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Fe_2O_3_S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磁学性能的研究

合集下载

SiO_2包覆FePt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其磁性能

SiO_2包覆FePt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其磁性能
第 3卷 第 3 6 期 21 0 0年 6月

州 6 No 3 L3 .
J u n l fLa z o iest fTe h oo y o r a n h uUn v ri o c n lg o y
J r 0 0 uL2 1
文章编 号 : 6 359 (0 0 0—0 20 1 7—1 6 2 1 )30 2-3
mi o mus nweema eo P 1/ uy ach l y lh x n / tr c e li r d fO -0 b t l o/ co e a ewae.Th n e t SO2n n p ri e r o o c e ,F P @ i a o at ls c
we ep e a e t tri— i m ir e u s n m eh d Th a o o p st a t lsweec a a trzd r r p r d wi awa e-n ol co m li t o . h o en n c m o i p ri e r h r ce ie e c
Ab ta t sr c :Ta ig F ( c c 3a d H2 t 6・6 O sF n o r ea d P o ss u c ,r s etv l ;a d k n e a a ) n P C1 H2 a e i ss u c n tin o re e p ciey n o
摘要 : 分别 以乙酰丙酮铁( eaa)) F (cc3和氯铂酸( PC6- Hz 作 为 F 源和 P 源, Hz t 1 6 O) e t 硼氢化钠 ( a H 作 为还 原 NB ) 剂, 通过化学还原 法制备 F P 纳米粒子. et 配制 出 O -O  ̄丁醇/ 已烷/ P I/ 环 浓氨水/ 的反相微乳液.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

