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超重与失重+动力学连接体问题(精练)-高考物理双基突破(一)+Word版含解析.doc
完整word版超重和失重的练习答案

《超重和失重的练习》姓名学号班级1.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下列物理仪器还能使用的是:( CD )A.天平 B.水银气压计 C.电流表 D.秒表2.跳水运动员从10 m跳台腾空跃起,先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达到最高点后,再自由下落进入水池,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在空中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D )A.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B.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超重状态C.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超重状态D.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3.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加了B.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重力为零C.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惯性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增加或减小了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质量及受到的重力都没有变化4.在静止的升降机中有一天平,将天平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调至平衡.如果①升降机匀加速上升,则天平右倾②升降机匀减速上升,则天平仍保持平衡③升降机匀加速下降,则天平左倾④升降机匀减速下降,则天平仍保持平衡那么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C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5.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的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A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如图4-20所示.现发现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 BC ) 图4-20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6.如图4-17所示,试管中有一根弹簧,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压在弹簧上.开始时手握住试管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突然放手,则小球在开始阶段的运动,在地面上的人看来:( A )A.自由落体运动B.向上升起一定高度后落下C.向下做加速度小于g的运动D.向下做加速度大于g的运动图4-177.质量为m的物体放置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升降机以加速度a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则:( AB )A.升降机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B.台秤的示数减少maC.升降机一定向上运动.升降机一定做加速运动D.两物块同时竖直向上抛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当把A、B8.如图1所示,A、B)),则:( CD 出时(不计空气阻力g 的加速度大于.BA.A的加速度小于g B B间的弹力为零B的加速度均为g D.A、C.A、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9.如图2) ( D 假设容器在下述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且忽略空气阻力,则: A.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 B.将容器竖直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过程中小孔向下漏水C .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过程中小孔不会向下漏水D、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解析版)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1T-4T)目标2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5T-8T)目标3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9T-12T)目标4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13T-16T)【特训典例】一、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1图为鲁能巴蜀中学“水火箭”比赛现场,假设水火箭从地面以初速度10m/s竖直向上飞出,在空中只受重力与空气阻力,水火箭质量为1kg,空气阻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恒为2.5N,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火箭运动过程中,经过同一高度时(除最高点外),上升时的速率大于其下落时的速率B.水火箭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03mC.水火箭从离开地面到再次回到地面的总时间为1.6sD.当水火箭竖直向下运动且位于地面上方1m时,速度大小为35m/s【答案】AD【详解】A.由于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一直做负功,使得物体机械能减小,则同一高度处下落时动能较小,故速度较小,故A正确;B.水火箭向上运动时,空气阻力向下,加速度a1=g+fm=12.5m/s2则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m=v202a1=4m故B错误;C.从地面到最高点时间为t=v0a1=0.8s水火箭下落时空气阻力向上,加速度a2=g-fm=7.5m/s2所以下落时间大于上升时间,运动总时间大于1.6s,故C错误;D.水火箭位于地面上方1m,即下落h=3m故v=2a2h=35m/s故D正确。
故选AD。
2如图,水平直杆AB与光滑圆弧杆BC在B点平滑连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直径略大于杆的圆环穿在水平直杆上的A点。
现让圆环以v0=4m/s的初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在竖直面内对圆环施加一垂直于杆向上的恒力F,运动到B点时撤去恒力F,之后圆环沿圆弧杆BC上滑。
