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判断
化学平衡-平衡状态的判断

(1)对于同一物质来说,当:
Ⅰ.V(正)=V(逆) 或 Ⅱ.V(消耗)=V(生成) 时,化学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对于不同物质来说: 判断方法:反应速率方向相反,并且速率之比等于 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1】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 )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商城高中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可逆反应 (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0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保持恒定 不变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 立新的平衡。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以xA(g)+yB(g) zC(g)为例,分析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
解析 关于平衡状态的判断,一定要根 据实际反应分析选项,判断是否达到平衡 状态,只有在平衡状态下具备的性质才能 作为“标志”。本题中的反应是一个反应 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可逆反应。②在 反应过程中的任意时刻都符合。⑧可能是 平衡状态,也可能不是平衡状态。 • 答案 A
【例 4】 在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的容器中 , 下 列 叙 述 是 可 逆 反 应 A(g)+3B(g) 2C(g)+2D(s) 达 到 平 ①③④⑤⑥⑦ 衡 的 标 志 的 是 (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 答案 A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状态。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速率相同时,化学反应即处于平衡状态。
虽然不是所有反应都可以达到平衡状态,但在某些情况下,平衡状态可以很容易地达到。
由于化学反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能够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是受一些条件限制的。
化学反应平衡的状态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判断条件来确定。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这些判断条件。
1.浓度比根据浓度比的判断方法,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达到一定数值时,反应即达到平衡。
浓度比的计算方法为,将反应物的浓度除以生成物的浓度。
当浓度比接近常数值时,反应即可认为达到平衡。
2.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平衡状态的量化指标。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平衡常数等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的乘积的比值。
如果一个反应物的浓度比和平衡常数相等,那么该反应物达到了平衡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仅需要测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就可以计算出平衡常数。
通过这样的计算,就可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3.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可以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当温度上升时,反应速率会增加,而当温度下降时,反应速率会减慢。
因此,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一些反应可以通过调整温度来实现平衡状态。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低温下达到平衡时,增加温度可以使反应物的浓度比变得更大,从而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从而改变反应的方向。
相反,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在高温下达到平衡时,减少温度可以使生成物的浓度比变得更大,同样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
4.化学计量关系化学计量关系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当反应物的摩尔比与生成物的摩尔比相等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来计算出反应的平衡常数。
5.化学势化学势是一种度量化学反应状态的指标。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势相等时,化学反应即处于平衡状态。
化学势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温度和其他因素计算得出。
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判断

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判断1、等速标志:指反应体系中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2、各组分浓度不变标志:总的结果是混合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3.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1)从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考虑:M=m(总)/n(总)①若各物质均为气体:当气体△n(g)≠0时,若M一定时,则标志达平衡。
如2SO2(g)+O2(g)2SO3(g)当气体△n(g)=0时,若M为恒值,无法判断是否平衡。
如H2(g)+I2(g)2HI(g)②若有非气体参加:无论△n(g)≠0或△n(g)=0时,当若M一定时,则标志达平衡。
如C(s)+O2(g) CO2(g)、CO2(g)+ C(s) 2CO(g)(2)从气体密度考虑:密度=质量/体积①若各物质均为气体:A.恒容:密度总为恒值,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B.恒压:a. △n(g)=0时,密度总为恒值,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b. △n(g)≠0时,密度为一定值,则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②若有非气体参加:A.恒容:密度为一定值,则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B.恒压:△n(g)=0时,密度为一定值,则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3)从体系内部压强考虑:因为恒温、恒容条件下,n(g)越大,则压强就越大。
若各成分均为气体时,只需考虑△n(g)。
①△n(g)=0时,则压强为恒值,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②△n(g)≠0时,当压强为一定值,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4)从体系内部温度考虑: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则标志达到平衡。
