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与小麦、水稻并列三大粮食作物。
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和粮食安全,因此玉米的种植技术非常重要。
下面是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介绍。
一、适宜地点和土壤1.适宜地点:玉米生长需要丰富的阳光和充足的水分,适宜种植的地点应当光照充足、气温适宜、降雨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在我国南方地区通常以夏季种植,北方地区通常以春季种植。
2.适宜土壤:玉米生长适宜的土壤,要求土壤深厚、疏松、肥沃、酸碱中性。
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壤是黄棕壤和黑土,不适宜种植在墙角地或者低洼地带。
二、择优品种选择合适的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应按地区环境、天气、土质和市场需求,选择早熟、中熟、晚熟的品种,或根据生长季节适当调整育种系数。
同时要选择新的抗病、抗虫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三、适量施肥1.基础施肥:将磷、钾肥在播前施入,有利于玉米生长和发育,适量的有机肥料也可提高土壤肥力。
2.追肥:在播种后、玉米幼苗期和抽穗期适量追肥,以及在拔节到抽穗之间的生育阶段适量追肥,能够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四、控制病虫害病虫害是玉米生长的重要障碍,要注意预防和控制农业有害生物。
在播种期间,可以利用农药喷洒、微生物制剂等方法控制玉米的病害和虫害。
五、控制播种密度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生长条件和土壤情况,控制玉米的播种密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针对不同情况,掌握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六、管理颗粒当玉米颗粒开始形成后,应控制玉米颗粒的数量和大小,为玉米的生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在玉米抽穗的过程中,应适当疏花调穗,以保证茎粗、颗粒大、饱满、品质好。
七、收获和加工在玉米成熟后,应根据不同品种的性质和生长环境开展精心收获工作,保证玉米的完整和品质。
此外,在收获后还需适时对玉米进行加工和贮存,以确保玉米的营养和品质。
以上就是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介绍,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是提高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收益的重要手段。
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总结

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总结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总结一、引言春玉米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高效种植对保障粮食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水肥一体化作为一种现代农业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肥利用率,实现农田持续高产稳产。
本文通过对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的总结,探讨了该技术在增产增效方面的作用和使用策略。
二、水肥一体化的原理与作用水肥一体化是指在水分管理的同时,合理利用肥料,通过精确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1. 提高施肥精准度:精确计算并喷施合适的肥料量,精确时间和位置,从而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
2. 优化水肥关系:根据春玉米生长期需水量变化,科学灌溉并结合施肥,提供适宜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3. 增加土壤肥力:适量施肥不仅满足作物需求,还有助于土壤养分的富集,提高土壤肥力。
三、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案例在进行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中,我们选取了河北省某农田作为试验基地。
根据土壤肥力测定结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水肥一体化措施,包括肥料施用技术、灌溉管理、土壤处理等。
1. 肥料施用技术:根据春玉米生长周期,我们制订了科学的肥料施用方案。
分为追肥和穴施两种模式,并利用农用无人机进行精准喷撒。
这不仅提高了施肥效果,还节约了劳动力和肥料使用量。
2. 灌溉管理:我们采用了小区灌溉技术,将试验基地划分为不同的灌溉区域,并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精确灌溉。
通过调节灌溉量,使得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得到适宜的水分供应。
3. 土壤处理: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我们进行了有机改良与覆盖。
利用有机肥和秸秆覆盖物,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四、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效果分析通过长期的试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 增产效果显著: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春玉米水肥一体化示范地块的产量明显提高。
平均增产率达到20%,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
北方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法

北方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法1.选地整地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土壤结构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
对秋翻春起垄地块,早春顶凌进行起垄作业,起垄后及时进行镇压保墒,使垄面形成覆盖层,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在有犁底层和土壤较紧实情况下进行深耕或深松,加厚活土层;在土壤紧实密度较适宜情况下实施少耕或免耕,增加土壤保墒能力。
春耕地要尽可能早,搅动土壤次数要少,深度要浅。
对于30cm土层有底墒的要及时旋耕,能起垄的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防止跑墒。
春整地要做到顶凌耙地,顶浆打垄,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无条件翻耕的地块,要采用重耙灭茬,耙、耢保墒。
2.玉米的生长特点2.1生育期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是一种适宜高温短日照条件生长的作物,其生育期一般在80-130天左右,其中:早熟品种70-100天,中熟品种100-120天,晚熟品种120-150天,我县多种植早、中熟品种。
玉米生长各时期长短不一,一般播种到出苗7-10天,苗期(发芽到拔节)25-40天,穗期(拔节到抽穗)30天左右,粒期(开花到授粉毕)10天左右,成熟期30-40天。
出苗至抽雄占全生育期的60%,抽雄到成熟占40%。
2.2温度玉米是高温短日照作物,整个生育期温度不能低于15℃,以22-25℃为宜,全生育期≥10℃的有效积温2200-2500℃,早熟品种1800-2000℃,中熟品种2200-2500℃,晚熟品种2500-2800℃,其中出苗到抽雄的积温占全生育期积温的40-45%,抽雄到成熟占56-60%。
