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_0时代下的旅游摄影与婺_省略_研究_基于旅游摄影照片的内容分析_刘彬

合集下载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杭州西湖为例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杭州西湖为例

基于以上实践背景和理论研究,本文利用武
首先,在 2017 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客流量
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老师研发的内容挖掘系 排行榜上,杭州西湖以 2850.81 万人次的游客量
统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 6 对西湖游客 位居榜首。作为游客量第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
的点评和游记样本进行定量分析,利用词频分析 地,研究其游客感知形象要素可以为其他世界文
陈传康、王新军在《神仙世界与泰山文化旅游城 的角度分析西湖景区的旅游形象,以发现西湖旅
的形象策划》一文中提出,在旅游形象设计的实 游形象中隐含的独特识别点,进而提出西湖旅游
践中,要按照地方文脉进行形象设计导入,并将 地形象的优化建议。
企业形象识别理念引入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
中。1998 年,吴必虎撰写了国内第一篇以旅游
量下降、物价水平升高等问题,目前这些问题正 点如此巨大的客流量下,如何 筛选,筛选标准有两条:一是为保证样本的时效
保障西湖景区正常运转,如何结合游客对西湖的 性,选择 2018 年 5 月 10 日至 2019 年 5 月 9 日
二、案例介绍
地形象为主题的博士论文,并且在此基础上出版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 1 号,
了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旅游形象的专著——《区 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 49 平方千米,汇水
域旅游规划原理》。1999 年,李蕾蕾出版《旅 面积为 21.22 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 6.38 平方
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这是国内 千米。西湖区域内有“西湖十景”:苏堤春晓、
心理论——“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阐释 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西
了“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产生的原因,形 湖景区有 100 多处公园景点,60 多处国家、省、

窥视欲、影像记忆与自我认同——西方学界关于旅游者摄影行为研究之透视

窥视欲、影像记忆与自我认同——西方学界关于旅游者摄影行为研究之透视
维普资讯








第 2 卷 2 0 年第 4 1 06 期
. 1 . 1J
1J

月刊
1J
1{







S ema B, J A Dio hr n P . x n. T e cn mis f aue o r m : h eo o c o n tr tui s
Sn S DTm ty RD wi .Tu/ snt nCm n i i# , io , ol g o rm iDei i o muie h n * n ta o ts
[ . xn U 20 . MJ O e , K, 0 3
S r de K .C mmu i - a e o tu im e do me t d ni ig po W o nt b s d e n rs d v p n :ie t y n y f
有 权 力 。 同 时 , 片 记 录 一 切 , 像 记 忆 与 证 明 是 游 客 拍 摄 照 影 的基 本 动 机 。 更 重要 的 是 , 游 者 拍 摄 照 片 更 是 为 了 完 成 旅
Y ugN. 际 N O: 同的 起 源 、 化 着 的 性 质 和 全 球 化趋 势 o n 国 G 不 变 [ ,中 国发 展 简 报 , 04. z] 20 Zfr K rn ot rm:T eue ̄ l c [ . sig n D ie, a .E o i e us h noyai e R] Wa n o la n ht
刘 丹 萍 保 继 刚。 ,
(. 1 华南理工 大学旅游 与酒店管理 学院, 广东 广州 500 ; 106

基于Web的学术成果展示平台研究

基于Web的学术成果展示平台研究

基于Web的学术成果展示平台研究
刘彬
【期刊名称】《信息与电脑》
【年(卷),期】2017(000)023
【摘要】学术成果一直是衡量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在不断加大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投入,注重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展示平台,很多高校的学术成果不能及时为大众所了解,影响了学术成果的展示和成果转化,让学校和社会蒙受损失.笔者基于攀枝花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基于Web 的学术成果展示平台解决方案.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刘彬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2.6
【相关文献】
1.攀枝花学院学术成果展示平台分析与设计 [J], 刘彬
2.攀枝花学院学术成果展示平台设计与实现 [J], 刘彬
3.菁菁求是,悠悠学术传承·创新——学术创新成果展示平台 [J],
4.菁菁求是,悠悠学术传承·创新——学术创新成果展示平台 [J],
5.基于SSM框架的学术成果展示平台设计与实现 [J], 李宇;刘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eb 2.0下基于案例的知识管理系统

