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质(课件,doc)
新疆的地质图解

新疆的地质图解1、白云岩特有的刀砍纹,顾名思义就像切菜用的菜板上被刀切过条纹,这也是区别白云岩和灰岩的一个标志。
(新疆阿克苏,奥陶系)2、波痕,波浪冲刷留下的痕迹。
(新疆阿克苏,志留系)3、槽模,砂岩底面上的舌状凸起,一端较陡,外形较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端宽而平缓,与层面渐趋一致。
一般认为槽模是流水成因的,即具定向流动的水流在下伏泥质沉积物层面冲刷形成的小沟穴,后来又为上覆砂质沉积物充填而成。
(新疆阿克苏,志留系)4、层内柔皱,发生柔皱变形的岩层多为软弱的含泥较多的层(新疆阿克苏,志留系)5、产于二叠系的玄武岩中。
由于地壳变动使大量岩浆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他气体形成气泡。
气泡在岩石冷却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
之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
(新疆阿克苏,二叠系)6、长生贝,属于腕足动物门,产于下二叠统的的灰岩中(新疆阿克苏,二叠系)7、叠层石,是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一种“准化石”,由于蓝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
(新疆阿克苏,寒武系)8、发生在硅质条带中的褶皱。
(新疆阿克苏,寒武系)9、风暴岩,也称竹叶状灰岩(白云岩),其截面有砾石呈竹叶状。
在正常的浅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层石灰岩,在其刚形成后不久,处于半固结状态,被强烈的水动力破碎,搬运和磨蚀,并在搬运不太远的地方,在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环境下堆积下来,再经成岩作用形成。
(新疆阿克苏,寒武系)10、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特征构造,其外观呈锯齿状,由互相交错的柱状、牙槽状构造缝合而成。
接触缝中保存有不溶解的粘土、有机质、铁质和沥青,有时常有其它自生矿物如白云石、自生石英和黄铁矿等。
(新疆英买,奥陶系)11、黑色泥岩中的黄铁矿结核,代表缺氧还原环境。
(新疆阿克苏,奥陶系)12、交错层理。
(新疆阿克苏,志留系)13、介壳滩–红色的岩石代表高盐度环境,环境苛刻,生物多样性单一。
新疆大地构造 ppt课件

阿尔泰古生代陆缘弧
诺尔特上迭裂陷盆地:发育有晚泥盆世—
早石炭世中—酸性火山岩建造的堆积,并伴随有S 型石英斑岩—钾长花岗岩类次深成侵入体
哈龙古生代岩浆弧 :震旦纪—中奥陶世的巨厚陆源碎屑
岩建造沉积,志留纪为复理石建造沉积。发育志留纪的花岗岩 。晚古生代的花岗伟晶岩。
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弧盆系
阿舍勒、冲乎尔、克 兰、麦兹 弧后盆地
准噶尔弧盆系
北准噶尔晚古生代沟弧带
唐巴勒-卡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弧带
准噶尔地块
依连哈比尔尕-博格达裂陷盆地 吐-哈地块
哈尔力克-大南湖古生代岛弧
觉罗格格晚古生代沟弧带
北准噶尔晚古生代沟弧带
萨吾尔—二台晚古生代岛弧带: 发育有泥盆纪岛弧型钙碱性火山岩、下石炭统碳质沉疑灰 岩、上石炭统陆相酸性火山岩建造和二叠系中酸性火山岩 —磨拉石建造。侵入岩主要是华力西中期岛弧型花岗岩类 。华力西晚期出现“I”型为主,“A”型次之的产斑岩铜矿 的造山后花岗岩。石炭纪末期出现张裂环境,在喀拉通克 一带,有含铜镍的镁铁—超镁铁杂岩沿断裂贯入。 洪古勒楞—阿尔曼太早古生代沟弧带: 中奥陶世蛇绿岩和火山复理石建造。上奥陶统—下志留统 不整合其上,为碎屑岩—火山岩建造,中志留统—下石炭 统均属滨海相陆源碎屑—中酸性火山岩建造或陆相磨拉石 建造,并被下二叠统陆相火山岩—复陆屑建造所不整合。
3、秦祁昆造山系 (Ⅲ)
包括昆仑弧盆系和康西瓦-鲸鱼 湖缝合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
4、西藏-三江造山系 (Ⅳ)
包括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弧盆系两个二级构 造单元。
1、天山-兴蒙造山系 (Ⅰ)
包括阿尔泰弧盆系、查尔斯克-乔夏哈拉 缝合带、准噶尔弧盆系、天山弧盆系等 二级构造单元。
阿尔泰弧盆系:由阿尔泰古生代陆缘弧和阿尔泰 南缘晚古生代弧盆系组成
新疆地形地貌

