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鹿角镇地方志
湖南省县志目录

湖南省县志目录湖南省县志目录娄底市《冷水江市志》1994版.pdf娄底市《双峰县志》1993版.pdf娄底市《娄底地区志》上册 1997版.pdf娄底市《娄底地区志》下册 1997版.pdf娄底市《娄底市志》1997版.pdf娄底市《新化县志》1996版.pdf娄底市《涟源市志》1998版.pdf岳阳市《临湘市志》1996版.pdf岳阳市《华容县志 1978-2007》2001版.pdf岳阳市《华容县志》1992版.pdf岳阳市《岳阳县志 1978-2007》2017版.pdf岳阳市《岳阳市云溪区志》2018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南区志》1993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君山区志》2009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岳阳楼区志 1746-2012》2016版.pdf 岳阳市《岳阳市志 10》2002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志 11》2002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志 12》2004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志 13》2002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志 1》2002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志 2》2002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志 3》2002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志 4》2002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志 5》2002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志 6》2002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志 7》2002版.pdf岳阳市《岳阳市志 8》2002版.pdf岳阳市《平江县志》1994版.pdf岳阳市《汨罗市志》1995版.pdf岳阳市《湘阴县志》1995版.pdf常德市《临澧县志》1992版.pdf常德市《安乡县志》1994版.pdf常德市《常德地区志党派群团志》1993版.pdf 常德市《常德地区志军事志》1991版.pdf常德市《常德地区志国营农场志》1993版.pdf 常德市《常德地区志宗教志》1995版.pdf常德市《常德地区志建材工业志》1993版.pdf 常德市《常德地区志建设志》1991版.pdf常德市《常德地区志文物志》1995版.pdf常德市《常德地区志方言志》1994版.pdf常德市《常德地区志民俗志》1994版.pdf常德市《常德地区志民族志》1995版.pdf常德市《常德地区志烟草志》1993版.pdf常德市《常德地区志邮电志》1993版.pdf常德市《常德市志》1993版.pdf常德市《桃源县志》1995版.pdf常德市《汉寿县志》1993版.pdf常德市《津市志》1993版.pdf常德市《澧县志1978-2002》2010版.pdf常德市《澧县志》1993版.pdf常德市《石门县志 1978-2002》2007版.pdf 常德市《鼎城区志 1988-2003》2005版.pdf 张家界市《大庸县志》1995版.pdf张家界市《张家界市志》2006版.pdf张家界市《慈利县志 1978-2002》2008版.pdf 张家界市《慈利县志》1990版.pdf张家界市《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志》2006版.pdf 怀化市《会同县志》1994版.pdf怀化市《怀化地区志》上卷 1999版.pdf怀化市《怀化地区志》中卷 1999版.pdf怀化市《怀化地区志》下卷 1999版.pdf怀化市《怀化市志》1994版.pdf怀化市《新晃县志》1993版.pdf怀化市《沅陵县志》1993版.pdf怀化市《洪江市志》1994版.pdf怀化市《溆浦县志》1993版.pdf怀化市《芷江县志》1993版.pdf怀化市《辰溪县志》1994版.pdf怀化市《通道县志》1999版.pdf怀化市《靖州县志 1978-2005》2010版.pdf 怀化市《靖州县志》1994版.pdf怀化市《麻阳县志 1978-2005》2008版.pdf 怀化市《麻阳县志》1994版.pdf怀化市《黔阳县志》1991版.pdf株洲市《攸县志》1990版.pdf株洲市《株州市志财政金融》1996版.pdf株洲市《株洲县志 1991-2000》2005版.pdf 株洲市《株洲县志》1995版.pdf株洲市《株洲市志交通》1994版.pdf株洲市《株洲市志农业》1994版.pdf株洲市《株洲市志商业》1995版.pdf株洲市《株洲市志地理》1995版.pdf株洲市《株洲市志对外经济贸易》1996版.pdf 株洲市《株洲市志工业》1996版.pdf株洲市《株洲市志教科文》1996版.pdf株洲市《株洲市志杂志》1997版.pdf株洲市《株洲市志经济管理》1997版.pdf株洲市《株洲市志人物》1997版.pdf株洲市《株洲市志建设·环保》1995版.pdf株洲市《茶陵县志》1993版.pdf株洲市《酃县志》1994版.pdf株洲市《醴陵市志 1991-2002》2005版.pdf株洲市《醴陵市志》1995版.pdf永州市《东安县志 1989-2004》2009版.pdf永州市《东安县志》1995版.pdf永州市《双牌县志 1969-2002》2008版.pdf永州市《宁远县志1978-2003》2007版.pdf永州市《宁远县志》1993版.pdf永州市《新田县志 