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包括哪些内容

环境监测包括哪些内容环境监测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或系统中的环境要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观测、测量和记录,以获得环境质量状况的信息。
环境监测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噪声环境监测、辐射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
首先,大气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和气象要素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气象要素的监测,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
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对于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水环境监测是指对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水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要素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水质监测,如水中的溶解氧、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量监测,如水位、流量等;水生物监测,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水环境监测的数据对于保护水资源、预防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要素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如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生物监测,如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
土壤环境监测的数据对于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噪声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噪声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环境噪声水平的监测,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区噪声等;噪声频谱的监测,如噪声的频率分布、时间变化等。
噪声环境监测的数据对于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辐射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辐射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电离辐射的监测,如γ射线、X射线等;非电离辐射的监测,如紫外线、微波辐射等。
辐射环境监测的数据对于核辐射防护、电磁辐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的内容涵盖了大气、水、土壤、噪声和辐射等多个方面,其监测数据对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环境监测?

什么是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和天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测、检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变化,制定和调整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环境监测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环境监测的类型1. 大气监测大气监测是指对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细颗粒物等)进行监测,以了解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大气监测可以通过采样器和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常见的大气监测站会定时完成监测数据的采集与整理,而且这些数据会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实时向各地通报和共享。
2.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指对自然水体(如江河、湖泊、河口、海洋等)和城市饮用水、工业废水等进行监测,以了解水质量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环境的稳定。
水质监测可以通过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和检测,也可以通过现场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3. 土壤监测土壤监测是指对自然土壤和土地利用变化后的土壤进行监测,以了解土壤质量情况,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监测可以通过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和检测,也可以通过现场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4. 噪音监测噪音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噪音(如工业设备、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进行监测,以了解噪音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噪音监测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模拟、声级计、现场声音记录仪等设备进行。
二、环境监测的重要性1. 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污染物浓度过高的空气和水,在给人们带来生活困扰的同时,也会导致身体各类疾病。
正因如此,环境监测的开展,保障的是社会人民群众的健康。
2. 提升环境保护能力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工作,可以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监督检查依据和规划设计依据。
监测工作及时且科学,也有助于引领环保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
环境保护监测标准规范

环境保护监测标准规范1. 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环境保护监测的标准规范,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监测对象2.1 大气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气象条件等。
2.2 水环境监测:包括水质、水量、水流动态等。
2.3 土壤环境监测:包括土壤质地、土壤污染等。
2.4 声环境监测:包括噪音、振动等。
3. 监测方法3.1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包括连续监测和间歇监测。
3.2 水环境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的水质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等步骤。
3.3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的土壤采样和分析方法,包括取样、样品制备和分析等步骤。
3.4 声环境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的噪声监测方法,包括测点选择、仪器设备校准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4. 监测参数4.1 大气环境监测参数: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等。
4.2 水环境监测参数:包括总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4.3 土壤环境监测参数: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4.4 声环境监测参数:包括噪声级、频率、持续时间等。
5. 监测设备和仪器5.1 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包括大气采样器、气象站、分析仪器等。
5.2 水环境监测设备:包括水样采集器、水质分析仪器等。
5.3 土壤环境监测设备:包括土壤采样器、土壤分析仪器等。
5.4 声环境监测设备:包括声级计、振动仪器等。
