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次著名的饭局有哪些?
《鸿门宴》

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足以当:足够用来抵挡。
距:把守,距:通“拒”。 固:本来。
毋内:毋,不要;内,通“纳” 且:将。
接纳。
请往谓:请,敬辞,用于希望对
尽(且)王:全部占领(而) 方做某事;请(您)去告诉。
(以此)称王。
背:背叛。
料:估计。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
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 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 写 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作 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 背 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 景 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 ,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 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 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 治斗争。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项伯) 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安:怎么 故:交情,形作名。 游:交往、交游、来往。 活之:活,使动用法;救了 他。 幸:幸亏(他)
孰与君少长:孰与,固定格式,表 比较,即“与君孰少孰长”,他跟 你相比,谁大谁小? 得(děi):助动词,一定,必须。 兄事之:兄:名作状;事,侍奉; 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史记》 司马迁
我
们 的
壹 了解《史记》,掌握相关的虚词、实词 及重点语句的翻译 。
目
标 是
贰 把握文章的叙事脉络,准确理解刻画人 物的手法。
叁 分析刘项两大阵营的形象特点
壹
• 作家作品
中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饭局

,
、
中 国 人 的饮 食 之 道
,
不 如 说 是 用 来联 络 感 情 处 理 问 迅 的 之 也是 场饭 局 坐席次序 敬酒 先 人 情 融合 道
,
一
人
。
,
、
,
。
,
,
、
、
、
,
险
。
透 过饭 局
。
,
动 于 其 中 的政 治 利 益 我们 看得到深 国 埋都
中
、
社会关 系
、
人 际规则
和文 化 滋 味
其
,
多选 择
“
“
晨练圈
”
”
“
舞蹈圈
旅游
,
因为 年轻 时工 作忙
,
不能常聚
,
,
退休后老 人 的
一
战友圈
也 纷纷建 立起 来
。
这样
的 圈子
情
,
少 了 功利性
。
,
多了公益性
大 家 聚存
起
,
吃喝也罢
,
活动也罢
,
都是 满腔 热
有滋 有味
生 活 中我 们 总 是 避 不 开 很 多 的 饭 局 局
,
,
我们 真应该静 心 想 想
一
的干 部 很 少
但为 了 维 持
。
“
圈子
有时
书里
、
候没办法不喝 这种吃 喝
。
甚至 如果 几 个星 期 不 参加
。
就说
“
:
政治 既 然 即 吃 饭
、
,
则会 不会吃
,
就会 感觉被边 缘化 了
3.《鸿门宴》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

项王曰:“诺。”
表现项羽优柔寡断、不善用人、刚愎自用、
毫无主名见作状、,像不鸟辨张开忠翅膀奸一、样 缺乏政治远见。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 蔽沛公,庄不得击。
掩护
在这种情况下
怎么样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宾语前置句
很
用意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 当项王乎?”
本来
在楚军即将来袭、万分危急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的形势下,张良运筹帷幄、
张良表 人曰示 做请 某:求事“对,方“请允请往许让谓说我话”项伯,言沛公不敢背背叛项王也。沉 邦”着出谋冷划静策、处。变不惊,为刘
怎么
形作名,交情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详细,全部
把
一起
具告(之)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曰:“毋从(之)俱死也!”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以事具告(之)” 项伯告密,使危急的情势出现转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逃走
告诉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为韩王送沛公”是张良的托词,也是向项伯表明他和刘邦的 关系。张良忠心耿耿,项伯因私害公,两人形成鲜明对比。
代词,你 名作动,上前
趁机 同“座”,座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同不“否者”,你们若这属些皆人 将且要为(被之动)句范项所增伯虏::!““”急因庄击善则勿 遇入失 之为” ”寿。项 项羽 羽不 许听 诺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范项饮增伯,没举翼有军玦蔽什中么示沛无可意公以以用, ,作来为项 项为乐羽 羽,置 熟请之 视以不 无剑理 睹舞。”
《鸿门宴》ppt课件

西楚霸王
项羽(公元前232 年-前202年),男, 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 族诸侯国项国后代, 姬姓,项氏,名籍, 字羽,泗水郡下相县 (今江苏省宿迁市) 人。秦朝末年政治家、 军事家,楚国名将项 燕的孙子。
刘邦
刘邦(前256/247 年-前195年6月1日), 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 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 县)。中国历史上杰出 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 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 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 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四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饭局
鸿门宴,刀光剑影: 项羽错失良机,为霸王自 刎于乌江埋下伏笔。
曹操宴请刘备,煮酒论英 雄:刘备即将建立蜀汉,为三 国假话上演“义”之大戏。
四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饭局
周公瑾宴请蒋干,请君入瓮: 群英会后的赤壁之战,决定了 三国鼎立的局面。
赵匡胤宴请众武将,杯酒释兵权: 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 家体制。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 西汉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谈之子。
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十岁便开始诵读古文。 二十岁后外出游学,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 古迹,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 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 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前后14年,完成 《史记》。
《史记》评价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鲁迅
隐忍以就功名, 为史公一生之 心。
—金圣叹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文题解读
这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
鸿
“鸿门”,地名,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
方案-一杯酒中乾坤大中国历史上那些Hold住的饭局

