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美丽错误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缺陷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缺陷达尔文进化论是石器时代推出的,达尔文创立了不科学的生物不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第无数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然而并没有推翻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及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
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侯宇韬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达尔文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
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即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基因学的诞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一.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
这一点,如今早已被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观察、实验所证实,甚至在实验室、野外都可以直接观察到新物种的产生。
所以,这是一个科学事实,其可靠程度跟“地球是圆的”、“物质由原子组成”一样。
在今天,除了少数由于宗教信仰狂热而无视事实的人,实际上已无生物学家否认生物进化的事实。
二.共同祖先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
分子生物学发现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生物化学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终证实了达尔文这一远见卓识。
所以,这也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科学事实。
三.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
自然选择的存在,是已被无数观察和实验所证实的,这也是一个科学事实。
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选择的使用范围并不象达尔文设想的那么广泛。
自然选择是适应性进化(即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的机制,对于非适应性的进化,有基因漂移等其他机制。
也就是说,不能用自然选择来解释所有的进化现象。
考虑到适应性进化是生物进化的核心现象,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也是成立的。
论达尔文的美学观

论达尔文的美学观
达尔文的美学观是他基于进化论思想对美的本质和来源的一种理解和阐述。
在达尔文看来,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且存在于每个人的观感之中。
他认为,美的产生与性选择有关,而这种选择是通过文化才得以实现的。
达尔文指出,在动物界中,美往往体现在雄性生物的展示之中,这种美与性选择紧密相连。
他认为,美的感受是让人产生愉悦、满足等积极情绪的,而这些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衍。
因此,通过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美的标准和特质就在生物进化中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
达尔文进一步指出,人类对于美的感受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环境之中。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塑造出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对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的欣赏,也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此外,达尔文还强调了美与主观感受之间的区别。
他认为,虽然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美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个体的主观感受。
例如,他认为夜间天宇的澄清之美、山水风景之美、典雅的音乐之美等,这些美都是超越个体主观感受的存在。
总的来说,达尔文的美学观是他用进化论的视角对美的本质和来源进行的一种独特理解和阐述。
虽然这种观点有些片面,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在美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空想而失败的名人事例

空想而失败的名人事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智慧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然而,也有一些名人因为过于空想而导致失败的事例。
本文将以这些名人为例,探讨空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爱迪生:光明的梦想破灭爱迪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他成功地发明了许多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如电灯、电话等。
