( ) A. C u和 F e( 稀硫 酸 )
的现象分 别为产生沉淀、产生沉淀、无明显现象,氯化钡 的帽 子标记如 下 : ,盐酸与硫 酸钠 、碳酸钠 、氯化钡反应 的现 象分别为无明显现 象、产生 气体、无明显现 象,标记如下 :
通 过 比较 发 现 , 这 四种 物 质 的 帽子 各 不 相 同 , 因此 可 以 通 过 相 互 混合 的方 法 将 它们 区分 开 , 因此 答 案 为 B。 例5 现有 a 、b 、C 、d四 种 无 色溶 液 ,分 别 是碳 酸 钠 溶 液 、
,
B . 固体 N a OH 和 固体 K OH ( 稀盐酸)
C . 固体 C a C O 3 和 固体 Na  ̄ C O3 ( 水) D. NH 4 N O3 和 Na O H( 水)
分析: 解本题的关键是熟 悉 各 物质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硫酸、氯化钡溶液、盐 酸中的一种 。根据表格中它们 两两 间相 、b 、c 、d的顺序正确的是 ( ) 如 A选 项中 C u不能和稀硫 酸反应 而 F e能够和稀硫 酸反应 产 互反应的实验记录 ,推 断 a 生气体 ,可以通 过比较现 象的差异 来进行 区分 ; c选项 中固体 C a C O , 难溶 于水 而固体 Na 2 C O 易溶 于水,可 以通 过溶解性 的 差异进行鉴 别 ; D选项 中 N H , N O 和N a O H 虽然都 易溶于水 , 但是前者溶于水吸热而后者溶于水放热 ,可以根据热效应来进 A. H2 S O4 、 Na 2 CO3 、 Ba CI  ̄ 、 HC 1 行 区分 ; B选项 中固体 Na OH和 固体 KO H 都与盐酸反应但是 B . H C 1 、H2 S O 4 、Na  ̄ C O 3 、B a C I 2 均无明显现 象,因此无法 区分。由此可 以得 出正确答案为 B。 C. Na  ̄ CO H2 s o4 、 HC1 、 Ba C1 2 3 .液体 的鉴别 D. HCI 、Na  ̄ C O H2 S O4 、 Ba C1 2 例 3[ 2 0 1 2 ・ 百 色】 能将 A g NO 3 、K 2 C 0 、Z n C h三种 无 色 解法 : 依据上述戴帽子法,我们先将 四种物质标记如下 : 溶液一次鉴别 出来的试剂是 ( ) t l t l l “ t A. 稀H NO B . N a 2 S O 溶液 C . 稀H C l D. B a C 1 , 溶液 S 毽 : 魄 鼗 醒 热 分析 : A中稀硝酸只与 K , c 0 反应产生 气体 ,与 Ag NO 、 然后分析表格 所 列现 象发 现 c与其 它几种 物质相 互混合 Z n C 1 :均不反应 ,无明显现 象,因此无 法区分 ; B选项 中硫 酸 出现两次产生气体 的现 象,d与其它几种物质相互混合 出现两 钠 只与 Ag N O 反应 产生沉淀 ,与 K ’ c O 、Z n C l 2 均不反应 ,无 次产 生沉淀 的现 象,与我做 完标记 的物质相 比较 可 以得 出 C 明显现 象,因此无 法 区分 ; D选项 中 B a C 1 与 Ag N O 、 C O 为碳酸钠,d为氯化钡 ,由此选 出答案 B。 反 应均产 生 白 色沉淀, 因此 也无法 区分 ; C选 项 中稀 盐酸 与 “ 戴帽子法 ”能够将 我们 的思路直观的展现 出来 ,而且规 Ag NO 3 、K ' C O 、Z n C h 反 应现 象分别 为产 生沉淀 、气体 、无 避 了许多易混淆的现象,为鉴别题的解题 节约 了时间,提 高了 明显现 象,因此可以根据现象的不同将三种物质 区分开来,由 解 题 效 率 。 参考文献 : 此得 出正 确 答 案 为 C 。 【 1 】 黄晓华 , 金彩微 . 初中化 学推 断题解题 策略 [ J ] _ 中学教 在鉴别的过程 中通常是根据物质物理、化 学性质 的差异进 2 0 0 4( 0 3 ) 行鉴别,在溶液的鉴别题中常采用外加试剂 ( 例3 )或者是相 与学 . [ 2 】 中军 ,张彩婵 . 解推断题 的几种思维模 式 [ J 】 . 中学化 互滴加 的方法进行鉴别 ,尤其是在 不用外加试剂的鉴别,由于 2 0 0 1 ( 0 8 ) 每种物质与其他 几种物质 混合反应之后现象比较 多,因此容 易 学教 学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