例1:(1995年全国高考题)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例2:(2002年全国高考广东卷)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例3: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 R(气)+S(气)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B22.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固)+3B(气) 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3.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4.对于可逆反应N2+3H22NH3,下列能表示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反应V(N2)= 1/3mol/L·s, 逆反应V(H2)= 2/3mol/L·sB. 正反应V(NH3)=1 mol/L·s , 逆反应V(H2)=3/2mol/L·sC. 正反应V(NH3)=2 mol/L·s , 逆反应V(N2)=2 mol/L·sD. 正反应V(NH3)=2 mol/L·s, 逆反应V(H 2)=1 mol/L·s5.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⑧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A.②⑧B.②⑤⑧C.①③④⑦D.②⑤⑥⑧6.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2N2O4 + 热量,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的是( )①NO2缔合生成N2O4的速率与N2O4分解生成NO2速率相等时②C(NO2)= C(N2O4)时③N2O4处于不再分解时④NO2的分子数与N2O4分子数比为2:1时⑤体系颜色深浅不再发生改变时⑥反应器中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时⑦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时⑧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A.①③⑤⑧B.②④⑥⑧C.③⑤⑦D.⑤⑥⑦7.可逆反应2HI(气)H2(气)+I2(气)达到平衡后,当改变外界条件(如某一物质浓度、体系压强、温度等)而发生下列项目的变化时,能作为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的标志是( )A.气体的密度发生了变化B.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发生了变化C.气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D.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8.在373K时,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物质的量的NO2和SO2 ,发生如下反应: NO2+ SO2NO + SO3 ,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O 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 NO2和SO2 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平衡体系中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总物质的量D.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平衡判断总汇

“平衡”判断全突破[考向合作探究]1.一审题干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
二审反应特点:①全部是气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②有固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标志”(1)本质标志v正=v逆≠0。
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
(2)等价标志①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②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③对于有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例如,2NO2(g)N2O4(g)。
④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⑤全部是气体参加的气体体积可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例如,N2(g)+3H2(g)2NH3(g)。
[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能作为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①某一时刻,各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或分子数)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状态。
②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I2(g)+H2(g)。
③全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I2(g)+H2(g)。
④全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
[题组训练]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H2(g)+I2(g)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C.反应速率v(H2)=12v(HI)D .c (H 2)∶c (I 2)∶c (HI)=1∶1∶2解析:选B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只要温度不变,其混合气体的压强就不会改变,A 错误;C 项没有给出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C 错误;浓度具体比值还与投入起始量有关,不能作为平衡建立的标志,D 错误;由于三种气体中只有I 2是有颜色的,颜色不变说明I 2的质量分数不变,已达到了平衡,B 正确。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可以描述为一系列物质互相作用后得到新物质,当化学反应达到最终状态
(也就是物质的成分和量不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
状态的判断以及反应晶体的制备和理解,是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并且有
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平衡状态的判断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系统是否已经处于动力学稳定状态
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有明显的不同,化学反应物之间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态。
此时,当
反应物之间处于动力学稳定状态时,就可以说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热力学稳定状态平衡可以通过计算平衡常数K来证明,其中k等于反应产物物质浓度
的乘积,除以反应物物质浓度的乘积。
当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一定时,可以剪接计算K 值,K的计算公式为 K=CF/CA
3、反应是否处在化学动力学理论反应
可以通过分析反应各步骤的反应速率,最终分析反应中物质的变化情况,确定反应的
平衡状态。
从物质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反应的发展方向,当反应的发展方向不变,即可以
判定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以上3点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若需要制
备和研究化学反应的晶体,首先要满足平衡条件;其次,必须使反应晶体的热力学稳定性
得到维持;最后,要保证反应能够按照化学动力学理论正确发展。
只有这三个步骤都达成,反应才能够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热力学平衡判据

热力学平衡判据热力学平衡是研究物质在热力学条件下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热力学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各种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各个部分之间的各种宏观性质也相等。
因此,热力学平衡判据是用来判断系统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