河流出山之后,坡度突降,水流分散,沙泥沉积,形 是由古代暴流洪积扇群组成,微向盆地中心倾斜,
成扇状平原,现有疏勒、莎车、阿克苏、和田和库车 坡度一般6°-8°,宽度10-30千米,厚度千米以上,
等大小绿洲100多个。绿洲灌溉农业发达,盛产小麦、 表面由2-3米厚砾层组成,水均渗入地下,地面草木
玉米、水稻和棉花等,河道迁移,绿洲也会迁移
“疆”字的由来
弯曲的边境线
阿尔泰山
境外被割让的 国土
天山山脉 昆仑山
地理特征
在地形上高山与 盆地相间,形成 明显的地形单元。 地貌总轮廓是"三 山夹两盆"。
阿尔泰山
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脉 山体长达500余千米, 海拔1000-3000米。主 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 以上,北部的最高峰为 友谊峰,海拔4374米。
不生。
绿洲
戈壁滩
地质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 性山间盆地,地质构造 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 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 地块基底为古老结晶岩, 基底上有厚约千米的古 生代和元古代沉积覆盖 层,盆地呈不规则菱形, 四周为高山围绕。盆地 地势西高东低,
地貌
盆地中部沙漠带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 大流动沙漠。
以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观带和雪山 冰川、高山湖泊为主要特征
昆仑山脉
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 部,横贯新疆、西藏间, 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 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 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 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 里
地质
又称老阿尔卑斯阶 段,是晚三叠世到 白垩世时期中国广 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天山山脉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 一,位于欧亚大陆腹地, 天山呈东西走向,绵延 中国境内1700千米, 占地57万多平方公里, 占新疆全区面积约1/3。
新疆地理课件.ppt

治理措施:
1.采取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
2.防治土地沙化 3. 建立完善生态防护体系, 保障新疆生态安
全和社会和谐 在北疆建立 三区一线!生态防护体系, 即艾比 湖前沿防护区、克拉玛依- 玛纳斯湖- 艾里克湖沙 漠西部防护区、玛纳斯- 木垒沙漠东南部防护区
4. 掌握三大平衡, 有效配置水资源 新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 草场资源也位于 全国前列。改善农业环境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 内容, 在绿洲农业区, 必须掌握三大平衡, 即水量平 衡、水土平衡和灌排平衡, 优化绿洲农业环境
石榴
香梨
哈密瓜
葡萄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在祖国的西北,面积160 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中沙漠和 戈壁占新疆总面积的40%以上。这里干旱少雨,温差大, 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绿洲面积占新疆总面积的4%以上。 在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蔬菜的品种少,数量少的 现象,所以新疆形成了以牛,羊肉为主的饮食文化。 居 住在这里的民族很少吃蔬菜,因而菜肴也较少。
羊杂碎
新疆大盘鸡
烤羊肉
新疆香馕
新疆,特殊的习俗风情。 新疆舞
飞鸟千里不敢来-火焰山 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梦幻天池 罗布泊 :逝去的楼兰古迹
“魔鬼城”赏雅丹地貌 伊犁,薰衣草的海洋