已知AB长度L=6m,BC 半径R=64m,圆环质量m=0.2kg,圆环与直杆AB间动摩擦因数μ=0.2,恒力F=3N,重力加速度g= 10m/s2,π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环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2m/sB.圆环能够到达的最大高度为0.2mC.圆环在BC上运动的时间约为8sD.圆环能返回A点【答案】ABC【详解】A.直杆对圆环的弹力大小为N=F-mg=1N方向竖直向下,对圆环分析有μN=ma解得a=1m/s2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有v2-v20=-2aL解得v=2m/s,A正确;mv2解得h=0.2m,B正确;B.圆环能够到达的最大高度的过程有mgh=12C.根据上述可知h=0.2m≪R=64m则圆环在圆弧上的运动可以等效为单摆,则T=2πR g圆环在BC上运动的时间约为t=1T解得t=8s,C正确;2D.圆环返回B点至停止过程有-μmgx=0-1mv2解得x=1m<L=6m可知,圆环不能返回A点,D2错误。
超重与失重(高考题及答案详解)

超重与失重1.(09广东8)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体重为490N。
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0t至3t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5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2.(08山东19)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
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
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3.(11四川19)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住要原因是空气阻力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4.(10浙江14)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B. 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对物体受到的重力C. 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D.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5.(10海南8)如右图,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
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A.加速下降B.加速上升C.减速上升D.减速下降ABv答案:1.【答案】A。
【解析】由图5可知,在t0-t1时间内,弹簧秤的示数小于实际重量,则处于失重状态,此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在t1-t2阶段弹簧秤示数等于实际重量,则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在t2-t3阶段,弹簧秤示数大于实际重量,则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若电梯向下运动,则t0-t1时间内向下加速,t1-t2阶段匀速运动,t2-t3阶段减速下降,A正确;BD不能实现人进入电梯由静止开始运动,C项t0-t1内超重,不符合题意。
高中物理必修一【超重和失重】专题训练习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超重和失重】专题训练习题[基础达标练]1.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B.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了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没有了D.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解析: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其实质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比重力大或比重力小,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故D正确。
答案:D2.(多选)人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当体重计的示数增大时,可能的原因是()A.电梯以很大的速度上升B.电梯减速下降C.电梯减速上升D.电梯加速上升解析:电梯速度很大,若匀速上升,重力等于支持力,F N=mg,A错误;电梯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加速度方向都向下,电梯处于失重状态,体重计示数小于重力,示数变小,C错误;电梯减速下降或加速上升时,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mg=ma,则F N=mg+ma>mg,体重计示数增大,B、D正确。
答案:BD3.如图所示,小孩在蹦床上沿竖直方向蹦跳,对其从最低点到离开床面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孩一直处于超重状态B.小孩一直处于失重状态C.小孩会经历先超重后失重的过程D.小孩刚离开蹦床时的速度最大解析:开始小孩受到的弹力大于重力,向上加速,小孩处于超重状态,当小孩受到的弹力小于重力时,向上减速,小孩处于失重状态,小孩经历先超重后失重的过程,故A、B错误,C正确;当小孩所受弹力等于重力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故D错误。
答案:C4.“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
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厂的大小随时间看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约为()A.gB.2gC3g D.4g39F-mg解析:由图像可知mg=3F0,绳子最大拉力为F=9F0,最大加速度a二3mg-mg=2g,B正确。
2024届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2节 动力学两类问题 超重和失重

第2节动力学两类问题超重和失重一、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4.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
【自测1】金属小桶侧面有一小孔A,当桶内盛水时,水会从小孔A中流出,如果让装满水的小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桶自由下落过程中()图1A.水继续以相同的速度从小孔中喷出B.水不再从小孔喷出C.水将以更大的速度喷出D.水将以较小的速度喷出答案B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自测2】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0 kg,在6.4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4.2 N,求物体在4 s 末的速度和这4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
答案 4.4 m/s8.8 m考点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解题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运动过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2.常用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时,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2022年高三总复习物理课件 两类动力学问题 超重和失重

着眼“四层” 夯基础 立足“四翼” 探考点 聚焦“关键” 提素能
