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教程PPT-马少华

合集下载

新闻评论教程PPT-马少华186页PPT

新闻评论教程PPT-马少华186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新闻评论教程PPT-马少华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新闻评论PPT课件第三章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名师教学资料

新闻评论PPT课件第三章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名师教学资料

一、论点之辩
• 观点是一个普遍性的概念,观点就是作者 的看法。
• 在一篇新闻评论当中,往往有许多观点, 哪些观点可以被认为是论点呢?
论点是只被论证而不对别的观点起 论证作用的观点。
——方武
一、论点之辩
• 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 点,肯定不是论点。
• 既被论证又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 是中心论点之下的分论点。
• 既不被论证又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 观点,只是一种非常次要的论点。
——方武
一、论点之辩
• 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 点其实是论据的一种,属于观点性论据。
例文:2004年8月31日《新京报》社论 《国家的体育,我们的身体》
——见 马少华《新闻评论》18页
一、论点之辩
• 《国家的体育,我们的身体》这篇文章的 的论点是:国家体育的目标,应着眼于增 强全民体质。其他的观点和材料都是为它 服务的。
• 有的教材将新闻评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务实的, 一类是务虚的。务实的一类对应的是事实判断, 务虚的一类对应的是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按照判断 的内容进行的分类,揭示了判断 的性质。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 事实的判断应当基于读者未知的基础之上,或者 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判断未知的事实,或者是更正 已知的但不真实的事实。
个判断。
一、判断的思维特征
• 判断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基本形态。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想。 这就是说,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乃是 一切判断最显著的特征和标志。
——《普通逻辑》5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判断的思维特征
• 判断也是新闻评论的基本功底之一。 • 判断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一是关于新闻

[全]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

[全]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1公正评论答:公正评论是指人们有权对那些为公众所关注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根据自己的信念、学识等进行不含恶意的评论和批评。

公正评论的实质是要把评论侵权与评论不当甚至错误区别开来,法律只解决言论违法侵权问题,而不过问观点的是非、感情的好恶等问题。

公正评论既是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侵权理论的一大支柱。

在国际诽谤法中,通常是以“公正评论抗辩”来解决评论中的侵权问题(新闻媒介对于诽谤指控的抗辩理由还包括“真实”和“特许权”),公正评论免责是不争的原则。

公众评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评论的事项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②所发表的意见有可靠的事实来源;③立场公正;④没有恶意。

2前瞻性答:前瞻性是新闻评论的特点之一,它是指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

新闻评论立论的前瞻性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3新闻评论[中国地大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1年研;江西师大2009年研]答:新闻评论是指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在报刊上为区别于其他文字体裁,一般都采用正楷字体,清晰、醒目。

一些特别重要的社论、编辑部文章以及特约评论员文章,有时还用大一号的正楷字或宋体字,多数评论都放在版面的显著地位,并围框,以示庄重。

二、简答题1新闻评论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各个特征的内在联系如何?[山西大学2019年研]相关试题:(1)简述新闻评论的特点。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一章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1)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关于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2)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3)新闻评论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流——这些意见交流往往由新闻报道而促发。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就本质而言,新闻评论表达作者针对新闻事实(或者涉及新闻事实)的主观认识;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对报道对象保持客观中立的观点。

(2)就表达的内容而言,新闻报道的内容,应当限于记者看到、听到的东西;新闻评论的内容,则不限于作者看到、听到的东西。

(3)就主观性而言,新闻报道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探寻事实和选择材料的过程之中;而新闻评论则在作品中直接表达主观认识。

(4)就语言层面而言,“我认为”、“由此看来”是典型的评论语言,表达的是一个推论性的思维过程,不应当出现在报道中。

(5)就作品的内部关系而言,新闻报道的写作着眼于通过选择和组织材料,反映新闻事实的整体或者某一个局部、侧面;评论的写作,着眼于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围绕着这个任务建立结构。