然而,在他的发明历程中,也有一个以空想为基础的失败事例。
那就是他曾经寄希望于发明一种可以从空气中提取水分的装置,以解决全球的水资源问题。
然而,这个空想的构想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空想虽然可以激发创新,但也需要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实际的验证和应用。
二、达尔文:进化的错误思考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始人,他对生物进化的研究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然而,在他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个以空想为基础的错误思考。
他曾经提出过“物种变异的无限可能性”的观点,认为自然选择可以推动物种无限进化。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自然界的进化是有一定限制的,物种之间的变异并不是无限的。
这个错误思考的例子告诉我们,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逻辑和实证的验证,不能仅凭空想和臆测。
三、伽利略:天文学的幻想伽利略是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了许多天体的现象,颠覆了当时人们对天空的认知。
然而,在他的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个以空想为基础的幻想。
他曾经提出过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点,认为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动。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知道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地球是围绕太阳运动的。
这个幻想的例子告诉我们,科学研究需要基于客观事实和实际观测,而不是纯粹的空想和主观臆断。
四、居里夫人:辐射的误判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她与丈夫一起发现了镭元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在她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个以空想为基础的误判。
她曾经相信镭元素可以治愈癌症,并使用镭元素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疗实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认识到,辐射对人体有害,并且不能作为治疗癌症的方法。
达尔文之误

修正达尔文的生物演化史:环境的变化引起动植物变化,不能适应环境的物种未必是落后的物种,也可能是先进的。
例如猛犸象,熊猫等。
假如人类不懂得保护地球,终究会自取灭亡,下场跟已灭绝的动物没区别。
自然选择淘汰物种是没有规律的,会淘汰所有种类的生物。
然而同类物种的多样化减缓了这一缺陷。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被动的,往往是环境的变化引起动植物变化。
人类是高等动物,怎能局限于外在与内在环境。
仅仅局限于物质金钱的利诱,才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等级太低。
人类智慧的创造者为带动人类历史发展而存在。
人类要选择性地进化,选择性地改变环境。
美丽世界:设想一个社会,没有恶意竞争,也就是剥削,内斗。
每个人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能尽其能,一起分享有意义的智慧及成果。
每个人都充分交流,都分配到应该去的岗位上,那与现在的社会相比,发展的速度会更快。
例如交换生,如果每个国家都有全部的教科书,那就没必要留学了,留学产生的相关费用对于人类来讲都是一种资源的损耗。
还有些没能力留学的,没钱去负担费用的,都被埋没了。
相关类似的还有各种资源,如技术,全人类的技术应该共享,技术共享的缺少严重的减慢了人类的文明的前进。
世界本就只有物质,规律,理性。
只有当人充分的认识了这些规律,才会选择出最利于自己前进的方向。
自然生存法则是对只受自然环境影响动植物来说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弱肉强食。
人一旦可以驾驭这些规律,就可以避免很多损失。
侵略,战争对于全人类来说就是内斗,内战。
在未来,全球统一,国家的名字叫做地球。
全人类的起点也就是远古祖先是一致的,应该平等对待。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进步。
人类认识的东西变多了,规律变多了。
人类学会利用规律,改造规律,约束自己,在此范围之内的空间就是自由。
比如战争带来杀戮,杀戮减缓了人类文明前进。
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
社会主义优越性:极大力度地使用了人及物等资源,大面积内地减少因内斗造成的人与资源的损失。
使社会的各个方面更加美好。
伟大科学家的重要错误:达尔文的遗传学

科 学研究过 程中, 大家遵循 一个规 则, 所 谓奥卡姆剃 刀, 以最简单的理论解 释实验的结
果和 观察 到的现象 。 如果简单 理论可 以 , 就不 用复杂理论 来解 释。 如果用复杂理论 来解释 ,
那 么复 杂加复杂可 以叠很 多层, 很难讨论和 就
人工地切掉牛角) 这是他 理论 最可笑的部分。 , 虽然他说很难相信, 但自己也看过一个例子, 当 然还据其 他人说 。 他说受 外界影响 的体细胞性
假设 我们在 当时看 到孟德 尔和达 尔 文 的 理 论 及其证 据 , 般 并不 能很 简单 地 断定 谁 一 对。 孟德 尔的理论 比较严 谨 , 他高度选 择可 但 能是优点, 也恐怕导致理论不具 有普遍意义 。
得性 遗传, 并不能否定体细胞有 可能影 响性细
达 尔文 的遗 传理论 , 释现 象较多 , 解 但怕 是眉
毛 胡 子 一把 抓 。
