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波动下政府拉动消费还须多管齐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2009年第1期(总第99期)
全球经济波动下政府拉动消费还须多管齐下
樊士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102)
[摘 要]基于长期以来消费与投资结构失衡的情况下拉动经济增长的这一宏观背景,2007年很可能并非消费与投资刺激经济格局转变的 真正拐点 ,短期内很难扭转二者的结构性失衡,政府应更加重视消费,全球经济波动情况下外需风险加大时显得更为突出; 一次性退税拉动消费 这一论点具有较大局限性,新时期拉动消费还须多管齐下。
[关键词]消费;投资;结构性失衡;一次性退税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9)01-0016-04
[收稿日期]2008-10-30
[作者简介]樊士德,江苏连云港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博士研究生、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 。在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波动和国内股市低迷、房市不确定性风险加大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新时期促增长、抑通胀仍没有定论,由此,笔者认为这一领域理应成为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研究课题。本文将着重从政府更应注重消费拉动刺激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进一步调整、对 一次性退税拉动消费 单一政策观点的反驳以及政策组合、多管齐下促进经济更稳定地有效发展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政府刺激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
更应注重消费拉动
(一)2001~2006年消费与投资的结构失衡背景下拉动经济增长。据相关部门测算,2001年至2006年,我国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8%,而按累计法计算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高达21%。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2.4%急速增加到2006年的41.3%,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则由65.1%下降到39.2%。[1]
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在这一阶段我国10%左右的快速经济增长是建立在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激
化的基础上,而且当时很多经济学家预期可能会进一步保持这种趋势,笔者认为,主要受我国长期以来往往靠投资拉动,尤其是在我国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更依赖投资拉动这种根深蒂固思想的影响。
(二)2007年争论中的 拐点 可能成为瞬间即逝的 波动点 。2007年,应该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个利好消息。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7年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 中,消费功不可没,对GDP 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初步估计,在11.4%的GDP 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6%、37.7%和23.7%,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衡量实物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92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加快3.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减缓26.3个百分点。[2]
当初,笔者对此数据还有所保留意见。如果统计数据可靠,并且在以后的经济运行中能够继续保持或结构进一步改善,对于中国奥运以及奥运后的长期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意味着2007年成为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的 真正拐点 。然而,据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
16
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回落了5.7个百分点。从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来看,相差近5个百分点,再加上今年的物价上涨,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对未来的消费支出预期存有顾虑,从而很可能导致2008年又转为投资拉动的主导年,最终使得2007年变为短暂的 波动点 。
(三)2008~2010年消费与投资贡献度难有明显改观。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原因导致消费与投资贡献度难有较大改观:首先,中央的紧缩货币政策,可能对二者都有一定的冲击,孰大孰小,并不明朗,但是变动的方向性是明确的,速度都会趋于下降;其次,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冲击,就目前而言,目前对于消费的影响并不大,然而可能会由于一定的时滞因素,在未来的2~3年中很可能会表现出来;再次,我国政府可能会对奥运后经济常出现下滑的国际现象高度重视,投资可能会进一步走强,以免经济衰退;最后政府换届后的政绩观也有可能进一步拉动投资,而消费很难在未来的两三年中得到明显的改观。
(四)政府应更重视消费拉动的长期效应。事实上,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可以看出针对消费与投资关系相比以前有显著变化,即从以往的 投资拉动 转变为 投资、消费双拉动 。显然,这一改变主要是针对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这一问题而提出。然而,笔者认为,消费拉动应该比投资拉动更为重要。原因在于:首先,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引致的全球经济波动,势必在外需受到挤压的情况下,更应注重内需的刺激。事实上,即使未出现全球波动风险,也应通过促进内需降低我国外在依存度过高的风险,进一步讲,在内需拉动中,如果消费需求拉动不了,最终的投资拉动无法实现,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带动经济增长,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将经济带入产能过剩、效率效益低下的恶性循环之中。其次,从西方发达国家中也可得到启示,一般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贡献度大约为70%~80%,与我国相差30 ~40个百分点。另外,非洲国家1971~2001年平均消费率与投资率分别为78.5%、21.9%,亚洲相应的消费率和平均投资率也分别达到76.6%、27.6%。[3]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贡献度是相对较低的,这是无需置疑的,至于适合我国具体的消费、投资、出口比例值得进一步探究。再次,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的启示也要求重视消费的长久拉动效应。当初,政府投资一直在拉动经济,而消费需求萎缩将日本经济拖入泥潭,最近有一些日本学者如吉野直行等认为中国经济走入了当时日本所经历的泡沫经济或者说惊人的相似,尽管笔者并不认同,但是这一教训,使得我们应该更清楚地重视消费拉动,尤其是当可能出现泡沫苗头的时候更加重要。
二、对单一手段 以一次性退税拉动消费 的商榷
如何拉动消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有序增长问题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众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近笔者看到一种观点, 以一次性退税拉动消费 [4]笔者对此并不赞同。
首先,立论依据值得推敲。如果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成立的话或者在中国完全符合的话,这一结论或许是正确的,即采取退税,让居民感觉收入增加,促进消费。然而,事实上凯恩斯的绝对消费理论提出之后,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表现在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和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都对其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弗里德曼认为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其中,持久性的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最终他认为,决定人们消费支出是他们持久收入。杜森贝利的观点则认为影响消费的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他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即消费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二是最近时期的收入水平,主要指消费者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莫迪利亚尼的消费理论与弗里德曼有些相似,只不过并未对持久收入进行相关测算。从而,可以看出,凯恩斯消费理论,本身就有较大的缺陷,如凯恩斯理论建立在主观的心理分析基础之上,而且逻辑也较不严密;作为经济理论的支柱建立在心理分析基础之上难以令人信服等,而在 以一次性退税拉动消费 的观点中,恰恰认为, 退税可以让居民心理上增加了一笔财富,从而更有利于消费 。也就是忽视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其次,即使假设成立,退税对消费影响是相当微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一次性退税 从当期收入来讲,确实会增加。然而,这种增加只是一种短暂性的、一次性的,应该说对于消费的影响尽管会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相当微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依据在于:其一,这种短暂的收入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消费预期,也就是并非持久收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