返回
着眼“四层” 夯基础
一、两类动力学问题
返回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注1]
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以_加__速 ___度__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
运动 加速上升或减
物体的加速度向 __下__
加速下降或减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 __g_
以 g_加__速___下降或
状态 速下降
速上升
减速上升
原理 F-mg=ma F mg-F=ma F= 方程 =__m__g_+__m_a_ _m__g_-__m_a_____ mg-F=mg F=0
返回
【注解释疑】 [注1] 不管是哪一类动力学问题,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都 是关键环节。 [注 2] 作为“桥梁”的加速度,既可能需要根据已知受力求 解,也可能需要根据已知运动求解。 [注 3] 物体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由重力引起的效应将完全消 失。
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注2]
返回
二、超重与失重 1.视重 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 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返回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超重
失重
完全失重[注3]
视重_大__于_物体
现象
视重_小__于_物体重力
重力
视重等于_0__
产生 物体的加速度
条件
向_上__
[答案]
55 3s
[一题悟通]
返回
本例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解多过程运动问题,通过本例帮
专题14+超重与失重+动力学连接体问题(精讲)-高考物理双基突破(一)+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十四超重与失重动力学连接体问题(精讲)一、超重、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4.视重: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
【题1】(多选)神舟飞船返回时,3吨重的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10 km时,下降速度为200 m/s。
再减速就靠降落伞了,先是拉出减速伞,16 s后返回舱的速度减至80 m/s,此时减速伞与返回舱分离.然后拉出主伞,主伞张开后使返回舱的下降速度减至10 m/s,此时飞船距地面高度为1 m,接着舱内4台缓冲发动机同时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的反冲力,使飞船的落地速度减为零.将上述各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g取10 m/s2。
根据以上材料可得A.减速伞工作期间返回舱处于失重状态B.主伞工作期间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C.减速伞工作期间返回舱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7.5 m/s2D.每台缓冲发动机的反冲推力约为返回舱重力的15倍【答案】BC【题2】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A.游泳高手可以静躺在水面上,那时的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跳水运动员在入水前处于失重状态,入水后短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C.飞船利用火箭发射后,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返回地面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D.给物块一个初速度沿斜面上滑,上滑的过程中物块处于超重状态,到最高点后下滑,下滑的过程中物块处于失重状态【答案】B【题3】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高中物理必修一《两类动力学问题 超重和失重》典型题练习(含答案)

《两类动力学问题超重和失重》典型题练习一、选择题1.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右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2.如右图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述几种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A.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B.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C.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D.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3.如右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1 kg,在水平拉力F=2 N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2 s内物体的位移为3 m;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3 m/s2B.2 m/s2C.1.5 m/s2D.0.75 m/s24.在升降电梯内的地面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如右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B .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C .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D .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 /5,方向一定竖直向下5.用40 N 的水平力F 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0 kg 的物体,力F 作用3 s 后撤去,则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是( )A .v =6 m/s ,a =0B .v =10 m/s ,a =2 m/s 2C .v =6 m/s ,a =2 m/s 2D .v =10 m/s ,a =06.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沿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滑,斜面倾角为θ,物块与该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下图表示该物块的速度v 和所受摩擦力F 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以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中可能正确的是( )7.如右图所示,在小车中悬挂一小球,若偏角θ未知,而已知摆球的质量为m ,小球随小车水平向左运动的加速度为a =2g (取g =10 m/s 2),则绳的张力为( )A .105mB.433m C .20m D .(50+83)m8.