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普通低合金结构钢:
σs<400MPa ω(C)<0.4% 低强度普通低合金结构钢: 16Mn、09Mn2Si 焊接性良好。 高强度普通低合金结构钢: σs>400MPa ω(C)<0.4%~0.5%
15MnVN、18MnMoNb、14MnMoV 焊接性较差。
焊前预热(150~250 ℃ ),焊后缓冷;选用低氢型焊条; 焊件开坡口,且采用细焊条、小电流、多层焊。
3. 高碳钢的焊接
高碳钢:C>0.60% 问题
ω(C)>0.60%
焊接性差。
焊缝区易产生热裂纹 热影响区易产生冷裂纹
措施 与中碳钢类似,采用较高的温度的焊前预热 (250~350 ℃ ),焊后缓冷。
避免选用高碳钢作为焊接结构件。
焊补
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合金结构钢 机械制造用结构钢 (调质钢、渗碳钢) 普通低合金结构钢 (压力容器、锅炉、桥梁、
氩弧焊、气焊、钎焊、碳弧焊。
2. 冷焊法
焊前不预热或低温预热(400 ℃)的焊补方法。 ①钢芯铸铁焊条: 适用于非加工表面的焊补 ②石墨化铸铁焊条: 适用于较大灰口铸铁件的焊补 焊缝性能与母材基本相同,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焊条
③铜基铸铁焊条: 主要用于一般铸铁件的焊补
抗裂性好,可进行机械加工。 ④镍基铸铁焊条: 主要用于重要件加工表面的焊补 具有良好的抗裂性与加工性 ⑤高钒铸铁焊条: 主要用于一般铸铁件的焊补 可进行机械加工、塑性和抗裂较好。
焊接性
3)焊件化学成分
4)工艺参数
3. 焊接性的评定方法
1)实验法
2)碳当量估算法 C — 影响最显著 — 基本元素
其它元素 — 折合成碳的相当含量对焊接性的影响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焊接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或施加压力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工艺。
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铁、铝、铜、镍、钛等。
这些金属材料在焊接时拥有不同的特性和焊接性能。
下面将针对常见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进行详细介绍。
1.钢铁焊接性钢铁是最常见的金属材料之一,其焊接性能较好。
在钢铁焊接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
其中,电弧焊是最常见的焊接方法,在焊接钢铁时通常使用熔化电极和熔化极性相同的焊条。
钢铁的焊接性能取决于其成分、组织结构以及焊接方法等因素。
2.铝焊接性铝是一种常见的轻金属,其焊接性能较差。
由于铝的氧化膜容易形成,这会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质量。
为了提高铝的焊接性能,可以采用预处理、焊接保护气体等方法。
常见的铝焊接方法有气焊、TIG焊等。
在气焊中需要使用钡剂等预处理剂来清除氧化膜,而TIG焊则可以通过惰性气体的保护来减少氧化膜的生成。
3.铜焊接性铜是一种良好的导电材料,其焊接性能较好。
常见的铜焊接方法有气焊、TIG焊、电弧焊等。
在铜焊接中,氧化膜的清除很重要,可以使用钝化剂等预处理剂来清除氧化膜。
TIG焊和电弧焊是常用的铜焊接方法,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控制焊接参数来获得理想的焊接接头。
4.镍焊接性镍是一种耐腐蚀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其焊接性能较好。
常见的镍焊接方法有电弧焊、TIG焊等。
镍焊接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适当的焊接参数来获得理想的焊接接头。
在镍焊接中,尤其需要注意焊接电缆和接地端之间的电气连接,以避免电弧腐蚀。
5.钛焊接性钛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其焊接性能较好。
常用的钛焊接方法有电弧焊、激光焊等。
在钛焊接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适当的焊接参数,以避免产生气泡和裂纹等缺陷。
此外,钛焊接还需要进行保护气体的控制,以避免氧化等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因成分、组织结构以及焊接方法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了解和掌握这些材料的焊接性能对于实际应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金属的焊接性

金属的焊接性一、金属焊接性1.概念:金属焊接性就是金属是否能适应焊接加工而形成完整的、具备一定使用性能的焊接接头的特性。
含义:一是金属在焊接加工中是否容易形成缺陷;二是焊成的接头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可靠运行的能力。
评价标准:如果某种金属采用简单的焊接工艺就可获得优质焊接接头并且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或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就称其焊接性好;如果只有采用特殊的焊接工艺才能不出缺陷,或者焊接热过程会使接头热影响区性能显著变坏以至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则称其焊接性差。
2.影响焊接性的因素1)材料因素材料是指用于制造结构的金属材料及焊接所消耗的材料。
前者称为母材或基本金属,即被焊金属。
后者称为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等。
