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州燕麦天鹅在高寒牧区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高寒地区不同海拔不同燕麦品种种植试验报告

高寒地区不同海拔不同燕麦品种种植试验报告

表1不同试验地不同品种出苗株数(单位:株/m 2)品种ⅠⅡⅢⅣⅤ2416472480472416红沟村塔龙滩村后沟村35045445525445601464520528512528平均461.3512.0520.0509.3501.3242443233639244834964484164084321440416304320376平均453.3432.0352.0373.3418.6240045648844032834964164323283761440356456392288平均445.3409.3458.7386.7330.7收稿日期:2019-12-23作者简介:王荣(1978-),女(土族),青海门源人,畜牧(草原)师,主要从事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草地生态监测及有害生物预测预警)、饲草种植技术推广工作。

根据青海省门源县草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不断选育与推广新的、适合门源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以解决门源县牧草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门源县草业经济快速、均衡发展[1]。

因此,门源县在2018年筛选出不同海拔区域、不同燕麦品种进行种植对比试验。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按海拔高度的不同,分别设在门源县青石咀镇红沟村(海拔2900m)、门源县泉口镇后沟村(海拔3100m)、门源县东川镇塔龙滩村(海拔2680m)。

试验地具有明显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仅为冷暖两季。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雨热同季,多夜雨,热量条件最好的6~9月也是降水最充沛的时期[2]。

降水较多,热量不足,自然灾害频繁。

年日照时数2232~2740h,作物生长期内,平均日照时数6.2~7.5h,年太阳总辐射量548~654kJ /cm 2,绝大部分地区年均温-3.3~2.3℃,≥0℃积温802~1965℃,≥5℃积温1321℃,≥10℃积温615℃。

无霜期51~22d,无绝对无霜期。

年降水量351~589mm,年蒸发量1128.8mm。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近年来,为了丰富西藏高寒牧区的农牧业种植结构,提升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燕麦成为了引人注目的一种作物。

为了保证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生长,需要进行引
种试验。

本文介绍了16个燕麦品种的引种试验结果。

引种试验基地位于西藏高原农牧交错的地区,海拔约3800米。

引种试验于2019年春
季进行,试验地点的气温、降雨、土壤的条件等因素都被记录下来。

试验选用16个燕麦品种,分别是高粱燕麦、羊泡子燕麦、糯米燕麦、燕糙、糯米K-2、东京7、鲜耳7、赛库普4、格庙4、北冰洋-5号、天麦1、龙井6、披盖娃3、毛荚红、毛荚黑和蒙草4号。

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品种都适合在西藏高寒牧区种植。

其中,高粱燕麦、羊泡子燕麦、糯米燕麦、燕糙、糯米K-2和天麦1这些品种适应性最好,生长周期较短,适应性强,产
量高。

龙井6、披盖娃3、毛荚红和毛荚黑这几个品种生长缓慢,但其抗病性和适应性都比较好。

赛库普4、格庙4、北冰洋-5号和蒙草4号这些品种产量较高,但适应性稍微差了些。

总体来说,这些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同品种
之间适应性和产量都不相同。

此外,由于西藏高寒牧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殊,为
了更好的利用引进的燕麦品种,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案,加
强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从而确保引种试验的成功,提升当地的农牧业发展水平。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燕麦是一种富含营养、生长期短、适应性强的作物,在西藏高寒牧区引种试验中具有
重要意义。

本次试验共引进了16个燕麦品种,包括国内外常见的优质品种,如金花燕麦、高可燕麦、冀燕麦等。

试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单一品种引种试验,第二部分为混合品种引种试验。

在单一品种引种试验中,将每个品种分别在不同的高寒地区种植,以测试其对环境的适应
性和生长情况。

在混合品种引种试验中,将不同的品种混合种植,并观察其产量和品质等
指标,以测试不同品种之间的协同效应。

试验结果表明,这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都具有较好的生存和生长情况。


同品种之间的适应性和生长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表现良好。

在混合种植试验中,不
同品种之间的协同效应表现出色,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试验还对这些燕麦品种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这些
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生长环境下灰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与国内
外其他地区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营养价值较高。