1978-2003》2008版.pdf永州市《新田县志》1995版.pdf永州市《永州市冷水滩区志 1984-2003》2008版.pdf 永州市《永州市金洞管理区志》2016版.pdf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志 1990-2003》2005版.pdf 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志》1994版.pdf永州市《江永县志 1991-2004》2008版.pdf永州市《江永县志》1995版.pdf永州市《祁阳县志 1978-2004》2006版.pdf永州市《祁阳县志》1993版.pdf永州市《蓝山县志 1990-2003》2010版.pdf永州市《蓝山县志》1995版.pdf永州市《道县志 1978-2003》2011版.pdf永州市《道县志》1994版.pdf永州市《零陵县志》1992版.pdf永州市《零陵地区志邮电志》1995版.pdf永州市《零陵地区志金融志》1995版.pdf永州市《零陵地区志》上册 2001版.pdf永州市《零陵地区志》下册 2001版.pdf湘潭市《板塘区简志》1992版.pdf湘潭市《湘乡县志》1999版.pdf湘潭市《湘潭县志》1995版.pdf湘潭市《湘潭市志第3册上》1996版.pdf湘潭市《湘潭市志第3册下》1996版.pdf湘潭市《湘潭市志第4册》1997版.pdf湘潭市《湘潭市志第5册》1997版.pdf湘潭市《湘潭市志第6册》1997版.pdf湘潭市《湘潭市志第8册》1997版.pdf湘潭市《湘潭市雨湖区志》1991版.pdf湘潭市《韶山市志 1991-2005》2010版.pdf湘潭市《韶山志》1993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志》1990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志 1978-2001》2015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志》1988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志》1989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志》1996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志》1995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志》1993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志文化志》1996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州志》1999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志 1986-2000》2014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志》1993版.pdf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志》1985版.pdf益阳市《南县志》1988版.pdf益阳市《安化县志 1986-2000》2005版.pdf益阳市《安化县志》1993版.pdf益阳市《沅江县志》1991版.pdf益阳市《益阳县志》1999版.pdf益阳市《益阳地区志》上册 1997版.pdf益阳市《益阳地区志》下册 1997版.pdf益阳市《益阳市志》1990版.pdf衡阳市《?衡阳市志》下册 1998版.pdf衡阳市《?衡阳市志》中册 1998版.pdf衡阳市《常宁县志》1993版.pdf衡阳市《祁东县志 1986-2005》2010版.pdf衡阳市《祁东县志》1992版.pdf衡阳市《耒阳市志》1993版.pdf衡阳市《衡东县志》1992版.pdf衡阳市《衡南县志》1992版.pdf衡阳市《衡山县志 1978-2005》2012版.pdf衡阳市《衡山县志》1994版.pdf衡阳市《衡山县简志》1996版.pdf衡阳市《衡阳县志 1978-2003》2007版.pdf衡阳市《衡阳县志》1994版.pdf衡阳市《衡阳市城北区志》2000版.pdf衡阳市《衡阳市城南区志 1942-2001》2012版.pdf 衡阳市《衡阳市志》上册 1998版.pdf衡阳市《衡阳市郊区志》1997版.pdf衡阳市《衡阳市郊区志》2003版.pdf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志》1996版.pdf邵阳市《新宁县志》1995版.pdf邵阳市《新邵县志》1994版.pdf邵阳市《武冈县志》1997版.pdf邵阳市《武冈市志 1994-2003》2010版.pdf邵阳市《洞口县志 1978-2005》2012版.pdf邵阳市《绥宁县志》1997版.pdf邵阳市《邵东县志》1993版.pdf邵阳市《邵阳县志 1978-2002》2008版.pdf邵阳市《邵阳市志第一册综合类》1997版.pdf邵阳市《邵阳市志第二册经济类》1997版.pdf邵阳市《邵阳市志第三册经济类》1997版.pdf邵阳市《邵阳市志第四册政治类》1997版.pdf邵阳市《邵阳市志第五册文化类》1997版.pdf邵阳市《邵阳市志第六册人物社会类》1997版.pdf 邵阳市《隆回县志 1978-2002》2006版.pdf邵阳市《隆回县志》1994版.pdf郴州市《临武县志》1989版.pdf郴州市《嘉禾县志 1989-2002》2007版.pdf郴州市《嘉禾县志》1993版.pdf郴州市《安仁县志》1996版.pdf郴州市《宜章县志1989-2000》2005版.pdf郴州市《宜章县志》1995版.pdf郴州市《桂东县志 1991-2002》2009版.pdf郴州市《桂东县志》1998版.pdf郴州市《桂阳县志 1989-2000》2004版.pdf郴州市《桂阳县志》1993版.pdf郴州市《永兴县志 1989-2002》2009版.pdf郴州市《永兴县志》1993版.pdf郴州市《汝城县志 