Web 2.0下基于案例的知识管理系统
k o e g . n p a eo a e r p e e t t n t g e i to c d t a e a h c s o e t rc s l s i c to n d n iia i n b y t m s r . n n wld e I h s fc s e r s n a i , a s a n r du e o l b l c a e f rb t a e c a s f a i n a d i e t c t y s se u e s I o r e e i f o p a e o a er tiv l d m an o t l g sa s n r d c d t n h s i l it r a e T an an c s a e a d o t l g a e a tfc a h s fc s e re a , o i n o o y i lo i to u e o f d t e mo tsmia h so y c s . o m i t i a e b s n n o o y b s , riii l i r
案例推理方法不仅 是一种推理技术 ,而且是一种系统分析 的
的一类崭新的互联网应用统称 。具有代表性 的 We . b 20应用
包括即时信息( s n sa ig M) I t tMesgn ,I 、博客/ na 微博( bo / We lg
Mi o lg、社会网络(o i ew r) c bo ) r S c l t ok、百科全书( k) aN Wii 等。
面维护后台的 2个知识库 ,即案例库和本体( tlg ) ,以 Onoo y库
相似度和定性指标集合之问的相似度; 、 代表 ( 、 ( ・ ・ ) )
的权重。
案例c 、c 的定量指标集合之间, 相似度计算式 S( - )

基于内容的Web图像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内容的Web图像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连 丽 平 傅 洪 亮 陈志 强
( 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 院 河南郑州 4 00 ) 5 0 1 摘要 :基于 内容 的图像检 索主要是根据 图像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等特征进行 图像信息查询的检 索。本文首先介绍
了基 于 内容 的图像检 索的 系统结构 ,重点讨论 了特征提取技 术及 sie 技术 ,并针对具体的数据库 ,建立 了一个利 用 pdr 颜 色和纹理的综合特征 的 We b图像检 索系统 ,与采用单一颜 色特征检 索进行 了比较 ,最后对 实验结果进行 了分析和讨
个典型的图像检索系统结构 图如 图 1 所示 。 3 基于内容的 图像检索

颜 色是在 图像检 索中应用 最 为直 观 、显 著 的 视 觉信息 ,因为颜色 和图像 中 的物 体 、背景 十分 相关 ,而 且相对 于其它 特征 ,颜色 特征 的优 势也 十分 明显 ,它对 图像本 身 的尺寸 、形 变 、方 向的 依 赖性很 小 , 有很强 的鲁棒性 , 且计 算也 比较 具 并 简单翻 。因此 , 颜色特征能够很好 的表示 图像 的全局 信 息 ,是 描述 图像所不 能缺少 的信 息 。 目前 有很 多 种颜色 特征提 取 的方 法被提 出来 ,主要有 颜色 直方 图、颜色矩 、颜 色相关 图和颜 色聚合 矢量等。 32 纹理特征 .
1 引言
近年来 ,伴 随着 信息 化社会 的 到来 ,多媒体 高速发展 ,以 图像为 主的多媒体信息 也急剧增加 。 如何准 确 、快速 地从大 量 的互联 网 图像 库 中找 出 所需要 的图像 ,成为许 多研 究者 急需 解决 的一个 重要课 题 。现有 的 图像 搜索 引擎 大部 分是 通过 文 字表达 来进行检 索 的 ,而 图像 的信息 以及 查询要 求不能 用文字充 分 、合 理 的描述 ,所 以检 索效率 和精度非常低 。C I BR技术 的产生合理地 解决 了这 个问题 。基于 内容 的图像检 索(BR是指直接 根据 C I) 图像 的颜色 、纹 理 、形 状 等特征 进行 图像 信息查 询的检索 l 】 1 。新一代互联 网上 的多媒 体搜索引擎 也 是以C I B R技术 为基础的 。由此 ,本文设计 了一种 基于颜 色和纹理 特征 的 w b图像 检 索系统 ,通 过 e 与示例图片的内容特征 匹配搜索 出所需要 的图片 。 2 图像检索 系统模 型 We 环 境下基 于 内容 的 图像 检索 系统 主要 由 b 库生 成子 系统和查询 子系 统构成 ,前 者通 常 以离 线的方式工作 ,后者则主要完成在线 的图像检索 。 We b图像检索 的一般 过程 为 :首 先通 过库 生