制备_Fe_2O_3纳米微粒的一种新方法

制备_Fe_2O_3纳米微粒的一种新方法

第32卷第5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5月Vol 32 No 5Journal of Southw est U niv 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on)May 2010文章编号:1673-9868(2010)05-0046-05制备 Fe2O3纳米微粒的一种新方法苗 华, 李 建, 张清梅, 文榜才, 张廷珍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提出了两次反应制备 Fe2O3纳米微粒的新方法.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第2次反应中N aOH的浓度实现了由结晶的FeO OH逐渐转化为结晶的 F e2O3纳米微粒.用X射线衍射仪(XR D)、透射电子显微镜(T 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 SM)分别对纳米微粒的晶体结构、形态和大小、磁化强度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F e2O3纳米微粒具有高结晶性,形状近似为球形,饱和磁化强度达63 90A m2/kg,是 F e2O3块体饱和磁化强度的84 1%.关 键 词: F e2O3;纳米晶粒;饱和磁化强度中图分类号:TM277文献标识码:A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磁性和电子特性,它被广泛应用于磁性液体制备、磁制冷学、信息储存、生物医学应用等[1-3].近年来, Fe2O3磁性纳米微粒在基础研究和技术领域都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它的磁特性主要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和结晶性.据报道,在临界尺寸大约为160nm以下时, Fe2O3纳米微粒就是单畴颗粒[1],因此 Fe2O3纳米微粒通常是单畴微粒.在 Fe2O3的绝大多数应用中,要求它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较小的尺寸范围和较好的分散性.目前,关于 Fe2O3粉末的制备已有很多报道,比如: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化学共沉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机械球磨法、激光热分解法等[1-4].本文提出一种价廉、简易、方便的制备 Fe2O3纳米微粒的方法:制备过程通过两次反应进行,第1次反应制备出 Fe2O3纳米微粒的前驱体,在第2次反应中将前驱体经由FeCl2 NaOH溶液处理以得到 Fe2O3磁性纳米微粒.在文中,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 EM)对前驱体及最终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晶体结构、形态和微粒尺寸分析.并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其磁化曲线.1 实 验1 1 纳米微粒的制备制备过程分两次反应进行.一次反应:分别配制出FeCl3水溶液(80mL,1mol/L),NaOH水溶液(500mL,0 6mol/L),然后将NaOH溶液倒入FeCl3溶液中,此过程用搅拌机(450r/min)搅拌使之混和均匀.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最初混合液颜色为红褐色,当溶液开始沸腾,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沸腾5min后从电炉上取下,自收稿日期:2009-07-15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CS TC,2007BA3031).作者简介:苗 华(1983-),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磁性液体的制备及物理性质研究.通讯作者:李 建,教授.然冷却,冷却过程中逐渐形成浅红色前驱体沉淀,约2h 后沉淀完毕.将沉淀与清洗液(0 01mol/L 的硝酸溶液)体积比1!5进行混合,经充分搅拌后,在离心机上分离(转速为(1 0~1 2)∀103r/min),直至清洗到pH =7~8.二次反应:将一次反应制备出的前驱体加入到FeCl 2水溶液(40mL,3mol/L)中,此时颜色为褐色,再快速加入不同浓度的NaOH 水溶液: 将NaOH 水溶液(500mL,0 05mo l/L)加入上述混合液中,(整个过程中用搅拌机保持搅拌),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灰绿色,加热至沸腾30min 从电炉上取下,自然冷却后,用蒸馏水清洗除去杂质离子,最后用丙酮脱水、干燥等工序后将得到灰绿色粉末;#将NaOH 水溶液(500mL,0 42m ol/L)加入到前驱体与FeCl 2混合液后,溶液颜色变为黑色,同样做上面的工序后将得到一种黑色粉末.另外,通过实验表明:仅用FeCl 2溶液处理,二次反应中难以形成沉淀;而仅用NaOH 溶液处理没有二次反应产生.1 2 微粒表征用X-射线衍射仪(XRD,XD 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PH ILIPS TECNAI 10)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ADE EV11)对前驱体和用FeCl 2∃NaOH 水溶液(分别含NaOH 溶液(500mL,0 05m ol/L)和(500mL,0 42m ol/L))处理的3个样品进行了晶体分析、形态观察和磁性的测量.2 结果与分析2 1 XRD 衍射谱图1为X 射线衍射仪(XRD)对(a)前驱体样品、(b)前驱体用FeCl 2溶液(含N aOH (500mL,0 05m ol/L))处理的样品、(c)前驱体用FeCl 2溶液(含NaOH (500m L,0 42m ol/L))处理的样品晶体分析衍射谱.(a)前驱体;(b )前驱体用FeC l 2溶液(含NaOH (500mL,0 05mol/L))处理;(c )前驱体用FeC l 2溶液(含NaOH (500mL,0 42mol/L))处理.图1 XRD 衍射谱用布拉格公式2d sin = 对X 射线(本实验中采用Cu 靶, k !=0 15418nm)衍射图谱进行分析计算,样品(a)的谱线与标准FeOOH 衍射卡(PDF29 0713)吻合得很好,样品(c)的谱线与标准 Fe 2O 3衍射卡(PDF240081)吻合得很好,而样品(b )的衍射峰既有与标准FeOOH 衍射卡吻合的又有与标准 Fe 2O 3衍射卡吻合的部分,所以初步确定样品(b)是两种成分的混合物.利用Scherrer 公式可计算晶粒的平均粒径[2,3,8]:D =k /∀co s式中:D 为晶粒的平均粒径,K 为峰形因子, 为X 衍射线波长,∀为相应 角衍射峰的半高度, 为衍射角.K一般可取0 89[2-3],通过测量样品(c)的(311)峰数据,计算出经NaOH (500m L,0 42mol/L)处理得到的 Fe 2O 3晶粒的平均粒径大约为10 37nm.2 2 TEM 表征由于磁性微粒的尺寸为纳米量级,远小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200nm 左右),因此不能用普通显微镜观察磁性微粒的大小,而只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 EM)观察[5].TEM 样品制备:用吸管取少量样品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再进行超声振荡分散.然后用吸管取出一滴到被覆碳膜的铜网上面,待其自然干燥,就制成TEM 样品.在不同的视场下拍摄多张透射电镜照片,图2为两样品的典型T EM 照片.从图2(a)中可看出前驱体样品既有棒状团聚体,又有分散性好的球形小微粒,47第5期 苗 华,等:制备 Fe 2O 3纳米微粒的一种新方法微粒大小在5nm 左右.图2(b) Fe 2O 3颗粒分散性很好,微粒形状近似球形.(a)前驱体;(b)前驱体用FeCl 2溶液(含NaOH(500mL,0 42m ol/L))处理.图2 磁性纳米微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2 3 粒径分析将 Fe 2O 3微粒的TEM 照片统计分析后,得出微粒粒径分布(图3),符合对数正态分布[6-8]f ln x =12#ln ∃g exp -(ln x -ln x g )22ln 2∃g 其中:x g =12 28nm 为几何平均粒径,ln ∃g =0 26为标准偏差.粒径算术平均值为[9]x a =ex p ln x g +12ln ∃g 所制备的 Fe 2O 3微粒的算术平均x a 可算得为12 74nm.2 4 磁化性质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在室温下对三样品的磁性进行了测量,其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可看出样品(a)呈顺磁特性,样品(b)、(c)具有铁磁性,有剩磁和矫顽力.