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高效的看文献论文

合集下载

如何高效检索和阅读文献

如何高效检索和阅读文献

如何高效检索和阅读文献高效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每位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文献数据库的发展,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策略和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检索和阅读文献。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提高文献检索和阅读的效率。

1.建立清晰的研究目标和问题:在开始检索文献之前,确保你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问题。

这有助于你更加专注地检索和阅读相关的文献。

2. 使用专业的文献数据库:专业的文献数据库如Google 学术、PubMed、SciHub等,可以提供大量的学术文献资源。

有些数据库还提供了高级的检索功能,如设置筛选条件、加入关键词等。

3.使用正确的关键词:在检索文献时,使用正确的关键词是非常关键的。

选择能够准确描述你研究问题的关键词,并使用逻辑运算符(例如AND、OR)来组合不同的关键词。

4.使用引文索引:引文索引可以帮助你找到与特定文献相关的其他相关文献。

使用引用索引(如SCI、SSCI、CSSCI等)来确定哪些文章引用了你感兴趣的文献。

7.速读和扫描文献:了解如何进行速读和扫描文献是高效阅读的关键。

通过快速浏览标题、摘要和引文,你可以迅速确定该文献是否与你的研究相关,并决定是否继续阅读。

8.笔记和摘录:阅读文献时,及时记录重要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你可以使用笔记本、电子笔记软件或文献管理工具来记录和整理文献信息。

9.学习文献阅读技巧:阅读学术文献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学习和提高文献阅读技巧,如了解各种文献类型、学习如何理解图表和统计数据、学习如何分析和评估文献的可靠性等,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文献。

10.追踪最新研究动态:定期追踪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期刊,可以帮助你及时了解到前沿的研究成果。

你可以关注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以及研究机构的网站,以获取最新的研究动态。

总结起来,高效检索和阅读文献需要合理运用工具和策略、清晰的研究目标和问题、合理选择关键词和数据库、使用文献管理工具、扫描和筛选文献、采取速读和笔记等方法。

如何高效阅读文献

如何高效阅读文献

如何高效阅读文献
高效阅读文献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技能之一、文献阅读的目的是快速
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并能够批判性地评估其价值和可行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高效阅读文献。

1.明确阅读目的
在阅读文献之前,确保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

这可以帮助您关注关键
信息和细节,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目的可以是获取背景知识、了解研
究方法、寻找证据支持您的研究或者评估其他研究的质量等。

2.预读摘要和结论部分
3.扫读并标记关键信息
一般情况下,您不需要阅读每篇文献的每一个细节。

通过扫读文章的
标题、段落标题和粗体字等标记,可以更快地找到和识别关键信息。

此外,可以使用标记工具(如高亮笔或书签)来标记和记笔记,以便稍后回顾和
整理信息。

4.利用目录和索引章节
5.注意引用文献和相关工作
文献中经常会引用其他的相关研究和工作,这些引用可以帮助您进一
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背景知识。

同时,还可以查找这些引用文献以
获得更多信息。

在读引用文献时,注意检查其可靠性和信息的完整性。

6.阅读和理解图表和图像
7.批判性阅读和评估
8.做好笔记和总结
总的来说,高效阅读文献需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合理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以及批判性思维和主动的阅读态度。

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您可以不断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

最全面高效的文献阅读方法

最全面高效的文献阅读方法

最全面高效的文献阅读方法文献阅读是学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高效的文献阅读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而全面地获取并理解研究领域内的最新信息。

下面是一些高效的文献阅读方法,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文献阅读。

1.制定阅读计划:在开始阅读之前,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将您的研究问题或主题转化为明确的阅读目标,并确定您需要阅读的文献类型和数量。

将阅读时间合理分配给每个文献,确保您可以充分理解每篇文献。

2.快速浏览:在详细阅读一篇文献之前,快速浏览文献的标题、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以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

这样可以帮助您确定是否值得花更多时间来深入阅读该文献。

5.笔记和总结:在阅读完一篇文献后,及时记录和整理关键观点、重要数据、方法和结论等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献内容,并便于以后回顾。

