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练习题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电池(第2课时)化学电源测试题1鲁科版选修4

第1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2课时化学电源一、选择题1.锂硫电池由于具有高比能量以及硫廉价易得等优势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由单质硫和一些高导电性材料复合而成,金属锂片作为负极,正负极之间用浸有电解液的隔膜隔开,其电池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B. 正极材料中的石墨颗粒主要用于增强导电性C. 电池工作时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又经高氯酸锂介质流向Li极D. 总反应方程式为2Li+S===Li2S2.某手机电池采用了石墨烯电池,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一种石墨烯锂硫电池(2Li +S8===Li2S8)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已知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称为该电池的比能量。
下列有关该电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锂是所有金属中比能量最高的电极材料B. A电极为该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 B电极的反应:2Li++S8+2e-===Li2S8D. 电子从A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B电极,再经过电解质流回A电极3.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式:Ag+Cl--e-===AgClB. 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 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 AgCl是还原产物4.MgH2O2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以Mg和石墨为电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墨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 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 M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Mg-2e-===Mg2+D. 电池工作时,电子从Mg电极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再从石墨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Mg电极5.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Zn+Ag2O+H2O===Zn(OH)2+2Ag。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十分钟练习打印稿及答案(17课时)

1.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 A .H2O(g)===H 2O(l) ΔH =-44.0 kJ·mol -1B .2HI(g)===H 2(g)+I 2(g) ΔH =+14.9 kJ·mol -1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 的化学反应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2.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12H 2(g)+12I 2(g)===HI(g) ΔH =26 kJ·mol -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 mol 氢气和1 mol 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 kJ 的热量B .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 kJ 的热量C .1 mol H 2(g)与1 mol I 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的HI 气体需吸收52 kJ 的热量D .1 mol H 2(g)与1 mol I 2(g)完全反应放出26 kJ 的热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焓变是指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 .当反应放热时ΔH >0,反应吸热时ΔH <0C .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 为负值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SO 2+O 22SO 3 ΔH =-196.6 kJ·mol -1B .C(g)+O 2(g)===CO(g) ΔH =393.5 kJ·mol -1 C .H 2(g)+12O 2(g)===H 2O(g) ΔH =-241.8 kJD .2H 2(g)+O 2(g)===H 2O(l) ΔH =-571.6 kJ·mol -15.已知H —H 键能为436 kJ·mol -1,H —N 键能为391 kJ·mol -1,根据化学方程式:N 2+3H 22NH 3 ΔH =-92.4 kJ·mol -1,则N ≡N 键的键能是( )A .431 kJ·mol -1B .946 kJ·mol-1C .649 kJ·mol -1D .869 kJ·mol -16.(实验题)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在298 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 2(g)===CO(g) ΔH 1=-110.5 kJ·mol -1 C(s)+O 2(g)===CO 2(g) ΔH 2=-393.5 kJ·mol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A .+283.5 kJ·mol -1B .+172.5 kJ·mol -1C .-172.5 kJ·mol -1D .-504 kJ·mol -1解析: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得:2C(s)+O 2(g)===2CO(g)ΔH =2ΔH 1=-221 kJ·mol -1①CO 2(g)===C(s)+O 2(g) ΔH -ΔH 2=+393.5 kJ·mol -1②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①+②可得:C(s)+CO 2(g)===2CO(g)ΔH =-221 kJ·mol -1+393.5 kJ·mol -1=+172.5 kJ·mol -1。
