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2.2等差数列(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2.2.1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2.2.1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教案】

2.2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归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研究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三、学情及导入分析:高一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

本节课先由教师提供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数列的有关概念,再通过对数列的项数与项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探究,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最后师生共同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弄清楚等差数列与通项公式的含义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1、知识链接;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关系.学生回答,引导温故知新。

由复习引入,通过数学知识的内部提出问题。

知归纳抽象形成概念比较分析,深化认识创设问题情景:1.下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下述数列的共同特点,可以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吗?能将以上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来源:学#科#网Z#X#X#K]引例1:从0开始,将5的倍数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数列?引例2:从1开始,将自然数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数列?引例3:为了保证考试笔试的秩序,每次放入2个人考试,依次排列下去,已经考试的人员组成一个什么数列?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公差d)为同一常数,这样的一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2.2 等差数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2.2 等差数列
(2)符号语言:an+1-an=d(d 为常数,n∈N*).
知识2:等差中项 问题导思:
如果三个数 a,A,b 成等差数列,那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 数量关系? 答:因为 A-a=b-A,所以 a+b=2A.
如果 a,A,b 成等差数列,那么 A 叫做 a 与 b 的等差中项.它 们之间的关系式是 a+b=2A .
4.已知等差数列{an}:-1,2,5,8,…,求公差 d 和 a10. 解:∵a1=-1, ∴d=a2-a1=2-(-1)=3, ∴a10=a1+(10-1)×d=-1+9×3=26.
变式训练 3:《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 9 节的竹
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 4 节的容积共 3 升,
下面 3 节的容积共 4 升,则第 5 节的容积为( )
A.1 升
B.6676升
C.4474升
D.3373升
【解析】设所构成数列为{an},且其首项为 a1,公差为 d, 依题意得aa17++aa28++aa39+=a44,=3, 即43aa11++62d1=d=3,4,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1)已知 an,a1,n,d 中的任意三个量,可求出第四个量; (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可以求出等差数列{an}中的 任一项,也可以判断某一个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项; (3)若已知{an}的通项公式是关于 n 的一次函数或常数函 数,则可判断{an}是等差数列.
∴an=a1+(n-1)×5=5n-4, ∴a80=5×80-4=396.
(2)a1=a2-d=12+2=14, ∴an=14+(n-1)×(-2)=-20, ∴n=18.
类型3: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 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 33 cm,最低一级宽 110 cm,中间还有 10 级,各级宽度依次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优化方案】2012高中数学 第2章2.2.2等差数列的性质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5

【优化方案】2012高中数学 第2章2.2.2等差数列的性质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5

(4)若{an}是有穷等差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 若 是有穷等差数列, 是有穷等差数列 则与首、 离的两项之和都相等,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离的两项之和都相等,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即a1+an=a2+an-1=…=ai+1+an-i=…. = + - - (5)数列 n+b}(λ、b是常数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 数列{λa 是常数)是公差为 数列 、 是常数 是公差为λd的等差数 列.
方法感悟
若数列{a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则有: 若数列 n}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则有: an-a1 am-ak (1)d= (m、n、k∈N*). = = 、 、 ∈ . n-1 m-k - - (2)若 m+n=p+q(m、n、p、q∈N*),则 am+an 若 + = + 、 、 、 ∈ , =ap+aq. m+n + (3)若 若 =k,则 am+an=2ak(m、n、k∈N*). , 、 、 ∈ . 2
差d<0,所以利润构成的数列是一个递减数列, < ,所以利润构成的数列是一个递减数列, 即随着n的增大, 的值越来越小, 即随着 的增大,an的值越来越小,an<0时(此处 的增大 时 此处 暗含a - 成立 公司将出现亏损. 成立)公司将出现亏损 暗含 n-1≥0成立 公司将出现亏损.
变式训练2 变式训练
体考虑问题. 利用 利用2a 利用a 体考虑问题.(1)利用 4=a3+a5,(2)利用 n= 利用 am+(n-m)d. -
解析】 【 解析】 (1)∵a3+ a4+a5=12,∴ 3a4= 12,a4 ∵ , , =4. ∴a1+a2+…+a7=(a1+a7)+(a2+a6)+(a3+a5)+ + + + a4=7a4=28. (2)在等差数列 n}中,根据 an=am+(n-m)d, 在等差数列{a 中 在等差数列 - , 1 ∴a51=a11+40d,∴d= (54+26)=2. , = + = 40 =-26+ × =- =-20. ∴a14=a11+3d=- +3×2=- =-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 第2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 第2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

