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合集下载

2011年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19)

2011年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19)

19.抗⽇民族统⼀战线
在全国抗⽇救亡运动⾼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民族统⼀战线。

1936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对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学良为⾸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的国民党第⼗七路军的统⼀战线⼯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双⽅停⽌敌对性⾏动。

1936年5⽉,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致抗⽇》通电,放弃了反蒋抗⽇的⼝号,第⼀次公开把蒋介⽯作为联合的对象。

9⽉⽇,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明确提出党的总⽅针是“逼蒋抗⽇”。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民族统⼀战线正式形成。

进⽽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民族统⼀战线,投⼊了全民族抗战。

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民的胜利,所以⼀开始就主张实⾏⼈民战争的全⾯抗战路线,并强调必须坚持统⼀战线中⽆产阶级的领导权。

在统⼀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独⽴⾃主的原则,既统⼀,⼜独⽴。

这样做的⽬的,实质上就是⼒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战争的领导权,使⾃⼰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量。

这是把抗⽇战争引向胜利的中⼼⼀环。

为了抗⽇民族统⼀战线的坚持、扩⼤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争取中间势⼒,孤⽴顽固势⼒”的策略总⽅针。

中国共产党上述原则和⽅针的提出和贯彻实施,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分重⼤的意义。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4
小说创作
茅盾小说构成了中国社会从五四时期到建国前的通史,代表作《子夜》。

一、《子夜》的内容——一部社会分析小说
30年代初期阶级关系真实生动的表现
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二、艺术成就
广阔的社会背景与严谨的结构
多样化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成功的环境与氛围
第三节文学批评
一、注重文学的社会学价值
二、重视题材的选择
三、强调文学的时代意义
第八章巴金
文学创作综述
一、第一阶段:
1927年至1937——浪漫抒情的激情时代
二、第二阶段:
抗战——沉郁时代
三、第三阶段:
建国后——坎坷时代
《激流三部曲》
一、主要内容:家族的崩溃
时代:五四的时代洪流
罪恶的家族制:大家族的黑暗
腐朽者:封建家长群象
新生者:青年一代
二、艺术成就——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爷
性格特征:专横、残酷、阴险、伪善
象征意义:
宗法社会的统治者
残酷礼教的执法人
必然被****的命运
觉新——一个作揖主义者
性格特征:善良而懦弱、清醒而忍耐
象征意义:痛苦的觉悟者、挣扎的顺民
《寒夜》
一、基本思想内容:
坎坷岁月底层普通人的命运与严酷现实
二、艺术成就
细腻沉绵的心理表现
圆熟自然的结构
象征主义的手法
第九章老舍
第一节老舍的文学道路
一、老舍小说创作的独特贡献:市民系列
二、老舍小说的总体艺术特征
文雅与朴素
幽默
地方特色:京味。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五四文学杰出的女作家
冰心:对现实问题做出独特思考和理性把握
“问题小说”——五四文学时期表现各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与思想问题的小说(新文学运动中形成的文学潮流之一)
冰心问题小说涉及的主题:
生命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两个家庭》 )
人生意义( 《超人》 )
对爱的崇拜(母爱/ 友爱)( 《悟》《世界上有的是欢乐……光明》 )
和平
庐隐:知识女性的时代性困顿
早期的概念化创作起步
自叙传创作——庐隐创作成就的代表
《海滨故人》
《象牙戒指》
第二节创造社
一、基本情况
成立时间:1921年6月
地点:日本东京
主要发起人:郭沫若、成仿吾、郑伯奇等
主要文学阵地:
《创造季刊》《创造日》《创造周刊》《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结束时间:1929年2月,被******政府查封
二、文学观念——主观抒情的文学倾向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心灵的自由
旗帜鲜明地主张浪漫主义文学理念
思想渊源:
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
欧美浪漫主义艺术思潮
个性气质的契合
时代与现实环境的综合影响
思想价值:最有力地体现了对“人”与“文”的发现
三、创作实绩
郁达夫
创作分期:
留日“自叙传”时期
创造社时期
大革命失败后
最有特色的文学形象:自叙传中的零余者
新文学文学潮流之二:自叙传小说
零余者形象
张资平、成仿吾等人的文学活动
创造社的其他成员也取得了各自的文学成就。

其中包括:周全平
陶晶孙
倪贻德
叶灵凤。

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2)

