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书笔记_5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大全五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大全五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培根的《论嫉妒》正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诫人们不要嫉妒他人,也尽量避开遭人嫉恨。
究竟正如培根所写“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静静地毁掉人间一切美妙的东西。
”同样让我深思的还有《论拖延》。
“机会总是留给有预备的人”实非虚言,有了预备才能在事情之初抓住机会,这“肯定是至高无上的才智”,但把握时机并不意味着莽撞,也不意味着一味图快。
拖延需要有度,适当的等待,在时机最成熟时实行行动。
而想要推断何时为时机成熟,就需要全面的预备与精确的推断力。
不论是《论嫉妒》或是《轮拖延》,以及其他短文,他都以一种上层贵族的眼光论事(这当然也与他的身世有关),更多写的是上流社会的大人物在应对这些世俗之事时应当如何,而少了一些对大多数世人的启迪,即便我们仍能从中猎取些人生哲理,仍让人觉得远了些许。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2对我们来说,弗兰西斯·培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
至少,有千千万万的人听说过他的那句名言:“学问就是力气”。
他称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定性为形式。
科学的任务就是发觉形式,从而获得行动上的自由,以便制服自然。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谈美》篇。
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而且语言美丽。
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我最喜爱的是第十九章《论狡猾》,由于里面说的那些我的身边都有,让我明白谈论文需要语言真实。
假如一个人想要破坏一件事,而且生怕它被别人奇妙地提出而得到圆满解决的话,那么是装自己也盼望它胜利,并且有自己亲自提出来,只不过提的方式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反感,以达到相反的效果谈论文的语言不肯定要多华丽,但要恰到好处,给别人感同身受的感觉。
《培根随笔》中有许多篇章涉及到人性的思索。
作者认为,人的本性是和善的,并且全书的开篇就是《论真理》,探讨人们如何对待真理,如何追求真理;另外书中的美学思想也特别深刻,尽管作者并不是一位美学专家,但是后世的美学书籍经常引用培根关于美学的有关论述。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精选10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精选10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篇1人们常说: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有名的文学家培根也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书更是我们的精神粮食,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让我们在书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们排忧解难。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
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
“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我们应当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我想,就算是作为一种职业的需要吧,我们也得很好地修炼与提高我们对于美的认识与美的塑造。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篇2培根是英国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也算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小学生读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5篇

小学生读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5篇《培根随笔》体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通透洞察,实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与其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曾有媒体评论《培根随笔》属于为数不多的应当咀嚼消化的书。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生读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读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1)培根的一生为哲学和文学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本《培根随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在观念和视角上它具有独到之处。
对于死亡,培根告诉人们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坚定执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
面对日趋严重的宗教冲突,他希望人们能以和平为本,对血腥的战乱说“不,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读过这本《培根随笔》的话,就不会让巴以冲突日益恶化了。
对于生活中的艰难挫折,他总是把它们当做上天给予人的磨砺白己的机会。
他相信不懈的努力总能将厄运变成好运。
面对许多人的迷信和盲从,他大胆提倡无神论,希望他们用理智和亲情战胜心中的专制统治等等。
其次,在此书中,作者不仅提出了独到见解,还引用著名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加以论证,这大大提高了*观点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培根随笔》语言优美,层次清晰,让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之感。
出于对培根本人的敬仰,我在阅读此书时十分专注,也从中受益匪浅,特别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读罢此书,我发现:其实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
只要有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就好比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爬山,倘若他抱定信心要爬上山顶,就定能攀上顶峰。
正如培根先生一样,他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用理智从根源上分析并解决问题。
这显然是做人做事应有的态度。
在此书中我还学到了思考及看待事物的方法,即: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应看到不利的一面。
不仅如此,我还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虚伪的,而应该是坦诚的。
《培根随笔》初二学生读书笔记5篇

《培根随笔》初二学生读书笔记5篇《培根随笔》初二学生读书笔记《培根随笔》共五十八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
父亲叫做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
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
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
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从《培根随笔集》的《论真理》、《论死亡》、《说人之本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从《论高位》、《论帝王》、《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从《论爱情》、《论友谊》、《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从《论逆境》、《谈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从《论伪装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内容主要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主要讲叙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
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谈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论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
该书1597年出版时只有10篇文章,1612年出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增至58篇,培根逝世31年后的1657年Rawel将培根未完成的随笔《论谣言》作为第59篇收入最终构成了今天流行的版本。
培根随笔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精选9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精选9篇)培根随笔篇1读过很多小说,培根随笔的每一篇小文章让我眼前一亮。
《培根随笔》这本书语言简洁,而且很富有哲理,令我受益匪浅。
我挑一篇来说吧!“谈读书”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句句都是经典哲理和名言,短小精悍,令人遐思!在“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
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
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并且如果我们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品德高尚,也不至于会被人所嫉妒。
还有很多“论”、“谈”、“说”,蕴含着丰富的这人生哲理。
还有许多论点比如论美、论友谊、论家庭……其中句句都是,可是要做到这些可不容易,也可以说是很矛盾。
其实,人无完人,一句老话: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达到培根随笔中那些思想境界。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篇2论求知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
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
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这是一门技艺。
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5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5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有这样一本书,写着不胜枚举的名言警句;有这样一本书,细细地品读它时,眼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有这样一本书,就算合上书本,不知不觉中有着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
它的名字就叫做《培根随笔》。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句话便鼓舞了多少人发奋读书而成为精神的强者,知识的巨人;“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是他教会我们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也就等于拥有了克服艰难险阻的勇气与决心;“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是他让我们明白分享的快乐和真谛,友谊的崇高和珍贵。
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美文犹如一线微小的光亮,穿透层层迷雾之后,引领我们通向一扇隐形的生活大门,发现另一片焕然旖旎的风景。
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话莫过于此。
作者用幽默诙谐地风格诉说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只要一个人在一切来临时都表现得无所畏惧,那么所有事将都不成问题。
虽然这似乎是不可能的,而每个人都会有害怕的东西,不愿发生的事情,还有那无法改变的生命的终结,但我们都要学着慢慢去无所畏惧地面对。