一杯酒中乾坤大中国历史上那些Hold住的饭局'一杯酒中乾坤大中国历史上那些Hold住的饭局食、色,性也。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饭更重要的了。
贺岁大片《鸿门宴》全国公映之后,更引起读者对古代饭局的关注。
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
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
盘点中国历史上几个足以扭转乾坤的饭局,以飨读者。
最伤不起的饭局——鸿门宴出席人物: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羽、范增、项庄、项伯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
刘邦的左司马联盟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一场恶战在即。
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他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
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
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
项伯为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
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人军门,怒目直视项羽。
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刘邦乘机一走了之。
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酒九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
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璧,气得范增拔剑将玉斗撞碎。
最给力的饭局——煮酒论英雄出席人物:曹操、刘备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人府。
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望梅止渴”之往事,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
酒文化中国古代十大酒局排行榜酒的典故

篇一:中国古代十大酒局酒最概览:人类最先学会酿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我国最早的麦芽酿成的酒精饮料:醴。
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黄酒和白酒。
我国最早的机械化葡萄酒厂: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我国最早的啤酒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
我国最早的酒精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
我国第一个全机械化黄酒厂: 无锡黄酒厂记载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最早的药酒生产工艺记载: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
葡萄酒的最早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
麦芽制造方法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现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期(距今约三千年) 古墓出土的酒,现存故宫博物院。
目前产量最大的饮料酒:啤酒。
目前国产价格最贵的酒:茅台酒、五粮液。
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仪狄。
最早提出酿酒始于农耕的人:汉代刘安<<淮南子>>,“清盎之美,始于耒耜〞。
最早提出酒是天然发酵产物的人:晋代的江统<<酒诰>>。
现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酿酒器具: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
现已出土的最早的反映酿酒全过程的图像: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庖厨图>> 画像石。
已发现的最早的蒸馏器: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现藏上海博物馆〕。
最早的酿酒规章:周代,lt;<礼记・月令>>。
古代学术水平最高的黄酒酿造专著:北宋朱肱的<<北山酒经>>。
最早记载加热杀菌技术:北宋<<北山酒经>>。
古代记载酒名最多的书:宋代张能臣的<<酒名记>>古代最著名的酒百科全书:宋代窦苹的<<酒谱>>。
最早的禁酒令:周代的<<酒诰>>。
最早实行酒的专卖: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酒价的最早记载:汉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卖酒,每升四钱。
中国式饭局

中国式饭局作者:邹新康来源:《决策与信息》2010年第02期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研究饭局文化,就是观察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史流变的一个窗口。
中国的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
一场饭局,既可供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供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
所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社会关系,所谓资源,所谓一个人的能量,所谓友谊,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绕不开饭局。
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一个完美的中国式饭局,设局人、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众角色一个都不能少。
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有称兄道弟,有采阴补阳,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真心话与大冒险。
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研究饭局文化,就是观察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史流变的一个窗口。
饭局历史学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饭局,莫过于两千余年前的那场“鸿门宴”,但觥筹交错背后暗藏的玄机、杀机却未必是中国饭局传统的常态。
同样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孟尝君列传》里的另外一段,却写出了中国饭局的原汁原味。
孟尝君广招宾客,对于那些投奔自己而来的侠士,无论贵贱都与自己吃一样的馔品。
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里所谓请客吃饭,从一开始吃的就不是饭桌上的东西。
而战国四君子,门下笼络了食客三千,每日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饭局开张——中国最早的圈子文化,就这样诞生在夜夜笙歌不绝的饭局之中。
关于饭局的历史谱系和传承,具体时间似乎很难实考。
但有史可鉴的是,饭局文化在中国古已有之。
再往深处考究,你又会发现,原来中国人以前也像西方人一般,是玩儿分餐制的。
那时候,饭局的流行程度肯定没有今天这般热闹。
饭局的巅峰,大概是在清朝,因为有千叟宴,又有满汉全席。
国宴:中国最顶级饭局