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2)
一、思想战斗的另一个阵地
二、更多个人情怀
三、强烈的抒情性
四、大量象征主义手法
揭露权力者及其帮闲的阴谋
引领青年的思想觉悟
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形象性
讽刺的艺术
顺手拈来、变化无穷的语言修辞
第四节 鲁迅散文诗创作
鲁迅唯一的散文诗集《野草》
(创作于 1924-1926 年间)
《野草》原版、法语版、德语版书影
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2)
二、“人立而后凡事举”——弃医从文
三、《狂人日记》——伟大的觉悟者: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
鲁迅小说的总主题
五四文学革命的宣言书
鲁迅文学创作“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第二节 鲁迅小说成就
中国现代小说始于鲁迅,成熟于鲁迅。因此鲁迅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 父”。其三部短篇小说集分别是:
下层民众精神病苦、奴性、文化成因
知识者的群像
二、《阿 Q 正传》
僵死衰朽世界的象征:未庄
精神胜利法:阿 Q 的个性及其社会意义
三、《呐喊》与《彷徨》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人物
细节 语言 ຫໍສະໝຸດ 第三节 鲁迅杂文创作 一、杂文是鲁迅创作中量最大的门类,主要有:
《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人称“了解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鲁迅说自己的杂文里有“中国大众的灵 魂”。
其使命与鲁迅的小说是一致的。
二、主要内容
对封建文化、封建道德的批判
等级观念
专制主义
奴性人格
对现实社会政治的深切关注
《呐喊》(1918-1922 15 篇)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春运票价问题据调查,春运期间,火车票价上浮,客源会减少,当票价每上涨10元,每趟列车旅客将减少30人。

平时贵阳到北京的列车每趟1500名旅客。

(1)春运期间,贵阳到北京的票价上浮25%,调整后的春运票价为500元/张,问春运前、后的票价是多少?(2)春运期间,贵阳到北京的票价定为多少元时,铁路局的每列客车的收入最多?(3)铁路局在春运期间,应该如何对其他车票定价,才能使铁路局的每列客车的收入为最多?数学建模春运票价定价分析模型的建立内容摘要:前提条件:1、平时每趟列车旅客人数几乎等于此列车的座位数;2、票价在国家限制上浮率范围内调价;3:票价要让旅客所承受;4、不考虑春运期间突发因素的产生;据调查,春运期间,火车票价上浮,客源会减少。

既然这样那铁路局为什么还要上调票价呢?这是因为存在双重条件的原因(即二条件分析法):第一点:火车票价上浮,客源会减少,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变量的关系。

总收入等于票价与客源的乘积,那么总收入一定与这个变量成一个一元二次函数关系,我们可以根据求一元二次函数方程,求得最优解,使收入最高。

第二点:春运期间的客流量远远大于春运前的客流量,也就是说此时需求坐车的乘客基数将比春运前的基数成正比例关系。

这时的客源与此比例值的乘积将又回到原来的客源(座位数)。

在规定平时列车每趟人数几乎等于列车座位数的前提下。

座位数没有改变,增加票价,根据总收入等于票价乘以固定座位数,它们存在一个正比例关系。

但是票价不是涨得越高越好。

它将考虑到国家限制票价上浮率的因素,又将考虑到乘客对票价的承受能力。

所以应用情理计算法来定票价。

在这两个因素的前提下,票价将会定在不超过国家限制上浮率范围之内,又要让乘客能够接受。

这样的话,由于客流量过大,每一趟列车都将爆满;现有的列车承载量还是不能解决客流量的疏散,那么铁路局将会在有限时间内,提速一些列车与增开列车次数来疏散旅客。

经过综合分析与条件约束,我们决定应用前提条件分析法来规定票价,再加上不同类型的列车及其票价是有很大差别,相互影响大。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第十三章 30年代诗歌和散文
第一节左翼诗歌
一、左翼立场的普罗诗歌运动是30年代中国诗坛的两大思潮之一。

二、殷夫及其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又称“红色鼓动诗”。

代表作:《孩儿塔》
《一百零七个》
《伏尔加黑浪》
三、中国诗歌会(新诗歌会)——左联领导发起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1932年成立于上海
刊物《新诗歌》
四、臧克家的创作
形式上受到新月派及现代派诗歌的影响
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中国诗歌会一致
代表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
单篇名作《老马》
第二节现代派诗歌
一、得名:
1932年5月创刊的《现代》杂志
二、渊源:
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三、主要成员:
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废名林庚四、共同艺术追求:
表现现代生活与现代人的情绪
追求诗歌语言的现代形式
在新诗中重新融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蕴
五、戴望舒的创作
浪漫主义的抒情感伤:《雨巷》
现代派诗歌的典型代表:
《我的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第三节小品散文写作
一、以鲁迅瞿秋白杂文为代表的议论散文
二、“论语派”——以杂文为主的小品文流派
得名:林语堂主编的《论语》半月刊
主张:
性灵即自强。