7.查找相关文献:在阅读一篇文献后,您可能会发现有关的其他文献。

要及时进行检索并阅读相关文献,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

9.与他人分享和讨论:与同事、导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分享您所阅读的文献,并进行讨论。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获得其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进一步加深对文献的理解。

10.更新动态:对于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研究领域,定期关注最新的文献和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订阅学术期刊、关注学术网站和专业组织的发布可以帮助您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以上是一些高效的文献阅读方法,可以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研究领域内的文献。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灵活应用,可以提高文献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如何阅读学术文章更高效

如何阅读学术文章更高效

如何阅读学术文章更高效在现代学术研究中,面对浩瀚如海的学术文章,如何高效地阅读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每位研究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阅读学术文章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还需要判断其可信度、应用性以及对自身研究的启发作用。

本文将从选文、快速阅读、深度分析和整理笔记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更加高效地阅读学术文章。

一、选文: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章高效阅读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文献。

面对大量的学术资源,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研究主题和需求进行有效筛选。

1. 明确研究主题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主题或问题。

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更准确地筛选出相关文献。

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参考已有的文献综述以及与领域内专家的讨论来明确主题。

2. 使用科学数据库利用学术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如Google Scholar、PubMed、JSTOR等)进行文献检索,这些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

在选择文章时,要关注文章的影响因子、引用次数等指标,以判断其学术价值。

3. 查看摘要和关键词在找到相关文献后,首先阅读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通常概述了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可以帮助你判断这篇文章是否值得深入阅读。

如果摘要中提到的方法或结论与你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那么可以进一步研读完整文章。

二、快速阅读:提高效率的方法当选定了要深入阅读的文章后,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提高阅读效率,使自己更快地获取关键信息。

1. 通读标题、引言和结论在文章的初步阅读中,可以快速浏览标题、引言和结论部分。

标题提供了主题的直观信息,引言通常包含背景知识和研究目的,而结论则总结了主要发现。

这部分内容能够让你迅速捕捉到研究的核心思想和结论。

2. 浏览小节标题和图表在快速浏览过程中,可以扫描文章中的小节标题。

这些标题通常会提示各个部分的重要内容。

此外,图表和数据是理解研究成果的重要部分,通过分析图表,能够得到更加直观的信息,并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

3. 标记关键信息在快速阅读中使用标记工具(如荧光笔或注释工具)来突出重点信息,如重要观点、数据支持和关键引用。

阅读文献的技巧

阅读文献的技巧

阅读文献的技巧以下是 9 条关于阅读文献的技巧:1. 先浏览再精读呀!就像逛商场,先大致走一圈,看看都有啥,再去仔细挑选自己感兴趣的。

比如读一篇学术论文,先看看摘要、引言什么的,对整篇文章有个初步印象。

2. 做好笔记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收集宝贝,遇到精彩的地方赶紧记下来,方便以后随时查看啊。

你看我读文献的时候划重点、写批注,这样知识就真正属于自己啦。

3. 别死磕一篇文献呀!就好像在森林里找路,一条路走不通,咱就换一条呗。

要是这篇太难懂,就先放放,看看其他相关的文献,说不定就豁然开朗啦。

4. 带着问题去读哇!就像带着目标去旅行,清楚自己要找什么。

比如说我想了解某个具体的研究方法,那读的时候就着重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哟。

5. 跟小伙伴讨论讨论呗!这就跟聊天一样,两个人的思想一碰撞,火花四射呀。

我们可以分享读文献的心得、见解,说不定能发现自己没注意到的地方呢。

6. 学会归纳总结呀!把读过的文献像整理行李箱一样,归类放好。

总结出主要观点、重点内容,这样大脑里的知识体系就更清晰啦。

7. 定期回顾一下文献啊,不然就跟忘记老朋友似的。

像我时不时就拿出以前读过的文献再瞅瞅,哇,又有新收获呢。

8. 要学会辨别文献的质量哟!这可不是所有的都有价值呀。

就像挑水果,有的看着好看但不一定好吃。

咱得挑那些靠谱的、有分量的文献来读。

9. 保持积极的心态呀!读文献有时候挺枯燥的,但不要烦嘛。

把它当成一次有趣的探索,说不定会有惊喜哟。

我就经常这么告诉自己,然后就能更投入地去读啦!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阅读文献的技巧真的超级实用呀,只要坚持用起来,肯定能大大提高阅读文献的效率和收获!。

