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默写二模练习卷
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古诗文默写。
(15分)1、□□□□□,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2、□□□□□□□,□□□□□□□。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鸡栖于桀,日之夕矣,□□□□。
(《君子于役》)4、好雨知时节,□□□□□。
(《春夜喜雨》)5、瀚海阑干百丈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曲》)7、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8、□□□□□,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9、□□□□□□□,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10、《(论语)六则》中论述教者应具备的态度是:□□□□。
11、《岳阳楼记》中描写皓月当空时的水波好似:□□□□,风平浪静时水中的月亮仿佛:□□□□。
二、阅读。
(51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选文原是《》中的“序”,文章的作者是。
(2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古诗名句默写。
①,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③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论语》十二章“,”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浣溪沙》“,”的惋惜与欣慰中;它在王湾《次北固山下》对“,”新旧交替的感悟中;它也在李煜《虞美人》“,”对人生短暂的叹惋中。
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 5.0分)2.写出下面这两副对联所写的人物(1)过江东,渡海探周郎,幸恩共砚同窗,大被联床,喜留学友;还汉北,偷书呈孟德,误中阴谋诡计,粗心上当,错斩将军。
()(2)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2.0分)3.下列划线的文言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其两膝相比者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比肩接踵B. 益慕圣贤之道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 不足为外人道也兵甲已足何足挂齿D. 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鲜为人知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在台北的姑妈给小林邮寄了一本《中华活用大辞典》,小林非常喜欢并把它带到了学校。
同学小树看后觉得和大家平时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各有优劣。
请根据图片,帮他俩设计一段话向班上其他同学介绍两种典籍编排体制(格式)的区别,以增进同学们的了解并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工具用书。
要求:1.内容准确,至少阐述两本典籍各自的3个优点。
2.条理清晰。
3.字数在150左右。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8分)五、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5.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生活需要一种诗意,阅读文学作品,就是创造qǐ()丽的诗意生活。
当你的指尖划过它时,它在你的耳畔沙沙低语,流淌进你的心田,驱除你的烦zào(),丰盈你的生命,震撼你的灵魂。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段长途bá()涉的旅程,阅读的快乐,无关身份、地位、金钱,关乎灵魂。
2024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二)语文学科2024.4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古今多少事,。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2.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3.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4.小语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看到两军激战的场面时,不禁想起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
(22分)【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丙】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
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
今与左右相说颂①也,曰:‘比死者勉②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③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
民愁苦约病④,而奸驱尤佚⑤,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
臣请逃之矣。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说颂:指逢迎取媚。
2024年上海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上海黄浦区202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13分)1.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2.!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3、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山东沂南县竹泉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下,依泉而居,四周竹树环合,与柳宗元笔下小石潭周围的景色并无二致,也是:“,,。
”(二)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5-10题。
(22分)【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乙】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A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B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丙】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C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①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维,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②,军无私焉。
D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及军退,宣王案行③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注释]①司马宣王:司马懿。
②安堵:安居;安定。
③案行:巡视。
5.甲词题目中的“破阵子”是,乙文《出师表》中“表”是。
(2分)6.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2)及军退()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违背自己的身份和意愿B.每到晚上就会忧伤感叹C.用流马运送(军粮)D.对峙了近一百天8.丙文中的“已志”,就是乙文中的“(1)”,和甲词中的“(2)”意思相近。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默写(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10分)1.(10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其一 )](2)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3),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4),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清丽明快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
(6)《岳阳楼记》中, 范仲淹用“”描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用“”描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
(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既暗示了自己遭贬谪的时间长久,又表现了世态变迁的句子是“ , ”。
二、语言表达(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25分)2.(11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力,不曾见师父家生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
”A道:“说的是。
”自去房内取出浑铁chán 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
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A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卞,没半点儿参cī。
众人看了,一齐喝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器械.()喝.()采chán ()杖参cī()(2)以上文段选自《水浒传》,作者是,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和,鲜明地表现了主题。
(3)语段中A是(人名),绰号是。
数日前A因为(情节名称)令众泼皮一齐拜倒在地。
3.(14分)校学生会开展“品味诗词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邀请函。
①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③邀请函中有一处表达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④邀请函中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 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①为了烘托气氛,同学们需要在黑板上写一则标语。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对偶句,作为主题活动的宣传语。
2024年上海青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上海青浦区九年级第二学期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2024.04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2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4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2.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青西郊野公园的水杉茂密成荫,鸟儿嘤嘤鸣唱,不由让人联想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10题(21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唐荆川①性俭素。