1989-2002》2008版.pdf郴州市《汝城县志》1997版.pdf郴州市《资兴市志 1989-2003》2012版.pdf郴州市《资兴市志》上册 1999版.pdf郴州市《资兴市志》下册 1999版.pdf郴州市《郴县志》1995版.pdf郴州市《郴州地区志》上册 1996版.pdf郴州市《郴州地区志》下册 1996版.pdf郴州市《郴州地区志》中册 1996版.pdf郴州市《郴州市北湖区志 1990-2004》2011版.pdf 郴州市《郴州市北湖区志评议稿》上册.pdf郴州市《郴州市志 1989-2005》第一卷 2016版.pdf 郴州市《郴州市志 1989-2005》第三卷 2016版.pdf 郴州市《郴州市志 1989-2005》第二卷 2016版.pdf 郴州市《郴州市志 1989-2005》第五卷 2016版.pdf 郴州市《郴州市志 1989-2005》第四卷 2016版.pdf 郴州市《郴州市志》1994版.pdf郴州市《郴州市苏仙区志1989-2002》2007版.pdf 郴州市《郴州经济开发区志 1988-2008》2011版.pdf 长沙市《宁乡县志 1986-2002》2008版.pdf长沙市《宁乡县志》1995版.pdf长沙市《望城县志》1995版.pdf长沙市《浏阳县志》1994版.pdf长沙市《浏阳市志 1988-2002》2007版.pdf长沙市《长沙县志 1988-2002》2007版.pdf长沙市《长沙县志》1995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北区志》2005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天心区志 1988-2003》2009版.pdf 长沙市《长沙市岳麓区志 1988-2002》2010版.pdf 长沙市《长沙市志》第10卷 1999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11卷 1997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12卷 1996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13卷 1996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14卷 2001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15卷 2000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16卷 2002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17卷 2004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1卷 2004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2卷 1995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3卷 2003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4卷 1999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5卷 2002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6卷 1998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7卷 2001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8卷 2003版.pdf长沙市《长沙市志》第9卷 1998版.pdf长沙市《长沙市芙蓉区志 1988-2003》2008版.pdf 长沙市《长沙市郊区志》1994版.pdf长沙市《长沙市雨花区志 1988-2002》2010版.pdf。
洞庭湖

大通湖在湖南省南县的青树嘴镇东,接沅江市界,亦洞庭之一隅也。是组成洞庭湖的四个较大的湖泊之一, 其面积12.4万亩,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
水文特征
洞庭湖自古为五湖之首,是中国水量最大的通江湖泊,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洞 庭湖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至1949年,减至4350平方公里;至1983年,据湖南省水电勘测设 计院量算测绘的《洞庭湖高程、面积、容积曲线图》计算,已减至2691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 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 );但它还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 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1.878万平方公里 )。两者合计,仍有3879.2平方公里,面积多于鄱阳湖近400平方 公里。湖盆周长为803.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 1998年洪水期间,以城陵矶(莲花塘)实际水位35米,洞庭湖容积则多达228.77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 230亿立方米。河道容积50亿立方米;年均入湖径流量3018亿立方米,是鄱阳湖的3倍、太湖的10倍。(在岳阳水 位(黄海基面)33.50米时,湖泊容积167亿立方米,湖体水域面积2691平方公里,洪道面积1300平方公里,总计 3991平方公里。 )。它的具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无论是调蓄面积还是调蓄水量,仍然为长江流域最大的调节湖泊,是国内第一大淡水湖。1978年后,有人称它为 国内第二大淡水湖,值得商榷。