二、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传播的内容看,是观点传播。

新闻评论主要传播的是意见性信息,而不是事实性信息。

(2)从传播的节奏看,是新闻性议程。

(3)从传播的渠道和对象看,是大众传播。

(4)从主体的角度看,评论中的观点,其主体只有一个,就是评论的作者。

在评论中,可能会引述其他人的观点。

这是作为反驳的对象或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而出现的。

(5)从对象的角度看,新闻评论的观点,总是针对具体的新闻事实(也可能是具有一定新闻性的他人的观点)。

《新闻评论讲座ppt

《新闻评论讲座ppt

分别为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燕,
名字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即“北 京欢迎你”。
①吉祥物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它们大量使用 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多方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 样性。 ②吉祥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们的原型和头 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多方联系。
③吉祥物具有独创的知识产权和广阔的市场开 发空间。它们蕴含着很高的文化含量和无限的创 意,必将获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过早过度的精英式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金钱难买高素质。教育,不只是增加孩子的知识与技 能,更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过早过 度的精英式教育,不仅会剥夺孩子成长的乐趣,往往 还会加剧他们的优越感;以金钱财富为依托的教育, 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容易让他们养成奢侈 浪费、过度依赖的不良习惯。 提出观点
社论的类型
1、短评及其种类
短评:是一种 篇幅短小,内容单一, 简明扼要,机动灵便 的编辑部评论。
针对某一问题 种类 配合某一报道
发 表 言 论
月 饼 消 费 要 讲 文 明
中秋吃月饼,和端 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 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 传统习俗。 古往今来,人们把 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 象征。每逢中秋,皓月 当空,阖家团聚,品饼 赏月,谈天说地,尽享 天伦之乐。
揭示新闻材料的实质
对材料中行为的评判 支撑评判观点的论据
包含的要点
理论支持
危害一
危害二
常理、危害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就刘翔退赛谈谈你的 看法。
材料一: 2008年8月18日中午,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 赛中发生了令人意外的一幕:被视为国人的骄傲的中国 选手刘翔因伤退出比赛。 对中国人来说,北京奥运会最值得期待的恐怕就是刘 翔的110米跨栏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场比赛刘 翔就黯然退场了,给数万名正在狂热呼喊“刘翔加油” 的观众留下一个苍凉的背影。刘翔的退赛,引发了热 议……

[全]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

[全]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1公正评论答:公正评论是指人们有权对那些为公众所关注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根据自己的信念、学识等进行不含恶意的评论和批评。

公正评论的实质是要把评论侵权与评论不当甚至错误区别开来,法律只解决言论违法侵权问题,而不过问观点的是非、感情的好恶等问题。

公正评论既是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侵权理论的一大支柱。

在国际诽谤法中,通常是以“公正评论抗辩”来解决评论中的侵权问题(新闻媒介对于诽谤指控的抗辩理由还包括“真实”和“特许权”),公正评论免责是不争的原则。

公众评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评论的事项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②所发表的意见有可靠的事实来源;③立场公正;④没有恶意。

2前瞻性答:前瞻性是新闻评论的特点之一,它是指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

新闻评论立论的前瞻性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3新闻评论[中国地大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1年研;江西师大2009年研]答:新闻评论是指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在报刊上为区别于其他文字体裁,一般都采用正楷字体,清晰、醒目。

一些特别重要的社论、编辑部文章以及特约评论员文章,有时还用大一号的正楷字或宋体字,多数评论都放在版面的显著地位,并围框,以示庄重。

二、简答题1新闻评论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各个特征的内在联系如何?[山西大学2019年研]相关试题:(1)简述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教程 课件6

新闻评论教程 课件6

对论点的基本要求
• 科学、新意、鲜明、全面、深刻。
第一,科学性。
• 求实是论理的基础。说论点要科学,首先 论点的提出者必须尊重客观、直面现实,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 文中所说的“: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 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不 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 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 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 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 不尊重客观,不讲观察的客观性,而提出 某种论点的事,在中外报纸评论中都不鲜 见。
反例?正例?这是个问题!
• 南方系,其得名来自于一个很著名的报 纸——《南方周末》。南方报业集团在形 成气候之后又相继推出了几种报刊杂志。 • 相对于北方系的,人民日报、新华社、中 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为北方系的。
• 求全面不能走向面面俱到、四平八稳。 • “面面俱到,无异面面不到。文章要突出 重点,就要像锥子扎在木板上那样,一扎 就扎出个洞子来。这样,文章给人的印象 就鲜明了,也深刻多了。”
第五,深刻
• 科学性,相通,二者都要求触及评论对象 的本质,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 不过“深刻”还要求报纸评论员的见解有 独到之处,能在寻常中窥见奇崛;于一般 中找出典型;自凝固中看出变化,进而从 评论对象身上开掘出闪光的思想和发人深 思的真知灼见,说出人家想说、要说而说 不出、说不透的精辟见解来,给读者以深 邃的启迪。
• 写新闻评论,不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面 面俱到就无法鲜明。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的简单结论,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 对的坏的形而上学,这样或那样的武断之 词,也不是我们所说的鲜明。
第四,全面
• 意味着我们对评论对象的内在矛盾,对评 论对象与各有关事物的总体联系,进行全 面的考察,使笔下的结论避免片面性和绝 对化。