学会有效地阅读科技文献

学会有效地阅读科技文献

学会有效地阅读科技文献科技文献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掌握有效地阅读科技文献的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学会有效地阅读科技文献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科技文献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一、了解文献来源在阅读科技文献之前,首先要了解文献的来源。

科技文献主要来源于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学术专著等。

在选择文献时,应尽量选择一些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以确保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可靠性。

二、制定阅读计划在阅读科技文献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定阅读的目的和重点,明确自己需要从文献中获取什么信息。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合理安排阅读的时间和数量。

最后,要确定一个具体的阅读计划,按照计划逐步进行阅读,不要拖延或者盲目地选择文献。

三、快速浏览文献在进行实际阅读之前,可以先对文献进行快速浏览,这样可以对文献的内容和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快速浏览时,可以先阅读文献的摘要和引言部分,了解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然后查看图表和结果部分,了解研究的主要发现;最后浏览结论部分,了解作者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

通过快速浏览,可以初步判断文献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确定是否继续进行深入阅读。

四、深入阅读文献深入阅读科技文献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关键步骤。

在深入阅读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1. 集中注意力: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干扰和打扰,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2. 逐段阅读:根据文献的结构,逐段进行阅读,理解每一段的内容,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思路。

3. 强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标记和批注,记录关键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

4. 反思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不断思考和提问,如研究的动机和假设、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结果的可靠性等,以提高阅读的思维深度和科学性。

五、有效整理和归纳阅读科技文献之后,及时整理和归纳所获取的信息和理解。

学习窍门如何有效阅读科学文献

学习窍门如何有效阅读科学文献

学习窍门如何有效阅读科学文献有效阅读科学文献的学习窍门科学文献是科研工作者获取最新科研进展、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科学文献既深入又繁杂,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进行有效阅读并非易事。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习窍门,帮助读者有效阅读科学文献。

一、清楚阅读目的在开始阅读科学文献之前,务必明确阅读的目的。

例如,是为了了解某一具体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还是为了获取某方面的背景知识。

明确阅读目的有助于筛选和整理重要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二、抓住重点信息科学文献通常包含大量的数据、实验方法和讨论等内容。

为了有效阅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抓住重点信息:1.注重摘要部分:摘要是论文内容的提炼,通过仔细阅读摘要,可以初步了解论文的主要观点、方法和结论,帮助读者判断是否需要深入阅读全文。

2.关注引言和讨论部分:这两个部分通常包含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现有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信息。

通过阅读这些部分,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3.快速浏览实验方法:对于非专业领域的读者来说,实验方法可能相对较难理解。

可以通过快速浏览实验方法来了解研究所用的技术、仪器等,以及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三、跳过细节部分科学文献中会有许多细节部分,如大量的实验数据、图表、推导过程等。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以适当跳过这些细节,将重点放在主要观点、结论和讨论部分上。

当然,如果读者对某些实验数据或细节感兴趣,也可以深入阅读。

四、积极阅读批评意见科学文献的评审过程通常由同行专家进行,他们会在论文中提出不同的观点、建议和批评。

对于读者来说,阅读这些批评意见有助于深入了解研究的优点、不足之处以及可能的局限性。

同时,批评意见也能提醒读者对研究结果持有适度的怀疑态度。

五、及时记录关键信息在阅读科学文献时,及时记录关键信息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记录:1.摘录关键语句:将论文中的重要观点、结论或者给出的实验数据等关键信息摘录下来,以备后续查阅和引用。