答案:B2.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 .ΔH 1=ΔH 2=ΔH 3=ΔH 4B .ΔH 1+ΔH 2=ΔH 3+ΔH 4C .ΔH 1+ΔH 2+ΔH 3=ΔH 4D .ΔH 1=ΔH 2+ΔH 3+ΔH 4解析:由盖斯定律知:ΔH 1=ΔH 2+ΔH 3+ΔH 4,D 项正确。
答案:D3.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 =-2 215 kJ·mol -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 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5 kJB .220 kJC .550 kJD .1 108 kJ解析:丙烷分子式是C 3H 8,1 mol 丙烷完全燃烧会产生4 mol水,则丙烷完全燃烧产生1.8 g 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818×4×2 215 kJ =55.375 kJ 。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练习题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 HClOB. CH3COOHC. C2H5OHD. BaSO42.下列措施能使氨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的是()A.加入少量水B.加入少量MgCl2固体C.通入少量HCl 气体D.加入少量NH4Cl 固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 mol·L-1的醋酸加水稀释,c(CH3COOH)/c(CH3COO—)减小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变大C.体积、pH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完全溶解等量的镁粉(少量)后者用时少D.常温下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碱性4.某弱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A H++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A-)B.0.10 mol/L的HA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增大C.HA溶液中加少量的Na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常温下,加入NaA固体可使HA的电离常数变小5.0.1 mol·L-1氨水10 mL,加蒸馏水稀释到1 L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①电离程度增大②c(NH3·H2O)增大③NH4+数目增多④c(OH-)增大⑤导电性增强A.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③D. ②④6.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c(Na+),对该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H+)< c(OH-)B.c(CH3COOH)+c(CH3COO-)= 0.2mol/LC.c(CH3COOH)>c(CH3COO-)D.c(CH3COO-)+ c(OH-)= 0.1mol/L7.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B.100 mL 0.1 mol/L的两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至恰好呈中性,所需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盐酸消耗得多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醋酸pH变化大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固体,c(H+)均明显减小8.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等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仍相同,则所得溶液的体积()A.仍相同B.醋酸溶液的大C.盐酸的大D.无法判断9.常温下,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A.pH=0的硫酸B.0.01mol/L NaOH溶液C.pH=10的纯碱溶液D.pH=5的氯化铵溶液10.相同温度下,100mL 0.1mol·L-1的醋酸与10mL 1mol·L-1的醋酸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的电离程度小于后者C.发生中和反应时所需NaOH的量前者大于后者D.溶液中CH3COOH的物质的量前者大于后者11.11.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D.pH试纸显示醋酸的pH为2~312.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A.NH4Cl B.KCl溶液C.NaNO3D.CH3COONa13.一定温度下,用水稀释c mol·L-1的稀醋酸,若用K w表示水的离子积,则下列数值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A.c(H+)/c(OH-) B.c(CH3COOH)/c(H+)C.c(CH3COO-)/c(CH3COOH) D.c(H+)/K W14.已知:25℃ H2C2O4 K1 = 5.4×10-2,K2 = 5.4×10-5;H2CO3 K1=4.5×10-7,K2= 4.7×10-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一定不正确...的是()A.H2C2O4 +CO32-= HCO3-+HC2O4-B.HC2O4-+CO32-= HCO3-+C2O42-C.H2C2O4 +HCO3-=HC2O4-+H2O+CO2D.H2C2O4+CO32-= C2O42-+H2O+CO2 15.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NH4++H2O NH3·H2O+H+B.S2-+2H2O H2S+2OH-C.CH3COOH+H2O CH3COO-+H3O+D.CH3COOH+OH-CH3COO-+H2O16.室温下,对于0.10 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B.其溶液的pH=13C.用适量水稀释后,NH3·H2O电离度和溶液pH都增大D.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 +)·c(OH-)变小17.液氨与水相似,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 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引起的D.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反应是吸热或放热2、25℃、101kPa下:①2Na(s) + 1/2 O2(g) == Na2O(s) △H = -414 kJ/mol②2Na(s) + O2(g) == Na2O2(s) △H = -511 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B.