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TA、MRA和 DSA 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阳性率比较

合集下载

CTA和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CTA和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头颅 C T A和 MR A法各具特点, 选择方法时需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予 以头颅 C T A和 M R A检查 。结果
于 MR A(P < 0 . 0 1 ) ; 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动脉瘤 颈部及瘤体的最长径接近(P > 0 . 0 5 ) 。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C T A是一种新型 的无创 、 无并 发症、 快速 、 简便 、 低费用的影像技术 , 诊断价值相对更 高。
1 5 6
MR A
5 6
2 0
1 4
4 0
2 6
1 5 6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1 年 1月 ~ 2 0 1 2年 8月我 院收治
2 . 2 两种方法检查动脉瘤颈部及瘤体最长径 比较 比较头 颅增强 C T A和增强 MR A法检查 动脉瘤 颈部及瘤体 最长 径 , 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 . 2 方 法
MR A技术主要是 利用 血液 的流 动效 应 行检 查 , 无需
放射线及造影剂就 可 以获得对 比度较好 的血 管影像 。M R A
C T A以东芝 6 4层多排螺旋 C T进行
1 . 2 . 1 图像数据采集
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 , 其安全性 最高 。但该技术 的空间分辨
C T A和 M R A对 颅 内动 脉 瘤 诊 断 价值 的 比较
钟 向 阳
【 摘要 】 目的 对比分析头颅 C T A和 M R A应用于颅 内动脉瘤的诊 断效 果 , 探讨 M R A颅 内动 脉瘤 显示情况 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1 5 6 头颅 C T A检出 1 5 1 例( 9 6 . 8 %) , M R A检 出 1 3 0 例( 8 3 . 3 %) , 头颅 C T A检出率高

比较头颅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比较头颅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比较头颅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王伟【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24(37)3【摘要】目的:比较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颅内动脉瘤(ICA)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头颅CTA、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为“金标准”,比较头颅CTA、MRA诊断ICA的价值。

结果:60例疑似ICA患者中,DSA共检出48例ICA,头颅CTA共检出47例,MRA共检出40例;以DSA为“金标准”,头颅CTA诊断ICA的灵敏度为95.83%(46/48)、准确度为95.00%(46+11)/60,高于MRA的79.17%(38/48)、80.00%(38+10)/60(P<0.05);kappa检验显示,头颅CTA同“金标准”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48,P=0.000)。

结论:与MRA相比,头颅CTA更能够检出IC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653-655)【作者】王伟【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相关文献】1.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2.关于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与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分析4.64-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检查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动脉瘤的CTA、MRA及DSA的对照评价

颅内动脉瘤的CTA、MRA及DSA的对照评价
3 讨 论
放射性 : T C A所需要 照射 量仅为 D A的 13 但 仍有 一 S /, 定 的放射性 。 安全性 : T C A为微创检查 , 无需插入 导管 , 但需 经周 围静 脉注 入造影 剂 , 极少 数敏 感 者可 引起 过敏 反 应和 肾功 能 衰
竭。
3 1 C A 的成 像 特 点 . T
是诊 断颅 内动脉瘤 的“ 标准 ” 然 而 由于其风 险性高 、 金 , 操作 复杂、 存在造影剂 过敏 和 肾毒 性 、 可逆 的 和永久 的神 经并发
症, 应用受到一定 程度 的限制 。随着 C T及 MR血 管造 影技 术 的不 断发 展和完善 , 计算机体 层摄 影血 管造影 ( T 及磁 C A) 共振血 管造影 ( A) 颅 内动 脉瘤 检 出中 的地 位 越显 突 MR 在 出 。C A、 A及 D A 已成 为 目前 公认 最有 价值 的颅 内血 T MR S
例 , 没 有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 体 时 无 意 发 现 1 。4 但 查 2例 2例 行
曝 光获得 原始数 据 , 中第 1次 旋转 为蒙片 图像 , 其 复位 后 自
动 行 第 2次 旋 转 , 时 向靶 动 脉 注 射 对 比 剂 获 取 实 时 减 影 图 同
C A造影及 三维重建 ,7例行 脑血管 造影术 ( S 、 转数 T 4 D A) 旋
21 0 2年 4月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 a fC ieeP o l at dc lJu n o hn s e pe SHe h l l
Ap . 01 r2 2
第2 4卷
下半月
第 8期
V0 . 4 S 1 2 HM No 8 .
【 临床研究 】

