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

合集下载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和特性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和特性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和特性纳米材料是指具有纳米级别(1-100纳米)尺寸特征的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材料在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领域展示出了许多特殊的性质和潜在应用。

为了制备纳米材料,人们已经发展出了许多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以及其特性。

一、纳米材料制备方法:1. 气相法:气相法是通过气体反应产生纳米材料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法和化学气相法。

物理气相法主要通过蒸发、凝聚、沉积等过程,将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底上。

化学气相法则是在合适的气氛中,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纳米材料。

气相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高纯度、均匀性好的特点。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通过在溶液或胶体中控制凝胶的形成和成长来制备纳米材料。

该方法主要包括溶胶物种的制备、凝胶的形成以及热处理等过程。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材料能够通过调控溶液成分、温度、时间等参数来精确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尺寸和结构。

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溶液电解法、薄膜电解法和电沉积法等。

通过在电极上进行电解反应,可以使纳米材料在电极表面沉积、生长或析出。

电化学法制备的纳米材料能够得到高纯度、结晶度好的产品。

4. 机械法:机械法是通过机械力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常用的机械法包括研磨、球磨和高能球磨等。

通过高能球磨等机械作用,可以使粉体颗粒不断碰撞、摩擦、压缩以及断裂,从而得到纳米级的粉末。

机械法制备的纳米材料相对简单、成本低,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二、纳米材料的特性:1. 尺寸效应:尺寸效应是指当材料的尺寸减小到纳米级别时,其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

比如,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够提高反应的速率,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增强。

此外,纳米材料的光学、磁学和力学性质等也会因尺寸效应而发生变化。

2. 界面效应:界面效应是指纳米材料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纳米材料具有大量的表面原子和分子,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其性质。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相材料在结构上与常规的晶态和非晶态体系有很大 的差别,表现为:小尺寸、能级离散性显著、表(界)面原子比 例高、界面原子排列和键的组态的无规则性较大等。这些特 征导致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出现一些不同于常规晶态和非晶 态的新现象。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1、宽频带强吸收
大块金属具有不同颜色的金属光泽,表明它们对可见光 范围各种颜色(波长)的光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而当尺寸减 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它们对可 见光的反射率极低,而吸收率相当高。例如,Pt纳米粒子的 反射率为1%,Au纳米粒子的反射率小于10%。这种对可见光 低反射率,强吸收率导致粒子变黑。
纳米微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导致纳米微粒的热、磁、光、敏感特性和表面 稳定性等不同于常规粒子,这就使得它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1.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1、熔点显著降低
金纳米微粒的粒径与熔点的关系
35nm 15nm 8nm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熔点降低、烧结温 度降低、晶化温度降低等热学性质 的显著变化来源于纳米材料的表
(界)面效应。
§2.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纳米粒子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尺寸与物理的特征 玻尔半径以及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时,小颗粒的量 子尺寸效应十分显著。与此同时,大的比表面使处于表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如图:由不同粒径的CdS纳 米微粒的吸收光谱看出,随着微 粒尺寸的变小而有明显的蓝移。 体相PbS的禁带宽度较窄, 吸收带在近红外,但是PbS体相 中的激子玻尔半径较大(大于 10nm),更容易达到量子限域。 当其尺寸小于3nm时,吸收光谱 已移至可见光区。

磁靶向;纳米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磁靶向;纳米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磁靶向;纳米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磁靶向技术是指利用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药物或其他治疗物质定向传递到特定位置的一种方法。

纳米材料是具有纳米级尺寸(1-100纳米)的材料。

本文将探讨磁靶向和纳米材料的原理、应用以及它们在医学和其他领域中的潜在作用。

磁靶向利用外加磁场的作用将药物或治疗物质导向目标位置。

通过将药物或治疗物质与磁性纳米颗粒结合,可以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在磁场的引导下定位到目标区域,实现准确的治疗。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传递的精确性,还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使其成为磁靶向技术的优秀载体。

首先,纳米材料的小尺寸使其具有较大比表面积,有利于药物的载荷和释放。

此外,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与药物或其他治疗物质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减少对机体的毒性影响。

