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影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全诗原文及赏析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出自宋代张先的《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写翻译写赏析分享相关翻译写翻译青门引·春思译文及注释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出一丝丝的微寒。
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
时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
目睹残花落叶更令人伤情,不觉借酒消愁竟然大醉酩酊,这又是去年种下的旧 ...相关赏析写赏析青门引·春思赏析此为春日怀人之作。
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
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 ...作者介绍张先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
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晚年退居湖杭之间。
曾与梅尧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juview_2108.h tml绿叶紫裹,丹茎白蒂。
出HH56F>自先秦宋玉的《高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
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朝视之,如言。
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王曰:“朝云始楚,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
古诗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翻译赏析

古诗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项鸿祚。
其古诗全文如下: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
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注释】①阑珊:哀残。
此处形容人物情绪。
②残夜:夜将尽。
【赏析】莲生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
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
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
他们太依恋春天的美好,也太担心春天的逝去,所以他们比平常人感受着更多的愁苦。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的意思_全诗赏析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出自宋代张先的《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译文及注释】译文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出一丝丝的微寒。
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
时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
目睹残花落叶更令人伤情,不觉借酒消愁竟然大醉酩酊,这又是去年种下的旧病。
一阵阵轻冷的晚风,夹着城楼上画角凄厉的嘶鸣,把我吹醒。
夜幕降临,重门紧闭,更显得庭院中死一般的寂静。
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哪料到那溶溶的月光,把邻院中荡秋千的少女倩影送入我的眼里。
注释庭轩:庭院,走廊。
清明:。
残花中酒:悼惜花残春暮,饮酒过量。
楼头画角:楼头,指城上的戍楼。
画角,军用的号角,涂了彩色,故称画角。
【赏析】此为春日怀人之作。
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
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
“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
“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
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
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
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
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
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
“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
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
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
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
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
前一年如此,这一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
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
张先《青门引·春思》译文及鉴赏参考

张先《青门引·春思》译文及鉴赏参考导读:张先《青门引·春思》译文及鉴赏参考《青门引·春思》宋代:张先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青门引·春思》译文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着微寒。
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
时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
对着落花醉酒酣饮,这伤心病痛像去年一般情境。
晚风吹送谯楼画角将我惊醒,入夜后重门紧闭庭院更加宁静。
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时,哪里还能再忍受溶溶月光,隔墙送来少女荡秋千的倩影。
《青门引·春思》注释乍暖:天气骤然暖和起来。
庭轩:庭院和走廊。
清明:节气名,约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
中酒:喝醉了酒。
去年病:指去年喝醉了酒,即中酒。
楼头画角:指谯楼(城门上的望楼)上的画角。
画角,绘有彩画的军中号角,多以竹木或皮革制成。
重门:一道道门户。
《青门引·春思》赏析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整首词从触觉、听觉、视觉等方面写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上阕是伤春,春尽花残,令人忧伤;下阕是怀旧,萦怀往事,竟与秋千有关,引人遐思,是神来之笔。
全词情景交融,含蓄委婉,意味隽永,充分体现了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
“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
“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
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
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
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
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
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
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
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
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
描写月景的诗句

描写月景的诗句1、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青门引春思》2、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欧阳修《晚泊岳阳》3、一轩明月上帘栊。
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4、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5、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陆游《关山月》6、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李益《宫怨》7、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8、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王沂孙《眉妩新月》9、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10、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刘长卿《喜李翰自越至》11、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白居易《望月有感》1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张九龄《望月怀远》13、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14、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15、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16、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张曙《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17、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18、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
汪遵《渔父》19、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李益《从军北征》20、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21、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22、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
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2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4、月笼云暗重门锁。
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25、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杜荀鹤《送人游吴》26、人绕湘皋月坠时。
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27、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28、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29、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病。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病。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出自宋代张先的《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赏析此为春日怀人之作。
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
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
“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
“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
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
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
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
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
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
“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
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
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
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
丝丝杨柳莺声近。晚风吹过秋千影。寒色一帘轻。灯残梦不成的意思

