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系统综合评价

系统综合评价
系统综合评价
传统指标体系中指标的精炼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综合评价的首要问题,仅从抽象原则出发, 构建的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全面性和代表性的要 求—“完备指标体系”,即从理论上各指标构成了该系统的 全集,同时各指标之间的交集为空集,显然现实指标体系的 构建只能是对“完备指标体系”的趋近,但建立在“病态指 标体系”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是对事实的扭曲。实际中往往利 用定量分析方法把指标群分成更小的子类,并用非参数检验 法检验子类中指标的差异性,通过剔除、添加、组合指标, 进行聚类分析、相关分析、指标变异系数分析,剔除相关指 标,最后选出子类中最有代表性且反映大量有效信息的指标, 形成了对“完备指标体系”的极限趋近,构建相对科学合理 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客观赋权 主观赋权 组合赋权
评价模型
线性加权综合法 乘法合成法 层次分析法
系统综合评价
系统综合评价
组合评价的两种类型
组合评价
1
权重有主观赋权和 客观赋权两种,组 合赋权就是综合主 观法(AHP)与客 观法(均方差法) 的融合。组合赋权 法的公式 ω =aw+(1-a)w’
2
对不同评价方法的 结果先进行假设检 验,验证其一致性 然后用模糊Borda 组合评价模型重新 进行评价,得到组 合评价新的结果。
系统综合评价
系统评价的原则
全面性与代表 性相结合
原则1
原则2
可比性和可测 性相结合
评价原则
科学性与协调性 相结合
原则4
原则3
定量和定性相 结合
系统综合评价
系统综合评价的步骤
构建指标体系 数据预处理 确定指标权重 建立评价模型 计算得分排序
系统综合评价
系统综合评价的要素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使用说明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使用说明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使用说明一、系统登录和账号设置1.1教师登录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登录界面输入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登录成功后,系统将显示该教师的个人信息和相关权限。

1.2学生账号设置教师可以在系统中创建学生账号,并设置每个学生的个人信息。

学生账号可以用于登录学生端,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评价结果和教师的评价意见。

二、评价项目设置2.2评价项目的权重设置教师可以为每个评价项目设置权重,以便在计算综合评价结果时进行加权计算。

权重可以根据教师的个人观点和学校的评价体系进行设置。

三、评价结果录入和计算3.1评价结果录入教师可以在系统中录入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式。

定性评价可以通过选择评价等级的方式进行录入,定量评价可以直接输入分数进行录入。

3.2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系统可以根据录入的评价结果和评价项目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

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直接显示在系统中,并可以导出生成报表供教师和学生查看。

四、评价报表和成长记录的查看4.1评价报表的查看教师可以查看评价报表,包括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和各个评价项目的得分情况。

评价报表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情况。

4.2成长记录的查看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端登录系统,查看个人的评价结果和教师的评价意见。

成长记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进行个人的发展规划。

五、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5.1评价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在不同评价项目上的表现。

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和个别化指导。

5.2评价结果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可以包括评价意见、鼓励和建议等。

教师可以通过反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帮助学生进行个人发展。

六、系统的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6.1数据管理6.2安全保障系统拥有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并且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解决方案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解决方案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解决方案首先,建立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量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知识水平、创新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建立学生档案和评价平台。

为了能够有效地收集和管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数据,需要建立一个学生档案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经历、获奖情况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评价平台,教师、家长和学生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升自己。

第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综合素质评价不应该只依靠笔试和考试成绩,还应该通过作业、小组项目、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通过评价他们的项目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第四,评价结果细化和个性化。

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评价结果应该具有细化和个性化特点。

评价结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各项素质指标进行量化,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且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同时,评价结果也应该具有个性化特点,不同学生的评价结果可以因人而异,针对性地给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

最后,建立反馈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不应该只是一种被动的评价方式,更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和反馈机制。

评价结果应该与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相结合,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并通过定期的跟进评价来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发展。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参与到评价结果的解读和指导中,共同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支持。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平台,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细化和个性化的评价结果,以及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