新疆的矿产资源: 石油、天然气、煤、金、新疆软玉、水晶、玛瑙等
新疆现在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一些地方开荒过度,造 成水土不平衡,原始植被破坏,沙尘暴发生平凡.特别是南疆部分地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 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 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 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陆地边 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 邻国家最多的省区。
新疆地质--地层分布

地质境内地层出露及岩石分布较全。
第一节地层古生代寒武纪以前地层未有发现,从古生代奥陶纪到新生代各时期地层大都有较广泛出露。
中生界以前岩层为中深变质岩系及浅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区;新生界为较软弱或松散岩系,主要分布在前山和平原地区。
一、古生界Pz(一)奥陶系0 主要分布在车排子、甘家湖以北,准噶尔西界山带南部地区,多是板岩、千枚岩、中~基性火山岩并含薄层灰岩,为中、下奥陶系,含四射珊瑚化石。
(二)志留系S沿天山带的奎屯河~古尔图河分水岭地带,即婆罗科努山北坡,有较大面积出露。
在准噶尔西界山带和奥陶系分布相似。
主要为石英砂岩、硅质岩、凝灰岩、石英片岩、混合岩等,上、中、下志留系均有,含较丰富的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化石。
(三)泥盆系D沿婆罗科努山和依连哈比尔尕山及准噶尔西界山带的托里、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的泥盆系地层分布面积较广。
北天山地区主要为中、上泥盆系,未发现下泥盆系。
准噶尔西界山带上、中、下泥盆系均有分布。
主要为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变质凝灰岩、角页岩、碳酸盐岩等,含放射珊瑚化石,总厚5000米以上。
(四)石炭系 C 石炭系为农七师所处天山和准噶尔西界山带分布最广、层次较全的地层之一。
沿奎屯河、古尔图河上游地带主要为海相火山喷发岩,如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砂岩、碳质页岩、碳酸盐岩、硅质岩等。
在古尔图河上游、莫特沟以及准噶尔西界山带,石炭系中有储量丰富的石灰石矿,为生产水泥的优良原料。
'(五)二迭系P 主要为火山岩系和陆原碎屑岩系,分布于奎屯河、安集海河和喀什河上游地带及准噶尔西界山带。
根据石油勘探资料,在准噶尔盆地的农七师境内乌尔禾、车排子地区团场地下深处有二迭系地层,为含油地层组成部分。
二、中生界Mz(一)三迭系T 在奎屯河团结大渠龙口附近东西向分布直到四棵树河,有中、上三迭系出露,主要为红色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厚数百米。
克拉玛依白碱滩附近有分布,也为中、上三迭系,为灰绿色砂岩、砾岩及杂色泥岩。
新疆基础地质资料

地层一、前寒武纪1、下元古界(一)温泉群分布于博尔塔拉河南岸别珍套山北坡,沙尔陶勒盖也有少量分布,近东西向延伸。
该群下未见底,上与长城系哈尔达坂群断层接触。
《新疆区域地层表》①(1981)曾划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1988年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六分队厘定为温泉群,并划分出上下亚群。
根据同位素年龄资料,温泉群变质年龄为1727Ma(百万年,下同),母岩形成于2000~1700Ma,相当于早元古代。
该群为一套变质岩,被大量花岗岩枝、中基性岩脉穿插,由于色调反差大,形成斑马状构造、肠状构造和莲花状构造,十分醒目。
此种景观可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达格拉格布拉克群相媲美,二者层位也相当。
总厚1469~2207.3米。
下亚群为一套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为灰一线灰色脉状注入混合岩、灰白色条带状混合岩、暗灰色混合岩化黑化母石英片岩、灰色云母石英片岩、黄紫色含铁白云母二长变粒岩、片麻岩等,厚836.6~1575米。
上亚群为一套变质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岩石组合为灰白色和条带状大理岩、灰色斜长角闪岩、浅灰绿色二云母石英片岩、灰色肠状二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厚632.3米。