其中,高可燕麦和金花燕麦的蛋白质含量
最高,冀燕麦的灰分含量最高。

综合而言,这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表现良好,未来可以通过混
合种植等方式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并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多的营养食品选择。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引言燕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高蛋白、高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的营养价值。

它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低,并且对环境适应力强。

由于西藏高寒牧区的特殊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传统品种的燕麦在这里的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改善西藏高寒牧区的燕麦种植业发展,引种适应该地区的燕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评估16个具有不同抗逆性和适应性的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生长表现,为进一步选择适应该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本试验选取西藏高寒牧区的代表性地区作为试验点,包括阿里、日喀则和那曲地区。

2.试验品种本试验选择了16个具有不同抗逆性和适应性的燕麦品种进行试验,包括来自国内外的不同品种。

3.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试验地点作为主区,不同品种作为副区,每个副区设置3个重复。

4.试验管理试验地点的土壤肥力和水分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并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了合理施肥和灌溉。

5.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情况、成熟期、产量和品质等。

结果与分析1.各品种的耐寒性和适应性经过试验观察,发现有些品种对高寒地区的适应性较强,生长期较短,产量较高;而有些品种则对高寒地区的适应性较弱,生长期较长,产量较低。

2.产量和品质通过产量和品质方面的观察发现,一些品种在高寒牧区的条件下产量较高,品质也较好,而另一些品种则产量低,品质差。

结论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生长表现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品种适应性较强,适合引种种植。

2.在选择适应高寒牧区种植的燕麦品种时,应综合考虑抗寒性、生长期、产量和品质等因素,以便选择出更加适应该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摘要】燕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西藏高寒牧区具有重要的种植和经济价值。

本文通过在西藏高寒牧区进行引种试验,选择了16个不同品种的燕麦进行种植,考察了它们在该特殊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试验地点为高海拔、低温、强风的牧区,试验条件极具挑战性。

文章详细介绍了试验品种的选择、试验地点及条件、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揭示了不同品种之间的生长差异和适应能力。

结论部分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为西藏高寒牧区的燕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和资源利用。

【关键词】燕麦品种、引种试验、西藏高寒牧区、试验品种选择、试验地点、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试验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总结、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燕麦的作用燕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

燕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燕麦可以降低血脂、调节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消化等。

在西藏高寒牧区,燕麦还被广泛用于牲畜饲料,提高牲畜的生产效益。

燕麦在西藏高寒牧区具有很大的种植潜力,可以为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西藏高寒牧区进行燕麦引种试验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1.2 西藏高寒牧区的特点西藏高寒牧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干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边缘地区之一。

其特点主要包括:1. 高海拔:西藏高寒牧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部分地区更达到5000米以上,高海拔环境给作物种植带来了挑战。

2. 严寒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降水少,气温波动大,气候条件极其苛刻。

3. 贫瘠土壤:土壤多为高原土壤,营养较少,缺乏机械性和肥力,对作物生长产生一定限制。

4. 紫外辐射强烈:高海拔地区紫外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作物生长受到日照和紫外辐射的影响。

5. 牲畜饲养:西藏高寒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草原资源丰富,牧草种类繁多,但少数地区存在过度放牧现象。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燕麦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粮食。

在西藏高寒牧区,燕麦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适应高原气候的特性,因此在当地引种燕麦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发展工作。

为了推进燕麦引种试验工作,西藏自治区农业厅于近期组织了对16个燕麦品种在当地的引种试验,以期找到适合西藏高寒牧区生长的燕麦品种,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燕麦,又名燕麦、玉蜀黍、稷麦,是一种以光和温度适应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对密植甚至逆境耐受力强的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种植。

燕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首选原料。

由于其营养丰富、产量稳定和适应力强等特点,被誉为“穷人的谷物”和“穷人的肉”。

为了选育适应西藏高寒牧区的燕麦品种,西藏自治区农业厅组织了16个燕麦品种的引种试验。

这16个品种包括国内外的主要栽培品种和优良的杂交种,经过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试验,最终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燕麦品种,以支持当地农业的发展。