冬不炉,夏不扇,岁衣一布,月食一肉。
结庐陈渡②,不蔽风雨。
时往来乡郭,乘小舟,低头盘膝,见者不知为贵人。
即遭凌侮,不较也。
冬则加草以为温,有老友见之泪下,为市.一床,而终身无厚茵褥③。
门生子弟,从公游处,不堪其苦,而公独安之,曰:“不如是,何以袚除欲根?”【注释】①唐荆川:唐顺之,号荆川。
明朝大臣。
②陈渡:地名。
③茵褥:床垫。
5.【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人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谈笑有鸿儒..()(2)为市.一床()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甲】【乙】两文都描写了住所的环境。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住所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_____________”则凸显出唐荆川住所简陋的特点。
2024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春》)2. 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4.小语看到山坡上一亭子取名“过帆亭”,他立刻联想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丙】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①。
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
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②之衣,狐白之裘。
此群臣之所奢汰也。
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
’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
”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③一年而齐国俭也。
[注释]①汰:奢侈。
②练紫:紫色熟绢。
③朝:朝见。
这里意为过了。
5.【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__;【乙】文节选自儒家经典《___________》。
(2分)6.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又何间.焉___________ (2)庶民不信.___________7.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您如果禁止不了他们,为什么不自己亲近他们?B.您想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自己亲近他们?C.您如果禁止不了他们,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D.您想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8.【丙】文管仲引用《诗经》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3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6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2)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4)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时,小明被抗日军民不畏生死、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二)(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
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斫:欧断。
①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①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
①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
①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
2.【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2)使.国工视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默写二模练习卷A卷
1、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出晴后雨》)
2、,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已亥杂诗》)
4、草枯鹰眼疾,。
(《观猎》)
5、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6、,虽鸡狗不得宁焉。
(《捕蛇者说》)
7、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青玉案元夕》)
9、,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10、,一览众山小。
(《望岳》)
11、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
12、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
13、落红不是无情物,。
(《已亥杂诗》)
14、此地一为别,。
(《送友人》)
15、,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6、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1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
19、水光潋滟晴方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
20、,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21、落红不是无情物,。
(《已亥杂诗》)
22、,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3、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
24、三十而立,。
(《孔孟论学》)
25、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
26、,一览众山小。
(《望岳》)
27、回看射雕处,。
(《观猎》)
28、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
29、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
30、,已尽吾齿。
(《捕蛇者说》)
31、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
32、知否,知否?。
(《如梦令》)
3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34、,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
3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
36、此中人语云:“。
”(《桃花源记》)
37、,雪尽马蹄轻。
(《观猎》)
38、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39、,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40、云中谁寄锦书来,。
(《一剪梅》)
41、坐潭上,,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
42、,死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
43、会当凌绝顶,。
(《望岳》)
44、山光月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45、,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46、,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47、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8、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49、,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呈相》)
50、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1、落红不是无情物,。
(《已亥杂诗》)
52、,雪尽马蹄轻。
(《观猎》)
53、?止增笑耳。
(《狼》)
54、则吾斯役之不幸,。
(《捕蛇者说》)
55、会当凌绝顶,。
(《望岳》)
56、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57、,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出晴后雨》)
58、,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59、故,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0、则吾斯役之不幸,。
(《捕蛇者说》)
61、会当凌绝顶,。
(《望岳》)
62、,雪尽马蹄轻。
(《观猎》)
63、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
64、,千骑卷平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65、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
66、,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
67、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68、七十而,。
(《孔孟论学》)
69、,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0、,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
71、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
(《岳阳楼记》)
72、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7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呈相》)
74、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75、,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76、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
77、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8、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
79、会当凌绝顶,。
(《望岳》)
80、,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81、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82、,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83、下见小潭,。
(《小石潭记》)
84、孔子曰:“。
”吾尝疑乎是。
(《捕蛇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