2.记笔记:将自己的思考、对文献的批评意见或者扩展思路等记录在笔记本中,这有助于巩固对文献的理解和记忆。

文献阅读技巧与方法

文献阅读技巧与方法

文献阅读技巧与方法文献阅读是学术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文献阅读的技巧和方法:1. 确定阅读目的:在开始阅读文献之前,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

是为了了解某个领域的背景知识,还是为了寻找特定的数据或信息,或者是为了深入了解某个具体的问题。

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2. 选择合适的文献: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文献类型。

例如,如果需要了解某个领域的基本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教科书或权威的学术著作;如果需要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搜索最新的学术论文。

3. 做好笔记:在阅读文献时,及时做好笔记,记录重要的信息或想法。

可以使用纸质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电子笔记软件。

笔记可以帮助整理和归纳阅读内容,方便后续的回顾和引用。

4. 理解文献结构: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理解文献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

引言部分通常会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是具体的论证和阐述,结论部分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提炼。

5. 抓住重点:在阅读文献时,要抓住重点,关注作者的观点、论证方式和结论等。

同时也要注意作者使用的术语和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6. 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文献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作者的观点。

要对文献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和评价。

7. 组织阅读:在阅读文献时,可以将相关的内容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大纲或注释等方式来整理和组织阅读内容。

8. 反复阅读:对于重要的文献,需要反复阅读,加深理解。

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关键部分,或者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9. 交流与讨论: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可以拓展思路和视野,加深对文献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掌握文献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高效地获取和理解文献内容,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阅读论文作者:余旭发布时间:2017-01-05 18:15:00前言:近段时间一直在阅读论文,中文和英文都有(个人强烈推荐英文)。

针对于初学者阅读论文和撰写论文的困惑和迷茫,总结于此文(一家之言),本文另外也参考了很多网上一些学者的看法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本人能力有限,欢迎读者批评与指正!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

可以试一下。

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

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

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

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

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

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

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

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文献给别人,因为他把这些文献给别人,也相当于在传播他自己的学术思想。

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献的一个常用的模板:Dear Professor ×××I am in ××× Institute of ×××,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I search one ofyour papers:………..(你的文献题目)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mind 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

Best wishes !(or best regards)×××本人的经验是讲英语的国家的作者给文章的机率会大,一般你要就会给,其它不讲英语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作者可能不会给。

出于礼貌,如果你要的文献作者E-mail给你了,千万别忘记回信致谢。

4.最后一种方法其实大家都熟悉,就是发贴在小木虫上求助。

我还用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让我所在的研究所图书馆的管理员帮我从外面的图书馆文献传递。

不过有的文献可能是要钱的。

一页0.3元,由于我们看文献的钱都是由课题出,所以也就不太考虑钱的问题了。

2.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立足于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技能。

提高自己在当今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我们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时时刻刻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献,但是对于我们常用的数据库,我们又不可能每天都去访问一次数据库来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献出来,而对于许多国外的数据库。

文章的出版效率非常高,有的是每周出几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还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发现很难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浏览数据库。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外的数据库有个很好的服务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数据库的网站上注册了邮箱,数据库就会自动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来时把文章的内容及链接发到你的邮箱里,直接通知你。

这样就对我们获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方便。

以Elsevier为例,在数据库网站上有"Alerts"点点击进入,要求你输入"User Name"和"Password",这是对已经注册了邮箱的人进行的。

如果你还没有注册,同样会看到右边有一行英语"If not, Register Now。

It's FREE and allows you to"这时点击右边的"RegisterNow",就可以进入进行注册,选择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领域等等,当然还要填好你接受邮件的邮箱,注册成功后,以后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献了,同时你可以随时修改你的接受邮件的邮箱。

不仅是象Elsevier这样的数据库有这个功能。

几乎所有的外文数据库都有"Email-Alert"这一功能。

大家可以试试。

3.如何进行文献阅读其实做科研,不看文献要做好科研,可以说一点可能都没有。

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文章出来。

读文献一定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

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可能会居多。

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

即使还是看不懂,但是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做了铺垫。

另外千万不要只是为看文献而看文献,我们看的目的是为了能为我们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数据相结合,当看完一篇文献后,要好好总结,如果用自己的数据,又该怎么样解释。