引种试验首先在西藏高寒牧区的不同地块进行开展,每个品种都在不同地块进行种植,以考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产量表现。

在试验的过程中,燕麦的生长状况、抗逆性和产量成为了评价的主要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筛选出最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燕麦品种。

在引种试验中,燕麦的生长状况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一些品种在高寒牧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株高适中,叶片翠绿,生长势旺盛,而有些品种则表现出了不适应高寒牧区的特点,生长势比较弱,叶片发黄,生长周期较长。

通过对生长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初步了解各个品种在当地生长的适应性和表现情况,为后续的筛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抗逆性方面,试验中发现,一些燕麦品种对寒冷和低氧的逆境表现出了较强的抵抗力,生长势不受影响,而有些品种则表现出了较大的抗逆性差异。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进一步开展对这些品种的抗逆性测定和分析,以期找出对高寒气候条件有着较强适应性的燕麦品种。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16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高寒牧区的引种试验
西藏高寒牧区位于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且寒冷。

这里的肥力较低,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较低,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养牛羊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产经济活动。

为了改善当地的作物种类和品质,提高当地牧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引进适应高
寒牧区气候条件的新品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次引种试验选择了16个燕麦品种,这些品种在其他地区已经经过试验和验证,适应性较强。

试验开始前,首先要做好土壤准备工作。

通过土壤测试分析,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并
进行适量施肥补充,以提供燕麦生长所需的养分。

然后选择适时适量的播种期,在土壤湿
度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播种。

在试验过程中,对不同品种的燕麦进行生长观察,包括发芽率、生长速度、抗寒性等
方面。

通过对比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选取具有较好适应性和生长特点的品种作为适宜品种,进一步进行推广种植。

试验过程中,要定期浇水、施肥,保证燕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确保燕麦能够健康生长。

试验结果将会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适合西藏高寒牧区种植的燕麦品种。

这些品种
将会成为当地农民的新选择,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这次引种试验,我们期望能够找到适应西藏高寒牧区气候条件的燕麦品种,为当
地农民提供更多的种植选择,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也为其他类似气候条件
的地区提供经验和借鉴。

澳大利亚优质燕麦“天鹅”在青海贵南县的引种栽培试验

澳大利亚优质燕麦“天鹅”在青海贵南县的引种栽培试验

维普资讯
业 畜 0 第 第0 与 牧2年9 1 0 期总 3 6 期
品种
天 鹅
C YYX U A E M O U U
表 1 “ 鹅 ”植 物 学特 征 天
牧 ● 科 学
c 、g m
株 高
7~5 0 9
茎粗
01~ . . 03 5
1/ 56
2 / 46
1 / 5 4 2 / 5 4 38 6 ~ 0 1 / 0 9 57 ~ 5 3 8 3 ~ 5 7 / 5 7 28 7 ~ 0
2/ 0 08 8
51 0 9 /0 8 ~ 0
1 2d 1
6月 中旬播 种 ,6月底 出苗 ,7月 中旬 开始 分 蘖 , 7月底 拔节 ,8月上旬 孕穗 ,8月 中旬抽穗 ,8月下 旬
维普资讯
牧 ● 科 学
2年9 第0 革 与 牧 0第 0 期总1 业 畜 6 3 期
李 海 山
( 青海畜牧兽 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摘 湟源 8 20 ) 1 10
要: “ 天鹅”是一种草质优 良、营养丰富的 中熟高产优质燕麦品种。2 0 0 3年从 澳大利亚 引进 并在贵南县森多
达 开花期 ,于 1 O月上旬 种子成熟 ,生 育天数 12 。 1 d 33 茎叶穗 比、干鲜 比、草产 量 ( . 见表 3 )
乡试种 了 13h ,结果表 明,该品种在贵南地 区长势良好 ,平均株 高 8 m,每 6 7i 产鲜草 l5 9 g 3 m: 3c 6 n 3 . k ,种 子可完 5 全成熟 ,在平均海拔 35 0m的贵南地 区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0
关 键 词 :燕 麦 品种 ; “ 天鹅 ” 引种 试验 ;