第2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目标] 1.记住等差数列的一些常见性质;2.会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答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重点] 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难点] 等差数列性质的理解.知识点一等差数列的重要性质[填一填]1.a n=a m+(n-m)d(m,n∈N*).2.若m+n=p+q(m,n,q,p∈N*),则a m+a n=a p+a q.[答一答]1.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 m+a n=a p+a q(m,n,p,q∈N*),则m+n=p+q成立吗?提示:不一定.若数列{a n}是常数列,则m+n=p+q不一定成立.2.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 n}中,若m+n=2p(m,n,p∈N*),则2a p与a m,a n有何关系?提示:2a p=a m+a n.3.在等差数列{a n}中,若m+n=p,则a m+a n=a p成立吗?提示:不成立.知识点二等差数列的其他性质[填一填]1.若{a 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下列数列:(1){c+a n}(c为任一常数)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2){ca n}(c为任一常数)是公差为cd的等差数列;(3){a n+a n+k}(k为常数,k∈N*)是公差为2d的等差数列.2.若{a n},{b n}分别是公差为d1,d2的等差数列,则数列{pa n+qb n}(p,q是常数)是公差为pd1+qd2的等差数列.[答一答]4.在等差数列中,如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提示:在等差数列{a n}中,a n=a1+(n-1)d.当d>0时,{a n}是递增数列;当d=0时,{a n}是常数列;当d<0时,{a n}是递减数列.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等差数列去掉前面若干项后,剩下的项仍构成等差数列.( √ ) (2)摆动数列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 )(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m +n +p =3t ,则a m +a n +a p =3a t .( √ )类型一 等差数列的性质应用[例1] (1)已知等差数列{a n },a 5=10,a 15=25,求a 25的值; (2)已知等差数列{a n },a 3+a 4+a 5+a 6+a 7=70,求a 1+a 9的值;(3)已知数列{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且a 1=2,b 1=-3,a 7-b 7=17,求a 19-b 19的值. [分析] 分析题目,可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也可利用通项公式求解. [解] (1)方法一:设{a n }的公差为d ,则⎩⎪⎨⎪⎧a 1+4d =10,a 1+14d =25,解得⎩⎪⎨⎪⎧a 1=4,d =32,故a 25=a 1+24d =4+24×32=40.方法二:因为5+25=2×15,所以在等差数列{a n }中有a 5+a 25=2a 15,从而a 25=2a 15-a 5=2×25-10=40.方法三:因为5,15,25成等差数列,所以a 5,a 15,a 25也成等差数列,因此a 25-a 15=a 15-a 5,即a 25-25=25-10,解得a 25=40.(2)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 3+a 7=a 4+a 6=2a 5=a 1+a 9,所以a 3+a 4+a 5+a 6+a 7=5a 5=70,于是a 5=14,故a 1+a 9=2a 5=28.(3)令c n =a n -b n ,因为{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所以{c n }也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由已知,得c 1=a 1-b 1=5,c 7=17,则5+6d =17,解得d =2,故a 19-b 19=c 19=5+18×2=41.