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实际计算的能力,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3.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熟练运用教学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2.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知识,如时钟的认读、时间的表达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是如何计算的么?”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思考。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讲解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时间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总结。
2. 强调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时间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的计算》PPT教育课件

到 校
7时45分
第七页,共二十八页。
请你动动脑
? 离
时间 家 7时30分
(2)离家与到校的时间整时数相同,直接求分钟时刻的差。
45-30=15(分)
到
校
7时45分
第八页,共二十八页。
请你动动脑
?
离
时间 家 7时30分
(3)用到校的时刻减去离家的时刻。
到 校
7时45分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 离
时间 家
【答案】A 【解析】
当这个时间是晚上时,就可能看到月亮;当它是白天的时间时,就看不到月亮。所以这个时间有可 能看到月亮。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练习
4.小莉走路上学,7:15从家出发,7:50到学校,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答案】 35分钟
【解析】
用生活中的实例,巩固学生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 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的计算》PPT教育课件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1单元 时、分、秒
1.2 时间的计算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第一页,共二十八页。
学习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练习
2.看图填空。
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练习
【答案】 8:30;20分;8:50 【解析】
都是八点多,直接用分相加减即可。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练习
三年级数学时间计算

时间计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时间的单位、加减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时间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通常分为时、分和秒。
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
学习时间计算时,我们需要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才能在加减运算中灵活运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时间的加减运算。
当我们需要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值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我们可以将时间转换成分钟或者秒,然后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
具体来说,若要计算两个时间相差的分钟数,我们可以将两个时间的小时数转换成分钟数后相减。
同样地,若要计算两个时间相差的秒数,我们可以将两个时间的小时数和分钟数都转换成秒数后相减。
除了加减运算,我们还可以通过时间换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人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80公里,他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他到达B地需要多长时间。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速度和距离,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他行驶的时间。
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时间的计算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
除了加减运算和时间换算,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时间的表示方法。
常见的时间表示方法包括用数字表示时间的具体时分秒,以及用时针和分针来表示时间。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来计算。
在学习时间计算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注意单位换算时要保持一致性,即将时间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其次,我们在进行加减运算时,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方法,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我们要注意对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时间计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时间的单位、加减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
通过学习时间计算,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1.2《时间的计算》教案(含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2.掌握简单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类比推理过程,总结时间单位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的方法。
2.经历探究经过时间的计算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钟表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习题,指名回答。
11时=分60秒=分1分=秒60分=时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个大格表示小时,每个大格表示分钟,3个大格表示分钟。
3时针从3走到5是小时,分针从3走到6是分钟,秒针走1圈是分钟。
2.同学们一定听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名言吧?1交流:这句名言是描述什么的?你是怎样知道的?2小结:这句名言是描述珍惜时间的,光阴就是时间,时间比金子还要珍贵,金子可以买到,可是时间失去了,就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在同样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那么你的时间就像比别人的多了一样。
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操作指导:通过上述两个活动,顺势引出“时间”这个概念,揭示课题。
板块二类比推理,探究新知活动1时间单位的换算1.根据进率换算。
课件出示教材4页例1。
2时=分自学提纲:1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1时是分,2时里面有个1时,2时就是分。
学生填写后向班级同学汇报。
预设生1:1时是60分,2时就是60分加60分,即12021生2: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所以2时等于120212.针对性练习。
5时=分时=240分3分=秒4分=秒3.学生自己编写几道时间单位换算题,与同桌交换填写,再判断对错。
活动2计算经过时间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早上几时离家,几时到校呢?能算出自己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学生汇报师:小明每天早上自己去上学,你能算出他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课件出示教材5页例2情境图。
小学数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时间的计算可以帮助孩子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运用时间进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主要包括:加、减、乘、除以及换算。
一、加法运算在小学三年级中,加法运算主要是指时间的累加。
例如:人上午9点开始上课,上课持续2个小时,那么上课的结束时间是几点?答案是上午11点。
这里可以通过将上午9点与上课时间2进行累加,得到上课结束时间是上午11点。
再例如:人吃午饭用了一个小时,然后继续休息了半个小时,那么午饭结束后的时间是几点?答案是下午1点。
这里可以通过将中午12点与吃午饭时间1小时进行累加,得到午饭结束后的时间是下午1点。
二、减法运算减法运算主要是指时间的相减。
例如:人上课结束后,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放松活动,那么开始上课的时间是几点?答案是上午9点。
这里可以通过将上午10点与放松活动时间1小时进行相减,得到开始上课的时间是上午9点。
再例如:人早上6点起床并进行了3个小时的学习,那么起床前的时间是几点?答案是凌晨3点。
这里可以通过将凌晨6点与学习时间3进行相减,得到起床前的时间是凌晨3点。
三、乘法运算乘法运算主要是指时间的倍数计算。
例如:人每天跑步30分钟,那么他跑步1个小时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2个小时。
这里可以通过将30分钟乘以2,得到跑步1个小时需要2个小时。
再例如:人每隔15分钟喝一次水,那么他连续喝水3个小时能喝几次?答案是12次。
这里可以通过将180分钟(3个小时)除以15分钟,得到连续喝水3个小时能喝12次。
四、除法运算除法运算主要是指时间的分割。
例如:人依次做了5道题目,每道题目耗时10分钟,那么他做完这些题目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50分钟。
这里可以通过将每道题目10分钟乘以5,得到他做完这些题目需要50分钟。
再例如:人每天共写字60分钟,那么他将这些时间平均分成3个部分,每部分写字多长时间?答案是20分钟。
这里可以通过将60分钟除以3,得到每部分写字时间是20分钟。
三年级钟表时间的计算题