西洞庭湖,在益阳市、常德市境,指赤山湖以西诸湖泊,到20世纪仅存七里湖和目平湖(有资料显示还有半 边湖、大连湖),湖泊面积443.9平方公里。 有澧水流经西北,沅水流经西南,松滋河、虎渡河及藕池河西支诸 水自北注入,现有通外江湖的河湖面积约520平方公里,环湖的汉寿县、安乡县、鼎城区、澧县、津市市、桃源 县、临澧县、武陵区的平原区称为西洞庭湖区,有吴淞高程51米以下的平原河湖面积6285平方公里。西洞庭湖早 期系赤沙湖的一部分。经历代治理,西洞庭湖区的天然湖泊面积已缩减至520平方公里,能与东、南洞庭湖通流 的湖泊,仅剩余目平湖、七里湖。
岳阳:守望洞庭千年的畔水古镇鹿角

岳阳:守望洞庭千年的畔水古镇鹿角湖南省旅游局 2016年03月22日鹿角原名鹿角港,地处洞庭湖东岸,一峰临湖突兀,形如鹿角,因而得名。
旧时为长沙至岳阳水运的必经之道,明成化年间在此设巡检司。
这个洞庭湖畔的小镇因水运兴旺,写就了古镇的繁荣。
半湖文派创始人吴敏树、“湖南第一善人”何锦云、为中医作出重要贡献的吴汉仙三个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曾在鹿角留下一串串宝贵的足迹,其名见经传的故事,为这座千年畔水古镇添上了几分传奇色彩。
岳飞前锋牛皋修筑的点将台、七十二级丈余宽的石砌台阶的道姑岭、唐宋期间六大陶都之一鹿角窑……遗留在鹿角的历史文物比比皆是,三位历史名人的事迹如同这些文物,守望着洞庭湖的波涛,经过岁月的沉淀,化成了刻在鹿角人骨髓里崇文尚仁重教的秉性。
崇文舞文弄墨传承文化3月初,伫立在鹿角码头,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因旱季露出了一大片的河床,没了往昔的烟波浩渺千帆过尽,但河滩上星星点点各色野花,却也把湖岸装点得春意盎然。
随着陆地、空中等立体交通的发达,这座曾因水而生的港口小镇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在港口的附近走上一遭,既无现代化的商业气息,又无古香古色的小镇重塑,完全一副任其自然生长的模样。
在鹿角镇退休干部欧桂林看来,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
“鹿角的文化气息很浓厚嘞!”在谈到对家乡印象最深的事情时,他如此感叹道。
他说,2013年鹿角人出版了一本《岳阳县鹿角地名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鹿角地名历史悠久,名称典故也是丰富多彩。
3年前,他和镇上的小洞庭诗社成员们一道配合原岳阳县县志办主任张时生编辑出版了《岳阳县鹿角地名志》一书。
搜集地名300多处,探源究流,查阅众多的地方史料及采访民间传说,并稽查各姓氏族谱记载,将小小的一个乡镇地名详细叙述成15万多字的著作,一时成为美谈。
“前后耗时一年,小洞庭诗社的成员遍踏全境,每个村都派了联络员,搜罗殆尽,几乎没有漏掉一地一名,填补当今镇志的空白。
”欧桂林说,鹿角人喜欢舞文弄墨是有历史渊源的。
洞庭湖湖边居民对珍稀物种江豚的认知度调查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1.当地居民对江豚的基本认识(1). 当地居民没有看到过江豚的很少,而且其中大部分人经常看到江豚,并能详细描述出江豚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有47.01%的居民说自己经常看到江豚,35.90%的居民表示偶然看到过,没有看到过江豚的居民只有17.09%。
在调查的过程当中我们了解到,经常看到江豚的人绝大多数是常年在湖里捕鱼的渔民或航运工人。
这表明鹿角村范围内的湖区是江豚经常出没的地方,这一带对江豚的保护至关重要。
(2).当问及到江豚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时,将近一半的人回答不知道,只有35.90%的人回答是“二级保护动物”,在回答知道的人当中也有部分人是猜测性的回答;更有15.38%的人回答是“一级”。
可见鹿角村当地居民对于江豚这一在洞庭湖特有的濒临物种的珍贵性和濒危性还不是很了解。
当地居民对江豚的基本认识频率百分比1.您看到过江豚(江猪子)吗?经常看到55 47.01% 偶然看到42 35.90% 没有看到过20 17.09%2.您认为江豚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一级18 15.38% 二级42 35.90% 不知道57 48.72%2.当地居民对江豚的深入了解(1).本次问卷的第3题是“您知道江豚的生存现状吗”,回答不知道的居民人数高达63.25%,30.77%的居民对江豚的生存现状比较了解,也略知一二;只有5.98%的居民回答“很清楚”,据调查员之后的分享,这一部分人中大部分是有多年捕鱼经验的老渔民,他们能够比较详细且准确地说出江豚的生存现状。
可见,虽然江豚对于当地的居民并不陌生,但是江豚是什么样的生存状况,当地居民并不知道,更有甚者认为江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湖区有成千上万只江豚,江豚并不会灭绝。
(2).问卷的第5题涉及到湖区内江豚数目,一半以上(约65.81%)的居民回答说“不知道”,能够准确回答出是“约100头”的居民只占13.68%;另外,回答“约200头”和“约50头”的居民各占9.40%、11.11%;对于江豚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数量不足2000头,而且在洞庭湖内江豚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这一事实,大部分的当地居民表示不知道。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调查地点:洞庭湖沿岸岳阳县鹿角镇1)调查背景1.1江豚分类地位及分布江豚(finless porpoise)是一种小型齿鲸类动物,主要分布于亚洲近岸水域。