MRA与CTA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对比分析

MRA与CTA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对比分析

MRA与CTA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

均行MRA及CTA检查,以DSA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验方式脑血管疾病诊断的结果。

结果:经DAS动脉造影检查(金标准检查方式)后,76例疑似脑血管病患者共检出脑血管病患者62例,阴性14例;MRA共检测出阳性54例,阴性22例,其中误诊1例,漏诊7例;CTA共检出阳性64例,阴性12例,其中误诊2例,无漏诊。

检测结果一致性高(Kappa值=0.900,95CI为0.434-0.873,P=0.000);MRA及CTA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4% VS 97.37%、98.15% VS 96.88%、92.86% VS 85.71%、98.15% VS 96.88%、59.09% VS100.00%。

结论:CTA检查方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与DAS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诊断结果一致,CTA诊断价值较MRA高,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取适配诊断方式。

【关键词】MRA;CTA;脑血管疾病;诊断;预测值脑血管疾病包含脑动静脉瘘、脑动脉炎、脑出血、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等,症状严重时患者甚至会残废或死亡。

早期诊断脑血管疾病对早期疾病确诊价值重大。

近年来MRA及CTA成像于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广泛应用,其中MRA具备病灶显示清晰,应用无创的特点,检查中可清晰显影颅底血管网;CTA技术能对颅内血管形态多角度成像,便于医师获取颅内血管周边组织解剖结构关系。

有学者[1]研究显示,通过对上述两类检测方式予以综合,能够提升检测准确率水平。

为验证这一结论,笔者特选择2021年10月-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76例开展研究,数据汇报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资料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

CTA、MRA、DSA在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应用

CTA、MRA、DSA在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应用

CTA、MRA、DSA在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作者:农剑波李耀波王宇飞罗燕婷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07期[摘要]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诊断动脉瘤及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50例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血管成像(CTA)后处理重建分析结合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及DSA造影检查并比较。

结果 150例患者CTA检查诊断动脉瘤22例,上述22例均行MRA及DSA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CTA可以显示头、颈动脉畸形的部位、形态、大小及载瘤动脉的关系。

结论 CTA具有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CTA可作为疑为动脉瘤患者的一种筛查方法,指导手术治疗。

[关键词] 头颈;动脉瘤;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分析[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099-02CT血管成像(CTA)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螺旋CT技术的进步发展起来的新型血管造影,可从不同角度观察脉管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载瘤动脉关系,是头颈动脉管壁畸形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DSA、CTA、MRA及多普勒超声。

对150例疑头颈动脉闭塞或狭窄患者行CTA,并与MRA和DSA对比,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4~12月本院临床疑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或畸形患者150例,临床表现大多有头昏、头痛或已经头颅CT平扫明确诊断有梗塞灶或出血病史,男 86例,女 64 例,年龄39~85岁,平均48岁。

1.2 检查方法CTA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容积CT,150例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行CTA图像采集,然后常规增强后头、颈部CT扫描,碘帕醇(碘比乐)造影剂20 mL,盐水20 mL预扫描即小剂量团注测试,采集血管处于高峰浓度值并计算出相应扫描延迟时间(多数为18~25 s),以4~5 mL/s速度静脉注射370 mg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碘比乐)60~70 mL行头、颈CTA检查,经肘静脉接高压注射器一次性快速推注,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部至颅顶。

CTA,DSA;MRA检查区别

CTA,DSA;MRA检查区别

你好,CT血管造影即CTA,主要是来观察诊断血管病变的。

MRA就是磁共振血管造影,反映了血流方式和速度的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比CTA更准确。

指导意见:DSA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过数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删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这种技术叫做数字减影技术。

