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培根随笔读书笔记(集锦15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不久前,经朋友推荐拜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人生论》,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
《培根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
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
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在《培根人生论》优美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又不免犹豫,因为《培根人生论》这本书中也有些篇章存在着争议。
如《论韬晦》、《论野心》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
《论帝王》、《论贵族》等篇幅中则旨在向君王介绍统治经验和权术。
但毕竟小瑕难掩大瑜,《培根人生论》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读者所喜爱。
因而,我认为《培根人生论》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培根人生论》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读书》、《论美》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论时机》。
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
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确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
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省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
还有一种机遇是社会造成的,我国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利用。
机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的,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第一,要随时做好准备,不要机遇来的时候临时抱佛脚。
不仅要尽可能的获取各种各样的广搏的知识,还要尽可能锻炼出很强的创新能力。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三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三篇《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培根随笔》读书笔记三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前几天看《培根随笔》一书的时候,里面有一篇叫《论自私》,从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作者自私,自利的人非常鄙视,认为自私的人对国家,社会都是一种很大的危害。
但对作者的看法我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我对自私的人感觉非常讨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考虑,自私对人们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情。
一个人如果自私,他就会不由自主的以自己为中心,喜欢让什么事情都围着自己一给人转,巴不得成为地球,让月亮也为着自己转。
如果他想用得到一切,他自身必须有这样的实力,这就可以成为一种动力,促使他不断变强,不断变成自己想要的那样。
一个自私的人,他或许或是一名爱国者,自私的人一般把自己的东西看得很重,认为自己的东西不允许任何人去侵犯,这样的话,对于自己国家的国土,他不会允许他人去侵犯,自己会拼命守护,成为一名爱国者。
英国十七世纪着名思想家,*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本书的内容涉及*、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句迭出,意义深刻,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从《培根随笔集》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从“论*”、“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我最喜欢的就是《论美》,美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它包含着外在美和自然美。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6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6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篇一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发现了一个培根。
他有着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费兰西斯。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他被马克思称为“整个现代实验的真正始祖。
”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
着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在《培根随笔》中培根讲到了爱情、宗教、艺术等一系列的话题,它包括着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随笔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是啊,朋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珍惜友谊,因为它来之不易。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培根随笔》是一本于智慧,生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一本这样的书。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篇二《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论美》。
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
“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美才是永恒的美。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文学_培根随笔集读书笔记10篇

培根随笔集读书笔记10篇培根随笔集读书笔记1有这样一本书,写着不胜枚举的名言警句;有这样一本书,细细地品读它时,眼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有这样一本书,就算合上书本,不知不觉中有着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
它的名字就叫做《培根随笔》。
“知识就是力量”,一句话便鼓舞了多少人发奋读书而成为精神的强者,知识的巨人;“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是他教会我们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也就等于拥有了克服艰难险阻的勇气与决心;“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是他让我们明白分享的快乐和真谛,友谊的崇高和珍贵。
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美文犹如一线微小的光亮,穿透层层迷雾之后,引领我们通向一扇隐形的生活大门,发现另一片焕然旖旎的风景。
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话莫过于此。
作者用幽默诙谐地风格诉说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只要一个人在一切来临时都表现得无所畏惧,那么所有事将都不成问题。
虽然这似乎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会有害怕的东西,不愿发生的事情,还有那无法改变的生命的终结,但我们都要学着慢慢去无所畏惧地面对。
当你可以用一颗平常心微笑着看待世事的种种,那么你的人生,将是无可限量的。
初看《培根随笔》时,确实有些枯燥乏味,但其中的精妙绝伦只有慢慢欣赏之后才能发觉。
对我而言,它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精神上的富足,它从优美的字字句句中指导我们领略人情世故,对待人生态度,改善处事方式。
倘用这本书来看世界,待世界,就仿若是一滴雨落在心上,温润了,净化了,升华了,而心轻曳了一波静影,沁染了一缕幽香。
培根随笔集读书笔记2有一本书,他拥有透彻的说理和隽永的警语。
文中批判了欧洲中古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认为经院哲学与生活实验隔绝,被教条和权威束缚。
为__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理”。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精选20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篇1读过培根的散文随笔,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文艺复新时期的情况,得知培根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
规范和道德。
他的散文清晰明了,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关注现实,集中的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学观点。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讲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到很多道理,我们也可以把散文中的优美语句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培根随笔语言凝练优美,意蕴深刻,不多的文字中,却蕴含了许多丰富的哲理,所以我们应该向培根学习,把他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并且学会如何用小故事来描绘出深刻的道理。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篇2有一本书,他拥有透彻的说理和隽永的警语。
文中批判了欧洲中古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认为经院哲学与生活实验隔绝,被教条和权威束缚。
为文章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理”。
这本书就是《培根随笔》。
它是一本世界名著。
当然它的作者弗兰西斯培根大家也不陌生,这位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有这样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他倡导通过实践揭示自然的奥秘在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
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的批判是非。
在《培根随笔》中有许多篇随笔,其中有几篇令我记忆深刻: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知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相当重要。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精选3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篇1《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
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
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美》篇。
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性。
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
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9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9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篇一大家都说《培根随笔》是日常生活的结晶,是堪称经典的大作。
有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
我却跟他们完全不同,开始,我非常的讨厌他,因为他总是以贵族的身份、站在男人的立场上来看待每一件事;总是以神的伟大、宗教的信仰及所谓的“真理”来起笔,总是讲一些神话,令人一头雾水……怀着不满的心态,我气愤的读完了整本书。
让我惊讶的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了一个与我想象中截然不同的培根!他是个对哲学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的伟人!我恍然大悟:“看来我是错的,这才是真正的培根!”这本书共收录培根随笔56篇,篇篇标题意指鲜明,直奔主题,使人一目了然。
读者既可以通读,由于每篇随笔的结构自由,又以主题为中心来展开细腻的描写与评论,所以还可以择篇而读。
就是这样,在这本书,不对,是在这本宝典优美的的文字及无比深刻的哲理下,我好好的领悟了一番,结果是受益匪浅。
一本好书自然离不开精华,因为精华是一本好书的灵魂,《培根随笔》作为一本世界名著,精华的部分那是数不胜数。
《论美》堪称精华中的精华!语言简洁,内涵独特。
平常穿的腰金衣紫,现显出大款的风格,就是美了吗?不!完全错了!一个人的美不是穿着的美,不是外在的美,而是内在美,而是品德的美!正如文中所说:“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没错,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
还记得不久之前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吗?网上的她,名牌跑车加时尚的衣服!无不叫人惊叹,打扮得非常漂亮,惊艳脱俗。
可是这引起了网友的强烈不满,不单单是炫富,还假冒红十字会。
为什么大家这么的不满呢?原因很简单,这些人亵渎了美丽!如果只注重表面,而不注重优雅的内涵——这种人可以说不配佩戴“美丽”这一光荣的称号!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人不懂得这么一个道理:人不是因美丽而可爱,是因可爱而美丽!我记得,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每个人的梦想与信念也大有不同,当然,每个人的美也是截然不同的,不可把自己的美强加给别人,或许你的美,不是他追求的美。
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篇1《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
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
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美》篇。
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性。
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
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一、《培根随笔》的名句
•知识就是力量。
•奇迹总是在不畏中闪现。
• 安逸和满足易成为腐败与堕落的温床。
•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业的两种尺度。
•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 《培根论说文集》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 《培根论说文集》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 《培根论说文集》
•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 《培根论说文集》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
望。
--- 《培根论说文集》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
美。
--- 培根:《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的。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 《培根论说文集》
• 饶舌的人多虚妄。
《培根随笔》的佳段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