马少华博客中关于新闻评论教程的教学要点

马少华博客中关于新闻评论教程的教学要点

马少华博客中关于新闻评论教程的教学要点作为一名新闻评论学的教师,我对新闻评论教学活动的实际节奏,有深刻的体会。

我越来越感到,如何使同学们尽快地进入到新闻评论文本的具体分析与讨论中,引发同学主动思考和参与,而不是让一个“学科体系”过于冗长沉闷的开头销磨掉同学的兴致,这恐怕是教学成功的一个着眼点。

因此,我的这本《新闻评论教程》虽然限于“学科”的体例,设立了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但很快就从第二章起进入了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之中,进入到了具体的作品案例之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力图“快速进入”第二章以后的章节中。

即使在讲授第一章中,也仅以那些有特点的作品示例来反映新闻评论的基本问题,点到为止,而不在概念、定义上多花时间——实际上本书的“学术定义”也是很少的。

有一些陈述性内容虽然是教科书的体系所难免的,但在教学活动中就不一定都要照顾到。

因为教学的节奏与对教科书的默读的节奏有很大不同,前者要求更为活跃和生动。

一旦进入第二章以后,即评论的具体要素和作品之中,教学节奏就可以更为从容一些了。

二、本书的结构与教学的安排从目录来看,本书把“观点”、“事实”、“论证”先后放在第二、三、四章,实际上是把新闻评论的基本内容,也就是所谓“要素”分章先行讲授。

这实际上是一个“阅读”和学习的起点,就是帮助同学怎么样看新闻评论。

而把“选题”这样一个实际写作的起点放在上面三章之后。

这个考虑是,先教同学“怎么读”——静态地分析,熟悉新闻评论的内在规律,阅读较多的作品;然后才让他们尝试实际的写作练习。

这是符合自古以来的写作教学规律的。

在第二、三、四章的讲授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做一些作品的分析练习,比如:辨识作品中的事实、观点、论点、分论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可以促使他们细读文章,弄清文章的各部分功能与脉络。