6. 监测频次和报告6.1 监测频次: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确定监测频次,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6.2 报告:监测数据应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结果分析和建议措施等。
7. 质量控制7.1 校准和验证: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7.2 质量控制样品:合理选择和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8. 数据处理和分析8.1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进行整理、存储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方案1. 简介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观测、分析和评价,以了解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并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环境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等。
2. 监测目的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评估环境质量和监测环境变化。
一个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案应能够及时发现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环境保护决策,并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监测内容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多个方面。
具体的监测内容包括大气中的气体浓度、颗粒物浓度、噪声水平等;水体中的水质、水温、溶解氧等;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4. 监测方法环境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
现场监测主要通过采样、观测和检测等手段获取环境数据,例如使用气象站、水质监测仪器和土壤采样器等设备;实验室分析则是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测试等,以获取更详细的数据。
5. 监测频率环境监测的频率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内容的不同而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大气环境监测,可以采用连续监测的方式,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对于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监测,可以采用定期监测的方式,每个月或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6. 数据分析与报告监测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和评价。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以揭示环境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监测结果应编制成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措施,以便于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者参考。
7. 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方案中必须包括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包括现场质量控制和实验室质量控制两个方面,例如现场仪器的校准、样品的保存和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等。
8. 结论一个完整的环境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数据分析与报告以及质量控制等要素。
通过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进行系统、全面、定期及实时的观测、测量、统计和评估,以了解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系列活动。
下面是一些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名词解释:1. 环境:指周围自然和人工条件对生物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全部物理、化学、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总体。
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2. 监测:是对特定环境要素或系统进行观测、测量和记录的过程。
监测可以通过传感器、仪器设备和采样分析等手段进行。
3. 环境要素:指构成环境的各个方面,如大气中的温度、湿度、湿降、气体浓度等,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浊度等,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
4. 仪器设备:用于环境监测的各种设备和仪器,如空气质量监测仪、水质监测仪、土壤采样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采集环境要素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记录。
5. 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感知环境要素的设备,通过测量某些特定物理量或化学量,将环境要素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进而用于监测环境变化。
6. 数据采集:是指通过传感器、仪器设备等采集环境要素的数据,并将其记录下来。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手动、自动或远程方式进行。
7.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的过程。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模型等方法进行,以得到环境质量评估、预测和预警等结果。
8. 环境标准: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设定的一系列数值和要求。
环境监测可以通过与环境标准的比较,评估环境是否达到了要求,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保护与治理。
9. 环境监测站:专门用于环境监测的设施,通常设有各种仪器设备和传感器,用于监测和记录环境要素的数据。
环境监测站可以建在城市、工业区、农田等各种环境中。
10. 监测网络:由多个环境监测站组成的网络体系,用于实时监测和收集环境数据,并进行传输和分析。
监测网络可以覆盖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甚至全球。
环境监测是评估环境状况、预测环境变化、制定环境政策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上述名词解释对于理解和参与环境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环境监测规范

环境监测规范一、概述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空气、水、土壤等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观测、记录、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质量状况,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
本文将从空气、水和土壤三个方面阐述环境监测规范。
二、空气监测规范1. 监测指标:空气监测应关注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同时,还应关注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等。
2. 监测方法:空气监测应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例如气象学站点的监测方法、微量分析方法等。
同时,应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频率:空气监测应按照事前制定的监测方案,确定监测频率。
在城市及工业区域,应每日进行连续监测;在其他区域,可以每周或每月进行监测。
4. 数据分析:空气监测数据应进行科学分析,计算出相应的指标和浓度值。
根据监测数据,可以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并进行相关措施的制定。
三、水质监测规范1. 监测指标:水质监测应关注主要的水质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同时,还应关注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等特殊的污染物。