引言:
信息系统是现代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其运行状况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围绕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展开探讨,从五个大点入手,通过对每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深入分析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为读者提供专业且详尽的内容。

概述:
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人员和数据等构成的集成系统,它的目标是收集、处理和传输信息,为组织的决策和运营提供支持。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的过程,旨在评估其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等方面的表现。

正文内容:
一、系统可用性评价
1.可用性定义
2.可用性评估指标
3.可用性评价方法
4.可用性评价案例
5.可用性改进措施
二、系统安全性评价
1.安全性定义
2.安全性评估指标
3.安全性评估方法
4.安全性评估案例
5.安全性改进措施
三、系统可靠性评价
1.可靠性定义
2.可靠性评估指标
3.可靠性评估方法
4.可靠性评估案例
5.可靠性改进措施
四、系统性能评价
1.性能定义
2.性能评估指标
3.性能评估方法
4.性能评估案例
5.性能改进措施
五、系统效率评价
1.效率定义
2.效率评估指标
3.效率评估方法
4.效率评估案例
5.效率改进措施
总结:
通过对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其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性能和效率等方面的表现。

针对每一方面的评价,本文了相应的定义、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案例以及改进措施。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填写模板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填写模板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填写模板引言概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是一种用于评估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填写模板是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方式来收集学生的信息和评价结果。

本文将介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填写模板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如何使用该模板进行评价。