反应①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反应②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D. 25℃、101kPa下:Na2O(s) + 1/2 O2(g) == Na2O2(s) △H = -97 kJ/mol3、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2=CH-CH=CH2(g) + 2H2(g) → CH3CH2CH2CH3(g) + 236.6 kJCH3-C≡C-CH3(g)+ 2H2(g) → CH3CH2CH2CH3(g) + 272.7 kJ由此不能判断()A. 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C.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D.一个碳碳三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4、已知:H2 (g) + F2(g) == 2HF(g) △H = -546.6 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44.8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22.4 L的氢气和22.4 L氟气吸收546.6 kJ热量B.1 mol 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546.6 kJC.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高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2 mol H-F(g)键的键能比1mol H-H(g)键的键能和1mol F-F(g)键的键能之和大546.6 kJ5、在25℃、101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写出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醇的燃烧热△H =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4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试题及答案电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四的重点学习内容,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多少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化学选修四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选修四试题高中化学选修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解析:该装置的左边是燃料电池,右边是电解池。
a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极与电池正极连接,故为阳极;当铜片溶解了12.8 g 时,失去了电子12.8 g÷64 g/mol×2=0.4 mol,于是a极上O2得到电子也是0.4 mol,则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答案:D2.解析:铁锅表面的油污用水刷洗掉后,铁直接与空气接触,而且铁锅刷洗后,表面有水,极易生锈;铁刀用凡士林涂抹后,使Fe与空气隔绝,可以减缓其生锈;铁器接触水,或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
答案:B3.解析:图中左边装置是以Zn、Cu为电极的原电池装置,该电池中,Zn极为负极,Cu极为正极,而右边为电解池,根据连接情况可以推知,X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X:4OH--4e-===2H2O+O2↑,Y:2H++2e-===H2↑,从而可得出答案应为A。
答案:A4.解析:A项,当银的化合物又变成单质银时可以变光亮。
B项,锌比铁活泼,所以镀层破损后仍与铁构成原电池做负极,铁被保护。
C 项,不锈钢不生锈是因为内部结构原因而具有强的耐腐蚀能力。
D项,要使地下输油钢管不生锈,应该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
答案:A5.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知,Li失电子,做电池的负极,石墨做电池的正极,故B选项不正确;Li为碱金属,易与水发生反应:2Li+2H2O===2LiOH+H2↑,故A选项不正确;电池工作过程中,SOCl2被还原为S,故C选项不正确;由电池总反应式知,8 mol Li参与反应,可提供8 mol e-,同时在正极析出2 mol S,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4章选择题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图中装置为某实验组设计的Cu-Zn 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装置甲中电子流动方向:Zn→电流表→CuB .装置乙比装置甲提供的电流更稳定C .装置乙盐桥中可用装有琼脂的23Na CO 饱和溶液D .装置乙中盐桥不可以用铁丝替代答案:C解析:两个装置中Zn 均作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 2+,Cu 为正极,Cu 2+在正极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Cu 2++2e -=Cu ,据此解答。
【详解】A .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因此装置甲中电子流动方向:Zn→电流表→Cu ,A 正确;B .装置乙中两个电极反应分别在两池反应,互不干扰,使用盐桥,起着平衡电荷的作用,比装置甲提供的电流稳定,B 正确;C .装置乙盐桥中若用 Na 2CO 3饱和溶液代替KCl 饱和溶液,则电池工作时,2-3CO 移向ZnSO 4溶液,Zn 2+和2-3CO 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堵塞盐桥,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使原电池停止工作,C 错误;D .若装置乙中盐桥用铁丝替代,右侧中形成Fe 、Cu 和硫酸铜溶液的原电池,左侧为电解池,反应原理发生改变,因此装置乙中盐桥不可以用铁丝替代,D 正确;答案选C 。
2.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2Zn CO 水介质电池。
