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健康养虾新模式的研究
室内小龙虾新型养殖技术模式

室内小龙虾新型养殖技术模式现在养殖小龙虾的模式有多种多样,其实室内养殖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养殖技术,因为我们都知道养殖龙虾的时候对水质要求很高,那么我们在室内养殖是如何进行养殖的呢?很多人认为现代化的这种养殖模式是骗人的,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室内养殖都是假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认准那些合法的养殖基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小龙虾的室内养殖模式以及管理办法。
这种养殖模式一般都是用水泥池修建养殖池,水泥池修建的面积,我们必须要根据养殖的规模和数量以及室内的环境来进行选择,如果养殖小龙虾的数量过多,我们也要适当的扩大养殖面积,水泥池够大才能够让小龙虾更加活跃,养殖池我们可以分为育苗池,孵化池和养殖池,养殖场内必须要有充分的供氧设备,因为一旦出现氧气不足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立刻供电供氧。
我们要修建好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供气系统,给小龙虾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生长环境,修建好池塘以后我们就需要引进龙虾,虾苗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事关以后我们养殖的效益,因为室内养殖各方面的因素都没有在外面养殖优越,所以我们对虾苗的选择也必须要严格要求,因为室内可能会传染一些疾病或者感染细菌,所以我们必须要选择身体健康,抵抗能力强,颜色有亮度,外面没有附着物,没有受伤的虾苗,同时要保证他们充满活力,给它们喂饲料的时候能够积极的去捕食,这样放养的成活率会比较高一点。
在虾苗放养之前我们必须对虾苗消毒,把它们放入盐水中浸泡十分钟左右,然后再放入养殖池里,避免大规模的细菌感染,因为在运输的途中或是这之前购买的厂商那里可能会有细菌带入,他们之间相互传染就会得病,把小龙虾放入池塘以后,我们就需要选择新鲜的饲料来进行投喂,放入养殖池之前一天我们不需要给它们投喂食物,因为如果吃多了的话可能会对肠胃造成影响。
在一天以后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新鲜的田螺肉、贝壳、小杂鱼等还有一些专门的植物性饲料来喂给它们,喂养的次数大约一天控制在四次或者五次之前我们要,保持少量多喂的原则,如果饲养量过少的话,小龙虾就会产生抢食的现象,如果饲料过多的话就会导致小龙虾吃撑或者饲料浪费,导致我们养殖成本增加,在一般正常情况下我们需要一天投喂小龙虾三次,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
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研究及养殖技术创新

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研究及养殖技术创新近年来,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养殖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对虾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养殖环境和水质的恶化、疾病的严重流行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证对虾养殖的健康稳定发展,研究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并进行养殖技术创新变得至关重要。
一、健康养殖模式研究:1. 养殖环境改良:对虾养殖需要重视水质的调控,采取合理的水循环系统和过滤装置,确保水质清澈透明。
同时,充分考虑养殖场的地势和周边环境,避免周边污染物对养殖产生不利影响。
2. 饲料营养优化:通过科学配方,合理搭配饲料成分,确保对虾摄取到全面、均衡的营养物质。
采用现代化饲养管理技术,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与疾病发生。
3. 健康管理策略:建立健全的养虾管理制度,包括日常巡查、定期监测和疫病防控等。
