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年级文言文复习课件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PPT教学课件

4、《归园田居》作者-----,----著名诗人。一名----,字----,私谥-------。
5、《过故人庄》作者------,----代诗人。他与王维,并称------,是著名 的------------诗人。
间(jiàn)进 期(jī)年
重点词句解释:
美我:
认为我美
私:
动词,偏爱
诚知: 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比徐公美
地方: 土地方圆
左右: 身边
重点词句解释:
昳丽:
光艳美丽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窥镜:
照镜子
旦日:
第二天
不若:
不如
孰视之:
仔细地看
暮寝而思之: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蔽甚矣: 蒙蔽很深了
诗词名句
❖ 《归园田居》中-------------- 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勤于农事。 ❖ 《过故人庄》------------- 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 ❖ 《书湖阴先生壁》中--------- 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 《游山西村》中富有生活哲理的两句诗是-----------。 ❖ 《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是---------,表现作者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善: 好
面刺: 当面指责
谤讥: 在这里指议论
市朝: 公共场合
门庭若市: 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
容人很多
时时而间进: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
期年: 满一年
思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九年级语文复习 文言文 课件 (共29张PPT)

• • • •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
• (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 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 的担心?
• (3)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 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与例句中“为”的用法一致的是( ) 例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B.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C.山峦为晴雪所洗 • D.念无与为乐者
• • • •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词语。仰( ) 赢( ) 3.及卒,如其所言 4.由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 出他的什么品质? • 5.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 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 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 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 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 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 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 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 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 那样。
子罕面对宋人献玉这件事,是如 何做的?
你认为“子罕之所宝者”在文中具 体指什么?
(二)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 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 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 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黑暗中行线的字
• • • • 以示玉人(玉石加工的匠人) 子罕置诸其里 故宋国之长者 其知弥粗
选出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 课件(共72张PPT)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 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 累”。
2017 6(18分)(一)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 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 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 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 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 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 “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 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中考复习系列——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 一、出师表 •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 2、重点实词。 • 臣本布衣:平民 。 躬耕:亲自。 以驱驰:奔走效 劳 。 倾覆:兵败。 •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 当。 宫中:皇宫中。 •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 (恶)。 刑赏:罚。 • 以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排除、铲除。 •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 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 3、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
•
“说”与“论”一般都是议论文体。 “说”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如《马说》 借千里马之不遇伯乐来说明奇人异士多沉 沦不得以识别和任用的现象。“说”往往 为一事一议,阐述的是某一具体的问题或 现象的道理。如《黄生借书说》借黄生借 书一事发表议论。 “论”则以论证为主,它主要是对 人物或重大的政治问题进行评论。对人物 评论的如,除“说”、“论”外,“辩” 也是古代常见的议论文体,不过它主要为 反驳一类的文章。类似我们现代议论文中 的驳论文。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
文言文阅读
考纲要求十六篇
⑪出师表 ⑬小石潭峡 ⑳ 记承天寺夜游
⑲《论语》十则
⑴岳阳楼记 ⑸ 鱼我所欲也
⑵送东阳马生序 ⑹邹忌讽齐王纳谏
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⑷曹刿论战
初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

是: (只写序号)。
[剖析]这道试题很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的“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的评价
要求。此题的文本材料为课外文言文。解答此题
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法”在句中的意
义为四个义项的哪一个义项,很显然“效法,仿
效”在句中能够讲得通,正确答案应为③。
2021
19
[例4] (2002年四川广安)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是( ) A.不耻下问(以……为耻) B.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C.必先苦其心志(苦恼) D.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 [剖析]本题考查了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掌握的程度。一个词是 否活用,单看这个词是看不出来的,要分析该词和前后词的关
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这一精神,
】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 实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
2021
2
【命题透视】
• 近几年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①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几个考点上面;②命 题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三种:具体释义、单项选择和判断正误; ③有些题虽然表面上考翻译,实际上是考 查对于几个关键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 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2021
12
◎道 (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古道西风
瘦马 (3)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正确
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
道 (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2)动词,达到 (3)动词 ,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
初三文言文总复习
七_九年级35篇文言文梳理(共604张PPT)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 高尚啊,颜回!”
[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
贫穷的考验。
子曰:“知之㉚者㉛不如好㉜之者,好之者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 的人
不如乐㉝之者。”(《雍也》)
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段解]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 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㊳。择其善 者㊴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人。选择他们的优点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㊵ 。”(《述而》)
而 学 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段解]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 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 的学习态度。
【课文注释】 ㊳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㊴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㊵之:代词,指代“不善者”。
第2篇 《论语》十二章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 朋④自远方来,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 不亦君子⑥乎?” (《学而⑦》)
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 人吗?”
[段解]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课文注释】 ㊶川上:河边。川,河流。 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 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斯,代词,这, 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 末,表示感叹。 ㊸三军:指军队。 ㊹夺:改变。 ㊺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 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㊻,切问而近思 ㊼,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 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中考语文 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复习课件

(2)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 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原文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温州)文言文阅读。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_观__察___仔__细__,___想__象__丰__富___,__热__爱__自___然__与__生_ 活。
七上 2.《论语》十则
考点知识精讲
中考典例精析
一 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同“汝”,你 (3)是知也 通“智”,聪明 2.古今异义词 (1)默而识.之 古义:记;今义:知道,认得,能辨别 (2)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多次,文言文中“三”“九”诸 字皆有“多”义;今义:作数词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jīn)。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 )之,久 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 之。 卖油翁雕塑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 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 (shú)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 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 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唯 手熟(shú)尔。”康肃笑而遣(qiǎn)之。
三峡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 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 (3) 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 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 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
论语六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 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 )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 凭(这个)做老师了”。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 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 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 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 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 )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 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 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 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 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 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 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 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 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 、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 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 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
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 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 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 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 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 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 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 ,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 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 (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 )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
乘船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 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 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 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一个人想要搭船,华 歆当即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 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 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 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了,难道可以因 为情况紧急就不让他乘坐吗?”(王朗)于是还像当初一 样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
【翻译】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 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 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 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 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 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 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 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 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 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 我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 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 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文章的道理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 的人高得多,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令人 感到痛惜,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 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 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 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 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 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 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 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 胡骑(jì )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 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 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 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 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 n), 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 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璘,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 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 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 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 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 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 而致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 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巘(yǎn)(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 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cháng)!”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 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 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 泯然众人矣”。
善射:擅长射箭 善:擅长,善于。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以:凭借,用。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自矜(jīn):自夸。 尔:你。 尝:曾经。 安:怎么。 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 轻:作动词用,看轻。 这里指场地。 酌(zhuó):舀 释:放下。 乃:于是,就。 立:站立。 取:拿出。 睨(nì ):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置:放置。 去:离开。 覆:覆盖。 其:代词,指代陈尧咨。 徐:缓缓地。 发:把箭射出去。 杓(sháo):同“勺”,勺子。 矢(shǐ):箭。 沥(lì )之:向下灌注,沥,滴。 但:只。 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 微:微微。 唯:只,不过。 颔(hàn):点头 遣:打发 。 之:凑足音节。 遣之:打发。 不亦……乎:(难道)不也……吗? 湿;沾湿 熟:熟练。 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忿然:气愤的样子。 解牛斫轮:指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 知:懂得。 射:射箭的本领。 精:精湛,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