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观人方法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怎么写1)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摘要神话是指古代人类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外物和自身,便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社会现象拟人化或超自然化,以远古诗歌或散文为载体,用以说明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的故事和传说,在用文字记录成文之前,大多是通过民间长期的口耳相传。

神话是人类最古远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学的最初源头,也是原始民族观、信仰意识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雏形,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神话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制约着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影响着民族的精神性格、生存方式与文化走向及社会发展。

对于中西神话作比较研究,探索两地先民对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的差异,探求蕴藏在神话中的潜质和依存在神话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对于增近了解、促进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适应形势的要求,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正文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

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中国神话传说主要是指汉族的一些神话传说,道教的、佛教的以及远古的神话。

而西方神话传说则主要包括古希腊神话和《圣经•旧约》。

1、主题上的相似(1)神话都有十分相似的主题: 世界起源、人类起源、灵魂不灭、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等。

如关于天地人类的起源,中国神话中盘古生于浑沌之中, 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传土作人。

古希腊神话中卡俄斯与妻子浑沌之中先创光与昼, 然后创天地,天地生神族,神塑土作人。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85981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85981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①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②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③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④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

中国古代民族观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古代民族观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章在论述 中国古代 民族观起 源时指出 , 作为政治
文化 意义 上的 古代 民族 观 念 , 是指 汉 族 在 历史 上
形成 的关于民族共 同体的群体政治心态, 是被 内
化 了的政 治观念 。民族观 念是 民族历史 文化 的产 物。 它根植 于 民族文化 土壤 的深层 结构 中 , 有特 具 定历 史文化 的鲜 明 性格 。因此 , 把 古 代 民族 观 要 念放 于 中国古代 国家 产生过 程 的文化 背景 中进行
维普资讯
第2 3卷第 1 期
20 0 6年 3月
青 岛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E C E SC L E EQ N D O U IE ST O R A FT A H R O L G I G A N V R IY
民族 观 , 是世 界 观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在 阶级 社会 中 , 民族 观 是一 个 阶 级 的世 界 观在 民族 和 民 族 问题 上 的反 映 和 表现 。具 体 来说 , 民族 观 就 是


中国古 代 民族观 研究综 述
2 O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术 界对 中 国 古代 民 学 族观 的研究 不断 深 入 , 已经 取 得 了一 定 的 研究 成 果 。虽 然 尚未正 式 出版有 关 的研 究 专著 , 是 涉 但 及 到 中 国古 代 民族 观 的论文 已有数 十篇 。这 些论 文 主要 集 中于 中 国古代 民族 观 的起 源 演 化 、 体 具 内容 、 史影 响 、 家及历 代著 名人 物 的民族 观等 历 儒
作者简介 : 张
鹏(9 2 ) 女 , 18一 , 山东青岛人 。 青岛大学师 范学院历史 系硕 士研 究生。
维普资讯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文献综述写作技巧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①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②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③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④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何为文献综述

何为文献综述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①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②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③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④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

,它的缺陷是... 。

. (2)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它的优是.。

. 。

..,它的缺陷是..。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

国内外礼仪教育研究现状及综述

国内外礼仪教育研究现状及综述

(下转第46页)摘要不同的国度和区域具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差别。

主要从两方面介绍东西方礼仪教育研究的特色,一方面东西方礼仪文化教育拥有共通性,无论任何形式,都存在着固定或者特定的共通准则;另外一方面礼仪教育在差异的文化背景中又表现了不同的内涵和实质。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看重礼仪的“共性”,尊重礼仪的“个性”,可以增强我们对文化差别的敏感性以及对其他文化的顺应能力。