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材料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2CO 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阳极区pH升高Zn OH-被还原为ZnB.充电时,()24C.放电时,Zn在正极失去电子1mol CO完全转化为HCOOH时有4mol e-转移D.放电时,2答案:B解析:根据电池示意图,电池放电时,右侧C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COOH,作正极,负极Zn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2-4,电池充电时,为电解Zn OH-得到电子被池,阳极H2O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阴极()24还原为Zn,据此分析解答。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周考卷《热化学方程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热241.8kJ ,则反应2H 2(g)+O 2(g)=====点燃2H 2O(g)的ΔH 为( ) A .-483.6kJ·mol -1B .-241.8kJ·mol-1C .-120.6kJ·mol -1D .+241.8kJ·mol -1答案:A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 .由C(石墨)===C(金刚石);ΔH =+1.90kJ·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101kPa 时,2g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ΔH =-285.8kJ·mol -1D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ΔH =-57.3kJ·mol -1,若将含0.5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解析:A 中S(s)―→S(g)需要吸热。
B 中ΔH >0石墨稳定,因为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C 中2g H 2为1mol H 2,热化学方程式应为H 2(g)+12O 2(g)===H 2O(l);ΔH =-285.8kJ·mol -1。
答案:D3.分析下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A(g)+B(g)===2C(g);ΔH =a (a >0)B .2A(g)+B(g)===2C(g);ΔH =a (a <0)C .2A +B===2C ;ΔH =a (a <0)D .2C===2A +B ;ΔH =a (a >0)解析:由图可知A 和B 的总能量高于C 的总能量,则2A +B 转化为2C 时,要放出热量,则ΔH <0,即B 正确,C 、D 中无状态,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4 第一章习题1、 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22O 2H O 2H 激光,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①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氢气是一级能源 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以改善生存环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 与我国的“神舟六号”采用液态燃料作推进剂不同,美国的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222442O Cl O 4H N ClO 2NH ;ΔH <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 错误 的是()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 的是()A.NH 3(g)+45O 2(g)NO(g)+46H 2O(g);ΔH =-a kJ ·mol -1 B.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b kJ ·mol -1C.2CO(g)+O 2(g)2CO 2(g);ΔH =-c kJ·mol -1D.CH 3CH 2OH(l)+21O 2(g)CH 3CHO(l)+H 2O(l);ΔH =-d kJ ·mol -14、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 的是()A.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 -1B.C 2H 2(g)+25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 · mol -1C.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2b kJ·mol -1D.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b kJ·mol -15、 氢气(H 2)、一氧化碳(CO )、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21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CO(g)+21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C 8H 18(l)+225O 2(g)8CO 2(g)+9H 2O(l); ΔH =-5518 kJ·mol -1CH 4(g)+2O 2(g)CO 2(g)+2H 2O(l);ΔH =-890.3 kJ·mol -1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 的是()A.H 2(g)B.CO(g)C.C 8H 18(l)D.C H4(g),6、 某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则该反应的ΔH 值为()A.ΔH >0B.ΔH <0C.ΔH =0D.无法判断7、 下列关于反应热的叙述 正确 的是()A.当ΔH <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B.由C (s)+1/2O 2(g)CO(g)的反应热为110.5 kJ ·mol -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 ·mol -1 CO 不是稳定的氧化物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有关,生D.1 mol NaOH 分别和1 mol CH 3COOH 、1 m ol HNO 3反应放出的热量: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大小减去生成物的大小即为反应热的大小CH 3COOH<HNO 3 由于CH 3COOH 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要吸热,正确8、 近年来,我国电力供求持续紧张,尤以2004年最为严重。
中国科学院经过对国内能源储备和应用的调研分析后认为:太阳能是最经济实惠、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是中国乃至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
太阳能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我国应该大力推行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以便节约电力,满足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
譬如,室内可利用储能介质储存太阳能,其原理是: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种固体盐熔化(实为盐溶于自身的结晶水)吸收能量,晚间熔盐释放出相应能量,从而使室温得以调节。