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采用相应的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等,提高对虾的免疫力。
4. 科技手段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等,监测水质、疾病发生等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二、养殖技术创新:1. 智能监测与控制:引入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养殖系统,实现对虾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通过自动调控设备,实现水质和水温等关键指标的精准控制,提高养殖环境稳定性。
2. 生态循环养殖: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对虾养殖与其他生物种养殖相结合,形成生态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例如,可以与贝类、藻类等生物共同养殖,利用它们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达到共生共利的良好态势。
3. 疾病防控技术:开展对虾疾病的病原学及发病机理研究,发展新型疫苗和疾病防控策略。
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具有抗病特性的新品种。
此外,开发高效、环保的消毒技术,有效控制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避免疾病传播。
4. 智能养殖设备创新:加强养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开发高效节能的循环水处理设备、养殖网箱、饲料喂食器等。
土池封闭式养虾技术

3 放 苗 前 准 备
1 8 : 0 0 时投 5 0 %,2 3 : 3 0时 投 2 0 %。体 长 超 过 6 e m
① 在虾 池 堤坝 上 打井 ,井 的 深度 必须 能 满 足 以后 ,每 天投 喂 4 次 ;6 : 0 0时投 2 5 %,1 0 : 3 0时投
虾 池 连续 注水 需 要 ,每 5× 6 6 7 m 池 塘 配 置 流量 1 5 %,1 8 : 0 0 时投 4 0 %,2 3 : 0 0时投 2 0 %。
( 下转 第 3 0页 )
水 ,因此 ,池塘 只需设进水 闸门即可 。每 1 0 x 6 6 7 养规 格 ( 体长 ) :斑节 对虾 为 1 . O 0 ~ 1 . 2 0 c m,南美 白
m 虾池配置宽 1 m的通 天 进 水 闸 1 座 ,闸室设 3 对虾为 0 . 8 0 ~ 1 . 2 0 e m。
以上 ,海水 周年 盐度 变 化最低 不低 于 0 . 1 %,虾 池 旁打井可抽 出淡水 。
2 进 水 闸设 置
1 . 4 0 ~ 1 . 8 0 m,斑 节对虾每 6 6 7 m 投苗 1 1 0 0 0 ~ 1 3 0 0 0
由于土池 封闭式养殖 ,其 中后期不需从海 区纳 尾 ,南 美 白虾每 6 6 7 m 投苗 1 3 0 0 0 ~ 1 5 0 0 0尾 。放
2 0 1 5 年 4月
Mo d e r n S a l t a n d C h e mi c a l I n闭式养虾技术
孙 书静
( 沈阳辽中水利 养殖场 ,辽宁 沈阳 1 1 0 2 0 0 )
到6 O ~ 7 0 c m深 ,然后粘 土把 闸门封严 ,防止池 水
安装 上 6 0目筛 绢锥 形 网袋 ( 长8 ~ 1 0 0 m ) ,闸槽 间 水 1 次 ,每 天添 水 5 e m,直 至虾 池 蓄水 深度 。夏
对虾池封闭式综合养殖的研究_李德尚

青岛海洋大学李德尚董双林:对虾池封闭式综合养殖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39430150)、国家攀登计划B(编号PD-B6-7-3)、山东省科委(鲁科计93第42号)及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编号96-922-02-02,由李德尚、董双林两位教授共同主持)等多方面的支持下,自1994年起,主要用围隔实验法,对以对虾为主的封闭式综合养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该研究依据的原理是通过不同食性经济生物的合理混养,增加对投入物质的有效利用层次,并以不换水的封闭式养殖来保证投入物质在池内的再循环,籍以增加其被有效利用的次数。
