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技术

合集下载

虾的养殖方法家里养殖

虾的养殖方法家里养殖

虾的养殖方法家里养殖虾的养殖方法有很多种,养殖虾的方式可以根据养殖规模和养殖场地来选择。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虾的养殖方法。

1. 地下水养殖法:地下水养殖法是指将虾苗放入地下水中进行养殖。

这种养殖方法需要在地面上开挖一个池塘或者水坑,然后将虾苗放入其中。

在池塘或者水坑的塘底上铺设沙子或者石子,以提供虾苗的生活环境。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养殖水体进行适当的循环和补充,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氧气的供应。

2. 料理池养殖法:料理池养殖法是指将虾苗放入料理池中进行养殖。

料理池是一种特殊的养殖设备,通常由塑料、玻璃等材料制成,内部设置有虾种养殖格子。

虾种放入料理池后,可以通过控制进出水量和水温来控制虾苗的生长速度。

此外,料理池养殖法还可以进行人工饲料喂养,以提高虾的营养含量和养殖效果。

3. 海水养殖法:海水养殖法是指将虾苗放入海水中进行养殖。

虾苗在海水中生长期间,可以通过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来获取养分。

海水养殖法需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一般选择海滩、海湾等沿海水域进行养殖。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虾苗的生长情况,适时添加适量的海水和食物,以保持虾苗的健康生长。

4. 水面养殖法:水面养殖法是指将虾苗放入水面上进行养殖。

这种养殖方法需要在适宜的水域上建造养殖网箱或者养殖浮筒,将虾苗放入其中。

水面养殖法需要注意虾苗的防风和防波浪,以保持虾苗的稳定生长。

此外,水面养殖法还可以利用光照和水温来控制虾苗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

虾的养殖方法在不同的养殖条件下有所差异,但都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养殖技术和知识。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虾苗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环境调控,以提高虾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

只有做好以上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虾的高效养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虾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选择养殖方法时应综合考虑虾的品种特性和养殖场地的条件,以及个人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水平。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成功养殖虾类!。

海水虾类养殖技术

海水虾类养殖技术

海水虾类养殖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产食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水虾类养殖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

海水虾类肉质鲜美,富含营养,且市场需求旺盛,因此养殖海水虾类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海鲜的需求,还能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海水虾类养殖的基本技术和注意事项。

1.选址与设施在选择养殖虾类的场地时,需要考虑水质和环境条件。

选址时应避开污染源和工业废水排放口,选择水质清澈、富含盐分的海域。

此外,养殖区域周围的环境也应保持良好,避免有其他养殖池塘或渔船过度干扰。

养殖设施主要包括池塘、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等。

养殖池塘应具备良好的防渗漏措施,保证虾类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稳定。

排水系统需要保证池塘中的水能及时排除,并且排出的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进行排放。

供水系统包括引水管道和水泵等设施,保证养殖池塘有稳定而充足的水源供应。

2.种苗选择与养殖选择合适的虾苗对于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海水虾类养殖常用的种苗包括白虾、河虾、对虾等。

在选择种苗时,应注意种苗的健康状况和外观。

苗龄要求一般以15-20天为宜,这样能够保证虾苗能够适应养殖环境并迅速生长。

在养殖期间,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温度和盐度等参数,确保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同时,要注意控制养殖池塘的饵料供应,避免过度投喂或者饵料残留导致水质恶化。

另外,还需密切观察虾类的生长情况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3.饲料与营养管理虾类的饲料可以选择鱼粉、虫粉、海藻和人工饲料等。

在选择饲料时,应注意其成分和质量。

合理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虾类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在投喂饲料时,应根据虾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来确定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

同时,还应注意保持投喂的时间和频率的稳定性。

4.疾病防治海水虾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包括白斑病、黑斑病和溃疡病等。

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定期进行养殖池塘的清理和消毒,排除可能导致病害的源头。

同时,定期检查虾类的生长情况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虾养殖技术,虾的种类

虾养殖技术,虾的种类

虾养殖技术,虾的种类回答1、水质适宜:养虾时水质的好坏会影响到虾的发育,养殖期间一定要将池水pH值保持在7.5-8.5左右,透明度为30-40cm。

2、合理饲喂:虾在饥饿和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因此平时的投喂量要充足。

3、科学捕捞:在养虾的过程中幼虾一般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60-90天左右就能长到商品规格。

一、虾养殖技术1、水质适宜(1)养虾时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虾的健康发育,养殖期间一定要将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左右,透明度为30-40cm。

