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复习(1)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11章第1课时课件

两个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
对于某些复杂的问题,有时既要用分类计数原理, 又要用分步计数原理,重视两个原理的灵活运用, 并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条件、结论,特别要理 解题目中所讲的“事情”是什么,完成这件事情 的含义和标准是什么. (2)明 确 完 成 这 件 事 情 需 要 “ 分 类 ” 还 是 “ 分
2.混合问题一般是先分类再分步. 3.分类时标准要明确,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要恰当画出示意图或树状图,使问题的分
析更直观、清楚,便于探索规律.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分类加法计数 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考查的热 点.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分值在5分左 右,属中档题.两个计数原理较少单独考 查,一般与排列、组合的知识相结合命 题.
(2010·广东卷)为了迎接 2010 年广州亚运会,某大
楼安装了 5 个彩灯,它们闪亮的顺序不固定,每
个彩灯只能闪亮红、橙、黄、绿、蓝中的一种颜
色,且这 5 个彩灯所闪亮的颜色各不相同,记这 5
个彩灯有序地各闪亮一次为一个闪烁,在每个闪
烁中,每秒钟有且仅有一个彩灯闪亮,而相邻两
个闪烁的时间间隔均为 5 秒,如果要实现所有不
(2)确定第二象限的点,可分两步完成:第一 步确定 a,由于 a<0,所以有 3 种确定方法; 第二步确定 b,由于 b>0,所以有 2 种确定方 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到第二象限点 的个数是 3×2=6.
(3)点 P(a,b)在直线 y=x 上的充要条件是 a =b.因此 a 和 b 必须在集合 M 中取同一元素, 共有 6 种取法,即在直线 y=x 上的点有 6 个.由(1)得不在直线 y=x 上的点共有 36- 6=30(个).
食品生物化学第11章 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复习资料

第十一章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一、填空题1.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可被和共同作用降解成氨基酸。
2.多肽链经胰蛋白酶降解后,产生新肽段羧基端主要是和氨基酸残基。
3.胰凝乳蛋白酶专一性水解多肽链由族氨基酸端形成的肽键。
4.氨基酸的降解反应包括、和作用。
5.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通常是。
6.谷氨酸经脱氨后产生和氨,前者进入进一步代谢。
7.尿素循环中产生的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8.尿素分子中两个N原子,分别来自和。
9.芳香族氨基酸碳架主要来自糖酵解中间代谢物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代谢物。
10.组氨酸合成的碳架来自糖代谢的中间物。
11.氨基酸脱下氨的主要去路有、和。
二、判断对错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决定于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
2、谷氨酸在转氨作用和使游离氨再利用方面都是重要分子。
3、氨甲酰磷酸可以合成尿素和嘌呤。
4、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都是体内硫酸根的主要供体。
5、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6、参与尿素循环的酶都位于线粒体内。
7、S-腺苷甲硫氨酸的重要作用是补充甲硫氨酸。
8、L-谷氨酸脱氢酶属于烟酰胺脱氢酶;是分布最广且活力最强的催化氨基酸氧化脱氨的酶。
9、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但辅基都是磷酸吡哆醛。
10、γ-氨基丁酸是L-谷氨酸的脱羧产物。
11、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12、莽草酸途径只发生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通过此途径可以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其芳香碳骨架来源于EMP途径的中间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4-磷酸赤藓糖。
13、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可通过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直接合成。
14、尿素循环中,有关的氨基酸包括瓜氨酸、鸟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它们都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15、尿素循环中的一个氨基得自氨气,另一个得自天冬氨酸。
16、尿素合成是一个耗能过程,合成一分子尿素需要消耗四分子高能磷酸键。
三、选择题1.转氨酶的辅酶是:A.NAD+ B.NADP+ C.FAD D.磷酸吡哆醛2.下列哪种酶对有多肽链中赖氨酸和精氨酸的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有专一性:A.羧肽酶B.胰蛋白酶C.胃蛋白酶D.胰凝乳蛋白酶3.参与尿素循环的氨基酸是:A.组氨酸B.鸟氨酸C.蛋氨酸D.赖氨酸4.γ-氨基丁酸由哪种氨基酸脱羧而来:A.Gln B.His C.Glu D.Phe5.经脱羧后能生成吲哚乙酸的氨基酸是:A.Glu B.His C.Tyr D.Trp6.L-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含有哪种维生素:A.VB1 B.VB2 C.VB3 D.VB57.磷脂合成中甲基的直接供体是:A.半胱氨酸B.S-腺苷蛋氨酸C.蛋氨酸D.胆碱8.在尿素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产生:A.鸟氨酸B.精氨酸C.瓜氨酸D.半胱氨酸9.需要硫酸还原作用合成的氨基酸是:A.Cys B.Leu C.Pro D.Val10.下列哪种氨基酸是其前体参入多肽后生成的:A.脯氨酸B.羟脯氨酸C.天冬氨酸D.异亮氨酸11.组氨酸经过下列哪种作用生成组胺的:A.还原作用B.羟化作用C.转氨基作用D.脱羧基作用12.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A.尿素B.氨甲酰磷酸C.谷氨酰胺D.天冬酰胺13.丙氨酸族氨基酸不包括下列哪种氨基酸:A.Ala B.Cys C.Val D.Leu14.组氨酸的合成不需要下列哪种物质:A.PRPP B.Glu C.Gln D.Asp15.合成嘌呤和嘧啶都需要的一种氨基酸是:A.Asp B.Gln C.Gly D.Asn16.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B、它的辅酶是NAD+或NADP+C、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反应D、它在生物体内活力很弱17.