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教案)
春朱自清教案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春朱自清教案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细致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3篇春朱自清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自清《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体会美感。
⑴能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文章思路。
看看作者从春这一背静中,分离出哪些图景来写的?并体会作者对春景的特殊感悟与喜爱之情。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物的技巧,来学习作者调动感官来感知春的方法,并找出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排比句等,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及语言的精妙之蕴。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朗读,能复述课文,体会美感。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的技巧,体会作者写作方法及语言的精妙。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⑴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热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1、重点:⑴反复朗读,读出作者感知过程中所蕴涵的情韵。
⑴品味绘春图中所含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及优美的语句。
2、难点:⑴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思路,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方法。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技巧,学习并掌握作者调动感官感知周围、感知世界的方法。
3、教学突破:⑴读通、读懂课文,品味文章的意蕴和情韵。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原理及分想思维技巧,形成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有机地联结起来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春天是绚丽多彩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曾对春怀有特殊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描绘的一幅幅春天的图画吧,同作者一起领略和感悟春天的美!2、在学新课之前,请同学们说说:你心目中的春天是怎样的?3、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2页,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作者笔下的春是怎样的一幅图画?与我们大家心中的春是否相同呢?学生活动:1、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心中的春天的景象。
《春》教学教案3篇

《春》教学教案3篇《春》的教案篇一1、《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的第一课。
该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
2、《春》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精美散文,适宜于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春天的美妙境界,从而受到感染和陶冶。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要通过朗读和揣摩、研讨来领会。
学情分析:1、对于课文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象,农村学生易于理解,这是学习这一课的优势。
2、由于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参与课堂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疏于动脑,这是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方法,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障碍。
教学目标:1、仔细品味文中的精妙语句,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是怎样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教学方法:在读读、讲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讨。
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我们连续学习了关于生命和人生的两个单元的课文,学过之后,让我们得到了种种的启发。
接下来要学习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这些诗文语言优美,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现了色彩斑的大自然画卷。
第11课《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只要我们多朗读几遍,就一定能进入春天那美妙的境界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简介朱自清。
二。
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要求:①。
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和情感;②。
注意标注生字词。
范读后提出以下几个字:嫩(注意和“漱”、“嗽”、“喇”的区别)、酝酿、蓑、(抖)擞、(黄)晕、(发)酵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定23名学生在班里接读课文。
要求:其他学生听读思考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七年级上第⼀课元《春》语⽂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1、春 课标及学习⽬标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环境中的意义和作⽤;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
【学习⽬标】 1.了解作者朱⾃清的相关内容,学习⽐喻、拟⼈的修辞⼿法及表达作⽤。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描写的⽅法。
3.赏析精美语⾔,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把握⽂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的美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诵读,把握好重⾳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法。
3、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感悟作者⽤诗情画意和⾳乐之美的艺术语⾔,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4、掌握“⽐喻”的修辞⼿法。
【学习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法(如修辞⼿法、表达⽅式的运⽤)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度、按顺序、绘声绘⾊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利⽤多媒体营造出⾃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创设⼀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每⼀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主探究教学法。
采取⾃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法,品味⽂中传神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课时:主要引导学⽣朗读,感受散⽂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感情学⽣⾃主掌握课⽂构架。
第⼆、三课时:深⼊学习课⽂的表现⼿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法(⽐喻、拟⼈);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结构。
朱自清的《春》教案优秀4篇

朱自清的《春》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朱自清的《春》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二、整体把握文章:1.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朱自清春教案9篇

朱自清春教案9篇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
(板书文题)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
(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2)释义。
(结合注解,理解词义)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
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春》的教案五篇

《春》的教案五篇《春》的教案篇1十四、春(第一课时)目标预设:1、理清__思路,尤其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1、借助资料,了解朱自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准备水彩笔及纸。
4、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习导学(多媒体显示):1、根据拼音写汉字(1)yùn niàng()(2)wǎn()转(3)披suō()戴lì()(4)liáo亮()2、填空:(1)《春》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力作有《》、《》。
(2)“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_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充满希望,春天诗情画意。
因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视春天为笔下宠儿,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么,想问一下同学们,如果让你写春天,你会抓住春天的哪些特征来写呢?(生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是如何来写春天的。
二、课堂活动,强化训练《春》第一教时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1、教师配乐范读(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小组讨论:(1)__的线索是什么?(2)作者抓住了春天哪些富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构成一幅幅春天的画面?(3)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例句加以说明。
3、师生共同交流。
(多媒体相机出示)4、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春》教案(优秀5篇)

《春》教案(优秀5篇)《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2.感知内容① 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② 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二.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3.潜心精读问题组①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③ 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文章开头写盼春,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
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4.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春》的教案汇编6篇