(二)兴地塔格群分布于大平台地区的两岔口和高台山一带,分上中下三个亚群。
下亚群为一套中一深变质岩。
主要岩性为灰、灰绿色云母斜长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夹角闪片岩和变质砂岩,未见底,厚1936—3993米。
高台山一带变质较深,为一套片麻岩、混合岩类和片岩,厚1936.6米。
中亚群整合覆于下亚群之上,为一套灰、黄褐色石英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局部夹少量碎屑岩,厚747.2米。
上亚群整合于中亚群之上,上被下泥盆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角度不整合超覆。
主要岩性为灰色碎屑灰岩、灰绿色变质长石砂岩、细砾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蚀变英安岩、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石英片岩、阳起石片岩、角闪斜长黝帘石黑云母片岩、二云二长片麻岩、大理岩。
本亚群具有色调绿、石英脉和片理化发育等宏观特征,厚746~2553米。
第二章新疆地理地质地貌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地理
安瓦尔买买提明
第二章 新疆地貌与地质构成
第一节 地貌结构与主要地貌类型区(地貌单元)
新疆地域辽阔,地质构成复 杂,地貌形多样,地貌类型 众多。新疆地貌的基本轮廓 是“三山夹两盆”即天山横 亘于新疆中部,北部为阿尔 泰山,南部昆仑-阿尔金山。 三大山系之间为准葛尔盆地 和塔里木盆地。新疆地貌具 有以下特征: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地理
安瓦尔买买提明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地理
安瓦尔买买提明
第一节 地貌结构与主要地貌类型区(地貌单元)
一 新疆地貌轮廓及其基本特征 3 无论是山脉还是盆地都是纬向或者基本上纬度方向分布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地理
安瓦尔买买提明
第一节 地貌结构与主要地貌类型区(地貌单元)
一 新疆地貌轮廓及其基本特征 4 两大盆地的坡向及其相应的河流向相反
安瓦尔买买提明
第一节 地貌结构与主要地貌类型区(地貌单元)
二 新疆的主要地貌单元
1 天山山脉
阿拉套
乌孙
婆罗科努力
阿吾拉勒
依连哈比尔尕山 鸟 肯
加
尔 各
博格达山 巴里坤山
斯
那拉提
额尔兵 萨尔明
觉勒塔格
阿拉沟
喀里克山
科克沙尔山
哈尔克山
科克铁克山
麦当山
库鲁克塔格山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地理
安瓦尔买买提明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地理
安瓦尔买买提明
第一节 地貌结构与主要地貌类型区(地貌单元)
一 新疆地貌轮廓及其基本特征
新疆地质构造特征

塔里木微板块
仑 昆
柴达木微板块 结 合带
是在太古代古陆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克拉通,经过古生代期间的多 次裂解拼合,不断增生,于石炭纪末最终固结成统一的大陆。可分为三个微 板块和一个结合带。
伊犁微板块
⒀
⑴ ⑵
⑻ ⑼ ⒃
⑾ ⒂
⒄ ⒅
⒆ ⒇ ⒁
⑷⑸巩那乃拉斯提裂-谷巴仑:台早早石古炭生世代急晚剧期拉岛张弧,形:成早碱古性生系代列晚中期酸南性天火山山洋岩向和北其俯上冲的,碳在酸该盐区
洪古 古生
勒 楞
-
勒
卡
乔
巴 唐
拉
夏
麦
哈 里
拉沟
弧
沟
带
谷
弧
博 格
达
裂
带
吐
哈
盆地
准依博哈吐大连格南哈噶尔哈达湖盆尔里比晚古地盆克尔古生:地古尕生代该及生盆沟代复东代地弧裂合准岛是带谷岛噶弧在弧:尔带二在裂 ::陆叠西谷由该缘纪部扩奥带盆裂为张陶志地陷伊始纪留:盆犁于、地微早志系基的板石留缺底基块炭纪失可础与世、能,上准, 泥由主发噶盆出早要展尔纪现古 出起板和下生 露来块石代 奥的炭洋 陶中缝纪统壳 系新合等双、生带多峰岛 泥代个式,弧 盆盆时火向
洪古 古生
勒 楞
唐巴勒-卡拉麦里 沟弧带:由两期不同时
唐
巴
- 勒
卡 拉
代的蛇绿杂岩带及古生
乔 代岛弧组成。
夏
麦
哈 里
拉沟
弧
沟
带
谷
弧
博 格
达
裂
带
吐
哈
盆地