磁靶向和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磁靶向可以将化疗药物定向传递到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另外,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影像学诊断,通过结合造影剂,可在磁共振成像或X射线检查中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除了医学领域,磁靶向和纳米材料还在环境治理、能源存储和传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水污染治理中,纳米材料可以作为吸附剂去除有害物质。

在能源存储方面,纳米材料可以用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高性能能源设备的制备。

综上所述,磁靶向技术和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和其他领域中具有巨大潜力。

它们的结合将为药物传递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磁靶向和纳米材料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讨论磁靶向和纳米材料的相关内容:2. 正文: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磁靶向和纳米材料的概念、原理、特性以及应用。

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磁靶向技术的原理,包括磁靶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纳米材料概论复习要点

纳米材料概论复习要点

一、1、纳米科技:研究由尺寸在0.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

2、纳米固体材料:又可称为纳米结构材料或纳米材料,它是由颗粒或晶粒尺寸为1~100nm的粒子凝聚而成的三维块体。

3、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以及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比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这些能隙变宽现象。

4、表面效应: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的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

5、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某些宏观量如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6、纳米材料(广义):晶粒或晶界等显微构造能达到纳米尺寸水平的材料。

7、原子团簇: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小粒子。

它们比无机分子大,但比具有平移对称性的块体材料小,它们的原子结构(键长、键角和对称性等)和电子结构不同于分子,也不同于块体。

8、Kubo理论:颗粒尺寸进入纳米级时,靠近费米面附近的能级由原来的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

9、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10、纳米结构材料:由颗粒或晶粒尺寸为1~100nm的粒子形成的三维块体称为纳米固体(结构)材料。

其晶粒尺寸、晶界宽度、析出相分布、气孔尺寸和缺陷尺寸都在纳米数量级。

二、简答题1、冷冻干燥法制备纳米颗粒的基本原理。

先使干燥的溶液喷雾在冷冻剂中冷冻,然后在低温低压下真空干燥,将溶剂升华除去,再通过热处理得到所需的物质。

2、气相合成法制备纳米颗粒的主要过程有哪些?利用两种以上物质之间的气相化学反应,在高温下合成出相应的化合物,再经过快速冷凝,从而制备各类物质的纳米粒子。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粒子的反常特性
傳統的鉑(Pt)材料是為銀色,且具化學性質極為穩定的惰性貴 重金屬。若製成奈米微粒,則其外觀會由銀色轉變為黑色,故 被稱為鉑黑。且因尺寸效應和大比例的表面積效應使之從惰性 物質轉變成為活性極好的催化劑。 一般金屬的色澤是由於可見光照射到金屬表面,因對不同特 定波長的可見光產生反射後,而顯現出各種美麗光澤所得的特 徵顏色。然而,由於小尺寸和表面效應的存在,使得奈米金屬 微粒的表面對所有可見光具有極強的吸收能力,致使奈米金屬 微粒對可見光的反射能力顯著地下降許多,甚至下降至1%以下。 由較寬化的吸收光譜測量結果發現,奈米微粒所組成的奈米 固體材料對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具有均勻一致的吸收性,譬如奈 米複合多層膜結構材料在7~17 GHz頻率範圍內的吸收峰高達14 dB,而在10 dB水平的吸收頻寬則可寬達2 GHz。
表面积效应
奈米微顆粒的表面與大塊物體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 電子顯微鏡對金奈米微顆粒(直徑為2x10-3微米)進行電視攝像, 實時觀察發現這些顆粒沒有固定的形態,隨著時間的變化會自動 形成各種形狀(如立方八面體,十面體,二十面體晶等),它既 不同於一般固體,又不同於液體,是一種準固體。在電子顯微鏡 的電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彷彿進入了“沸騰”狀態,尺寸大於 10奈米後才看不到這種顆粒結構的不穩定性,這時微顆粒具有穩 定的結構狀態。 奈米微顆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空氣中金屬顆粒會迅速氧 化而燃燒。如要防止自燃,可採用表面包覆或有意識地控制氧化 速率,使其緩慢氧化生成一層極薄而緻密的氧化層,確保表面穩 定化。利用表面活性,金屬奈米微顆粒可望成為新一代的高效催 化劑和貯氣材料以及低熔點材料。
固態物質在其形態為大尺寸時,其熔點是固定的,超細微化後 卻發現其熔點將顯著降低,當顆粒小於10奈米量級時尤為顯著。 例如,金的常規熔點為1064℃,當顆粒尺寸減小到10奈米尺寸 時,則降低27℃,2奈米尺寸時的熔點僅為327℃左右﹔銀的常 規熔點為960℃,而超微銀顆粒的熔點可低於100℃。因此,超 細銀粉製成的導電漿料可以進行低溫燒結,此時元件的基片不 必採用耐高溫的陶瓷材料,甚至可用塑膠。 採用超細銀粉漿料,可使膜厚均勻,覆蓋面積大,既省料又具 高質量。日本川崎制鐵公司採用0.1-1微米的銅、鎳超微顆粒製 成導電漿料可代替鈀與銀等貴金屬。奈米微顆粒熔點下降的性 質對粉末冶金工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例如,在鎢顆粒中附加 0.1%-0.5%重量比的奈米微鎳顆粒後,可使燒結溫度從3000℃ 降低到1200-1300℃,以致可在較低的溫度下燒製成大功率半 導體管的基片。