如图甲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A 施加一水平力F ,F -t 图象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静止,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在4 s时改变运动方向B.在1 s~3 s时间内两物体间摩擦力为零C.6 s时两物体的速度为零D.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力F的方向相同9.图甲是某景点的山坡滑道图片,为了探究滑行者在滑道直线部分AE滑行的时间.技术人员通过测量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示意图.AC是滑道的竖直高度,D点是AC竖直线上的一点,且有AD=DE=10 m,滑道AE可视为光滑,滑行者从坡顶A点由静止开始沿滑道AE向下做直线滑动,g取10 m/s2,则滑行者在滑道AE上滑行的时间为()A. 2 s B.2 sC. 3 s D.2 2 s10.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物体在t=0至t=12 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A.18 mB.54 mC.72 mD.198 m二、非选择题11.一小轿车从高为10 m、倾角为37°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向下行驶,当小轿车到达底端时进入一水平面,在斜坡底端115 m的地方有一池塘,发动机在斜坡上产生的牵引力为2×103 N,在水平地面上调节油门后,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1.4×104 N,小轿车的质量为2 t,小轿车与斜坡及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取10 m/s2).求:(1)小轿车行驶至斜坡底端时的速度;(2)为使小轿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而不掉入池塘,在水平地面上加速的时间不能超过多少?(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不采用刹车装置)12.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g取10 m/s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水平推力F的大小;(3)0~10 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两类动力学问题超重和失重》典型题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当电梯匀速运转时,顾客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和支持力,故A、B都不对;由受力分析可知,加速时顾客对扶梯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故此时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指向左下方,而匀速时没有摩擦力,此时方向竖直向下,故选C.答案: C2. 解析:容器在自由下落、竖直向上抛出、水平抛出、斜向上抛出的运动中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均为零,所以不向下漏水,只有D 项正确.答案: D3.解析: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2 s内位移为3 m,设物体加速度为a,则x=at2/2,代入数据解得a=1.5 m/s2,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2,选项C正确.答案: C4.解析:晓敏在这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是由于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变小了,而晓敏的重力没有改变,A选项错;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B选项错,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mg-F=ma,即50g-40g=50a,解得a=g/5,方向竖直向下,但速度方向可能是竖直向上,也可能是竖直向下,C选项错,D选项正确.答案: D5.答案: A6.解析:因为μ>tan θ,所以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于滑动摩擦力,物体沿斜面上滑时做匀减速运动,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当速度减为零时,物体静止,受到静摩擦力,故选项C正确.答案: C7.解析:小球受重力mg和绳的拉力F T两个力的作用,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重力mg和绳的拉力F T的合力F的方向水平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a=2mg=20m,由勾股定理得F2T=(mg)2+F2,所以F T=105m.答案: A8.解析:两物体在0~1 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在1 s~3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在3 s~4 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在4 s~6 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故两物体一直向一个方向运动,A、C错误,D正确,1 s~3 s时间内两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两物体间的摩擦力不为零,B错误.答案: D9.解析:AE两点在以D为圆心半径为R=10 m的圆上,在AE上的滑行时间与沿AD所在的直径自由下落的时间相同,t=4Rg=2 s,选B.答案: B10.解析:物体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F f=μmg=0.2×2×10 N=4 N.由题给F-t图象知0~3 s内,F=4 N,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保持静止不动.3~6s内,F=8 N,说明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F-F fm=2 m/s2.6 s末物体的速度v=at=2×3=6 (m/s),在6~9 s内物体以6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9~12 s内又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作v -t 图象如下.故0~12 s 内的位移x =12×3×6+3×6+12×(6+12)×3=54 (m).故B 项正确.答案: B 二、非选择题11.解析: (1)小轿车在斜坡上行驶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g sin 37°-μmg cos 37°=ma 1代入数据得a 1=3 m/s 2 由v 21=2a 1x 1=2a 1h /sin 37°得行驶至斜坡底端时的速度v 1=10 m/s(2)在水平地面上加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μmg =ma 2 代入数据得a 2=2 m/s 2 关闭油门后减速μmg =ma 3 代入数据得a 3=5 m/s 2 关闭油门时轿车的速度为v 2v 22-v 212a 2+v 222a 3=x 2得v 2=20 m/s t =v 2-v 1a 2=5 s即在水平地面上加速的时间不能超过5 s. 答案: (1)10 m/s (2)5 s12. 解析: 此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和运动学知识.