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光盘备选习题《散文》备选模拟质检
2020届高三语文专项综合演练基础知识1.8得体备选高考试题

2020届高三语文专项综合演练基础知识1.8得体备选高考试题
2020 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操练基础知识 1.8 得体备选高考试
题
1.( 2020·海南、宁夏卷)下边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稳当,请指出并更正。
通告
为提升电话网的通信能力,我企业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互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将相关事项宣告以下:
敝工程将于 2020 年 6 月 10 日 20 时至 11 日 8 时施工,在此时期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
话。
互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喊转移等)需要从头设置;热线和呼出
限制的设置方法也有变化。
若有疑问,欢迎提出。
本企业客服电话: 87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
不安。
请予理解和支持。
天网通信有限企业青山分企业
2020年6月7日
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
:
我们知道 ,今日我们接受的不只是是物质上的捐献和支持 ,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舞、一种鼓励。
这类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为努力地学习,以更优秀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
【分析】此题考察道谢词的表达能力,要注意内容的前后连接,语气诚心,达到道谢的目
的。
道谢词属于应用文体,目的是表达感谢,要切合这一特色。
【答案】
敬爱的华南大学的各位代表:
你们好!第一请同意我代表南粤中学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感谢华南大学为我校无私
捐献了一批图书和电脑。
(最后,)再次向华南大学表达崇敬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1 / 11 / 1。
2020年真题——语文(全国卷Ⅲ)含答案

2020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Ⅲ)含答案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2020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 文言文阅读 文言虚词

2020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③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④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⑥剑阁峥嵘而崔嵬⑦劳而无所,必有悖心A.①③④⑥B.①③⑤⑦C.②④⑤⑥D.②⑤⑥⑦【解析】①③⑤⑦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但是”。
②中的“而”是代词,你的;④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②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③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④壮士!能复饮乎⑤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⑥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⑦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A.①②⑤⑦B.③④⑥⑦C.①③⑤⑦D.②④⑤A.①意忘其为狼矣②若属皆且为所虏B.①乃伪睡以俟②余船以次俱进C.①则二狼伺其未觉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①乃杀而取其革②陈涉乃立为王【解析】都是副词,“于是”。
A项,①动词,是;②介词,与“为所”组成复合词,表被动。
B项,①连词,以便,借以;②介词,依,按照。
C项,①代词,他;②副词,表反问,难道。
【答案】 D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晋平公觞客,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
平公趣杀炮人,毋有反令。
炮人呼天曰:“嗟呼!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平公曰:“何谓也?”对曰:“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是臣之一死也;桑炭炙之,肉红白而发不焦,是臣之二死也;炙熟,又重睫而视之,发绕炙而臣不见,是臣之三死也。
意者,堂下其有憎臣者乎?杀臣不亦枉乎!”(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②是臣之一死也B.①平公曰:“何谓也?”②是臣之三死也C.①风靡骨断而发不断②发绕炙而臣不见D.①死而不自知乎②杀臣不亦枉乎。
2020届高三语文专项综合演练基础知识1.8连贯备选高考试题

2020 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基础知识 1.8 连接备选高考试操练题1.( 2020·浙江卷)把以下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接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理学家为何崇古抑律?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模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何讲究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行低呢?②他们以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关于人的道德涵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类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款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原来能够不讲,可是假如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要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无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究声律、对偶等,这些讲究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行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由。
【答案】⑤①②④③2.( 2020·辽宁卷)挨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组是()“开卷有利”是说翻开书就必定会有收获。
,,,。
,假如你勤念书、读好书,你就必定能真实领会到念书的乐趣。
①令人们不停完美,走向进步②自然,有的书是有弊端的,要擅长选择③的确,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④书是人类获取悉识的重要门路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很多崇高的人讲话”⑥念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人间的美与丑A.②⑥⑤④①③B.③⑥②⑤①④C.④③①⑥②⑤D.⑤③④⑥①②【分析】从表意上说,⑤③是一组表意项,论述人与书本之间的关系;①④⑥在表意上都是论述念书的好处的,在层次上①是最后结果,应放在最后,获取悉识后才能进一步辨析美与丑,所以④属于基础层面,⑥属于高级层面,这样三者的次序就确立了;②属于变换话题的句子,另起一个层次。
从剖析上看,前两个组合属于同一话题,应当相连接,前一组合表原由,后一组合表结果,这样前后的次序就确立了,正确的排序应为:⑤③④⑥①②。
【答案】 D3.( 2020·广东卷)依据语境,以下排序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会而现各种化身。
2020届高三语文专项综合演练基础知识1.4《词语》备选高考试题

1.4 《词语》备选高考试题1. ( 2020·山东卷)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不论出此刻哪里,脸上一直挂着一抹浅笑,真挚、甜美、和蔼,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龄最小的也已82 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此刻,虽已经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楚,回想起当年,感触万千。
C.固然面对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好多,可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而且做得愈来愈好。
D.地震异地布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修基本达成,学生提早搬入新校园络绎不停....的重修喜报报告着灾区的再生。
【答案】 D2. ( 2020·安徽卷)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适合的一句是()A.今年春节时期,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谈话会,向回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告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局势。
B.在文化强省战略引导下,我省动漫家产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昨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平起平坐。
....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别开生面,创建性地采纳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俭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连续发展。
【分析】此题考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A 项,“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划分不出二者的差异,指二者完整一致。
用于此处不合语意。
B 项,“平起平坐”不论之间的差异,相同对待。
等:相同;量:权衡,估计;齐:一齐,相同。
而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异了。
C 项,“别开生面”原指诗文的构想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方法独出心裁。
D 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初遇到攻击或遇到灾害。
当:担当,蒙受;冲:交通要道。
2020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Ⅲ)+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2020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
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
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
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
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
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
2020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 文言文阅读 模拟质检(综合)