基于网页上下文分析的图片检索

基于网页上下文分析的图片检索

页主要部分的识别,可以将图片的说明划分为个别图片说明和公共图片说明两个类别。

在保证检索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图片的召回率。

经过以上改进,我们设计制作的非法图片检索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标(F值)由原来的7096提高到90%。

F值=(召回率术孝自度)*2/(召回率+精度)
2基于网页的图片检索
非法图片检索系统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首先,由智能机器人自动从网上抓取网页存放到本地数据库。

然后,由主要部分识别模块通过分析网页的ltTI札文档结构,识别描述页面主题的主要部分。

网页的主要部分分为主要文本块和重复图片块两个类别。

智能机器人自动从同上收
集页面,作为样本集
』上
嘲页主要部分识别模块
』L
图片说明识别与提取模块
』上
图片检索模块I
图1:总体框架圈
为了使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增加读者的兴趣,一般在网页的主要部分中镶嵌有说明图片,用于辅助表达所描述主题内容。

网页主要部分中的文字通常包含了对图片内容的说明,这些说明性文字是自动制作图片索引的关键。

同时这些镶嵌在主要部分中的图片往往与页面的标题有一定的联系。

这样页面的标题也可以作为这些图片的索引的一部分。

下面用两张图为例对以上概念作一详细说明。

这两张图片反映了两种比较典型的页面风格。

图2是包含有主要文本块的页面样例。

圈2:主要文本块・509・
图3:重复图片块
基于网页上下文分析的图片检索
作者:刘金松, 于浩, 西野文人
作者单位:富士通研究开发中心(北京)
本文链接:/Conference_4888747.aspx。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以重庆洪崖洞景区为例_文捷敏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以重庆洪崖洞景区为例_文捷敏

旅游研究,2019,11(2):44 57doi :10.3969/j.issn.1674-5841.2019.02.004Tourism Research基金项目:(澳门)刘人怀学术交流促进会研究课题“奥港澳大湾区旅游形象的外国游客认知及提升策略研究”(CJH2018KT04)。

作者简介:文捷敏(1991—),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重庆洪崖洞景区为例文捷敏1,余颖1,刘学伟1,刘学敏1,时朋飞2(1.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0;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选取重庆洪崖洞景区作为案例地,以马蜂窝、携程等旅游网站游客发表的网络游记和在线点评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感知的“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特征。

结果表明游客感知的洪崖洞形象可以归纳为依托环境、建筑风貌、夜景风情、美食购物和休闲氛围5个主题,对目的地的整体感知为具有所在城市地标意义的综合性文化商业旅游地;游客对于景区的负面情绪感知主要来自周边交通混乱、指引不足、景区拥挤,以及商业化氛围太浓等方面;洪崖洞独特的景观、故事情境的体验,以及特色消费活动是景区“走红”的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了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网络文本;旅游形象;内容分析;洪崖洞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41(2019)02-0044-14引言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潜在旅游者通过处理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而形成的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感知,是对旅游目的地的一系列印象、看法和情感表达[1]。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Hunt 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旅游形象的含义,即个人对不是自己居住的地方所持有的印象[2]。