以幽默文学为主要目标;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趣味文字。

代表作家:周作人、林语堂、老舍、丰子恺、夏丏(音免)尊三、京派散文家:何其芳、李广田沈从文。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4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4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三、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大论战⒈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缘起及概况1927年国共两党分裂后,国内社会政治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遭受挫折的中共党人,开始对中国的出路、革命的前途等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同时,国民党文人学者也在为该党的建设寻求社会依据,双方都注意到了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的出路、革命的性质、任务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自从唯物史观传入中国,渐渐为一些学者所接受,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研究中国历史。

从1928年开始,思想文化界爆发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大论战中共党人对于大革命的失败尤感创巨痛深,他们首先将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与革命前途、性质相联系。

1928年11月,蔡和森指出,中国革命性质问题是一个旧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依据中国是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抑或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立论根据,“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呢?还是资产阶级性的民权革命,或已转变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根本问题将决定今后革命之一切战略与策略”。

这实际上点明了这次论战具有强烈的党派色彩和更直接的政治目的。

(侯外庐:像任何一场思想论战都不是偶然发生的一样,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出现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从根本上说,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一场思想理论斗争。

我们知道,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处于低潮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探索革命的前途,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研究。

所谓“中国社会已经走上了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当时引起广泛讨论的总题目。

理论界对中国现阶段究竟是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问题展开了争论。

既然要争论这样一个涉及中国国情的问题,就不能不回过头去了解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

于是问题又从现实转向历史,引起了大规模的中国社会史论战。

(杨扬等编:《二十世纪名人自述学人自述》,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P358)参加论战的主要有三派:一是以陶希圣为代表、以《新生命》杂志为阵地的新生命派,此派在政治上明显依附于蒋介石政权。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解析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D为新中国构建了基本架构,如国体、政体等。
2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
A.互助组
B.变工队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三种经济组织形式的性质。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是半社会主义性质。B不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了解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抗战分作ABC三个阶段,最关键的是B。
1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在( )。
A.1945年8月15日
B.1945年9月3日
C.1945年10月10日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十七大提出CD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 )。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学校学生联合会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
10.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 )。
A.重工业方面开始的
B.商业方面开始的
C.轻工业方面开始的
D.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官僚垄断资本要从金融业开始,国民党政府控制了“四行二局”。工业、商业也属官僚资本垄断控制范围。
1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郭沫若
第一节郭沫若个性特征与文学道路
一、求学与文学写作的开始
1914 年到日本
1918 年进医学院
开始新诗写作
二、创作的喷发
1919发表新诗《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离别》等,进入“创作的喷发期”。

诗歌
历史剧
小说
1921年出版新诗历史上第二本个人诗集《女神》;同年参与发起创造社
三、30年代后的转型:学术研究
四、40年代后历史剧创作:
《屈原》《高渐离》《虎符》《孔雀胆》《棠棣之花》《南冠草》
第二节郭沫若《女神》(1921)
《女神》基本内容:
《序诗》
第一辑:《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三部诗剧;
第二辑:《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30首具有五四时代特征的作品,代表整体成就和风格;
第三辑:《死的诱惑》《日暮的婚筵》《上海印象》等20首最初试笔和回国后创作的具有优美风格的作品。

