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修改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二单元促销问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二单元促销问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人教版)

2021-2022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二单元:促销问题专项练习1.下面是A、B两个医疗器械公司同种防护服的促销方式。

原价均为480元/套。

如果要买这样的一套防护服,在A、B两个公司买,各应付多少钱?选择哪个公司更省钱?2.小华想在网上书店买书,A店打七折销售,B店每满69元减19元。

如果小华想买的书标价为80元。

(1)在A、B两个书店买,各应付多少元?(2)在哪个书店买更省钱?A、B两店的价格相差多少钱?3.永辉、人人乐、华润万家三家超市最近新进了一批相同品牌、规格的饮料,每瓶3元,为了抢占市场,他们分别推出了一种优惠措施。

永辉超市:一律八五折;人人乐超市:买四送一;华润万家超市:满100减20,不满不减。

六(1)班想买40瓶饮料,到哪家最划算?4.五一节假日期间,各商场搞促销活动,一套标价为580元的衣服,在甲商场打七折销售,在乙商场按“每满100减30”的方式促销。

选择在哪个商场购买这套衣服更省钱?5.妈妈准备购买一台冰箱,看了两家商场同款冰箱的标价都是4400元,且两家商场都搞促销活动。

A商场:家电一律八五折;B商场:每满500元返现金80元。

妈妈应该选择哪家商场购买比较便宜?6.小红妈妈在淘宝网上购买防晒服,标价为60元。

可供选择的网店有两个。

请你帮小红妈妈算一算在哪个网店买更省钱?7.明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兴趣班,每天在课后服务时间去兴趣班学习吹笛子。

乐器兴趣班有28名同学,老师要为每名同学买一个笛子,看了甲、乙、丙三个商店,同品牌笛子的单价都是40元,但各商店促销方式不同,老师应到哪个商店购买?8.元旦期间,学校准备购买108本笔记本做奖品,笔记本单价是10元,下面三家商场采取了不同的促销办法。

中央商场:打8折出售新百商场:开展“买四送一”活动大洋百货:每满100元减20元学校选择哪个商场购买划算?9.“六一”儿童节前夕,某品牌的玩具搞促销活动。

在A商场打六折出售,在B商场按“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例1是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整理。

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本质特征,并将学过的图形逐级分类、整理。

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2)例2是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材提出了五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帮助学生对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进行比较和梳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这五个问题,从一条直线(射线、线段可看作直线的一部分),到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和角),再到三角形、四边形与圆,体现了平面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认知结构。

(3)“做一做”是利用图形的运动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通过“重合——旋转——平移——重合”的操作活动,推理、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把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运动整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推理思想,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1)通过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例1时,要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图形进行逐层分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确定分类的标准,使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二要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分类.并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注意比较与沟通。

复习例2时,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要将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第1个问题应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端点数量与能否度量之间的联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与有无交点之间的联系。

通过比较、沟通,巩固所学图形的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感受推理、验证的过程。

教学“做一做”时,先让学生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纸片,然后引导学生按“重合——旋转180°——平移——重合”的操作方式,在感受图形运动的同时,推理、验证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人教版2013年教育部审定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2013年教育部审定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负数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

(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1篇)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1篇)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1篇)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1篇)时间过得飞快,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教学内容百分数,正比例和反比例,圆住和圆锥,统计,综合应用,总复习。

总体教学目标1、全面经历百分数、正比例和反比例、圆住和圆锥、统计先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了解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

2、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3、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基本性质解正例;正确理解正、反例的意义,并能运用它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了解正比例图像,能在带有方格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正比例图像,会用正比例图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诸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锥和圆锥的体积。

5、认识扇形统计图,会用扇形统计图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些稍复杂的统计活动。

6、全面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

7、运用百分数、正比例、反比例以及小学阶段所学的其它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正比例和反比例,圆住和圆锥等内容学习中体会函数、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8、在整理复习中学习整理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并养成自觉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习惯。

9、在学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愿望。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本课后应用题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本课后应用题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本课后应用题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3.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千瓦时?4.某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

该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5.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

如果按照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6.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7.2015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2.75%。

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8.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