以此达到减少投入物质在池内的有害积累,维持虾生态系的良性平衡,提高养虾的经济效益,并避免养殖排水污染浅海的目的。
迄今已优选出了适合与对虾混养的高经济价值养殖种类缢蛏、台湾红罗非鱼、扇贝等多种,研究出了4种优化结构的综合养殖系统,并对这些系统的养殖效果和生态学内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结果证明所有这些系统的养殖效果都明显优于同样条件下的对虾单养。
其中最好的对虾-缢蛏-罗非鱼三元混养系统将养殖总产量(以等价的对虾计)提高了25.7%,将投入氮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了85.3%;在养殖水深只有1.0~1.2m的不利条件下,中试的养殖产量(只以对虾计)半精养达到了1 455kg/ha,精养达到了2379kg/h a。
由于采取封闭式养殖,将养虾业对浅海的污染降低了90%。
与此同时,还结合上述实验,设计和实验了对虾白斑病毒病的围栏生态防病法并获得了肯定的效果。
该研究前后有10余位教授和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工作。
迄今已在国内外高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召开了一次以本研究成果为主的对虾养殖生态学国际研讨会,在其他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了3次,并在多次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介绍。
结合本研究共培养了博士生9名,硕士生9名。
1999年9月25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持召开了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研究员为首的7位知名专家参加的验收评议会。
对虾全封闭零排污养殖试验

病害传染 ,提 高对虾养殖成功率及产量 ,加 强近海海
域 生态 与环境保护 、修复技术 ,我们进 行对 虾全封 闭
零 排污的养殖模式试验 。通过 改造虾塘 增加排污、抽 污系 统 ,建造 集 污沉 淀池 、发酵 池 、曝 气 池 、蓄水 池 ,整个养殖 中的水循环 使用,只添加蒸发水和排 除 多余 的雨水 ,实现全封 闭零排污 的养殖模式 。
部分埋在地面下 ,通 过潜 水泵将污物抽到发酵池 ,污 物经过 发酵 后再将 有益的发酵液排 出曝气池进行 充分 曝气 。建 曝气池 4 个合 1 4 米。 ,用 0 . 4 厘 米厚 度 国标
( 2 ) 对虾 养殖池排 污系 统的 改造 :针对 对虾养 殖
池 内的粪便 、死藻等污物 具有全池 分散分布和沉淀性
严重 。
池 ,二级沉淀池上层 水体的悬浮物、p H 、氨氮等完全 符合一级海水养殖标准 后,即可将 水体抽到蓄水池作
循 环养 殖 用水 。集 污 沉 淀池 要 配套 建造 2 个 排 污 管
4 0 0 0 0 元 。上市 成 蟹 2 t 0 0 千 克 ,亩 产 7 5 千 克 ,雌蟹 平均 规 格 1 6 0 克 ,雄 蟹 平 均 规 格 2 3 0 克 ,平均 价格 8 6 元/ 千 克 ,计 1 8 0 6 0 0 元 。年底 上 市青虾 2 5 0 千克,
一
、
材料 与方 法
1 . 养殖设施 改造 ( 1 ) 池塘 改造 :原有对虾 养殖池塘 3 0 亩 ,通过改
池 、1 个抽污池及配 备相应 管道 等设施。
( 4 ) 发酵池 和曝气 池的建 造 :集 污沉淀 池 内的沉 淀物 要集 中抽到发酵池 ,因此发酵池 的体积 、容量要 满 足养 殖池 的排 污总量 ,每 亩养 殖池 建 1 . 4 米。 体 积 的发酵池 。用玻璃钢预制件建造 发酵池 和曝气池 ,可 防止 池体 破裂 而造 成渗 水 、漏气 等 问题 。发 酵池 为
南美白对虾封闭式养殖几个问题的探讨

养 殖 池 配 备 与 其 以闸 门 或 渠 道 相 连 的 沉 淀
池、 曝气 消 毒 池 等水 处 理设 施 ( 者 可 合 二 为 二 )用 于 养 殖 期 间 养 殖 用 水 的 净 化 、 毒 与 循 , 消
一
体有 较强 的环境 适 应 力 和抗 病 能 力 ; 种 的成 活 苗 率 高 , 殖生 物 量易 于估 算 、 握 , 于 养 成管理 ; 养 掌 便
设 置 可方 便人 工 控 制 的 排 水 阀 门 , 于 排 放 底 层 利
水。
若采 用 2c 以上 的暂养 苗 , m 由于苗 种在 养 成期 间