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中的江豚被称为长江江豚(Yangtze finless porpoise),它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亚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长江江豚的数量约为2700头,但是目前其种群数量已下降至不足1400头。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
据历史资料记载和对当地渔民访问,长江江豚在湖口及其相邻水域曾广泛分布,江豚不但能在湖口水域进行大规模集群,而且能自由地通过该水域从长江干流进入洞庭湖,长江江豚在湖口水域大规模集群表明该水域鱼类资源丰富、栖息地条件良好。
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和洞庭湖之间自由移动表明湖口水域不存在影响江豚移动的生态障碍和人类活动。
江豚的江-湖间移动对维持湖口及其相邻水域江豚群体结构稳定,以及长江干流和鄱阳湖区江豚种群自然增长有重要作用。
1.2江豚体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江豚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
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
眼睛较小,很不明显。
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
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
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
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
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
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
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杜甫与湖南诗

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冬,有家不能归的杜甫携妻儿一行至少6人(杜甫自己加上夫人杨氏四十多岁、次子宗武十多岁、小女杜凤,按出身和文职可能雇有一女仆,应该还雇有一个重要人物船艄公)进入湖南。
(1)大历三年(768年)冬,杜甫乘船由公安经石首的刘郎浦到了岳阳。
诗人在岳阳受到岳州刺史裴某的接待,在岳阳迎来了新的一年,大历四年的二月中旬才离开岳阳。
作有6首。
《夜闻荜篥》赴岳阳途中所作。
(有争议)《岁晏行》《泊岳阳城下》《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登岳阳楼》《陪裴使君登岳阳楼》(2)大历四年(769年)二月中旬杜甫由岳阳白马潭出发至长沙(三月下旬)。
杜甫在潭州停舟数日,他游览了河西岳麓山上的岳麓、道林二寺,或许还拜会了在长沙的故旧。
17首。
(岳州巴陵县出发,经洞庭湖、青草湖过湘阴县、长沙县(望城县)北部抵达潭州(长沙))《南征》《归梦》《发白马潭》今长沙市湘阴区白马寺镇,传说屈原于此乘白马渡江。
《过南岳入洞庭湖》古称“云梦泽”。
位于湖南省北部,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
“湖北”和“湖南”之称,即来源于此湖。
《宿青草湖》在岳阳市西南,南接湘江,北与洞庭湖相连,大致位于今岳阳县鹿角镇以南、湘阴县青潭乡以北、汨罗市磊石乡以西,现大多已经成为淤地。
《宿白沙驿》古驿站。
位于今湘阴县三塘乡北,此地的黄陵山附近曾是湘江注入洞庭湖的地方。
《湘夫人祠》亦称二妃祠、黄陵庙。
位于今湘阴县以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墓和湘夫人祠。
《祠楠夕望》《上水遣怀》《野望》《入乔口》今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
《铜官渚守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
我国著名“陶都”,唐朝彩瓷的发源地,其“铜官古窑”开世界釉下彩先河号称“天下第一窑”。
《北风》新康江口。
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新康乡。
《双枫浦》今浏阳市城南清渭水之畔,又名青枫浦,为古浏阳八景之一。
《清明二首》《岳麓山道林二寺行》(3)大历四年(769年)清明后杜甫由长沙出发至衡阳。
杜甫的湖湘漂泊足迹

杜甫的湖湘漂泊足迹作者:曹飞跃来源:《教师·下》2018年第03期摘要:杜甫善于“以诗纪行”,其在湖南省的行迹详情一直是后人,尤其是湖湘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文章考证了杜甫在湖南省期间创作的相关诗作,并结合湖南地方志和学者相关研究文献,对杜甫诗作中涉及的地名进行逐一考证,以还原杜甫的湖湘行迹。
关键词:杜甫;湖湘;行迹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14作者简介:曹飞跃(1970—),男,湖南耒阳人,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校长,高级教师,中学地理特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育、学校管理。
公元768年到770年,是杜甫最后的人生岁月。
两年时间里,穷困潦倒的杜甫迫于生计,漂泊于湘楚之地投亲靠友,并最终留在这片土地上。
