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补充知识点: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见下图:4、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来得到。
注意:对于某些分数也可以将它化为分母是10、100、1000之类的分数,然后再直接写成小数形式。
例如:5、常见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例如:如图,4个棱长都是10厘米的正方体堆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3、打折的含义,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
容积单位:升(L) 毫升(ml)补充知识点:冰箱的容积用“升”作单位;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作单位。
单位换算:(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进率,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进率。
可以概括为:小化大除一下,大化小乘一下)1米3=1000分米31分米3=1000厘米31升=1000毫升 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单名数:由一个数和一个单位名称组成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4、整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5、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的孵化期为x天,则:未知的,所以用鸭的孵化期除以它对应的分率,即:①以学校为观测点,丁丁家的位置是西偏北45°,距离学校1800米。
②以学校为观测点,青青家的位置是东偏北26°,距离学校1500米。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式(2)解设所求量为x(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4)解答方程,注意计算结果不带单位。
(5)检验做答。
2、在有多个未知数量的应用题中,通常应将1倍数设为x,举例如下:例: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俩年龄之和为40,求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各是多少岁?解:首先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式:爸爸年龄+儿子年龄=40因为儿子年龄是1倍数,所以:设儿子年龄为x岁,那么爸爸年龄就是4x,代入等量关系式得:爸爸年龄为:4x=4×8=32(岁)答:爸爸的年龄为32岁,儿子的年龄为8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清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清单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任意两个相邻面都是全等的,相对的面是平行的。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1. 面:长方体有6个面,分别是底面、顶面和4个侧面。
正方体同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2. 棱:长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有12条棱。
3. 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命名按底部的形状来命名,如下所示:1. 底面为长方形的长方体,我们称为长方体;2. 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我们称为正方体。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1. 面积:长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底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2ab + 2bc + 2ac(其中a、b、c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6 = a × a × 6(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2. 体积: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 = 底面积 ×高 = 底面积 × c(其中c 为长方体的高)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 =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 a × a × a(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及实例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1. 盒子和容器:我们常见的纸箱、塑料盒子、储物箱等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它们能够容纳各种物品。
2. 建筑:很多建筑物的砖块、砖石等都是长方体形状的,如砖墙、柱子等建筑结构。
3. 学习用具:书包、文具盒等也常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
举例:1. 如果一座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则该长方体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体积为60立方厘米。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知识总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和特征有所不同。
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长和宽不同;
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长和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棱长、面的大小、棱和顶点等特
征也有所不同。
例如,长方体的棱长可以不相等,而正方体的
棱长则相等。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它们的六个面的总面积。
长
方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长、宽和高来计算,公式为
2(ab+ah+bh);而正方体的表面积则可以通过棱长来计算,公
式为6a²。
三、体积与容积单位及换算
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指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计量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和毫升等。
其中,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等于1000立方厘米;1升等于1000毫升。
四、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或容积)的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不同的公式来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长、宽和高来计算,公式为V=abh;而正方体的体积则可以通过棱长来计算,公式为V=a³。
此外,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通过底面积和高来计算,公式为
V=Sh。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体积和容积时,需要注意不同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免计算错误。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abS=2(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S=2(ah+bh)贴墙纸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S= 6a²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一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一)知识点: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分数乘法(二)知识点: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够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3、理解打折的含义。
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
分数乘法(三)知识点: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计算结果要求是最简分数。
2、比较分数相乘的积与每一个乘数的大小。
两个真分数相乘,积一定小于任何一个乘数;真分数与假分数相乘积大于真分数小于假分数。
3、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一个数乘1,积等于这个数;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二单元:《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3、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4、能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灵活运用公式,能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或是正方体的棱长。
展开与折叠知识点:1、认识并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2、了解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几种形式,并以此来判断。
口诀:最长两边走,田凹不能有,对面不相连,垂直要相等。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11种:1 141型6个型3个型1个222型1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3、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计算图形的表面积。
五年级数学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总结归纳

五年级数学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长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的面: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相对
的棱长度相等。
2.长方体的棱: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二、长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 = 2(ab + bc + ac),其中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
长、宽、高。
2.长方体的侧面积公式:S侧= 2(lwh),其中l表示长方体的长度,w表示长方
体的宽度,h表示长方体的高度。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正方体的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面都相等。
2.正方体的棱: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的顶点:正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四、正方体的表面积
1.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 = 6a^2,其中a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2.正方体的侧面积公式:S侧= 4a^2,其中a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 = lwh,其中l表示长方体的长度,w表示长方体的宽
度,h表示长方体的高度。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 = a^3,其中a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必背概念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3、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4、计算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时将所有的分数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二是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
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5、在比较分数与小数大小时,要先统一他们的表现形式。
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为分数。
只有表现形式统一了,才有可能比较大小。
6、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7、分数化成小数的办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即可,除不尽时平日保留三位小数。
8、在分数化成小数时,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9、分数单位:用分子是1、分母是某一自然数(和1除外)的分数(即几分之一)作为分数单位。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2.1长方体的认识知识点:1、熟悉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称号。
(1)表面平平的部分称为面;两面相交便形成了一条棱;而三条棱又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2)左面的面叫左面,右面的面叫右面,上面的面叫上面,下面的面叫下面(或叫底面),前面的面叫前面,后面的面叫后面。
(3)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
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顶点个数个数面形状大小关系条数棱长度关系86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是特殊的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相对的面是正长方形。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顶点
面
棱
个数
个数
形 状
大小关系
条数
长度关系
8
6
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12
可以分为三组,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
8
6
都是正方形。
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
长度都相等。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2.1长方体的认识
知识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1)表面平平的部分称为面;两面相交便形成了一条棱;而三条棱又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2)左面的面叫左面,右面的面叫右面,上面的面叫上面,下面的面叫下面(或叫底面),前面的面叫前面,后面的面叫后面。
(3)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2—2 型 1个 楼梯形
3-3 型 1个
注意:(1)田字型与凹字型的全错。
(2)正方体展开至少和最多都只剪开7条棱。
2.3长方体的表面积
知识点:1、表面积的意义: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长×宽×2+长×高×2+宽×高×2
(上下面) (前后面) (左右面)
2、发现并找出堆放的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
3、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棱长×棱长×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
(一个面的面积)
S长=(长×宽+长×高+宽×高)×2
4、正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棱长×棱长×6 S正=棱长×棱长×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要点】
体积与容积
知识点:
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入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
体积单位
知识点:
1、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补充知识点:冰箱的容积用升作单位;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作单位。
长方体的体积
知识点: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能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其他两个条件求出问题。如:长方体的高=体积/长/宽
补充知识点:
长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
体积单位的换算
知识点:
1、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有趣的测量
知识点:
1、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