的成 活率 较高 , 苗 密 度 可 减 少 些 , 按 1~2万 放 可 尾/ 投放 。一 般 , 用 暂 养苗 对于 提高 养殖 规 格 亩 采 和产 量 , 提高 养 殖成 功率 有 较积 极 的作 用 , 其优 点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 几方 面 : 淘 汰病 弱苗 , 可 余下 的个
至盐 度 5 o 右 , 须 经 过 不 少 于 1 %左 必 8天 的 时 间 ,
1 池塘 的 要求及 设 施 配备
养殖 池 塘 以圆形 或 长方 形 为好 , 积 以 1 面 0~ 2 0亩 为宜 。 面 积 过 小 , 环 境 易 于 变 化 , 殖 环 水 养 境不 稳 , 易控 制 ; 不 面积 过大 则 不易 管理 。池 深要 求 不低 于 2 5 m, 证 有 效 水 深 在 1 8 m 以上 。 . 保 . 确定 一定 的水 深 , 要 最 大 限 度 地 为 养 殖 动 物 提 既
好 。所 以在选 择 苗 种 时 , 选 择 出池 水 盐 度 与 养 要
殖 水盐 度 相 近 的 苗 种 。如 果 养 殖 水较 淡 , 须 要 必 求 育苗 厂 家对 苗 种 进 行 必 要 的淡 化 处 理 , 而淡 化 的好坏 也 直 接关 系 到 苗 种 的好 坏 。 经 验 证 明 , 好 的淡化 苗 从 0 5~0 6 c 开 始 进 行 淡 化 , 淡化 . . m 要
斑节对虾精养技术模式(六)

斑节对虾精养技术模式(六)七、泰国全封闭式高密度精养技术模式探讨泰国的斑节对虾养殖已普遍采用全封闭式的精养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配套蓄水池、增氧机,虾池一次纳满水,养成期采用不排水的全封闭式养殖。
养殖期间虽有发现白斑病和黄头病等病毒性虾病发生,但养殖的成功率仍保持70%左右。
养殖成活率低者30%,高者达60%。
单造亩产最低200千克,最高可达500千克以上。
这种养殖模式预防病毒性虾病的主要机理是:在运用调控措施,保持池水有足够的溶解氧含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制地保持水环境的稳定性。
可避免池中环境突变引起对虾的应激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病毒性虾病发生的目的。
这种模式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对虾集约化养殖成功率最高的一种,值得借鉴。
但是泰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养殖种类等与我国有所差异。
因此我们要科学地吸收和运用台湾省及泰国的经验,我国北方应继续养好中国对虾,运用集约化养殖把产量搞上去。
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对虾养殖,现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蓄水池的配套与水质处理泰国精养模式有全部配套的蓄水池,有专用和用部分虾池代替两种。
蓄水池与养虾池面积之比,小场为1:1至1:2,大场为1:1至1:5。
蓄水池进水后,多采用漂白粉消毒,个别通过长渠道远距离进水的,不用药物消毒,均须沉淀3天以上,但必须掌握好两个方面:(1)合理配套蓄水池与养虾池的容量比例:泰国采用地间轮捕轮放的作业方式,故蓄水池与养虾池的面积比幅度较大,而我国苗种放养季节性较强且南北方不同,特别是北方地区放养时间较为集中,因此其比例易大不易小;一般应与养虾池容量比在1:1至1:3为宜。
(2)蓄水池的水质处理:主要作用是提供经消毒、沉淀和净化后的养虾用水。
消毒药物应以价廉的漂白粉为主,用量视水源的水质条件、有害生物的多少和沉淀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用有效氯25%~32%的漂白粉15×10-6~30×10-6,消毒后沉淀时间宜长不宜短,消毒后必须在3天以上,使池水充分曝气,余氯消失和净化。
防病养虾新技术

03
防病养虾综合管理
养殖周期与风险管理
养殖周期
养虾的周期通常为3-4个月,但具体时间取决于养殖环境、虾的品种和养殖密 度等因素。
风险管理
养虾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包括防止虾病蔓延、保障水质清洁、提供适宜 的饲料等措施。
虾病防治与疫苗接种
虾病防治
定期对虾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保持良 好的水质和饲料质量,增强虾的免疫力。
由于采用了防病新技术,该项目取得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养殖成本降低,虾的品质 和产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