巴唐该带巴尔在勒雷东蛇克准绿-噶岩北尔带塔地:山区代发古表育生奥了代陶复系合下岛统达弧钙拉带碱布性:系特该列-岛中卡弧-拉为酸麦古性里生火蛇山代岩绿洋和杂内中岩叠上带加统:岛火代弧山表,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地质Xinjiang Geology第一章地层Stratum(a)Stratigraphy地质年代及统一地层表地层划分的依据及命名现代地层单元的划分依据是:岩石组合、生物组合和地球化学之特征而进行划分的。
命名原则是以地层首先确立地的地名命名之。
新疆地层发育齐全,从上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以古生界最为发育,广布于天山、昆仑山和东西准噶尔地区,而且沉积类型多样,岩性、岩相复杂,厚度变化甚大。
上太古界:仅见于阿尔金山北坡,范围甚小,为一套深变质岩系,以出现较多的麻粒岩为特征。
元古界:出露于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天山、昆仑山区。
下元古界下部以达格拉格布拉克群为代表,上部以兴地塔格群为代表,二者为不整合接触,它们均是以低角闪岩相为主的变质岩系,混合岩发育。
上部锆石U—Pb年龄1800—2100Ma。
中上元古界全区以变质很浅的单相变质和富含叠层石及微古植物为其共同的特点,但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的岩相建造差异明显。
塔里木盆地北缘及天山区,长城、蓟县、青白口系三者为连续性沉积,总的属相对稳定的陆缘海的沉积环境,塔里木盆地南缘和昆仑山区,长城、蓟县系则为活动型优地槽沉积,岩性复杂,岩相变化甚大,火山岩发育,为火山—复理石建造,青白口系为稳定型富含硅镁质的碳酸盐岩建造,不整合或超覆不整合下伏地层之上。
震旦系:主要发育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天山地区,以碎屑岩为主,夹有三套冰碛岩和火山岩,不整合或超覆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上与寒武系为平行不整合。
地层发育完整,层序清楚,为我国研究震旦系的理想地区。
下古生界:寒武系至下奥陶统全疆多数地区为以含磷硅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化石丰富,属稳定型地台盖层。
自中奥陶世开始出现地槽型沉积,火山岩发育,志留系则为以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复理石沉积。
上古生界:是本区分布最广,岩性、岩相最复杂,厚度变化最大的地层。
大致以博罗科努一阿其克库都克大断裂为界,其南、北在沉积建造、厚度和古生物组合上,都有很大差异。
北部以优地槽沉积为主,具北型生物地理区系特点,南部以稳定的地台型和冒地槽型沉积为主,具有南型生物地理区系特点。
早石炭世中期是全区海侵规模最大的时期,早石炭世晚期于准噶尔地区开始出现陆相火山岩;中晚石炭世海侵范围大大缩小,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区隆起,但在北天山和西准噶尔至中石炭世仍为优地槽型沉积,火山岩发育,并有蛇绿岩相伴出现,构成蛇绿岩—火山岩—硅质岩建造。
早二叠世塔里木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几乎到处都出现陆相中基性一碱性火山岩系;晚二叠世全疆均为陆相碎屑岩沉积。
中生界:以陆相地层为主,海相地层较少。
前者分布于塔里木、准噶尔、吐—哈盆地及大小山间盆地中,均属河湖相沉积,全区均可对比,富含煤和油气等矿产,后者见于昆仑山新生界:第三系除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有少量下第三系海相膏盐沉积建造外,全区均为陆相红色碎屑岩;第四系广泛发育,成因类型繁多,具有由山麓相→冰碛相→洪积相→风积相相变演化的特点,反映了气候由冷变暖并逐渐干旱的趋势。
在昆仑山还有火山岩堆积,形成奇特的火山地貌景观。
第一节前震旦系(纪)(Pre-Siniian system(Period))前震旦系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部,出露于塔里木地台边缘隆起带和周边褶皱山系中的古老地块中,新疆北部仅在阿尔泰山南部有小片蓟县系出露。
新疆前震旦系包括上太古界、下元古界、中元古界和上元古界的青白口系。
其中,下元古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两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下部大体相当华北地区的五台群,上部大体相当于华北地区的滹沱群;中元古界包括长城系、蓟县系,上元古界包括青白口系、震旦系。
由于震旦系在塔里木地台区已具有盖层性质,且发育完整,研究较详细,是新疆地层的一大特色。