(2)平常一定要注意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消毒,这样可以调节水质防止病害发生。

2、合理饲喂(1)虾在饥饿和食物不足的情况下,虾会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因此平时的投喂量必须要足。

(2)食物主要以杂鱼、家禽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为主,偶尔给虾提供一些植物性饲料,比如小麦、水草、菜籽饼等,早上和傍晚各投喂1次。

3、科学捕捞(1)在养虾的过程中幼虾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0-90天就可以长到商品规格。

(2)如果3月份放苗,6月左右就要开始进行捕捞,捕捞时一定要坚持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的原则,这样能提高回捕率,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4、注意事项(1)养虾之前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20- 50克的虾苗作为亲虾,投喂量可以按照虾体重的10%计算。

(2)放养幼虾时可以使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进行消毒,虾池周围安装好防逃网。

二、虾的种类1、中国对虾(1)中国对虾也被称为东方对虾、大虾、黄虾等,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河北、山东省以及天津市沿海。

(2)该虾的肉质比较鲜嫩味美,营养丰富,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产品,一般是用来加工制作成虾米虾干等海味品。

2、斑节对虾(1)斑节对虾的分布地比较广阔,在全球多个国家都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为沿海地带。

(2)斑节对虾的生长速度非常快,而且抗病能力较强、适应性强、耐干旱、存活率高,是一种非常受人喜欢的名贵虾类。

大虾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大虾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大虾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鲜消费的不断增加,大虾养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

大虾以其鲜美的味道和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本文将介绍大虾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科学养殖大虾,提高养殖效益。

一、选址与场地准备选址是大虾养殖的第一步,一般选择水温适宜、水质好的地方。

养殖场地的准备包括清理场地、修建塘坝和通水设备的安装等。

确保养殖场地的平整度和排水良好,为后续的养殖工作打下基础。

二、水质管理水质是大虾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对大虾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水质管理包括定期检测水质指标、控制水温、保持适宜的pH值、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浓度,确保水体中的溶氧量充足等。

通过科学的水质管理,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三、品种选择和种苗培育品种选择是大虾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根据养殖目的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

种苗培育包括选种和育苗两个阶段。

选种要选择健康、强壮的种虾,避免带病虾苗进入养殖环节。

育苗阶段要控制水温、饲料和光照等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幼虾的生长和发育。

四、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大虾养殖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和投喂量。

饲料要具有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定期检测虾体生长情况和饲料消耗量,根据情况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确保虾的生长和发育。

五、病害防治病害是大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养殖效益造成重大影响。

预防病害的发生要从选种、水质管理和饲料管理等方面入手。

定期检查虾体健康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消毒养殖设备和场地,控制病原菌和寄生虫的传播。

对于已经发生病害的虾群,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害扩散。

六、生长管理生长管理是大虾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投喂量,避免过度密度和过度投喂导致的竞争和浪费。

水泥池养虾技术

水泥池养虾技术

水泥池养虾技术
1.准备池塘:选择平整的场地建造水泥池塘,池塘大小根据养虾数量来定。

通常,每亩可养虾1000-2000只。

2.投放水:在建造好的池塘中投放水源,水质要求清澈、无毒无害。

3.埋管排水:为了保持水质清洁,要在池塘底部埋设排水管道,方便排放废弃物和替换新鲜水源。

4.投放虾苗:投放虾苗时要注意虾苗数量、大小和品种等,同时要注意防止虾苗死亡。

5.投放饲料:在虾苗投放后,要根据虾苗的生长阶段投放不同种类的饲料,保证虾的营养需求。

6.管理池塘:管理池塘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注意水质的监测、虾群的疫病防控、排污处理等。

7.收获:虾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5个月,当虾的大小达到出售标准时,即可进行收获。

总而言之,水泥池养虾技术是一种简单、成本低廉的方式,适合小规模养殖和家庭式养殖。

但是也需要注意水质管理和虾群健康等问题。

- 1 -。

养虾的技术要点

养虾的技术要点

养虾的技术要点养虾已成为一项越来越受欢迎的养殖业。

虾种多样、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市场需求量也大,同时虾类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但想要成功养殖虾类,需要掌握一些技术要点。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养虾的技术要点。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虾养殖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虾类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包括水温、PH值、氧气含量、氨氮、各种矿物质等。