随后,旅游目的地形象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

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目的地形象感知不仅能提高游客重游率[3],提升游客对目的地的满意度和忠诚度[4],而且会影响潜在旅游者的出游意愿和目的地选择[5],这是因为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性、无形性和生产消费同步性等特点,在前往目的地之前,潜在旅游者无法亲身体验当地旅游产品,承担着较大的购买风险,因此,他们通过各个渠道信息所获得的目的地形象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当作旅游地的真实反映,影响他们的认知和决策。

基于web技术数字旅游设计——以江西服装学院校园漫游为例

基于web技术数字旅游设计——以江西服装学院校园漫游为例

基于web技术数字旅游设计——以江西服装学院校园漫游为例

王飞; 宿萍; 马成龙 【期刊名称】《《西部皮革》》 【年(卷),期】2019(041)023 【总页数】2页(P33,38) 【关键词】虚拟现实; 全景视频; 校园文化; 现代传媒 【作 者】王飞; 宿萍; 马成龙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江西南昌3302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P317

1 全景视频的的由来 全景视频是通过多个镜头拍摄,并且通过web 技术组合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全景的平面图片,导入全景浏览软件后的给人生成多种感官感受的虚拟环境。体验者与某个跨时空的环境交互,从而产生置身于相应的真实环境中的虚幻感,沉浸感,身临其境的感觉。 1935 年,著名科幻小说家在他作品中首次讲述了虚拟现实眼镜,以头衔为载体,包括视觉,听觉等体验的虚拟现实概念,被后人成为最先提出的虚拟现实设备。直到20 世纪以后,科学家们制作出了更加精准,使用价值更高的虚拟现实设备。此是设计出来的模拟飞行旗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虚拟现实设备,但是本阶段的设备还在研发时期,并没有交到不同消费者的手中。1990 年开始,许多日本等国家游戏公司开始研发虚拟现实游戏设备,虚拟现实在游戏领域的提出在当时的游戏行业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因为设备成本昂贵,游戏体验较差,最终难以普及不善而终。随着Oculus,HTC,等厂家的不断研发。虚拟现实技术在2016 年迎来了新的春天,本阶段的设备价格更适合消费者,更加人性化的内容体验与交互方式,促成了VR行业开始了爆发式发展。每年在江西南昌举行世界VR 产业大会,更进一步的将虚拟现实带到我们的身边。 2 全景视频的特性 2.1 多感知性 经过拍摄、组合、调整导入全景浏览器生成的虚拟环境,比如听觉感知、视觉感知、力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嗅觉感知等一系列的神经末梢反馈。 2.2 交互性 交互的过程是一个输出和输入的过程,用户向虚拟现实设备传入信息,虚拟现实设备通过计算处理将最后的结果以多种感官的形式传递给用户,并且以人本能的方式与虚拟现实世界进行相互作用的交互方案,比如利用跟踪器、感应手套、重力压感、触觉和力反馈装置等一系列设备完成交互。 2.3 沉浸感 沉浸感是虚拟现实中多种特征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指虚拟现实设备对体验者的刺激在认知上符合人的生活经验,从而使体验者感到自己作为全景视频的主角存在于模拟现实中,从听觉、视觉觉、等感受上引起体验者思维上的一致。 3 web 技术的机遇 3.1 国家的大力支持 在2018 年4 月国家教育厅发布《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等条理,明确了国家新阶段教育发展新方向。不仅如此,国家还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规划,这些将成为制定以江西服装学院全景虚拟视频建设规划的重要政策依据。 3.2 填鸭式视频不再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以往的传统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们 3.3 第五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延绵不绝,博大精深的传统历史文化。而中国人拥有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的的特质,已经具有领先于世界的制造能力和产业基础。中国互网络的发展,随着中央提出的“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计划的提出,互联网的标准体系逐渐随着市场的发展步入成熟,合作,共赢,高效的商业模式逐渐在中国明朗起来,使互联网完成在中国从单一模式到综合模式的完美过度。特别是在5G 技术的加持下全景虚拟现实视频传输数据慢、高延迟等许多槽点迎刃而解,在5G 技术的加持下,全景虚拟现实视频在中国的前景还是很开阔的,特别是每年在江西南昌召开的世界vr 产业大会,将国内的虚拟现实技术向世界展示,并且充分吸收外国先进的技术。