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特性分析

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特性分析

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特性分析在当今的科学研究领域中,磁性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为了材料科学中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磁性纳米材料具有超顺磁性、高矫顽力、低居里温度等特性,在生物医学、电子信息、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都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对其特性的分析。

一、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1、化学共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是制备磁性纳米材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含有二价和三价铁离子的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混合,通过加入碱液使金属离子沉淀,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得到磁性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尺寸分布较宽,且容易团聚。

2、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下,使反应物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生成纳米材料。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所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结晶度高、分散性好,但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对设备要求较高。

3、热分解法热分解法通常是在高沸点有机溶剂中,将金属有机前驱体在高温下分解,得到磁性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能够制备出尺寸均匀、单分散性好的纳米粒子,但所用的前驱体往往较为昂贵,且反应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气氛。

4、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利用微乳液体系中的微小“水池”作为反应场所,控制纳米粒子的成核和生长。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磁性纳米粒子,但微乳液的制备和后续处理较为复杂。

二、磁性纳米材料的特性1、磁学特性磁性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当纳米粒子的尺寸小于一定值时,会出现超顺磁性现象,即在没有外加磁场时,纳米粒子的磁性消失,而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表现出较强的磁性。

此外,磁性纳米材料的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等参数也会随着粒子尺寸、形状和晶体结构的变化而改变。

2、表面特性由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所占比例高,因此表面特性对磁性纳米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修饰可以改善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赋予其特定的功能,如生物相容性、靶向性等。

纳米材料有哪四个特性

纳米材料有哪四个特性

纳米材料有哪四个特性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1nm~100nm)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这是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时,微粒包含4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纳米时,微粒包含有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

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由于纳米材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

随着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

这是由于粒径小,表面积急剧变大所致。

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它原子结合。

例如:金属的纳米粒子在空气中会燃烧,无机的纳米粒空子暴露在空气中会吸附并与气体进行反应。

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随着粒径变小,表面原子所占百分数将会显著增加。

当粒径降到1nm时,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约90%以上,原子几乎全部集中到纳米粒子表面。

由于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增多,表面原子配位数不足和高的表面能,使这些原子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故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2、小尺寸效应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待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例如: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的转变;超导相向正常相的转变;声子谱发生改变等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纳米磁性材料

纳米磁性材料

纳米磁性材料
纳米磁性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磁性性质的材料,其尺寸在纳米级别范围内。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纳米磁性材料在磁性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纳米磁性材料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进行介绍。

