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一上2.2《海水中的氯》word学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海水中的氯》word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海水中的氯》word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用化学语言表述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等发生反应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氯气的用途,理解氯水和漂粉精用于消毒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学会为解决化学问题而进行的记录,并能积极思考和讨论,增强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生产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重点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三、教学方法观察化学实验,理解反应原理,比较归纳分类,串成知识线条。

四、教学过程幻灯片1 高中化学一年级第一学期2.2 海水中的氯(Chlorine In Seawater)P33~36幻灯片3由于插入幻灯片后文件太大,只能把以下的幻灯片剪切掉了,十分抱歉!十分遗憾!〖引言〗问题一:海水中哪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问题二:海水中哪一种元素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问题三:除了氧元素和氢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元素?幻灯片7 你想知道氯气是怎样一种气体吗?首先,我们来看看氯气的颜色:幻灯片8 〖氯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两点〉熔点:-100.98℃;沸点:-34.6℃易液化:氯气液氯〈两度〉溶解度: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密度: 3.17 g / L 比空气大。

幻灯片10 然后,我们来观察氯气的一些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一、氯气与金属的反应①氯与钠的反应2Na + Cl22NaCl (白烟)②氯与铁的反应2Fe + 3Cl22FeCl3(棕褐色烟,不生成FeCl2)③氯与铜的反应Cu + Cl2CuCl2(棕黄色烟)幻灯片13 二、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①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和混合光照爆炸H2 + Cl22HCl(苍白色火焰,工业制HCl原理)H2 + Cl22HCl(爆炸)②红磷在氯气中燃烧点燃2P + 3Cl2 === 2PCl3(液体)三氯化磷(白色烟雾)PCl3 + Cl2 === PCl5(固体)五氯化磷常压,-34.6℃点燃点燃点燃点燃光照幻灯片17 三、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溶于水得到黄绿色的溶液——氯水。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27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27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氯元素的存在,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3.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水图片、盐场等,以及生活、生产中含氯物质的物质。

写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从结构分析其性质。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1.学生阅读第82页的“科学史话”,完成“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并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2.引导学生说出史料对自己的启示。

3.分析引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展示新闻材料,引导学生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密度大于空气,溶解性约1:2。

1.教师引导。

回忆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氯气的类别预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板书]化学性质多媒体展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的燃烧、铁在氯气中的燃烧、铜在氯气中的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引导学生整理实验记录、解释实验现象、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1.氯元素的存在2.氯气的物理性质3.氯气的化学性质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一.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二.化学性质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2Fe+3Cl2===2FeCl32Na+Cl2===2NaCl Cl2+H2===2HClCu+Cl2====CuCl2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化学22《海水中的氯》学案(沪科版高一第一学期)2

化学22《海水中的氯》学案(沪科版高一第一学期)2

2.2 海水中的氯【自主探究】一、氯气的存在、制备和物理性质1.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氯元素是最重要的“〞,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在海洋中含盐3%,主要为NaCl,由于海水中还含、等盐类而使海水既咸又苦,不能直接饮用。

2.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MnO2和浓HCl的作用时,最早发现了Cl2,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3.Cl2的物理性质〔1〕氯气〔Cl2〕在通常情况下呈色,是一种气味的有气体;易,利用此性质在运输Cl2时需将氯气液化。

〔2〕Cl2在标况下的密度为3.17 g·L-1,比空气密度。

实验室制取的Cl2要用排空气法收集。

〔3〕Cl2有毒,因此在实验室闻Cl2气味的时候,必须十分小心,应该。

这是实验室中闻气体的方法。

闻其他气体的气味也要这样操作。

〔4〕Cl2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为可溶,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Cl2。

因此,实验室常用(排液法)收集Cl2。

二、Cl2的化学性质1.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响中易使最外层到达8e-稳定结构,表现出。

2.〔1〕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很强的。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

如:Na+Cl2Fe+Cl2Cu+Cl2〔2〕H2+Cl2〔3〕H2O+Cl2〔4〕NaOH+Cl2【引导探究】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思考:(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2)氯原子在化学反响在中是易得电子还是失电子表现氧化性还是复原性(3)氯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2、氯气的发现和确认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了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Cl2↑思考:(1)该反响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复原剂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盐酸反响能否生成1molCl2(不能。

沪科版高一上册化学《海水中的氯》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一上册化学《海水中的氯》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一上册化学《海水中的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本次教学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授课内容为《海水中的氯》一节。