正文内容:1. 个人信息1.1 学生基本信息- 姓名:填写学生的全名。

- 学号:填写学生的学号。

- 班级:填写学生所在的班级。

1.2 家庭信息- 父母姓名:填写学生父母的姓名。

- 联系电话:填写学生父母的联系电话。

- 家庭住址:填写学生家庭的详细地址。

1.3 个人特长- 体育特长:填写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特长或成就。

- 艺术特长:填写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特长或成就。

- 学术特长:填写学生在学术方面的特长或成就。

2. 学业表现2.1 学习成绩- 语文:填写学生在语文科目上的成绩。

- 数学:填写学生在数学科目上的成绩。

- 英语:填写学生在英语科目上的成绩。

2.2 学习态度- 课堂表现:填写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讲等。

- 作业完成情况:填写学生在完成作业方面的情况,如按时完成、认真完成等。

- 学习方法:填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表现,如有计划性、善于总结等。

2.3 学科竞赛- 参与竞赛:填写学生参与过的学科竞赛名称和成绩。

- 获奖情况:填写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的奖项和级别。

3. 课外活动3.1 社团活动- 参与社团:填写学生参与的社团名称和担任的职务。

- 活动成果:填写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或荣誉。

3.2 志愿服务- 参与项目:填写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名称和时长。

- 服务内容:填写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所从事的具体工作。

3.3 其他活动- 参与活动:填写学生参与过的其他活动名称和角色。

- 活动成果:填写学生在其他活动中获得的成果或奖项。

4. 品德表现4.1 自律与责任- 守时:填写学生在准时到校和上课方面的表现。

- 自律:填写学生在遵守校规校纪和自我管理方面的表现。

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

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
★电子成长档案导出:系统能够为每位学生生成完整的电子成长手册,同时电子档案可以单独拷贝,方便刻 录光盘。
系统流程
系统流程
系统流程学生自评——班导师网上评价和综合评分——系总支书记、系主任综合评价结果审核——学生处汇 总,锁定评测。
1.学生进入“学生系统”参与网上自评,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评部分,并提交至班导师处。同时可下载 或浏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他评部分的指标评价体系及奖学金申请表,并提交申请到班导师处。
不仅要评分,被测评同学还要自行撰写“自我介绍”,同学之间要写”互评“,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也要为 同学们撰写”师评“等。
谢谢观看
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管理:系统提供对中小学各学段评价结果的查询、审核、统计和归档等功能。
★学生异动评价数据审批:系统提供对转学、借读、休学、复学、降级、转入等异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 的审批和查询功能。
★评价表格管理:用户可以进行表格模板管理、读写权限管理、其它高级属性设置等操作。
★评价数据录入:支持任课老师录入,班主任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录入等在线录入或批量导入功 能。
★评价内容查询和维护:用户在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查阅任一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评价资料,并随时调用或添 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资料。
★评价汇总自动生成报表:系统为了有效管理和监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评价状况,可自动为管理者生成多 种实用的报表,如:评价明细表、评价等第汇总表、学生素质学期评价表等。
4、班导师可查询、统计、保存、导出每位学生的资料,作为本班学生成长档案。每学期进行一次,三年制 学生有六次资料记录呈现;两年制学生有四次资料记录呈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分表。
评价结构维度
评价结构维度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分为六个维度(不同的地区或学校结构略有差异),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能力”。六个维度又分别被分为 若干个项目。等级分别为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或者是百分制,100-80(优秀)、 79-60(良好)、59-30(一般)、29-0(较差)。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新版操作说明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新版操作说明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新版操作说明
摘要:
综合素质评价是现代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
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我校最近推出了新版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帮助教职工和学
生更好地使用。

一、登录与注册
1.1 登录
进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主页,点击登录按钮。

输入正确的用
户名和密码,即可成功登录。

1.2 注册
若您是首次使用该系统,请点击注册按钮进行账号注册。

根据
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学号/工号、身份证号等。

注册成功后,您将获得一个独立的账号和密码。

二、个人信息管理
2.1 修改密码
登录成功后,进入个人信息管理页面,点击修改密码按钮。


据系统要求,输入原密码和新密码,并确认新密码。

点击确认后,
系统将自动完成密码修改。

2.2 修改个人信息
在个人信息管理页面,您可以修改自己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
等个人信息。

注意保持信息准确和及时更新。

三、功能介绍
3.1 综合素质档案
点击综合素质档案按钮,您可以查看和管理自己的综合素质档案。

系统将根据您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情况,为您生成一份详尽的综合素质档案。

3.2 综合素质评价
系统提供了综合素质评价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
业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可以在该功能中查看自己的综合素
质评价结果。

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系统综合评价方法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是指对一个系统进行全面评估,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考察系统的效果和能力。

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多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以确保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系统的表现。

在进行系统综合评价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定量的数据和指标,对系统进行量化评价。

常用的量化评价指标包括系统的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等。

可以通过对系统输出结果与真实结果进行比对,计算这些指标的数值,进而评估系统的性能。

2. 定性评价方法:除了定量指标外,还需考虑一些主观因素。

例如,系统的用户体验、易用性、界面设计等。

可以通过用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反馈,以及对系统的评价。

3. 综合评价方法: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可以通过权重分配的方式,给不同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根据各个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

4. 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案例,对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进行评价。

5. 对比评价方法:将本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比,评估其相对性能和优势。

可以选择一些同类型的系统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实验结果,评估本系统是否具有更好的性能和能力。

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考虑评价指标的全面性:评价指标应该考虑到系统的多个方面,包括性能、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

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反映出系统的整体表现。

2. 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系统综合评价的结果取决于所使用的数据的质量。

数据需要真实、准确且可靠,否则评价结果可能不具有参考价值。

3. 评价方法的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评价方法应该具有通用性和扩展性。

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和需求,灵活地选择和调整评价方法。

4.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方法应该综合考虑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因素。