根据高场下∃s 1/H 的线性关系,可得出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样品(b)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18 25A m 2/kg 和0 50kA/m,样品(c)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63 90Am 2/kg 和6 15kA /m.图3 微粒的粒径分布曲线(a)前驱体;(b )前驱体用FeCl 2溶液(含NaOH (500mL,0 05m ol/L))处理;(c)前驱体用FeCl 2溶液(含NaOH (500mL,0 42m ol/L))处理.图4 微粒的磁化曲线48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 bg jxt sw u cn 第32卷3 讨 论实验结果表明,样品(a)是一种结晶性很好的、单一的FeOOH 纳米微粒,粒径约为5nm ,容易形成团聚体.这表明在一次反应中,Fe 3+和OH -在O 2的氛围中(在加热时,搅拌过程中空气里的O 2将进入溶液)反应生成FeOOH 纳米微粒样品,即2Fe 3++2OH -+O 22FeOOH样品(c)是 Fe 2O 3磁性纳米微粒,几何平均粒径为12 28nm,说明在二次反应过程中FeCl 2和NaOH 没有参加反应,只起到类似催化剂作用,除此之外NaOH 还起到沉淀剂的作用,以致微粒变大.而FeOOH 在此溶液中通过脱水生成 Fe 2O 3,即2FeOOH Fe 2O 3+H 2O样品(b)是FeOOH 和 Fe 2O 3的混合物,这表明N aOH 浓度对相变的转化有影响.当NaOH 浓度较低时,将只有部分FeOOH 转化为 Fe 2O 3,故样品(b)是两者的混合物.制备出的 Fe 2O 3纳米微粒饱和磁化强度为∃s =63 90A m 2/kg 约为块体 Fe 2O 3(∃s =76A m 2/kg)[3,9]的84%.所制备出的 Fe 2O 3纳米微粒其饱和磁化强度小于块体,可能是因为纳米微粒的磁性与它的颗粒的尺寸、表面缺陷[3],及其形态和结晶性有关[11].关于这种方法制备出的 Fe 2O 3纳米微粒的磁性将进一步研究.4 结 论1)一次反应制备出的微粒是弱磁性的结晶FeOOH 纳米微粒,平均粒径约为5nm.在FeCl 2 NaOH 溶液中加热处理,FeOOH 可能转变为 Fe 2O 3.含NaOH (500mL,0 42mol/L)处理得到的 Fe 2O 3纳米微粒的几何平均粒径为12 28nm.2)二次反应中,处理液中当FeCl 2浓度一定时,NaOH 的浓度对相变有直接的影响.当NaOH 的浓度为0 05m ol/L 时,是FeOOH 和 Fe 2O 3两相共存;当NaOH 的浓度为0 42m ol/L 时FeOOH 完全转变为 Fe 2O 3.3)此种方法可制备出形态基本为球形,分散性好,磁化强度较高的 Fe 2O 3纳米微粒.通过控制NaOH 浓度,可望得到不同比例的FeOOH / Fe 2O 3复合纳米微粒.参考文献:[1]K usiger ski V ,T adic M ,Spasojev ic V ,et al.H ig h Coerciv ity o f Fe 2O 3N ano par ticles Obtained by a M echano chemicallyA ctivat ed Solid State Displacement Reaction [J].Scr i M ater ,2007,56:883-886.[2] Sun Y K,M a M ,Zhang Y ,et al.Sy nt hesis of Nanometer Size M aghemit e Par ticles fro m M ag netite [J].Co ll sur A,2004,245:15-19.[3] Bi H ,Chen Q W,Sun T.P reparation of Fer ro magnetic Fe 2O 3N anocry st allites by Ox idativ e Co Deco mpo sitio n o fP EG 6000and Fer ro cene [J].Soli Stat Comm,2007,141:573-576.[4] N akanishi T ,Iida H ,Osaka T.P reparatio n of Iro n Ox ide N ano pa rticles via Successive R eduction O xidato n in Rev erseM icelles [J].Chem L ett,2003,32:1166-1167.[5] 李 建,赵保刚.磁性液体∃∃∃基础与应用[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0-32.[6] 高荣礼,李 建,韩芍娜,等.自形成法 Fe 2O 3磁性液体的制备及磁性[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5):1-7.[7] O g rady K ,Bradbur y A.P article Size Analysis in Fer rof luids [J].J M ag n M agn M ater,1983,39:91-94.[8] 韩芍娜,李 建,高荣礼,等.CoF e 2O 4∃p N iF e 2O 4二元离子型磁性液体的制备及其场致光透射驰豫[J].西南大学49第5期 苗 华,等:制备 Fe 2O 3纳米微粒的一种新方法50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 bg jxt sw u cn 第32卷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7):27-32.[9] G ranqvist C G,Buhrman R A.U ltr afine M etal P articles[J].J A ppl Phy s,1976,47:2200-2219.[10]Bo guslav sky Y,M ar gel S.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 f P oly(Divinylb Enzene) Co ated M agnetic Iro n O xide Nano particles as P recursor for the F or mation of Air Stable Carbon Coated Iro n Cr ystalline N ano par ticles[J].J Co ll Inter Sci, 2008,317:101-114.[11]F an X B,T an F Y,Zhang G L,et al.A N o vel Strateg y to F abr icate Fe2O3 M WCN T s H ybr ids with Selectively F err omagnetic o r Super par amagnetic Pr operties[J].M ater Sci&Eng A,2007,454-455:37-42.A Novel Method for Preparation g Fe2O3NanoparticlesM IA O H ua, LI Jian, ZH A N G Q ing mei,WEN Bang cai, ZH AN G T ing zhenSchoo l of Physic s and Tec hnolog y,So uth w est University,Chong qing400715,ChinaAbstract:A novel method for prepar ing Fe2O3nanoparticles by a tw o step pro cedure is proposed.In the ex periment,phase transfo rmatio n fr om highly crystallized FeOOH to Fe2O3nanoparticles w as achiev ed by contro lling the concentr ation of NaOH in the second reactio n.The cry stalline str ucture,m orpho logy and mag netic properties of the as synthesized nano cry stallites w er e characterized by X r ay pow der diffrac tion(XRD),tr ansm issio n electro n micr oscope(T EM)and vibrating sam ple m ag netom eter(VSM),re spectively.Fr om these measurements we concluded that the Fe2O3nanopar ticles prepared had high crys tallization and the particles w ere near ly spherical,the satur ation magnetization w as63 90A m2/kg, w hich w as84 1%o f the value for Fe2O3bulk.Key words: Fe2O3;nanocrystallite;saturation m ag netization责任编辑 潘春燕。