在尿素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产生:A.鸟氨酸 B.精氨酸 C.瓜氨酸 D.半胱氨酸18.在嘌呤和嘧啶的合成中,下列哪一个不是所需的氮源:A. 尿素B.谷氨酰胺C.甘氨酸D. 氨甲酰磷酸四、名词解释蛋白酶肽酶转氨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尿素循环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一碳单位五、简答题1.用反应式说明α-酮戊二酸是如何转变成谷氨酸的,有哪些酶和辅因子参与?2.什么是尿素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3.什么是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4.为什么说转氨基反应在氨基酸合成和降解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5、什么是联合脱氨基作用,为什么联合脱氨基作用是体内脱去氨基的主要方式?6、氨基酸脱氨基后的碳链如何进入柠檬酸循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1章 三角形 章末复习测试题(一)

第11章三角形章末复习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在如图中,正确画出AC边上高的是()A.B.C.D.2.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它的内角和增加()A.120°B.180°C.270°D.360°3.如图,∠A=70°,∠2=130°,则∠1=()A.130°B.120°C.140°D.110°4.如图,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BC=80°,∠ACB=60°,BE、CF相交于D,则∠CDE的度数是()A.110°B.70°C.80°D.75°5.如图,△ABC中,∠C=8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360°B.260°C.180°D.140°6.△ABC的三边长是a、b、c,且a>b>c,若b=8,c=3,则a的取值范围是()A.3<a<8 B.5<a<11 C.8<a<11 D.6<a<10 7.点P是△ABC内任意一点,则∠BPC与∠A的大小关系是()A.∠BPC<∠A B.∠BPC>∠A C.∠BPC=∠A D.无法确定8.如图,AE,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36°,∠C=76°,则∠DAE 的度数为()A.40°B.20°C.18°D.38°9.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米,OB=10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米.A.20 B.10 C.15 D.510.如图,在△ABC中,∠B=48°,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AEC等于()A.56°B.66°C.76°D.无法确定11.如图所示,∠1+∠2+∠3+∠4等于()A.180°B.360°C.240°D.540°12.如图,∠MAN=100°,点B、C是射线AM、AN上的动点,∠ACB的平分线和∠MBC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相交于点D,则∠BDC的大小()A.40°B.50°C.80°D.随点B、C的移动而变化二.填空题13.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比为2:3:5,则此三角形为角三角形.14.如图,把手机放在一个支架上面,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这是因为手机支架利用了三角形的性.15.如图,在△ABC中,∠A=40°,有一块直角三角板DEF的两条直角边DE、DF分别经过点B、C,若直角顶点D在三角形外部,则∠ABD+∠ACD的度数是度.16.在△ABC中,AB=14,AC=12,AD为中线,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17.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a、∠β分别是∠BAD、∠BCD的邻补角,且∠B+∠ADC=140°,则∠a+∠β=.18.如图,在△ABC中,∠A=64°,∠ABC和∠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和∠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得∠A2;∠A2BC和∠A2CD的平分线交于点A3,则∠A3=.三.解答题19.如图,已知△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AE⊥BC于E,若∠ADE=80°,∠EAC=20°,求∠B的度数.20.已知△ABC,(1)如图1,若D点是△ABC内任一点、求证:∠D=∠A+∠ABD+∠ACD.(2)若D点是△ABC外一点,位置如图2所示.猜想∠D、∠A、∠ABD、∠ACD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所满足的关系式.(不需要证明)(3)若D点是△ABC外一点,位置如图3所示、猜想∠D、∠A、∠ABD、∠ACD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1.如图,在△ACB中,∠ACB=90゜,CD⊥AB于D.(1)求证:∠ACD=∠B;(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E、F,求证:∠CEF=∠CFE.22.如图,已知△ABC中,∠B<∠C,AD平分∠BAC,E是线段AD(除去端点A、D)上一动点,EF⊥BC于点F.(1)若∠B=40°,∠DEF=10°,求∠C的度数.(2)当E在AD上移动时,∠B、∠C、∠DE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3.如图,在△ABC中,内角平分线BP和外角平分线CP相交于点P,根据下列条件求∠P的度数.(1)若∠ABC=50°,∠ACB=80°,则∠P=,若∠ABC+∠ACB=110°,则∠P=;(2)若∠BAC=90°,则∠P=;(3)从以上的计算中,你能发现∠P与∠BAC的关系是;(4)证明第(3)题中你所猜想的结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画出AC边上高就是过B作AC的垂线,故选:C.2.解: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可以得到增加一条边时,边数变为n+1,则内角和是(n﹣1)•180°,因而内角和增加:(n﹣1)•180°﹣(n﹣2)•180°=180°.故选:B.3.解:如图,∵∠2=130°,∵∠3=180°﹣∠2=180°﹣130°=50°,∴∠1=∠A+∠3=70°+50°=120°.故选:B.4.解:∵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BC=80°,∠ACB=60°,∴∠CBE=∠ABC=40°,∠FCB=∠ACB=30°,∴∠CDE=∠CBE+∠FCB=70°.故选:B.5.解:∵∠1、∠2是△CDE的外角,∴∠1=∠4+∠C,∠2=∠3+∠C,即∠1+∠2=∠C+(∠C+∠3+∠4)=80°+180°=260°.故选:B.6.