2. 监测方法:水质监测应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例如溶解氧、pH值、颜色比色法、原子荧光光度法等。
同时,应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频率:水质监测应按照事前制定的监测方案,确定监测频率。
对于重要的水源地和水体,应每日进行监测;对于其他地区,可以每周或每月进行监测。
4. 数据分析:水质监测数据应进行科学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和污染物的浓度值。
根据监测数据,可以评估水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
四、土壤监测规范1. 监测指标:土壤监测应关注主要的土壤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同时,还应关注土壤酸碱度、含水量等指标。
2. 监测方法:土壤监测应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如土壤离子色谱法、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土壤重金属测定法等。
同时,应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和因素进行观测、测量、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了解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噪音、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辐射等因素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环境监测应运而生。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帮助制定环境管理政策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大气、水体、土壤和噪声等方面。
在大气监测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大气中的空气质量、气象条件、气候变化等情况。
水体监测则关注水质、水量、水动力学特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土壤监测主要关注土壤污染、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情况。
噪声监测则是评估环境中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征。
概括而言,环境监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环境中的各种污染因素和资源利用情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预警和评估环境问题,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只有通过有效的环境监测,我们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文的逻辑和思路。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简要概括环境监测的概念和重要性,为后续内容的介绍做铺垫。
接着,我们会详细阐述环境监测的定义和意义,涵盖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和必要性。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
这一部分将解析环境监测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准确性、可靠性、全面性等,以确保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然后,我们将重点探讨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环境监测所涉及的具体领域和要素,例如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以及监测方法、技术和仪器的应用。
什么是环境监测

什么是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
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按照监测对象,环境监测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两种。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环境监测通常包括背景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送、实验分析、数据收集、分析综合等过程。
总的来说,就是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的获得信息的过程。
50年代,即早期的环境监测主要采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分析,但由于环境污染物含量低(通常是ppm或ppb级别)、变化快,实际上是分析化学的发展。
从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不仅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包括噪声污染;不仅包括污染源的监测,也包括环境背景值的监测,环境监测的范围扩大,手段更多。
进入70年代,环境监测技术进入自动化、计算机化,发达国家相继建立全国性的自动化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物理手段(对于声、光的监测),化学手段(各种化学方法,包括重量法、分光光度法等),生物手段(监测环境变化对生物及生物群落的影响)。
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试题(A卷)一、基本概念:(每个 2 分,共10 分)1.等效连续声级2.空白试验4.生物监测5.静态配气法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1.从信息角度看,环境监测的实质是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的过程;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___ ,当水深____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_____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 ;4.F-选择电极的传感膜是________;5.氰化物造成人即刻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6.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4 氨基安替比林是测__________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_______;8.大气采样时要求相对高度是_______;9.今测得大气中的SO2 浓度为 3.4ppm,其重量浓度为_______mg/l;10.作用于某一点的三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75dB、75dB、89dB,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__;三、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15 为单选题,610 为多选题)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A、COD B、挥发酚C、六价铬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A、工厂总排污口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B、车间排污口D、取样方便的地方4.测定大气中NO2 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A、了解气象因素C、判断污染水平B、换算标况体积D、以上都对)B、消解、萃取、蒸馏D、蒸馏、消解、萃取5.水样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A、消解、蒸馏、萃取C、消解、蒸馏、挥发6.大气采样器主要有()等部件组成A、收集器B、压力计C、抽气泵D、温度计E、流量计7.关于COD 测定,正确的描述有();A、试亚铁灵为指示剂D、加热回流30 分钟B、加HgSO4 掩蔽ClE、消耗的氧化剂为O2 C、加Ag2SO48. 在水样中加入__________ 是为防止金属沉淀。
A、H2SO4 C、CHCl3 B、NaOH D、HNO39.水环境监测对象应包括();A、地表水B、地下水C、饮用水D、工业污水E、降水10.我国空气质量标准是以()℃,)kPa 时的体积为标准状态的。
(A、20 B、0 C、25D、101.325E、760 四、判断题(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 分,共10 分)1.测定烟尘浓度时必须等速采样,而测定烟气浓度时不需等速采样。
)(2.污水中BOD 测定时,所用稀释水应含有能分解该污水的微生物。
)(3.系统误差能通过提高熟练程度来消除。
)(4.实验室之间的误差一般应该是系统误差。
)(5.全压、动压和静压都是正值。
)(6.CODMn 测定时,KMnO4 和Na2C2O4 可互相滴定。
)(7.酸雨是指pH7 的一切降水。