1.1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海水中氯元素的特点和含量,认识氯元素的化学性质。

2.掌握测量海水中氯含量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知道氯在生活和工业应用的方面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1.2 教学内容1.海水中氯元素的特点和含量2.测量海水中氯含量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氯的生活和工业应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3 教学时间本节课预计授课时间为2学时,每学时45分钟。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1.教师将教案和相关教学工具准备好。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3.使学生了解海水中氯元素的含量、性质以及实验测量的步骤。

2.2 导入(10分钟)进入课程前,教师通过提问和明确要求,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对学生重要的课程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出示资料、文章或短视频等来了解海水中氯元素的含量和生活中的氯元素。

2.3 实验演示(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测量海水中氯含量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器材和药品:•氯化银固体•盐酸•氯化钾•硝酸银溶液实验步骤:1.用盐酸将氯化钾溶解成食盐水,浓度约为0.1mol/L,用体积为50mL的烧瓶放置于底座上,放在平板上。

2.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5mL的硝酸银溶液,用膜技术针对准烧瓶中心点加入九滴,轻轻拨动烧瓶,使其均匀混合。

3.当烟雾消失时,烧瓶内出现了两层,并且顶部无空气,表面会出现白色沉淀,即为氯化银固体。

4.用过滤纸在漏斗中形成壳状,于上面加少量模板盐,纸加固漏口。

5.将过滤后的盐水倒在壳中,保持混合液面高度稳定。

此时氯离子和硝酸银离子重新排列,得到氯化银沉淀。

6.湿氯化银沉淀,去掉沉淀中的氯离子,并将氯化银固体称重,得到的重量为测量的氯离子数。

2.4 学生个别或小组实验(2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个别或小组实验,并通过实验提取结论和发现,巩固和深化对本节课程的学习。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38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38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沪科版高一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水中的氯第一课时氯气性质的研究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王彦迪一、主题内容分析本节课“氯气性质的研究”是第二节“海水中的氯”中的一部分。

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该内容是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内容。

氯气性质实验现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体现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知模型。

本节课是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证据推理揭示现象本质等化学学科素养的好载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

通过平时的观察看来,高一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以及探究的能力。

虽然学生还未接触过氯气的性质,对此还比较生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宏观的实验现象,进行微观分析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并进行符号表征。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氯原子结构的认识进行氯气性质的预测、实验的验证,进而进行分析,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化学性质;了解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以探究氯水成分和性质的活动为主线,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从宏微结合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最终树立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4.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教学流程环节一:对氯气的初步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播放小视频提出小问题: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闻气味?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根据预习科学史话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沪科版高一上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word学案

沪科版高一上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word学案

第一节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粗盐提纯中除去其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的原理,学会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操作,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2、知道氯碱工业的基本反应和主要产品,认识电解在化学工业中的作用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性,掌握氯化氢(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3、理解实际生产中应适当控制卤水密度的原因二、预习导引(一)独立自主:1、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是海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2、粗盐中氯化钠约占,还含有其它一些盐类(如、、、等)和难溶性物质。

依次可用、、、等试剂除去。

(1)先加,目的是,化学方程式;(2)再加,目的是,化学方程式;(3)然后加,目的是,化学方程式;(4)最后加,目的是,化学方程式;加入试剂的步骤中,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后,这样可以除去过量的,离子,而最后加入的必须是。

3、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有、、、,其中分离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步骤是,除去水分的主要步骤是,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其作用分别是、、、。

4、食盐不但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食盐可以用来生产、、、,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各种含氯和含钠的制品,如、、、、等。

5、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阳极产物是,可以用检验,现象为;阴极产物是、,分别可以用、检验,现象分别是、。

(二)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粗盐提纯中用过几次玻璃棒,每次使用的目的是什么?2、从海水中可以获取哪些资源?3、海水晒盐中要适当控制卤水密度的原因?(三)预习反馈:1、在预习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内容掌握得比较好的?2、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3、你能进一步提出拓展问题吗?4、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组长填写)三、课堂流程:(一)预习反馈:针对预习内容,完成:①知识整理②疑难求助③互助解疑(二)教师精讲:(三)课堂检测:四、课堂总结:(整理知识结构)五、课后练习:1、下列物质有固定的沸点的是A 海水B 食盐水C 液氧D 啤酒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入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word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word教案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课方案教材剖析地位:本章是整个高中阶段较为详尽、全面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章,是一个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本章为元素族观点的形成,同族元生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形成累积感性资料,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内容:本章教课内容分为(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介绍食盐的提取,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盐酸、氢氧化钠的性质,氯化氢的溶解性及制法。

(2)氯气的性质及重要用途(3)从海水中提取重要元素:学习镁、溴、碘的提取及溴、碘的溶解性、特征。

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相像形和递变性。

(4)进一步学习氧化复原反响,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为此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教课中可增添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将研究气体体积的规律内容放在物质的量的计算中学习。