这种分析能力,高于一般读者的阅读能力,实际是给后面的写作练习提供了理性的基础,使同学们在自己尝试写作时,内心隐然有一些基本的范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评--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
范荣康《新闻评论学》:
我们不妨说,“时评”的兴盛 是对“论说”的一种挑战。有了时 评,那种坐而论道的长篇论说文章 就很难再照老样子做下去了。
《东方杂志》时评报样
时评--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时评” 再度兴盛现象。 时评复兴的当代背景——普遍 表达的需求。 1998年11月:《中国青年报》 冰点时评开栏 2005年4月: 《人民日报》 人民时评开栏
1.表达的实用文体:与美文相区别
2.讲究效率的实用文体:与私人书信相区别 3.现代大众传播的实用文体:与古文相区别
这些区别有一个核心点:传播效率
从文体特征的角度认识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的规律和规范就是效率。学写评论, 就是学如何一种 文体一样。新闻评论与新闻的其他文体及标题、版面等的处 理方法,都讲求效率。
结构: 评论中不同内容先后次序的处理及其节奏
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论说文或政论的地方:
1.传播对象:
新闻媒体的受众--不确定的陌生人。
2.评论对象:
直接的、即时的事物。
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论说文或政论的地方:
3.文本结构的不同:
新闻评论是简洁的事/理结构: 由事说理,依理评事。并不一定要形成一个完整、周 密、自成一统的逻辑与概念结构。 后者是一般论说文和政论的形式特征。
本电子文本供评论课教师参考使用
请尊重原本的完整性和作者、制作者的著作权
新闻评论教程电子讲义
马少华 编著 制作:徐菁菁(第一、二、十五讲) 刁 莹(第三、四讲)杨丽(第五、六讲) 吴艳玲(第七、八讲) 沈闰州(第九、十讲) 翟钟磊(第十一、十二讲)
李成(第十三、十四讲)
第一讲
新闻评论的性质与思维特征
判断的类型
就是判断事实本身,判断客观事实 之间的关系。比如,事情是“怎么样” 的,“会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就都是事实判断。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以一定的价值尺度判断事实的价值, 或者针对事实提出一种价值。这实际上是 判断事实与人的关系――事物对于我们的 价值。比如,什么重要、什么应该、什么 好、什么坏。
作为判断对象的新闻事实
以新闻事实作为判断对象的新闻评论,是随着新闻评论的 “新闻本位”时代的到来,为了满足读者对新闻事实的原因、 结果、关系、价值等了解的需求而到来的。
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集中主要精力,运用论据材料、 论证方法来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背景、未来发展及其意义。
作为判断对象的新闻事实,其位置与由头位置一般相同, 都是放在评论的开头部分,容易相混淆。所以特别需要注意。
2001年3月,中美两国发生飞机相撞事件,形势一 时大为紧张和复杂。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一篇社论 《中美应慎防擦枪走火》,其中就有这样一段:
从现有情况看来,军机相撞事件的发展将是考验中 美两国关系的重要指标,如果两国都不准备把关系搞砸, 事件虽难免有颠簸起伏,最终是要在理性的相互妥协下 得到解决。如果双方关系已到了一触即发的临界点,那 么,这件事将可能产生灾难性的结局。最后一种状况, 则是两国之中,已有一方想要借机寻事,那么,这件事 将会没完没了。
新闻评论的多重属性
一、人们意见传播与交流的实用工具 二:应用文——实用文体
三、议论文
四、大众传播的新闻媒体这个近代条件下的特殊规定 性――它相对独特的形式要求
为什么要了解新闻评论的多重属性?
一、以更开阔的视野认识和理解新闻 评论;以更开放的心胸接受增强 新闻评论写作能力的资源。
二、在区别中加深认识新闻评论的思 维特点与表达特点。
论点的要求
作为论点的内容,应该是对新闻 事实的认识结果:判断新闻事实的意 义、价值、原因、结果,它与其他事 实之间的关系。这些超越事实表面陈 述的内容,才有资格作为论点。
认识方面的要求
表现方面的要求
新闻评论的论点,应该比其他 议论文的论点更为鲜明,既容易被 受众找到、理解,也容易被受众记 住。
论点的表现形式是判断
新闻评论的思维特征
两种思维方式:发散型与收敛型
1.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属于收敛型
集中体现在:
第一,集中于对象——新闻事件; 第二,集中于论点——对新闻事件的判断。
新闻评论的思维特征
注意: 人们的“忽然想到”和“忽然理解”,往往是发散 型思维的表征,在新闻评论的思维和写作中一定要加以 小心。
新闻评论的思维特征
这个轨迹比较清晰地表现为从“论说”到“时评”的 文体演变。这样一个演变发生于20世纪第一个10年。
中国早期报纸言论形态——“论说”
我国近代早期报纸上的议论性 文章,基本上是古代论说文的形态。
右图为《东方杂志》“社说”报样
中国早期报纸言论形态——“论说”
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中以早期著名 政论家王韬、郑观应为例说: 他们的文章都不是新闻评论,几百篇的论说,没有一篇 和新闻相结合。他们的不少政论没有完全突破“托古 证今”的老路。
为什么要了解新闻评论的多重属性?
《批判性思维与传播》:
三大范围 私人 专业 公共领域 多种情景 “论说”— — 人的普 遍的思考和 行为方式 立法争议 法庭辩论 选战演说 公关广告 大学生辩论赛