丝丝杨柳莺声近。
晚风吹过秋千影。
寒色一帘轻。
灯残梦不成的意思“丝丝杨柳莺声近。
晚风吹过秋千影。
寒色一帘轻。
灯残梦不成”出自宋朝诗人楼枎的作品《菩萨蛮·丝丝杨柳莺声近》,其古诗全文如下:丝丝杨柳莺声近。
晚风吹过秋千影。
寒色一帘轻。
灯残梦不成。
耳边消息在。
笑指花梢待。
又是不归来。
满庭花自开。
【注释】《菩萨蛮》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
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前后阕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翻译】杨柳丝丝莺声清亮。
晚风吹过秋千,影随风动。
轻轻寒意扑满帘,灯火黯淡梦不畅。
花开返归的消息仍在耳畔,他笑指花梢让我等待。
结果至今不归来,满院春花早已绽开。
【赏析】这是一首语淡情浓的闺怨词,把一位闺妇的怀人之思刻画得生动而细致。
上片写一天的等待和失望,从白天等到夜晚,终以失望告终。
上片写一春的盼望和失望。
从春天一步步走来到满庭繁花开遍,虽然心头日日萦绕着情郎归来的消息,但终究是杳无音信,又一年的希望破灭了。
“丝丝杨柳莺声近,晚风吹过秋千影”。
此二句大意是:窗外杨柳如万条绿丝绦般披垂摇曳,柳丛中,黄莺儿在跳跃啼鸣,把午睡的人儿惊醒,又是一个黄昏到了。
丝丝晚风拂过窗前,依稀能看到那晃动的秋千架影。
此二句中杨柳、黄莺、晚风、秋千影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阳春美景,但由于缺少了人的活动,又显得缺乏生气,传达出一种良辰美景空蹉跎的况味。
其中的“秋千”又仿佛在隐隐地诉说着昔日的欢乐。
“寒色一帘轻,灯残梦不成”。
此二句由黄昏写到夜深,剖析思妇的思念和伤感。
大意是:帘幕低垂,犹使人感觉到点点轻微的春寒。
夜深人静,独对一盏灯,辗转难眠,想与情郎于梦中相会也不可得。
这二句极写一天等待无果的凄惨。
“耳边消息在,笑指花梢待”。
此二句大意是:随着春天一步步走来,耳边总是萦绕着他归来的消息,相信只要枝头花开,他就会回来,因此高兴地指着花梢数算日子。
关于秋意浓浓的诗句

关于秋意浓浓的诗句1、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韩偓《夜深》2、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青门引·春思》3、怀君属于秋夜,散步咏凉天。
——韦应物《秋夜递邱员外》4、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5、登舟盼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6、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顾况《宫词五首·其二》7、知音例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题诗后》8、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9、鄂王坟上草春草,秋日荒芜石兽危。
——赵孟頫《岳鄂王墓》10、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11、世事一场小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鹤廊。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小梦》12、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王昌龄《长信怨》13、家家乞巧盼秋月,穿着天下红丝几万条。
——林杰《乞巧》14、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15、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宋之问《始安秋日》16、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17、谁在秋千,苦笑里轻轻语。
——李冠《蝶恋花·春暮》18、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19、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低。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涧秋水》20、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李清照《多丽·咏白菊》21、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雕。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22、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23、秋气米济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以人天。
——杨万里《秋凉晚步》24、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25、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去珠翠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千影
秋千影
当我们不再为找不到的玩具哭泣,当我们开始懂得,分别的意义,当童真,已从心中泯灭,童年时的玩伴,又有几个留下来?
我小心翼翼一笔一画的记录着自己的成长历程,给自己的一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而他们是我答卷上一个个淡蓝色的钢笔字,是我生命中的碎碎阳光。
她叫扇扇,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但潜意识里应该是这两个字。
我已经记不起她的模样,在记忆里她的笑容一直很模糊,我努力回忆却想不起来,唯一清晰的就是她身上暖暖的阳光的味道。
小时侯,我们总是一起到山上采金银花,她告诉我还没有开放的花子最好了,山上开着不知名的小花,我折一枝盛开的金银花,别到扇扇头上,说,扇扇,你真漂亮,跟朵花似的。
扇扇笑得很开心,晶亮的瞳仁里有阳光在跳耀。
我们躺在大石头上,看飞鸟从头顶飞过,扇扇轻声歌唱,她的声音很好听,树上的小鸟啾啾地伴唱。
我们到河边掀螃蟹,摸蛤蜊,扇扇教我该怎样打水漂,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还是不会,只能兴奋地数着扇扇的水漂的个数。
晚上,我们躺在扇扇家瓜地旁小屋的屋顶上,盘算着什么时候飞上天,抓颗星星,我们经常到瓜地里偷瓜,被捉到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偷扇扇家的瓜,每次偷到瓜,我总是笑得人仰马翻,指着扇扇说,真是家贼难防啊。
我们已经两三年没见了吧……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村口的大树下,她告诉我,她不再上学了,我诧异地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爸不让我上学了,要我去打工。
"她的声音很低落,然后又打起精神说,"没什么,反正我也不想上了。
"我们都没有说话,天黑了,便各自回家了,没有说再见。
那一年,我12岁,扇扇比我大一岁。
从此,我再也没见过扇扇,她妈妈说,她去了临沂,我当时想问她为什么不让扇扇去上学了,但到最后还是没问。
或许就像扇扇说的那样,我们不一样……我不会理解她,就像她不会理解我为什么为一张薄薄的纸拼命。
今年夏天,我回到老家,村口的树已经一抱粗了。
我抬起头看见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撒下来,支离破碎。
我对着大山大喊:"扇扇,我回来了,你在哪?扇扇,我想你,你听到没有!"
我会想她,当我闻到金银花的清香;我会想她,当我不经意间抬头仰望天空,看到唱着歌的飞鸟飞过;我会想她,当我站在远处看别人打水漂,在心里默默地数着;我会想她,当我看到在瓜地里蹑手蹑脚偷瓜的孩童;我会想她,当我抬头仰望星空……
扇扇,你现在好么?
秋千上落满灰尘,
那些飞扬的笑声在不经意间遗落,
那些张扬的笑容,已从记忆里消失,
那些清扬的歌声,也许只有天上的飞鸟还记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