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9.手撕面包1.5元,虫虫面包2.4元,甜甜圈1元,肉松面包3元,(1)打完折后每种面包各多少元?(2)晚8:00以后,玲玲拿了3元钱去买面包,她可以怎样买?10.桌子120元,椅子80元,床400元,柜子180元,(周年店庆一律八折)晓风的爸爸妈妈去买新家具,他们选中了这些家具,打完折后,分别应付多少钱?11.书店的图书凭优惠卡可打八折,小明用优惠卡买了一套书,省了9.6元。

这套书原价多少钱?12.某县前年秋粮产量为2.8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

去年秋粮产量是多少万吨?13.某汽车出口公司二月份出口汽车1.3万辆,比上月增产三成。

一月份出口汽车多少万辆?14.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

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15.妈妈买了一瓶售价为100元的化妆品,其中消费税大约占售价的25%。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和评课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和评课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7页平师附小纪勤杰教材解读:人教版六下教材在《比例》单元结束后安排了这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运用比例、圆等相关知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进一步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自行车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

学生看似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很少去观察和思考“自行车的两个齿轮的大小与前进的路程之间的关系”,对链条的传动也缺乏清醒的认识。

所以,想要有效地落实教材的编排意图,需要提供学生充分的、近距离的的观察、实验、讨论的机会。

本课将给学生创设亲自动手,观察、发现、体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的机会。

教学目标:1. 理解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并能解决自行车里的相关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猜测、分析、观察、计算、验证、运用”等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过程,获得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活动经验。

3.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科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研究“蹬一圈”和“自行车走多远”的关系,并建立“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x车轮周长”这一数学解题模型。

教学难点:自行车前后齿轮转动的齿数与圈数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6辆自行车、课件、齿轮模型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描述自行车的前进原理,把学生的思绪集中到脚踏板、齿轮、轮胎上来。

自行车会骑吗?哪些同学会骑车的?回忆一下你的骑行经历,你觉得自行车是如何向前的?预设:脚蹬→前齿轮(带动后齿轮转)→后齿轮(带动后轮转)→后轮(推动前轮转)→自行车(前进)引出课题,讨论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自行车里的数学,你觉得自行车里有哪些值得我们研究的数学问题?预设:“三角形稳定性、圆的周长、脚蹬的圈数与自行车前行的距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教案在制订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想要写出全面的教案,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提问导入1.提问激趣。

根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预设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回顾与整理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①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②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

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①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

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②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较,谁就是被除数。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①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发芽率=×100%小麦的出粉率=×100%产品的合格率=×100%出勤率=×100%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

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二)

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二)

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利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

2.能够类比正比例的相关知识,学习反比例的对应内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在数学活动的深度体验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喜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利用反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我们已经能够判断什么叫作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作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下面看这几道题。

课件出示: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一根线截成同样的小段,截成的段数和每段的长度。

(2)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3)给一间教室铺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的块数。

2.小花买5支圆珠笔用了8元,明明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教师指名学生逐题汇报,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

在学生汇报完第2题之后,引导学生回顾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1)找:找出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判断它们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列: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4)解:解比例。

(5)检:检验、写答语。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6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某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

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

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预设:知道了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现在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

要解决的问题是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表格: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什么?预设:要求“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就要知道现在每天的用电量和总用电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61-- 62例5 、例6以及p62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相应的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从而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的树高和影长影长/m 1.6 2.4 3.2 4.8 树高/m 2 3 4 6 树高和影长成比例吗?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如下表行驶的速度/km 40 60 80 120 时间/小时12 8 6 4 行驶的速度和时间成比例吗?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3、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时间。

(2)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地砖的块数和所铺的面积。

(3)一批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4)出盐率一定,海水的质量和晒出的盐。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2)引入新课: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3)学生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1、题目中有哪两个量?
2、这两个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3、题目中的定量是哪个量。

(4)集体交流、反馈水费÷用水吨数= 每吨水的价钱(一定)
(5)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列出比例: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28 :8 =χ:10 8χ=28×10 χ=280÷8 χ=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6)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或跟算式方法比较结果来进行检验。

(二)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出题意。

2、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会解决!(1)自主解决问题。

(2)交流汇报解决过程。

(算式和比例)板书:解: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χ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