关键词东西方礼仪差别价值观念共通The Status and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EtiquetteEduca 鄄tion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Zhou Yi Abstract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and different thinking methods and value idea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of researches on Chinese and Western etiquette education.Based on it,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mon properties"on etiquette and respect "in-dividuality"on etiquette,so as to enhance our sensibilit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ability of adapting to other cultures.Key word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ti-quettes;idea of value;common properties 1礼仪教育的来源1.1中国古代礼仪的来源中国在古代有“华夏”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观人方法研究综述
摘要:观人方法的论述,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发现人才、任用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
对我国古代“观人”、“知人”的理论进行研究,有助于今天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本文着重从我国古代观人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
主要思想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古代 观人方法 综述
观人方法是关于品评、鉴定人物的方法。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
史中,形成了许多观察、鉴定人物的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为更好
的选择人才、任用人才提供了指导,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
推动作用。
一、我国古代观人方法的发展历程
纵观我国的历史,观人方法也同其它思想理论一样,是在人类
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文化发展的熏陶中,伴随着社会管理和国家
政治的发展而形成、发展、成熟起来的。
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等统治者由于要选择官吏而使用观察人
的方法,并由此形成了一些观察人的理论。比如,尧为了考察舜,
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此来考察舜的德行,又让他担任“徵
庸”、“总揆”等职,“以试其功”。这可以说是古代观人方法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要发展、政治要革新,社会需要
一套新的经济、政治制度,因此,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便成了当时备
受关注的大问题。观人方法也因此受到重视。当时,各国统治者都
有着自己的观人方法,而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更是促进了观人方
法的形成。先秦时期可谓是观人方法的形成时期。
到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全国,不仅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
针,而且首创了“九品官人法”的品评选拔人才的制度。这一制度
的实行,不仅革除了东汉后期的用人恶政,而且将古代荐贤,特别
是西汉和东汉前期“察举征辟”人才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的规范制
度化,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入的品评人才的高潮,
并由此发掘了不少的杰出人才,同时还推动了人才理论的深入研究
与发展,《人物志》就是在这一时期问世的。《人物志》的出现,标
志着古代观人方法走向了一个高峰。
汉代以后,由于察举制和“九品官人法”很快被士族利用,观
人方法在政治上也渐渐失去地位。到隋唐以后,科举制的产生,使
选拔人才的方法论发生了质的变化。观人方法在政治上发挥的作用
微乎其微,几乎被废弃。但这并不代表着观人方法失去了用武之地。
相反,更有一些思想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丰富了观人方法,比如魏征
和林则徐,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观察人应该使用的方法。
二、我国古代观人方法中有代表性的主张
一是《吕氏春秋〈论人篇〉》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这
些方法并非《吕氏春秋》的原创,而是对当时观人方法的一个总结
性概述。其中,“八观”是指:“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
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
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六验”是指:“喜之以验其守,
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物,哀之以验其人,苦
之以验其志”。除此之外,考察一个人还必须观察他的“六戚四隐”,
“六戚”是指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四隐”是指他的朋
友、故旧、邻里、左右之人。
二是庄子的“九征”观人法。它提出九条观察人的方法:“(一)
远使之而观其忠,(二)近使之而观其微,(三)烦使之而观其能,
(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五)急与期而观其信,(六)委之以财
而观其仁,(七)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八)醉之以酒而观其则,(九)
亲之以处而观其色”。
三是孔子的实践考察法。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
所安,人焉廋哉?”主张在实践中考察一个人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
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志趣、习惯、爱好,看他安于什么,不安于什
么。同时,孔子主张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要认真审
慎地观察人的各种表现。
四是记载于《大戴礼记·文王观人》中的“六征”观人法。主
张通过六个方面来观察人:一是“观诚”,就是验证一个人是否真
诚;二是“考志”,即考察一个人的心志;三是“视中”,即考察一
个人的内心;四是“观色”,观察一个外在的面色;五是“观隐”,
即看一个人隐藏假托的地方;六是“揆德”,考察一个人的道德,
内心充满道德,一定合乎外表。
五是《人物志》中的识别人才的四种方法:“九征”、“八观”、“五
视”、“三谈”。其中,“九征”是指:“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然
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势
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
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淡,中睿外朗,
筋劲植固,声清色泽,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
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这是从人的自然生理结构去观察人。“八
观”是指:“一曰观其夺救,以明其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
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
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
知其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这是从人的心理素质去观察
人。“五视”是指:“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
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这是从人的言行去观察人。“三谈”
是指:“夫国体之人兼有三材,故谈不三日不中心尽之,一以论道
德,二以论法制,三以论策术,然后乃能竭其所长而举之不疑”,
这是从人的知识和才能去观察人。
另外,唐代魏征还提出辨别人才要“六观”,即“贵则观其所举,
富则观其所养,贱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
贱则观其所不为”。到近代,林则徐则提出:“观操守,在利害时;
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以喜怒时;观修养,在纷华时;观镇
定,在震惊时”侧重强调了观察人的时机。
三、我国古代观人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对我国古代观人方法进行
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教育对象,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定
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运用观人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做到科
学的扬弃,对于其非理性及过于主观的内容,我们要注意取舍,不
要过分看重人的自然天赋。
参考文献:
[1](清)王先谦著,陈凡整理.庄子集解[m].西安:三秦出版
社,1998年.
[2]刘邵著. 人物志[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年.
[3](唐)吴兢著,陈才俊主编. 贞观政要 [m].北京:海潮出
版社,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