随同杜甫一起留下的,是近百首湖湘纪行诗。
本文结合杜甫的相关诗作,以及湖南地方志等文献,分以下四个时间段,试图勾勒出杜甫的湖湘漂泊足迹。
一、大历三年(768年)冬至大历四年(769年)三月(农历)大历三年,杜甫出四川至湖北,准备“便下襄阳向洛阳”(见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而此时的北方刚刚经历“安史之乱”,军阀间仍混战不止。
眼见“青春作伴好还乡”(见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愿望一时难以实现,杜甫决定再作“远游”,到湖南省寻找暂时的栖身之所,等待时机再图归计。
约仲冬时节,杜甫来到岳州,开始了湖湘行的第一站。
(1)岳州。
今岳阳市。
位于洞庭湖之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内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在岳州,杜甫留下了数篇诗作,著名的《登岳阳楼》即为其中之一。
此诗被后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诗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时的杜甫虽然“老病孤舟”,牵挂的却是国家的安危、百姓的安定。
大历四年二月初,杜甫辞别岳州旧好,过洞庭湖入湘江,去衡州投靠老朋友韦之晋,谋求安身之地。
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命名2012年度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的通知-岳政办函〔2013〕28号

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命名2012年度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的通知正文:----------------------------------------------------------------------------------------------------------------------------------------------------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命名2012年度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的通知岳政办函〔2013〕2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南湖风景区、屈原管理区,市直各单位,中央、省属驻岳有关单位:2012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乡镇安全生产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岳阳”相结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命名岳阳县长湖乡等15个乡镇(街道)为2012年度岳阳市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
市人民政府要求,各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充分发挥示范带头引领作用。
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继续推进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2012年度岳阳市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名单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3月12日附件2012年度岳阳市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名单岳阳县长湖乡岳阳县鹿角镇岳阳县饶村乡岳阳县相思乡平江县大坪乡平江县三墩乡平江县虹桥镇湘阴县东塘镇华容县梅田湖镇汨罗市白水镇汨罗市白塘乡云溪区文桥镇君山区西城街道岳阳楼区王家河街道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王乡——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目第一章建制区划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章农业第四章工业第五章林业第六章教育第七章医卫第八章交通第九章养殖第十章民政第十一章自然灾害第十二章历史遗存第十三章人物第一章建制区划鹿角镇位于岳阳县西部,紧邻洞庭湖,物产丰饶,历史悠久。
鹿角镇古属楚地,其鹿角之名称约形成于唐代,有关行政区划的史料,明代以前均失落无考,清初归属古冢河泊所管辖,正式设置鹿角镇是在民国十八年,民国二十七年以后改为忠信乡,解放以后划归荣家湾区(二区)。
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化,鹿角镇属荣家湾人民公社。
1961年设鹿角人民公社(牛皋),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1990年成立鹿角镇(牛皋),与友爱乡同属于鹿角区。
1995年再度撤区并乡,鹿角镇与友爱乡合并,成立鹿角镇,镇政府设城关镇兴荣路150号。
现辖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渔场。
分别是友爱、群力、先锋、文发、三义(原名公城,1984年更名)、群合、金星、富强、五爱、青莲、幸福、东庄(原名莲花,1984年更名)、周谢(原名卫星,1984年更名)、三塘(原属文发,1975年建村)、忠信、建新、济美、杨茂、农科、寿桥、共同、星火、岳武、大同、华群、葵花、高峰、大成、兴无、滨湖、牛皋、鹿角,以及鹿角集镇居委会、大毛家湖渔场。