我相信中国的虚拟现实技术一定可以领先于世界虚拟现实的新的商业模式。 4 web 技术全景视频在校园漫游上的优势 听,老师播放案例,学生们看。学生们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参与感,自然而然的没有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逐渐开始就只会盲目地学习,只是为了敷衍考试。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单纯的应试性教育不再能满足社会对新青年的要求,社会要求新青年们德,智,体,美,劳样样都要发展,都要全面。这时就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工具的出现,这也是全景视频很好的契机。 4.1 web 视频技术与主流短视频相比,特别是在快节奏的今天,互联网以及各种手机终端给短视频平带以及平台用户自主制作视频降低门槛,各类短视频爆发式增长,但也导致信息过于碎片化,内容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在5G 技术的成熟以及大量基站的覆盖,为我们提供了低延时高实时的传输网络,同时也为全景虚拟现实视频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全景视频通过全景720°全方位的演示也刚刚弥补了全视频不专业、信息零散和可信度低的缺陷,从而可以更好地全方位推广宣传校园文化。 4.2 全景虚拟视频与平面视频相比,在数字营销时代的背景下,数字传媒对交互体验的要求也来越高,以互动的形式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模式,将用户主动地接受视频带来的信息。而全景视频无疑是将交互体验和沉浸感做得极致的的一种形式。全景视频通过强烈的视听刺激让体验者短暂的处在虚拟现实的世界中体验全所未有的空间感和真实感。体验者在沉浸化方式中用各种感觉器官体验校园文化,这种方式的感染能力远远的超出以往的传媒方式。情感上的沉浸和交互更容易打动体验者。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来深入的了解江服的学习氛围,加大学校宣传的力度和范围获取社会认可,将学校宣传提升到新高度。 4.3 多角度的扩展故事脉络,传统的平面视频经过了4:3 向16:9 为了将更多地信息展现给观众,全景视频的720°全方位的制作方式,充分发挥制作者的想象力,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打破以往传统的视频制作的局限性,利用多倍的空间展现校园文化,特别是在展示雄伟主教楼时,全长有362 米,就可以在全景相机里一览无余。营造氛围,加强传播效果更好地感染观众。 4.4 第一人称真实传递,在前景视频中,观众身临其境的参与到虚拟现实中,画面制作以观众为中心,观众就是主角的方式开始叙述。加以全景视频主动地引导体验者,使体验者更容易接受视频的制作理念,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得到视频传递的信息,表达出更加丰富的内涵,就像身临其境游江服般,更便于校园文化的推广。 4.5 环绕字母引导叙事,全景视频是将720°的画面展现给体验者,所以画面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心点,但每一个点都是中心点。此时就需要加入标志性符号或者文字来帮助体验者区分主次重点,来吸引体验者的注意力引导滑动屏幕,使观众全部吸收视频中的信息。 5 虚拟现实技术在学校文化宣传发展中的挑战 web 全景虚拟视频是一把双刃剑,在看到全景视频的各种优势下也要正视他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因为虚拟现实技术我们未来可期,但是如果我们过分依赖虚拟现实技术未来真的可期吗?在虚拟现实技术没有真正完善好的今天,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让虚拟现实技术掌控我们的生活,不要让懒惰、臃肿、麻痹、自闭占据我们的生活,不要过分信赖虚拟现实技术。只让其辅修我们,让我们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关系相辅相承,而不是过分依赖或者对虚拟现实技术置之不理,这都不是健康的对待虚拟现实技术的态度。相辅相承,不过分依赖也不过分怠慢,虚拟现实技术才能与我们一起携手创展美好未来。 5 总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重,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智能,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便捷高速。虚拟现实技术在传媒行业中从不可能到指日可待了。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对校园的建设、宣传和提高将无比重要。未来,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的校园将更加美好。因为虚拟现实技术,因为科技,因为这个时代,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论坛,第8卷,第2期,2015年3月