解:∵a>b>c,b=8,c=3,∴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8<a<11.故选:C.7.解:连接BP并延长交AC于D,连接CP,∠BPC>∠BDC,∠BDC>∠A,因而∠BPC>∠A.故∠BPC与∠A的大小关系是∠BPC>∠A.故选:B.8.解:∵△ABC中已知∠B=36°,∠C=76,∴∠BAC=68°.∴∠BAD=∠DAC=34°,∴∠ADC=∠B+∠BAD=70°,∴∠DAE=20°.故选:B.9.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15﹣10<AB<15+10,即:5<AB<25,∴AB的值在5和25之间,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5米.故选:D.10.解:∵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EAC=∠DAC,∠ECA=∠ACF,∵∠DAC=∠B+∠2,∠ACF=∠B+∠1∴∠DAC+∠ACF=(∠B+∠2)+(∠B+∠1)=(∠B+∠B+∠1+∠2),∵∠B=48°(已知),∠B+∠1+∠2=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DAC+∠ACF=114°∴∠AEC=180°﹣(∠DAC+∠ACF)=66°.故选:B.11.解:∵∠1+∠2+∠5=360°,∠3+∠6+∠4=360°,∴∠1+∠2+∠3+∠4+∠5+∠6=720°,又∵∠5+∠6=180°,∴∠1+∠2+∠3+∠4=720°﹣180°=540°.故选:D.12.解:∵CD平分∠ACB,BE平分∠MBC,∴∠ACB=2∠DCB,∠MBC=2∠CBE,∵∠MBC=2∠CBE=∠A+∠ACB,∠CBE=∠D+∠DCB,∴2∠CBE=∠D+∠DCB,∴∠MBC=2∠D+∠ACB,∴2∠D+∠ACB=∠A+∠ACB,∴∠A=2∠D,∵∠A=100°,∴∠D=50°.故选:B.二.填空题(共6小题)13.解:∵∠A+∠B+∠C=180°,∠B:∠C:∠A=2:3:5,∴∠A=×180°=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14.解:三角形的支架很牢固,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稳定.15.解:在△ABC中,∠A+∠ABC+∠ACB=180°,∠A=40°∴∠ABC+∠ACB=180°﹣40°=140°在△BCD中,∠D+∠BCD+∠CBD=180°∴∠BCD+∠CBD=180°﹣∠D在△DEF中,∠D+∠E+∠F=180°∴∠E+∠F=180°﹣∠D∴∠CBD+∠BCD=∠E+∠F=90°∴∠ABD+∠ACD=∠ABC+∠CBD+∠ACB+∠BCD=140°+90°=230°.故答案为:230.16.解:∵AD为中线,∴BD=DC,∴(AB+BD+AD)﹣(AC+AD+CD)=AB+BD+AD﹣AC﹣AD﹣CD=AB﹣AC=2,故答案为:2.17.解:∵∠B+∠D+∠DAB+∠BCD=360°,∠B+∠ADC=140°,∴∠DAB+∠BCD=360°﹣140°=220°,∵∠a+∠β+∠DAB+∠BCD=360°,∴∠a+∠β=360°﹣220°=140°.故答案为:140°.18.解:∵A1B平分∠ABC,A1C平分∠ACD,∴∠A1BC=∠ABC,∠A1CA=∠ACD,∵∠A1CD=∠A1+∠A1BC,即∠ACD=∠A1+∠ABC,∴∠A1=(∠ACD﹣∠ABC),∵∠A+∠ABC=∠ACD,∴∠A=∠ACD﹣∠ABC,∴∠A1=∠A,∴∠A1=×64°=32°,∵∠A1=∠A,∠A2=∠A1=∠A,∴∠A3=∠A2=∠A=×64°=8°.故答案为:8°.三.解答题(共5小题)19.解:∵AE⊥BC,∠EAC=20°,∴∠C=70°,∴∠BAC+∠B=110°.∵∠ADE=∠B+∠BAD=(∠BAC+∠B)+∠B,∴∠B=50°.20.解:(1)证明:延长BD交AC于点E.∵∠BDC是△CDE的外角,∴∠BDC=∠2+∠CED,∵∠CED是△ABE的外角,∴∠CED=∠A+∠1.∴∠BDC=∠A+∠1+∠2.即∠D=∠A+∠ABD+∠ACD.(2)∵∠D+∠A+∠ABD+∠ACD=∠A+∠ABC+∠ACB+∠D+∠DBC+∠DCB,即∠D+∠A+∠ABD+∠ACD=180°+180°=360°,∠A+∠ABC+∠ACB=180°,∠D+∠DBC+∠DCB=180°,∴∠D+∠A+∠ABD+∠ACD=360°.(3)证明:令BD、AC交于点E,∵∠AED是△ABE的外角,∴∠AED=∠1+∠A,∵∠AED是△CDE的外角,∴∠AED=∠D+∠2.∴∠A+∠1=∠D+∠2即∠D+∠ACD=∠A+∠ABD.21.证明:(1)∵∠ACB=90゜,CD⊥AB于D,∴∠ACD+∠BCD=90°,∠B+∠BCD=90°,∴∠ACD=∠B;(2)在Rt△AFC中,∠CFA=90°﹣∠CAF,同理在Rt△AED中,∠AED=90°﹣∠DAE.又∵AF平分∠CAB,∴∠CAF=∠DAE,∴∠AED=∠CFE,又∵∠CEF=∠AED,∴∠CEF=∠CFE.22.解:(1)∵EF⊥BC,∠DEF=10°,∴∠EDF=80°,∵∠B=40°∴∠BAD=∠EDF﹣∠B=80°﹣40°=40,∵AD平分∠BAC,∴∠BAC=80°,∴∠C=180°﹣40°﹣80°=60°;(2)∵EF⊥BC,∴∠EDF=90°﹣∠DEF,∵∠EDF=∠B+∠BAD,∴∠BAD=90°﹣∠DEF﹣∠B,∵AD平分∠BAC,∴∠BAC=2∠BAD=180°﹣2∠DEF﹣2∠B,∴∠B+180°﹣2∠DEF﹣2∠B+∠C=180°,∴∠C﹣∠B=2∠DEF.23.(1)解:∵∠ACB=80°,∴∠ACD=180°﹣80°=100°,∵BP、CP分别为∠ABC、∠ACD的平分线,∴∠PBC=∠ABC=×50°=25°,∠PCD=∠ACD=×100°=50°,在△PCD中,∠PBC+∠P=∠PCD,即25°+∠P=50°,解得∠P=25°;∵∠ABC+∠ACB=110°,∴∠A=180°﹣110°=70°,∵BP、CP分别为∠ABC、∠ACD的平分线,∴∠PBC=∠ABC,∠PCD=∠AC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CD=∠A+∠ABC,∠PCD=∠PBC+∠P,∴∠A+∠ABC=2(∠PBC+∠P)=2∠PBC+2∠P,∴∠A=2∠P,∠P=∠A=×70°=35°;(2)解:∵BP、CP分别为∠ABC、∠ACD的平分线,∴∠PBC=∠ABC,∠PCD=∠AC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CD=∠A+∠ABC,∠PCD=∠PBC+∠P,∴∠BAC+∠ABC=2(∠PBC+∠P)=2∠PBC+2∠P,∴∠BAC=2∠P,∠P=∠BAC,∵∠BAC=90°,∴∠P=45°;(3)由计算可知,∠P=∠A;(4)证明:∵BP、CP分别为∠ABC、∠ACD的平分线,∴∠PBC=∠ABC,∠PCD=∠AC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CD=∠A+∠ABC,∠PCD=∠PBC+∠P,∴∠BAC+∠ABC=2(∠PBC+∠P)=2∠PBC+2∠P,∴∠BAC=2∠P,∠P=∠BAC.故答案为:(1)25°,35°;(2)45°;(3)∠P=∠A.。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十一章 三角形 章末复习 (一) 三角形

13.一张△ABC纸片,点M,N分别是AB,AC上的点, 若沿直线MN折叠后,点A落在AC边的下面A′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1,∠2,∠A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C ) A.∠1=∠2+∠A B.∠1=2∠2+∠A C.∠1=∠2+2∠A D.∠1=2∠2+2∠A
14.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 交BC于点D,DE∥AB,交AC于点E,则∠ADE的大小是4_0_°_.