全镇面积95.20平方公里(14.28万亩),计10875户,35635人,耕地面积66400亩,其中旱地33661亩,水田32739亩,可利用水面18000亩,产业以农业为主,淡水养殖颇具规模。
第二章自然环境鹿角镇东临京广铁路,西濒东洞庭湖,三面环水,南与黄沙镇接壤,西和中洲乡相邻,北与麻塘镇隔新墙河相望。
境内地貌以低丘陵为主,多为砂质砂砾红土,万石湖水系和费家河水系为溪谷冲积平原,潮砂土堆积较厚,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呈偏酸性,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气候为亚热带湿热气候,春夏多雨,夏季炎热,秋冬多旱,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6.5℃~17℃之间。
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300毫米左右。
降水多发生于春夏季节,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七成。
鹿角镇主要矿主有石英砂。
附:本地农事气象谚语上怕初三雨,下怕十六阴。
有雨四方亮,无雨空顶上。
晴清明,暗谷雨。
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守。
立夏不下,高田挂耙。
五月十三落一遭,晒得南山竹叶焦。
五月十三(龙王)赐了(关公)磨刀水,六月六(关公)赐你(龙王)晒龙袍。
处暑日头黄,日里热,夜里凉。
人是毛虫,六月怕北风。
七月半,看牛伢仔傍田堪。
雷打冬,十间牛栏九间空。
六月起西风,鸡鸭定遭瘟。
第三章农业(一)粮食作物鹿角镇产业以农业为主,农业又以种植业为主。
种植业可以为两类,一类是粮食作物,另一类是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水稻、玉米、薯类等。
其中水稻种植是传统种植项目,历史也很久远,现在除极少部分的一季稻外,大部分农户栽培早、晚双季稻,一年两熟。
而晚稻无论产量还是品质,都超过早稻品种,近三十年来大力推广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占整个水稻种植面积的六成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每亩已超过400公斤。
旱地粮食作物占整个粮食作物比重较大的依次是玉米、薯类和大豆。
玉米是从北方引进的农作物,逐渐推广,在鹿角镇成为主打旱地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15000亩左右,亩产接近五百公斤。
旱地粮食作物另一主打品种是红薯,红薯在本地栽培历史长,面积大。
随着玉米的引进,红薯种植逐渐萎缩,年种植面积在3500~4500亩之间。
仍保持3个主要品种,分别为“安南茴”和“黄心杂交茴”,其中“黄心杂交茴”产量高,淀粉多,易于窑藏,种植面积较大。
豆类作物中以大豆为主,有少量蚕豆、绿豆。
(二)经济类作物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较多,产值所占比量较大的主要是四类,分别为油菜籽、茶叶、柑桔和花生。
油菜籽是传统种植项目,年产量平均在2500000公斤至3000000公斤之间,2008年达历年最高产量4808000公斤。
油菜籽产量历年居全县前列。
茶叶栽培历史在鹿角镇也十分久远,其手工炒制焙烘工艺源自明清时期。
品种全部为绿茶,年产干茶260000公斤左右,居全县第二位,规模较大的茶场为鹿角茶场,创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茶园面积近3000亩。
柑桔是改革开放以后推广栽培的,1984年以后发展较快。
首先在金星,大成两个村试点,逐步推广到全镇各村,现已初具规模,并走上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2001年,果农张俊生承包500亩土地种植优质胡柚,碰柑,成立南山庄园果业有限公司,注册“南山”牌水果商标。
2002年,鹿角万亩水果基地通过县政府立项,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的原则,初步形成以青莲、东庄为中心的荣宝线板块和以岳武村、华群村、大成村为中心的沿湖线板块,成林面积1.5万亩,年产鲜果0.6万砘,年产值700余万元,其中大成村“天蜜1号”柑橘亩产3000公斤,单价1.8元/公斤,远销山东,辽宁等地。
鹿角镇柑桔产量居全县第一位。
花生果种植也是近几年来扩种的经济类作物,年产花生果1800吨左右,亦居全县各乡镇之首。
第四章工业鹿角镇境内现有大型企业2家,国有企业湖南六九0一仓储,库容量60万担(棉麻),从业人员40人。
外资企业岳阳丰利纸业有限公司,年产量40万吨纸,从业人员500人,年产值3.5亿元。
全镇私营企业27家,从业人员500人,年产值1.3亿元,其中包括5家砖厂、5家预制场,7家榨油厂,一家液化气站。
村级小企业共有224家,个体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户963家,年产值21720万元。
近几年,镇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2005年引进岳阳县洞庭淡水贝壳工艺品有限公司,2006年引进宝源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鹿角纸制品厂。
2007年引进华绅服装厂,荣湾水库珍珠殖场,2008年浏阳花炮厂一分厂落户青莲村,投资四百万元,目前已建成投产。
2009年初,年产100万吨的南方水泥公司落户鹿角镇村,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5亿元。