而当你可以用一颗平常心微笑着看待世事的种种,那么你的人生,将是无可限量的。
初看《培根随笔》时,确实有些枯燥乏味,但其中的精妙绝伦只有慢慢欣赏之后才能发觉。
对我而言,它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精神上的富足,它从优美的字字句句中指导我们领略人情世故,对待人生态度,改善处事方式。
倘用这本书来看世界,待世界,就仿若是一滴雨落在心上,温润了,净化了,升华了,而心轻曳了一波静影,沁染了一缕幽香。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2每当我听见“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被人们敬仰信奉的话时,就会忍不住的想起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
他所着的《培根随笔》中的每一句话都令我回味,令我思考,令我赞不绝口。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600字(通用8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600字(通用8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600字篇1对于我们来说,弗兰西斯·培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至少,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听说过他的那句至理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这位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出生于1561年,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
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
他在一系列著作中批判了欧洲中古经济院哲学和唯心主义,认为经院哲学与生活实践隔绝,被教条和权威束缚,他还倡导通过实验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
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他心目中的读者是世家贵族子弟。
他的*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
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的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他力图不带入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包括“背叛”),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的批判是非。
英国文学专家王佐良先生说培根对每一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平心而论,且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这是中肯的评论。
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培根是其中之一,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理。
读经典作家的作品,最正确的态度也许还得用那句老话概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600字篇2《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培根随笔》是一部奇特而精妙的作品,它是由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16世纪末所写。
这部作品以精炼的文字和深入浅出的道理,探讨了人生的各种问题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培根作为一位哲学家,他深刻地理解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培根随笔》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阐述了人生的各种问题。
他的观点独特而精辟,常常让人眼前一亮。
例如,他强调了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认为人的行为应该受到道德的约束,这无疑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导读: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
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下面是关于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的
内容,欢迎阅读!
【篇一】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1561出生在伦敦一个官
僚家庭。培根一生追求知识且集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
身。语言简洁又十分富有哲理,让我不得不从这本薄薄的《随笔集》
中,读出种种味道,
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
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
"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
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
培根。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
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
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篇,就是《论友谊》
和《论美》。他在这篇随笔中写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
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
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
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
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
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
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
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并且时刻告诫我们"胜不骄,败不
馁".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
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个角色,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对,真正的朋友总能原谅你的错误,还会支持那个"原汁原味"
的你;他会帮助你,并在需要的时候把真话告诉你。如果你转身走开,
真正的朋友会紧紧相随……
在《论美》中,培根先生的文章告诉我:"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
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
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
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
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
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
现,在三者中最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
问题,语言简洁,内涵深刻,且充满哲理。
仔细想想,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
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
打扮十分华贵却表面轻浮而没有美德没有教养的人是令人厌烦和看
不起的。
因此,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
的光辉。
【篇二】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我读了《培根随笔》一书,让我的议论文水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我最喜欢的是第十九章《论狡猾》,因为里面说的那些我的身边
都有,让我明白议论文需要语言真实。"如果一个人想要破坏一件事,
而且生怕它被别人巧妙地提出而得到圆满解决的话,那么最好是装自
己也希望它成功,并且有自己亲自提出来,只不过提的方式是为了引
起人们的反感,以达到相反的效果"议论文的语言不一定要多华丽,
但要恰到好处,给别人感同身受的感觉。
第二十三章《论貌似聪明》中说"有的人说起话来很神秘,遮遮
掩掩,欲言又止,不肯把他那些货色痛快抖搂出来,除非是在暗处,
似乎想永远把它藏起来。他们用这种方法谈论自己并不太明白的事情,
人家还以为他们心里有数,就是嘴上说的不太明白"没错,头脑空空
者为了扮成聪明人比任何一个破落户为了撑门面玩出的花样还要多。
貌似聪明的人也许能骗取别人的好感,但是论起做事来,即使是一个
有点荒诞不经的人也不假正经的人要强。
《培根随笔》中有很多篇章涉及到人性的思考。作者认为,人的
本性是善良的,并且全书的开篇就是《论真理》,探讨人们如何对待
真理,如何追求真理;另外书中的美学思想也非常深刻,尽管作者并
不是一位美学专家,但是后世的美学书籍常常引用培根关于美学的有
关论述。有了对于人性真善美的讴歌,作者的教育思想也十分先进,
作者认为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怎样让人们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随笔》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
【篇三】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
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
《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
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
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
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
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
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
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
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
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
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
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
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
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
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
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
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
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
射出真正的光辉。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1.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2.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3.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4.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
5.《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6.《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
7.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8.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000字
上文是关于培根随笔读书笔记,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