某池塘养殖场养虾项目
养殖环境
该项目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质 良好的地区进行池塘养殖。
经济效益
由于采用了防病新技术,该项目取得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养殖成本降低,虾的品质 和产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
高品质
注重虾的口感、营养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的高 品质需求。
适应性广
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可在不同地区进行养殖。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养虾业的应用
节能减排
采用环保的饲料和药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循环水养殖
利用循环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养殖效率。
生态养殖
结合生态修复技术,提高养殖系统的生态平衡能力,实现养虾业的 可持续发展。
• 技术要点:工厂化养殖技术包括优良虾品种的选择、优质饲料的投喂、 良好的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其中,优良虾品种的选择是基 础,可以通过引进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品种来提高养殖 效益。优质饲料的投喂也很重要,应该选择营养均衡、适口性好的饲料 ,同时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浪费和污染。此外,良好的水质管理也是关键 ,需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调整水温和水质,以保持适宜的养殖环 境。最后,疾病防治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 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好。
25 养殖管理 . 2. .1饵料的种类选择及投喂技术 5 2 .1饵料的种类选择 .1 5. 南美白对虾在集约式养殖时.对饵料的蛋白 质含量要求较高.对饵料的营养平衡要求严格。经过对比, 我们选择了 升索牌” “ 饲料作为整个养殖试验的用饵料. 2 .2 饵料的投喂技术 .1 5.
粪 等 机 适 收 制 燕 养 用 料 1号 为贝 养 池 大 为3 x m142池 . ; 便 有 物 时 获 成 类 殖 肥 :0 池 类 殖 . 小 4 3 = 5 , 深2m m 1 0m 6
1 号池为燕类净化池,大小为 3m 3m 1 4 2 池深 2 m 2.3号池为化学处理池,大小为 1 4 %1 0 m , =5 . ; 1 6 1 2. x6 m 66 2 3 m 9 3 5 m 2. =7m } 5 5 池深 . . 号各池之间设由阀门控制的4 5 -1 个水管道,可以 使水由9 号池依次流 至 1及 1号池。以 2 3 上各池整个池壁及池底也用韩国生产的高强度塑 料布整体铺设,以防 渗漏。 -1号池 9 1 在高强 料布上面 度塑 铺设 1 M n 细砂。 0 a 的中 -
经适当的曝气调温后即可应用。 2 项目实施内容及方法
21 养殖池的消毒及养殖用水的处理 . 由于各种池塘为新建池塘, 池内铺设高强度塑料布,不需对池塘进行长时间的浸泡,池塘建好后用
l m 时的 粉淡 冲 除 物, 时 进 管 进 毒, 对 水的 水 指 进行 测 o 岁 漂白 水 刷去 杂 同 对 排水 道 行消 再 海 有关 质 标 检 后, o 各 进 海 0 m 均 酒5 g , 漂 抽, 死 的 切 物。 池 砂滤 水I c, 匀泼 0 / 的 粉 杀 水中 一 生 0 mm
虾种虾,严格按照生产无特定病原体 虾苗的育苗操作规程进行育苗工作, 进行科学的用药, 生产性康苗种. 在投苗之前再对苗种进行病称、 细菌等的疾病的全面检测, 确定为无特定病原体的 虾苗后, 3 尾虾苗放 取 0 入每个养殖池内 进行试苗, 4 2 小时后观察苗种的成活率及性 康情况,若一切正常即可准备放苗。 24 鱼、贝类的 . 放养及旅类移植 2. .1鱼种放养 4 鱼类养殖池为9 号池的后半部分。由于由集约式养殖池排出的养殖废水中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含盘高, 单胞藻的密度大, 宜选择滤食性的鱼类放养。 遮目 鱼其食性以 植物食性为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摄食底