Tourism Forum 2015,Vol 8,No 2(Mar.2015)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1501021

http://glbjb.cn http://lylt.glit.cn

[旅游资源研究]

Web2.0

时代下的旅游摄影与婺源旅游地形象研究

———基于旅游摄影照片的内容分析

刘彬1,甘巧林2

(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旅游管理系,广东珠海519041;2.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010631

[摘

要]随着旅游摄影的普及与

Web2.0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旅游目的地图像生产的旅游摄影活动,也必然与旅游地形

象存在某种关联。基于这一背景,通过网络收集婺源官方宣传图片和旅游摄影图片,运用图片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从内容属性上看,官方宣传与旅游摄影各有侧重,但在婺源核心旅游资源上,却表现出很高的相似度;从照片时间上看,两组照片存在很强的一致性;从照片的表现手法上看,官方试图通过一系列精致唯美的照片建构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婺源形象,而旅游者的摄影照片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性,且带有较重的主观性色彩。[关键词]旅游摄影;旅游目的地形象;内容分析法;婺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15)02-0054-07

引言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和摄影几乎同时诞生在19世

纪40年代,这两个资本主义产业社会的产物,自它们诞生之时,就彼此密不可分[1]。正如桑塔格在《

论摄

影》中所说,“历史上第一次,大批人定期走出他们住惯了的环境去作短期旅行而不带相机,似乎是一件很不自然的事情”[2]。摄影与旅游一样,

都是以观看的

方式在进行,照相机成为现代人旅游的必备配置,摄影已经成为旅游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旅游的结束,大部分旅游者会将旅游过程中拍摄的照片进行重温,并乐于与周边的亲朋好友进行分享,这无形中对旅游目的地形成一种口碑效应,尤其是随着以用户生产信息为主要特征的Web2.0的发展,大部分游

客更倾向于将自己的摄影作品放在博客、网络相册、游记以及其他的社交平台上,从而打破地理空间的限制,使更多的潜在的旅游者成为其摄影作品的观众。在此背景下,一个地方的旅游形象一方面受到了代表官方意志的官方宣传营销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必然受到旅游者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生产的影响,因此地方

旅游形象的建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参与建构的主体也更加多元。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以旅游摄影这一全新的视角,去探察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以期丰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相关理论。西方关于旅游摄影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所谓的“图像转向”(the pictorial turn)和“

视觉的

转向”(the visual turn)[3]。从1979年Richard M.

Chalfen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上发表论

文《Photography’s role in tourism:some unexplored

relationships》开始至今[4],纵观西方30余年的研究历程,西方学术界关于旅游者摄影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者的摄影行为、旅游图片宣传文本的意义分析、旅游者摄影下的东道主及其社会文化变迁等方面[11-18]

。与西方相比,

中国学者对于旅游摄影的

话题关注较少,大多数文章主要集中在探讨旅游与摄影之间的关系、摄影与地方营销[19-23]等方面,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相对比较单一。本文基于旅游摄影视角,以江西婺源为研究案

45[收稿日期]

2014-08-26

[作者简介]刘彬(1989- ),男,江西萍乡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文化地理;甘巧林(1956- ),女,重

庆涪陵人,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旅游经济等研究。[引用格式]Liu B,Gan QL.Research on the tourist photography and the image of Wuyuan under the Web2.0era:Based on the content a-

nalysis of travel photographs[J].Tourism Forum,2015,8(2):54-60.[刘彬,甘巧林.Web2.0

时代下的旅游摄影与婺源旅游地形象研究:基

于旅游摄影照片的内容分析[J].旅游论坛,2015,8(2):54-60.]例,通过网络收集到婺源官方宣传图片与旅游摄影的照片,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来探讨旅游摄影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一)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是一种对于传播