热力学平衡判据有以下几个方面:1. 热平衡判据: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物体的温度是均匀分布的。
如果物体内部存在温度差异,则说明系统没有达到热平衡。
热平衡是热力学平衡的基本要求之一。
2. 力学平衡判据: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物体内部的所有力相互平衡,即受力和合力为零。
如果物体存在未平衡的力,则系统没有达到力学平衡。
3. 相平衡判据: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各个相之间处于平衡。
相平衡是指物质的各个相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达到平衡。
如果物体的不同相之间存在物质或能量的不平衡,系统就没有达到相平衡。
4. 化学平衡判据: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或活性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如果化学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系统就没有达到化学平衡。
5. 熵增准则: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系统的总熵是最大的。
熵增准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之一。
如果系统的总熵减小或保持不变,说明系统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以上是热力学平衡判据的几个方面,通过判断热平衡、力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和熵增准则的达成与否,可以判断一个系统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热力学平衡是研究物质在热力学条件下的状态变化的基础,也是研究其他热力学性质和过程的前提。
热力学平衡判据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化工、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对于设计和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化工生产中,通过研究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可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和产物纯度。
在材料科学中,研究材料的热平衡和力学平衡,可以揭示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环境科学中,研究大气和水体的热平衡和化学平衡,可以评估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平衡的评定方法是
平衡的评定方法是
评定一个事物是否平衡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视觉判断:通过观察事物的外观、形状、重量等方面,判断其是否平衡。
例如,在绳子的两端挂着一样重的物体,如果绳子保持水平,则可以认为是平衡的。
2. 测量判断:使用工具或仪器进行测量,以确定事物是否平衡。
例如,在一个秤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通过读取秤的指示来判断物体的平衡状态。
3. 力学分析:通过应用力学原理和公式,计算事物的力和力矩,从而判断其是否平衡。
例如,对于一个悬挂在一根细绳上的物体,如果物体产生的重力和绳子所受的张力相等且方向相反,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 试验调整:通过不断尝试调整事物的位置、重量分布等,观察是否能够使其保持平衡。
例如,在一个不平衡的物体上添加或移除物体,直到物体保持平衡为止。
综上所述,平衡的评定方法可以通过视觉判断、测量判断、力学分析和试验调整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以获得更准确的判断结果。
高中化学之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点
高中化学之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点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1)速率标志①同一物质在同一时间内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②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物质的数量标志①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
②反应物消耗量达到最大值或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常用于图像分析中)。
③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的量(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的变化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特殊的标志①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同的可逆反应来说,当体系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有色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
(4)依Q与K关系判断:若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通过比较平衡破坏瞬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动;③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v正和v逆变化,但变化后新的v正′和v逆′仍保持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2)依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通过比较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Q>K,平衡逆向移动;②若Q=K,平衡不移动;③若Q<K,平衡正向移动。
3.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问题(1)若外界条件改变后,无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都无法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则平衡不移动。
(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
(3)当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生产要求不一致时,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典例分析。
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准确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对于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物体平衡的定义、平衡的判断条件以及常见物体平衡的案例。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判断物体的平衡状态。
一、物体平衡的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平衡是指物体各部分受到的内外力之间保持平衡状态。
即物体不会有加速度,也就是物体的质心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以恒定速度运动。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看作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处于力的平衡状态,使得物体整体不会发生转动或倾倒。
二、平衡的判断条件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我们需要根据物体所受到的力矩和合力来进行分析。
1. 力矩的平衡条件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所受到的力矩总和为零。
