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第4章

合集下载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后答案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后答案
15、解:查附录4—1得 初态为50℃时, =62 kJ/kg(干空气) =4.3g/kg(干空气)
末状态为35℃时 =129 kJ/kg(干空气) =36.5g/kg(干空气)
△d=36.5-4.3=22.2 g/kg(干空气)所以从被干燥的物体中吸收1 kg水分时所需的干空气量G=1000/32.2=31 kg加热量Q=G △i=31 (129-62)=2077 kJ
4、(1)会有凝结水产生。
(2)由附录4—1可知:当房中漏点温度为9.5℃而冷水管表面温度为8℃ 所以会有凝结水产生。
(3)若想管道表面不产生凝结水,则可以对房间内空气进行除湿。
5、由附录4—1可知:湿空气20℃ =50%时,i=39kJ/kg(干空气);
湿空气15℃, =90%时,i=39kJ/kg(干空气); 所以空气的焓值没有发生变化。
潜热交换量以空气初状态的露点温度T2为界,由T1=30℃ ,水蒸汽的分压力为2000Pa得Ts=21.4℃T2=17.5℃
水温t 50℃30℃18℃10℃
传热方向气←水 气←水气→水 气→水
传质方向 气←水 气←水气←水 气→水
18、解:(a)常压下气温为30℃,湿球温度为28℃,由附录4—1得 =23g/kg(干空气)
(b) , 的浓度梯度沿垂直方向空气由下部向上部运动,有传质过程。
18、解;
19、解:
20、解:氨---空气
氢—空气
22、解、
质量损失
23、解: 扩散系数
25、解、该扩散为组分通过停滞组分的扩散过程
整理得
分离变量,并积分得 得
27、解:
查表得当温度为27 时,
28、解:(a)当温度为23 时, =0.021214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Principle and Equipment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课程代码:02410040学分:2.0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8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教材: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连之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同时起到连接相关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桥梁作用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在《传热学》、《流体力学》和《工程热力学》的基础上,将专业中《冷热源工程》、《暖通空调》、《热泵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中涉及流体热质交换原理及相应设备的共性内容抽出,经综合、充实和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此课程兼顾理论知识和设备知识,培养学生较全面掌握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及质量传输共同构成的传输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中的典型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传质的理论基础,包括传质的基本概念,扩散传质、对流传质的过程及分析, 相际间的热质传递模型。

课程目标2:理解传热传质的分析和计算知识,包括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类比,对流传质的准则关联式,热量和质量同时进行时的热质传递;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3:熟悉空气热质处理方法,包括空气处理的各种途径,空气与水/固体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吸附和吸收处理空气的原理与方法,用吸收剂处理空气和用吸附材料处理空气的原理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环境控制领域常用的空气热质处理原理。

课程目标4:掌握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方法,包括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和复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能够针对具体需求对常见热质交换设备进行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练习与自测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练习与自测

第一章练习与自测1 当流体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会发生(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

2 热量、动量和质量的传递,既可以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传递,也可以是由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

3.简答题:分子传递现象可以分为几类?各自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答案:分子传递现象可以分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现象。

在一种物体内部,或在两种彼此接触(包括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当存在势差(梯度)时就会产生传递现象。

例如:当存在温度差时会发生热量传递现象,存在速度差时会发生动量传递现象,存在浓度差或分压力差时会发生质量传递现象。

第二章练习与自测1、有关扩散通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BCD____。

A、扩散通量是一个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B、净扩散通量是相对于静坐标而言;C、相对扩散通量是相对于以混合物整体平均速度移动的动坐标而言;D、当混合物整体流动的平均速度为0时,净扩散通量=相对扩散通量。

2、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为(分子扩散传质)和(对流扩散传质)。

(分子扩散传质)和(对流扩散传质)两者的共同作用称为对流质交换。

3.传质和传热方向相反时,总传热量会(减小)传质和传热方向相同时,总传热量会(增大)。

4.什么是分子扩散传质和对流扩散传质?什么是对流传质?答:在静止的流体或垂直于浓度梯度方向作层流运动的流体以及固体中的扩散,是由微观分子运动所引起,称为分子扩散传质。

在流体中由于对流运动引起的物质传递,称为对流扩散传质。

流体作对流运动,当流体中存在浓度差时,对流扩散亦必同时伴随分子扩散,分子扩散传质与对流扩散传质的共同作用成为对流传质。

5 如何理解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的类比性?答: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会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