2.3需水量全生育期需水250-400M3/亩,其中:播种至出苗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1-6.1%,出苗至拔节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8%,拔节至抽雄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抽雄至灌浆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3%,成熟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6%。
3.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用粒大、饱满、具本品种特性的籽粒作种子,最好选用包衣种子。
种子质量标准应达到纯度≥96%,净度≥99%,发芽率≥90%,含水率≤13%。
玉米种植掌握好这10个小技巧玉米穗大粒多增产增收

玉米种植掌握好这10个小技巧玉米穗大粒多增产增收一、春玉米选种方面品种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根本,建议选择穗大粒多,高产、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当然玉米选种还需要结合当地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例如当地的土壤贫瘠,灌溉不方便,则要选择抗旱能力高;风力比较大的地区要选择抗倒伏能力高的品种,风力小,则可选择抗倒伏能力低,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
另外,玉米种子需要选择色泽饱满,籽粒均匀,没有破损的优质种子。
购买正规玉米种子,谨防购买淘汰品种。
正规的玉米种子外包装袋上必须标注审定编号,每个品种的包装袋上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审定编号。
二、春玉米拌种方面如今玉米拌种已经成为一种定式,不可缺少。
玉米拌种可以防治地下害虫以及玉米土传病害,提高玉米种子的抗虫抗病能力,同时玉米拌种剂中含有营养成分,可以促进种子发芽,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使玉米苗期苗齐苗壮,为玉米高产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防治苗期害虫:玉米金针虫、蛴螬、地老虎以及玉米蚜虫、飞虱等害虫。
预防玉米根腐病、粗缩病、茎腐病、黑穗病、干腐病等病害。
常用的玉米拌种剂有萎锈·福美双、氟虫氰、辛硫磷、吡虫啉、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三唑酮、戊唑醇等。
玉米拌种剂一定要选择悬浮种衣剂,因为悬浮种衣剂中有成膜剂,保证种子的安全性。
玉米拌种一定要提前拌种,拌种后要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才能播种,不能在阳光下暴晒。
玉米拌种一定要按照使用的要求用量进行拌种,不能随意的增加或者减少用量,这样会影响拌种效果和玉米种子的发芽。
还有一点:不要认为自己购买的玉米种子有包衣,就不进行二次拌种了,购买的玉米种子厂家不会花高成本解决拌种问题的,出厂种子所带的包衣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作用,必须进行二次拌种才能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三、春玉米种植播种方面主要包括播种时间、种植密度以及播种深度。
①北方播种时间一般都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现在正是播种时期,播种时间过早低温容易导致断垄,播种过晚会影响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时间,到了该成熟时未成熟,造成产量降低。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高温、适应性强等特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时育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玉米高产的前提,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在品种选择方面,应根据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选择耐旱、耐寒、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
二、适时育苗适时育苗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环节,育苗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产量和品质。
适时育苗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育苗时间。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玉米种植以4月下旬-5月初为适宜育苗期,南方地区则以3月下旬-4月初为适宜育苗期。
育苗方法可以采用温床或地面育苗,育苗床宽度不宜过宽,一般以1.2米为宜,育苗箱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
三、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密植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密植的玉米产量较稀植的玉米高出10%左右。
但密植玉米也容易引起秆薄、穗小和穗数少等问题。
因此,密植的玉米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及时调整肥料、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玉米高产和品质。
四、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施肥要根据玉米生长的阶段、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情况等因素进行。
一般来说,春季种植玉米需要进行基础施肥,秋季种植玉米则需要进行后补肥。
基础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和抗寒能力;后补肥以氮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五、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玉米高产的关键,包括及时修剪根系、保持土壤水分、适时除草、及时除虫等。
及时修剪根系可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保持土壤水分可以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减少玉米的干旱和缺水情况;适时除草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时除虫可以防止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六、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浅析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浅析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为玉米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东北地区实行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种子选择、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水利设施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浅析。
一、土壤管理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之一。
在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土壤检测,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肥。