国宴:中国最顶级饭局作者:吴德广来源:《世界博览》2014年第01期国宴是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载体,国宴见征一个国家重要外交发展史。
历史在一次次的国宴故事里蜿蜒展开,让人难以曲尽其妙。
国宴是一种文化展示,它是集中国家饮食文化特色和礼仪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国典形式之一,浓墨重彩不为过。
新中国成立后每次国宴规模大,出席者达500至800人之多。
每年例行国庆招待会人数达3000至5000人。
地点通常选择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1959年前则在北京饭店、中南海勤政殿等地举行。
我在礼宾司任职多年,亲历了许多国宴。
国宴瘦身上世纪60年代,我国欢迎来访国宾的国宴通常设宴席50多桌,除邀请来访国宾一行出席外,还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夫妇,外交团就占了20多桌,加上外国常驻记者及中方陪客,济济一堂。
随后又几次改革调整,欢迎国宴由原来约50桌的规模缩小至今天约10桌的规格。
目前的国宴通常为7至8桌,如国宾随行人员少,宾主出席者不超过50人,宴席则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
这种安排在国外屡见不鲜。
宴席的减少来自对邀请对象的严格控制,今天的国宴通常只邀请国宾随行人员30至50人出席。
除同时邀请来访国驻华使节外,该使馆的少数主要外交官也被邀请出席。
中方除非特别需要外,可请可不请的陪客,一律不请。
此项改革既符合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外交实践,又切实做到不讲排场,节约外事财政开支。
有人说中国国宴“瘦身”,只因向西方标准看齐。
我却认为,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礼宾改革,让国宴“瘦身”。
国宴“瘦身”在于不断改革,改革在于集粹中华文化元素并参考借鉴西方国宴的做法,进行一系列“瘦身”变革,慢慢走向一种由简约反见华丽的风格。
以淮扬菜系为主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确立的“四菜一汤”的标准沿用至本世纪初。
其实到了江泽民当国家主席时,国宴的标准已经开始尝试“三菜一汤”、“两菜一汤”了。
不管哪个国家元首来访举行国宴,报上去的菜单都是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的。
不过,“四菜一汤’’并不包含冷盘、点心,冷盘标准不大一样,有时只有一个大拼盘,有时有七八小碟之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三次著名的饭局有哪些?
>中国的饭局与西方餐桌是不同的,其独特之处在于:菜虽然需要丰
盛,但“局”似乎更加重要,一言以蔽之——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在
于“局”。一场饭局,可以是亲朋故交之间沟通交流的最佳方式,也可
以是生意对手间交锋谈判的合适舞台。我们平时谈论的所谓人脉、所
谓社会关系、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统统都绕不开饭局。一场中国式
饭局,完全可以透过饭局里的人物,看到其背后的政治利益和社会关
系。因为在人际交往中,饭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饭局,而是联系着错
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饭局,首推项羽邀请
刘邦的“鸿门宴”。在2011年年底热映的《鸿门宴传奇》中,香港导
演李仁港再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争斗场面。可惜的是,他没有完全领
略到中国的饮食文化,将一场饭局改成了棋局。同样是暗藏杀机,但
却少了那么一份人之常情。所以说,鸿门宴必须是一场饭局,但又不
是一场单纯的饭局,而是项羽设下的一个幌子,不过是试探刘邦是否
想称王。在饭局中,充斥在宾与客之间的不是愉悦欢快的气氛,而是
波谲云诡、杀机四伏的暗斗。这场饭局,整个过程三起三落,惊心动
魄,极具传奇色彩。然而其最终结局是设局人并没有达到设局的目的,
使得入局者得以脱身,最终让这场饭局改写了历史,导致了实力雄的
项羽“乌江自刎”,而刘邦坐拥天下的结局。一切变数皆由鸿门宴而始,
多少年来令人感慨万千。可见,吃饭事小,出局事大。而这个局面的
控制,远远不是一般人能够操纵得了的,因为往往在觥筹交错背后暗
藏玄机。要想成为真正的饭局高手, 智慧和谋略是必须练就的基本
功,对局内的时机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否则,你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除了典型的“鸿门宴”,历史上其他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比如,秦王
在渑池设饭局招待蔺相如,反而被蔺相如利用,搞得灰头土脸。相比
之下,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可谓是棋高一筹了,千百年
来,成为饭局政治的经典教材。我们暂且抛开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
对北宋造成的消极影响不谈,但就其这种借助饭局达到成功达到目的
的做法,常常为后人所称道,并被广为沿袭。现在的饭局虽然不至于
杀机重重,但是却也少不了斗智斗勇。对中国人来说,饮食之道,也
是人情交流之道。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各自分餐有着文化
根源上的区别。这正如易中天所说的: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
中国人好吃,而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使然。很多时候,我
们不得不承认,在饭局里左右逢源的人,通常也都是在官场上或生意
场上混得如鱼得水的人。总之,中国式饭局里有着大学问,看似谈笑
风生、觥筹交错、一团和气的饭局,杀伐之声却依稀可闻。不懂得其
中学问的人,只会在饭局中舔尝失败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