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既可以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传递,也可以是由漩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大纲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大纲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Equipment Heat-Mass Exchanging课程编码:CJX0540学时:48 学分:3适用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使用教材:《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连之伟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主要参考书:[1]《建筑环境传质学》,张寅平、张立志、刘晓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许为全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主要用于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从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统一的传递过程理论的高度上学习和研究本专业工程实践中遇到的诸如:热质交换设备的设计、加工、运行管理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

起到联系本专业基础课与技术课的桥梁作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掌握传输过程的基本理论及三种传输过程的类比;掌握空气热质交换理论方法和常用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方法,具备初步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价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质传递的基本规律和热质传递的类比,了解制冷剂为主的沸腾、凝结的基本规律;掌握强迫流的相变传热及固液相变热质交换基本原理,熟悉空气处理的各种途径;掌握空气与水/固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熟悉用吸收剂的吸附材料处理空气的机理,熟悉被处理空气与室内空气发生的热质交换,了解常用热质交换设备的形式与结构、基本性能参数;掌握间壁式、混合式,有相变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了解热质交换设备的评价的优化设计。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涉及的热质交换现象及其设备分类,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本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传质的理论基础:传质概论,扩散传质,对流传质,相际间的对流传质模型。

基本要求:理解浓度,扩散通量等基本概念,传质的两大基本方式和常见的8种形式,掌握Fick定律,Stefan定律,扩散系数概念,薄膜理论,三传的传递方程,传热传质同时传递模型的建立,雷诺类似律;了解柯尔本类似律,动量交换与热交换的类比在质交换中的应用;掌握对流传质的准则关联式,刘易斯关系式。

(完整word版)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整理版

(完整word版)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整理版

一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二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成分的质量称为该组分的质量浓度,以符号ρ表示。

组分的实际速度,称为绝对速度。

相对主体流动速度的移动速度,称为扩散速度。

绝对速度=主体流动速度+扩散速度与热量传递中的导热和对流传热类似,质量传递的方式亦分为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

分子传质又称为分子扩散,简称为扩散,它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

对流传质是指壁面和运动流体之间,或两个有限互溶的运动流体之间的质量传递。

凭借流体质点的湍流和漩涡来传递物质的现象,称为紊流扩散。

斐克定律:在浓度场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态扩散条件下,当无整体流动时,组成二元混合物中组分A 和组分B 将发生扩散。

其中组分A 向组分B 的扩散通量与组分A 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就是扩散基本定律——斐克定律:斐克定律只适用于由于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引起的扩散过程,其传递的速度即为扩散速度u A -u (或u A -u m )在气体扩散过程中,分子扩散有两种形式,即双向扩散(反方向扩散)和单项扩散(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设由A 、B 两组分组成的二元混合物中,组分A 、B 进行反方向扩散,若二者扩散的通量相等,则成为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液体中的稳态扩散过程:液体中的分子扩散速率远远低于气体中的分子扩散速率,其原因是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扩散物质A 的分子运动容易与邻近液体B 的分子相碰撞,使本身的扩散速率减慢。

常见有两种情况:即组分A 与组分B 的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及 组分A 通过停滞组分B 的扩散。

固体中的稳态扩散过程:固体中的扩散,包括气体、液体、1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du dyτμ=- 表示两个作直线运动的流体层之间的切应力正比于垂直运动方向的速度变化率。

不同的流体有不同的传递动量的能力,这种性质用流体的动力黏性系数μ来反映,其物理意义可以理解为,它表征了单位速度梯度作用的切应力,反映了流体黏性滞性的动力性质,因此称它为“动力”黏性系数。

中石油《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2019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一)试卷满分答案

中石油《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2019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一)试卷满分答案

中石油《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2019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20题,100分
1、( )反映了流体动量扩散能力与质量扩散能力的相对大小。

A普朗特准则数
B斯坦顿准则数
C施密特准则数
D舍伍德准则数
【答案选择】:C
2、当传质方向从流体主流到壁面,此时壁面上的导热量()。

[第3章第3节]
A正,减小为0
B正,增大
C负,减小
D负,增大
【答案选择】:D
3、下列关于绝热饱和温度说法错误的是( )。

A绝热饱和温度和湿球温度在数值上近似相等,而且物理的湿球温度比绝热饱和温度低。

B绝热饱和温度是指有限量的空气和水接触,接触面积较大,接触时间足够充分,在绝热的情况下,当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温度不再降低时的温度。