主要是对血管狭窄的定位测量,诊断和治疗做依据。

动脉瘤的复查当然是DSA最精确,但是,如果自身条件所限,也可以做高分辨率的CTA,这个准确度也近乎97%,当然要选择合适的医院,因为原始图像采集是一方面,后期处理制作的技术也很关键。

另外对侧动脉瘤没处理是为什么?费用还是手术难度?最好拿片子来我院咨询。

我每周一下午出门诊。

希望能帮到你。

做DSA一般也没什么问题。

如果有治疗的需要可以来我们广州华侨医院,我们开刀夹闭和介入栓塞都可以。

DSA要住院才能做。

CTA门诊当天就可以做出来。

你来我们医院的话,我帮你安排。

DSA要5000左右,CTA要1000左右。

你好脑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疾病。

笑星赵本山二年前在上海郊区拍电影时曾因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做了介入栓塞治疗。

中国黄种人是世界上脑动脉瘤发病率最高的人群。

动脉瘤复查以MRA 或CTA 为好。

一般不需要DSA的全脑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治疗有外科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

脑动脉瘤会逐渐扩大,在咳嗽、打喷嚏、用力大小便是易于破裂;脑动脉瘤是脑子的定时炸弹。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成熟,介入是微创伤技术,发现脑动脉瘤主张尽早介入治疗。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有单纯栓塞、球囊辅助栓塞、支架辅助栓塞、覆膜内支架腔内封堵等技术。

根据动脉瘤大学、形态、位置不同而科学选择。

几种脑血管造影方法(DSA,CTA,MRA)的比较全网发布:2013-04-25 16:25 发表者:赵沃华2793人已访问诊断脑血管疾病,常用的脑血管造影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核磁共振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MRA),第二种是CT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CTA),第三种是需要大腿根部股动脉插管进行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完成的脑血管造影(DSA)。

CTA、MRA、DSA在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应用

CTA、MRA、DSA在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应用
术 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T血 管 成 像 ( T 后 处 理 重 建 分 析 结 合 MR 磁 共 振 血 管 造 影 ) DS 造 影 检 查 并 比 C C A) A( 及 A
较 。 结果 1 0例 患 者 C A检 查 诊 断动 脉 瘤 2 5 T 2例 , 述 2 上 2例 均 行 MR A及 DS A检 查 , 比较 三种 检 查 方 法诊 断符 合 率 达 9 %以上 ; T 0 C A可 以显示 头 、 动 脉 畸形 的部 位 、 态 、 颈 形 大小 及 载 瘤 动 脉 的关 系 。 结 论 C A具 有 简便 . 全 可 T 安 靠等 优 点 , T C A可作 为 疑 为动 脉瘤 患 者 的一 种筛 查方 法 , 指导 手 术 治疗 。
平 扫 明确 诊 断 有 梗 塞 灶 或 出血 病 史 , 8 男 6例 , 6 女 4例 , 年 龄 3 ~ 5岁 , 均 4 98 平 8岁
1 . 2检 查 方 法
动脉 瘤 是动 脉局 部 性 扩 张 , 要 有管 壁 局部 缺 损 和管 腔 主 内压力 增 高 引起 。 内血 管疾 病 已经 成 为 人类 第 三大 主要 死 颅 亡 原 因 , 发展 迅 速 , 残率 高 , 害 性 强 。D A长期 被 视 为 其 致 危 S 诊 断颅 内动 脉瘤 的金 标 准闭 其 具 有很 多 优 势 : 1 分辨 率 高 , , () 直 径很 小 的脑 血 管也 可 以显 示 。( ) 以动 态观 察 血液 流 动 2可 和 血管 狭 窄程 度 。但 是 DS A也 有假 阴性 . 主要 原 因有 出血 后 动 脉痉 挛 使 动脉 瘤不 显影 , 动脉 瘤 瘤腔 有 血 栓形 成 。MR 或 A 是 利 用 磁共 振 成 像 技 术 中 流 动 血 液 的 流 动 与周 围静 态 组 织 的对 比显 示 血管 【 引 。MR A具有 以下优 势 : 1 对 于较 大 动脉 瘤 () 扫描 较 好 ;2 无血 管 造影 并 发症 ;3 无 辐 射不 良作 用 。 是 () () 但