以建筑材料、小造纸、化工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初步形成。
(本章数据由经管站提供)第五章林业全镇现有林木面积68000亩,以防护林为主,达31000亩,经济林18000亩,用村林约有9000亩。
全镇包括荒山、荒滩在内,共有宜林地10000亩,有待进一步造林绿化。
防护林林木品种以国外松为主,约占整个林木品类的68%,其次为杉木,约占29%,阔叶林木主要为樟、枫、柘树等。
竹类主要是淡竹和毛竹两类。
阔叶林和竹所占例较小,约为3%。
经济林主要品类是柑桔,全镇柑桔面积达21000亩。
其中椪柑占60%,密柑占30%,其他水果占10%,包括胡柚、杂柑等。
鹿角镇经济林的发展主要自改革开放始。
近十多年以来较快,年产柑桔已突破1500万公斤,并不断引进、改良新品种,扩大成片栽培规模,金星村的椪柑、大成村的胡柚,均实现了数百亩连片,形成以村为单位的连片集约式经营,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全镇集体所有的林场目前有3个,总面积2600亩,其中万石湖林场1500亩,友爱林场700亩,二林场(六门闸林场)400亩,这三个林场均已承包给个体户经营。
全镇境内尚存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9株,其中幸福村铜盘贺组的一株香樟最为古老,树高15米,直经2.1米,至今枝繁叶茂。
据专家鉴定,此树树龄在五百年以上,为本镇境内重点保护古木之一。
(本章数据为林管站提供)第六章教育改革开放以后,鹿角镇的教育事业发展较快,目前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全镇现有两所初中,四所片完初联校(含中心小学1所),六个教学点,在籍学生3391名(其员初中学生1388名,小学学生2003名),入学率为99%。
共有在职教职工28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62人,中级职称教师107人。
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72.3%。
全镇各学校校园面积共计144348平方米,生平42平方米;样舍面积33058平方米,生平约10平方米。
有8所幼儿园,幼儿入园率100%。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以鹿角中学为例,从2006年到2008年三年时间,折除D级危房900平方米,兴建学生生活服务中心984平方米,餐饮设备全部更新,兴建学生公寓2栋,每间学生宿舍都配有卫生间;改扩建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生化实验室;添置图书3万册(本)。
鹿角中学成为国家级素质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岳阳市课题实验研究先进学校,连续五年获全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称号。
2001年,镇政府征得教育局同意,决定重建湘比名校原忠信高等小学。
此校始建于1912年,从这里曾走出大批民国精英、革命志士,如贺衷寒、李吾、刘士奇、张南洲等,后毁于“文化大革命”。
经多方努力,历时两年后学校得以恢复重建,并更名为“洞天观校”。
学校以“志远、健美、忠实、自信”为校训,强化管理,狠抓质量,从2002年开办至今,在全县获各类荣誉称号十余次,并被省教育厅评为体育工作优秀学校。
(本章数据为教育联校提供)第七章医药卫生鹿角镇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
目前有医院一所,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设有住院部、门诊部、中西药房、配置妇幼保健、卫生防疫、流行病防控等多个卫生功能机构,配备医疗设备有200MAX光机一台,数字化B超仪一台,数字化心电图仪一台,心电监护仪二台,血液分析仪一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从业医职人员35名,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8人,本科学历1人,中级职称主治医师3人,执业医师22人。
全镇各村均设有村卫生室,每个卫生室均配有乡村医生,能保证村民小病不出村。
乡村医生负责当地的卫生宣传、卫生防疫、流行病防治、疫苗接种等多项医卫工作。
全镇有乡村医生34名。
镇卫生院定期对乡村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每年培训五次,并且通过卫生院与乡医生的联系,如果突发性流行病出现,能及时反馈信息,上报国家有关职能部,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疾病蔓延。
例如1997年,由于信息反馈及时,措施得当,成功控制了两起霍乱病的蔓延,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从2007年起,全镇全面实行农村合村医疗制度。
全镇35635人口,有32428人加入了合作医疗保险,投保率达91%。
2008年达96%。
第八章交通鹿角镇交通便利,道路通畅。
境内两条县道平行东西贯穿。
一条为荣鹿路,从县城往西抵鹿角水运码头,全长12公里,经中信、高峰、葵花、牛皋、星火、建新、寿桥、农科、鹿角、杨茂等九个村一个居委会,联接丰利纸厂、芦苇场、六九0一仓库等多个企业单位,是鹿角镇境内的一条主干线。
另一条主干线荣宝路穿越全境,经群力、周谢、文发、先锋、青莲、三义、三塘、幸福七个村,直达中洲集镇,过境里程10公里。
以荣鹿、荣宝两条县道为主干,加上岳汩公路横贯,各村公路全部接通,形成村村通路的交通格局。
为打破南北交通瓶颈,2007年等集一百余万资金,开通文发至中信的横向公路,经向红机械厂跨荣鹿线连接岳荣新高级公路,这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