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并利用翻耕、中耕、揭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以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
二、种子选择种子是玉米生产的第一环节,选用优良的种子是保证高产高效栽培的前提。
在东北地区,种植玉米要选择生长期适宜的品种,并且要通过正规的检测和认证机构购买优质的种子,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品质。
可以利用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生长势,以增加产量。
三、施肥技术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对玉米高产高效栽培至关重要。
在东北地区,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五、水利设施水分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利用水利设施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在东北地区,可以建设灌溉系统,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及时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度和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
可以利用膜下滴灌、滴灌、喷灌和渗灌等多种灌溉方式,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人口最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
为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玉米,需要应用高产栽培技术。
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良种良种的选择是高产栽培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
选种要选择具有抗病抗虫、抗逆能力强、高产稳产、米质好等品质优良的品种,以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
有条件的农民可以购买优良的种子,也可以通过自制优良的种子,增加经济效益。
二、适宜的播种期玉米适宜于在气温达到10℃以上的季节播种。
一般来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播种的最佳时期。
运用区域性播种技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提高垦殖效益。
三、合理的密度玉米的栽培密度应该视地力、品种和气候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每亩5500~6500株是较为合理的密度,若是单株产量较高的品种,可对密度进行适当的减少,而较低的品质要相应增加密度。
选择合理的密度可以保证粒数的增多,提高产量。
四、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施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
通常分为基础施肥、追肥和叶面施肥。
基础施肥在播种前完成,一般使用有机肥或化肥进行施用,追肥和叶面施肥一般是随着生长发展,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加强补充,增加膨粒和提高产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施肥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案。
五、正确的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生产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正确的防治措施能够防止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防治病虫害需要科学合理,不过度使用农药,防止农药残留问题的发生。
从而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达到稳产的目的。
六、适度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好坏是生产中产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和生育阶段,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及时对其进行刈割、除草、松土等工作,保持土壤湿度,同时根据当地气温和毒害情况,进行适当的田间处理和防治,才能保证产量与质量。
以上就是玉米的几种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通过合理的栽培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高产玉米的种植方法

高产玉米的种植方法高产玉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高产作物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易栽培、适应性强、食用价值高等优点。
但要想达到高产的目的,种植环境、饲料、施肥、灌溉等因素要正确掌握,下面介绍10条关于高产玉米的种植方法和详细描述。
一、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是保证高产的第一步,不同的玉米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适应能力、抗性等特点,根据生态环境、土壤性质、种植面积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品种,才可以保证后期的生长和产量。
二、科学施肥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养分供应,施肥要科学合理,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在种子萌芽前期,应追施1次复合肥,萌芽后及时施入化肥,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的施肥和用肥方式,如:花棒期施用含磷化合肥、结穗期施用氮磷钾肥等。
三、合理搭配菌肥玉米生长过程中,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微生物制剂,如:秸秆菌、固氮菌、有机肥等。
这些菌肥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改善,增强植物免疫力,提高玉米产量。
四、及时除草除草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影响很大,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草,保证耕地整齐、无杂草、水分供给充足,提高空气和阳光的透过率,有效抵御多种病虫害。
五、适宜的密度玉米的种植密度主要以株距、行距和施肥量来调节,应根据土地质地、肥力水平、生态环境、玉米品种等因素进行适量调整。
如果种植密度太小,会导致玉米生长得太高,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减少产量;如果密度过大,植株竞争加剧,营养不足,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六、注意间休作物将种植的玉米与其他的农作物进行间休,有利于土壤的改良和病虫害的控制,同时可以有效减轻种植面积对土壤的压力,为玉米的长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养分供应。
七、合理灌溉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灌溉主要分为喷灌、滴灌等方式,应根据土壤根系状况、气候、太阳辐射、土壤状态等综合因素作出调整,平衡土壤的水分含量,使根系得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玉米的干物质和果实质量。
