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是中国人民传承文化、延续民俗的重要活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为盛大、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年初一”,是中国人规模最大、最热烈的节日。

春节的习俗包括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赏花灯等。

春节不仅是家庭团聚、亲人团圆的日子,也是朋友相聚、互相问候的佳节。

2.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15天,即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的独特节庆习俗是放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元宵是一种馅心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的甜食,蒸煮后入口柔软,吃起来带有浓浓的花香味,成为元宵节的主食。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祭祖、扫墓、扬清扫、踏青、放风筝等。

4.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主要是庆祝诗人屈原的生日。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穿香囊等。

5.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感恩、团圆、祭月的日子。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吃月饼、赏月、拜月、猜灯谜、吃柚子等。

6. 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是庆祝老人健康长寿的日子。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登高、插茱萸、喝重阳酒、赏菊花、吃糕点等。

7. 冬至节冬至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也是全年最短的白天和最长的黑夜。

冬至节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是庆祝阳气开始向上升、昼长夜短、万物休养生息的日子。

冬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吃饺子、吃汤圆、喝饮品、挂灯笼等。

8. 腊八节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是农历腊月八日。

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的日子。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1. 春节
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十五天。

春节是中国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拜访亲戚朋友,交换红包,观看烟花爆竹表演以及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

2.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献上鲜花、食物和纸钱。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和放风筝的好时机。

3.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

它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和其他节日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佩戴五彩丝线等俗来庆祝这一节日。

4.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这一天人
们会举行家庭团圆晚宴,一起赏月并品尝月饼。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
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也成为了这个节日的重要符号之一。

5. 国庆节
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庆节在公历10月1日举行,通常有七天的假期。

人们会参加各
种庆祝活动,如观看阅兵式、热气球表演和焰火晚会等。

同时,很
多人也会利用这个假期旅行。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简要介绍。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
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让人们可以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重要传统。

每逢节日,中国人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通过这些传统习俗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忱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以下是中国传统的主要节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年末和正月初一之间庆祝。

春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回家与亲人共度佳节。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包括赏花灯、放鞭炮、拜年、包饺子、舞龙舞狮等,节日气氛热烈而喜庆。

2.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正月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元宵节是一个象征团圆和美好未来的节日,同时也是祈求瑞雪兆丰年的时刻。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每年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到坟地祭奠逝去的亲人,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平安。

清明节还是春游的好时机,人们会到郊外踏青、野餐,享受春天的美好。

4.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盛夏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端午节最著名的习俗之一就是赛龙舟,这是纪念中国民间英雄屈原的传统活动。

此外,人们还会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以避邪驱瘟,庆祝端午节。

5. 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中国的情人节,传统上在农历七月初七,通常在公历8月中旬。

这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人们会向自己心仪的人表达爱意。

习俗上,人们会写信、送花、赏月,以及在织女星和牛郎星两侧点亮彩灯来希望获得爱情的祝福。

6.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位于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赏月、品尝月饼、赏月兔,并祈求好运和团圆。

中秋节还有独特的民间传说和相传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7.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节日,每年的十月一日举行。

这一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庆节通常会有盛大的庆祝活动,如升国旗、游行、焰火表演等,以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凝聚力。

列举中国的传统节日

列举中国的传统节日

列举中国的传统节日
以下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1. 春节: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庆祝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五。

2. 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会放花灯、猜灯谜以及吃汤圆来庆祝。

3.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人们会划龙舟、食粽子以及挂菖蒲。

4.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庆祝丰收和月亮圆满的节日,人们会团聚家人、赏月、吃月饼。

5. 清明节:农历四月四或五,是祭拜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人们会去祭拜坟墓、扫墓、植树、踏青。

6.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是一个寄托敬老之情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

7.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人们会吃腊八粥,这是为了纪念佛陀的出生和成道。

8. 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人们会进行祭祀活动,准备迎接春节。

9. 儿童节: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庆祝儿童的节日,人们会给孩子们买礼物和玩具。

10. 立夏:农历五月初二,标志着夏季开始,人们会赏樱桃、
吃羊肉等。

这些节日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意义,以及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食品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这一节日通常在公历一月或二月底之间庆祝。

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和舞龙舞狮等。

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第一个月圆节。

元宵节的传统活动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和舞狮子等。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重要的祭扫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

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奠祖先,并展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敬意。

此外,一些人也会游山玩水来迎接春天。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节日,通常在公历6月初五。

这一节日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闻名,也是一个庆祝丰收和驱邪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菖蒲等。

七夕节七夕节,也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7月7日。

这一节日源自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象征着爱情和浪漫。

人们会庆祝这一节日,放飞孔明灯、写情书和赏乞巧等。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节日,通常在公历8月15日左右。

这一节日庆祝秋季的丰收和家庭团聚。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赏灯笼和传统舞龙舞狮等。

重阳节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9月初九。

这一节日重视对长者的尊敬与孝顺,人们会登高远足、饮菊花酒,并向长者赠送礼物和照顾照顾。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公众节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一节日通常在公历10月1日。

庆祝活动包括观看盛大的阅兵仪式、赏花灯和烟火,以及进行各种文艺表演。

除夕夜除夕夜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之夜,通常在公历12月的最后一天。

人们会家人团聚共度除夕,守夜、贴对联、吃年夜饭、放烟花和红包等成为庆祝除夕夜的传统习俗。

小结: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希望。

无论是春节还是中秋节,每个节日都代表着团圆、繁荣和祥和。

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久违的家庭温暖和浓浓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成为了世代相传的宝贵传统。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

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

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非常丰富多彩,各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以下是16个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的介绍: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第一个月圆节,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等。