《2024年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范文

《2024年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范文

《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主要研究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过程。

通过对材料合成条件的探索和优化,实现了高质量的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本文详细介绍了制备方法、表征手段以及所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的性质和应用。

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磁性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磁性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和性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1. 材料与试剂(1)主要材料: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2)试剂:正硅酸乙酯(TEOS)、氨水、乙醇等。

2. 制备过程(1)首先,通过共沉淀法或热分解法制备出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2)然后,在Fe3O4纳米颗粒表面包裹一层二氧化硅(SiO2),通过控制TEOS与氨水的反应,形成核壳结构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3)最后,通过离心、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

三、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1. 影响因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浓度和比例等都会影响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过程和性质。

2. 优化措施: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调节反应温度、时间以及反应物的浓度和比例,可得到具有不同尺寸和表面性质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调节pH值等方法进一步优化制备过程。

四、表征与性质分析1. 表征手段: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动态光散射(DLS)等手段对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

2. 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稳定性,尺寸分布均匀,表面光滑。

此外,其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为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Al_2O_3_SiC纳米复合陶瓷的制备及性能

Al_2O_3_SiC纳米复合陶瓷的制备及性能
溶胶 - 凝胶法 是 20 世纪 60 年代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种重要的制备纳米复合陶瓷材料方法。该方法的关键 是获得高质量的溶胶和凝胶, 可分为以无机盐为前驱 体的胶体工艺和以金属醇盐为前驱体的聚合工艺。其 基本原理是: 将易于水解的金属化合物(无机盐或金 属醇盐) 通 过 在 某 种 胶 凝 剂( 如 聚 乙 二 醇 、聚 乙 烯 醇 和丙烯酸等) 中的分子级水平的混合,再经过水解、缩 聚、干燥等过程 而逐渐凝胶 化,再经适 当热处理得 到 纳米复合材料。
张巨先等人在传统工艺基础上, 采用非均匀成 核 技术在平均 粒径为 70nm 的 SiC 粒子表 面 包 覆 一 层平均粒径为 0.37μm 的 Al2O3, 再通过胶态悬浮液 将其分散于 Al2O3 基质中, 从而制备出以晶内型结构 为主的、高固相、低粘度、体积分数为 10%包覆的 Al2O3/SiC 纳米混合粉体[12]。
等离子气相合成法是制备纳米陶瓷粉体的常用 方法之一。该法是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气氛下通过直 流放电使气体电离产生高温等离子体, 从而使原料 熔化和蒸发, 蒸气遇到周围的气体就会被冷却或发 生反应形成超微粉。宋桂明等用等离子气相合成法 制 得 了 Al2O3/SiC 纳 米 陶 瓷 粉 体[17], 该 粉 体 具 有 分 散 性高、均匀性好、无杂质、颗粒细小等优点。等离子气 相合成法具有高温、急剧升温和快速冷却的特点 , 故 采用此法几乎可以制备任何的纳米陶瓷粉体。 2.5 原位碳热还原法
目 前 , Al2O3/SiC 纳 米 复 合 粉 体 制 备 大 多 采 用 高 纯物质作为合成原料, 是通过在 Al2O3 陶瓷基体中引 入 SiC 合 成 的 。 但 此 类 制 备 方 法 成 本 和 能 耗 高 , Al2O3、SiC 两相分散均匀性差, 且颗粒表面容易被污 染而影响 Al2O3/SiC 复合材料的性能。近年来, 出现了 一种制备 Al2O3/SiC 纳米复合粉体的新技术 - - 原位 碳热还原法。该法不但被作为生产先进高温结构优 良的复合陶瓷粉末的发展方向, 而且可能成为一条 低成本合成 Al2O3/SiC 纳米复合粉体的新途径。刘晓 魁等用廉价的 SiO2/Al2O3 为原料, 先制得 SiO2/Al2O3 干凝胶粉体, 在 1700℃进行碳热还原处理 SiO2/Al2O3 干凝胶粉体后, 得到晶粒尺寸约为 45 nm 的 SiC 和 Al2O3 纳 米微晶组成 的 SiC/ Al2O3 复合粉 体[18]。 邹 正 光等以天然高岭土和碳黑为原料, 采用原位碳热还 原法, 合成了界面结构优异、无颗粒界面污染的 Al2O3/SiC 纳米复合粉体[19]。

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增强磁性的研究

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增强磁性的研究

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增强磁性的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针对于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功能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其中,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铁氧体纳米粒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广泛用于储能、信息存储、医学诊断和药物传递等领域,在工业、医学、环保等多个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铁氧体是由氧化铁和氧化铁进行烧结而成的陶瓷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磁性和化学稳定性。

铁氧体纳米材料与传统铁氧体相比,具有更高的表面积和更多的表面活性位点,因此在磁性、导电性、光学性能等方面都有更好的特性,更利于实现多种应用。

目前,常用的铁氧体纳米粒子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共沉淀法、高能球磨法、微波合成法、水热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等多种方法。

化学共沉淀法是一种通过在水中单独或一起加入铁盐和碱性沉淀剂,使反应物沉淀成铁氧化物并形成铁氧体纳米粒子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制备出来的铁氧体纳米粒子粒径分布均匀,表面性质良好,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合成的铁氧体纳米粒子存在着晶格缺陷和氧化状态不稳定等问题,对材料性质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高能球磨法是在惰性气氛或氧气中将铁和氧化铁混合研磨,形成铁氧体纳米颗粒的方法。

这种方法制备出来的铁氧体纳米粒子尺寸均一,且具有高的磁性和良好的晶格状态稳定性,但是其制备过程中需要高能量消耗,且对操作环境要求较高,制备成本较高,对普及应用有一定限制。

水热法是在高温高压水中加入铁盐和碱性稳定剂,形成膠体溶液,并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制备铁氧体纳米颗粒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制备的铁氧体纳米粒子尺寸分布均匀,表面性质优良,晶格有序,稳定性高。

但是,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寻找稳定的自组装体系,并优化反应条件,以制备出性能更好的铁氧体纳米粒子。

近年来,人们在铁氧体纳米粒子的过程中,发现了绿色合成方法,即通过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方法。

