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联想
汉字的联想课件PPT

你是否曾注意到,有些学生再怎样努力,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任务。
你是否曾注意到,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出现课堂 纪律问题的时候。比如,有些学生会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询问 接下来要做什么,有些学生没有专心完成课堂任务,而是做些违纪 动作,还有些学生不停地抱怨自己不明白要做什么?
●你是否曾遇到过这种情形,离下课还有一点时间时,你对学生 说:“如果你们保持安静,我就不会再布置更多的任务了。”学生 会有哪些反应? 你是否曾发现自己预先安排的内容已经讲完了,却还没到下课时 间,于是决定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来填补这段空白,此时学生有哪 些反应?
以上这些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我们也都知道,如果 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事情可做的话,他们就会自己找事。而且往往 学生自己找来的事都不会是什么好事。
教师在管理课堂时,遇到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时间管理。优秀 的课堂管理者会努力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令学生感到无所事事的 情形。从上课铃到下课铃的整个课堂时间里,他们会保证学生的 注意力一直在学习上,从开始上课直到下课离开,都不会有人闲 下来。
管好课堂时间的五点建议 1.计划充分。教师要为课堂教学准备出足够的内容(要有意义
→
→
→
→
体画形自年我 非一文然前们 常样字的就的 相,,启得祖 似和这示到先 。现些,了早
实文发生在 中字明活四 的就了和五 物像象大千
根据字意把联想到的事物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
——字意字形联想
根据字意把字的笔画进行夸张变形
——夸张变形的联想
色彩联想
写单线字
(用铅笔轻轻地起稿)
勾双线字
(适当的夸张变形)
上色装饰
字的联想

2
象形字
“福”字的美化
4
“
喜”字的美化
5
联想的基本方法:
1、从字的意思联想到很多事物,用 联想到的物体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 ;
2、字形联想:联想到的物体和文字 的某个笔画形状较接近 ; 3、夸张变形联想:根据字的意思把 笔画进行夸张变形。
网、球、屋、光、竹、烛、眼
门、口、晴、窗
15
6
“学”让我们想到学习,铅
笔、钢笔、毛笔、文具盒等 文具用品。
7
“菊”因为里面 的“米”与 花的形状相似
8
试一试: 从下面字的联想方法来看,你认 为他们又各自采用了什么方法?
9
10
11
12
13
14
从下面的字中,任选一个字做 联想,可以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同 一个字用多种方法来设计美化, 选一种你喜欢的进行创作。 虫、鱼、鸟、羊、蝶、雨、心
《汉字的联想》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教案

《汉字的联想》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美术”,章节为《汉字的联想》。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汉字的起源、汉字的结构、汉字与美术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汉字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结构和美术价值,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富有创意的汉字美术作品。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汉字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结构及与美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汉字图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富有创意的汉字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5分钟)(1)介绍汉字的起源、结构及与美术的关系。
(2)讲解联想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示范(10分钟)以“心”字为例,示范如何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汉字美术作品。
4. 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汉字进行联想创作。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汉字的起源、结构2. 汉字与美术的关系3. 联想的方法4. 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字为主题,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一幅汉字美术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汉字的起源、结构及与美术的关系,但部分学生在联想创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富有创意的汉字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汉字美术作品。
2. 示范环节:以“心”字为例,示范如何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汉字美术作品。
字的联想

(打一个字)
答案是。。。
聪
比一比这两个聪,你更喜欢哪一个?
马
网
花 勺 油
火 贝 甜
鱼 壳 舞
字意联想
字 形
字 意Βιβλιοθήκη 夸 张 变 形字意联想:从字的意思联想到很多事物 ,用联想到的物体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 。
字形联想:联想到的物体和文字的某个笔画形
状很接近
夸张变形联想:根据字的意思把笔画进 行夸张变形
拓展
提问:
这么美的字,我们可以把它 运用在哪儿呢?它有哪些作用呢?
1.现代汉字的美化
(窗花的设计)
福
喜
1.现代汉字美化
(书籍设计)(封面设计)
1.现代汉字的美化
标志设计 小图标的设计
1.现代汉字的美化
其他文字设计 (吉祥祝福)
字的联想有3种: 1.字意联想:从字的意思联想到很多事物,用 联想的物体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 2.字形联想:从字的意思联想到的物体和文字 的某个笔画形状很接近。 3 夸张变形联想:根据字的意思把笔画进行夸张 变形。
学生作业
作业步骤: 1.联想其中一个字(雪、风、雨、雷、电、胖、 瘦、高、矮、田、地、天、叶、尺、草、海、 夜、月、冬、春、虫…… ) 2.选一种联想的方法,也可以三种方法结合 起来用(字意联想、字形联想、夸张变形) 3. 作业方式: 纸上作业 4.作业要求: 书写摆满、联想丰富、装饰易辨、配色恰当。
《字的联想》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字的联想》教学设计(精选3篇)《字的联想》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字的联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字的联想》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2、技能目标: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教学难点:如何发掘的学生的创造力,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游戏导入:猜一猜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幅很特别的图片,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出示日、月、人、水甲骨文)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认为呢?真聪明!(这些文字和现实中的物像非常的相似。
)师:对了,这些其实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我们也可以称他们为象形文字。
一个文字本身就是一幅画。
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些象形文字就是受生活和大自然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字的联想》,学习用联想的方法把字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
(出示课题)二、新授1、玩“变一变”的游戏师:首先,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下面的几幅图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展示三种变化的“鱼”字小结:这几个字都是用图片代替了文字的某些笔画。
你会用这种方法来变化文字吗?试一试出示“运动会”看到这个字你联想到什么?你打算怎么变?想不想看看老师的作品?能不能给我提提意见?想法真好!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这种方法了。
2、翻开书,找出你最喜欢的字,观察这个字的变化,说说是怎样变得?回答这样变的好处在哪里出示课本中“甜”的变体字,引导学生离开书本后如何将这个字进行更深入的变化。
再来看看这个字“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变化呢?(因为花生可以榨油)我们平时吃的油还可以从哪些农作物中提取?花生的外形和三点水很接近,所以这样变化更美观。
汉字的联想美术教案(