材料因素包括化学成分、冶炼轧制状态、热处理状态、组织状态和力学性能等。
其中化学成分(包括杂质的分布与含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碳对钢的焊接性影响最大。
含碳量越高,焊接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越大,焊接裂纹的敏感性越大。
也就是说,含碳量越高焊接性越差。
除碳外钢中的一些杂质如氧、硫、磷、氢、氮以及合金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锰、铬、钴、铜、硅、钼、钛、铌、钒、硼等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钢的淬硬倾向使焊接性变差。
若焊接材料选择不当或成分不合格,焊接时也会出现裂纹、气孔等缺陷,甚至会使接头的强度、塑性、耐蚀性等使用性能变差。
2)设计因素设计因素是指焊接结构在使用中的安全性不但受到材料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结构形式的影响。
例如结构刚度过大或过小,断面突然变化,焊接接头的缺口效应,过大的焊缝体积以及过于密集的焊缝数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应力集中,造成多向应力状态而使结构或焊接接头脆断敏感性增加。
3)工艺因素工艺因素包括施焊方法(如手工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焊接工艺(包括焊接规范参数、焊接材料、预热、后热、装配焊接顺序)和焊后热处理等。
在结构材料和焊接材料选择正确、结构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工艺因素是对结构焊接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11-1金属的焊接性

工艺措施对防止焊接接头的缺陷也起到重要作用 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和消氢处理对防止热影响区的 淬硬变脆降低焊接应力防止裂纹是比较有效的措施。 构件类型方面: 焊接构件的结构设计会影响应力状态,从而影响焊接性。 接头处于刚度较小的状态,能自由收缩。可防止裂纹 注意避免缺口、截面突变、焊缝余高过大、交叉焊缝 不必增大焊件厚度和焊缝体积,否则产生多向应力。 使用条件方面: 高温工作时,易产生蠕变。 低温工作或冲击载荷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 在腐蚀介质下工作时,接头要求具有耐腐蚀性。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目的与要求: ①掌握金属焊接性的含义、内容、影响因素。 ②掌握碳当量的含义、计算公式及评定方法。 重点: ①碳当量焊接性的含义、焊接性的评定方法及工艺的拟订。 ②掌握碳当量的含义、计算公式及评定方法。 难点: 焊接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碳当量的计算公式和评定方法。
一、焊接性概念 金属的焊接性: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也就是 说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 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内容:包括接合性能和使用性能。 接合性能: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 焊接缺陷的敏感性。 使用性能: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的焊 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应性。
同时具有预期的使用性能。
焊接性细分 工艺焊接性——金属材料对各种焊接方法的适应能力。 金属材料本身、焊接热源、工艺措施。 使用焊接性——焊接接头满足技术条件中所规定的使用 性能的能力。
焊接性还可以分为:冶金焊接性和热焊接性。
二、焊接性影响因素 主要有四个方面:材料方面、焊接方法及工艺方面、 构件类型方面、使用条件方面。 材料方面: 母材和焊接材料(如: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等)。 母材的性质起决定性影响 焊接材料起关键性作用 如母材与焊接材料匹配不当时,就会造成焊缝金属的化 学成分不合格,力学性能和其他使用性能降低。 焊接方法及工艺方面: 焊接方法对焊接性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 焊接热源的特点 影响热循环 对熔池和接头的保护 影响焊接冶金过程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第三节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1. 焊接性的概念—定焊接技术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即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称为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2.焊接性的评价1) 碳当量法碳当量是把钢中的合金元素(包括碳)的含量,按其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对含量。
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碳当量(CE)公式为:%)++++++=10015)Cu ()Ni (5)V ()Mo ()Cr (6)Mn ()C ([CE ⨯ωωωωωωω 式中,ω(C)、ω(Mn)等-碳、锰等相应成分的质量分数(%)。
当CE<0.4%时,钢材的塑性良好,淬硬倾向不明显,焊接性良好。
