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十四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产品市场均衡)【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产品市场均衡)【圣才出品】
3 /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8.边际储蓄率越低,政府购买对 GDP 的贡献越大。( ) 【答案】T 【解析】边际储蓄率越低,则边际消费倾向 β 越大。根据两部门的政府购买乘数的计 算公式 kg=1/(1-β),可知 β 越大则政府购买乘数 kg 越大,从而政府购买对 GDP 的贡献 也就越大。
2.边际进口倾向越低,自发性投资变化对均衡产出的影响就越小。( ) 【答案】F 【解析】四部门模型中的投资乘数表达式为 ki=1/[1-β(1-t)+γ]。γ 的大小与投 资乘数的大小呈反比,因此,边际进口倾向 γ 减小会使投资乘数增大。
3.考虑一个封闭经济,边际消费倾向为 0.8,所得税税率为 50%,假设投资 i 为外生 变量。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100,那么产出 y 的变化为 50。( )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均衡
一、名词解释 1.投资乘数 答: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小, 投资乘数则越小。投资乘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ki=Δy/Δi=1/(1-β)或 ki=1/(1-MPC) =1/MPS。 式中,Δy 是增加的收入,Δi 是增加的投资,MPC 或 β 是边际消费倾向,MPS 是边际 储蓄倾向。 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 前提假设是: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6.在每一收入水平上意愿投资额的减少会减少总需求,但总需求的减少小于投资额的 减少。( )

西方经济学第十四章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四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试题 1根据哈罗德- 多马模型,当资本产出率为4,储蓄率为20%时,经济增长率为()正确答案是:5%试题 2经济周期可分为两个阶段()正确答案是:扩展阶段与收缩阶段试题 3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正确答案是: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的变化对投资产生的影响试题 4经济周期的中心是()正确答案是:GDP的波动试题 5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投资主要是()正确答案是:固定资产投资试题 6按照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之所以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正确答案是: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试题 7凯恩斯主义认为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答案是:总需求试题 8若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储蓄率为20%条件下,根据哈罗德- 多马模型资本产出率应该为()正确答案是:2.5试题 9若想把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出率等于4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达到()正确答案是:28%试题 10新古典增长模型对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重要修正是()正确答案是:它假定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试题 11下面论断中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试题 12在资料充足的情况下,最有意义的而又适用的衡量经济增长的工具是()正确答案是:人均实际GDP试题 13用乘数-加速原理交互作用,分析投资与产出关系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代表人物是()正确答案是:萨缪尔森试题 14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正确答案是:外生的试题 15通常表示经济周期波动的变量是()正确答案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二、多项选择题试题 1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正确答案是:资本, 劳动, 技术进步试题 17关于经济周期理论,正确的说法是()正确答案是: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经济周期在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波动, 经济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试题 18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假设包括()正确答案是: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规模收益不变, 不考虑技术进步试题 19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差别在于()正确答案是:前者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后者假定不变, 前者可以考虑技术进步情况,后者没有予以考虑试题 20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正确答案是:投资增加, 信用增加, 物价上涨, 就业增加试题 21经济周期一般呈现的阶段有()正确答案是:经济繁荣阶段, 经济衰退阶段, 经济萧条阶段, 经济复苏阶段三、判断题试题 2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一章引论02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02第三章效用论14 第四章生产论16 第五章成本论36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4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55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5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69第十章博弈论初步75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8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3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5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95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06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10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22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27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34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39第一章引论(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一、名词解释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价格水平与需求总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价格水平与供给总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社会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根据凯恩斯提出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定条件得到的由向左下方倾斜部分和垂直部分构成的曲线。

二、选择题1.B 2.D 3.D 4.B 5.C 6.A 7.ABCD 8.B 9.C 10.A11.B 12.A 13.D三、简答题1.略。

2.答:市场供给曲线是一个行业中所有单个厂商供给曲线的总和。

市场供给曲线是通过将每一价格水平上每个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加总形成的。

经济中的总产出是所有不同行业产出的总和。

由于每个厂商必须在一定价格水平之上才开始生产(供给产品),低于此价格,厂商不会生产。

在该价格水平上,有—个最小规模的产量。

当价格超过这一起码价格水平时,价格越高,厂商生产会越多,因此,供给曲线表观为向右上方倾斜,直到生产能力饱和为止。

3.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1)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

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进行交易。

通常情况下,价格水平越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就越昂贵,所需交易的现金就越多,支票的金额就越大。

可见,货币的名义需求是价格水平的增函数。

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利率就会上升。

利率上升,会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总支出水平和收人水平下降。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叫做利率效应。

(2)财富效应。

价格水平变动。

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或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富有或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增加或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或者财富效应)。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四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1.说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要点: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

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体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2.西方经济学家如何认识经济增长的源泉?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家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分为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