力矩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力矩 = 力的大小 ×力的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如果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的力矩总和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矩平衡状态,即不会发生转动。
2. 合力的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还需要满足合力为零的条件。
合力是指物体所有作用于该物体上的力的矢量和。
如果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合力平衡状态,即物体不会发生平移运动。
三、常见物体平衡的案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物体平衡的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判断物体的平衡状态。
1. 支点平衡当一个物体通过一个支点悬挂时,只要该物体的质心处于支点下方,物体就可以保持平衡状态。
这是因为物体的重力产生的力矩和支点的支持力产生的力矩相互抵消,使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 刚体平衡刚体是指形状不易改变的物体。
当一个刚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必须满足力的合力为零以及力矩的总和为零的条件。
例如,当一个长杆在支点处水平悬挂时,该长杆可以保持平衡状态,因为杆两侧的重力产生的力矩相互抵消。
3. 圆盘平衡当一个圆盘放置在一个水平表面上时,只要圆盘的重心在表面的正上方,圆盘就可以保持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判断
例3表格答案:
√
√ √
√ √
√ √ √ √ √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结: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1、对于纯气体反应,如mA(g)+nB(g) pC(g)+ qD(g) (1)若m+n≠p+q,恒温恒容下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总压强不变、平均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和恒温恒压 下气体的密度不变都可以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2)若m+n=p+q ,不管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总体积、 总压强、总物质的量始终保持不变,从而平均摩尔质 量(相对分子质量)、气体密度均保持不变(Mr=m/n, ρ=m/v),因此这五项都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 平衡的依据。
对于有有色物质参于或生成的反应,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对
于隔热反应,体系温度(T)保持不变,转化率不变等。都可 以说明反应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
接上页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如果气 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气体的总体积不
变,总压强不变,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
变,气体的密度不变,等都不一定说明
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这种情况要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涉县第二中学
理化组
学习目标: 能熟练应用化学反应速率v和浓度c
判断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学法指导:
化学平衡的判断方法 1、不平衡时,v正≠v逆;平衡时v正=v逆。 所以v正=v逆是平衡特征之一。 2、不平衡时,c一直在改变;平衡时,c不变 所以c不变是化学平衡的标志之二。 3、从不平衡时,到平衡时,某一量x不变; 所以,某一量x不变,不能用作平衡状态的判断。
归纳总结:接上页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特别提示:保 持不变,一定不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判断
1、.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是()
A、逆反应停止进行
B、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相等
C、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
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2 、可逆反应N2 + 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
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有n molA2生成的同时有n molB2生成
C、单位时间内有n molB2消耗的同时有n molAB分解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就有2n molAB生成
4、.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下列4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正反应速率 v(A)=2mol/(L·min)逆反应速率v(B)=2 mol/(L·min)
B、正反应速率 v(A)=2mol/(L·min)逆反应速率v(C)=2 mol/(L·min)C正反应速率 v(A)=1mol/(L·min)逆反应速度率v(B)=1.5 mol/(L·min)
D、正反应速率 v(A)=1mol/(L·min)逆反应速率v(C)=1.5mol/(L·min)
5、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A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总物质的量
6、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
A、A(s)+B(g)⇌C(g)
B、A(g)+2B(s)⇌3C(g)
C、A(g)+B(g)⇌C(g)+D(g)
D、以上都达到平衡
7、在2NO2(红棕色)N2O4(无色)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说明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A.c(N2O4)=c(NO2)的状态 B.N2O4处于不再分解的状态C.NO2的分子数与N2O4分子数比为2∶1的状态
D.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
8、在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HI气体,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 (g) ⇌H2(g) +I2 (g) 下列叙述中一定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 H I、H2、I2的浓度相等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化时
C. 混合气体的总压不变时
D.v(HI):v(H2):v(I2)=2:1:1时
9、可逆反应 H2( g)+I2 (g)⇌2HI (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恒定不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2 、I2 、 HI的浓度相等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10、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11、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 2HI(g)⇌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 o l H2的同时生成n m o l H I;
②一个 H—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 H—I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ω(HI)=ω(I2);
④反应速率v(H2)=v(I2)=v(HI)/2时; ⑤c(HI):c(H2):c(I2)=2:1:1 时;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