主观评价可以反映用户对系统的体验和感受,客观评价可以量化系统的性能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矿业系统综合评价
内容概要
系统综合评价概述
评价指标数量化方法 评价指标综合的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方法在矿业的应用
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
根据预定的系统目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 系统的各种设计方案,从各方面(技术、 经济、社会、生态、政治、军事等)做评 审和比较,权衡利弊,评定方案优劣,为 决策最优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评价模型。y=f(ω,x),式中ω=(ω1,ω2,… ,ωm)τ为指标 权重向量;x=(x1,x2,… ,xm)τ为系统状态向量
评价者。
系统综合评价问题具有的几个特性
普遍性 重要性 复杂性 公度性 合理性
系统评价工作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复杂系统常要实现多目标,其评价需定量 依据,困难在于:有的指标难以数量化 (如系统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适性);不同 指标可能存在矛盾,方案间各有所长。
系统综合评价应用范围
投资决策 项目评估 质量评估 方案选优 工厂选址 资源分配 成果评价 人才考核 优先排序 ……
系统综合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目的取决于评价者或决策者。一般包括:
总结性评价。如先进、劳模等;
发展性评价。如选择最优方案或对候选人进行排 队等
1i , k n
相关系数法
评价指标的数量化方法
排队打分法
体操记分法 专家评分法 两两比较法 连环比率法
排队打分法
对已有明确数量值的评价指标,直接按量 值大小排序,确定各方案的无量纲分值。
具体可用m级记分制,即最优者记m分,最 劣者记1分,中间方案等步长或不等步长记 分,也可用统一10分值。

Bn

bn1




bn2

bnj

bnn
建立判断矩阵
评价一般采用的尺度
• • • • • • • • • (1)对C而言,bi比bj极为重要,则bij=9。 (2)对C而言,bi比bj重要很多,则bij=7。 (3)对C而言,bi比bj重要,则bij=5。 (4)对C而言,bi比bj稍重要,则bij=3。 (5)对C而言,bi比bj同样重要,则bij=1。 (6)对C而言,bi比bj稍次要,则bij=1/3。 (7)对C而言,bi比bj次要,则bij=1/5。 (8)对C而言,bi比bj次要很多,则bij=1/7。 (9)对C而言,bi比bj极为次要,则bij=1/9。
属于A的程度就越高。
思考题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 AHP是通过分析复杂问题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将问 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从 而形成多层次结构,在每一层次可按某一规定准则,对该层 要素进行逐对比较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 特征值和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得出该层要素对于该准则 的权重,在这个基础上计算出各层次要素对于总体目标的组 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设想方案的权值,为选择最优方案提 供依据。
经济性指标:成本、利润等; 社会性指标:就业、社会福利、污染、环境等; 资源性指标:物资、人力、能源、土地条件等; 时间性指标:进度、试制周期等; 风险性指标:失败的可能性; 其他指标
评价指标的建立及筛选
专家调研法(Delphi)
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的特征,在设计调查表中列出一系列评价指标,分别征 询专家意见,然后统计处理、反馈咨询最后确定具体指标体系
C B1 b11 b21 B2 b12 b22
… … … … … …
Bj b1j b2j
… … …
Bn b1n b2n
B1
B2




Bi
bi1
bi2
bij



bin
判断矩阵B中的元素bij表示依据评价准则C,要素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 Bij的值是根据资料数据、专家意见和评价主体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后确定的。
令M j max xij }, m j min xij }, 则 { {
i i
x
* ij
xij m j M j mj
* , xij [0,1]
xij m j M j mj
d
式 中 : j、m j 分 别 为 指 标 的 满 意 值 和 不 允 许 值 c、d均 为 已 知 正 常 数 , 作 用 是 对 变 换 后 的 进 M xj , c的 值
在建立判断矩阵时,要对评价系统的要素及其相对重要性有深 刻了解,保证被比较和判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性质,具有可比 性。在判断时,不能有逻辑上的错误。
建立判断矩阵
一致性检验
三、相对重要度计算
在建立了判断矩阵后,要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上一 级某一要素本级与之有联系的要素相对重要性次序 的权值。即进行层次单排序。它是对层次所有要素 相对最高层次而言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基础。 对判断矩阵先求出最大特征根,然后在求其相对应 的特征向量W,即
BW maxW
其中W的分量就是对应于n个要素的相对重要度,即权重系数。
和积法
对B按列规范化 再按行相加得和数 w 再进行归一化处理, 即得权重系数 wi
i