C绝热饱和温度完全取决于进口湿空气及水的状态与总量,不受其它任何因素的影响,是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D绝热饱和温度与湿球温度物理概念不同。

【答案选择】:A
4、关于顺流和逆流换热器书法错误的是()。

[第1章]
A在相同进出口温度下,逆流比顺流平均温差大
B顺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一定小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
C逆流换热器高温部分集中换热器一端,对材料要求较高
D交叉流、混合流的对数平均温差先按照顺流方式计算,然后予以温度修正
【答案选择】:D
5、()反映了流体的边界扩散阻力与对流传质阻力之比。

[第2章第3节]。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复习重点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复习重点

由于水的进出口温差(t1-t2)<15℃,故可用Simpson积分法的两 段公式简化计算冷却数N。假设不同的水气比,计算过程及结 果列于表6-6。表中出口空气焓i2按式(6-69)计算。
冷却数的计算 表6-6
项目 气水比,G/W 单位 计算公式 0.5 数值 0.625 1.0
出口空气焓,i2
空气进出口焓平均值,im Δi2 Δi1 Δim
图6-53 K值与冷却水温的关系
用式(6-68)对全塔积分可得: (6-69)
式(6-69)可用于求解与每个水温相对应的空气的焓值。 另, 综合上面所得的各式可得:
对此进行变量分离并加以积分: (6-70) 式(6-70)是在迈克尔方程基础上以焓差为推动力进行冷却 时,计算冷却塔的基本方程。若以N代表两式的左边部分, 即: (6-71)
2)冷却数的确定 在冷却数的定义式(6-71)中,(i″-i)与水温 t之间的函数关系极为复杂,不可能直接积分求解,因此一 般采用近似求解法。 若精度要求不高,且水在塔内的温降Δt<15℃时,常用下列的 两段公式简化计算: (6-74) 式中 i″1、i″2、i″m:与水温t1、t2、tm=(t1+t2)/2对应的饱和空气 焓,kJ/kg;i1、i2:分别为冷却塔中空气进口、出口处的焓, kJ/kg。
称N为按温度积分的冷却数,简称冷却数,它是一个 无量纲数。 冷却数N表示水温从t1降到t2所需要的特征数数值, 它代表冷却负荷的大小。 在冷却数中的(i″-i)是指水面饱和空气层的焓与外界 空气的焓之差Δi,此值越小,水的散热就越困难。 所以它与外部空气参数有关,而与冷却塔的构造和 型式无关。 在气量和水量之比相同时,N值越大,表示要求散发 的热量越多,所需淋水装置的体积越大。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件:第4章 空气热湿处理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件:第4章 空气热湿处理