首先,纳米磁性材料具有特殊的磁性特性。

由于其尺寸处于纳米级别,纳米磁性材料表现出与传统磁性材料不同的磁性行为。

例如,纳米磁性材料可能表现出更强的磁性、更高的磁饱和强度以及更低的磁滞回线。

这些特殊的磁性特性使得纳米磁性材料在磁记录、磁传感器和磁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次,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常见的纳米磁性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控制纳米磁性材料的形貌、尺寸和结构,从而调控其磁性能。

例如,通过调节制备条件和控制合成过程,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磁性特性的纳米磁性材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最后,纳米磁性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磁记录领域,纳米磁性材料被用于制备高密度、高稳定性的磁记录介质,推动了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

在磁传感器领域,纳米磁性材料被应用于制备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磁传感器,用于地磁探测、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

在磁医学领域,纳米磁性材料被用于制备靶向性药物输送系统,实现对肿瘤的靶向治疗。

综上所述,纳米磁性材料具有特殊的磁性特性,其制备方法多样,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磁性材料研究的深入,相信纳米磁性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
三、高磁化率
纳米粒子的磁性与其所含的总电子数的奇偶性 密切相关,每个微粒的电子可以看成一个体系, 电子数的宇称可为奇或偶。电子数为奇数的粒 子集合体的磁化率服从居里-外斯定律,量子 尺寸效应使磁化率遵从d -3规律;电子数为偶数 的系统,∝ kBT,并遵从d 2规律。
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
一、超顺磁性
铁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减小到一定临界值时,进入 超顺磁状态。其原因是:在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 能减小到与热运动能可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 定在一个易磁化方向上,易磁化方向做无规律的变 化,结果导致超顺磁性的出现。
Ni颗粒的矫顽力Hc 与颗粒直径d的关系
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起源于多种效应。如:磁有 序态向磁无序态的转变(超顺磁性)源于小尺寸效 应(各向异性能);高矫顽力也源于小尺寸效应 (单畴临界尺寸);而量子尺寸效应则是纳米材料 磁化率增大的主要原因;铁磁质居里温度降低则 来源于界面效应。
参考文献
王文亮等.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纳米材料的结构与化 学特性,延安大学学报,2000,19(4) 朱世东等.纳米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Ⅰ,热处理技术与装 备,2010,31(3) 翟庆洲等.纳米材料研究进展Ⅰ,化学研究与应用,1998,10(3)
四、低居里温度
居里温度是物质磁性的重要参数,通常与交换积 分Jc成正比,并与原子构型和间距有关。对于薄 膜,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随着铁磁薄膜厚度的 减小,居里温度下降。对于纳米微粒,由于小尺 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而导致纳米粒子的本征和内禀 的磁性变化,因此具有较低的居里温度。
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
磁学特性与特异效应的关系
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
汇报人: 学号:
content
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 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


材面效应

效 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介电限域效应
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
当组成材料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纳米材料表现出 的性质与体材料有很大的不同,也不同于微观的原子 和分子。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原子及分子的相互作用, 强烈地影响物质的宏观性质。
磁化曲线无磁滞现象。直观 的说,超顺磁性就是当有外 加磁场的时候,材料具有明 显的磁性,当去掉外磁场时, 材料磁性消失。
悬浮在汞中的半径为2.2nm 的Fe粒子磁化曲线
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
二、高矫顽力
纳米粒子尺寸高于超顺磁临界尺寸时,通常呈现高的 矫顽力。
Fe纳米微粒矫顽力与 颗粒粒径和温度的关系
起源有两种模型:(1) 一致转动模型;(2) 球链反 转磁化模型。前者的解释是:当粒子尺寸小到某一 尺寸时,每个粒子就是一个单磁畴。例如Fe的单磁 畴临界尺寸为12nm,Fe3O4 为40nm。每个单磁畴的纳 米粒子实际上成为一个永久磁铁,要使该磁铁去磁, 必须使每个粒子整体的磁矩反转,这需要很大的反 向磁场,因此具有较高的矫顽力。该模型预测值通 常偏高。球链模型认为,由于净磁作用球形纳米Ni 粒子形成链状,以此作为理论推导的前提。
李泉等.纳米粒子,化学通报,1995,(6)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