19.(内江中考)问题引入:
(1)如图①,在△ABC 中,点 O 是∠ABC 和∠ACB 平分线的交点,
若∠A=α,则∠BOC=_9_0_°__+__12_ (α用α表示);如图②,∠CBO=13 ∠ABC, ∠BCO=13 ∠ACB,∠A=α,则∠BOC=_1_2_0_°__+__13__α_ (用α表示);
3.(自贡中考)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第三边长为整数,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C) A.7 B.8 C.9 D.10
4.(绥化中考)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2a-1,4. 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1_<_a_<_4____.
5.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D与中线CE相交于点O.有下列两个结论: ①BO是△CBE的角平分线;②CO是△CBD的中线.其中( ) A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都正确 D.①和②都不正确
拓展研究:
(2)如图③,∠CBO=13 ∠DBC,∠BCO=13 ∠ECB,∠A=α, 猜想∠BOC=_1_2_0_°__-__13__α____ (用α表示),并说明理由;
(3)BO,CO 分别是△ABC 的外角∠DBC,∠ECB 的 n 等分线,
它们交于点 O,∠(Cn-BO1=)n1·∠18D0°BC-,α∠BCO=n1 ∠ECB,∠A=α,
2020-2021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实验复习

G/N
度h/m
离s/m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0.4 80%
五、探究斜面机械效率
例4、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表
(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匀___速__直__线__运动. (2)根据图中测力计示数,可知第2次实验的拉力是__1_._1__N,总 功是_0_._9_9__J,机械效率为_6_0_._6__%. (3)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摩__擦__力__越大, 机械效率越小. (4)第2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0_._4_3__N.
示数 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大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一)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1.按图组装定滑轮.在它的左侧挂上钩码,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 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把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例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质量和 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为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把杠杆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图
甲所示位置,此时杠杆 是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选填“左”或“右”);
测力计示数F/N
2
3
结论:使用单个动滑轮最多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基础知识复习1公式,单位换算,基本应用

基础知识第11章.多采的物质世界一.宇宙的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原子的直径大约为m)3.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1).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物质---分子----原子(1)原子核:(质子.中子)(2) 电子:二.质量: 1.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属性)m (2).单位:千克(kg)2.质量的测量:(固体.液体)3.天平的使用:(方法:两个放.调母看针.左物右砝)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特性)(2).公式:ρ=m/V.(3).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以凹形底部为准)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天平---质量.量筒---体积.(2) 液体---先总后剩.五.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的应用: (1)已知. m. ρ求v.(2)已知. V. ρ求m.已知. V. m求ρ.鉴别物质第12章. 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概念:(位置的变化)2.参照物: (1).概念:(常选地面)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概念:(运动的快慢)(2).公式: v=s/t(3).单位: m/s2.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运动快慢不变.3.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运动快慢变化.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1).单位换算:km m dm cm mm(10进位)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2).测量方法:(认.看.记)3.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钟表(2)单位换算:1h=3600s4.误差: (1).原因:(方法不当)(2).减少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3.力的示意图: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五.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不需要)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3.惯性: (1).定义:(属性----只跟质量有关)(2).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条件:(一个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条直线)第13章. 力和机械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1).概念:(接触力) 2.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二. 重力: 1.重力的由来: (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非接触力) 2.重力的大小:(1).公式:G=mg(g=9.8N/kg)3.重力的方向: (1).竖直向下.4.重心: (1).概念.(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三.摩擦力: 1.概念: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第11章 反比例函数-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梳理+重难点讲解+过关演练)