已知几种盐的①不宜选用CaCl 2·6H 2O ②可选用Na 2SO 4·10H 2O 和Na 2HPO 4·12H 2O ③最好选用Na 2S 2O 3·5H 2O ④最好选用Na 2SO 4·10H 2O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 氢能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能源,但目前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还未能进入实用阶段,其主要原因是()①氢气燃烧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尚无定论 ②氢气的制取耗能巨大,廉价制氢技术尚未成熟 ③氢气贮存、运输等安全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④氢气燃烧的放热量低于相同质量的矿物燃料,经济效益欠佳A.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②④10、 已知1 mol 白磷(s )转化成1 mol 红磷,放出18.39 kJ 热量,又知:4P(白磷,s )+5O 2(g )2P 2O 5(s );ΔH 1,4P (红磷,s )+5O 2(g )2P 2O 5(s );ΔH 2,则ΔH 1和ΔH 2的关系正确的是()A.ΔH 1=ΔH 2B.ΔH 1>ΔH 2C.ΔH 1<ΔH 2D.无法确定11、 已知方程式2H 2(g)+O 2(g) 2H 2O(l);ΔH 1=-571.6 kJ ·mol -1,则关于方程式2H 2O (l )2H 2(g)+O 2(g);ΔH 2=?的说法正确的是()A.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错误,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若把反应物和生成物对换,则热效应的数值不变,符号相反B.该反应ΔH 2大于零 正确C.该反应的ΔH 2=-571.6 kJ ·mol -1D.该反应可表示36 g 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没有说明物质的状态。
12、已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Zn(s)+21O 2(g)ZnO(s);ΔH =-351.5 kJ·mol -1;Hg(l)+21O 2(g) HgO(s);ΔH =-90.84 kJ ·mol -1,则锌汞电池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Zn(s)+HgO(s) ZnO(s)+Hg(l)的ΔH 为()A.ΔH =+260.7 kJ·mol -1B.ΔH =-260.7 kJ·mol -1C.ΔH =-444.2 kJ·mol -1D.ΔH =+444.2 kJ·mol -113、 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随着俄罗斯的加入,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A.大力开发氢能源 B.充分利用太阳能C.不使用含碳能源D.提高能源利用率③水煤气法:22H CO ℃ 1000 O H C ++ ④碳氢化合物热裂化:242H C CH +高温 ⑤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222O 2H O 2H 高温 ⑥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H 2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气作为能源,那么上述6种方法中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理由。
答案作为高效无污染的理想能源,②③方法有CO 产生,不可取;①④本身要消耗太多能源,不可取;⑤⑥可作为努力发展的方向。
15、 钛(Ti )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已知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 ,涉及的步骤为:已知①C(s)+O 2(g) CO 2(g);ΔH =-393.5 kJ·mol -1① 2CO(g)+O 2(g) 2CO 2(g);ΔH =-566 kJ·mol -1③TiO 2(s)+2Cl 2(g)==TiCl 4(s)+O 2(g);ΔH =+141 kJ·mol -1则TiO 2(s)+2Cl 2(g)+2C(s)TiCl 4(s)+2CO(g)的ΔH=mol kJ .801-- 反应TiCl 4+2Mg 2MgCl 2+Ti 在Ar 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防止高温下Mg(或Ti)与空气中的O 2(或CO 2、N 2)作用解析根据盖斯定律,③+①×2-②,合并后得到反应式TiO 2(s)+2Cl 2(g)+2C(s)TiCl 4(s)+2CO(g),则:ΔH =+141 kJ ·mol -1+(-393.5 kJ ·mol -1)×2-(-566 kJ ·mol -1)=-80 kJ ·mol -1。
由于Mg 、Ti 在空气中高温下都有可能与空气中的O 2(或CO 2、N 2)作用,故必须用Ar 作保护气。
16、 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
在101 kPa 时,10 kg 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l )放出热量5×105 kJ 丁烷的燃烧热为2900 kJ ·mol -1 ,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4H 10(g)+213O 2(g)4CO 2(g)+5H 2O(l);ΔH=-2900 kJ·mol -117、 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
3.1 g 的单质磷(P )在3.2 g 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 的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P2O3、P2O5,其相应的质量(g )为 2.75、3.55 。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 ·mol -1,则1 mol P 与O 2反应生成固态P 2O 3的反应热ΔH = -(20X-Y)kJ · mol -1(3)写出1 mol P 与O 2反应生成固态P 2O 3的热化学方程式: P(s)+43O 2(g) 21P 2O 3(s);ΔH=-(20X-Y)kJ·mol -1解得⎩⎨⎧==mol0.05mol 0.05y x 则生成P 2O 3 0.025 mol ,生成P 2O 5 0.025 mol 。
m (P 2O 3)=0.025 mol×110 g·mol -1=2.75 gm (P 2O 5)=0.025 mol×142 g·mol -1=3.55 g(2)据题意,3.1 g 磷燃烧生成0.025 mol P 2O 3、0.025 mol P 2O 5,共放热X kJ ,则生成0.025 mol P 2O 3共放热(X-0.025Y)kJ ,故1 mol P 与O 2反应生成0.5 mol P 2O 3放出的热量为(20X -Y ) kJ ,即ΔH =-(20X -Y )kJ ·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