研究的面包括:接受者的研究,影响接受的文化、价值因素 论说的环境研究,以及论说的伦理、论说谬误的辨识等
从文体特征的角度认识新闻评论
第四讲 新闻评论中的事实
评论中新闻事实的不同作用
由头
论据
评论的对象
作为由头的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作为“由头”,“生发开去议论带有普遍性的问 题”,体现了新闻评论长期以来交流思想与传播观念的功能。 我们可以注意到,新闻事实在评论中作为“由头”,往往 对应着评论的一种选题和结构,一种评论的方式;这与新闻事 实作为“对象”很不相同。 作为“由头”的新闻事实,并不是全文分析和认识的对象, 也并不包含在论点之中,它并不需要作者用很大的精力来认识, 用很大的篇幅来处理。
价值判断的特征
普遍
开放 应然 多元 比较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与联系
事实判断是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为对象; 价值判断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实体属性,而是以事物与我们需要 的关系为对象的。 事实判断是以人的认知的形式反映事物的; 价值判断则以意识的认识、情感、意志诸种形式,反映事物与 我们需要的关系。 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和前提。 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目的和动力。
新闻评论的本质是对新闻的认识活动,判断是认识的重 要环节,而认识的结果就是论点,其表现形式是判断 新闻评论的核心应该是一个判断。
判断,这是评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作者的学识经 验,都可从这里看见一二。 ——郭步陶《评论作法》
在大部分情况下,新闻评论所讨论的问题,不外是真 或伪的问题,是或非的问题,利或害的问题,善或恶的问 题。而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判断问题。 ——王民《新闻评论写作》
普遍性判断
这种判断的主要逻辑特点在于:它不是对事物情况作出无条 件的断定,而是反映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所以,可以说,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 条件的判断;或者说,假言判断是有条件地断定某事物存在的 判断。
假言判断举例
1919年5月5日,也就是五四运动的第二天,邵飘萍在 《京报》上发表了《外交失败第一幕》。他写道: 昨晚东京来电:欧和会中之我国山东问题,已依日本 主张而解决。日人所传未必可信,即有其事我国代表当不 至于签字。如果签字,则国内将有弥天之风潮,此吾人在 职务上不得不预告政府者。 虽然时至今日殆已甚难,中国国民之觉悟与日本当局之 野心成正比例俱进,山东问题日本坚持其主张,一旦主张 胜利,日人即露其踌躇满志之喜气,而东亚未来之危机, 中日国家之不幸乃如病入膏肓,不可以救药矣。故山东问 题万一果如东报所传之结果,吾人不能不问政府何以竟食 坚持到底之前言。同时吾更为东亚危,为中日国交危,日 本亦决非可喜之事也。
时评--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
1904年前后《时报》等报纸言论的 形式创新
“时评”:具有鲜明的现代新闻评 论形式特征的时事短评文体。
胡适谈《时报》的时评(《十七年 的回顾》) :
《时报》
时报的短评在当日是一种创体。
时评--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
胡适谈《时报》的时评(《十七年的回顾》) : 用简短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句分段, 使读者一目了然,不消费工夫去点句分段,不消费工夫寻 思考索。当日 报人的程度正在幼稚时代,这种明快冷刻 的短评正合当时的需要。 时报出这种制度之后,十几年之中,全中国的日报都 跟着变了。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联系
在一篇评论中,往往先作事实判断,后作价值判断。
作出一个事实判断,往往受作者内在的价值判断的影 响;而作出一个价值判断,往往以事实判断为基础。
具体判断和普遍性判断
具体判断 就事论事,对新闻事件的原因、性质、 发展作出判断; 对一般规律进行判断,具有普遍的 形式和普遍的适用性。 新闻评论中经常使用—— 假言判断
论点的辨识――从文本内容的关系看
新闻评论中不同的内容,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表现为 各种关系的。 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论证的关系:哪些内容被哪些内 容所论证(支持),哪些内容是用来论证(支持)哪些内容 的?掌握了这种关系,就是对新闻评论更深层面的把握。 被所有事实与观点最终支持、论证的观点就是评论的论 点。
从文体特征的角度认识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效率? 1.这种效率取决于新闻文体的载体——大众传播媒体。
2.这种效率取决于受众的对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新闻 纸、新闻节目的特殊的心理节奏——就是匆匆忙忙的。 如果你不能有效率地表达,那么传播就是失败的。
从文体特征的角度认识新闻评论
语言: 高度概括的叙事、尽早出现的判断句、简洁的文笔 新闻评论 的效率性
《人民时评》
时评--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