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
【推荐下载】高三语文同步练习:逍遥游同步练习及答案

[键入文字]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野生的马。 (3)腹犹果然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 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春天和秋天。 (5)众人匹之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很多人。 (6)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 (7)神人无功
4
[键入文字]
(11)翱翔蓬蒿之间 (12)以游无穷者 6.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是________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________篇,包 括内篇________篇、外篇________篇、杂篇________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所著。在政 治上,庄子主张_______________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7.名句填空。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自视也,亦若此 矣。 (3)故曰: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 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 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 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
《逍遥游》练习题及答案

《逍遥游》练习题及答案《逍遥游》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 北冥(míng) 尘埃(āi) 坳堂(āo) 抟扶摇而上(chuán)B. 鲲鹏(kūn) 夭阏(yān) 蓬蒿(hāo) 学鸠(jiū)C. 晦朔(shu) 泠然(líng) 宿舂粮(chōng) 决起(jué)D. 蟪蛄(huì) 榆枋(fāng) 蜩与学鸠(tiáo) 数然(shuó)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B. 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C. 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D. 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3. 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 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名为鲲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 以五百岁为春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二、简答题6. 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任意变化遨游,给人展示出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
作者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练习题和答案

《逍遥游》课堂检测题一、文学常识1.《庄子》又称:,是所著。
庄周,(时期)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人,)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并称为“老庄”。
2. 晦:( )3. 朔:()4. 望:()二、通假现象三、文言句式1. 南冥者,天池也。
()2. 《齐谐》者,志怪者也。
()3. 莫之夭阏者。
()4. 之二虫又何知!()5. 奚以知其然也?()6. 彼且奚适也?()7. 彼且恶乎待哉?()规律小结:四、古今异义词1. 虽然..匹之古义:..,犹有未树也。
古义: 2. 众人3. 腹犹果然..古义: 4. 之二虫.又何知古义:5. 穷发.之北古义:6. 小年..古义:..不及大年7. 野马..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也,尘埃也。
古义: 8. 海运五、翻译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美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逍遥游》+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逍遥游》同步练习一、基础检测1、下列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坳(ào)堂蟪(huì)迁徙(xǐ)斥鴳(àn)B北冥(mínɡ)夭阏(yū)榆枋(fānɡ)翱(áo)翔C晦朔(shuò)抟(tuán)数数(shù)然蓬蒿(hāo)D 泠(línɡ)然蜩(tiáo)舂(chōnɡ)米决(xuè)起而飞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抟.扶摇而上者抟:环旋着往上飞B然后图南..图南:计划向南飞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气息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与例句中加点字词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 《齐谐》者,志怪.者也B不过数仞而下.C水.击三千里D而征.一国者4、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虽然..,犹有未树也C 众人....匹之 D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5、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南冥者,天池也A 奚以知其然也?B《齐谐》者,志怪者也。
C 之二虫又何知!D彼且奚适也?6、翻译下列句子。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二、阅读提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庖丁解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第6课 逍遥游》课堂同步练习、课后作业(含答案)

《第6课逍遥游》课堂同步练习(时间:45分钟总分:27分)一、语言文字积累(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
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________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诣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________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
在戏曲表演过程中,________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________的审美效应。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淹没揣测五光十色荡气回肠B.湮没揣测五颜六色荡气回肠C.湮没揣摩五颜六色勾魂摄魄D.淹没揣摩五光十色勾魂摄魄答案 D解析第一空,“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或浸没,也比喻声音等的“盖过”。
“湮没”则主要用来表示人的名声或事迹的埋没或者事物的埋没。
从常见用例看,用来指文化领域的人或事多些。
根据语境“喧嚣”,这里应该用“淹没”。
第二空,“揣测”和“揣摩”是近义词,都有猜想的意思。
“揣测”根据不足的证据推测。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仔细推想探求。
根据语境,应选用“揣摩”。
第三空,“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前者强调颜色多,而后者指颜色鲜艳,式样繁多。
高中语文课课通 逍遥游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6 逍遥游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鲲鹏(kūn)抟扶摇(chuán)坳堂(āo)B.夭阏(â)蜩鸠(tiáo)决起(juã)榆枋(fānɡ)C.舂粮(chōnɡ)朝菌(cháo)蟪蛄(huì)大椿(chūn)D.斥(yàn)蓬蒿(hāo)泠然(línɡ)数数然(shuó)2.与“《齐谐》者,志怪者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野马也,尘埃也。
3.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奚以不知其然也。
4.选出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5.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
B.之二虫又何知?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C.此小大之辩也。
译: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阅读下文,回答6-10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日诵九纸。
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
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竟陵王萧)子良为会稽太守,云为府主簿,后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
寻除尚书殿中郎。
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
”子良对曰:“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
”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曰:“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
逍遥游练习答案