1.5T 3D―TOF―MR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研究价值对比

1.5T 3D―TOF―MR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研究价值对比

1.5T 3D―TOF―MR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研究价值对比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研究价值。

方法收集20例经DSA及手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MRA及DSA检查。

MRA检查后经MRP、MIP及VR法重建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20例患者DSA检查出23个动脉瘤,MRA VR重建检查出21个动脉瘤,检出率为91.30%,MPR及MIP检查出20个,检出率为87.00%。

结论 1.5T 3D-TOF-MRA对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详细的参考价值,但对于微小动脉瘤存在一定的漏诊现象,应选择DSA进行进一步检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核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越法血管成像;数字血管成像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7.052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7-0150-03Comparison of the Value of 1.5T 3D-TOF-MRA and DSA in Diagnos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sLAN Ying-yo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 545000,Guangxi,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three-dimensional time leaps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3D-TOF-MRA)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 20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confirmed by DSA and operation were examined by MRA and DSA before operation.After MRA examination,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MRP,MIP,and VR and the results of DSA.Results In 20 patients,23 aneurysms were detected by DSA,and 21 aneurysms were detected by MRA VR reconstruction.The detection rate was91.30%,and 20 were detected by MPR and MIP. The detection rate was 87.00%.Conclusion 1.5T 3D-TOF-MRA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which provides a detailed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However,there is a certain missed diagnosis for small aneurysms.DSA should be further examined.Key words:Intracranial aneurysm;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Three-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imaging;Digital angiography自?l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主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占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80.00%,其致死率及致残率高达30%~45%和50%[1],选择最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尽早及时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源螺 旋 C T扫 描 , 仪参数 为: 预设 电 流 Q u a l i t y r e f 1 5 0 / 1 5 0 m A s , 电压 : A / B球管 电压 1 4 0 / 1 0 0 k V, 应用 He a d B o n e R e m o v a l 软件去 骨骼 的影响 , 进行 M I P 、 V R重 建 。MR A: 1 . 5 T磁共 振
征符合动脉瘤 表现 , 全部三项影像 学检查支持 动脉瘤 , 经手术 治疗 、 介入栓塞 治疗 直接确诊或 药物治疗效果 显著联合 确诊。 影像学诊 断动脉瘤所 在脑血管位置包 括大脑前 、 中、 后动脉系
统和 Wi l l i s 环。I 级辨认 范围 : 大脑前 、 中、 后动脉主干 ; l I 级辨
( 美国 G E公 司 ) , 横 断位 扫 描 1 4 8呈 , 扫描时 间 6 . 3 8 m i n 。
D S A: 采用 S e l d i n g e r 技术股动 脉穿 刺 , 选 择正 侧位 和斜位 于两
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处行造影和计算 机剪影检查 。
术, D S A虽贵为金标准 , 但其临床使用局限性较大 , 目前多选用
P 1 段 和两 侧后交 通动脉 , 合计 8段血管 。物 理检查所 获得 的 原始数据和重建 图像分别 由我 院影 像科长期 从事神 经系统检
例, 女9 O例 ; 年龄 3 1— 7 6 ( 5 7 . 5 4 - 1 . 6 ) 岁。所有患者均 自愿参
与本试验并签定知情 同意 书。
D E . C T A… 。本文重点探讨 MR A和 D E — C T A、 D S A诊断颅 内动 脉瘤 的价值 , 现报 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料 收集 2 0 1 2年 1月 一2 0 1 4年 8月 来 我 院 神 经
1 . 4 诊断标准
本研究 颅内动脉 2 纳入与排除标 准
( 1 ) 纳入标 准 : ①结 合患者 临床表 现、
症状 、 体征及个 人病史和家族 史 , 经颅脑 c T平扫检查初 步怀 疑 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 ; ②所有患者 均无 碘普 罗胺或其它造影 剂 过敏病史 , 符合 D E — C T A和 D S A检查适应证 ; ③所有 患者基础条 件 良好 , 可耐受 D S A检查 ; ④所有患者体 内无金属植入物 , 满 足 M R A检查适应症 ; ⑤ 患者及家属 了解研 究 内容和 检查 风险 , 符 合知情 同意原则 , 愿意配合研究调查 。( 2 ) 排除标准 : ① 患者三 项检查非同期完成 , 间隔时长达 2 4 h以上 , 并 服用治疗药物 ; ② 患者存在外伤性脑 出血脑 、 血 管畸 形等脑血管疾病和脑 恶性 肿 瘤; ③患者具有血液 系统疾病 , 如凝血障碍 、 低 血小板等; ④患者