31 植物 学特 征 ( . 见表 1 ) “ 天鹅”为禾本科燕麦属草本植物 ,株 高 7 ~5 m 0 9 c ( 在原产地澳大利亚株高为 14 m ,茎粗壮 ,叶量丰富 , 2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州燕麦天鹅在高寒牧区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摘要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澳州燕麦天鹅人工草地栽培措施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施肥量(x1)、播种量(x2)、播种行距(x3)3因素条件下试验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施肥量、播种量和播种行距对高寒牧区澳州燕麦天鹅地上部分牧草产量(y1)、种子产量(y2)关系的函数模型:y1=34 300+1 770x1+1 330x2+970x3+240x1x2+600x1x3-200x2x3+1 680x12-1 000x22-2 200x32;y2= 4 960+120x1-190x2+220x3+330x1x2-310x1x3+730x2x3-770x12-690x22+490x32;并提出高寒牧区澳州燕麦天鹅生产性能的优良农艺措施:施肥量为79~110kg/hm2、播种量为87~110kg/hm2、播种行距为22~27cm。

关键词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澳州燕麦天鹅;生产性能;引种栽培
贵南县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高寒牧区。

平均海拔在3 000m以上,气候寒冷,自然灾害极为频繁,环境条件十分恶劣,严重制约着本地畜牧业的稳定发展,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青海省实施了以围栏、畜棚、种草为中心的“三配套”防灾基地建设,以此为契机,通过草地建设、设施建设来改善草地畜牧的生产条件,提高经济效益,使牧民尽快脱贫致富。

鉴于高寒牧区大面积种植高产优质饲草的需要,于2003年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优质营养丰富的一年生优质燕麦品种天鹅(Swan),该品种在青海省高寒牧区首次种植,从南纬向北纬地区引种,并用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对供试品种进行了不同施肥量、播种量和播种行距的3因素试验,旨在研究优质燕麦品种天鹅生产性能的变化规律,以便高产优质燕麦品种在本区内大面积推广种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贵南县森多乡地格滩,海拔3 200~3 300m,1月最低温为-12.8℃,7月最高温15.6℃,牧草生长期120d,牧草生长期≥5℃积温为1 500~1 800℃,无霜期42 d,降雨量400~500mm,土壤为栗钙土,pH值8.8,试验区的前茬为小油菜。

1.2试验设计与实施
1.2.1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澳大利亚燕麦天鹅(Swan),种子纯净度98%,发芽率为90%。

1.2.2试验设计与实施。

本试验采用3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安排施肥量(x1,kg/hm2)、播种量(x2,kg/hm2)、播种行距(x3,cm)3个因素为决策变量的设计水平编码(表1),最终以产草量和种子产量为目标函数进行综合分析。

将3因素分别安排在结构矩阵x1、x2、x3列上,试验设置11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10m2(4.0m×2.5m)。

1.2.3 资料调查与分析方法。

2003年3月对试验材料进行发芽试验,计算播种量,5月下旬播种,于8月初进行牧草鲜草产量(y1,kg/hm2)测定,待种子成熟后测定种子产量(y2,kg/hm2),取样面积为1m2(1m×1m),重复3次。

试验获得的数据,按3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进行全因子模拟试验,共模拟出16个试验结果和预测值,因饱和D-最优设计的总自由度与回归自由度相等,故不能预计误差和进行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的精确度只能用测定的y值和预测值间的相关系数来验证。

2结果与分析
2.1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本试验选用不同施肥量(x1)、不同播种量(x2)、不同播种行距(x3)、地上部分牧草产量(y1)和种子产量(y2)为考查指标建立数学模型如下:y1=34 300+1 770x1+1 330x2+970x3+240x1x2+600x1x3-200x2x3+1 680x12-1 000x22-2 200x32;y2= 4 960+120x1-190 x2+220x3+330x1x2-310x1x3+730x2x3-770x12-690x22+490x32。