20' 03 青岛・ 全国水产养殖研讨会论文集
全封闭健康养虾新模式的研究
郑永允 刘洪军 王宝廷 王勇强 徐凯 李美真 李绍彬
〔 省海水养殖 所 青岛 260) 山东 研究 602
张永举
(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 26 ) 601
摘要 该 研究的核心技术是养殖用水和废水的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 其关键技术包括: 对虾商健康苗种培 育技术、 人工控制无公容高效养殖技术、 环境保护技术及综合生态调控技术等。 该技术在充分发挥自 然净化 的同时 将多品 种互补生物 净化养殖 技术、 物包净 生 化技术、 类净化技 旅 术及理化净化 等技术有 技术 机地、 科 学地组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商效的净化系统。 养殖用水8 上循环利用, 0 %以 最终养虾所排放水达到国家二类 水质指标, 有效地保护了 水域环境。 养殖产品无药物残留, 符合欧盟标准。 该养殖模式的 成功, 是我国 渔业 科学 技术的一次 重大创新, 代表着我国水 产养殖 今后 业的 发展方向. 由于我国 多, 人口 土地资 源紧缺, 随着养虾业的发展, 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 在目 可养殖水面己 基本 利用, 养殖渔业也需要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 因此, 养殖方式也由 粗养、 半精养,向 高效益、 高投入的 集约 式养殖方向 发展。但人们都较重视产1及效益, t 关注环境对养殖的 影响,而忽视了 养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对水产养殖废水直接排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重视不够, 养殖的自 身污染问 题逐渐显落且日 益突出. 再者, 于以 往的水产养殖技术及其管理技术随意性 由 严重, 对药物残留 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重视不够, 产 品质t下降, 甚至影响了食品的 卫生安全。因 发展我国的集约式养殖、 此, 健康养殖技术和管理以及养殖废 水的综合处理,已是我国 养殖渔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产物. 20 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科技人员依据我所有关的科研成果, 01 借鉴我国及世界上的有关技术, 在我 所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 “ 全封闭、循环水、健康养虾新模式的研究气 1 项目 的实施条件 11 集约式 . 养班池
9 1 -1 号水处理池每池设一台 增养机, 为鱼、贝 类提供足够的氧气.为藻提供充足的氧气或二氧化碳。 1-1 号池中 2 3 的一台叶轮式增氧机, 可使经化学处理的用水充分睡气氧化。
15 淡水井 .
由于试验基地位于蜡山山脉东侧, 淡水资源丰富。 我们经过有关单位检测, 选择一处水源充足, 质指 水 标符 合国 类水质指标的位置, 径 l . 6 家一 打直 m 深1 m的水 井,日 供水里可达20m . 此井水为 00 3 因 地表水,
其余池壁为沙土, 整个池壁及池底用韩国生产的高强度塑料布整体铺设.以防渗润. 池底标高高于9 - 号 ^1 3
水处理池4c .池底由四周向中间倾斜, 0m 池底中间设集污坑及排污孔,排污及排水由阀门 控制。 12 水处理池及设施 .
9- 号池为 水处理池。 号池 ^1 3 9 池底面 积为7m 3m 28m. 0 x 030 2 池深2 m 为平流沉淀 4 ., 6 及养鱼养殖池, 此池环道式建设, 前部分主要为平流沉淀, 后部分为鱼类养殖池, 之间由网相隔. 平流沉淀部分沉积的残饵、
20 ' 03 青岛 ・ 全国水产养殖研讨会论文集
牺 硅藻、 蓝藻、 及有机碎屑 罗非 食物主要也是 机碎屑、 绿藻 等。 鱼的 有 浮游生 物等。 种购 因鱼 进时的 盐度与
养殖池盐度相差较大,必需对鱼种进行盐度驯化后才能放养.鱼种放养情况见表 1 e
鱼种
放养日期
( 日) 月.