一、上太古界新疆最老的地层是上太古界,仅见于阿尔金山东段北坡,称米兰群,为一套高角闪岩相一麻粒岩相的变质岩系,与下元古界阿尔金群为断层接触,在英格布拉克一带见青白口系索尔库里群乱石山组角度不整合超覆其上。
出露厚度3287m。
前人对该套地层的划分颇不一致。
1947年梁文郁等称其为敦煌系,时代为元古代。
1977年新疆地层表划为下元古界,称卡拉塔什塔格群。
1981年李天德、冯明道等将时代厘定为太古代,称达格拉格布拉克群,并被后人所引用。
因达格拉格布拉克群与库鲁克塔格一带的下元古界地层同名,故本文重新命名为米兰群,并根据同位素年龄值及区域地质特征将时代厘定为晚太古代。
二、下元古界下元古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Pt11)分布比较局限,仅见于库鲁克塔格及昆仑山区,上相似,均为高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混合岩化作用比较普遍。
上、下两部分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下部在塔里木北部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来,塔里木南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较多;上部在塔里木南北均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
三、中、上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地区与下元古界大致相同,但比下元古界分布更广,主要见于中国天山的西部、库鲁克塔格、柯坪、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包括喀喇昆仑山)等地区,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也有小片出露。
中、上元古界以显著的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元古界之上,两者之间变质作用类型和变质程度一般有较大差异,下元古界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变质较深,为高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中上元古界一般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变质较浅,为绿片岩相一低绿片岩相(千枚岩相)。
但在构造活动区,中上元古界因构造挤压作用的加强和局部热流值的升高,变质程度提高,出现高绿片岩一低角闪岩相变质,同时火山岩增多,因而稳定类型与活动类型开始分化,也是中上元古界不同于下元古界的特点之一。
第二节震旦系(Sinian system,10(8)-600Ma)新疆震旦系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天山地区,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南缘也有发现。
震旦系以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之上,构成塔里木地台基底之上的第一套盖层。
除了地台型震旦系之外,在阿尔泰山北部发育一套冒地槽型复理石沉积,微古植物化石证实其时代属震旦一寒武纪。
新疆震旦系以库鲁克塔格地区发育最好,其下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前震旦纪变质地层或花岗岩体之上,其上与下寒武统平行不整合接触。
包括上、下两统,划分为八个组,其间发生了三次冰期和两次间冰期,并发生了多次火山喷溢和震荡性构造运动,有丰富的生物化石,图1-新疆早震旦世古地理图图2-新疆晚震旦世古地理图第三节寒武系(Cambrian setem,570-500Ma)新疆寒武系大体上与震旦系分布范围一致,主要分布在天山和塔里木盆地北缘。
在昆仑山区也发现有寒武系的线索。
阿尔泰北部的寒武系与震旦系未分,尚缺少可靠的化石依据。
新疆寒武纪地层根据沉积类型和古生物群特征以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等划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天山、库鲁克塔格、塔里木、昆仑山等五个地层区。
阿尔泰—准噶尔区,主要是一套变质不深的复理石建造,含少量微古植物化石。
天山区主要是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其厚度之小,化石之丰富,在国内外均很罕见,古生物群属于中间动物区天山型动物群。