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练习题11、同学们进行60米赛跑,王乐用了12秒,张鹏用了10秒,李鑫用了13秒,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2、小明上午7时59分10秒到学校,张兰7时59分38秒到校,他俩谁先到学校,早到多少时间?3、在100米赛跑中,小明比小方快3秒,小方比小刚慢2秒,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4、现在的时间是4时20分,再过1时30分是几时几分?5、现在是下午2时30分,40分钟以前是几时几分?6、赵宁笔算一道题,需要5秒,做60道题需要多长时间?7、同学们去春游,早晨8:20出发,下午3:20回来,共用了多少时间?8、李华早上7:40到校,中午11:10放学,下午2:00上学4:20放学,他一天在学校多少时间?9、胖胖家到少年宫要走15分钟,他要看上午9:00的演出,最晚应当什么时间从家出发?10、同学们看电影《海底总动员》,看完这部电影需要2小时30分,如果下午2时30分开映,放映结束时应该是什么时间?11、一场足球比赛需要90分钟,如果想在下午5时结束,这场足球赛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12、李静每分钟写3个大字,从7时20分到7时35分,他可写多少个大字?13、工人师傅要做48个零件,从上午8;:00开始,到下午2:00完成,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14、李师傅做一个零件要用9分钟,做6个零件,从下午4:00开始,要到下午几时几分才能完成任务?15、汽车每隔10分钟一班,妈妈想搭8时45分的一班车,到达车站时,已是8时47分,她要等多少分钟,才可以搭乘下一班汽车?16、小明家住在开元小区,它的家是下午4:00——5:30停电,当他4:40分回到家,他要等多久才有电?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练习题2一、填空。
1、平年一年有( )天,闰年一年有()天。
平年上半年有()天,平年下半年有()天。
无论平年闰年下半年都是( )天。
2、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在()月份,平年的这一月有()天,闰年的这一月有()天,所以闰年比平年多一天。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年级:数学三年级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时间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时、分、秒的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让他们说出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
2. 提问:我们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那么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呢?一分钟有多少秒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举例说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一部电影播放时间为1小时50分钟,那么这部电影播放了多少秒呢?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需的时间,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2.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一部喜欢的电影或动画片的总播放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5页《时间的计算》优质教案

《时间的计算》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与解答,理解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掌握解决简单时间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的数学模型。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时间计算,初步形成解题的基本策略和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建立解决简单时间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能进行综合运用。
教具学具钟表模型、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家和学校的主题图)同学们,你们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有的小朋友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短一些,有的小朋友用的时间长一些。
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阅读与理解师:想知道老师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老师是不会告诉你们的。
但如果你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需要知道出发是几时,到校是几时)(课件出示离家和到校的钟表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中的钟表图,你知道老师离家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吗?(学生回答:离家时间7:30,到校时间7:45)师:同学们,要解决老师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实际上是在求什么呢?是呀,实际上是让我们算出7时30分到7时45分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板书:7:30(开始)经过?时间7:45(结束))2.分析与解答(1)独立思考请同学们根据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认真思考这道题该如何解决呢?(2)自主尝试请同学们自主尝试,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3)小组交流把你的解题思路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下面是学生的作品展示汇报:①学生作品1 提问:谁能明白他的意思?(多找几个学生来解释作品的意思,总结:这幅作品是用数大格的方法来解决,分针从6走到9共走了3大格,一大格是5分钟,3大格就是15分钟)②学生作品2 提问:这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思考并同桌互相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