这种方法制备铁氧体纳米粒子具有可再生性、环境友好性、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极具应用前景。

《2024年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范文

《2024年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范文

《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磁性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中,Fe3O4磁性纳米颗粒以其超顺磁性、生物相容性及易于表面修饰等特点备受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将Fe3O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覆一层SiO2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策略。

本文旨在研究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优化策略。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正硅酸乙酯(TEOS)、氨水、乙醇、去离子水等。

2. 制备方法(1)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采用共沉淀法或热分解法合成Fe3O4磁性纳米颗粒。

(2)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在Fe3O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覆SiO2。

具体步骤包括将Fe3O4纳米颗粒分散在乙醇中,加入TEOS和氨水,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使TEOS在Fe3O4表面水解生成SiO2。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1. 实验过程(1)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在室温下,将FeSO4和FeCl3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经过共沉淀或热分解反应得到Fe3O4磁性纳米颗粒。

(2)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将合成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分散在乙醇中,加入适量的TEOS和氨水,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使TEOS在Fe3O4表面水解生成SiO2。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厚度的SiO2包覆层。

2. 结果分析(1)表征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制备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

(2)结果分析:通过TEM观察,可以看到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SiO2包覆层均匀地覆盖在Fe3O4核表面。

超顺磁纳米_Fe2O3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磁性能研究

超顺磁纳米_Fe2O3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磁性能研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批准号:08YZ97)资助的课题.*Pr oject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ve Pr ogram of Shanghai M unicipal Edu cation Commis sion (Grant No.08YZ97).收稿日期:2009 06 23; Received date:2009 06 23 yao_lanfan g@第32卷第1期2010年2月低 温 物 理 学 报CH INESE JOURNAL OF LOW T EM PERATU RE PH YSICSVo l.32,N o.1F ebr ua ry 2010超顺磁纳米 Fe 2O 3/S iO 2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磁性能研究*方学玲 姚兰芳 关飞飞 田琳琳 许瑞清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 上海200093摘要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T EO S)、Fe(N O 3)3!9H 2O 、无水乙醇(Eth)、盐酸(H Cl)和去离子水作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 A B)为模板剂,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纳米 Fe 2O 3/SiO 2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CT A B 、热处理温度以及Fe 2O 3的浓度对纳米 F e 2O 3/SiO 2复合材料的形成及磁性能的影响.用X 射线衍射分析(XRD)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以及用Quantum Desig n M o del 物理性质测量系统(PP M S)测量纳米颗粒的零场冷却(ZFC)和加场冷却(F C)时的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通过对XRD 衍射图和ZF C/FC 曲线分析,可知制备纳米 Fe 2O 3/SiO 2复合材料最佳热处理温度为700∀左右,Fe 2O 3最佳浓度为30w t%左右.尤其加CT AB 改性后,所得的纳米 F e 2O 3/SiO 2复合材料较纯正和表现出超顺磁性.关键词:溶胶 凝胶法,纳米 F e 2O 3/SiO 2复合材料,CT AB,超顺磁性PAC C:7490PREPARA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UPERARAMAGNETIC Fe 2O 3/SiO 2NANO COMPOSITES *FA NG Xue ling YAO Lan fang GU AN Fei fei T IAN Lin lin XU Rui qingC olle ge of science ,Univ ersity of S hang hai f or S cience and T ec hnology ,S hangh ai 200093Abstract In the pa per,the F e 2O 3/SiO 2nano co mpo sites w ere prepared by t he so l g el method using T EO S 、F e (N O 3)3!9H 2O 、Eth 、H Cl and deionized w ater as raw mater ials and CT AB as template.It is show ed that CT A B 、heat tr eatment t em perat ur e and content o f Fe 2O 3are crucial facto rs for the fo rmatio n and mag netic pro per ties of the Fe 2O 3/SiO 2nano composites.nano co mpo sites is character ized by X ray diff raction (XRD )and the relat ion be tw een mag net izat ion and T emper ature about ZFC and F C curv e is measured by Q uantum Design M o del Physical Pro per ties M easurement Sy stem(PPM S).T 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preferable heat tr eat ment temper ature is a bout 700∀,the co nt ent of F e 2O 3is abo ut 30w t%and especially after t he modificat ion of CT A B,the F e 2O 3/SiO 2nano composit es prepared are pure and show superparamag net ism.Keywords:So l g el, F e 2O 3/SiO 2Nano co mpo sites,CT A B,superparamag net ism PAC C:74901引 言纳米 Fe2O3材料是一种处于亚稳定状态的磁性材料,称之为磁赤铁矿,是因为 Fe2O3中的氧呈fcc(面心立方)密堆积,为AB2O4型尖晶石结构,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转变为 Fe2O33,影响材料的性能.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超顺磁性,文献[1]表明 Fe2O3微粒在室温下呈超顺磁性,没有剩磁和矫顽力,微粒的超顺磁性决定于粒径的大小.因为纳米 Fe2O3粉体具有良好的磁性、催化和气敏等性能以及成本低廉,所以纳米 Fe2O3粉体被广泛地应用在气敏材料、磁记录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加工和信息储存等方面.近年来用来制备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微乳液法、水热合成法、气化 冷凝法、强迫水解法、共沉淀法、溶胶 凝胶法等方法。