八、正确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蚜虫、侧柏树螟、尺蠖、绿色券等,需要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用物理、生物手段等,加强预防措施,做好防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霍伦蒋跃飞郭博刘铁强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0期
摘要介绍北方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栽植密度、化学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隔行去雄、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北方春玉米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方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0-0076-01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
北方春玉米的年播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1/2,提高春玉米单产水平,发挥其巨大的增产潜力,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品种选择
选用经过审定推广,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栽培管理条件的优良品种,如东单60、丹玉39、郑丹958、先玉335等。
2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优劣影响种苗质量,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除去杂粒、小粒、秕粒、霉变、破碎及病虫粒。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播前应在晴天晒种2~3 d。
通过晒种可促进种子后熟,降低种子含水量,增强种内酶的活性,杀灭种皮上的病菌,确保苗全、苗壮。
为防治病虫危害,播前还应进行种子包衣,选用玉米专用种衣剂按1∶50包衣,可以达到很好的治虫防病效果[1]。
3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早播能够充分利用早春低温干旱的环境,促使地下部分生长迅速,地上生长缓慢,根系发达、节间缩短,提高玉米吸肥、吸水及抗倒伏能力。
早播能够增加玉米光照时间,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增产[2]。
当5 cm地温稳定通过10~12 ℃时即可播种,绥中县一般在4月20日前后播种。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为了协调玉米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使其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因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异,平展型、晚熟品种、平肥地宽稀,一般保苗4.2万~4.8万株/hm2;紧凑型、早熟品种、坡薄地适密,一般保苗5.25万~6.00万株/hm2。
改传统的大垅栽培为大小行种植,大行距70 cm,小行距40 cm,适当缩小株距,增加株数,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既能提高玉米的抗病抗倒能力,又能充分发挥玉米边际效应强的特点,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5化学除草
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施用除草剂,常用的药剂有38%的莠去津(阿特拉津)胶悬剂2 250~3 000 mL/hm2,50%乙草胺乳油2 250~3 000 mL/hm2。
当土壤干旱时,要先浇水后施药或雨后施药,适当增加用药量;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适当增加用药量;反之,对有机质含量低的砂性土壤,适当减少用药量。
6科学管理,合理施肥
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有足够的肥料作保证,要施足底肥,促进苗齐、苗壮,可为后期丰产打好基础。
一般产籽粒10.5 t/hm2的地块,施优质农肥60 t/hm2、三元复合肥(N、P、K各15%)525~600 kg/hm2。
还应视长势及时追肥,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初期追施尿素
450~600 kg/hm2,在株间开口施入,边施肥边盖土,以提高肥效。
7合理灌溉
玉米拔节至抽雄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也是玉米生育期中生长发育的最旺盛时期。
因此,在抽雄前13~15 d,要视土壤墒情及时浇足浇好水,使土壤相对湿度达到70%~80%。
玉米进入灌浆至腊熟的生育后期,仍然需要较多的水分,此时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30%,是籽粒形成的主要阶段,需要有足够的水才能将茎叶中制造和积累的营养物质输送到籽粒中。
浇好灌浆水对玉米的高产也非常重要[3]。
浇水后,待地面发白时应及时中耕,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利于光热通畅,玉米正常生长。
8病虫害防治
8.1地下害虫防治
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包括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虫害较轻的地块,可采用种子包衣或通过耕翻、清除杂草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或减轻虫害发生。
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块,可用辛硫磷制成毒土施入播种沟内,毒土的制作方法:用50%辛硫磷乳油100 g对水500 g,拌入细干土或细沙中。
8.2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防治的主要措施:①农艺措施。
选用抗虫品种,处理越冬寄主,在5月中旬以前寄有玉米螟的秸秆、根茬用白僵菌粉剂100 g/m3封剁。
②生物防治。
施放赤眼蜂。
放蜂30万头/hm2,分2次放蜂,第1次放蜂在6月20日前后,当百株落卵量达到1.0~1.5块时,放蜂12万头/hm2;第2次放蜂在第1次放蜂后7~10 d进行,放蜂量18万头/hm2。
具体操作方法:放蜂点设置为60个/hm2,每点放蜂卵25粒左右,每粒寄生卵有蜂60~90头,然后将蜂卡撕成相应的小块,用曲别针别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
施放赤眼蜂时间要及时准确,既要防止高温日晒和雨淋,存放时又要与农药、化肥等有刺激的物品分开,放蜂前3 d不能使用农药[4]。
③化学防治。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散入玉米心叶中,用颗粒30.0~37.5 kg/hm2。
④黏虫防治。
用2.5%溴氰菊酯3 000~4 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或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喷雾。
9隔行去雄
隔行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
一是去雄后可以节约养分供雌穗发育籽粒饱满;二是可以减少雄穗的遮光,增强光合作用;三是可以将部分螟虫带出,以减轻虫害;四是在作业时可起到人工授粉的作用,减少果穗秃尖、缺粒。
一般可增产5%~8%。
10适时收获
当玉米包叶变白、籽粒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形成黑粉层时,标志玉米已成熟,应及时收获。
11参考文献
[1] 栾红坤,陈猛.论玉米的栽培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0(28):163.
[2] 曲淑梅.浅谈玉米栽培与病害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237
[3] 安丽芬,初琨,许国峰.低温条件下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0(9):56.
[4] 王书梅.春玉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