2020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文言文阅读模拟质检(综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也。
父升,隋河州刺史。
弘基少落拓,交通轻侠,不事家产,以父荫为右勋侍。
大业末,尝从炀帝征辽东,家贫不能自致,行至汾阴,度已失期当斩,计无所出,遂与同旅屠牛,潜讽吏捕之,系于县狱,岁余,竟以赎论。
事解亡命,盗马以供衣食,因至太原。
会高祖镇太原,遂自结托,又察太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
由是大蒙亲礼,出则连骑,入同卧起。
义兵将举,弘基召募得二千人。
王威、高君雅欲为变,高祖伏弘基及长孙顺德于厅事之后,弘基因麾左右执威等。
又从太宗攻下西河。
义军次贾胡堡,与隋将宋老生战,破之,进攻霍邑。
老生率众阵于城外,弘基从太宗击之。
老生败走,弃马投堑,弘基下斩其首,拜右光禄大夫。
师至河东,弘基以兵千人先济河,进下冯翊,为渭北道大使,得便宜从事,以殷开山为副。
西略地扶风,有众六万。
南渡渭水,屯于长安故城,威声大振,耀军金光门。
卫文升遣兵来战,弘基逆击走之,擒甲士千余人、马数百匹。
时诸军未至,弘基先至,一战而捷。
高祖大悦,赐马二十匹。
及破京城,功为第一。
从太宗击薛举于扶风,破之,追奔至陇山而返。
累拜右领都督,封河间郡公。
又从太宗经略东都,战于璎珞门外,破之。
师旋,弘基为殿。
隋将段达、张志陈于三王陵,弘基击败之。
武德元年,拜右骁卫大将军,以元谋之勋,恕其一死,领行军左一总管。
又从太宗讨薛举。
时太宗以疾顿于高坡城,弘基、刘文静等与举接战于浅水原,王师不利,八总管咸败;唯弘基一军尽力苦斗,矢尽,为举所获。
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仁杲平,得归,复其官爵。
会宋金刚陷太原,遣弘基屯晋州。
裴寂为宋金刚所败,人情崩骇,莫有固志。
金刚以兵造城下,弘基不能守,复陷于贼。
俄得逃归,高祖慰谕之,授左一总管。
从太宗屯于柏壁,率兵二千自隰州趋西河,断贼归路。
时贼锋甚动,弘基坚壁,不能进。
及金刚遁,弘基率骑邀之,至于介休,与太宗会,追击大破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光盘备选习题《散文》备选模拟质检一、(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河家张承志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
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胜更自然更原始。
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
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
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
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
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
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
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
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
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
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
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
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
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
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
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
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
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杨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
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
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
他也喜欢看河。
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
水汽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
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
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
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语。
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
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由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
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
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
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
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
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看段落的作用,一般从结构、表现手法、表情达意的方面来思考。
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
【答案】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②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
句子在文中所处位置也是考虑其作用的因素。
该句处于文章中间段落,首先考虑其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句。
其上下文行文紧凑,节奏激荡,而该句叙事缓和,可知该句使上下文节奏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答案】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4.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应结合韩三十八老汉的人生经历来鉴赏,韩三十八老汉戎马半生,飘荡一生,而大河家就是他的家,黄河就是他的根。
关于韩三十八老汉的描述是在文章的十至十三段,第十段写他喜欢看河,第十二段写他看河时默默无语,第十三段点出其中缘由。
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是因为老汉与河的关系,“默默无语”是坎坷人生后的醒悟。
作者写韩老汉,是将他当作了底层人的代表,写韩老汉的动作,就是写以韩老汉为代表的大河家人、底层人与河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思考。
【答案】(1)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2)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二、(2020·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自然[美]爱默生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
在阴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
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
在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
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
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
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和灾难。
站在赤裸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
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
我是上帝的一部分。
在那时,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了: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
我热爱那不受抑制的永恒的美。
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
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
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
我简要概括他的内心世界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本题难点在于,能否对文中形象性语句作出准确的解读。
“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这是说在森林里,在大自然中可以永葆青春。
“我的头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这是说自己的灵魂和思想情感得到极大的升华。
“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眼球”的特征是“将万物都纳入眼中”,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在大自然中变得胸襟开阔,胸怀博大。
“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这是说自己有了一种博爱的情怀。
“我是上帝的一部分”,这是说在上帝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尊卑贵贱。
解读了上述语句之后,答题就很容易了。
作者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就是情感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上文写“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具体表现在两点:一是“拥有永恒的青春”,二是修补了任何不幸带来的痛苦。
下文写“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博大的胸襟,二是博爱平等的情怀。
【答案】自然的庄严神圣与博大深邃,使他的精神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内心变得高尚无私,认识到人与万物的契合以及人与人的平等、博爱。
7.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8.简要说明第六段画线部分与第一段画线部分之间的联系。
【解析】文章中的照应句,前呼后应,使结构严谨。
但是,这种照应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常常在内容上起到深化的作用。
【答案】这两部分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认识的逐步深化。
从最初对自然单纯的喜悦感受进而醒悟到:自然不仅有喜悦,有时还会被忧伤笼罩,身处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
三、(2020·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春风林斤澜北京人说:“春脖子短。
”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
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
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这才草长,花开,莺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
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
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
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
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