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蕴含的信息进行分析,有表征的图文推断出准确有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24]。本文中,

内容分析法主要用于旅游

目的地的宣传图片以及游客摄影图片的分析,通过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来探讨婺源官方宣传图片与旅游摄影图片之间在内容属性、时间分布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的异同。(二)研究步骤

1.样本收集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网络资料良好的可获取性,利用网络资料对旅游目的形象进行分析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势。本文通过互联网来收集研究所需的样本。其中政府的官方网站的宣传信息可以看做官方对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而网络游记、摄影论坛等网站信息可以认为是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建构。本研究代表官方形象宣传的信息主要来自婺源旅游官方网、江西婺源旅游官网、婺源旅游第一门户网3

个网站①

;而有关游客对婺源形象建构的信息主要来

自目前国内最大的旅游互助平台网站———蚂蜂窝②

样本的收集时间是从2013年3月至2014年2

月。对于官方样本的收集,主要是将3个官方网站里面的图片板块的照片进行收集,共收集到505张照片。而对蚂蜂窝网站样本的收集过程就较为复杂一些,由于蚂蜂窝婺源板块的游记数量达6 043篇,并且游记的数量也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尽量使样本收集合理且反映真实,本次研究将收集样本的时间划分为4个阶段(表1

),并将每个阶段中热门的精品游

记作为样本资料的来源,共收集到照片1 450张,其中每个阶段游记的数量以及游记中的照片数量如表1所示。随后将收集到的1 450张照片进行编号(1-1450),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500张图片作为研究所需的样本。2.样本的分类与处理首先,将通过网络收集到的1 005张照片进行编号,为了区分照片的不同来源、照片反映的时间与空

表1 旅游摄影图片样本量收集情况表时间段游记数量游记中的照片数2013年3-5月31 4202013年6-8月25 3822013年9-11月28 4012013年12月-2014年2月18 247

间特征,每张照片的编号由4个部分组成,用字母a

b分别代表照片来源于官方或游客,用大写字母S、M、F、W分别代表春、夏、秋、冬4个季节,用1~31分别代表照片的拍摄地点,第4个数字代表照片的顺序,如a-S-1-2级即表示来源于官方的反映李坑春天的第2张照片。第二,参照Svetlana(2013

)的旅游照片分类方

法[11]594,将收集到的婺源旅游照片进行分类,

本研究

从照片的内容与属性上将照片分为油菜花、古建筑、人物等13类,为检验分类的精确程度,本研究采用Kappa系数对分类进行检验,将收集来的照片数据输入SPSS 17.0,计算得到来自官方与游客两组的kap-

pa系数值分别为0.812和0.807,两组的Kappa系数均大于0.75

,说明分组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现。

二、研究分析与结果(一)婺源照片内容属性分析

根据照片所反映内容对两组照片进行分类,共分为13类,将数据输入到SPSS 17.0

,并对各类型照片

的频数进行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应用极广的一种假设检验方法,它主要用于检验两个分类指标间有无关联,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的差别有无统计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

卡方系数来检验来源不同的照片在分类上是否存在差异。卡方值为36.929,自由度为12,P值小于0.05,说明官方宣传的照片与旅游摄影的照片在内容

上看,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来看,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两组照片在总体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油菜花、古村落、古建筑作为婺源的旅游形象的核心要素与符号,在官方的宣传照片与旅游者的摄影照片中出现的频率都位于各类照片的前三位。另一方面,从总的13种照片类型中,在反映民风民俗、农田、人物、生活方式、食物等5种类型的照片上,官方宣传与旅游摄影存在较大的差别。官方侧重于宣传婺源的民风民俗与展现有别于油菜花的另一种农田风光形象,而旅游者的镜头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