库鲁克塔格区,岩性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并有火山岩,厚度较大,化石丰富。
古生物群:在早寒武世属于东方动物区华北型扬子区动物群,而中,晚寒武世既有华北型动物群,亦有天山型动物群,所以我们称其为混合型动物群。
塔里木区为稳定的典型地台型沉积,早寒武世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和少量碎屑岩,中、晚寒武世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和泻湖相以及半隔绝海的白云岩及石膏层,古生物群属于东方动物区华北型动物群。
昆仑山区研究程度极差,动物群属于东方动物区华北型动物群。
新疆寒武系中的矿产比较丰富,主要有磷、铀、钒、银、铁,锰,油气和石膏等。
其中磷矿主要产于下、中统,一般矿层较薄,品位较低。
早寒武世的含磷层位:在柯坪地区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相当于梅树村阶。
天山和北山地区分别为磷矿沟组、双鹰山组,相当于沧浪铺阶中晚期,库鲁克塔格地区为西山布拉克组,可能属于沧浪铺阶的早期。
中寒武世的含磷层位主要为天山地区的肯萨依组。
寒武纪的锰矿主要见于哈密地区塔水,属于浅海近岸沉积型锰矿。
阿克苏地区的沙依里克钒矿,产于早寒武世早期的含钒炭质页岩中。
两者均是海相沉积型。
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西山布拉克组的黑色炭质岩系中有的地段已构成钒、银矿层。
根据近年来对塔里木盆地北缘油气的普查勘探证明,塔里木北缘寒武系分布较普遍,厚度大,其中的灰色灰岩、沥青质白云岩、白云岩、生物灰岩、黑色页岩等是重要的生油层之一。
图3-新疆早寒武世古地理图4-新疆中寒武世古地理图图5-新疆晚寒武世古地理图第四节奥陶系(Odovisian sytem,500-400Ma)新疆奥陶系发育较为齐全,出露良好,但分布比较零星,且常与寒武系相伴产出。
由北而南可分为四个生物地层区,即阿尔泰—准噶尔区、天山区、塔里木区、昆仑—阿尔金山区(图I—5)包括以下五种沉积类型:1.碎屑岩笔石相沉积:主要分布于天山区和塔里木区北缘,以博罗科努山和库鲁克塔格地区为代表;2.碳酸盐岩介壳相与碎屑岩笔石相的交替沉积:主要分布于塔里木区,以柯坪地区为代表;3.富钙质碎屑岩介壳相沉积:主要分布在昆仑—阿尔金区;4.火山岩沉积: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准噶尔地区,以西准噶尔玛依勒山的科克萨依组、阿尔泰山的东锡勒克组为代表,另外天山区的奈楞格勒达坂组、昆仑—阿尔金山的拉配泉群和铁石达斯群也属于火山岩类型;5.类复理石沉积:见于阿尔泰山地区,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变质,特别是可可托海至青河一带变质较深,形成结晶片岩、片麻岩和混合岩。
新疆奥陶系目前发现的矿产较少,主要有石油、磷,含铁碧玉及石灰岩、白云岩等。
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白云岩中发现了油、气,为在塔里木寻找大油田展示了新的良好前景。
图6-新疆早奥陶世古地理图图7-新疆中奥陶世古地理图图8-新疆晚奥陶世古地理图第五节志留系(Silurian system,440-400Ma)新疆的志留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东西准噶尔、塔里木盆地北缘均有出露。
除塔里木盆地北缘为稳定型沉积外,其他地区均为槽型沉积,岩性复杂,变化较大,变质程度深浅不一。
在阿尔泰山至东准噶尔地区,为中深一浅变质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合,以含图瓦贝为特征;西准噶尔地区为灰绿色、紫绿相间并以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复理石建造,夹火山岩、硅质岩,生物化石稀少,变质微弱,靠近准噶尔盆地边缘地带,火山物质大大减少,并夹碳酸盐岩,富含笔石、珊瑚、腕足类化石,研究程度较高;天山地区为陆源、火山兼备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火山岩组合,具有由冒地槽过渡到优地槽沉积演化的特点,生物化石较少,岩石变形强烈,变质程度较浅;昆仑山地区为浅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化石稀少。
基于上述情况,依据地层区划原则,新疆志留系划分为:一、阿尔泰—东准噶尔区,二、西准噶尔—北天山区;三、天山南脉区,四、塔里木盆地北缘区;五、昆仑—阿尔金山区(图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