教法与学法: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科学方法的培育。

经过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的学习,将其余卤素的性质与氯气的性质进行比较,从个别到一般逐渐地、客观地显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也为后边学习同族元素的性质供给了方法和研究思路。

教师一定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问题、创建实验指引学生踊跃思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体验学习的方法,领悟知识的内涵及实质。

所以在本章的内容的教课中知识的掌物和方法的形成同样重要。

重视化学实验的教课功能。

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

只需能让学生着手的实验,就应当踊跃地创建条件让学生着手做,不可以让学生着手做的实验,教师应当尽量演示。

让学生在实验中察看思虑,议论剖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

使学生生动、开朗、主动地发展。

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质。

含卤化合物的介绍,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氯碱工业等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质,反应现代科技发展状况,是培育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素材。

教师应依据实质状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也可环绕有关问题指导学生采集一些资料,研究一些问题,展开议论或撰写小论文。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04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04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

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教师要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我的教学对象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他们好动性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针对以上特点,如果一节课要学习完氯气的化学性质,难度很大,教学效果不好;但如果只学到氯气与非金属、与水的反应,又有内容脱节现象,不能体现知识的完整性。

因此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第一课时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与水、与碱反应的化学性质,着重体现氯气的毒性与用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课本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以探究法为主,设计以化工厂氯气爆炸引入(发现问题),使课堂处于一种较为轻松但又能引人思考的气氛之中;在整个设计中教师不断设置情景,让学生设问、讨论、归纳,然后在思考中得出结论。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层层深入学习氯气与水的反应,深刻理解氯水的成分、所含的粒子、漂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整理——2.2海水中的氯
班级、姓名
一、探究气体体积的规律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是、、。

(1)决定固体或液体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是、。

(2)决定气体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是、。

由上可知,在讲气体的体积时,一定要指明该气体的、即指明气体所处的状态。

2.气体摩尔体积是指。

气体摩尔体积的代表符号为,单位为。

(1)标准状态简称S.T.P是指气体处于温度为、压强为的状态。

(2)标准状态时,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体积(V L)与气体的物质的是(n mol)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3)已知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密度为ρ(g/L),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 g/mol)为。

3.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佛加德罗定律内容为。

(2)阿佛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推论①为;
推论②为;
推论③为。

二、氯气(Cl2)
1.物理性质
①氯气是一种色、气味比空气的有毒气体;
②氯气于水,但难溶于溶液,也正因为此,实验室通常采用排此溶液的方法收集Cl2;
③氯气(填“难”或“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氯气可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写出相应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关现象)
①氯气与活泼的金属钠反应:,相应的现象为

②氯气与较活泼的金属铁反应:,相应的现象为;
③氯气与不活泼的金属铜反应:。

2)氯气可与H2反应:,相应的现象为。

注意:①实际工业上为避免腐蚀设备、污染环境而将放于之中燃烧,来生产HCl。

②若点燃或加热或光照H2与Cl2混合气体,则会。

3)氯气可与一些化合物反应(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氯气可与水反应:,由此反应可知,将Cl2通入蓝色石蕊试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注:氯水是指,从组成成分上看,氯水与液氯相比,前者为(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因为其组成成分为
(填相应成分的化学式),后者为(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因为其组成成分为(填相应成分的化学式)。

(2)氯气可与碱反应
①实验室里常利用氯气的这个性质来处理多余的Cl2,以防止多余的Cl2污染空气。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由于Cl2与NaOH反应生成的(填“物质的名称”)在水溶液中具有、等性质,故工业上利用此反应来生产家用消毒剂或漂白剂。

②考虑到因素,工业上常用(填“物质的名称”)代替NaOH与Cl2反应来生产,其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的有效成分为(填“化学式”),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该物质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会变质,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3)氯气可与碘化钾反应
实验室里人们常利用氯气的这个性质,用试纸来检验Cl2,相应的现象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力训练】1.(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中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变成生成物后,化合价升高了。

(2)电解时,在___________极产生无色气体。

在另一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应该是_________色,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方法和现象一般是。

(3)饱和食盐水能电解,必须能导电。

强酸、强碱和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过程,从而产生自由移动的_____________,因而能导电。

这个过程的式子称电离方程式,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采用隔膜法生产,即将两电极间用隔膜隔开,只让离子通过,不让分子通过。

若不用隔膜隔开,则在另一电极可能得不到气体,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可以利用上面的反应来生产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主要成份是NaClO),便设计了如右图的家用消毒液发生器。

a、b两端接电源。

不用隔膜,而是将电解装置竖直起来,通电时,让某极产生的气体在溶液中反应后即得消毒液。

则a端接电源的_______极。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