b


ij
b b
ij n i 1
ij
w
i

j 1
n

b
i
ij
解决上述困难的方法:指标数量化和无量 纲化;指标归一化。
与系统决策的区别和联系
系统评价是技术工作,由技术人员完成;系 统决策是领导工作,由领导者完成,更多是 一种艺术。
系统评价是决策的主要依据;但系统决策还 受某些隐蔽、难以描述或不宜公开的因素影 响。
系统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客观性
方法科学,资料全面可靠,人员有代表性和全面 性,人员能自由发表意见而且有倾向性等
方案的可比性
评价指标要系统化
评价指标要符合国家方针政策
系统评价的步骤
方案说明,明确其目标体系和约束条件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指标的权重 单项评价 综合评价 给出评价结论
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政策性指标:方针、政策、法令等方面要求
技术性指标: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方法
标准化处理法
取x
* ij
xij x j sj
* 样 本 观 测 值 , 显 然 的 均 值 和 方 差 分 别 为 1; xij 0和
式 中x j、s j 分 别 为 第项 指 标 观 测 值 的 均 值 方 差 。 j 和
极值处理法
功效系数法
* 令xij c
最小均方差法
删除:评价指标按n个评价对象取值构成的样本均方 差sj最小均方差(接近于零的)对应的评价指标xj
1 n s j ( ( xij x j ):各评价指标xj的最大离差rj中最小值(接近于 零的)对应的评价指标
rj max{ xij xkj }
* 行 “ 平 移 ” ,的 作 用 是 对 变 换 后 的 进 行 “ 放 大 ” 或 “ 缩 ” 。 通 常 取 60, d 40, xij [60,100] d 值 小 c
指标综合方法
加权平均法
功效系数法 主次兼顾法 效益成本法 罗马尼亚选择法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线形加权综合)
系 统 要 素 层 次 矩 阵 权 重
AHP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AHP决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以下的简单 事例分析来说明。 假设有n个物体A1,A2,…,An,它们的重量分别记 为W1,W2,…,Wn。现将每个物体的重量两两进行比 较如下:
AHP的基本原理
• 若以矩阵来表示各物体的这种相互重量关系,
AHP的基本步骤


明确问题
建立多级递阶层次结构


建立判断矩阵
相对重要度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综合重要度的计算
建立多级递阶层次结构
完全相关 性结构
常见的多级递阶 结构
完全独立 性结构
混合性结 构
二、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判断矩阵是以上一级的某一要素C作为评价准则,对本级的要素进行两 两比较来确定矩阵元素的。 例如,以C为评价标准的有n个要素,其判断矩阵形式如下:
概念辨析:隶属度与隶属度函数
若对论域(研究的范围)U中的任一元素x,都有一个数A (x)∈[0,1]与之对应,则称A为U上的模糊集,A(x ) 称为x对A的隶属度。 当x在U中变动时,A(x)就是一个函数,称为A的隶属函数。 隶属度A(x)越接近于1,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高,A(x) 越接近于0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低。用取值于区间[0,1]的 隶属函数A(x)表征x 属于A的程度高低。
加法规则模型特征:观测值大的指标对评价 结果作用大,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一 俊遮百丑”的突出特征。如居民平均收入
加权平均法
例:有3个方案,5项指标,数据如下。试计 算各方案的综合评价值
加权平均法(非线形加权综合)
乘法规则模型特征:评价模型对取值较小的评价指标 反应敏感,具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一丑遮百 俊”的特征。例如,木桶理论
体操记分法
类似体操比赛的计分方法。请6位评分者独 立为评价对象用10分制打分,去掉最高分 和最低分,所余4个分数取平均。
专家评分法
利用专家经验评分。多名专家按某记分制 对不同方案打分,再算平均分。如,对多 台设备的操作性评价,请若干专家试车, 对多台设备按一定记分制来打分,将各设 备得分按专家取平均,即得其分数。
两两比较法
将方案两两比较打分,对各方案得分求和并处理
分0-1打分法;0-4打分法;多比例打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