在一般的焊接技术条件下,焊接接头不会产生裂纹,但对厚大件或在低温下焊接,应考虑预热;当CE 在0.4~0.6%时,钢材的塑性下降,淬硬倾向逐渐增加,焊接性较差。
焊前工件需适当预热,焊后注意缓冷,才能防止裂纹;当CE>0.6%时,钢材的塑性变差。
淬硬倾向和冷裂倾向大,焊接性更差。
工件必须预热到较高的温度,要采取减少焊接应力和防止开裂的技术措施,焊后还要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2)冷裂纹敏感系数法 冷裂纹敏感系数的其计算式为:%++++++=100]60060]H [)B (510)V (15)Mo (60)Ni (20)Cu ()Mn ()Cr (30)Si ()C ([⨯++++h P W ωωωωωωωωω式中P W -冷裂纹敏感系数;h -板厚;[H]-100g 焊缝金属扩散氢的含量(mL)。
冷裂纹敏感系数越大,则产生冷裂纹的可能性越大,焊接性越差。
3.低碳钢的焊接低碳钢的CE 小于0.4%,塑性好,一般没有淬硬倾向,对焊接热过程不敏感,焊接性良好。
4.中、高碳钢的焊接中碳钢的CE 一般为0.4%~0.6%,随着CE 的增加,焊接性能逐渐变差。
高碳钢的CE 一般大于0.6%,焊接性能更差,这类钢的焊接—般只用于修补工作。
为了保证中、高碳钢焊件焊后不产生裂纹,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通常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焊前预热、焊后缓冷 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的主要目的是减小焊接前后的温差,降低冷却速度,减少焊接应力,从而防止焊接裂纹的产生。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一、焊接性的概念焊接性是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
主要指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接合性能:即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其二是指使用性能:即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金属的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应性。
金属的焊接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反应的过程。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几乎出现所有的冶金现象,如熔化、结晶、蒸发、金属反应、熔渣与金属的反应、固态相变等;此外焊缝和热影响区各不同位置,由于加热、冷却、相变都是不均匀的。
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内应力和集中应力,甚至可以导致各种类型的裂纹或形成焊接接头的其它缺陷。
一般低碳钢焊接,不需要复杂的工艺措施就能获得良好的焊接质量,因而说低碳钢的焊接性良好。
但如果用同样的工艺焊接铸铁,则会出现裂纹、断裂等严重缺陷,得不到完好的焊接接头。
从这个意义上讲,铸铁的焊接性能差。
但是,在焊接铸铁时,如果使用适当的气焊丝和气焊熔剂(焊接材料)并采取相适应的焊接工艺,如高温预热、缓冷、锤击等工艺措施,就能获得满意的焊接接头。
由此可见,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不仅与母材本身的化学成分及性能有关,而且还与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措施有关。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包括接合、使用两方面的性能。
有时,完整的无缺陷的焊接接头并不一定具备满足要求的使用性能。
例如,镍钼不锈钢的焊接,比较容易获得接合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但如果焊接方法和工艺措旋不合适,则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的抗腐蚀性就有可能达不到使用性能的要求,造成使用上的不合格。
总之,影响焊接性的因素包括:(一)母材、焊接材料母材和焊接材料(如气焊丝、气焊熔剂等),它们直接影响焊接性,所以正确选用母材是保证焊接性良好的重要基础。
(二)焊接工艺对同一母材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和措施,所表现的焊接性就不同。
例如,钛合金对氧、氮、氢极为敏感,用气焊和手工电弧焊很难实现焊接,而用氩弧焊或等离子孤焊则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1.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任何焊接结构都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实用性结构必须达到所要求的使用功能和预期效果2)可靠性结构在使用期内必须安全可靠,应能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抗振、耐蚀等方面的要求。
3)工艺性应该是能焊接施工的结构。
所选的金属材料既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焊前预加工性能和焊后热处理性能;所设计的结构应具有焊接和检验的可达性,并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焊接。
4)经济性制造该结构时所消耗的原材料、能源和工时应最少,其综合成本低。
此外,还要适当注意结构的造型美观。
上述要求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设计时要统筹兼顾,应以可靠性为前提,实用性为核心,工艺性和经济性为制约条件。