一、《女神》代表着五四精神——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
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抒情主人公
大胆的破坏者《匪徒颂》
伟大的创造者《地球早安》
自由、挥洒、张扬的性格特征《天狗》
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对黑暗现实的诅咒
对新生祖国的呼唤
二、《女神》开创新诗的浪漫主义道路
状物宏伟壮阔、抒情肆意澎湃
情之所至处,语言形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万物神圣、万物有情、万物皆我
“暴躁凌厉”和“优美别致”
三、其他诗歌
《星空》:理想幻灭与精神归宿重建(1923)
《瓶》:爱情(1927)
《前茅》:革命与英雄(1928)
《恢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第一部诗集(1928)
第三节郭沫若小说创作
一、小说创作概略
1919首发短篇《牧羊哀话》
1947《地下的笑声》(共40余篇)
二、自叙传性质的“ 身边小说”
心理学的影响:对人物潜意识的揭示
感伤色彩
唯美主义倾向
三、现实题材
《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连续短篇)《行路难》
四、历史小说集《豕蹄》(10则短篇)
第四节郭沫若历史剧创作
一、历史剧创作分期:
前期(20世纪20年代)3部
《聂嫈》《王昭君》《卓文君》(1926年结集《三个叛逆的女性》)
中期(20世纪40年代)6部
取材于战国:《屈原》《棠棣之花》(根据《女神》中的同名诗剧《棠棣之花》改编)《虎符》《高渐离》
取材于元明:《孔雀胆》《南冠草》
后期(20世纪50年代)2部
《蔡文姬》、《武则天》
二、郭沫若历史剧特点与成就
与时代保持一致,具有鲜明的现实性
早期:五四时代精神
中期:与抗日救亡的时代精神同步
悲壮激越、文彩华丽
人物形象:充满理想、富有献身精神
人物总是置身于巨大冲突的漩涡中
诗体的舞台语言:激情而华丽
第三编40年代的文学
第十四章文协与《讲话》
文协的成立与抗战文艺
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成立时间地点:1938年3月27日汉口
宗旨:联合全国文艺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

意义:30年代各文艺运动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组成的统一战线。

简称:文协
二、依据政治区域的差异,文学创作形成的不同地域板块:
国统区:重庆、桂林等大中城市
延安地区:抗日根据地
沦陷区:日伪占领下的台湾、东北、华北
孤岛:上海沦陷后被包围的外国租界社区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抗战文艺的总主题:爱国主义
第二节《讲话》与文艺方向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大批文艺工作者聚集延安,形成各种文艺思想的交锋。

为交流统一思想,更好地完成整风运动,中央于1942年5月2日、16日、23日召开文艺界座谈会,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

二、《讲话》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引言”与“结论”部分)史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
《讲话》整理后于1943年10月19日公开发表在《解放日报》;1951年修正后收入《毛泽东选集》。

《讲话》对此后20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节文艺理论问题的争论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文艺界针对三个问题展开过论争:
一、文艺与抗战的关系问题
延安抗日根据地
二、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
国统区
三、主观论与现实主义问题
国统区、胡风
第十五章诗歌、报告文学与戏剧
诗歌与报告文学
一、诗歌创作总势态:
抗战基本主题下形成的总特征:
鼓动性、战斗性
流派走向:抗战形势下出现诗人新组合
二、七月诗派:
以诗人兼理论家胡风为中心、以《七月》等杂志为基本阵地形成的诗人群体。

代表诗人:艾青、田间
艾青
创作历程
30年代中步入诗坛,代表诗集《大堰河》1936
1935年后进入成熟、喷发期
成就
富有时代特征的题材与主题
深沉的北方组诗:北方、受难的家园与土地
热烈的太阳组诗:太阳/火把、光明与理想
散文化形式与内在情感的节奏
高度象征的诗歌意象
田间——时代的鼓手
文学经历
30th初开始创作,左联成员,中国诗歌会成员。

37年后加入抗日救亡运动
诗歌特色:质朴、真诚
语句:短促、质朴
情感:强烈、质朴
三、报告文学与丘东平的写作
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20th) :瞿秋白《饿乡纪程》《赤都心史》30th 最早的报告文学:柔石《一个伟大的印象》
抗战形势下:大量出现
丘东平报告文学创作特点:
爱国主义激情
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节抗战中的戏剧艺术
抗战中的戏剧艺术不同于一般时期:戏剧家往往奔赴前线,亲自参加战斗,同时以戏剧方式宣传抗日。

一、田汉
前期多浪漫爱情戏、艺人悲情戏。

代表作包括:
《获虎之夜》
《咖啡店之一夜》
《名优之死》
成熟期:30年之后不仅创作风调慷慨悲壮,而且组织大量前线戏剧演出。

代表作如下:《回春之曲》(1935)
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
话剧《秋声赋》《黄金时代》(1940)
电影剧本《忆江南》《丽人行》(1946)
二、夏衍
30th代表作《上海屋檐下》
40th 代表作《法西斯细菌》
三、其他
40年代后活跃的戏剧作家还有李健吾、陈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