(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2、初速度为v 20、末速度为v 2t 、加速度为a 2,则a 2=v 2t -v 20Δt 2=-2 m/s 2①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f =ma 2② F f =-μmg ③ 联立②③得 μ=-a 2g =0.2.④(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1、初速度为v 10、末速度为v 1t 、加速度为a 1,则a 1=v 1t -v 10Δt 1=1 m/s 2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F f =ma 1⑥联立③⑥得F =μmg +ma 1=6 N.(3)解法一: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 x =x 1+x 2=v 10Δt 1+12a 1Δt 21+v 20Δt 2+12a 2Δt 22=46 m 解法二:根据v -t 图象围成的面积,得 x =⎝ ⎛⎭⎪⎫v 10+v 1t 2×Δt 1+12×v 20×Δt 2=46 m. 答案: (1)0.2 (2)6 N (3)46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超重与失重动力学连接体问题(精练)1.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弹跳高跷表演中,一名质量为m的演员穿着这种高跷从距地面H高处由静止落下,与水平地面撞击后反弹上升到距地面高h处。
假设弹跳高跷对演员的作用力类似于弹簧的弹力,演员和弹跳高跷始终在竖直方向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该演员A.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B.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D.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答案】C2.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是【答案】B【解析】由v-t图象可知,货物的运动情况依次为向下匀加速,向下匀速,向下匀减速,而后为向上匀加速,向上匀速,向上匀减速.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可得,下降阶段支持力F的大小依次为F<mg、F=mg、F>mg,上升阶段支持力F的大小依次为F>mg、F=mg、F<mg,所以B正确。
3.(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电梯的压力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 D.t=8.5 s时最小【答案】AD4.(多选)用力传感器悬挂一钩码,一段时间后,钩码在拉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由静止开始运动。
如图所示,图中实线是传感器记录的拉力大小变化情况,则A.钩码的重力约为4 NB.钩码的重力约为3 NC.A、B、C、D四段图线中,钩码处于超重状态的是A、D,失重状态的是B、CD.A、B、C、D四段图线中,钩码处于超重状态的是A、B,失重状态的是C、D【答案】AC【解析】求解本题的关键是对图象及超重、失重概念的准确理解.由于初始状态物体静止,所以钩码的重力等于拉力,从图上可读出拉力约为4 N,故A正确,B错误;据“超重时拉力大于重力、失重时拉力小于重力”可知,C正确,D错误。
5.(单选)一学生利用一弹簧测力计把质量为m=1kg的物体悬吊在竖直电梯的天花板下,测力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时电梯静止,取g=10m/s2,他想通过测力计的示数来判断电梯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梯全程处于上行状态B.电梯全程处于下行状态C.电梯先向下后向上运动D.电梯先减速接着匀速最后加速运动【答案】B6.人在平地上静止站立时,受到的支撑力等于人的重力。
做原地纵跳时,在快速下蹲和蹬伸的过程中,人体受到的支撑力发生变化,如图,G为重力,F为支撑力。
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该变化的是【答案】D【解析】人从静止站立快速下蹲,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F<G,在向上蹬伸的过程中,人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F>G,当速度最大到腾空之前,重力大于支撑力,腾空后,支撑力为零。
D 选项正确。
7.(多选)某马戏团演员做滑杆表演,已知竖直滑杆上端固定,下端悬空,滑杆的重力为200 N,在杆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以显示杆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
从演员在滑杆上端做完动作开始计时,演员先在杆上静止了0.5 s,然后沿杆下滑,3.5 s末刚好滑到杆底端,并且速度恰好为零,整个过程演员的v -t图象和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的体重为800 NB.演员在最后2 s内一直处于超重状态C.传感器显示的最小拉力为620 ND.滑杆长7.5 m【答案】BC8.在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比赛中,中国运动员以83.50分夺得银牌。
比赛场地可简化为由如图所示的助滑区、弧形过渡区、着陆坡、减速区等组成。
若将运动员视为质点,且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助滑区加速下滑时处于超重状态B.运动员在弧形过渡区运动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运动员在跳离弧形过渡区至着陆之前的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运动员在减速区减速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答案】C【解析】运动员在加速下滑时加速度沿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A项错;由圆周运动知识可知,运动员在弧形过渡区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B项错;运动员跳离弧形过渡区到着陆前,只受重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项正确;运动员在减速区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D项错误。
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B,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在外力F 1、F 2作用下运动,且满足F 1>F 2,当系统运动稳定后,弹簧的伸长量为A .F 1-F 2kB .F 1+F 22k C .F 1-F 22k D .F 1+F 2k【答案】B10.(多选)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
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A .8B .10C .15D .18 【答案】BC【解析】设该列车厢与P 相连的部分为P 部分,与Q 相连的部分为Q 部分。
设该列车厢有n 节,Q 部分为n 1节,每节车厢质量为m ,当加速度为a 时,对Q 有F =n 1ma ;当加速度为23a 时,对P 有F =(n -n 1)m23a ,联立得2n =5n 1。
当n 1=2,n 1=4,n 1=6时,n =5,n =10,n =15,由题中选项得该列车厢节数可能为10或15,选项B 、C 正确。