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章反比例函数考点梳理考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y=(k为常数,且k≠0)叫做反比例函数.【点拨】(1)函数y=kx-1或xy=k都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0.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且k≠0)的图象是.(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无限接近,但永不与相交.(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三象限第二、四象限一象限,再结合每个象限内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来比较,解决这种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是画出草图,标上各点,再比较大小.3.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可用待定系数法.由于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已知一组对应值即可.(2)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①设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①把已知的一组对应值代入函数表达式,建立方程;①解方程求得待定系数的值.4.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如图,设点P(x,y)是反比例函数y=kx图象上任一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A,则①OP A的面积=12OA·P A=12|xy|=12|k|,这就是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点拨】根据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求k值时,要根据双曲线所在的象限正确确定k的符号.考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1)求函数解析式一般先通过一个已知点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由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出另一个交点的坐标,再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解方程(组)即可.(2)求交点坐标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联立成方程组求解即可;对于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其均关于原点对称,只要知道一个交点的坐标,就可以求出其关于原点对称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3)求面积①当有一边在坐标轴上时,通常将坐标轴上的边作为底边,再利用点的坐标求得底边上的高,然后利用面积公式求解;①当两边均不在坐标轴上时,一般可采用割补法将其转化为一边在坐标轴上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和或差来求解.此外,求面积时要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即用“坐标”求“线段”,用“线段”求“坐标”.(4)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这也是关键一步,一般地,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有两种思路:(1)题目中明确指出变量间存在反比例函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题目中未指出变量间存在反比例函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基本数量关系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反比例函数模型建立后,进一步地可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问题.重难点讲解考点一正确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k值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方法指导:因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k≠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确定了k的值,也就确定了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因而只需给出一组x,y的值或图象上一点的坐标,代入y=kx(k≠0)中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另外,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kx(k≠0)也可以变形为k=xy(k≠0),所以要求的k值就等于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积.进一步理解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是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所得的矩形面积为|k|.经典例题1 (2020•安徽滁州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kx(x>0)经过矩形ABOC的对角线OA的中点M,已知矩形ABOC的面积为16,则k的值为()A.2B.4C.6D.8【解析】设A(a,b),则ab=16,∵点M是OA的中点,∴M(12a,12b),∵反比例函数y=kx(x>0)经过点M,∴k=12a﹒12b=14ab=14×16=4.【答案】B考点二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方法指导:这类问题常有以下四种主要题型:(1)利用k值与图象的位置关系,综合确定系数符号或图象位置.解题策略:分k>0和k<0两种情况考虑.(2)已知直线与双曲线的表达式求交点坐标.解题策略:联立直线与双曲线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求解.(3)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与双曲线的表达式.解题策略:待定系数法.(4)应用函数图象的性质比较一次函数值与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解题策略:看图象,以两个图象的交点为界,图象在上方的函数值比图象在下方的要大.经典例题2 (2020•黑龙江大庆模拟)如图,一次函数y=-x+5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x(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1,n)和B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与点B坐标;(2)求△AOB的面积.【解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点A坐标即可解决问题.(2)构建方程组求出交点B坐标,直线y=-x +5交y轴于E(0,5),根据S△AOB=S△OBE-S△AOE计算即可.解:(1)∵A(1,n)在直线y=-x+5上,∴n=-1+5=4,∴A(1,4),把A(1,4)代入y=kx得到k=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2)由45y xy x ⎧=⎪⎨⎪=-+⎩,,解得14x y =⎧⎨=⎩,或41x y =⎧⎨=⎩,, ∴B (4,1),直线y =-x +5交y 轴于E (0,5), ∴S △AOB =S △OBE -S △AOE =12×5×4-12×5×1=7.5.考点三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方法指导: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应抽象概括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能把实际问题反映在函数的图象上,结合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即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一般地,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有以下两种常用方法:(1)待定系数法:若题目提供的信息中明确此函数为反比例函数,则可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kx(k ≠0),然后求出k 的值即可.(2)列方程法:若题目信息中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列出关于函数(y )和自变量(x )的方程,进而解出函数,得到函数解析式.经典例题3 (2020·江西模拟)小明家饮水机中原有水的温度为20℃,通电开机后,饮水机自动开始加热[此过程中水温y (℃)与开机时间x (分)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当加热到100℃时自动停止加热,随后水温开始下降[此过程中水温y (℃)与开机时间x (分)成反比例关系],当水温降至20℃时,饮水机又自动开始加热…,重复上述程序(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当0≤x ≤10时,求水温y (℃)与开机时间x (分)的函数关系式; (2)求图中t 的值;(3)若小明在通电开机后即外出散步,请你预测小明散步57分钟回到家时,饮水机内的温度约为多少℃?解:(1)当0≤x≤10时,设水温y(℃)与开机时间x(分)的函数关系为y=kx+b,依据题意,得2010100 bk b⎧⎨⎩=,+=,解得820kb⎧⎨⎩=,=,故此函数解析式为y=8x+20.(2)在水温下降过程中,设水温y(℃)与开机时间x(分)的函数关系式为y=mx,依据题意,得100=10m,即m=1000,故y=1000x,当y=20时,20=1000t,解得t=50.(3)∵57-50=7<10,∴当x=7时,y=8×7+20=76.答:小明散步57分钟回到家时,饮水机内的温度约为76℃.过关演练1.(2020·河南一模)已知点A(2,a),B(-3,b)都在双曲线y=-6x上,则()A.a<b<0B.a<0<b C.b<a<0 D.b<0<a2.