α-Fe_(2)O_(3)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α-Fe_(2)O_(3)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出离心管中的乙酰丙酮铁,将乙酰丙酮铁平铺在
干净且干燥的大烧杯中,烧杯口使用保鲜膜覆盖,
并扎眼若干个,放入真空干燥箱并在 80°C 下干燥
2 h 即可制备出纯度较高品相较好的乙酰丙酮铁
原料。
合 成 纳 米 级 的 制 备 方 法 1 2 2 αFe2O3
α
Fe2O3 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干法合成、湿法合
: , Abstract The αFe2 O3 was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in two hour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 using acetylac , ( ), etone anhydrous sodium acetate and ferric chloride as precursor materials.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 ), ( ), ( ),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UVVis DRS specific surface area test BET Raman spec
t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ate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ction rate of reduc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by α Fe2 O3 synthesized at 175° 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αFe2 O3 synthesized at other temperatur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3期2010年5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9No.3May 2010收稿日期:20092072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861006);内蒙古人才开发基金项目作者简介:高艺玮(1985-),女,辽宁省辽阳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长 山(1959-),男(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光催化剂及纳米磁性材料研究,E 2mail :asuha42@.γ2Fe 2O 3/SiO 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磁学性能的研究高艺玮,赵斯琴,周新革,德力格尔,长 山(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 要:以尿素铁配合物和正硅酸乙酯分别作为γ2Fe 2O 3和SiO 2的前躯体,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并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样品性质的影响,用XRD 、F TIR 、SEM 和磁性测定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产物的晶相影响较大,当焙烧温度为200℃时,氧化物中析出的氧化铁为γ2Fe 2O 3;当焙烧温度高于300℃时,除γ2Fe 2O 3以外还产生了α2Fe 2O 3,并且其含量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γ2Fe 2O 3和SiO 2的摩尔比对产物也有较大的影响.关键词: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溶胶-凝胶工艺;磁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Q 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8735(2010)032202862205纳米Fe 2O 3粒子在催化、防腐、颜料以及磁记录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123].其中Fe 2O 3的晶型和颗粒尺寸是影响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将Fe 2O 3颗粒分散在某种基体(如SiO 2)之中制成的磁性纳米材料,可有效地防止纳米颗粒间的相互团聚,从而控制颗粒尺寸大小.由非磁性的绝缘氧化物基体和镶嵌在其中的磁性纳米颗粒组成的磁性纳米材料,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两者复合而成的磁性纳米材料通常具有纳米材料、磁性材料、陶瓷材料的多重性质,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溅射、蒸发、球磨以及湿化学法等可以获得这种纳米材料[4212],其中溶胶-凝胶工艺在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较低,从而使各种氧化物-氧化物、有机-无机以及陶瓷-金属之间的复合都有可能实现.以往的γ2Fe 2O 3/SiO 2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多是用铁的无机盐和正硅酸乙酯(Si (OC 2H 5)4)为原料,通过调节前躯体浓度或热处理温度来对粉体中γ2Fe 2O 3颗粒的大小进行调控[13215].但是使用硝酸铁、硫酸铁或氯化铁等无机盐的制备工艺,除了得到γ2Fe 2O 3以外,往往还伴随有α2Fe 2O 3产物,我们最近发现了一种直接使用尿素铁配合物([Fe (CON 2H 4)6](NO 3)3)制备纯γ2Fe 2O 3纳米粒子的简单方法[16217].本文以[Fe (CON 2H 4)6](NO 3)3和Si (OC 2H 5)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并用各种分析手段对其进行表征.1 实验部分1.1 实验试剂Fe (NO 3)3・9H 2O (分析纯),尿素(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Si (OC 2H 5)4(分析纯),水为二次去离子水.1.2 [Fe (CON 2H 4)6](NO 3)3的制备用乙醇溶剂法制备γ2Fe 2O 3,将10g 硝酸铁溶于20mL 无水乙醇中,待硝酸铁全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尿素,并继续搅拌 2.5h ,直至得到淡绿色的沉淀,将沉淀过滤,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得到[Fe (CON 2H 4)6](NO 3)3. 第3期高艺玮等:γ2Fe 2O 3/SiO 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磁学性能的研究 1.3 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的制备以[Fe (CON 2H 4)6](NO 3)3为γ2Fe 2O 3的前躯体,以Si (OC 2H 5)4作为SiO 2的前躯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摩尔比分别为5∶10,10∶90,20∶80,30∶70,40∶60和50∶50的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将20mL 无水乙醇和Si (OC 2H 5)4混合,得到A 溶液.按正硅酸乙酯(TEOS )和水的摩尔比为1∶3取一定量的二次去离子水,并将合成的[Fe (CON 2H 4)6](NO 3)3加入其中,搅拌溶解,用稀硝酸调节p H 值小于1,得到B 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B 溶液缓慢滴入到A 溶液中,全部滴完后,继续搅拌混合溶液4.5h ,将溶胶倒入蒸发皿,在空气中胶化2d ,将蒸发皿放入烘箱中在60℃下干燥2h ,得到干凝胶,然后在不同温度下焙烧2h ,得到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1.4 表征技术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的晶相用Philip 公司Pw 1830型X 线衍射仪进行分析,Cu 靶Ka 射线,波长λ=0.154nm ,扫描范围20°~70°.化学结构用Nicolet 公司N EXU S 607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 T -IR )分析,所得粉末状样品采用K Br 压片法制样,光谱扫描范围400~4000cm -1,分辨率4cm -1.粒子形貌用德国Zeiss 公司Sup ra 255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测试,加速电压200kV.