2.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了使设计能达到上述的基本要求,设计焊接结构时,应遵循下列的设计原则。
(1)合理选择和利用材料所选用的金属材料必须同时满足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的要求,前者包括强度、韧度、耐磨、耐蚀、抗蠕变等性能;后者主要是焊接性能,其次是其他冷、热加工性能,如热切割、冷弯、热弯、金属切削及热处理等性能。
在结构上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部位,可采用特种金属材料,其余采用能满足一般要求的廉价材料。
如有防腐蚀要求的结构,可采用以普通碳钢为基体。
以不锈钢为工作面的复合钢板或者在基体上堆焊抗腐蚀层;又如有耐磨要求的构件,仅在工作面上堆焊耐磨合金或热喷涂耐磨层等。
充分发挥异种金属材料能进行焊接的特点。
尽可能选用扎制的标准型材料和异型材。
通常轧制型材表面光洁平整、质量均匀可靠;使用时不仅减少许多备料工作量,还可减少焊缝数量。
由于焊接量减少,焊接变形易于控制。
在划分结构的零部件时,要考虑到备料过程中合理排料的可能性,以减少余料,提高材料利用率。
(2)合理设计结构形式能满足上述基本要求的结构形式都被认为是合理的结构设计,也就是可从实用、可靠、可加工和经济等方面对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
设计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强度、刚度和稳定的要求,以最理想的受力状态去确定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金属焊接性

试验焊缝在各种温度下施焊,焊后静置24小时再检测 和解剖,计算表面裂纹率,根部裂纹率和断面裂纹率。
表面裂纹率
C f
l f 100 % L
根部裂纹率
Cr
lr 100 % L
断面裂纹率(在试样焊缝上切下4-6试片,检查5个断面上裂纹
横向拘束主要用于测试焊缝中央结晶裂纹和高温失塑裂 纹;纵向拘束主要用于测试结晶裂纹和液化裂纹。
Cr 5
Mo 4
V 14
(%)
适用于低合金调质钢,其成分范围:
C≤0.20 Si≤0.55 Mn≤1.50 Cu≤0.50
Cr≤1.25 Mo≤0.70 V≤0.10 B≤0.006
Ni≤2.50
δ<25mm,手弧焊E=17kJ/cm,预热范围
σb=500MPa σb=600MPa σb=700MPa σb=800MPa
当于若干碳量折合并叠加起来评估其综合影响的方法。
CE( W )
C
Mn 6
Cu Ni 15
Cr
MoV 5
(%)
适用于非调质低合金高强钢,CE 0.45% 25mm
可不预热;CE 0.41% C 0207 % 37mm 可
不预热。
日本JIS和WES采用
Ceq
C
Mn 6
Si 24
Ni 40
H
Pc C 30
20
5B %
60 15 10
600 60
适用条件
C=0.07~0.22 Si≤0.60 Mn=0.4~1.40 Mo≤0.70
Cu≤0.50 V≤0.12
Ni≤1.20 Cr≤1.20 Nb≤0.04 Ti≤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专业_________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10-1 判断题(正确的画O,错误的画×)
1.金属的焊接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一种金属材料,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及焊接材料,其焊接性可能有很大差别。
(O)2.焊接中碳钢时,常采用预热工艺。
预热对减小焊接应力十分有效。
同时,预热也可防止在接头上产生淬硬组织。
(O)3.根据等强度原则,手工电弧焊焊接400MPa级的15MnV钢,需使用结426和结427(或结422、结423)焊条。
(×)
10-2 选择题
1.不同金属材料的焊接性是不同的。
下列铁碳合金中,焊接性最好的是(D)。
A.灰口铸铁;B.可锻铸铁;C.球墨铸铁;
D.低碳钢;E.中碳钢;F.高碳钢。
2.焊接梁结构,焊缝位置如图10-l所示,结构材料为16Mn钢,单件生产。
上、下翼板的拼接焊缝A应用(B)方法和(E)焊接材料;翼板和腹板的四条长焊缝B 宜采用(A)方法焊接,使用的焊接材料为(H);筋板焊缝C应采用(A)方法焊接,焊接材料为(E)。
A.埋弧自动焊;B.手工电弧焊;C.氩弧焊;D.电渣焊;E.结507;
F.结422;G.结427;H.H08MnA和焊剂431;I.H08MnSiA;
J.H08A和焊剂130。
图10-1
10-3 填空题
1.图10-2所示为汽车传动轴,由锻件45钢和钢管Q235钢焊接而成。
大批量生产时,合适的焊接方法为(CO
气体保护焊);使用的焊接材料为(H08MnSiA)。
2
图10-2 图10-3
2.汽车车轮由轮圈和辐板组成,材料均为Q235钢,如图10-3所示。
大批量生产时,轮圈由卷板机卷成,再经(闪光对焊)焊接而成;而轮圈与辐板则用(CO
气体保护
2
焊)焊接连为一体,焊接材料为(H08MnSiA)。
10-4 应用题
1.在长春地区用30mm厚的16Mn钢板焊接一直径为20m的容器。
16Mn的化学成分如下:C=0.12~0.20%;Si=0.20~0.55%;Mn=1.20~1.60%;P、S<0.045%。
(1)计算16Mn的碳当量;
(2)判断16Mn的焊接性;
(3)夏季施工时是否需要预热?冬季施工时是否需要预热?如需预热,预热温度应为多少?
=0.16+1.40/6 =0.39 16Mn的焊接性良好
夏季施工时不需要预热。
冬季施工时需要预热,预热温度应100-150℃。
2.修改焊接结构的设计(焊接方法不变)
(1)钢板的拼焊(电弧焊),如图10-4。
图10-4
(2)用钢板焊接工字梁(电弧焊),如图10-5。
图10-5
(3)钢管与圆钢的电阻对焊,如图10-6。
图 10-6
(4)管子的钎焊,如图10-7。
图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