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2篇专题聚焦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试题

合集下载

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2篇专题聚焦专题三侵略与反抗试题

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2篇专题聚焦专题三侵略与反抗试题

专题三侵略与反抗时事2017年8月14日,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这天,一部记录中国幸存“慰安妇”的长篇记录电影《二十二》在全国公映。

(链接考点: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解读线索一中国古代的侵略与反抗(一)中国古代遭受的侵略1.倭寇侵略:元末明初,来自日本的“倭寇”,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明朝中期后,倭患严重。

2.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荷兰侵占台湾: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4.沙俄入侵: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

(二)中国古代人民的反抗1.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者,签订《尼布楚条约》。

线索二中国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一)列强的五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时间目的结果影响总结鸦片战争1840—1842年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一大批不平等条约,俄国趁机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二)近代签订的三大不平等条约(三)中国人民的抗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中考历史(山西)总复习课件:主题26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山西)总复习课件:主题26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任务四 【解读史实——体验和而不同】
• (4)“求大同,存小异”对和平发展意义重大,请从下列史实中任 选两个加以说明。
• 示例2:《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 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 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 家宣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答出具体史实得1分,说明作用 得1分)
•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历经动荡冲突。如何制止暴力冲突,促进和 平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合作与对抗” 这一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完成。
• 任务一 【归类梳理】(4分)
• (1)上表中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对抗背景下合作的史实。请根据提 示类别,填写对应事件序号。(2分)
• 任务二 【质疑探究】(8分)
• (3)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下面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请你结合 史实,帮他们解答。(要求:两个问题需分别作答)
• 问题1: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是因为奥匈帝国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 进行军事演习,这一行为威胁到了塞尔维亚的国家利益,刺激了塞尔 维亚的民族主义情绪。所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从 维护民族利益角度来讲,他的行为是爱国的,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2分)但这一行为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导火线,给本民族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所以当今时代,面对各种 利益争端,要倡导协商谈判的和平解决方式,坚决反对暗杀或其他恐 怖袭击等极端暴力方式。(2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4.(2015·山西17题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 战争。按照表格要求,写出序号处的相关内容。

山西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2篇 专题聚焦 专题八 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试题2

山西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2篇 专题聚焦 专题八 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试题2

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

最终形成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随着两大集团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的上空密布着战争的乌云。

(1)材料一中“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各国剑拔弩张”最终以什么事件为借口发动了战争?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

材料二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各种新式武器。

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次战争?战争中发生的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

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3)根据材料三,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有什么影响?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选派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

材料四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保证将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4)材料四中签署的历史文献名称是什么?《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五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言之有理即可)2.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届中考历史(山西))研究课件ppt(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23份) 通用18

2018届中考历史(山西))研究课件ppt(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23份) 通用18

农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工业
(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 极性)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德 军 和 平 法 令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实行“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布 列 斯 特 和 约
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 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组建红军
协约国支持的白伪军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 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 程中在经济上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 采取的另一个重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最初入盟的 是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 斯。
1、爱沙尼亚;2、拉脱维亚;3、立陶宛;4、白俄罗斯;5、乌 克兰;6、摩尔达维亚;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9、亚美 尼亚;10、阿塞拜疆;11、哈萨克斯坦;12、土库曼斯坦;13、 乌兹别克斯坦;14、塔吉克斯坦;15、吉尔吉斯斯坦。
14大
(1928—1932)
三五计划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1925年,联共(布)
1927年联共(布) (1933—1937) (1938—1942)
“十四大”通过了 “十五大” 社会主义工业化 通过了逐步开展 的方针。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农业和轻工业长期 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 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 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 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 了资源。

【初中历史】2018届中考历史(山西))研究课件ppt(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23份) 通用3

【初中历史】2018届中考历史(山西))研究课件ppt(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23份) 通用3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三)为适用在 中国之门户开放…… 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 机会均等之原则;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的局面。”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谈一谈: 《九国公约》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遏制了哪个国家?谁受的伤害最重? 谁获利最多? 为什么? 内容: 1、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2 、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 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分别是谁? 影响: 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为美国 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便利。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一:1924—1931年,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提出了对英美的协调外 交方针,以免引起与英美矛盾加剧。
材料二:1923—1929年,美国整个工业生产率提高40%;法国工业生产 总量超过战前水平;英国恢复到1913年水平。 积极影响—⑴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⑵给世界带来短暂的和平,有利于世界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材料三: 戴维·辛克莱指出:会议签署的一系列条约非但没有保证 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根源。……在随后的10年中,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修改了一战后的 领土和约,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消极影响—它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不可能从根 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为新的世界 大战埋下了祸根。
《凡尔赛和约》---大国强权下的分赃 《凡尔赛和约(又称对德和约)1919年6月 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 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山西省2018届中考历史考点复习 世界现代史 考点3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试题