还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学习文章里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牛人写文章的文风。

好的文章肯定会有好的文风,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写文章要学习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会有个感觉,就是看过的文献,如果只是做做标记,划下划线,还是很容易忘记,过段时间要查询起来也费事。

尤其是看过的文献有几百,上千篇时,虽然可以归类整理,但效果还是不好。

我建议大家边看一篇文献时,边打开word文档,边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后复制过去,标上文献的标题和作者等相关信息,把每一类文献归为一组。

方法操作简单,将来要查询和反复的时候会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写文章时,相关文献及其亮点都一目了然。

这个方法积累久了,对提升写作和阅读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这样,我还有时把一些很经典的段落或都语句翻译成中文,专门整理在一个本本上,这样不但在以后写文章时直接拿出来看,省事省时间,还能锤炼英汉互译的能力,很有利于以后你和老外交流时的口语表达。

最后,请大家始终记住,我们查文献都是为了科研,千万不要只查不看,费了那么大劲查到了就一定要看完。

就算是你大概的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

同样对科学问题要辩证的看待,文献上别人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要迷信权威。

怎么读文献(一)最近一段时间,我看到大家一直在讨论看文献以及如何看文献的问题。

我觉得我个人的经验是:1.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献。

我从来没有看过中文的文献,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方向国内作的很少。

我个人觉得中文的文献有很多漏洞甚至错误的地方,作为科普读物可能还算合格。

但是作为一种参考好像是不太合适。

再说,咱们毕业一般要求是要发sci,我也没有见过sci引用中文的文献的。

2.看英文的文献不要怕难,要坚持下去。

我的基础很一般,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一点基础,偏偏我还是作理论的,那叫一个费劲。

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

我刚开始的时候坚信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

后来我发现我思考的结果是没有结果。

于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献,就这样慢慢走来,速度越来越快。

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

我觉得《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多么的正确了。

3.看文献要多多益善。

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学问看文献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

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我自己从研一就开发新方向,没有什么人能帮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献。

我还记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3-5篇文献,后来略有小成。

我师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献。

现在他才博士二年级(硕士读了两年),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老板,要知道我们老板也是973首席!他现在体系是自己找的,这半年发了两篇PRB(做物理的同学知道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一篇JPCM,其中JPCM被评为06年100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费下载一年。

他告诉我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献得来的,其中包括做东西的思路和写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

4.要批判的看文献。

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彼此是矛盾的。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他。

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

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另外的观点。

忘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

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可能和有些人的不同。

我今天把它写出来是为了让这些经验更好的服务我们。

我感觉我们成功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努力,毕竟有做科研天赋的人太少了。

努力加上肯动脑子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嘛!对于新手,或者刚进入某个领域的研究人员,最主要的还是文献阅读的积累,一般要多读文献,建议文献研读的顺序是:中文综述——中文期刊文献——英文综述文献——英文期刊文献,中文综述文献是新手初步了解你要掌握的领域究竟是啥回事,这个只要阅读几篇综述性强的文献就可以,然后再读中文期刊的非综述文献,这个让你知道在综述文献的框架下有哪些具体的科研成果,接着就去找代表性的英文综述文献,一般英文综述性文献是大牛写的,很有代表性,而英文综述性文献后的参考文献很有必要根据你的需要去查找并下载,最好下载的文献出版时间是近来三四年之内的文献,这样根据这些新的文献再寻找时间比较早的文献,这有点“按骥索图”的味道,在下载文献的过程中,要将文献进行分门别类(毕竟每个研究方向会有多个分支,比如电容,按形状分平板电容、叉指电容;还有文献分理论、仿真、测量等,建议每个类型建个文件夹),并标明下载的文献出版日期和你下载这篇文献的时间,PDF格式文件的题目最好就是文献的题目,这样查看大量文献时知道要去点击哪些文献,下载文献的文件夹最好具体表明文献来自哪个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