(2020•山东德州中考)函数y=kx和y=-kx+2(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A B C D 3.(2020•贵州黔西南州中考)如图,在菱形ABOC中,AB=2,①A=60°,菱形的一个顶点C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A .y =-x B .y =-x C .y =-3xD .y =x4.(2020·湖南长沙模拟)若点A (3,4)是反比例函数y =kx图象上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象分別位于二、四象限 B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C .点(2,-6)在函数图象上 D .当y ≤4时,x ≥3 5.(2020·安徽合肥模拟)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 =kx和y =-kx +3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A B C D6.(2020·安徽合肥一模)如图,若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象经过点(-12,4),点A 为图象上任意一点,点B 在x 轴负半轴上,连接AO ,AB ,当AB =OA 时,①AOB 的面积为( )A .1B .2C .4D .无法确定7. (2020•湖北孝感中考)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蓄电池时,电流I (单位:A)与电阻R (单位: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A.I=24RB.I=36RC.I=48RD.I=64R8. (2020•湖南长沙中考)2019年10月,《长沙晚报》对外发布长沙高铁西站设计方案.该方案以“三湘四水,杜娟花开”为设计理念,塑造出“杜娟花开”的美丽姿态.该高铁站建设初期需要运送大量土石方.某运输公司承担了运送总量为106m3土石方的任务,该运输公司平均运送土石方的速度v(单位:m3/天)与完成运送任务所需时间t(单位: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A.v=610tB.v=106t C.v=6110t2D.v=106t29.(2020·河北一模)已知反比例函数y=mx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相交于点A(4,1),B(a,2)两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C,点D在x轴上,其坐标为(1,0),则①ACD的面积为()A.12B.9C.6D.510.(2020·广东广州一模)如图所示,已知A(13,y1),B(3,y2)为反比例函数y=1x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x,0)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的坐标是()A.(13,0) B.(43,0) C.(23,0) D.(103,0)11.(2020·湖北十堰一模)已知反比例函数y=24kx+(k是常数,且k≠-2)的图象有一支在第二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12.(2020•江苏无锡模拟)如果反比例函数y=3ax-(a是常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13.(2020•山东滨州中考)若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与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纵坐标是2,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4.(2020•四川甘孜州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 x的图象交于A,B两点,若点P是第一象限内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且①ABP的面积是①AOB的面积的2倍,则点P的横坐标为.15.(2020·安徽阜阳模拟)如图,菱形ABCD的顶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1,4,BD①x轴,双曲线y=5 x (x>0)经过A,B两点,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16.(2020•山东青岛)如图所示,点A是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上一点,过点A作AB⊥y轴于点B,点P在x轴上,若△ABP的面积是2,则k=.17.(2020•浙江台州中考)小明同学训练某种运算技能,每次训练完成相同数量的题目,各次训练题目难度相当.当训练次数不超过15次时,完成一次训练所需要的时间y(单位:秒)与训练次数x(单位:次)之间满足如图所示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完成第3次训练所需时间为400秒.(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x的值为6,8,10时,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y1,y2,y3,比较(y1-y2)与(y2-y3)的大小:y1-y2y2-y3.18.(2020•山东济宁中考)在①ABC中,BC边的长为x,BC边上的高为y,①ABC的面积为2.(1)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x的取值范围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图象;(3)将直线y=-x+3向上平移a(a>0)个单位长度后与上述函数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请求出此时a的值.19.(2020·安徽合肥三模)如图,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交于点A(-3,m),与x轴交于点B(-2,0).(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若直线y=3与直线AB交于点C,与双曲线交于点D,求CD的长;(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x+b<kx<3的解集.20.(2020·浙江金华模拟)如图,一次函数y1=-x+4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kx(k为常数,且k≠0)的图象交于A(1,a),B两点,与y轴和x轴分别交于C,D两点,AM①y轴,BN①x轴,垂足分别为M,N两点,且AM与BN交于点E.(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的坐标;(2)直接写出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第一象限且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求①OAB与①ABE的面积的比.21.(2020•四川成都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反比例函数y=mx(x>0)的图象经过点A(3,4),过点A的直线y=kx+b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若①AOB的面积为①BOC的面积的2倍,求此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2.(2020•山东聊城中考)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与直线y=ax+b相交于点A(-2,3),B(1,m).(1)求出直线y=ax+b的表达式;(2)在x轴上有一点P使得①P AB的面积为18,求出点P的坐标.23.(2020·江西南昌模拟)制作某种金属工具要进行材料煅烧和锻造两个工序,即需要将材料烧到800①,然后停止煅烧进行锻造操作,经过8min时,材料温度降为600①.煅烧时温度y(①)与时间x(min)成一次函数关系;锻造时,温度y(①)与时间x(min)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已知该材料初始温度是26①.(1)分别求出材料煅烧和锻造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且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温度低于400①时,须停止操作,那么锻造的操作时间有多长?参考答案考点梳理考点一 1.kx2. (1)双曲线 (2)坐标轴 坐标轴 (3)减小 增大 中心 过关演练1. B 【解析】①双曲线y =6x,k =-6<0,①双曲线在第二、四象限,①2>0,-3<0,①点A (2,a )在第四象限,点B (-3,b )在第二象限,①a <0<b .2. D 【解析】在函数y =k x 和y =-kx +2(k ≠0)中,当k >0时,函数y =k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函数y =-kx +2的图象在第一、二、四象限,故选项A 、B 错误,选项D 正确;当k <0时,函数y =k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函数y =-kx +2的图象在第一、二、三象限,故选项C 错误.3. B 【解析】①在菱形ABOC 中,①A =60°,菱形边长为2,①OC =2,①COB =60°,①点C 的坐标为(-1,,①顶点C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1k,得k y =-x .4. B 【解析】①点A (3,4)是反比例函数y =kx图象上一点,①k =xy =3×4=12,①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12x.