11.如图所示,一截面为椭圆形的容器内壁光滑,其质量为M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内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容器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处于图示位置,重力加速度为g ,此时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为A .m g 2-⎝⎛⎭⎪⎫F M +m 2 B .mg 2+⎝ ⎛⎭⎪⎫F M +m 2C .mg 2+⎝ ⎛⎭⎪⎫F m 2 D .mg2+F 2【答案】B【解析】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为a =FM +m,再对小球研究,分析受力情况,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 N =mg2+ma2=mg 2+⎝⎛⎭⎪⎫F M +m 2,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 选项正确。
12.如图,两块粘连在一起的物块a 和b ,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同时给它们施加方向如图所示的水平推力F a 和水平拉力F b ,已知F a >F b ,则a 对b 的作用力A .必为推力B .必为拉力C .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D .不可能为零 【答案】C13.如图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 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 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小车静止时,F =mg sin θ,方向沿杆向上B .小车静止时,F =mg 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C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 运动时,一定有F =masin θD .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 运动时,F =(ma )2+(mg )2,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满足tan α=a g【答案】D【解析】小车静止时,球受到重力和杆的弹力作用,由平衡条件可得杆对球的作用力F =mg ,方向竖直向上,选项A 、B 错误;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 运动时,如图甲所示,只有当a =g tan θ时,才有F =masin θ,选项C 错误;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 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受到的合力水平向左,如图乙所示,则杆对球的作用力F =(ma )2+(mg )2,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满足tan α=ag,选项D 正确。
14.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方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 ;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压缩了x .试判断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A .以大小为2g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 .以大小为2g 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 .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加速下降D .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答案】D15.(多选)一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在斜面顶端有一长木板,木板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上固定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下面连接一个光滑的小球,如图所示,当木板固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1,现由静止释放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2,若斜面的高为h ,底边长为d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稳定后弹簧仍处于伸长状态B .稳定后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C .μ=F 1dF 2h D .μ=F 2h F 1d【答案】AD【解析】平衡时,对小球分析F 1=mg sin θ;木板运动后稳定时,对整体分析有:a =g sin θ-μg cos θ;则a <g sin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应沿斜面向上,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对小球有mg sin θ-F 2=ma ,而tan θ=hd ;联立以上各式计算可得μ=F 2hF 1d,故A 、D 正确。
16.如图甲,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B ,其上叠放木块A 。
假定木板与地面之间、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都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B,A、B的加速度与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质量为0.25 kgB.B的质量为1.25 kgC.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答案】C17.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拉力F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t=1 s时物体开始做加速运动B.t=2 s时物体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t=3 s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D.物体在1 s~3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答案】C1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 =50kg 的人站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升降机的顶部悬挂了一只弹簧测力计,测力计下挂着一个质量m =5kg 的物体A 。
当升降机向上运动时,她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 ,g =10m/s 2,求:(1)升降机的加速度; (2)此时人对地板的压力。
【答案】(1)2m/s 2,方向向下 (2)400N ,竖直向下 【解析】对A 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弹=ma 得a =g -F 弹m =10-405=2m/s 2,则升降机的加速度为2m/s 2,方向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