水温控制在24~30℃的范围内,PH值控制在7.5~8.5之间最为适宜。

氧气含量要求高,一般在5mg/L以上才能保证虾的健康生长。

水中的氨氮含量不能太高,过高可能对虾造成伤害。

定期检测水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使用水质检测仪来检测水质,一旦发现水质异常,应尽快采取补救措施,以免对虾的健康造成影响。

二、水草管理适当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净化水质,促进虾的生长。

尤其是那些富含矿物质且含有抗氧化成分的水草,可以起到特别好的养护作用。

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度种植,水生植物可以促进水质的新陈代谢,但是过长或者太多也可能对虾类产生影响。

三、饵料管理虾的饵料管理也是虾养殖中的一项关键工作。

不同的虾对饵料的需求也不一样。

对于一些食草性虾类,可以提供一些水生植物、草本植物等做为食物。

而对于一些食肉性虾类,可以在饵料中添加一些虾皮、鱼粉等动物性食物。

虾类需要不同种类的饵料来保持健康成长,以保证其所需的营养成分得到充分补充,适当的增加饲料中磷和钙的含量,有助于虾类骨骼的牢固,促进生长。

四、养殖环境养殖环境的星,也会影响虾的健康生长。

虾类长于宽广空间,因此养殖环境中合理进行空间分配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合理的分区,可以让虾类们更自然地生长,有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

保证虾塘周围的环境整洁,不要有杂草或者杂物,对于虾类的保健与预防干扰则有很大的作用。

环境干净卫生,确保虾塘周围的环境对虾类没有影响,可以提高虾类存活率和健康程度,有助于虾类更好的生长。

五、种苗管理种苗的选择和管理关系到虾类养殖的一切。

可选择大型虾苗进行投养,首先平衡虾苗要求与成本效益。

春季养虾技术要点

春季养虾技术要点

春季养虾技术要点2023-11-27汇报人:•养殖环境准备•种苗选择与放养•饲料与投喂管理•水质管理目•疾病防治•捕捞与销售录CHAPTER养殖环境准备01去除淤泥修复设施清除杂物030201干法消毒带水消毒浸泡消毒使用无机肥使用氮、磷、钾等无机肥料,促进藻类繁殖,提高水体生产力。

使用有机肥在虾塘中施用有机肥,如畜禽粪便、生物肥料等,提高水体肥度。

调节水质根据水质情况,适当添加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等调节水质。

添加肥水CHAPTER种苗选择与放养02健康状况根据当地气候、水质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

品种选择遗传品质选择优质种苗密度过高密度过低合理密度合理放养密度消毒处理适应环境种苗消毒与适应CHAPTER饲料与投喂管理03选择优质饲料蛋白质含量01脂肪含量02碳水化合物含量03根据虾的体重和数量确定投喂量根据天气和温度调整投喂量合理投喂量定时投喂CHAPTER水质管理04检测频率检测仪器检测指标检测水质03水质调节注意事项01水质调节方法02水质调节频率调节水质水质净化水质消毒与净化的注意事项水质消毒水质消毒与净化CHAPTER疾病防治05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做好养殖记录预防疾病识别疾病观察对虾活动情况检查水质对虾粪便解剖检查1 2 3选择环保药物按照说明书使用药物配合使用其他防治措施使用环保药物CHAPTER捕捞与销售06确定捕捞时间春季是虾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不影响虾的后续生长和养殖密度,应在水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捕捞。

选择捕捞方法根据养殖条件和虾的个体大小,选择合适的捕捞方法,如网捕、笼捕等。

避免损伤在捕捞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虾造成伤害,确保虾的质量和成活率。

捕捞技术暂养与运输暂养准备运输方式包装技巧定价策略促销策略渠道拓展销售策略THANKS 感谢观看。

淡水虾养殖方法

淡水虾养殖方法

淡水虾养殖方法引言淡水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其养殖业在许多国家都有广泛的发展。

淡水虾养殖方法的掌握对于提高产量、保持水质、预防疾病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淡水虾养殖的基本方法,包括选址、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选址淡水虾的选址是养殖的第一步,选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效果。

以下是一些选址的注意事项: 1. 地理位置:选择地处平原、水源充足的地区,便于水的供应和排放。

2. 水质:选择水质清洁、富含氧气的水域,避免有毒物质和污染物的存在。

3. 土壤:选择土壤疏松、渗透性好的地方,方便虾苗生长和根系发育。

水质管理水质是淡水虾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良好的水质可以提高虾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