临 床 研 究

D E — C T A、 M R A和 D S A在 颅 内动 脉瘤 患者 中的 阳性 率 比较
赵 东生 , 李竹 强 , 乔海 舟 , 张师 勇 , 贾春 法
【 摘 要】 目的 比较双源 c T造影 ( D E — C T A ) 、 M R A和 D S A在颅 内动脉瘤患者 中的阳性率 。方 法 收集 2 0 1 2
外科或 门急诊就诊 的颅 内动脉瘤 疑似患者 1 9 8例 , 其 中男 1 0 8
认范 围: I 级 辨认 血 管分 支 , Ⅲ级辨认 范 围: Ⅱ级 辨认 血 管分 支, Ⅳ级辨认范 围 : m级 辨认 范 围分 支 , v级 辨认 范 围: 远 端皮 层支 。此外 Wi l l i s 环 系统观察范 围应格外 注意前交通动 脉 、 两 侧大脑前动脉 A1 段、 两侧大脑 中动脉 Ml 段、 两侧大脑后 动脉

1 4 0・
合殚用药 2 0 1 5年 4月 第 8卷 第 4 A期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 a r i o n a l D r u g U s e , A p r i l 2 0 1 5  ̄ V o 1 . 8 N o . 4 A
【 关键词 】 颅 内动脉瘤 ; 计算机 断层血管成像 ; 磁 共振 血管造影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中图分类号】 R 8 1 7 .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5 ) 0 4 A一 0 1 4 0 — 0 2
d o i : 1 0 . 1 5 8 8 7 / i . c n k i . 1 3 - 1 3 8 9 / r . 2 01 5 . 1 0. 0 8 6
颅 内动脉瘤 是中老年人极其危重 的脑血管疾病 , 动脉瘤破 裂具有极高的病 死率 , 即便幸存也往往导致肢体瘫痪 、 失语 、 智 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因此 , 未破裂的颅 内动脉瘤对患者生命 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 。早期影 像学检查 确诊颅 内动脉瘤 并给
予根治性治疗对预防动脉瘤扩 大和破裂 具有重要 的临床 意义 和价值 。D E — C T A、 M R A和 D S A是临床脑血管疾病三大检查技
此外检查费用昂贵的特点亦否定了其作为正常人群筛查技术的可行因此现阶段临床首选检查方法是ctadecta作为cta中的一种拥有两套检测器系统ab只需一次扫描就可获得高能与低能两组图像以及常规cta需要多次扫描才得到的三组数据比例05sn140kvsn100kv三者的混合图像较常规cta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减少造影剂剂量对患者的辐射危害
MR A、 D E — C T A和 D S A, 3组间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D S A灵敏度和 准确度最高 , D E — C T A次之 , M R A
最小 , 但三者的特异性无 明显差异 , 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及无创性 , 所以D E — C T A、 MR A可用作 D S A的辅助检查 。
年 1月 一 2 0 1 4年 8月来该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疑似病例 1 9 8例 , 所有患者均行 D E — C T A、 M R A和 D S A三项检查 , 分别 以三项检查为依据诊 断患者是否具有颅 内动 脉瘤 , 并与诊 断金标准 比较计算 各项 检查 灵敏 度 、 特异度和诊断错误 率的 差异 , 探讨 其临床意 义。结果 经计算可知 M R A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低 , D E — C T A稍高 , 而D S A最高 , 3 组间灵敏度均存 在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而彼此间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 P>0 . 0 5 ) 。3组 间错误诊 断率 比较 , 由高到低依次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