①k =12>0,①此函数的图象位于一、三象限,故选项A 错误;①k =12>0,①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B 正确;①2×(-6)=-12≠12,①点(2,-6)不在此函数的图象上,故选项C 错误;当y ≤4时,即y =12x≤4,解得x <0或x ≥3,故选项D 错误. 5. D 【解析】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得函数y =kx(k 为常数,k ≠0)中k >0,根据一次函数图象可得-k >0,则k <0,故选项A 错误;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得函数y =kx(k 为常数,k ≠0)中k >0,根据一次函数图象可得-k >0,则k <0,故选项B 错误;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得函数y =kx(k 为常数,k ≠0)中k <0,根据一次函数图象可得-k <0,则k >0,故选项C 错误;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得函数y =kx(k 为常数,k ≠0)中k >0,根据一次函数图象可得-k <0,则k >0,故选项D 正确.6. B 【解析】①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象经过点(-12,4),①k =-12×4=-2,过A 点作AC ①OB于点C,①①ACO的面积为12×2=1,①AO=AB,①OC=BC,①S①AOB=2S①AOC=2.7. C 【解析】设I=kR,把(8,6)代入得:k=8×6=48,故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I=48R.8. A 【解析】①运送土石方总量=平均运送土石方的速度v×完成运送任务所需时间t,①106=vt,①v=6 10t.9. D 【解析】①点A(4,1)在反比例函数y=mx上,①m=xy=4×1=4,①y=4x.把B(a,2)代入y=4x得2=4a,①a=2,①B(2,2).①把A(4,1),B(2,2)代入y=kx+b.①1422k bk b⎧⎨⎩=+,=+,解得123kb⎧⎪⎨⎪⎩=-,=,①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2x+3,①点C在直线y=12x+3上,①当x=0时,y=3,①C(0,3).过A作AE①x轴于点E.①S①ACD=S梯形AEOC-S①COD-S①DEA=(13)42+⨯-12×1×3-12×1×3=5.10. D 【解析】把A(13,y1),B(3,y2)代入反比例函数y=1x得y1=3,y2=13,①A(13,3),B(3,13).连接AB,在①ABP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AP-BP|<AB,①延长AB交x轴于P′,当P在P′点时,P A-PB=AB,即此时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ax+b(a≠0),把点A,B的坐标代入得133133a ba b⎧⎪⎪⎨⎪⎪⎩=+,=+,解得1103ab⎧⎪⎨⎪⎩=-,=,①直线AB的解析式是y=-x+103,当y=0时,x=103,即P(103,0).11. k<-2 【解析】①反比例函数y=24kx+的图象有一支在第二象限,①2k+4<0,解得k<-2.12. a>3 【解析】∵反比例函数y=3ax-(a是常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a-3>0,∴a>3.13. y=2x【解析】当y=2时,即y=2x=2,解得x=1,故该点的坐标为(1,2),将(1,2)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y=kx,解得k=2,故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4. 2【解析】①当点P在AB下方时作AB的平行线l,使点O到直线AB和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则①ABP的面积是①AOB的面积的2倍,直线AB与x轴交点的坐标为(-1,0),则直线l与x轴交点的坐标C(1,0),设直线l的表达式为y=x+b,将点C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b=-1,故直线l的表达式为y=x-1①,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2x①,联立①①并解得x=2或-1(舍去);①当点P在AB上方时,同理可得,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y=x+3①,联立①①并解得x舍去负值).15. 452【解析】连接AC,与BD交于点M,①菱形对角线BD①x轴,①AC①BD,①点A,B横坐标分别为1和4,双曲线y=5x(x>0)经过A,B两点,①AM=5-54=154,BM=4-1=3,①AC=152,BD=6,①菱形ABCD的面积12AC·BD=452.16. -4 【解析】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AOB的面积=△ABP的面积=2,△AOB的面积=12|k|,∴12|k|=2,∴k=±4;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二象限,∴k<0.∴k=-4.17. 解:(1)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把(3,400)代入y=kx得,400=3k,解得k=1200,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200x;(2)>提示:把x=6,8,10分别代入y=1200x得,y1=12006=200,y2=12008=150,y3=120010=120,①y1-y2=200-150=50,y2-y3=150-120=30,①50>30,①y1-y2>y2-y3.18. 解:(1)y=4xx>0 提示:①在①ABC中,BC边的长为x,BC边上的高为y,①ABC的面积为2,①12xy=2,①xy=4,①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y=4x,x的取值范围为x>0.(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图象如图所示;(3)将直线y =-x +3向上平移a (a >0)个单位长度后解析式为y =-x +3+a ,解34y x a y x =-++⎧⎪⎨=⎪⎩,, 整理得,x 2-(3+a )x +4=0,①平移后的直线与上述函数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①①=(3+a )2-16=0,解得a =1,a =-7(不合题意舍去),故此时a 的值为1.19. 解:(1)由点B (-2,0)在一次函数y =-x +b 上,得b =-2,①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x -2;由点A (-3,m )在y =-x -2上,得m =1,①A (-3,1),把A (-3,1)代入数y =kx(x <0)得k =-3,①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3x. (2)y =3,即y C =y D =3,当y C =3时,-x C -2=3,解得x C =-5,当y D =3时,3=-3Dx ,解得x D =-1,①CD =x D -x C =-1-(-5)=4. (3)不等式-x +b <kx<3的解集为-3<x <-1. 20. 解:(1)当x =1时,a =-x +4=3,①点A 的坐标为(1,3).将点A (1,3)代入y =kx中,①k =1×3=3,①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3x ,联立34y xy x ⎧⎪⎨⎪⎩=,=-+,解得13x y ⎧⎨⎩=,=,或31x y ⎧⎨⎩=,=, ①B (3,1). (2)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第一象限且y 1<y 2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0<x <1或x >3. (3)①A (1,3),B (3,1),①E (3,3),AE =2,BE =2,①S ①ABE =12×2×2=2,①S ①OAB =S 四边形ONEM -S ①ABE -S ①AOM -S ①BON =3×3-2-12×3×1-12×3×1=4,①①OAB 与①ABE 的面积的比是4①2=2①1.21. 解:(1)①反比例函数y=mx(x>0)的图象经过点A(3,4),①k=3×4=12,①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12x;(2)①直线y=kx+b过点A,①3k+b=4,①过点A的直线y=kx+b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①B(-b k ,0),C(0,b),①①AOB的面积为①BOC的面积的2倍,①12×4×|-bk|=2×12×|-bk|×|b|,①b=±2,当b=2时,k=23,当b=-2时,k=2,①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23x+2,y=2x-2.22. 