在等差数列中,一般存在两种运算方法:一是利用基本量运算,借助于a 1,d 建立方程组进行运算,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二是利用性质运算,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简化计算,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变式训练1] (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5,a 6=a 4+6,则a 1等于( B ) A .-9 B .-8 C .-7 D .-4解析:∵{a n }是等差数列,∴a 6-a 4=6=2d . ∴d =3.∴a 1+d =-5.∴a 1=-8.(2)若数列{a n }的公差为2,则数列{3a n -2}的公差为( D ) A .3 B .4C.5 D.6解析:∵数列{a n}的公差为2,∴数列{3a n-2}的公差为3×2=6.(3)设数列{a n},{b n}都是等差数列,且a1=25,b1=75,a2+b2=100,那么由a n+b n所组成的数列的第37项的值为( C )A.0 B.37C.100 D.-37解析:设c n=a n+b n,则c1=a1+b1=25+75=100,c2=a2+b2=100.故d=c2-c1=0.故c n=100(n∈N*).从而c37=100.类型二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例2] 有一批影碟机原销售价为每台800元,在甲、乙两家商场均有销售.甲商场用如下方法促销:买一台单价为780元,买两台单价为760元,以此类推,每多买一台则所买各台单价均减少20元,但每台最低不低于440元;乙商场一律都按原价的75%销售.某单位需购买一批此类影碟机,问去哪一家商场购买花费较少?[分析] 先求出购买n台时甲商场的售价,再与购买n台时乙商场的售价作差比较.[解]设该单位需购买影碟机n台,在甲商场购买单价为a n元,当a n不低于440时,a1,a2,…,a n构成等差数列,则a n=780+(n-1)(-20)=800-20n,解不等式a n≥440,即800-20n≥440,得n≤18.当购买台数小于或等于18台时,每台售价为(800-20n)元,当购买台数大于18台时,每台售价为440元.到乙商场购买,每台售价为800×75%=600(元).又(800-20n)n-600n=20n(10-n),所以,当n<10时,600n<(800-20n)n;当n=10时,600n=(800-20n)n;当10<n≤18时,(800-20n)n<600n;当n>18时,440n<600n.所以当购买台数少于10台时,到乙商场购买花费较少;当购买10台时,到两商场购买花费相同;当购买台数多于10台时,到甲商场购买花费较少.1.在实际问题中,若涉及一组与顺序有关的数的问题,可考虑利用数列方法解决,若这组数依次成直线上升或下降,则可考虑利用等差数列方法解决.2.在利用数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分清首项、项数等关键问题.[变式训练2] 有一个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的雕塑,每个雕塑都是由蝴蝶组成的.第一个雕塑有3只蝴蝶,第二个雕塑有5只蝴蝶,第三个雕塑有7只蝴蝶,第四个雕塑有9只蝴蝶,以后的雕塑按照这样的规律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学学和思思看不到这排雕塑的尽头在哪里,那么,第102个雕塑是由多少只蝴蝶组成的呢?由999只蝴蝶组成的雕塑是第多少个呢?解:由题知:a 1=3,a 2=5,a 3=7,a 4=9,…,可知其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a n =2n +1,当n =102时,a 102=205,当a n =999时,2n +1=999,n =499.答:第102个雕塑是由205只蝴蝶组成的;由999只蝴蝶组成的雕塑是第499个. 类型三 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例3] 已知两个等差数列5,8,11,…和3,7,11,…都是100项,求它们有多少个共同的项.[分析] 先写出两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两通项公式寻找共同的项. [解] 解法一:设两个数列分别为{a n }与{b k }, 则a 1=5,d 1=8-5=3,通项a n =5+(n -1)·3=3n +2;b 1=3,d 2=7-3=4,通项b k =3+(k -1)·4=4k -1. 设数列{a n }的第n 项与{b k }的第k 项相同, 即a n =b k ,即3n +2=4k -1. ∵n =43k -1,而n ∈N *,k ∈N *,∴k 必须为3的倍数,设k =3r (r ∈N *),得n =4r -1,由条件知⎩⎪⎨⎪⎧1≤3r ≤100,1≤4r -1≤100,解得12≤r ≤1014,又∵r ∈N *,∴1≤r ≤25(r ∈N *). ∴共有25个共同的项.解法二:由解法一知两数列的通项分别为a n =3n +2,b k =4k -1,设共同项构成新数列{c n },则c 1=11,∵数列{a n },{b n }均为等差数列,∴数列{c n }仍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 =12. ∴c n =11+(n -1)·12=12n -1. 