胞 内的遗传 物质。 我们 现在 重 新思考 , 可能 还 有问题 。 在基 因概念 再变化 的情况下, 遗传
不一定 要用性状 来看 , 而可 以用分 子来 看, 比
在现 在和未来 做研究 时 这样 的问后 才
含, 形成不 同的性 细胞 , 再产生不同的后代 。 在 强调体细 胞产生泛子的重要性时, 尔文说再 达 生原生质要 么不全在于 生殖细胞 , 么生殖细 要
就是 “ 生假说 ” 比较达 尔文 和孟德 尔 的文 泛 。 章 , 以有多 种讨论 , 别是不 同的科学思维 可 特
方法 。 中 , 其 有些 问题 并未过 时 , 并且 很有 现 实意 义。 孟 德 尔的遗 传 学研 究 , 通过 有 高度 的选
伟大科学 家 的重要错误 :
口 撰 文 / 毅 饶
达尔文主义,最终将导致人类毁灭

达尔文主义,最终将导致人类毁灭社会达尔文主义是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演绎而来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随着环境的变迁,有一个由低级生命形态向高级生命形态逐渐进化的必然趋势。
生物若不能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则必然遭到灭绝。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看,达尔文主义无疑是科学的、正确的。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
作为一种社会学理论,斯宾塞这种观点无可厚非。
然而,他把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概念引进社会学,就未免有些牵强。
至于他把生存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则完全混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差异。
与斯宾塞同时代的赫胥黎,在其《天演论》中,根据自然界“食物链”的现象,提出了“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
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当然有其自身的学术价值。
指出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强调人类社会不进则退,也有其真理性的一面。
但是,真理向前多跨出了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科学理论如果超出了它的适用范围,就不再是科学的了。
社会达尔文主义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规律生搬硬套到社会学的研究中来,甚至公开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以强凌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是完全错误的。
可以这么说,正是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理论依据”,早期的资本主义才得以“理直气壮”地在各国内部对广大民众施行压榨和掠夺,并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发动殖民战争,实行殖民统治,进行殖民掠夺,以实现其原始的资本积累。
至于纳粹德国自认为日尔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日本军国主义自认为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并进而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实行疯狂的蹂躏和屠杀,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所产出的最残暴的怪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最大错误,在于主张以动物界的“弱肉强食”现象来看待人类社会,把人类兽性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核心。
这其实是在错误的论据下得出的错误的结论。
在非洲,狮群猎捕野牛时,总是选择其中的小牛。
而被捕食的小牛,也许是野牛群中具备最好基因的,如果长大或许是牛群中最强壮的。
仅仅是因为它还没有长成,基因优势还没有显现处来。
而这头小牛的被捕食,并非它不适合大自然的选择,仅仅是因为小。
后来长大的牛,或许不如它优秀,却得到繁衍的权力。
野牛的繁衍有随机性和偶然性,或许有优秀的基因被狮子消灭。
野牛在繁衍过程中,虽然是强者获得交配权,优良的基因得以延续。
但野牛再强悍,基因再进化,在狮子面前还是弱者。
野牛再进化,也到不了比狮子还强悍的地步。
狮子采取是群居的生活方式。
在狮群中,狮子之间的关系是紧密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竞争的关系。
狮群各有各的领地,互不干扰。
当狮群中有狮子受伤时,其它狮子所表现出来的,试图协助它的举动是明显的。
狮群在捕猎时,所表现出来的默契。
堪比人类的围捕行为。
狮子之所以是狮子,是狮子选择的结果,而非物竞天择的结果。
狮子能生存下来,是狮子的主动性所决定的。
非洲野牛的数量是巨大的。
它们除了公牛在繁殖季节,为争夺交配权而斗争以外,从不发生争斗。
当它们中的一头被狮子捕获后,它们不会因为自己获得安全而沉默。
无论被捕获的是小牛还是老牛,野牛都会向狮子发动进攻,试图救出它们的伙伴。
野牛表现出的社会性,团结和友爱,甚至超过人类。
狗的出现,是因为人类在食物稍有富裕的情况下,收养了幼狼。
还是狼中较弱的,主动接近人类,乞求食物。
现在无可考证。
但结果是清楚的,就是人类利用狗来警告和抵御猛兽和入侵者,利用狗来协助追捕猎物。
而狗通过协助人类来获取温饱。
狗的出现,是人类和狗双向选择的结果。
是狗和人类的主动行为,并非物竞天择的结果。
人类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中,几乎看不出本身有什么进化的迹象。
唯一变化较大的,是身高普遍增高。
而身高的增长,是因为人类的食物越来越丰富,食物营养价值越来越高。
达尔文进化论是错误的