一方面,直接原因与经济中的投入要素,如与资本和劳动的积累有关,还与能够影响这些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变量,如规模经济与技术变化有关;另一方面,基本原因是那些对一国积累生产要素的能力以及投资于知识生产的能力产生影响的变量,如人口增长、金融部门的影响力、一般宏观经济环境、贸易制度、政府规模、收入分配、地理的影响以及政治、社会的环境等。

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答案要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k sf k n k δ•=−+,其中k 表示人均资本,dk k dt•=,f (k )为人均生产函数,n 为人口增长率,s 为储蓄率,δ为折旧率。

这一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变化等于人均储蓄减去()n k δ+项,表达式()n k δ+可理解为“必要的”或是“临界的”投资,它是保持人均资本k 不变的必需的投资。

为了阻止人均资本k 下降,需要一部分投资来抵消折旧,这部分投资就是k δ项。

同时还需要一些投资,因为劳动数量以n 的速率在增长,这部分投资就是nk 项。

因此,资本存量必需以()n δ+的速度增长,以维持k 不变。

总计为()n k δ+的储蓄(或投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当人均储蓄(投资)大于临界投资所必须的数量时,k 将上升,这时,经济社会经历着资本深化。

根据以上解释,新古典增长模型可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 ▬资本广化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答案要点: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假定人口增长率从n 增加到n ’,则图14▬7中的(n+k )线移动到(n ’+k )线,这时新的稳态为A ’点,该点与A 点相比,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第11-14 章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第11-14 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2.什么是总供给函数?说明总供给曲线的通常形状。

3.什么是总需求函数?怎么推导出总需求曲线?4.试比较"古典"AS —AD 模型和修正的凯恩斯的AS —AD 模型。

5.用图形说明短期均衡的三种状态。

(萧条、高涨和滞胀)6.说明完全凯恩斯模型的方程及其图像。

7.简述凯恩斯效应与庇古效应的含义及其比较。

8.叙述理性预期ES —AD 模型及政策含义。

9.评析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的演变。

二、计题1.有一古典的 AS-AD 模型,总供给函数 Y=Y f =1000, 求:( 1)均衡价格水平;( 2)如价格不变,总需求函数变为 P=1000-0.4Y 时,经济会怎样?( 3)如总需求函数为 P=1000-0.4Y ,价格可变动时,均衡价格变动多少?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短期生产函数为 Y=14N-0.04N 2,劳动力需求为 N d =175-12.5(W/P ),劳动力供给函数 N s =70+5(W/P),求( 1)当 P=1和 P=1.25时,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量和名义工资率分别是多 少?( 2)当 P=1和 P=1.25时,短期产出水平是多少?3.有一封闭经济,假定存在以下经济关系:在商品市场上,C=800+0.8Y D , T=t y =0.25y ,I=200-50r ,G=200。

在货币市场上,M d /P =0.4y-100r ,Ms=900。

试 求:(1)总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 P=1时的收入和利率;( 3)如总供给函数为 Y=2350+400P ,求 AS=AD 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在凯恩斯模型基础上,引入价格变量,和供给因素(即劳动市场),研 究产量(或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问题。

经济学家对总供给曲线形状的观点 不一致,因此存在许多不同形状和解释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答:总供给函数中总产量与价格水平的对应关系可表示为总供给曲线。

西方经济学(本)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2.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3.公债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

5.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量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财政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8.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

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10.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二、单项选择题1.B2.A3.C4.C5.A6.A7.C8.A9.C10.B11.C12.A13.C14.A15.A16.A17.B18.A19.A20.D三、多项选择题1.ABC2.BCD3.CDE4.AD5.BCD6.BC7.ADE8.ABC9.AB10.AC四、判断分析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五、计算题1.如果政府通过征收1000亿元的税收和支出1000亿元的购买以求得预算的平衡,当边际消费倾向为80%时,求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XXX《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14)参考答案

XXX《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14)参考答案

XXX《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14)参考答案XXX《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十四章货币与经济一、填空题1.一个经济的金融体系包括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

a.金融中介机构b.商业银行2.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成反比,与()成正比。

a.法定准备率最初存款b.最初存款法定准备率3.某银行吸收存款500万元,按规定应留100万元作为准备金,这时的法定准备率为();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额为()万元。

a.25%2000b.20%25004.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称为()。

a.法定准备率b.简单货币乘数5.简单货币乘数实际上就是的()倒数。

a.法定准备率b.存款总额6.各类金融工具的共同特性是收益与风险的()相干性。

a.正b.反7.金融市场分为()。

a.证券市场与外汇市场b.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8.货币市场是从事()信用工具买卖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从事()信用工具买卖的场所。

a.长期短期b.短期长期9.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动机。

a.谨慎b.投机10.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都取决于收入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并与之()变动。

a.同方向b.反方向11.谋利念头的泉币需求与利率()更改。

a.同方向b.反偏向12.中央银行运用()调节经济。

a.货币政策b.财政政策13.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

a.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b.物价水平、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利率14.货币供给是指()。

a.泉币需求b.流通中的泉币量15.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以及()。

这些政策也称为货币政策工具。

a.物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利率b.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准备率政策16.公开市场活动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

a.国库券b.有价证券17.贴现政策包孕(),其中最主要的是()。

a.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变动贴现率b.变动准备率与准备金变动准备率18.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两者之间的比例就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7.在IS 和LM 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解答: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这是因为IS 和LM 曲线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