根据各水平的取值,分别得到2种产量的理论值(表2),求得牧草产量相关系数R1和种子产量相关系数R2:
R1=0.923 1,R2=0.957 8,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数学模型能准确反映客观规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2 因子的主次分析
因偏回归导数已经标准化,所以模型中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决定各因素的重要程度。

从澳州燕麦天鹅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看,施肥量(x1)、播种量(x2)和播种行距(x3)这3个决策变量中,施肥量(x1)对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播种量(x2),再次为播种行距(x3);对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为x1>x2>x3。

从澳州燕麦天鹅种子产量结果看,施肥量(x1)、播种
量(x2)、播种行距(x3)3个决策变量中播种行距(x3)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播种量(x2),再次为施肥量(x1),对种子产量的影响顺序为x3>x2>x1,这与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一致。

2.3 各单因子对牧草产量及牧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用降维法分别求得不同施肥量、不同播种量、不同播种行距对燕麦牧草鲜草产量和燕麦种子产量的影响。

由图1看出,施肥量逐渐增大时,地上部分生物量也随着增加,当施肥量从60 kg/hm2增加到114kg/hm2时,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总的趋势是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是很大;此后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播种量逐渐增大时,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也随着增加。

当播种量在60~90.0kg/hm2之间时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大。

此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总的趋势是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是很明显。

当播种行距逐渐加大时,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也逐渐增大,播种行距在25cm 时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达到最大;此后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随播种行距的增加而减少。

由图2看出,施肥量逐渐加大时,种子产量也逐渐增大,施肥量达到105.0kg/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此后种子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大而减少。

播种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与施肥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播种量达到90kg/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以后种子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播种行距对牧草种子产量的影响,由于澳州燕麦天鹅叶量丰富,且生殖枝垂直生长性能好,有利于光合物质的累积,为种子产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宽行播种随增加了燕麦种子的产量而影响了牧草产量,因而不宜进行宽行播种。

综上所述,在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种子产量两方面均要达到理想的产量,既经济又适宜的3因素水平为施肥量79~110kg/hm2、播种量87~110kg/hm2、播种行距22~27cm。

2.43因素优良组合方案的选择
采用频数区间估计对优良的农艺措施组合进行统筹安排、多指标主分量择优的方法,在侧重燕麦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种子产量的基础上综合平衡,筛选出不同条件下的10套优良组合方案(表3),对此10组进行综合分析如表4。

由表4可知,澳州燕麦天鹅综合生产性能适宜的施肥量为79~110kg/hm2、播种量87~110kg/hm2、播种行距为22~27cm。

3小结与讨论
(1)饱和D-最优设计是试验设计中精确度较高的试验设计之一,其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本试验理论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系数牧草产量R1=0.923 1,种子产量R2=0.957 8,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建立的2种数字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用来指导生产实践。

(2)通过对试验的分析,确定出澳州燕麦天鹅地上部分
生物量和种子产量均要达到理想产量的最佳优化栽培技术措施为:施肥量79~110kg/hm2、播种量87~110kg/hm2、播种行距22~27cm。

(3)澳州燕麦天鹅作为一种优良的燕麦品种在高寒地牧区试种,从结果看,其生育期为112d,株高95~120cm,叶量丰富,能正常成熟结实,单位面积上的鲜草产量高,且播种量小,只有其他燕麦品种的30%左右,生产成本小;天鹅较其他燕麦品种相比,具有分蘖能力强的特征,分蘖枝数可达9~22枝。

因此,能达到播种量小、产草量高的目标。

4参考文献
[1] 强中发.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J].青海农林科技,1989(2):51-57.
[2] 徐中儒.农业试验最优回归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 郎百宁.高原低温条件对燕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草业科学,1991(5):54-58.
[4] 周青平.箭舌豌豆与燕麦混播的产量与草层结构的初步研究[J].青海草业,1992,(4):37-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