规格
放养数t
放养密度
2 .3 成活率的 .1 5. 估算 由 对虾受 于南美白 惊极易造成肌肉 痉孪而使对虾的生理技能受到损害. 因此, 在南美白 对虾的养殖过程 中一般不要随意用打网法来观察和估数. 在养殖生 产中 应多 对对虾的日 常活动仔细观察记录, 规律的某 找出 些东西,并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来估算虾的成活率. 2 .4 摄食量的确定 .1 5. 在生产中虽然有一些养殖专家提供了参照投饵t和投饵公式, 大多数配合饵料的制造商也提供了 一个参 考用量,但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投饵量的确定, 如养殖方式的选择,池内 对虾的存活数量、密度,体质,不同 生长阶段对虾的组成比例, 饵料生物的 池内 组成与数里, 饵料本身的 质量、 气情况、 天 池水水质状况、 底质 状态 管理 和 方式等等。 在养殖过程中, 我们在 每个养 殖池离 池壁2 米处设 个 置4 饵料观察网. 个大小 l 每 为 m. l 4 个饵料观察网的 面积占 池塘面积的0 0 .a 6 。投饵时饵料观察网中的饵料I要占 / 总投饵量的 1 左右,一般情 % 况检查饵料观察台网的时间在投饵后 1 ^3 . 小时, 5 具体间隔时间根据虾的不同生长阶段来调整, 检查内容包 括 饲料是否已 被吃完: 剩余饲料颗粒是否完好:网内遗留 对虾粪便的多少: 观察上网的 对虾数童: 察看观 察网内 及肠道是否充满饲料,体色及外观是否正常,并作好记录。以 虾胃 所投饵料在间隔时间内 吃完为好.
盐度
(。 %) 2 7
水温
( 0)
2. 56
P H
( 尾)
体长 5m c
50 0
( l' e m)
04 .7
返 目鱼 非鱼
0
20 尾 0创
10 00
14 .2
2 7
2. 72
82 .3
2 . 藻类移植 .2 4
6 日 月1 就地取材 将周围 养殖池塘内 对虾 野生的川蔓藻 (u irta Kc) 名 菜移植至1 Rp a e t o ,又 盐沼 p o l a h sl 1 号 移 量 0 l= 盐 菜为 子 物, 移 存 生 挤 迅 不 死 腐 池, 植 为2 g o 生 种 植 容易 植 活, 长 殖 速, 易 亡 烂. 0m 2. 贝 养 . 4 3 类放
表2 日 投饵时间及投饵数量比例
时间
比例
1 :0 90 2^ 0% a 2 :0 20 1% 5 !0 : 40 :0 1% 5 70 :0 10 0% 1 :0 00 75 .% 1 :0 30 75 .% 1 :0 60
1% 0
1% 5
2 . 水质调控 .2 5
集约式 养殖池八个, 1 号池, 即 -8 其中 1 7号 - 池池底面积为 2m 2m 62 = 池深 2 , 池 4 x8=7 . m m 8号 3m 2m 8 m. 1x9 =9 = 池深2 。 9 m 其中2 号池进行短沟对虾的 养殖试脸。1 8 池两池相临的 - 号 池壁为水 泥砖姗,
对虾饱胃率 达到 7^8 为宜。 0 0 % 通过以 上跟踪 检查,结合 巡池记 录的天 水温、 值、 度、 气、 州 盐 水色等内 容, 可大 道池塘内 便 概知 对虾的 摄食状况、 康状况及 健 底质现状、 饲料质量 可据此及时 下一 饵 等, 调整 天的
料投喂和每次投饵所 占的比例。
20 ’ 03 青岛 ・ 全国水产养殖研讨会论文集
22 旅种培育及定向 . 肥水 池水中的浮游单胞藻藻相及微生物相可决定水环境的质t, 养殖生产中强调的池水水色实际上就是水中 单胞藻藻相的表现。在集约式养殖池养虾生产中, 经常会碰到初期水色难以培养起来的问翅, 其原因主要有 两方面:一方面是集约式养殖池用水清滋。 水处理后浮游植物的生物t小,有机物和无机营养盐含t少: 另 方面是虾池四周的护坡均铺塑胶膜, 能溶子水中的营养盐类非常少.为使养殖池有好的且毯定的燕相,我们 提前在室内 培养了 金城、 蛋白小球藻等, 在养殖池水处理后的第三天, 将消毒处理好的 小球燕、 金藻按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