又∵a 100=302,b 100=399, ∴c n =12n -1≤302,∴n ≤25.25,∴两数列有25个共同项.本题是探求两个数列的公共项问题,解法一是常规解法,解法二利用了最小公倍数.通常是从通项公式入手,建立a n =b m 这样的方程,再求其一定范围内的整数解.本题常见的错误是求得数列a n =3n +2,b n =4n -1,即令3n +2=4n -1,解得n =3,所以有一个公共项11,这显然是错误的.[变式训练3] 把数列{2n +1}中的项依次按第一个括号一个数,第二个括号两个数,第三个括号三个数,第四个括号四个数,第五个括号一个数,…循环,为:(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则第104个括号内的各数之和为( D )A .2 036B .2 048C .2 060D .2 072解析:由观察发现,每四个括号是一个循环,一个循环由10个数组成,104个括号有26个循环,则第104个括号内有四个数,这四个数为数列3,5,7,9,…的第257项、第258项、第259项、第260项,分别为3+(257-1)×2,3+(258-1)×2,3+(259-1)×2,3+(260-1)×2,即515,517,519,521,其和为2 072.故选D.1.等差数列{a n }中,若a 2+a 4 024=4,则a 2 013=( A ) A .2 B .4 C .6 D .-2解析:∵2a 2 013=a 2+a 4 024=4,∴a 2 013=2.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7=π4,则tan(a 6+a 7+a 8)等于( C )A .-33B .- 2C .-1D .1解析:∵在等差数列{a n }中,a 6+a 7+a 8=3a 7=3π4,∴tan(a 6+a 7+a 8)=tan 3π4=-1.3.如果等差数列{a n }中,a 1=2,a 3=6,则数列{2a n -3}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解析: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a 3-a 1=2d =4, 即d =2.故数列{2a n -3}的公差为4.4.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7,a 5=a 2+6,则a 6=13. 解析: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a 5=a 2+6,∴a 5-a 2=6,即3d =6,d =2. ∴a 6=a 3+3d =7+3×2=13. 5.在等差数列{a n }中: (1)若a 5=a ,a 10=b ,求a 15; (2)若a 3+a 8=m ,求a 5+a 6; (3)若a 5=6,a 8=15,求a 14. 解:(1)∵a 5+a 15=2a 10,∴a 15=2a 10-a 5=2b -a .(2)解法一:∵a 3+a 8=(a 1+2d )+(a 1+7d ) =2a 1+9d =m ,∴a 5+a 6=(a 1+4d )+(a 1+5d )=2a 1+9d =m . 解法二:∵5+6=3+8, ∴a 5+a 6=a 3+a 8=m .(3)解法一:∵a 8=a 5+(8-5)d , 即15=6+3d ,∴d =3.∴a 14=a 8+(14-8)d =15+6×3=33. 解法二:∵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数列a 5,a 8,a 11,a 14,…是等差数列,首项a 5=6,公差d =a 8-a 5=15-6=9, ∴第四项a 14=6+3×9=33.——本课须掌握的问题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能够简化问题,提高准确性.常用的性质主要有: (1)d =a m -a n m -n(m ,n ∈N *,且n ≠m ); (2)a n =a m +(n -m )d (n ,m ∈N *); (3)若m +n =p +q (m ,n ,p ,q ∈N *), 则a m +a n =a p +a q .特别地,若m +n =2p (m ,n ,p ∈N *), 则a m +a n =2a p .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要注意项数(即项的下标)之间的关系.。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二章 2.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共55张PPT)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二章 2.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共55张PPT)