《逍遥游》一、选择题。
(45分,每题3分)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B.我决.起而飞决:快速的样子。
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
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答案】C【解析】“绝”应为“直上穿过”之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回旋而上。
B.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抢:集,着落。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D.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
【答案】B【解析】抢:突过,撞上。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到、往。
B.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控制。
C.未有知其修.者修:长。
D.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非:责难。
【答案】B【解析】B项,“控”应解释为“投,落下”,而不能解释为“控制”。
其余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4.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C【解析】①用,介词;②把,介词;③用来,表目的的连词;④用,凭借,介词。
四个“以”,①②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③④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故选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3分)A.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宁许以负.秦曲B.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C.而后乃今将图.南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答案】D【解析】A项,背负/承担;B项,到/适合;C项,打算/地图;D项,都是知道之意。
故选D。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此小大之辩也B.旬有五日而后反北冥有鱼C.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答案】D【解析】A 知——智,辩——辨;B 有——又,反——返,冥——溟;C 知——智、而——能。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二单元 6 逍遥游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 6 逍遥游课时同步练习习题(附答案)6 逍遥游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鲲.鹏(kūn)抟.扶摇(chuán)坳.堂(ào)B.夭阏.(è)蜩.(tiáo)决.起(jué)榆枋.(fānɡ)C.舂.粮(chōnɡ)朝.菌(cháo)蟪.蛄(huì)大椿.(chūn)D.泠.然(líng)蓬蒿.(hāo)御.风(yù)数.数然(shuò)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适莽苍者,三餐而反B.此小大之辩也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C.旬有五日而后反小知不及大知D.御六气之辩而征一国3.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野马也,尘埃也。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夫知效.一官。
效:胜任B.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致:使……到来C.辩乎荣辱之境.。
境:界限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数数:计算6.对选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
2.小知不及大知/故夫知效一官
(“”通“”)
3.汤之问棘也是已(“”通“”)
4.此小大之辩也(“”通“”,)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通“”)
二、古今异义
1.野马
..
也,尘埃也
古义:
今义:一种哺乳动物
2.腹犹果然
..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
..
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
今义:大家,许多人
4.抟扶摇羊角
..
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
今义:羊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
5.虽然
..
,犹有未树也
古义: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
是、但是”等跟它呼应
三、一词多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
下(《过小孤山大孤山》) ( )
1.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 )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 )
置杯焉则胶 ( )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 )
2.置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过小孤山大孤
山》) ( )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苏武传》) ( )
《齐谐》者,志怪者也( )
歌以咏志(《观沧海》) ( )
3.志博闻强志( )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 )
4.视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 ( )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疱丁解牛》)
( )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
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 ( )
5.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而后乃今将图南.()
(2) 虽然,犹有未树.也()
2.名词作状语
水.击三千里()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1) 德合.一君,用征.一国者()
(2) 彼于致.福者()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1) 适莽苍
..
者,三餐而反()
(2) 《齐谐》者,志怪.者也()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翻译: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
() 翻译:
3.之二虫又何如!() 翻译:
4.彼且恶乎待哉?() 翻译:
5.彼且奚适也?() 翻译:
6.去以六月息者也。
() 翻译:
7.以游无穷者。
() 翻译:
六、词句翻译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
翻译: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翻译:
3.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翻译: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翻译: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翻译:
逍遥游
一、1.冥溟海 2.知智 3.已矣 4.辩辨区别 5.辩变
二、1.游动的雾气 2.很饱的样子 3.一般人 4.旋风 5.两个词,即使这样
三、1.名字,名称/有名,闻名/指识其本名/名声,名望/有名的,著名的 2.
放置,安放/放弃/设置/置办,购买 3.记载/心意,志向/记,记住/做标志/词的书或文章 4.看/治理,处理/看待,对待/视力,目光 5.副词,将要/副词,暂且,姑且/副词,尚,尚且/连词,而且,况且,并且。
表示递进关系。
四、(一)1.(1)往南飞 (2)树立 2.在水面上 (二)(1)使……满意;使……信
任 (2)使……到来 (三)(1)郊野景象 (2)怪异的事物
五、1.判断句《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2~5.宾语前置句 2.背负青天,
而没有什么阻碍它。
3.这两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4.他们还凭借什么呢?5.
它要飞到哪里去呢?6.状语后置句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7.省略句,“游”后省略介词“于”遨游(在)无穷无尽境界的人。
六、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
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看天一样罢了。
(采分点:极、是)
2.彭祖如今还是凭借年寿长久而闻名,一般人与他相比,不也很可悲吗?
(采分点:以、匹)
3.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
(采分点:
绝、南、且、适)
4.所以,那些才智能担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道德符合一国之君的
心意,能力取得一国人的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就如同斥安鸟一样(所见甚小) (采分点:效、比、合、而征)
5.再说全社会的人都赞誉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努力,全社会的人都非难
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采分点:举、劝、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