山西省2018届中考历史考点复习 世界现代史 考点3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试题

考点3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点击考纲一、冷战局面的形成1.含义: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和对抗形式。

2.信号: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时发表的“铁幕”演说。

3.表现:(1)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自由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

它既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其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2)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①实质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实际运用。

②目的是以“复兴欧洲”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

③影响是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各国政局的稳定也起过重要的作用。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①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1955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③这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两极格局的形成,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主要特点:经济快速增长,出现空前繁荣。

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原因:(1)本土未遭受战火洗劫;大发战争横财;政局相对稳定。

(2)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3)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更新原有设备,技术条件大为改观。

(4)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三、欧洲的振兴和欧共体的建立1.欧洲的振兴(1)到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基础,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总体上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2)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由于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维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西欧的面貌为之一新。

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2篇专题聚焦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试题

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2篇专题聚焦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试题

专题六 三次科技革命、工业化与城市化时事2017年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

平均亩产1 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

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链接考点: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等)专题解读线索一 三次科技革命 (一)三次科技革命为实现“师夷长技以自强”,以奕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引进和(一)世界历史上的工业化化的进程相对缓慢拓展设问(1)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4)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1)积极影响:①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③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④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消极影响:①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②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③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等。

④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4.制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1)资金、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

(2)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中国资本主义长期遭受封建主义压迫、束缚和盘剥,缺乏必要的发展前提。

(3)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西方列强依仗不平等条约赋予的各种特权,占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导致中国资本主义始终得不到正常发展的空间;缺乏正确的道路及稳定的社会环境。

5.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人类遇到了哪些问题?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面临的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

2018届中考历史(山西))研究课件PPT(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23份) 通用9

2018届中考历史(山西))研究课件PPT(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23份) 通用9

懋功会师旧址
毛泽东和张国
8上旬,中央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 军和左路军:
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 参谋长叶剑英率领,中央机关随行。
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 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翻越茫茫草地。
8月下旬,右路军越过草地到达川北巴西 右路军也抵达阿坝地区。 9月8日,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 自命令右路军南下,分裂和危害党中央。
王稼祥
(1906~ 安徽泾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 事首长朱、周负责军事指挥;
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 剿的总结决议》。
会后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张闻天代替 负总责,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 组,负责红军行动。
毛泽东办公室兼住室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 起镇。这是吴起镇全景。
到达陕北的红1方面军一部
张国焘率领原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于 日在四川省马尔康县卓木碉另立中央,自 席,朱德、刘伯承等与张国焘进行斗争。 1936.1.22 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成立 中央的决定》,责令其取消伪中央。 6.红二、六军团到达西康甘孜,与四方 会师。红二、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 任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萧克任副总指 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同意北上。
红1、2、4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于1936年在甘肃省宫和镇合 第1排(坐者)右起:1.聂荣臻、6.萧克、7.罗炳辉、8. 第2排(蹲者)右起:6.杨尚昆、7.杨成武、15.萧华; 第3排(站者)右起:3.任弼时、10.陈赓。
6、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红军长征后,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在 (苏区中央分局书记 兼军区司令员) 和陈毅(苏维 埃中央政府办 事处主任)领 导下,进行了 坚苦卓绝的三 年游击战争。 何叔衡、瞿秋 白等牺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

最终形成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随着两大集团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的上空密布着战争的乌云。

(1)材料一中“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各国剑拔弩张”最终以什么事件为借口发动了战争?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

材料二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各种新式武器。

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次战争?战争中发生的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

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3)根据材料三,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有什么影响?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
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选派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

材料四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保证将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4)材料四中签署的历史文献名称是什么?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五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言之有理即可)
2.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三北约和华约建立
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材料一中图一、二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存在下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二战时的合作反法西斯到二战后两国对峙,冷战开始。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形成军事对峙;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能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那些教训?
不能,苏联解体后,出现“一超多强”的政治局面,世界格局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教训:在当今多极化形势下,互相牵制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此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3.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1)材料一中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怎样的“人类历史大幕”?
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

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在19世纪中期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居主导地位。

因素: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对殖民地的掠夺。

材料三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中国为融入这一潮流在20世纪70年代的哪次会议上做出了哪一种大决策?
表现: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区域性经济团体的建立。

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

材料四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 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 400万个就业岗位。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增强世界经济活力。

材料五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5)你如何看待材料五的观点。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要顺应,要接受,无法改变。

经济全球化会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应该制定防范措施,发展自身,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