磁滞回线用Lake Shore 7407型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分析,称取约一定量的样品,用擦镜纸包裹后蜡封进行测量.2 结果与讨论2.1 焙烧温度对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性质的影响图1是在不同温度下焙烧所得30Fe 2O 3・70SiO 2样品的X 射线衍射图谱.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焙烧时,各晶体衍射峰的峰位均与γ2Fe 2O 3标准卡(J CPDS No.3921346)的峰位完全一致,表明样品中有γ2Fe 2O 3晶相析出.Fe 3O 4和γ2Fe 2O 3的衍射峰位置非常接近,但从晶面间距值来看,得到的数据比较符合γ2Fe 2O 3的标准卡.样品呈棕褐色,也表明析出的晶体是γ2Fe 2O 3.利用Scherrer 公式算得晶粒粒径约为20nm.当焙烧温度高于300℃时,开始有α2Fe 2O 3的衍射峰出现,并且其峰强度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γ2Fe 2O 3逐渐向α2Fe 2O 3转化.因此,制备纯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的最佳焙烧温度为200℃. 图1 不同温度下焙烧30Fe 2O 3・70SiO 2 图2 在不同温度下焙烧30Fe 2O 3・70SiO 2样品的XRD 图谱 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 Fig.1XRD patterns for the 30Fe 2O 3・70SiO 2samples Fig.2FTIR spectra for the 30Fe 2O 3・70SiO 2prepa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samples prepa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图2是不同温度下焙烧30Fe 2O 3・70SiO 2样品的IR 图谱.由图2可见,当焙烧温度为200℃时,在446.34cm -1、555.23cm -1、637.62cm -1和696.70cm -1处出现了明显的属于γ2Fe 2O 3的Fe —O 特征吸收・78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39卷 峰,1071.83cm -1和798.92cm -1处的强吸收峰属于Si -O 键特征吸收,显示干凝胶中已经形成SiO 2网络体系;当焙烧温度高于300℃时,637.62cm -1和696.70cm -1处的γ2Fe 2O 3特征吸收峰消失;当焙烧温度达到600℃时,446.34cm -1处的γ2Fe 2O 3特征吸收峰消失的同时,在461.10cm -1处出现了强吸收峰,该吸收峰是属于α2Fe 2O 3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在焙烧温度为200℃时,氧化铁主要以γ2Fe 2O 3形式存在,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它逐渐向α2Fe 2O 3晶型转化.此结果与X 线衍射结果完全吻合.2.2 氧化铁含量对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性质的影响图3是具有不同组成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的X 线衍射图谱(焙烧温度均为200℃).由图3可知,当Fe 2O 3的含量小于10%时,所得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均为非晶态;当Fe 2O 3的含量增加到20%时,开始有γ2Fe 2O 3的衍射峰出现,但不太明显;当Fe 2O 3的含量增加到30%时,γ2Fe 2O 3的衍射峰强度明显增强,表明此时样品中有结晶更好的γ2Fe 2O 3析出;当Fe 2O 3的含量增加到50%时,开始有微弱的α2Fe 2O 3的衍射峰出现,但从相对峰强度来看,氧化铁主要还是以γ2Fe 2O 3的形式存在.利用Scherrer 公式算得Fe 2O 3含量为30%、焙烧温度为200℃时的晶粒粒径约为20nm.从图3还可以看出,随着Fe 2O 3含量的增加,γ2Fe 2O 3的特征吸收峰越来越尖锐,说明γ2Fe 2O 3的粒径越来越大. 图3 不同组成γ2Fe 2O 3/SiO 2样品的XRD 图谱 图4 30Fe 2O 3・70SiO 2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 Fig.3XRD patterns for the γ2Fe 2O 3/SiO 2 Fig.4SEM micrograph of 30Fe 2O 3・70SiO 2samplesamples with differentcomposition图5 30Fe 2O 3・70SiO 2样品的磁滞回线Fig.5Hysteresis loop s of 30Fe 2O 3・70SiO 2sample2.3 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的形貌表征图4为经200℃焙烧所得30Fe 2O 3・70SiO 2纳米氧化物的SEM 照片.由图4可以看出,每个粒子都是更小粒子的团聚体,其粒径比较均匀,大约在30nm左右.2.4 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的磁性图5为经200℃焙烧所得30Fe 2O 3・70SiO 2纳米氧化物的室温磁滞回线.由图5可知,样品的磁滞回线具有一定的顽磁和剩磁,表明纳米氧化物具有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为20.9A ・m 2/kg ,换算得到纯γ2Fe 2O 3的饱和磁化强度为69.7A ・m 2/kg.这一数值略低于体相γ2Fe 2O 3(73.5A ・m 2/kg ).关于纳米级γ2Fe 2O 3的饱和磁化强度低于体相γ2Fe 2O 3的现象也曾有人报道过[16217],这主要是由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所致[18219].・882・ 第3期高艺玮等:γ2Fe 2O 3/SiO 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磁学性能的研究 3 结论以[Fe (CON 2H 4)6](NO 3)3和Si (OC 2H 5)4分别作为γ2Fe 2O 3和SiO 2的前躯体,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其最佳焙烧温度为200℃.制备的γ2Fe 2O 3/SiO 2纳米氧化物具有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为20.9A ・m 2/kg.参考文献:[1] 叶锡生,沙健,陈斌.三氧化二铁纳米微晶的晶格畸变[J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1(5):7062710.[2] 刘静波,王智民,谷林夫.络合物型溶胶-凝胶过程研制纳米晶γ2Fe 2O 3磁粉[J ].功能材料,1998,29(2):1442147.[3] 冯琳,宋延林,万梅香,等.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2001,46(16):132121324.[4] Martinez B ,Roig A ,Obradors X ,et al.Magnetic properties of γ2Fe 2O 3nanoparticles obtained by vaporization condensa 2tion in a solar f urnace [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996,79(5):258022586.[5] G oya G F ,Rechenberg H R.Magnetic properties of ZnFe 2O 4synthesized by ball milling [J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Magnetic Materials ,1999,203(1/3):1412142.[6] Papaefthymiou V ,K ostikas A ,Simopoulos A ,et al.Magnetic hysteresis and Mossbauer studies in ultrafine iron particle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990,67(9):448724489.[7] David B ,Piz úrov áN ,Schneeweiss O ,et al.Magnetic properties of iron/graphite core 2shell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annealing of Fe 2C 2N 2based nanocomposite [J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2005,290/291(1):1792182.[8] Chen Q ,Rondinone A J ,Chakoumakos B C ,et al.Synthesis of superparamagnetic MgFe 2O 4nanoparticles by coprecipitati 2on [J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1999,194(1/3):127.[9] Caizer C ,Stefanescu M.Mag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Ni 2Zn ferrite powder prepared by the glyoxylate pre 2cursor method [J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2,35(23):303523040.