跟踪练习
1. 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a6=10,S5=5,求a8和S10; (2)已知a3+a15=40,求S17.

5×4 S5=5a1+ d=5, 2 (1) a6=a1+5d=10,
解得 a1=-5,d=3. ∴a8=a6+2d=10+2×3=16. 10×9 S10=10a1+ d=10×(-5)+5×9×3=85. 2 17×a1+a17 17×a3+a15 17×40 (2)S17= = = =340. 2 2 2
又当 n=1 时,a1=21 1=1≠5,

5 ∴an= n-1 2
n=1, n≥2.
(2)法一
an+12 (消 Sn);由 Sn= (n∈N*),得 4an+1=4(Sn+ 4
2
1-Sn)=(an+1+1)
-(an+1)2
化简得(an+1+an)(an+1-an-2)=0, 因为an>0,∴an+1-an=2, 又4S1=4a1=(a1+1)2得a1=1, 故{an}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n=2n-1.
法二
(消 an):由上可知
2 Sn=an+1,∴2 Sn=Sn-Sn-1+1(n≥2), 化简可得( Sn-1)2=Sn-1, ( Sn+ Sn-1-1)( Sn- Sn-1-1)=0, 又 S1=1,{an}的各项都为正数, 所以 Sn- Sn-1=1. 所以 Sn=n,从而 Sn=n2, 所以 an=Sn-Sn-1=2n-1(n≥2),a1=1 也适合,故 an =2n-1.
4S n 4S1 4S 2 ... Sn 3. 已知数列{an}中, a1=2,a1 2 a2 2 an 2
,
求 an.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2.2等差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共37张PPT)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2.2等差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共37张PPT)
证明.在求{an}通项公式时,要用到{an-2}是等差数列,先求 1
{an-2}的通项,再求{an}的通项公式.
➢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有以下二种: (1)定义法:an+1-an=d(常数)(n∈N*)⇔{an}为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法:2an+1=an+an+2(n∈N*)⇔{an}为等差数 列. 如果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必须用定义法或等差 中项法.
(2)注意定义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这一运算 要求,它的含义也有两个:其一是强调作差的顺序,即后面 的项减前面的项;其二是强调这两项必须相邻.
(3)注意定义中的“同一常数”这一要求,否则这个数 列不能称为等差数列.
2.怎样认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确定 a1 和 d 是确定通项的一般方法. (2)由方程思想,根据 an,a1,n,d 中任何三个量可求 解另一个量,即知三求一. (3)通项公式可变形为 an=dn+(a1-d),可把 an 看作自 变量为 n 的一次函数.
∴294<d≤3.又 d 为整数, ∴d=3. ∴an=a1+(n-1)·d=-24+3(n-1)=3n-27. ∴通项公式为 an=3n-27.
10.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都是实数,且从第二项开始, 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平方差是相同的常数,则称该数列为等 方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数列的公方差.
(1)设数列{an}是公方差为 p 的等方差数列,求 an 和 an- 1(n≥2)的关系式;
项公式是
.
3.等差中项
如果 a,A,b 成等差数列,那么 A 叫做 a 与 b 的等差
中项.
1.正确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1)注意定义中“从第 2 项起”这一前提条件的两层含 义,其一,第 1 项前面没有项,无法与后续条件中“与前一 项的差”相吻合;其二,定义中包括首项这一基本量,且必 须从第 2 项起保证使数列中各项均与其前面一项作差.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等差数列第二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及简单应用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等差数列第二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及简单应用

解:设某单位需购买影碟机n台,在甲商场购买每台售价不低于440元 时,售价依台数成等差数列{an},则an=780+(n-1)(-20)=800-20n, 解不等式an≥440,800-20n≥440,得n≤18. 当购买台数小于18时,每台售价为(800-20n)元, 在台数大于或等于18时,每台售价440元. 到乙商场购买,每台售价为800×75%=600(元). 又(800-20n)n-600n=20n(10-n),所以,当n<10时,600n<(80020n)n; 当n=10时,600n=(800-20n)n;当10<n<18时,(800-20n)n<600n; 当n≥18时,440n<600n. 所以当购买台数少于10台时,到乙商场购买花费较少;当购买10台时, 到两商场购买花费相同;当购买多于10台时,到甲商场购买花费较少.
an=
1 6
(n+1)(n+2).…………………12