汉字的联想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四章“汉字艺术”第三节“汉字的联想”。
详细内容包括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与美术的结合、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感受汉字之美。
2. 学习汉字与美术的结合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通过汉字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与美术的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富有创意的汉字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汉字与美术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5分钟)(1)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汉字之美。
(2)介绍汉字与美术的结合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3. 实践环节(15分钟)(1)教师示范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组进行汉字联想实践,创作美术作品。
4. 课堂展示与评价(10分钟)5.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汉字联想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例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汉字的结构特点2. 汉字与美术的结合3. 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字为例,进行汉字联想,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答案提示:可以从春天的事物、景色、活动等方面进行联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汉字,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环节:教师示范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3. 作业设计:以“春”字为例,进行汉字联想,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字形联想通过字形来记忆和辨认字词

字形联想通过字形来记忆和辨认字词汉字拥有丰富的字形,通过观察字形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辨认字词,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将介绍字形联想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
一、字形联想的原理汉字的字形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字形联想运用了这些信息,通过与其他事物或形象进行联想,从而帮助我们记忆和辨认字词。
字形联想的原理基于以下几点:1. 形象记忆:人类对于形象的记忆能力往往比抽象的事物更强。
通过将字形与具体的图像进行关联,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2. 联想记忆:人类的联想能力很强,通过将字形与其他已知的信息进行联系,可以提高辨认字词的准确性。
3. 图像记忆:许多汉字的字形可以形成具象的图像,这些图像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记忆。
基于上述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字形联想来加深对字词的记忆,并且能更加准确地辨认字形。
二、字形联想的操作方法1. 利用形似记忆:一些汉字的字形看起来非常相似,容易混淆。
我们可以通过寻找这些字形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记住它们的区别。
例如"土"字与"士"字在形状上非常相似,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土"字下方有一条横线,而"士"字下方是两个点。
2. 利用部首记忆:汉字的字形往往由若干个部首组合而成,通过观察部首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字义。
例如"车"字的字形中含有"车"部首,我们可以根据这一部首的意义来猜测该字与交通相关。
3. 利用图像联想:有些汉字的字形可以形成具象的图像,通过观察这些图像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字义。
例如"山"字的字形就像是一座山,这种图像记忆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辨认与山有关的字词。
4. 利用联想记忆:通过将字形与已知的信息进行联系,可以提高辨认字词的准确性。
例如"日"字与"太阳"有关,我们可以将这两个信息联系起来,从而记住"日"字的意义。
识别字的联想知识点

识别字的联想知识点字的联想是指通过一个字的字形、结构、构造等特征,来联想到其含义、用法或者其他相关信息。
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对字的联想进行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识字能力、加深对汉字的了解以及拓展词汇积累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字的联想知识点。
一、部首联想汉字的部首是指一个汉字中构成组成部分的一种形状,它能够反映出该字的一些基本意义或者偏旁部首,从而帮助理解相关字的意思。
例如,汉字"笑"的部首是"⺣",它表示人的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联想到"笑"是人在嘴角张开的表情,表示开心、喜悦等;又如,"水"是一个表示液体的汉字,由两个横穿的横线构成,部首为"⺣"。
通过这个部首,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与水相关的字,如"河"、"池"等。
二、形状联想汉字的形状联想是指字的字形或者构造中的一些特点能够帮助记忆和理解该字的意思。
比如,"木"是一个表示树木或者木头的字,它由两个竖直的线组成,形状酷似一棵直立的树;再如,"有"的字形中间有一笔,这笔形状上半部分张开,下半部分收紧,可以联想到"拥有"的意思。
三、拆字联想汉字可以通过拆解成更小的单位来进行理解和记忆,这种拆字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对字的构造和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
例如,"家"字可以拆解成"宀"和"豕"两个部分,"宀"表示房屋,"豕"表示猪,通过拆解和联想可以明白"家"字的意思是指一只猪在房子里,即人类的家庭;再如,"饱"字可以拆解成"饣"和"包"两个部分,"饣"表示食物,"包"表示装,联想一下,我们就可以知道"饱"字表示吃饭吃到装满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的联想
《字的联想》教学反思
这课是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的训练课。
我注重教材学习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以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并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创作“字义”与“形意”和谐统一的装饰文字。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的开始部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年龄入手,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文字的历史与特色,并为祖国文化感到自豪,使学生们的情感价值有一定的取向。
在整课教学中,我“紧扣”,突出趣味性、应用性,从字的起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从现代设计着手,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经过多种联想和装饰后的效果,并了解各种装饰方法。
在课上我示范“水”、“凤”、“火”的设计过程,从比划结构与自然物象特征结合起来。
在此学习过程中有猜疑,有争议,有交流,有讨论,有欣赏,有评述,综合的学习方法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有了视觉、情感的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激发。
通过了这课的学习,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文字联想的一般方法,大量的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在学习,原来设计也可以这幺来上,这种联想内容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