)(8.总铬测定时,用NO2-还原KMnO4,然后再用CO(NH2)2 还原过量NO2-。
)(9.在测定分析中,分析方法灵敏度越高越好。
)(10.测定水中NO2N 是在中性溶液中,利用重氮偶联显色反应,生成红紫色染料。
)(五、问答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1.环境监测全过程的一般程序是什么?《环境监测》试题(B 卷)一、基本概念:(每个 2 分,共10 分)1、比例混合水样5、二次污染物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1、测定水体中无机物项目时,一般以作为容器,而测定有机物项目时,一般以_______作为容器2.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分别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烟道气测定时,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主要根据烟道断面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5.测定水样中悬浮物时,所用烘干温度为_______ ;6 .偶然误差是由________造成的;7.地下水的两个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8.水体中镉的主要污染源分别来自_______ 、_______、_______;9.响度(N)与响度级(LN)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10.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SO2 用________,连续自动测定SO2 用_________ ;11.氨氮是指以________形式和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的氮;12.水中溶解氧低于_________ mg/l 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三、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 分,15 为单选题,610 为多选题)1.在水样中加入________ 是为防止金属沉淀。
A、H2SO4 A、正干扰B、NaOH C、CHCl3 D、HNO3 2.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水体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可产生_________ 。
B、负干扰C、不干扰D、说不3.在25℃时,玻璃电极法测pH,溶液每变化4.测定水样中挥发酚时所用水应按__________法制得。
A、加Na2SO3 进行再蒸馏制得B、加入H2SO4 至pH<2 进行再蒸馏制得C、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得D、加NaOH 至pH>11 进行再蒸馏制得6.衡量实验室内测试数据的主要指标是,具体用表示。
A、灵敏度D、标准偏差B、准确度E、误差C、精密度8.与BOD 测定有关的因素有______ 。
A、充足的溶解氧C、适宜的pH B、有机物D、适宜的微生物E、FeCl3、MgSO4、CaCl2 等无机营养盐10.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
A、当某声级与背景声级相差很小时,则感到安静;B、噪声引起的烦恼程度与持续时间及发生的频率有关;C、声音信号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D、为保证睡眠,噪声的等效声级应控制在40dB(A)以下。
四、判断题(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 1 分,共10 分)1.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是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
)(2.在分析测试时,空白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要扣除就可以了。
)(3.转子流量计使用时必须用皂膜流量计校正。
)(4.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可密封后带回实验室再加固定计。
)(5.测定水中油时,应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6.保存水样的目的是减缓生物氧化作用。
)(7.甲醛法测定SO2 时,显色反应需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8.用铬酸钡法测定降水中SO42-时,玻璃器皿不能用洗液洗。
)(9.烟尘浓度在水平烟道和垂直烟道中的分布都是相同的。
)(10.当水样中S2-含量大于1mg/l 时,可采用碘量法滴定测定。
)(六、计算题(12+13,共25 分)1.碘量法标定硫化物溶液时,取10.0ml 待标液加水稀释至100ml,用0.1025mol/l 的Na2S2O3 溶液滴定消耗13.50ml,同时做空白滴定时消耗Na2S2O3 溶液21.50ml,计算待标液的浓度为多少mg/l?2.测定某采样点大气中的NO2 含量时,用装有5ml 吸收液的多孔筛板式吸收管采样,采样流量为0.30L/min,采样时间为 1 小时,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通过计算得知全部吸收液中含 2.0μg NO2。
已知采样点的温度为27℃,大气压力为100kpa,求大气中NO2 的含量?《环境监测》试题(A卷)一、基本概念(每个2 分,共10 分)1.进入大气中污染物质的量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2.在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器,叫计权网络。
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叫计权声级。
3.在烟尘浓度测定时,采样器进气口进气速度与废气流速相等,称为等速采样。
4.1ml 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 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5.为了保护人群健康,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 分)1.、LN=40+33lgN。
2、五类。
3、SO2、NO2、PM10、硫酸盐化速率、降尘。
4、空气动力声;机械振动、运动声;生活中产生的声音。
5、蒸气态污染物质、气溶胶态、多孔筛板吸收管。
6、烟草和番茄。
7、吨/月*平方公里。
8、二苯碳酰二肼,异烟酸吡唑啉酮或异烟酸巴比妥酸。
9、0.3、0.05。
10、< 5.6 的。
11。
冷冻或冷藏法、加化学试剂法。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10 分)1、B;2、B;3、B;4、B;5、C;四、判断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五、问答题(每小题5 分,共25 分)1 答:直接采样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大或分析方法灵敏的情况下;富集采样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小或分析方法灵敏度不够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吸收溶液和适当的吸收管。
2 答:固定:(现场进行)溶解:(加浓H2SO4)滴定:3 答: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监督污染源,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为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④为标准制订、法规修改、环境规划等提供依据。
4 答:六类分别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两级是:国家级、地方级。
六、计算题(共12+13 共25 分)1.解:挥发酚(mg/l)= (5 分)其中:V1=21.50 V2=9.50 V=10.0 (3 分)∴挥发酚(mg/l)= (3 分)答:待标液的浓度为18816mg/l。
(1 分)2.解:(4 分)其中同理:C2=4.36 B1=8.30 B2=8.15 (4 分)∴BOD=1370(mg/l)(4 分)答:水样的BOD 为1370mg/l。
(1 分)《环境监测》试题(B 卷)一、基本概念(每个3 分,共15 分)1.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
2.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
3.在水中溶解氧测定时,当有Fe2+离子干扰时,用KMnO4 氧化Fe2+,消除干扰,过量的KMnO4 用草酸钠除去,生成的Fe3+用KF 掩蔽。
4.利用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映,从而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5.把一定量的原料气加入到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即可。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 分)1.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