方法技巧 解决数列综合问题的方法策略 (1)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或利用等差中项. (2)利用通项公式,得到一个以首项a1和公差d为未知数的方程或不 等式. (3)利用函数或不等式的有关方法解决.
即时训练2-1:已知{an}是等差数列,且a1+a2+a3=12,a8=16.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方法技巧
(1)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列关于a1和d的方程组,求出a1和d,进 而解决问题,是处理等差数列问题的最基本方法. (2)巧妙地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大大简化解题过程. (3)通项公式的变形形式an=am+(n-m)d(m,n∈N*),它又可变形为d= am an ,应注意把握,并学会应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2.2等差数列(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2.2等差数列(2)
§2.2 列
等差数
第二课时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1、等差数列的定义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2、等差中项的概念 公差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4、等差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 5、等差数列的性质1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探究:
请看图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探究:
结论: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3)数列:4,4,4,4,4,4,4,…










1
2
3

5
6
7
8
9
10
等差数列的性质
第三通项公式
性质2
性质3
课时作业9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 ● ● ● ●


(1)数列:-2,0,2,4,6,8,…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数列:7,4,1,-2,…



2
3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结论: 点评: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思考:
点评: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探究:
结论: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结论:
注意:在该性质应用时,要使得等号两边的项数相同 并且是所有项的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若a3+a8=m, 求a5+a6.
总结:
2. 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1) 定义法: 证明an-an-1=d (常数)
总结:
2. 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1) 定义法: 证明an-an-1=d (常数) (2) 中项法: 利用中项公式,若2b=a+c,
则a, b, c成等差数列.

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分 别是多少?
讲解范例:
例3.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pn+q,其中p、q为常数, 且p≠0,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 等差数列吗?

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分 别是多少? 公差d=p.
首项a1=p+q
总结:
如果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
正整数n的一次型函数,那么这个
它们的平方和为116,求这三个数. 7. 已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
28,中间两项的积为40,求这四个数.
讲授新课
1. 性质 在等差数列{an}中, 若m+n=p+q,则am+an=ap+aq. 特别地,
若m+n=2p,则am+an=2ap.
讲解范例:
例1. 在等差数列{an}中
(1) 若a5=a, a10=b, 求a15;
数列必定是等差数列.
探究:
1.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通项公式为
an=3n-5的数列的图象.这个图象有
什么特点?
探究:
2. 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3x-5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据
此说一说等差数列an=pn+q与一次
函数y=px+q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堂小结
1. 等差数列的性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推导出公式:an=am+(n-m)d .
复习引入
1. 等差数列定义:
即an-an-1 =d (n≥2).
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
推导出公式:an=am+(n-m)d .
或an=pn+q (p、q是常数)
复习引入
3. 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d a n a n 1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复习引入
3. 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d a n a n 1
an a1 d n1
an am d nm
练习
4. {an}是首项a1=1,公差d=3的等差 数列,若an=2005,则n=(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练习
4. {an}是首项a1=1,公差d=3的等差 数列,若an=2005,则n=(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5. 在3与27之间插入7个数,使它们成 为等差数列,则插入的7个数的第四 个数是( ) A. 18 B. 9 C. 12 D. 15
练习
6.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18,
复习引入
3. 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d a n a n 1
an a1 d n1
Grammar
金手指考试网 / 2016年金手指驾驶员考试科目一 科目四 元贝驾考网 科目一科目四仿真考试题C1
讲解范例:
例2.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 Sn=3n2-2n,求证数列{an}成
等差数列,并求其首项、公差、
通项公式.
总结:
2. 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1) 定义法: 证明an-an-1=d (常数) (2) 中项法: 利用中项公式,若2b=a+c,
则a, b, c成等差数列.
(3) 通项公式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关于n的一次函数.
讲解范例:
例3.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pn+q,其中p、q为常数, 且p≠0,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 等差数列吗?
讲解范例:
例3.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pn+q,其中p、q为常数, 且p≠0,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 等差数列吗?
2. 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常用的方法.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课后作业
1. 阅读教材P.36到P.39;
2. 《习案》作业十二.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2.2 等差数列(二)
复习引入
1. 等差数列定义:
即an-an-1 =d (n≥2).
复习引入
1. 等差数列定义:
即an-an-1 =d (n≥2).
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
复习引入
1. 等差数列定义:
即an-an-1 =d (n≥2).
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