达尔文进化论是错误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无法适应环境,这就是适者生存。
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进化是有方向的。
进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存活下去,而不是成为智慧生物。
进化论是物种具有统一标准条件,在自然环境强迫下,具有逻辑性.可塑性,和制约性.定向发展,无法解释生物的多样性。
昆虫的演化这种变异昆和形状不同,与进化论演化不同,从幼虫到成虫是个飞跃《翅膀》的进化就是没有依据。
DNA如果蜻蜓翅膀幼虫有基因携带,那么苍蝇幼虫则没有,DNA不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只有成虫才出现,基因隐性在生物学中是一种退化行为,而苍蝇则不是。
蜻蜓不论是幼虫还是成虫一生都不断进食,除了为了繁殖外,最主要的是一生都在摄取蛋白,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蛋白质摄取达到一定值《激素也达到一定的值,在激素的作用下》生物产生裂变,裂变的条件不一样产生的生物物种就不一样。
生物蛋白质生化腐解合成细胞进化论不能解释蚊子,喜黑,对光非常敏感,其生长环境在腐烂腐解中生长,这种环境生化反应强烈,对光反应敏感,体内含有光敏蛋白蚊子无法承受,必须寻找阴暗环境,光敏蛋白能调节生物生化反应。
起源于寒武纪的蚊子其生化反应对于进化论来说由于光敏蛋白质作用,蚊子不能进化。
因此,生物的成型有可能是一系列蛋白质生化腐解合成细胞,其爆发性繁殖是可解的,与进化论无关,我们经常看见的蜻蜓低飞,蚂蚁搬家,鱼浮水面等现象都是由于环境变化,对生物体内蛋白质生化反应而引起变化而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是生物平衡调节体内生化蛋白质质变的动作,因此就不能进化。
生物多样性与进化论现在人们对生殖隔离的解释是,由于生物的长期进化,生物之间接触越来越少,由于地理隔离引起的区域隔离转化而成生殖隔离,如果说由于地理原因造成生物生殖隔离那么处在相同地理区域的生物也可以进化成生物之间繁殖,至少会出现一块陆地生物接近进化现象,因为总有的生物在一起生活没有地域时间限制,之因为进化论逻辑性强不会出现生物断裂带,然而生殖隔离却无处不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尔文的美丽错误(2005-07-13 20:41:15)
分类:科普文章批评达尔文犯了如此这般的错误,以显得自己比达尔文高明,这在现在
几乎成了时髦。
这类批评大都基于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一知半解或有意歪曲,
有的甚至连达尔文的代表作都未必通读过就信口开河,只不过暴露了批评者
本人的低劣,不足挂齿。
用现在的科学知识来衡量,写于一百多年前的达尔
文著作虽然总体上仍然是正确的,但是在细节上不可避免地充满了事实和理
论错误。
我们没有必要对之津津乐道。
但是有的错误在今天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斯蒂芬·
杰·古尔德生前很喜欢指出达尔文在论述陆地脊椎动物的肺和鱼鳔的关系时,
犯了错误。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所有版本中,都充满自信地提及肺是从
鱼鳔进化而来的。
在最后一个版本中他如此写道:
“鱼鳔是个很好的例证,因为它清楚地向我们显示了这个高度重要的事
实:一个原先是为了一种目的——即漂浮——而构成的器官,可以被转变成
有着极为不同的目的——即呼吸——的器官。
在某些鱼类中,鳔也做为听觉
辅助器官。
所有的生理学家都承认,鳔的位置和构造与高等脊椎动物的肺是
同源的,或‘理念上相似的’:因此没有理由怀疑,鳔实际上被转变成了肺,
一个专门用于呼吸的器官。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推论出,所有具有真正
的肺的脊椎动物都是古代一种具有漂浮器即鳔的未知原型一代代传下来的。
”
古尔德每次在课堂上举出这个例子时,都让学生们困惑不解:达尔文哪
里错了?肺和鳔是同源器官,表明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起源,错了吗?没错。
陆地脊椎动物是从鱼类进化来的,错了吗?也没错。
那么,陆地脊椎动物的
肺是从鱼鳔进化来的,错了吗?错了,鱼鳔是从肺进化来的!
我们现在知道,最早的水生脊椎动物就有肺,它们用两种方式呼吸:用
鳃从海水中吸取氧和浮到水面上吞咽空气用肺呼吸。
至今还有某些现代鱼类,
例如肺鱼,保留着肺,用类似的方式呼吸。
鲨鱼完全丧失了肺,而硬骨鱼类
(包括今天的大部分鱼)的肺则进化成了用于漂浮的鳔。
在读到古尔德的指正之前,我已多次读过《物种起源》的有关段落,但
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达尔文在此犯了错误。
在古尔德亮出答案之前,我也和他
的学生们一样迷惑。
达尔文所犯下的,是一个人人都会犯的先入为主的错误。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必然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因此在没有足够的证
据之前,很容易就认定“高等动物”的某个器官必定是由“低等动物”的相
似器官进化而来。
我们常常忘了,“低等动物”本身也一直在进化。
硬骨鱼
类是在陆地脊椎动物、甚至是在哺乳动物已经进化出来之后,才从其他鱼类
进化出来的。
也就是说,鳔的出现要比肺晚得多。
但是,达尔文虽然在细节上搞错了,在总体上仍然正确:一个原先是为了一种目的而构成的器官,的确可以被转变成有着极为不同的目的的器官。
他只需要把肺-鳔的进化顺序颠倒一下即可用来做为例证。
甚至鱼鳔本身也
仍然是达尔文的观点的很好例证。
鱼鳔做为漂浮器官进化出来之后,又进化
出了其他的功能。
除了达尔文已经提到的做为听觉辅助器官的功能之外,某
些鱼类还能把它当成发音器官使用:例如鲱鱼通过挤出鳔里的气体发出尖叫。
但是最有趣的是,某些生活在沼泽地中的鱼类能吞咽空气,用鳔辅助呼吸:
鳔又进化成了肺!
达尔文犯下的这个错误,不仅是可以原谅的,而且是美丽的,因为对它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2005.7.10.
(中国青年报200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