以下是一些水质管理的方法: 1.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及时调整水质。

2. 水质净化:使用生物滤池、曝气设备等净化水质,保持水中的氧气含量和有益菌群的平衡。

3. 水温控制:根据淡水虾的生长需要,控制水温在适宜范围内,一般为20~30摄氏度。

饲料管理淡水虾的饲料管理对于虾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饲料管理的方法: 1. 饲料选择:选择适合淡水虾的饲料,包括粉状饲料、颗粒饲料等,注意饲料的品质和成分。

2. 饲料投喂:根据淡水虾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污染。

3. 饲料配比:根据淡水虾的营养需求,合理配比饲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成分。

疾病防控疾病是淡水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合理的疾病防控措施可以减少损失。

以下是一些疾病防控的方法: 1. 养殖环境卫生:保持池塘的清洁,及时清除淤泥和死物,减少病菌滋生的环境。

2. 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虾苗的生长情况和行为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3.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养殖规模,定期接种疫苗,提高淡水虾的抗病能力。

结论淡水虾养殖方法的掌握对于养殖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虾技术作者:今日三农网()虾中后期的管理要点体长达到7-8厘米以后的中后期对虾池塘,由于投料量增加,对虾排泄物逐渐积累,加上死亡的藻类,以及残饵、池底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等共同影响,使池塘水质、底质、微生物等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养虾中后期水环境和对虾的具体变化为:ph值逐渐升高,水色由清绿色、黄绿色变成褐色、茶绿色,透明度降低,混浊度增大;池底发黑,有臭味,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增加;对虾的尾扇、触须发红,甚至出现烂尾、断须现象,部分虾池出现对虾生长慢,体质弱,灵敏性差,脱壳不遂,纤毛虫寄生,吃食不旺,有肠炎、黄鳃病出现;更有部分虾池发生对虾游塘、浮头、软壳、红腿、烂眼、甲壳溃疡等症状。

笔者根据多年养殖对虾的体会,总结了对虾养殖中后期的管理要点。

稳定水色,降低水体混浊度。

对虾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色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绿藻繁殖生长所需的镁离子不足所致。

可泼洒白云石粉20-25×10-6,每7-10天使用1次即可稳定水色。

为了降低水体混浊度,应用光合细菌10-15×10-6,全池泼酒,每7天使用1次。

同时,坚持定期消毒养殖水体,每10-15天全池消毒2次。

第一次,按治疗浓度在上午用二溴海因消毒剂全池泼洒,第二次在第二天上午用有机碘、季胺盐0.2×10-6全池泼洒,若水中悬浮有机物多混浊度大时,可适当增大消毒剂的浓度。

调节养殖水环境营养盐类的平衡,补充水体中钙、镁、磷的含量。

每10-15天全池泼洒2-3×10-6磷酸氢钙1次,20×10-6白云石粉1次。

改善池塘底质环境,控制ph值。

每10-15天泼洒1次有益微生物制剂0.3×10-6,或每5天泼洒以沸石粉为主要原料的底质改良剂1次,每次用量为10-15×10-6,若突降暴雨或持续阴天引发ph值降低至7.5以下,则全池泼洒生石灰每667平方米5-8公斤。

合理加水换水。

第一天换水量控制在10厘米左右,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可逐渐增加换水量到20厘米、30厘米、50厘米。

这样,既能改良水质,又能促进对虾脱壳生长。

对水位不足的要及时加深水位,购置增氧设备,以便提高养殖产量和规模。

事实证明,对虾养殖产量愈高,规格愈大,经济效益愈明显。

合理投料,降低饵料系数。

一般每日投料4次。

上午投料时间必须安排在太阳升起1-2小时后,水中溶氧达到4毫克每升以上时最佳。

以后间隔6个小时投喂1次。

控制好投料量,一般对虾在45分钟至1小时内吃完饲料为宜。

提高对虾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

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1‰,生物酶活性添加剂2‰,维生素c1‰-2‰,维生素b10.5‰,每周连续喂2天,每天喂2餐;高温季节添加大蒜素0.5‰-1‰。

定期抽检对虾的健康状况。

若发现对虾少吃饵料或有病虾浮头靠边时,一般虾池内对虾病害感染率已达20%以上。

因此,发现已感染病害但正常吃料,不浮头靠边的病虾,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对虾养殖中后期,一般每3-5天必须用较密网目的旋网在池塘的四周随机抽样200-300尾对虾观察是否正常。