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特点: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 的介质直接与空气接触,通常是使被处理的空气流过热 质交换介质表面,通过含有热质交换介质的填料层或将 热质交换介质喷洒到空气中去。后者形成具有各种分散 度液滴的空间,使液滴与流过的空气直接接触。
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特点: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 的介质不与空气接触,二者之间的热质交换是通过分隔 壁面进行的。根据热质交换介质的温度不同,壁面的空 气侧可能产生水膜(湿表面),也可能不产生水膜(干表面)。 分隔壁面有平表面和带肋表面两种。
送风状态点:指的是为了消除室内的余热余湿,以保持室内空气 环境要求,送入房间的空气的状态。
夏季室内设计工况:根据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舒 适 性 空 调 室 内 计 算 参 数 为 : 温 度 24~28℃ ; 相 对 湿 度 : 40%~65%;风速不应大于0.3m/s。
冬季室内设计工况:根据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舒 适 性 空 调 室 内 计 算 参 数 为 : 温 度 18~22℃ ; 相 对 湿 度 : 40%~60%;风速不应大于0.2m/s。
因此,空气的主体部分与冷却器表面的热交换是由 于空气的主流与凝结水膜之间的温差而产生的,质交换 则是由于空气主流与凝结水膜相邻的饱和空气层中的水 蒸气的分压力差,即含湿量差而引起的。下面介绍根据 麦凯尔(Merkel)方程的计算方法(重点掌握)。
4.1.2 空气热质处理的各种方案
由i-d图分析可见,在空调系统 中,为得到同一送风状态点,可 能有不同的处理途径。以完全使 用室外新风的空调系统(直流式系 统)为例,一般夏季需对室外空气 进行冷却减湿处理,而冬季则需 加热加湿,然而具体到将夏、冬 季分别为W、W’点的室外空气如 何处理到送风状态点O,则可能有 如图所示的各种空气处理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半即热式换热器 半即热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换热设备,它是
在吸收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技术基础上研制而成,广泛应用于 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的生活热水、采暖和空气调节等系统。
图4-12 固定管板式汽—水换热器 1—外壳 2—管束 3—固定管板 4—前水室 5—后水室
图4-13 浮头式管壳汽—水换热器 1—浮头 2—被加热水入口 3—被加热水出口 4—蒸汽入口 5—蒸汽出口 6—汽侧排气口 7—挡板湿度φ=60%的室外空气处理到t=2 2℃、φ=50%,为此先通过空气冷却器减湿冷却,再通过加热 器加热。
8.对风量为1000kg/h,状态为干球温度t=16℃、相对湿度φ=30
%的空气,用喷蒸汽装置加入了4kg/h的水汽,试问处理后的空 气终态是多少?如果加入了10kg/h的水汽,这时终态又是多少? 会出现什么现象? 9.已知室外空气状态为干球温度t=21℃、含湿量d=9g/kg,送风 状态要求t=20℃、含湿量d=10g/kg,试在h-d图上确定空气处理 方案。
第 4章 4.1 空气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 4.2 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的热质交换 4.3 空气热质处理设备
4.1 空气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
4.1.1 空气与光管固体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 4.1.2 空气与肋片管固体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
图4-1 湿空气的冷却与减湿
图4-2 麦凯尔方程所表示的 湿空气的冷却减湿过程
进入扩压管,达到同样的压力和温度后流出喷射泵。
(2)喷射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水—水喷射泵 (4)汽—水喷射泵 喷射泵的主要部件包括工作喷管、 引入室、混合室和扩散管,如图4-38所示。 水—水喷射泵也可简称为水喷射器。 汽—水喷射泵也可简称为蒸汽喷射泵。
图4-38 喷射泵示意图
图4-39 水喷射器压力与速度变化
2.冷却塔
(1)冷却塔的形式 (2)冷却塔的结构 冷却塔是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式,利 冷却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淋水装置、 用冷空气将温度较高的水进行冷却然后再循环使用的设备。
配水系统和通风筒。
图4-32 冷却塔示意图 1—配水系统 2—淋水装置 3—百叶窗 4—集水池 5—空气分配区 6—风机 7—风筒 8—收水器
1)淋水装置,又叫填料。 2)配水系统,其作用在于将水均匀地分配到整个淋水面积上,提 高淋水装置的冷却能力。 3)通风筒,是冷却塔的外壳,气流的通道。
图4-33 点滴式淋水装置板条布置 a)棋盘式 b)方格式 c)倾斜式 d)阶梯式
图4-34 薄膜式淋水装置 a)小间距平板淋水填料 b)石棉水泥板淋水填料 c)斜波交错填料 d)蜂窝淋水填料
参考文献
图4-41 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图4-42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图4-43 间接蒸发冷却器示意图和空气处理过程
图4-29 立式喷水室 结构示意图 1—挡水板 2—喷嘴与排管 3—水泵 4—冷水管 5—溢水管 6—泄水管 7—底池 8—补水管 9—循环水管 10—供水管 11—新风口 12—浮球阀 13—溢水器