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 曲线离坐标图形上的原点O 较近,当这样的IS 和LM 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8.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解答: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的充分就业状态。

*9.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

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吗?(假定价格稳定。

)解答: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实际利率是3%,其现值是1201.032≈113.11(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故值得投资。

同理可计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1251.033≈114.39(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为1301.034≈115.5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

如果利率是5%,则上面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是:1201.052≈108.84(万美元),1251.053≈107.98(万美元),1301.054≈106.95(万美元)。

因此,也都值得投资。

10. 假定每年通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得投资吗?解答:如果预期通胀率是4%,则120万美元、125万美元和130万美元的现值分别是120/1.042≈110.95(万美元)、125/1.043≈111.12(万美元)和130/1.044≈111.12(万美元),再以3%的利率折成现值,分别为:110.95/1.032≈104.58(万美元),111.12/1.033≈101.69(万美元),111.12/1.034≈98.73(万美元)。

从上述结果可知,当年通胀率为4%,利率是3%时,第一、第二个项目仍可投资,而第三个项目不值得投资。

同样的结果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得到:由于年通胀率为4%,实际利率为3%,因此名义利率约为7%,这样,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为:1201.072≈1201.145≈104.81(万美元);1251.073≈1251.225≈102.03(万美元),1301.074≈1301.311≈99.18(万美元)。

11. (1)若投资函数为i =100(亿美元)-5r ,找出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2)若储蓄为S =-40(亿美元)+0.25y ,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

解答:(1)若投资函数为i =100(亿美元)-5r , 则当r =4时, i =100-5×4=80(亿美元); 当r =5时, i =100-5×5=75(亿美元); 当r =6时,i =100-5×6=70(亿美元); 当r =7时,i=100-5×7=65(亿美元)。

(2)若储蓄为S=-40(亿美元)+0.25y,根据均衡条件i=s,即100-5r=-40+0.25y,解得y=560-20r,根据(1)的已知条件计算y,当r=4时,y=480(亿美元);当r=5时,y=460(亿美元);当r=6时,y=440(亿美元);当r=7时,y=420(亿美元)。

(3)IS曲线如图14—1所示。

图14—112. 假定:(a)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b)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10r;(c)消费函数为c=50+0.75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10r。

(1)求(a)、(b)、(c)的IS曲线;(2)比较(a)和(b),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3)比较(b)和(c),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解答:(1)根据y=c+s,得到s=y-c=y-(50+0.8y)=-50+0.2y,再根据均衡条件i =s,可得100-5r=-50+0.2y,解得(a)的IS曲线为y=750-25r;同理可解得(b)的IS 曲线为y=750-50r,(c)的IS曲线为y=600-40r。

(2)比较(a)和(b),我们可以发现(b)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IS曲线上就是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小,即IS曲线更平坦一些。

(3)比较(b)和(c),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0.8变为0.75)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大了,即(c)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

13.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亿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3)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4)若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相比,有何不同?(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 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解答:(1)由于货币需求为L=0.2y-5r,所以当r=10,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10亿美元、13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同理,当r=8,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20亿美元、1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当r=6,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30亿美元、15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

如图14—2所示。

图14—2(2)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即L=M S,由L=0.2y-5r,M S=m=M/P=150/1=150,联立这两个方程得0.2y-5r=150,即y=750+25r可见,货币需求和供给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为y=1 000,r=10y=950,r=8y=900,r=6……)(3)LM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即预防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

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

也就是说,LM曲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根据(2)的y=750+25r,就可以得到LM曲线,如图14—3所示。

图14—3(4)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则LM′曲线为0.2y-5r=200,即y=1 000+25r。

这条LM′曲线与(3)中得到的这条LM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动了250个单位。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 100亿美元,则货币需求L=0.2y-5r=0.2×1 100-5×10=220-50=170(亿美元),而货币供给M S=200(亿美元),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会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平衡。

14. 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L=ky-hr 表示。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曲线的斜率的表达式。

(2)找出k=0.20,h=10;k=0.20,h=20;k=0.10,h=10时LM的斜率的值。

(3)当k变小时,LM斜率如何变化;h增加时,LM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