在对虾突然增料或减料,气候突变时期如下大雨、刮风后,进水、换水之后等有可以诱发虾病的情况下,要尽快用旋网抽检。

青虾红点病的防治红点病是目前青虾养殖的主要疾病。

发生于每年的8月中旬到9月中旬。

死亡具有持久性、复发性。

初发病时跗肢、背甲、尾柄处有一至几个红点,以后逐渐增多,严重的导致一侧黑鳃。

病情轻则持续12个小时,重则3-4天,表现为黑鳃多,肉质差。

病虾爬上浅滩死亡,开始大虾死得多,后期9月中旬后,小虾死亡率渐高。

根据惠州市的经验,防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预防①池塘中后期的水质要清,透明度以40-60 厘米为佳。

池中要有1/2的水草面积;②虾池要远离养殖区,池塘冬季干塘要注意暴晒一段时间;③虾苗要消毒,并定期用漂白粉、生石灰兑水泼洒虾池消毒。

二、治疗第一天喂氟哌酸1克/公斤饲料,药物加入颗粒饲料中,连投7天,第二天在晴天上午用0.8毫克/升强氯精全池泼洒。

青虾红体病咋防治症状:该疾病以躯体和附肢变红为主要特征。

病虾的步足、游泳足、尾扇、触角的颜色变成微红色或鲜红色,尤其以游泳足内外缘的颜色变化最为明显。

头胸甲的心区附近由透明的青色变成白色或浅橘红色,形似三角形。

防治方法:采用内服杀菌药物和外泼消毒药物相结合的方法。

(1)内服药物(任选其一即可):①虾病康按4‰的比例拌料投喂,每天两次,连喂5~6天。

②虾菌宁按3‰~5‰的比例拌料投喂,每天两次,连喂5~7天。

(2)外泼消毒药物(任选其一即可):①溴氯海因化水后全池泼洒,使池水的药物浓度达到0.3ppm~0.4ppm,一天1次,隔天再泼洒一次。

②二溴海因化水后全池泼洒,使池水的药物浓度达到0.2ppm~0.3ppm,每天1次,连用两次。

罗氏沼虾越冬的管理虾塘选择池塘水面以2亩~5亩为宜,呈长方形东西向,水深1.5米~2米,淤泥少。

这样的池塘便于搭棚,避免面积过大,受风力的影响而容易吹翻,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搭设棚架棚架的构筑要牢固,预防被风吹坏。

棚架用角铁或杉竹做材料都可以,棚面呈人字形,坡度为1∶4或1∶5,尽量减少高度,减少风力的影响又能把雨水泻去。

棚架的每个转角处或突出的竹尖都必须除去或用破布包好,防止风力摩擦而穿孔漏风雨。

在棚架上盖上粗2纱~3纱、网眼5厘米×5厘米的尼龙网,然后盖上尼龙膜,在尼龙膜上再盖上一层粗4纱~5纱、网眼20厘米×20厘米的疏网以防风把薄膜吹烂,薄膜与两层网边脚都必须拉紧并用泥土盖实以防吹翻。

越冬虾入池天气的选择根据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时间做好越冬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联系越冬虾的来源,不应距离过远以免在搬运时造成损伤。

注意天气预报而不要急于入池,最好选择寒潮(气温降到16℃~17℃)到来之前1周内的晴朗天气。

入池后不应急于盖膜。

待水温明显变低时才组织人力迅速覆盖薄膜,否则气温回升时易使水质变坏。

越冬虾的选择以每千克70尾~80尾的次级虾为宜。

次级虾价格低,可减少成本,在越冬期间虾还会继续长大。

入池时每千克70尾,经越冬养殖出池时一般每千克都能达到50尾~60尾。

越冬虾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放养0.7千克,即每亩放养400千克~500千克为宜,低于450千克浪费水面,超过500千克密度过大容易造成缺氧和引发病害。

越冬池的增氧设备充氧器有大型的鼓风机和小型气泵,大型鼓风机可根据面积而适当调节风力,小型气泵120瓦可管100平方米充气。

充氧气头每4平方米~6平方米放置一个。

越冬期间的管理(1)棚内气温的调控。

商品虾越冬一般不必人工加温,棚膜内保温在17℃以上。

棚外气温在20℃以上时,可在无风晴朗的白天打开两头通风。

(2)增氧时间。

根据天气变化而调节充氧时间,晴朗天气打开两头通风时,可间歇停机2小时~3小时;温度低全封闭时,每天必须开机充氧16小时~22小时,特别是夜间更不能停机。

(3)增加主体栖息空间。

由于越冬虾密度大,池内应放置竹枝、树枝或吊放网片,增加其立体栖息空间,间接减少密度。

(4)密切注意水质变化,抓住时机适当换水。

在棚外气温不低于22℃的晴朗天气抓紧时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换水量一般为养殖水体的1/4或1/5。