图4-30 用喷水室处理空气的假想和理想情况 a)假想情况 b)理想情况
图4-31 喷水室处理 空气的实际过程
4.1.2 空气与肋片管固体表面之间的热 质交换
1)热、质传递过程是稳态的。 2)肋片的热导率、肋根温度tF,B均为定值。 3)金属肋片只有x方向的导热,肋片外的水膜只有y方向的导热。
图4-3 肋片示意图
4.2 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的热质交换
图4-4 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的热质交换 a)敞开的水面 b)飞溅的水滴
图4-14 U形管管壳式汽—水加热器
图4-15 套管式水—水换热器
图4-16 分段式水—水换热器 1—凝结水入口 2—凝结水出口 3—被加热水(回水)入口 4—被加热水(回水)出口 5—膨胀节
图4-17 浮头式水—水换热器
图4-18 汽—水螺旋板式换热器
图4-19 水—水螺旋板式换热器
图4-20 单流程组合方式
口多、承受压力比钢制散热器低。
(2)铸铁长翼型散热器 (3)铸铁圆翼型散热器 (4)钢制柱型散热器 (5)钢制板型散热器 钢制柱型散热器与铸铁柱型散热器相似, 钢制板型散热器由面板、背板、进出水口 每片有几个中空立柱。 长翼型散热器的外表面具有许多竖向肋 片,外壳内部为一扁盒状空间。
接头、放水门固定套及上下支架组成。
图4-40 QSH型汽水混合加热器示意图
复习思考题和习题 1.选择散热器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2.喷水室处理空气时,假想情况、理想情况和实际情况的含义
是什么?
3.在焓湿图上绘制用喷水室对空气进行冷却减湿的理想过程。 4.在焓湿图上绘制用喷水室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的理想过程。 5.喷射泵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各种喷射泵的用途? 6.已知通过空气冷却器的风量为5000kg/h,冷却前的空气状态 为干球温度t=27℃、湿球温度ts=20℃,冷却后的空气状态为t=1 5℃、ts=14℃,试问空气冷却器吸收了多少热量?
图4-11 钢制扁管型散热器的结构和尺寸
(1)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上最成
熟的传统的换热器。
(2)螺旋板式换热器 螺旋板式换热器是近几十年来广泛使用的换 热设备,具有传热效率较高,结构紧凑的优点。
(3)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的新型
换热器。 (4)容积式换热器 容积式换热器既是换热器又是储水箱,多用于 生活热水用户。 (5)单元组合式换热器 单元组合式换热器是一种适合现代供热发 展需要的新型换热设备,它是在吸收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技术 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加热器类型室温允许波动值 ≤±1℃ ±1℃ ≥±1℃
4.空气冷却器
图4-27 各种肋片形式
4.3.2 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
1.喷水室 2.冷却塔 3.喷射泵
4.汽水混合加热器
5.间接式蒸发冷却器[9]
1.喷水室
(1)喷水室的用途 喷水室主要用于对空气加热、冷却、除湿或 加湿处理,根据喷洒的水温不同,可以实现多种过程,如加热 加湿(水温大于空气温度)、冷却减湿(水温小于空气露点温度)、
等温加湿(水温等于空气温度)和绝热加湿过程(水温等于湿球温
度)。 (2)喷水室的结构 级,低速、高速。 (3)喷水室处理空气的特点 换。 在喷水室处理空气过程中,被处理 的空气与喷嘴中喷出的小水滴表面进行直接接触,进行热质交 喷水室有下列类型:卧式、立式,单级、双
图4-28 卧式喷水室结构示意图 1—前挡水板 2—喷嘴与排管 3—后挡水板 4—底池 5—冷水管 6—滤水器 7—循环水管 8—补水管 9—溢水管 10—泄水管 11—检查门 12—浮球阀 13—溢水器
图4-35 铅丝水泥网板淋水装置
图4-36 配水系统 a)槽式 b)管式 c)池式
图4-37 冷却塔示意图 1—布水器 2—填料 3—隔墙 4—集水池 5—进风口 6—风机 7—风筒 8—收水器 9—风伞 10—塔体 11—导风板
3.喷射泵
(1)喷射泵的类型和用途 喷射泵是利用喷管把压力较高的流体 喷出,形成高速低压流体,使其压力低于被引射流体的压力, 这样就把被引射流体吸入混合室混合,进行热质交换,再一起
(6)闭式钢串片对流散热器 片、联箱及管接头组成。 (7)钢制扁管型散热器
闭式钢串片对流散热器由钢管、钢
图4-5 柱型散热器示意图
图4-6 长翼型散热器示意图
图4-7 圆翼型散热器示意图
图4-8 钢制柱型 散热器的结构
图4-9 钢制板型散热器的结构
图4-10 闭式钢串片式散热器的结构和尺寸
图4-21 多流程组合方式
图4-22 板式换热器
图4-23 卧式容积式换热器
图4-24 立式容积式换热器
图4-25 单元组合式换热器
图4-26 半即热式换热器
3.空气加热器
表4-1 热媒的选择
一、二次加热器 低压蒸汽、热水 高压蒸汽、低压蒸汽、热水 高压蒸汽、低压蒸汽、热水 室温调节加热器 电加热器 低压蒸汽、热水
4.3 空气热质处理设备
4.3.1 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 4.3.2 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
4.3.1 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
1.散热器 2.水加热器 3.空气加热器
4.空气冷却器
1.散热器
(1)铸铁柱型散热器 铸铁柱型散热器传热系数大、型式美观、 不易积灰、单片面积小、容易组成所需要的散热面积,防腐性 好、使用寿命长,但造价较高,金属热强度低、片与片间的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