解:(1)将点A(-2,3)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y=kx,解得k=-2×3=-6,故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6x,将点B的坐标代入上式,解得m=-6,故点B(1,-6),将点A,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得326=a ba b=-+⎧⎨-+⎩,,解得3=3ab=-⎧⎨-⎩,,故直线的表达式为y=-3x-3;(2)设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E,当y=0时,x=-1,故点E(-1,0),分别过点A,B作x轴的垂线AC,BD,垂足分别为C,D,则S①P AB=12PE•CA+12PE•BD=32PE+62PE=92PE=18,解得PE=4,故点P的坐标为(3,0)或(-5,0).23. 解:(1)材料锻造时,设y=kx(k≠0),由题意得600=8k,解得k=4800,当y=800时,4800x=800,解得x=6,①点B的坐标为(6,800).材料煅烧时,设y=ax+26(a≠0),由题意得800=6a+26,解得a=129,①材料煅烧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29x+26(0≤x≤6).4800÷26=184.6,①锻造操作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4800x(6<x<184.6).(2)把y=400代入y=4800x,得x=12,12-6=6(分).答:锻造的操作时间为6分钟.。
11 第11章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复习材料+自测题

第 11 章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了解花粉的构造、主要成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掌握被子植物中存在的两种自交不亲和性及其特点, 了解克服不亲和的方法;了解胚和胚乳的发育,以及种子中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熟悉果实的生长模式、单性结实 现象和果实成熟时的变化;掌握种子和芽的休眠并了解其调控方法; 熟悉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引起衰老的 原因、影响衰老的因素;掌握器官脱落的细胞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并了解影响脱落的内外因素及调控方法。
二、本章知识要点果实的生长模式主要有单“ S ”形生长曲线和双“ S ”形生长曲线两类。
果实的细胞数目和细胞大小是决 定果实大小的主要因子,尤其是后者。
许多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发生以下变化:呼吸跃变、淀粉水解成蔗糖、葡萄糖、 果糖等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减少,糖酸比上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 等胞壁水解酶活性上升,果实软化;形 成微量挥发性物质,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单宁等物质转化,涩味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等增 加。
使果实表现出特有的色、香、味。
休眠是生理或环境因素引起植物生长暂时停止的现象,种子休眠主要是由于胚未成熟、种 ( 果 ) 皮的限制以 及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引起的。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有:机械破损、浸泡冲洗、层积、药剂、激素、光照和 X 射线 等处理。
种子活力是指种子萌发速度、生长能力和对逆境的适应性;种子老化是指种子活力的自然衰退;种子劣变则是 指种子生理机能的恶化。
正常性种子通常在干燥低温下可以长期贮藏,而顽拗性种子在贮藏中忌干燥和低温。
存在 这种区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前者含有较多的 LEA 蛋白,而后者较少。
许多植物或其器官以芽休眠的形式渡过不良条件。
短日照、 ABA 等对芽休眠有促进作用。
GA 能有效地解 除芽休眠,而青鲜素等能防止芽萌发。
衰老是植物发育的组成部分,是植物在自然死亡之前的一系列恶化过程。
它可以在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整体 水平上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合作探究:
y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2,2), (0,2),(2,2),(4,2),依次连接各点,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1 -1 0 1 x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2,3),(-2,2), (-2,0),(-2,-2),依次连接各点,从中你 发现了什么?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
四、巩固练习:
11.如图,这是某市部分简图,请以火车站为坐标原点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分别写出各地的坐标。
y
体育场 宾馆 1 文化宫 O -1火车站 1 -1 医院 超市 市场
x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复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必做题: 书本上第17页A组第1,5题 选做题: 书本上第18页B组第 1 题. 家庭作业:基训同步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
三、合作探究:
y 7 3.方格纸上B、A两点, 6 5 如图所示,若以B点 A 4 3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 2 标系,则A点坐标为 1 B (3,4),若以A点 -6 -5 -4 -3 -2 -1 -1 1 2 3 4 5 6 x -2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 -3 -4 系,则B点坐标 -5 -6 为 (-3,-4) 。 -7
三、合作探究:
1.知识框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 角坐标系内点的关系 象限与象限内点的符号 特殊位置点的坐标 坐标系的应用
用坐标表示 点的位置
图形在7) 1.指出图中点A,B,C, 7•F (-6,5) 6 D,E,F,G,H,O各在哪 •B 5 •A(3,5) 4 一象限或坐标轴,并写 3 2 (-5,0) 1 (0,0) 出各点的坐标。 (5,0) O •H •E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x -1 -2 -3 注意: -4•G (0,-4)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 -5 •C (5,-7) 于任何象限。 (-2,-5) -6 -7 •D
.
.
四、巩固练习:
二 象限,若点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在第___
P(m,n)在第四象限,则点Q(n,m)在第___ 二象限.
2.电影票上”4排5号”记作(4,5),则5排4号记作 ____. (5,4)
3.已知点P在第二象限,且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
(-3,2) 距离是3,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
第11章 复习(1)
一、复习目标:
1.掌握11章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 2.能在现实情境中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在此坐 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 出它的坐标,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知识点回顾:
1.什么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特征是什么? 坐标轴上的点属于哪个象限? 3.平行于x(或y)轴上的点有什么特征?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什么一一对应?
4.若点P(m+3,m-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 则m=___. 1 5.若点M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且点M到x轴 的距离是2,则点M的坐标是_____.
四、巩固练习:
6.若点M(3m-9,1-m)是第三象限的整数点, (-3,-1) 则M的坐标是____. 二 7.对于任意实数n,点p(n,n-1)一定不在第____ 象限. 3 8.直线m平行于x轴,且过点(-2,3)和(5,y),则y=___. 9.已知点P的坐标(2-a,3a+6),且点P到两坐标轴 (3,3)或(6,-6) 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 10.已知点P(-8,6),它到x轴的距离是___, 6 到y轴的 8 距离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