《春》的教案汇编6篇《春》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三朗读、背诵。
课时安排:2教时。
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万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
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巢应和迷藏酝酿晕第一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四讲读体会:第一段:迎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教师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学挂图讲授新知识。)
T: What’s her name?
S1: Her name is Deng Yaping.
T: Where’s she from?
S1: She’s fromChina.
(板书出重点句子。)
What’s her name?
S3: Where is he/she from?
S4: He/She is from...
S5: Where are they from?
S6:They are from...
S7: Are they fromEngland?
S8: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
T: Who can say a few countries in English?
Ss:Canada,China, theU.S.A.,Japan...
4.(朗读Section A中1a和2a,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T: Read1aand2aon page 9. Let’s begin. Go!
Step 2 Presentation第二步呈现(时间:10分钟)
Her name is...
Where’s she from?
She’s from...
T: What’s his name?
S2: His name is Lance Armstrong.
T: Where’s he from?
S2: He is from theU.S.A.
(板书出重点句子。)
What’s his name?
1.(1)(让学生听本课1a的录音并跟读。)
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2)(老师让学生自读,然后请几个学生在班上读。)
T: Read1aby yourselves. Then I’ll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it in the class.
T: Pay attention to the writing, especially the capital letters and punctuation mark.
Step 5 Project第五步综合探究活动(时间:10分钟)
1.(1)(听录音并跟读4,猜测简称的含义。)
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guess what the meaning is.
Li Ping
Wang Hai
…
Where
Beijing
Shanghai
…
(2)(根据调查表两人一组对话。)
Example:
S12: Where is Li Yang from?
S13: He is from…
3.(出示Section A, 4中四个国家的挂图,让学生说出国家名称,如果知道其它相关文化知识的更好。)
(英国——大本钟中国——长城美国——自由女神像)
(3)(让学生用这三位名人和be from造句子,老师可做示范。)
Example:
T: Liu Xiang is fromChina.
S1: Kelly Holmes is fromEngland.
S2: Michael Jordan is from theU.S.A.
(2)(利用教学挂图,讲授3。)
T: Are they from England?
Ss: No, they aren’t.
T: Where are they from?
Ss: Maria is fromCubaand Jane is fromCanada.
(板书出重点句子。)
Are they from...?
T: Who can say a few countries in English?
Ss:Canada,China, theU.S.A.,Japan...
4.(朗读Section A中1a和2a,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T: Read1aand2aon page 9. Let’s begin. Go!
Step 2 Presentation第二步呈现(时间:10分钟)
S6: She is fromEngland.
Step 4 Practice第四步练习(时间:7分钟)
1.(每个同学准备好一张最喜欢的体育明星的照片,最好有国旗图片以及他/她们国家著名建筑或自然风光的图片,到讲台上向大家作介绍。)
T: Please take out the photos of your favorite sport stars. Who can com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 and introduce him/her?
His name is…
Where’s he from?
He is from…
2.(1)(听2的录音,让学生跟读,然后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准确。并向学生讲解语调,特殊疑问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一般疑问句的肯定、否定回答用降调。)
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member: special question is falling tone, general question is rising tone.
S1: Where are they from?
S2: Kangkang is fromChinaand Jane is fromCanada.
(4)(指导学生再次操练,四人一组。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
Step 3 Consolidation第三步巩固(时间:8分钟)
1.(1)(老师用1b中的三张图片来巩固新知识。让学生猜Liu Xiang, Kelly Holmes和Michael Jordan的名字及国籍。)
T: Check the answers.
Where are you from? ↘
I’m from the U.S.A.↘
Is she fromShanghai?↗
No, she isn’t.↘
(4)(设计练习题,把2标出语调。)
T: Finish 2 with the intonation.
3.(读练习3,注意句子的长短及标点符号,并讲其规则。)
1.(1)(让学生听本课1a的录音并跟读。)
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2)(老师让学生自读,然后请几个学生在班上读。)
T: Read1aby yourselves. Then I’ll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it in the class.
No, they aren’t.
Where are they from?
...is from...and...is from...
(3)(替换为人称代词he/she/they…进行操练,如S1和S2。直到学生掌握熟练为止。)
S1: Are they from theU.S.A.?
S2: No, they aren’t.
T: Picture 1, his name is Liu Xiang.(示范)
Ss: Picture 2, her name is Kelly Holmes.
Ss: Picture 3, his name is Michael Jordan.
(2)(同时让学生了解各国的国旗及标志性建筑。)
T:Do you know where they are?
Example:
S1: What’s his name?
S2: His name is Mao Zedong.
S1: Where is he from?
S2: He is fromHunan.
3. Homework:
(1)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你熟悉的人(姓名,出生地)。
(2)模仿3在作业本上抄写5个句子。
Li Ping
Wang Hai
…
Where
Beijing
Shanghai
…
(2)(根据调查表两人一组对话。)
Example:
S12: Where is Li Yang from?
S13: He is from…
3.(出示Section A, 4中四个国家的挂图,让学生说出国家名称,如果知道其它相关文化知识的更好。)
2.(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让组长来调查该组成员来自哪里。)
Example:
S9: Li Yang, where are you from?
S10: I’m fromBeijing.
S9: Wang Hai, where are you from?
S11: I’m fromShanghai.
…
Name
(2)(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4。)
T: Finish 4.
(3)(做游戏——找对子,把简称的英文与中文部分分别列出来,看谁能找得多找得快。)
T: Let’s play the game.
2.(老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中外名人的图片,让学生用英语交流这些名人的信息。S1抽出一张他不认识的名人图片,去向其他同学询问。)
T: Listen to the tape, imitate the intonation.
(2)(先自读,然后跟读,并标出语调。)
T: First read by yourselves, then follow the tape and mark the intonation.
(3)(检查答案并板书。)
1.(复习询问他人来自哪里,操练以下句型。)
T: I speak Chinese, and you speak English,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