3. 清明节:农历清明节,一般在4月4日-6日之间,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重阳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5.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也叫“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节日,人们会放烟火、写情书、吃巧克力等。

6.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也叫“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人们会祭祀亡灵、烧纸钱等。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叫“老人节”,是为祭祀祖先和敬老爱老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秋、吃重阳糕等。

9. 冬至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冬季节气节日,人们会吃饺子、喝酒、吃汤圆等。

10. 元旦节:1月1日,是中国传统的新年,人们会放烟火、欢呼雀跃等。

11. 情人节:2月14日,也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在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会送礼物、约会等。

12. 妇女节:3月8日,是为纪念妇女权益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花、礼物等。

13. 劳动节:5月1日,是为纪念工人阶级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放假、旅游等。

14. 儿童节:6月1日,是为纪念儿童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游乐等。

15. 教师节:9月10日,是为纪念教师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感恩教师等。

16. 国庆节: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家庆典,人们会升国旗、阅兵等。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节日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当中的节日相信每个人都很了解吧。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节日,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1、春节。

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2、元旦。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

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

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3、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4、寒食节。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

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出现的节日。

5、清明节。

农历四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是我国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6、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

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

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五月五,人们都会以吃粽子或赛龙舟等活动纪念屈原。

7、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也叫“乞巧”。

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

”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8、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中秋吃月饼的风俗不仅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有关,据说还与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系,所以可以广为流传。

9、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

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

重阳节为团圆的节日。

10、腊八节。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

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
主讲人:訾希坤
节日概说
一:传统节日风俗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节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 聚力。
春节简介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
元日、元辰、元正、元朔、正日、正旦 三元:岁之元,时(季)之元,月之元 鸡日
鸡日:正月一日为鸡,
二日为狗,三日为羊, 四日为猪,五日为牛, 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王充《论衡》:“讳举正月、五月子。
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已举之,父母祸死。” 《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 男害父,女害母。”
赛龙舟
吃粽子
悬艾叶菖蒲
七夕节
《诗经· 小雅· 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
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 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 牛,不以服箱。
重阳节
重阳只说源于《易经》:《易经》中把“六”
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 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战国时已经形成:屈原《远游》:集重阳入帝 宫兮。 汉刘歆《西京杂记》:“夫人侍儿贾佩兰… … 言在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 酒。令人长寿。 ”
登高辟邪习俗:
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
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 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 扫墓。 --------《清通礼》
端午节起源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 《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
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 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 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 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 汨罗之遗风也。‛
朝文人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日出日落三百六, 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 一岁月有十二圆。
春节的习俗
宋 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祭灶词
年画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 河西牵牛郎。嫁后逐废织纴,天 帝怒,许一年一度相会。 ‛
七夕节习俗
相关诗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国的情人节
台湾,:“偷挽葱,嫁好尪”、
“偷挽菜,嫁好婿”,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 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 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
元宵节相关的诗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
光阴的意思; 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爆竹
拜年
清人钱沃臣《压岁钱》诗自注中
说:“俗以五色线穿青钱排结花 样,赍儿童压胜,曰压岁 。”
春节相关的诗词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简介
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 十五日为下元节。
民间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元宵节的习俗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孔雀东南飞(打字一) 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打二字词语) 影响 无可奈何花落去 (打一日常用语 ) 感谢 望断南飞雁 (打一日常用语) 久仰
梁朝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
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 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做绎囊, 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 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 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 ‚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丸日登山饮菊花 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 ‛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
清明节简介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淮南子· 天文训》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 清明。 ----------《岁时百问》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 --------------农谚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清明节.flv
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
符。孟蜀‚余庆‛‚长春‛ 十字,其最古也。至推而用 之楹柱,盖自宋人始,而见 于载籍者寥寥。 ‛
五代,据《宋史蜀世家》记
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 桃符板上自题“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世称:“题 桃符”,这是对联的起始。
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
联, 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 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 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唐朝,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当 作门神。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倒贴“福”字的民间传说
第一种:恭王府说 第二种:慈禧太后说 第三种:朱元璋、马皇后说
守岁
晋人周处《风土记》:“除夕达
旦不眠,谓之守岁。”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除夕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 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 谓之守岁。”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
古诗十九首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汉《风俗通》:“织女七夕当
渡河,使鹊为桥。” 晋王鉴《七夕观织女》:“牵 牛悲殊馆,织女悼离家。一稔 期一宵,此期良可嘉。”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七月令》:
卢象《寒食》:子推言避世,
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 秋为一人。
关于寒食,有一个传说 介子推 晋文公
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
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 蛇割股,龙反其渊,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 穴,号于中野。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清明节习俗
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
鞠、打马球、插柳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 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 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 身体。
扫墓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
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 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 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 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 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明《帝京景物略》
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 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朝。
重阳节习俗:登高
插茱萸
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各具特色。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 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 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 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 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贴春联和门神
贴春联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后蜀时 期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 符”
清人梁章钜《楹联丛话》:
《荆楚岁时记》:“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罗,人伤
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迹。” 二,纪念介子推说 蔡邕《琴操》:“晋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 火。” 三,纪念勾践取胜说。 四,纪念伍子胥说 五,纪念曹娥说 六,源于吴越图腾,闻一多考证得出。
七,源于恶月恶日驱邪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
“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也称灯节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唐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起源于佛教礼仪节日 汉文帝纪念平吕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 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春节的传说.flv
年,谷熟
也” --------《说 文· 禾部》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反应太古时期 的生活 “穴居野处”——《易经》 “人少而禽兽多”——《韩非子》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