[10] Panaparayil T ,Marande R ,K omarneni S.A novel low 2temperature preparation of several ferrimagnetic spinels and theirmagnetic and Mossbauer characterization [J ].Journal Applied Physics ,1988,64(10):564125643.[11] Wang L P ,G ao Y ,Xue Q J ,et al.Effects of nano 2diamond particles on the structure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y of Ni 2matrix nanocomposite coatings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5,390(1/2):3132318.[12] Zhang J L ,Wang Y ,Ji H ,et al.Magnetic nanocomposite catalysts with high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selective hydro 2genation of ortho 2chloronitrobenzene [J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5,229(1):1142118.[13] Monte F D ,Morales M P ,L EV Y D ,et al.Formation of γ2Fe 2O 3Isolated Nanoparticles in a Silica Matrix [J ].Lang 2muir ,1997,13(14):362723634.[14] Ennas G ,Musinu A ,Piccaluga G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in an Fe 2O 3[J ].Chem Mater ,1998,10:4952502.[15] Caizer C.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γ2Fe 2O 3nanoparticles dispersed in a silica matrix [J ].Physica B ,2003,327(1):27233.[16] Asuha S ,Zhao S ,Wu H Y ,et al.One step synthesis of maghemite nanoparticles by direct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Fe 2urea complex and their properties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9,472:L232L25.[17] Zhao S ,Wu H Y ,Song L ,et al.Preparation of γ2Fe 2O 3nanopowders by direct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Fe 2urea com 2plex :reaction mechanism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J ].J Mater Sci ,2009,44:9262930.[18] Zayat M ,Del Monte F ,Del Puerto Morales M ,et al.Highly transparent γ2Fe 2O 3/Vycor 2glass magnetic nanocompositesexhibiting Faraday rotation [J ].Adv Mater ,2003,15:1809–1812.[19] Mart ínez B ,Roig A ,Molins E ,et al.Mag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γ2Fe 2O 3nanoparticles fabricated by aerosol pyrolysis[J ].J Appl Phys ,1996,83:325623262.・98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39卷 The Preparation of γ2Fe 2O 3/SiO 2Nano materials and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GAO Y i 2wei ,Zhao Si 2qin ,ZHOU Xin 2ge ,Deligeer ,S Asuha(Key L aboratory of Physics and Chemist ry of Function M aterials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vi ronmental Science ,I nner Mongolia N ormal Universit y ,Hohhot 010022,I nner Mongolia ,China )Abstract :γ2Fe 2O 3/SiO 2nanooxides were synt hesized by sol 2gel met hod using Fe 2urea complex ([Fe (CON 2H 4)6](NO 3)3)and tet raet hylort ho silicate (TEOS )as raw materials.Effect s of different reac 2tion conditions were discussed.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 2ray powder diff 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 roscopy (F T -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 meter (VSM ).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t he calcination temperat ure had a great effect on t he crystal p hase.When t he calcination temperat ure was set at 200℃,t he resulting iron oxide p hase was γ2Fe 2O 3;when t he calcination temperat ure was higher t han 300℃,a mixed p hase of γ2Fe 2O 3and α2Fe 2O 3was obtained ,and t he content of γ2Fe 2O 3increased wit h t he f urt her increasing of t he calcination tempera 2t ure.Besides t he calcination temperat ure ,t he molar ratio of γ2Fe 2O 3/SiO 2also has a great effect on resulting p roduct s.K ey w ords :γ2Fe 2O 3/SiO 2;nanooxides ;sol 2gel met hod ;magnetic property【责任编辑金淑兰】(上接第285页)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Securit y of Baotou Based on PSR ModelDaixiao ,L I Bai 2sui(College of Geog ra phical Science ,I nner Mongolia N ormal Universit y ,Hohhot 01002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 he p ressure 2state 2response model (PSR model ),t he warning indicator system of eco 2security of Baotou City was const ructed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 he eco 2security factors influencing Baotou City were made.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t 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 of Baotou was growing year by year ,it ro se f rom 0.4732in year 2001to 0.6169in year 2005,which indicated t he security level had up graded to better condition.K ey w 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PSR forewarning model ;Baotou City【责任编辑金淑兰】・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