(5)饲料的投喂。

要求每天投喂优质的颗粒饲料,日投两餐,总投量为虾重的1.5%~2%,前期可提高到3%,入池50天后不能超过2%,以免使水质变坏,更不能投喂自配饲料而败坏水质。

(6)坚持每天巡查数次,重点检查覆盖薄膜的破损和虾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微生态制剂在对虾高密度养殖中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在使用方法上有两种:内服和外泼。

笔者在养殖生产中发现虾农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时普遍存在错用的问题,笔者根据所学知识及生产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使用方法。

一、放苗前期虾池经清理冲洗消毒后,放入新的消毒海水,次日肥水,待稍有水色后,加入光合细菌,由于新入海水,水中致病弧菌等微生物相对较少,此时投入光合细菌一方面可起到肥水作用,另一方面则可使光合细菌形成优势细菌种群,在施用光合细菌的情况下,所获得的藻相也是以有益的藻为主。

这样初步获得了菌藻平衡。

二、养殖前期放菌后,第三天可在虾池中加入芽孢杆菌。

当养殖进行到大约10天左右,由于虾仍处于幼虾期,游泳能力差,不能排污,虾池中开始积累一定数量的残饵和粪便。

此时应及时补加复合微生态制剂。

并根据需要经常少量添加新水。

注意在养殖前期,除非对虾出现病害征兆,否则不要轻易消毒。

三、养殖中期养殖一月后,对虾的活动能力增强,池塘已积累较多的粪便、残饵。

此时,应通过中央排污排去底层污水。

及时补入新水。

由于消毒剂通常对各种微生物都能杀灭,待消毒剂的药性消失后(一般为3天),其他有害微生物还没有大量繁殖前,应及时补充新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此时,对虾基本上可以摄食2号饲料,此时除了上述在水中施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外,还可以在以后全程养殖中拌服微生态制剂,拌服量占本餐投饲量的1-3%。

四、养殖后期养殖达二月后,进入后期,生产上一般采用大排大灌更新池水,在这个时期原则上不再外泼微生态制剂,因为换水频率较大,新加入的有益微生物很难繁殖起来。

因此应以内服为主。

投喂量和中期相同。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病的防治措施1、主要症状。

病虾厌食、摄食减少或停止摄食,病虾空胃,行动迟钝,弹跳无力,静卧不动或游动异常;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出现白斑点,甲壳软化也较常见,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体色暗或呈微红色。

肝胰腺呈棕黄色且易碎。

病害呈暴发性,死亡率高。

2、防治方法。

①选购无病虾苗。

②常年在饲料中添加“虾必康”以及含有核苷素、氨基酸、多肽类、酶类及配糖体的生物活性物质,如“保肝泰”、“虾康素”等。

主要作用是:刺激对虾免疫系统及激发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有助于对虾酶系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

修补由于病毒侵染造成的肝胰脏组织损伤,恢复肝细胞活力。

③疾病流行季节,每15天泼洒一次75~150千克/公顷生石灰水或“强力消毒水”,或每星期用“虾用杀毒威”或“白虾灭毒灵”、“保虾定”,全池泼洒一次,调节水质。

④在整个养殖周期,经常泼洒“绿水宝”、“活水菌”、“复合型光合细菌”、“爽水宝”等,调节水质。

稻田养基围虾技术刀额新对虾俗称“基围虾”,其壳薄体肥、肉质鲜美爽口,胜似中国对虾,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

它属广温、广盐性虾类。

耐温范围为10~35℃,秋季水温降至6~7℃也能生存,最佳生长温度17~32℃,适应盐度范围0~35‰;对低氧忍耐强于对虾,能在PH7.0~9.0水中正常生活。

其食性为杂食偏动物食性。

在幼虾阶段食性与对虾一样,成虾时期捕食以桡足类、多毛类为主,也摄食人工合成饵料和其它有机碎屑及底栖生物等。

习惯潜伏在底层淤泥和水草处。

现将刀额新对虾(以下简称基围虾)稻田养殖技术简介如下:一、稻田选择稻田要求靠上下水渠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畅通,交通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